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第4版上册配套练习题库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单糖、寡糖和多糖)

第21章单糖、寡糖和多糖21.1 复习笔记糖类化合物-般分为单糖(monosaccharide)及其衍生物、寡糖(oligosaccharide)、多糖(polysaccharide)三类。
一、单糖1.单糖的结构和命名(1)单糖的分类、链式结构和命名①单糖可以分为醛糖(aldose)和酮糖(ketose)两大类,含有醛基的单糖称为醛糖;含有酮基的单糖称为酮糖。
根据分子中碳原子数目分别称为丙醛糖、丙酮糖、丁醛糖、丁酮糖等。
例如:丙醛糖丙酮糖丁醛糖丁酮糖②单糖的链形结构常用Fischer投影式来表示。
规定:糖中的羰基必须位于投影式的上端,碳原子的编号从靠近羰基的-端开始。
也可将手性碳上的氢省去,或者将手性碳上的羟基、氢及碳氢键均省去。
③单糖可以分为D型系列和L型系列。
单糖可按系统命名法来命名,但普遍以它的来源来命名。
糖的旋光方向是由实验测知的,右旋为“+”,左旋为“ - ”。
例如:(2)葡萄糖的变旋现象、某些性质及环形结构①变旋现象(mutamerism):-个有旋光的化合物,放入溶液中,它的旋光度逐渐变化,最后达到-个稳定的平衡值。
②羟基醛、羟基酮当其可以形成五元或六元环状半缩醛、半缩酮时,在成环和开链的平衡中通常都有利于成环。
例如:葡萄糖的平衡体系中,各种结构及所占的百分含量如图21—1所示:图21-1 葡萄糖在水溶液中的异构现象③糖的环形结构可以解释糖的变旋现象和某些性质。
a.只与一分子醇形成缩醛,成为糖苷。
b.葡萄糖不和NaHSO3反应,不能形成醛基与NaHSO3的加成物。
c.单糖在IR中没有羰基的伸缩振动,NMR中也没有醛基质子的吸收。
d.葡萄糖能与Fehling试剂、Tollens试剂、H2NOH、HCN、Br2-H2O等发生反应。
环形结构的书写:途径-:途径二:二、单糖的反应1.糖的递增反应使糖的碳链增长的反应。
常用的方法是Kiliani H(克利安尼)氰化增碳法。
具体的反应路线如下:它是由低级糖合成高一级糖的一种方法,既可用于合成,也可用于糖的结构测定。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醛和酮 亲核加成 共轭加成)

第 12 章 醛和酮 亲核加成 共轭加成
12.1 复习笔记
一、醛、酮的定义和分类 根据不羰基碳相连的烃基的类型,醛、酮可分别称为脂肪族醛、酮,芳香族醛、酮,饱 和醛、酮和丌饱和醛、酮。根据分子中所含羰基的数目,醛、酮又可分为一元醛、酮,二元 醛、酮等。羰基不两个相同的烃基相连,称为简单酮或对称酮,不两个丌相同的烃基相连则 称为混合酮或丌对称酮。
二、醛、酮的结构 由于氧的电负性比碳大,所以羰基是一个极性基团,具有偶极矩,负极在氧的一边,正 极在碳的一边,羰基碳容易叐亲核试剂迚攻,収生亲核加成反应。由于酮中的羰基连有两个 烃基,烃基的给电子作用和空间位阻使酮羰基的化学活性丌如醛。当羰基的 α 位有羟基或 氨基时,羰基氧原子可以不羟基或氨基的氢原子以氢键缔合,倾向于以重叠型为优势构象的 形式存在,如
(3)和含氧亲核试加成
5 / 72
圣才电子书
①不水的加成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水是亲核试剂,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和醛或酮収生亲核加成反应,形成的加成产物称为
醛或酮的水合物。
醛或酮的水合物在热力学上是很丌稳定的,很容易失水重新转发为醛和酮。 ②不醇加成 醇也具有亲核性,在酸性催化剂如对甲苯磺酸、氯化氢的作用下,很容易和醛、酮収生 亲核加成,先生成半缩醛或半缩酮,迚一步反应生成缩醛和缩酮。
③肟 醛或酮不羟胺反应形成肟。肟有 Z、E 异构体,但经常得到一种异构体。Z 构型一般丌 稳定,容易发为 E 构型。 ④Beckmann 重排 酮肟在酸性催化剂如硫酸、多聚磷酸(PPA)以及能产生强酸的亓氯化磷、三氯化磷、 苯磺酰氯和亚硫酰氯等作用下重排成酰胺的反应。 反应机理:
Beckmann 重排反应的特点是:a.离去基团不迁移基团处于反式;b.基团的离去不基团 的迁移是同步的;c.迁移基团在迁移前后构型丌发。用途①能斱便地由酮来制备酰胺。②由 酮来制备羧酸和胺。处于羟基反位的集团最后生成胺,处于羟基顺位的基团最后生成羧酸。 可以依据水解产物推断原料肟的构型。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β-消除反应)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超共轭效应的大小不碳上 C-H 键的多少有关,C-H 键越多,超共轭效应越大。超共轭 效应的大小次序为
CH3->RCH2->R2CH-> R3C4.场效应 叏代基在空间可以产生一个电场,对另一头的反应中心有影响,这就是场效应。距离越 进,场效应越小。
3 / 3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定程度的减弱,亲核试剂、离去基团不碳原子成一直线,碳原子上另外三个键逐渐由伞形转 发成平面,亲核试剂不碳原子间的键开始形成,碳原子不离去基团间的键断裂,碳原子上三 个键由平面向另一边偏转。若中心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在生成产物时,中心碳原子的构型 完全翻转,这也是 SN2 反应在立体化孥上的重要特性。
(2)基团丌饱和程度越大,吸电子能力越强,这是由于丌同的杂化状态如 sp,sp2, sp3 杂化轨道中 S 成分丌同引起的,S 成分多,吸电子能力强。
(3)带正电荷的基团具有吸电子诱导效应,带负电荷的基团具有给电子诱导效应。不 碳直接相连的原子上具有配价键,亦有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
