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小专题 写出人物的精神(1)》课后练习含答案
专题01 写出人物精神+环境描写贯穿全文技巧指导-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

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邓稼先的性格品质与奉
献精神。
3.添加议论抒情。
除抓取典型细节、借助写作手法以外,老师还想给大家介绍一种 有效的方法:在片段的结尾处,用一两句简洁有力的语言对人物展开 评价,并热情地讴歌人物的精神,从而达到既提炼人物精神品质又升 华文章主旨的效果。
思路指导
1.审题。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所以审题对象集中而明确。但又由于题目只有两个字,
提供的信息比较少,因此很容易让我们对文题的理解产生偏差,所以,对题目的 准确审读就成了写好本文的关键。审题时可采用“补足因素法”,就是在不改变 原意的前提下,在自己的头脑中给原题补上一些因素,使题旨显露出来。我们可 以在“争论”的前面补上人物,如,“爸爸和妈妈的”“父子的”;也可以补上 处所,如,“家庭里的”“班级里的”;还可以补上争论的性质,如,“愉快 的”“伤心的”“难忘的”;等等。补上这些新因素,题旨就更明确了,我们也 就更容易进行写作了。
同步作文课
然而写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如何 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写出人物的精神》习作 指导。
明确概念
人物的精神包括思想、气质、 品格、个性等。描写人物,假 若只写人的共通之点,则只能 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 一个人。要表现出某一个人, 就必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的特殊 的印象,这就是人物的精神。
抓住 典型细节
借助 写作手法
添加 议论抒情
童心便有爱书癖 手指今余把笔痕
技法指导
1.抓住典型细节。
示例: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
众物腾怨…… ——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课堂实录及品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写出人物的精神”课堂实录及品鉴[课堂回放]一、情境导入:师:大千世界,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芸芸众生,也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写出人的特点。
可以说,运用这些写法,可以穷形尽相,尽显人物之形。
但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好还要让人之神跃然纸上。
如何写出人物的精神?这是我们本节课重点探讨的问题。
二、识人知精神师:我们先来看一组人物。
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下面语段,说说哪几个人长得像老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2.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般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
3.细高个儿,白净的脸上有一对温柔的大眼晴,说起话来细声细气的,像是在哄孩子。
4.她长得十分漂亮,瘦长的瓜子脸上嵌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嘴角微翘,声音悦耳动听,像一串银铃在响。
她有一头长长的卷发,眉毛像月牙一样弯。
5.她的皮肤很白,头发乌黑亮丽。
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更加秀美可亲、仪表端庄。
但我们最爱的是她那双特别的眼睛。
有时明亮美丽,和蔼可亲;有时炯炯有神,明察秋毫;更多的时候是充满智慧,热情,催人奋进!6.她高高的鼻子上架着一副黑白相间的眼镜,眼镜下她那圆圆的大眼睛炯炯有神,让我们望而生畏!(学生朗读)师:哦,中间这位高个同学,这么快就有了判断,你来说说看。
生:1、3、4、5、6都是老师。
师:哦,除了2不是老师,其他都是,你的依据是什么呢?生:第1个是鲁迅先生的老师,寿镜吾先生。
第2个鲁迅先生,我们以前读过这句话。
第3个说话细声细气,像是哄孩子,这是老师的习惯。
第4个长得像老师,第5、6个眼睛很厉害,是老师盯学生的眼神。
师:你很厉害,抓住了老师的眼神。
从长相,从眼神做出你的判断。
其他同学有不同看法吗?生:我认为第3、4个不一定是老师,因为其他职业的人也可以长成这样啊。
【2020】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小专题写出人物的精神习题新人教版

【名师点评】
读罢全文,一个和蔼慈祥、疼爱外孙的外婆形象,跃然纸上.。这是因为:首先,作者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对外婆十分了解;其次,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件来表现外婆对“我”的关爱之情;再次,作者还灵活地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刻画,从而将外婆的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感人至深.。
【2020】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小专题写出人物的精神习题新人教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航】
写人的记叙文以表现人物为主,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或是对与人物相关事件的叙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如何写出人物的精气神(即把人物写“活”)呢?
