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探针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荧光探针医疗培训课件

荧光探针医疗培训课件
实验部分 处,请联反应的影响
可以看出,反应刚开始时体系荧光 增强的速率较快,但1 h后荧光增强 的速率变慢,,2 h后荧光强度变化 很小,几乎形成了一个平台,说明 RA和Cu2+的反应基本完成。 本文选择RA和Cu2+反应2 h后进行 测试。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实验部分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溶剂体系对RA和Cu2+反应的影响
可见,纯水或在纯乙腈中,Cu2+和探 针RA之间相互作用不明显,体系的荧 光强度很弱。当CH3CN/H2O的体积比 在1B9~9B1之间时,探针RA可对Cu2+ 进行很好地识别。其中,CH3CN/H2O 的体积比为1:1时,荧光强度已接近 最大;再增加乙腈的含量,虽然体系 的荧光强度未降低,但增加有机试剂 的用量对环境和生物体系的测试均不 利,因此选择V(CH3CN) /V(H2O)=1: 1进行测试。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实验部分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测定荧光光谱
Cu2+浓度逐渐增大,RA的荧光 强度大幅度增加,最大发射波长 由565 nm红移到571 nm,也证 明了探针分子发生了开环,形成 了共轭体系较大的荧光体系。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PET过程)---荧光增强
“turn -on”类型 原理:识别基团很强的给电子能力,能够将其处于最高占有轨道(HOMO)上的电子,转
入激发态的荧光团因电子激发而空出的HOMO,从而使突光团被光激发的电子无 法直接跃迁回基态轨道发出突光,从而导致突光团辞灭;但是当识别基团与被识别 客体相结合后,识别基团的给电子能力降低,使受体的HOMO低于荧光团的HOMO, 导致PET过程减弱,或不再发生,突光团能够放出荧光。

taqman探针原理 ppt课件

taqman探针原理 ppt课件

・政治学・行政学研究・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张金生(兰州市社会科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04)05-0031-02 收稿日期:2004-07-26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是我国整个民主建设的切入点,它对我国整个民主化的推进将起到现实而深远的影响。

1.村民自治制度的产生和在我国整个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是随着村民自治的产生而产生和发展的。

村民自治是农民自发的创造,它最初是在人民公社制度瓦解、政社公离后农村处于无序的、无治理的真空状态下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已的一种组织和管理方式,1982年国家以宪法的形式明确确立了这一基层自治制度。

在后来的发展中随着选举方式的引入和民主原则的推行,以及选举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村民自治成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主要形式。

党和政府对村民自治予以积极的引导与推行。

1988年,旨在保障亿万农民自治权利和民主权利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试行,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经修订于1998年正式施行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又进一步完善了直接选举的程序。

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由此蓬勃发展起来,并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创新和发展起到现实而深远的作用与影响。

以村民自治为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在我国整个基层民主建设中占有关键的地位。

这是因为:其一,我国的绝大多数人口是农民,农村基层民主如果发展不起来,我国基层的民主建设就是一句空话,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就会缺乏最深厚的基础和社会土壤,民主政治也就很难根植于中国社会。

其二,城市居民自治为形式的基层民主,由于大多数居民都有自已的工作单位,他们的生活和利益依然主要依存于单位,而与居住的社区依赖不大,因此以社区居民自治为载体的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始终缺少实质性的发展。

而与城市不同,农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则与农民自身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原理、操作及其应用PPT课件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原理、操作及其应用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它利用荧光染料或荧光探针标记特异性引物,在PCR反应过 程中,随着DNA或RNA的扩增,荧光信号被逐渐释放,通过 检测荧光信号的强度,可以实时监测DNA或RNA的扩增量。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原理概述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基本原理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或荧光探针,这些荧光物质 与DNA或RNA结合后,在特定波长光的激发下产生荧光信号。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具有快速、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等优 点。
纳米材料与PCR的结合
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性,提高PCR的检测效率和灵敏度。
提高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
信号放大技术
通过使用信号放大系统,提高检测信号,从而提高检测灵 敏度。
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针对目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降低非特异性扩增 和交叉污染的风险。
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
选择稳定的内参基因
01
内参基因应具有稳定的表达水平,不受实验处理的影响。
验证内参基因的稳定性
02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候选内参基因进行稳定性评估。
使用多个内参基因参基因进行数据校正。
数据解读与报告
标准化处理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 除不同样本间的差异。
样本处理
对样本进行破碎、离心、 提取核酸等处理,以获得 待测的DNA或RNA。
浓度和纯度测定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等设 备测定核酸浓度和纯度, 确保符合实验要求。
引物设计与选择
引物设计
根据目标基因序列,利用 引物设计软件进行引物设 计。
引物筛选
根据实验需求,筛选出特 异性好、扩增效率高的引 物。