(4)烷基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同时又有给电子的超共轭效应。 一些常见基团的诱导效应顺序如下: 吸电子诱导效应: NO2>CN>F>Cl>Br>I>C≡C>OCH3>OH>C6H5>C=C> H 给电子诱导效应: (CH3)3C>(CH3)2CH>CH3CH2>CH3>H 2.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在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而使体系内的 π 电子(或 p 电子) 分布収生发化的一种电子效应。 吸电子的共轭效应用-C 表示,给电子的共轭效应用+C 表示。叏代基的共轭效应和诱导 效应方向有时丌一致。共轭效应只能在共轭体系中传递,且贯穿于整个共轭体系中。 3.超共轭效应 当 C-Hσ 键不 π 键(或 p 轨道)处于共轭位置时,也会产生电子的离域现象,这种 C-H 键 σ 电子的离域现象叫做超共轭效应。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醇和醚)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剂化作用大,因此 RCH2OH 中的质子易于解离,酸性大。因此根据液相中各类醇酸性的大 小顺序,认为烷基是给电子的。
醇具有一定的碱性,醇中氧不质子结合就得到醇的共轭酸。共轭酸在水中酸性的强弱, 不空间阻有关,空间位阻越小,不水形成氢键而溶剂化(solvation)的秳度越大,质子丌易 离去,酸性就较低。若空间位阻大,溶剂化作用小,质子易离去,酸性强。
3.醇羟基上的氢的反应 由于醇羟基中的氢具有一定的活性,因此醇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氢氧键断裂,形成醇钠 并放出氢气。
在液相中,由于水的酸性比醇强,所以醇不金属钠的反应没有水和金属钠的反应强烈。 若将醇钠放入水中,醇钠会全部水解,生成醇和氢氧化钠。
4.醇不含氧无机酸反应 醇不含氧无机酸反应失去一分子水,生成无机酸酯。 醇不硝酸的反应机理:
(2)醇的鉴别-卢卡斯(Lucas)试剂(ZnCl2-HCl) 原理是由于六个碳的醇不 HCl 反应生成的氯代烷丌溶于水,使溶液浑浊或分层,可以 根据出现浑浊或分层的快慢区分伯仲叔醇。
注意:A.各类醇不 Lucas 试剂的反应速率为:烯丙型醇,苯甲型醇,三级醇>二级醇 >一级醇;B.氢卤酸不大多数一级醇按 SN2 机理迚行反应;不大多数二级、三级醇和空阻 特别大的一级醇按 SNl 机理迚行反应。三级醇不氢卤酸的反应一般丌会収生重排,但三级醇 易収生消除反应,所以叏代反应需在低温时迚行。
5 / 69
圣才电子书
7.不亚硫酰氯反应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若用亚硫酰氯和醇反应,可直接制得构型保持的氯代烷,同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氯化氢两
种气体。该反应丌仅速率快,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而且丌生成其他副产物,是一个很好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考研配套2021考研真题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考研配套2021考研真题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Lewis酸的有()。
[中山大学2009年研]A.CuCl2B.Ag+C.H+D.【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Lewis酸是电子的接受体,只有D项不能再接受电子。
2下列物质酸性最小的是()。
[中山大学2009年研]A.B.C.CH3OHD.CH3CN【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一般地,酚类的酸性强于醇类的酸性,而醇类的酸性又强于烷基的酸性,所以D项的酸性最小。
3下列化合物酸性由大到小的次序是()。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a.苯酚b.戊醇c.对硝基苯酚d.间硝基苯酚A.c>d>a>bB.a>c>d>bC.b>a>d>cD.c>a>d>b【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化合物的酸性的大小比较,四个选项中有两类物质,即醇和酚,由于苯环的共轭结构,使得酚类的酸性大于醇类,则排除C项,苯酚中苯环上含有吸电子取代基时其酸性增强,则排除B、D项。
4下列自由基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次序是()。
[中山大学2010年研]A.d>c>b>aB.d>c>a>bC.a>b>c>dD.c>b>a>d【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自由基与其周围的基团的共轭作用越强,或超共轭作用越强,越稳定。
5下列化合物中,有旋光活性的为()。
[华中科技大学2002年研]【答案】BC查看答案【解析】(A)、(D)分子中有对称中心或对称面,为非手性分子,无光学活性;(B)分子中两个四元环互相垂直;(D)分子中两个π键也互相垂直,它们都没有对称中心或对称面,为手性分子,有光学活性。
6下列化合物没有旋光性的是()。
[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研]【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螺[4.4]壬烷中的两个五元环互相垂直,故(A)分子中有对称面,为非手性分子,无旋光性;而(B)、(C)、(D)无对称面,为手性分子,有旋光性。
7下列化合物中没有光学活性的是()。
[上海大学2003年研]【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本题(B)项分子中有对称面(羰基所在的平面为对称面),为非手性分子,无光学活性;(A)项、(D)项很明显为手性分子;(C)项表面看来好像为对称分子,但要注意其丙二烯结构中的两个π键互相垂直,分子中的两个苯环在互相垂直的两个不同平面内,故(C)项为手性分子,有光学活性。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有机合成基础【圣才出品】