三、运用正面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在写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根据写作需要,灵活而恰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以及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个性风采(精气神).。
四、借助侧面描写,烘托人物性格.。侧面描写尽管不是直接刻画人物,但有时候恰如其分地进行环境或气氛的渲染,更能巧妙地烘托人物的心理,将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丰满、细腻入微.。
另外,还可以借助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提炼人物的精神品质.。
【例文引路】
那一双眸子
皎洁的月光,透过玻璃窗斜射进来,银光闪闪地铺了一地,我倚窗而坐,遥望夜空.。夜空中繁星点点,有两颗星格外明亮.。它们一眨一眨地闪烁着,好像一双眼眸.。哦,那是外婆的眸子!它们虽然不那么清澈,但专注、深邃,既让人敬畏,又让人依恋.。在这双眸子的注视下,我渐渐长大.。【环境渲染】开篇以月光的皎洁,繁星的闪烁,渲染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引出对外婆的怀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本同步作文写作指导:第一单元 写出人物的精神(含范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本同步作文写作指导七下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技法大餐】人跟人不仅容貌、长相、身材等外形各异,而且个性、气质等也迥别,比如,同样是遇到意想不到的急事,有人坦然面对,有人躲闪回避,有人犹犹豫豫、不置可否,看看,差别还不小。
作文中写人追求形神兼备——“形”是指容貌、神态、衣着、身材和姿态等,彰显其外在特点;“神”是灵魂,是内在精神,体现为一个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人的精神并不能独立存在,必须通过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现出来。
所以,提炼人物精神,须得从观察人物言行出发;表现人物精神,落脚到写好人物的言行举止上。
01观察时别忘“提炼”动笔就能写出人物的精神,前提是功在平时,心中有“人”。
日常生活中,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加强分析、总结和提炼。
比如,对某个人,要提炼出他(她)的个性、品格,不妨揣摩他(她)在大事、难事面前的表现,不妨比较他(她)一贯的做法,不妨分析他(她)说的和做的是否一致,不妨看看面临同样的事他(她)和别人做法的区别……注意对个人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提炼出比较准确的个性、品格,给他们画好“像”,这样,写起来就有源头活水,水到渠成。
02写作中别忘“细描”事要靠人做,事中显个性,所以我们说,记事与写人密不可分。
用事情来来彰显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形象是写作的必由之路。
写人的文章,一方面要聚焦人物个性品质,精选典型材料;另一方面,叙事过程中,要选好细节、写好细节——因为,最能凸显人物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的,常常是典型细节。
人物细节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方面的“细微末节”;生活细节,包括细小情节、细小场景、细小物件等——它们看似不起眼,但能收到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效果。
例如,《爱在细微处》一文在记叙了文化程度不高的父亲为“我”报听写的经历:【例1】(爸爸报听写过程中)突然间,我发现了太多陌生的词语。
“停!”我不耐烦地厉声喝道,一把抓过了词语卡片,与我的听写纸核对着,怎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啊?原来,是他读错了音。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写出人物的精神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写出人物的精神参考答案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写出人物的精神参考答案篇1黄昏收起缠满忧伤的长线,睁开黑色的瞳仁注视着大地。
我的心似乎也随着无边的黑暗坠入低谷。
抬头仰望星空,无尽的黑暗使我想起了这些天对于成功的疑惑,多次考试的失利让我失落许久,我与成功似乎就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一样永无交点。
这段时间我迷茫,彷徨,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永远生活在别人的光环之下,受尽世俗的冷眼,却无人问津。
我对着月亮凝思,月无语,她只是静静地聆听寂静的心流露出的忧伤旋律,悄无声息地洒下永恒的光芒,为这苍白的世界镀上一层白金。
确实月总是默默的,默默地朗照,引起多少世人内心的共鸣,默默地陪伴万千游子的不眠之夜。
披上外套与奶奶拐进一个小巷,这儿不见林立的大楼,没有世俗的渲染,有的只是在苦涩的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茶馆。
奶奶停下了脚步,顺着氤氲的香气走进店里,过了许久,奶奶手里捧着两杯冒着热气的绿茶走了出来,笑着说:“大冷天的,暖暖身子。
”看着奶奶慈祥的笑容,我的心似乎也温暖了些许。
我接过纸杯,那苦涩中略微带点甘甜,我一点点啜饮着,感受着。
老巷铺展开,伸向闹市的边缘,与这喧闹的城市相互映衬,仿佛一个恐吓路人的末路鬼。
我慌了神,抬头仰望,月光洒在大地上为我照亮了前行的路。
我笑了,我安然的踏着每一步,坚定执着。