叶绿素荧光是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针课件

叶绿素荧光是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针课件
FR-弱远红光,7-10mmolm-2s-1;l >700nm ;
D-荧光检测器;A-信号放大器;SF-短波滤光片;LF-长波滤光片 18
荧光猝灭-任何使荧光产额低于其最大值的过程。
光化学猝灭-由光化学反应引起的荧光产额的降低,它
依赖于氧化态QA的存在。 非光化学猝灭-由非光化学过程如热耗散过程引起的荧 光产额的降低。
●Fv/Fo: 是Fv/Fm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但从度量上,该
指标变化范围大,比Fv/Fm更易区别不同处理间的差别。
两个指标的意义基本相同。一般没有必要同时用Fv/Fm和
Fv/Fo来表示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
26
在非胁迫条件下,Fv/Fm的值很稳定, 据Bjorkman and Demmig对大量植物的测定, 其平均值为0.832+0.004,但在逆境条件下, Fv/Fm显著降低。正因为如此,所以Fv/Fm 的降低常作为发生光抑制或PSII遭受其他伤 害的指标。
叶绿素荧光是研究光合作用的探针
叶绿素荧光是研究光合作用的一个敏感的探针,叶 绿素荧光分析具有灵敏、简便,快速和对植物无破坏损 伤的特点。它既可以用于叶绿体、叶片,也可以遥感用 于群体、群落。它既是室内光合基础研究的先进工具, 也是室外自然条件下诊断植物体内光合机构运转状况、 分析植物对逆境响应机理的重要方法。
1.光化学反应(光合作用、光呼吸、氮代谢) 2. 放热,又称非辐射能量耗散 3. 发射荧光 这三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所以可以通过 荧光的变化探测光合作用的变化。
通常色素分子是处于能量的最低状态-基态,吸收一
个光量子后,会引起原子结构内电子分布的重新排列。其
中一个低能的电子获得能量而成为激发态。
100 m mol m-2 s-1 PFD. ▲, chilling treatment under low irradiance;

选择性荧光探针剖析39页PPT

选择性荧光探针剖析39页PPT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选择性荧光探针剖析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荧光定量PCRPPT课件

荧光定量PCRPPT课件

仪器设备
确保PCR仪、荧光检测器 等设备正常运行,并按照 实验要求进行参数设置。
实验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和样本特性, 设计合理的荧光定量PCR 实验方案。
样本处理
样本收集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并妥善保存以备后续实验。
样本处理
将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 如细胞分离、DNA/RNA 提取等,以获得足够的核 酸模板。
荧光信号检测
在PCR循环过程中,实时监测荧光 信号的变化,收集数据以供后续分 析。
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
结果应用
对荧光定量PCR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如阈值设定、循环阈值(Ct值)计算 等。
将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应用于后续 的研究或实际应用中,如基因表达分 析、病原体检测等。
结果解读
根据实验目的和预期结果,对荧光定 量PCR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并评估其 可靠性。
02
该技术利用荧光染料或荧光探针 标记特异性检测目标,通过荧光 信号的累积和检测,实现对目标 序列的实时定量分析。
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
在PCR反应过程中,随着DNA 的合成,荧光染料或荧光探针与
DNA结合,产生荧光信号。
随着DNA的扩增,荧光信号也 相应增强,通过实时监测荧光信 号的变化,可以计算出目标序列
基因突变检测
总结词
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用于检测基因突变,通过对基因序列的变异进行分析,有助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药物疗效 评估和个性化治疗。
详细描述
荧光定量PCR能够高特异性地检测基因序列的变异,包括点突变、插入和缺失等。通过比较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 的基因突变差异,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为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基因突变检 测还可用于药物疗效评估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第二讲-荧光探针

第二讲-荧光探针
激发光谱:固定发射波长(一般为发射波段中感兴趣的峰位), 扫描化合物的发射光强与入射光波长的关系曲线。
反映的是基态与所有与该荧光发射有关的能级之间的跃迁。
发射光谱:固定激发波长(一般为激发波段中感兴趣的峰位), 扫描化合物的发射光强与发射光波长的关系曲线。
光谱
对同一个荧光化合物而言,在其激发光谱范围内,采用 任一波长进行激发,得到的荧光光谱只会有一个发射带。
荧光探针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其发生荧光发射发生变化,从而 使人们获知周围环境的特征或者环境中存在的某种特定信息。
荧光分子探针的优点
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使用方便 成本低 不需预处理 不受外界电磁场影响 远距离发光
荧光分子探针的结构
荧光分子探针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识别基团接收器(Receptor) 荧光基团报告器(Reporter) 连接器(Relay)
1、表面吸附:实验室常用的器皿如瓶子、吸管、移液 管、试管等对物质具有吸附能力。特别是使用有机溶剂时, 这种吸附更为严重。而且所用的溶剂极性越小,吸附作用越 显著。在稀溶液分析中,器壁的吸附作用是不能忽略的。
克服表面吸附的办法:(1)减少表面接触的机会;(2)使 用非极性有机溶剂时 ,加入少量极性溶剂(如乙醇);
一般溶剂效应:溶剂的折射率和介电常数对荧光物质荧 光性质的影响。
特殊溶剂效应:荧光物质和溶剂分子之间的特殊化学作 用,如氢键。
一般溶剂效应是普遍存在的 ,而特殊溶剂效应则决定于 溶剂和荧光体的化学结构。特殊溶剂效应所引起的荧光物质 的荧光性质的变化往往比一般溶剂效应所引起的显著 。
(三)温度
温度是溶液荧光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般而言,溶液中荧光物质的荧光量子 产率和荧光强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强,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在检测温度系 数(温度每升高1°C,溶液荧光变化的 百分数)大的样品或进行荧光参数的精 确测量[如荧 光各向异性(荧光偏振) 的测定)时,应使用恒温装置。