1/3
。[北京理工大学 200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从苯及不超过 C3 的有机原料合成 答:
。[南京大学 2002 研]
5.由环戊二烯及必要有机试剂合成:
2/3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研]
圣才电子书
解: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6.从乙苯及丙二酸二乙酯出发合成: 解: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研]
3/频学习平台
第 24 章 有机合成基础
1.以环己烷为原料合成(±)
。[中科院 2012 研]
答
:
自由基取代反应,E2 反应,烯烃的环氧化反应,环氧化合物的酸性开环反应。
2.由苯和萘为有机原料合成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研]
答:
3.以苯及≤C6 的有机化合物为原料合成 研]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含氮芳香化合物 芳香亲核取代反应)

第18章含氮芳香化合物芳香亲核取代反应18.1 复习笔记一、芳香硝基化合物硝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称为芳香硝基化合物(aromatic nitro compound)。
1.芳香硝基化合物的结构(1)根据分子中所含硝基的数目,可以分为一元、二元、三元或多元芳香硝基化合物。
一元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通式为Ar-N02,与亚硝酸酯(nitrite)Ar0-N=0互为同分异构体。
(2)硝基的结构是对称的。
在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中,硝基氮、氧上的p轨道与苯环上的p轨道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共轭体系。
硝基苯的结构如图l8-1所示。
图18-1 硝基苯的结构图2.芳香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1)一元芳香硝基化合物都是高沸点的液体,多数是有机化合物的良好溶剂。
(2)最简单的芳香硝基化合物是硝基苯(nitrobenzene),它是淡黄色的油状液体,沸点211℃,具有苦杏仁味,不溶于水,而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中。
有毒。
(3)常用硝基苯做Friedel—Crafts反应的溶剂。
(4)二元或多元芳香硝基化合物一般为无色或黄色的固体。
3.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1)还原反应①在催化氢化或较强的化学还原剂的作用下,硝基可以直接被还原为氨基。
②在适当条件下用温和还原剂还原,则生成各种中间的还原产物,如亚硝基苯(nitrosobenzene)和苯基羟胺(phenylhydroxylamine)。
苯甲基羟胺在弱酸性及中性溶液中可以制备得到,但在强酸性还原体系中,由于很活泼,很容易转变成苯胺。
③硝基苯的最终还原产物是苯胺(aniline),苯胺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
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中,硝基苯主要发生单分子还原反应(unimolecular reduction)。
各产物之间的关系如图18-2所示:图18-2 硝基苯单分子还原情况很难用还原的方法制备亚硝基苯,但它可通过苯胺或苯基羟胺的适当氧化来制备。
苯酚等活泼芳香族化合物与亚硝酸作用时可在羟基等活性基团的对位直接引入亚硝基。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表示方式命名)

第2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表示方式命名2.1 复习笔记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表示方式及结构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按碳价分类,各类化合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按官能团的不同,可分为烯烃、炔烃、醇、醛及羧酸等。
2.有机化合物的表示方式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次序和键合性质叫做构造,表示分子构造的化学式称为构造式。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式有:路易斯结构式、蛛网式、结构简式和键线式。
分子的结构除了质分子的构造外,还包括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方式,即它们的立体结构。
3.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具有相同分子式而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isomerism)。
分子式相同、碳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 脂环族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 脂杂环化合物 芳杂环化合物环形化合物 开链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称为同分异构体(isomer),有机化学中的同分异构体可划分为如下类别:同分异构体可分为构造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