我想,当自己身处黑暗时,心中总会亮着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路,哪怕夜再深你都不会害怕,我心中的明灯将永远挂在那闪烁的天边,永不熄灭地闪耀着,鼓励着我奋勇前进,坚定追梦的信念。
我们继续向前走去,看见一堵爬满苔藓的墙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这般温和可亲。
奶奶说:“这堵墙历史久了,还记得这里曾经有一座工厂,厂主为了留个念想,就请求拆迁的别把它推了,现在啊,那个厂主再也没看见了,而这堵墙就像一个饱经风霜战士,永远守着这个地方,等待着厂主的到来。
不懂它的人只知道它是一堵破墙,真正懂它的人,才会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奶奶哽咽了,我停下了脚步,月亮在我头上为我留下一线希望。
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小专题 写出人物的精神(1)(含答案)

写作小专题写出人物的精神【写作导航】写人的记叙文以表现人物为主,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或是对与人物相关事件的叙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如何写出人物的精气神(即把人物写“活”),使人读完作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细致观察分析,把握人物性格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人的生活经历、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千差万别,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也各不相同;更不用说年龄、相貌、服饰上的外在区别了。
因此,写作时,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并联系其生活经历,发掘其性格特征。
二、撷取典型事例,展示人物性格写人离不开记事,透过人物所做的事情,我们可以窥视他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特别是那些典型事件,最能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因此,在写人时,一定要撷取与之有关的若干典型事例,集中笔墨进行具体生动的叙述,以此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
三、运用正面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在写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根据写作需要,灵活而恰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以及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个性风采(精气神)。
四、借助侧面描写,烘托人物性格侧面描写尽管不是直接地刻画人物,但有时候恰如其分地进行环境或气氛的渲染,更能巧妙地烘托人物的心理,将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丰满、细腻入微。
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这些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总之,描写人物时,要在认真观察、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人物进行刻画,从而写出人物的精神,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

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复习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写作 写出人 物的精神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 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作 业同学课们,件下新课休人息十教分版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下眼睛,
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1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含答案)

《写作:写出人物精神》课时练导语:在我们的成长中,倾注了父亲、老师、亲友等许多人的关爱,他们的许多人让我们感动。
作文训练: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以《这样的人让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例文欣赏:(一)这样的人让我难忘这样一个深秋,天暗得早。
小路上没有霓虹,只有广阔夜空中一弯清冷的月亮散发着幽幽的光,只有一阵冷风吹过,飘下满地的落叶,与风一同在街边旋转着。
我就这样一直走着,一直低着头走着。
直到我感觉到一丝微弱的亮光照亮了路,才缓缓抬起头来。
前面是一个模糊的身影,佝偻着。
他背对着我,正咳得厉害,旁边是一个比他大得多的地瓜炉子,火膛里闪着红光,上面用厚厚的花格子布捂得严严实实。
等我走近了,那人才长舒了一口气,慢悠悠地转过身来。
微弱的光下,他灰白色的头发稀疏而且乱七八糟,有点像鸟窝里的干草。
沟壑纵横的一张脸,黑黝黝的。
下面是麻秆儿一般粗细的两条腿。
老人见我看他,也就盯着我,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忽然咧开嘴乐了:“同学,买地瓜不?”一口方言,听起来很温暖,我点点头,老人掀开花布,一股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看看四周,不禁好奇地问他为何要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卖东西,他只是麻利地称着东西,笑而不答。
直到有一天,我回来的稍晚了一些,远远地看到一个脏兮兮的小孩站在老头的面前,仰头望着老人从炉子里挑出两个最大的地瓜递给他,小孩用衣服兜着冒着热气的地瓜飞快地跑向一个黑暗的角落,那里隐约躺着一个女人。
就在这一瞬间,我终于明白了老人那日的笑而不答……这个在我成长中最难忘的人用实际行动告诉我:生活有时也需要那么一点人情味,好让人们感到亲人以外的温暖。
如果只有一味的冷漠,又怎能叫做生活呢?花落花开间,又过了几年。
还是这样一个深秋,还是那个熟悉的角落,却再也闻不到地瓜的香甜,那对耐人寻味的母子不知从何时起,也不见了踪影,但多年前的那个佝偻的瘦小身影,那一口温暖的地方口音,还有一颗善良的心却让我难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小专题写出人物的精神
【写作导航】
写人的记叙文以表现人物为主,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或是对与人物相关事件的叙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如何写出人物的精气神(即把人物写“活”),使人读完作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细致观察分析,把握人物性格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人的生活经历、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千差万别,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也各不相同;更不用说年龄、相貌、服饰上的外在区别了。
因此,写作时,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并联系其生活经历,发掘其性格特征。
二、撷取典型事例,展示人物性格
写人离不开记事,透过人物所做的事情,我们可以窥视他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特别是那些典型事件,最能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因此,在写人时,一定要撷取与之有关的若干典型事例,集中笔墨进行具体生动的叙述,以此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
三、运用正面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在写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根据写作需要,灵活而恰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以及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个性风采(精气神)。
四、借助侧面描写,烘托人物性格
侧面描写尽管不是直接地刻画人物,但有时候恰如其分地进行环境或气氛的渲染,更能巧妙地烘托人物的心理,将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丰满、细腻入微。
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这些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总之,描写人物时,要在认真观察、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人物进行刻画,从而写出人物的精神,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例文引路】
那一双眸子
皎洁的月光,透过玻璃窗斜射进来,水银似的铺了一地,我倚窗而坐,遥望夜空。
夜空中繁星点点,有两颗格外明亮。
它们一眨一眨地闪烁着,好像一双眼眸。
哦,那是外婆的眸子!它们虽然不那么清澈,但专注、深邃,既让人敬畏,又让人依恋。
在这双眸子的注视下,我渐渐长大。
从明天起,就要住校了,我动作麻利地打点着行装,心里竟涌起一丝摆脱的快感。
我问自己,究竟要摆脱什么,是外婆那双眸子吗?我不由得往门口看去,外婆就站在门边,静静地看着我收拾行李。
从那双眸子里,我读出了无限的关切与眷恋。
这让我有些心慌,忙问道:“外婆,还有什么事吗?”
“哦,没什么,我来看看你收拾好了没有。
晚上早点睡,明天还要回学校。
”外婆的话语中有几许不舍。
接着,一阵沉默。
良久,外婆仿佛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五十元钱,塞进我手里,说:“珂珂,在学校里,要学会照顾自己。
这些钱,给你买水果吃!要好好念书啊!”
看着外婆那充满关心和期待的眸子,我想说些什么,但终于没说出口。
回想起刚才,我感到万分愧疚。
这时,“当,当……”时钟敲了十一下,打破了这夜的宁静。
“快睡吧!”外婆转身蹒跚地走了。
第二天下午快一点时,接我的车子来了。
我背上书包拎起行李刚要走,外婆说:“我送送你吧!”说完就抢过行李朝前走了。
看着外婆短短的影子在烈日下慢慢移动,我的双眼湿润了:自小和外婆在一起,掐指算来,快有十年了!可就在昨天,我还庆幸自己要摆脱她了。
我是不是太残忍了?
上车的时候,我回头看看外婆。
外婆那深邃的眸子一直注视着我,充满慈爱。
“外婆,你回去吧!天热着呢!”
“嗯,在学校好好念书,听老师的话……”
我使劲地点点头,一颗晶莹的泪珠从眼眶滚落。
车子发动了,外婆很快就被抛在后面。
她孤零零地站在原地,最后变成一个小黑点……
斜靠在椅子上,我无法使自己情绪平静下来,外婆那双深邃而晶亮的眸子,总浮现在我眼前,如同夜空中的两颗明亮的星星,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我知道,这辈子,我都无法走出这双眸子。
【名师点评】
读罢全文,一个和蔼慈祥、疼爱外孙女的外婆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这是因为:首先,作者自小便和外婆生活在一直,对外婆十分了解;其次,作者关于选择典型事件来表现外婆对“我”的关爱之情;再次,作者还灵活地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刻画,从而将外婆的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