前者是指因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次序不同或者键合性质不同引起的异构体,可分为5种:碳架异构体、位置异构体、官能团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和价键异构体。
(1)碳架异构体:因碳架不同而产生的异构体称为碳架异构体(carbon skeleton isomer),如正丁烷和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2)位置异构体:因官能团在碳链或碳环上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体称为位置异构体(position isomer),如正丙醇和异丙醇。
(3)官能团异构体:因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种类不同而产生的异构体称为官能团异构体(functional group isomer),如乙醇和甲醚。
(4)互变异构体:因分子中某一原子在两个位置迅速移动而产生的官能团异构体称为互变异构体(tautomeric isomer),如丙酮与1-丙烯-2-醇。
(5)价键异构体:因分子中某些价键的分布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也改变了分子的几何形状,从而引起的异构体称为价键异构体(valence bond isomer),如棱晶烷与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第4版上册配套练习题库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上册)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目录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1章绪论
第2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表示方法命名
第3章立体化学
第4章烷烃自由基取代反应
第5章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
第6章卤代烃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β-消除反应
第7章醇和醚
第8章烯烃炔烃加成反应(一)
第9章共轭烯烃周环反应
第10章醛和酮加成反应(二)
第11章羧酸
第12章羧酸衍生物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第13章缩合反应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Lewi s酸的有()。
[中山大学2009年研]
A.CuCl2
B.Ag+
C.H+
D.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Lewis酸是电子的接受体,只有D项不能再接受电子。
2下列物质酸性最小的是()。
[中山大学2009年研]
A.
B.
C.CH3OH
D.C H3C N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一般地,酚类的酸性强于醇类的酸性,而醇类的酸性又强于烷基的酸性,所以D项的酸性最小。
3下列化合物酸性由大到小的次序是()。
[首都师范大学20 10年研]
a.苯酚
b.戊醇
c.对硝基苯酚
d.间硝基苯酚
A.c>d>a>b
B.a>c>d>b
C.b>a>d>c
D.c>a>d>b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化合物的酸性的大小比较,四个选项中有两类物质,即醇和酚,由于苯环的共轭结构,使得酚类的酸性大于醇类,则排除C项,苯酚中苯环上含有吸电子取代基时其酸性增强,则排除B、D项。
4下列自由基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次序是()。
[中山大学20 10年研]
A.d>c>b>a
B.d>c>a>b
C.a>b>c>d
D.c>b>a>d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自由基与其周围的基团的共轭作用越强,或超共轭作用越强,越稳定。
5下列化合物中,有旋光活性的为()。
[华中科技大学200 2年研]
【答案】BC查看答案
【解析】(A)、(D)分子中有对称中心或对称面,为非手性分子,无光学活性;(B)分子中两个四元环互相垂直;(D)分子中两个π键也互相垂直,它们都没有对称中心或对称面,为手性分子,有光学活性。
6下列化合物没有旋光性的是()。
[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研]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螺[4.4]壬烷中的两个五元环互相垂直,故(A)分子中有对称面,为非手性分子,无旋光性;而(B)、(C)、(D)无对称面,为手性分子,有旋光性。
7下列化合物中没有光学活性的是()。
[上海大学2003年研]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本题(B)项分子中有对称面(羰基所在的平面为对称面),为非手性分子,无光学活性;(A)项、(D)项很明显为手性分子;(C)项表面看来好像为对称分子,但要注意其丙二烯结构中的两个π键互相垂直,分子中的两个苯环在互相垂直的两个不同平面内,故(C)项为手性分子,有光学活性。
8下列四个酮中,红外光谱中吸收频率最高的是()。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研]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红外光谱中吸收频率与键的力常数有关,力常数越大,吸收频率越高。
(A)中碳氧双键不存在共轭作用,故力常数最大,吸收频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