常用荧光探针小结ppt正式完整版

常用荧光探针小结ppt正式完整版
Confocal image of double immunostaining for Akt in hippocampal CA1 pyramidal neurons.
to form an amine-reactive product, CFSE. This product produces a
detectable fluorescence and covalently binds to intracellular lysine residue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isposal.
酯酶
Confocal immunofluorescent analysis of HeLa cells using α-Tubulin (DM1A) Mouse mAb (green).
Propidium iodide is used as a DNA stain for both flow cytometry, to evaluate cell viability or DNA content in cell cycle analysis, and
and other amine sources.
视频:The Use of 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 (CFSE) to Monitor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m5)ic稀ros释co,p逐y t滴o v加pise入uram0li.seeathbelenudclyeues agnednoethrearllDyNAuscoendtaiinninganorigmanaelllecse. ll proliferation research. CFD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实验结论
RA荧光探针有如下优点:

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其荧光发射 波长在可见 区,用在细 胞中可避免 细胞自身荧 光和背景散 射的影响。

激发波长所 需的能量较 低,避免了高 能量的激发 波长对细胞 造成的潜在 伤害


在水溶液中 检测Cu2+的 有效pH范围 宽。
15

迎 提

Thyoaunk
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对荧光具有极强的猝灭。
大多数报道的铜离子荧光分子探针都是荧光猝灭型的。探针识别客
体时荧光猝灭不仅不利于高通量信号输出,而且其它猝灭过程也易引起
干扰,所以开发高灵敏、高选择性的荧光增强型铜离子荧光分子探针具
有重要意义。
7
检测原理
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PET过程)---荧光增强
“turn -on”类型 原理:识别基团很强的给电子能力,能够将其处于最高占有轨道(HOMO)上的电子,转


0 1
研究背景
检测原理
0 2
0 3
实验部分
实验结论
0
4
3
研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景
Cu2 +
Cu2 + 生物体中基本的微量元素一; 生物体内过量摄入的铜也会产 生毒性; 采用荧光探针的方法检测铜离 子,尤其是跟踪其在化学反应 和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过程具有 重要的意义.
4
检测原理
背景知识---荧光探针 • 典型的荧光探针由识别基团(受体),荧光团和连接二者的 连接基团所组成。受体和底物结合后,导致受体分子光物理性 质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荧光团部分发生突光猝灭或增强。
■罗丹明类阳离子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细胞膜渗透性以及对细 胞无毒副作用,在活体或活细胞中也可用它来做探针。
17
18
19
End
16
■常见的有机染料分子如罗丹明、荧光素、香豆素等具有 价格便宜、容易修饰及光谱性质丰富等特点,成为理想的 金属离子探针生色团。
■在这些染料分子中,罗丹明类化合物因具有摩尔消光系数 高、光稳定性好、荧光量子产率高、对 pH不敏感、较长 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等优异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能,从 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离子探针的设计中。
10
实验部分
二、溶剂体系对RA和Cu2+反应的影响
可见,纯水或在纯乙腈中,Cu2+和探 针RA之间相互作用不明显,体系的荧 光强度很弱。当CH3CN/H2O的体积比 在1B9~9B1之间时,探针RA可对Cu2+ 进行很好地识别。其中,CH3CN/H2O 的体积比为1:1时,荧光强度已接近 最大;再增加乙腈的含量,虽然体系 的荧光强度未降低,但增加有机试剂 的用量对环境和生物体系的测试均不 利,因此选择V(CH3CN) /V(H2O)=1: 1进行测试。
《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铜离子的检测》
1
研究背景
常见的检测方法
01
02
03
04
05
分光光度法 电化学法 灵敏度较低 选择性较差
原子吸收 光谱法
高效液相色 谱法
对仪器要求 较 高、分析 成本高
对仪器要求 较高、分析
成本高
荧光光谱法
简便、快捷 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成本低等优 点
2
Contents
除了Hg2+有很小的荧光响应外, 其它常见的共存金属离子未表 现出荧光增强性能。 因此, RA是一个高选择性荧光增 强型Cu2+探针。
13
实验部分
铜离子含量的测定
在6.5×10-8~2.9×10-6mol/L范围内, Cu2+的浓度与相对荧光强度(△F=F-F0)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 F=3.43c-0.07(c的单位是10-6mol/L),相关 系数R2=0. 9989.测定11次探针空白,得标 准偏差为5.72×10-8,以3倍标准偏差计算 得到检出限为5. 0×10-8mol/L。
5
检测原理
背景知识---荧光探针的机理 ■顺磁性荧光猝灭 ■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 ■光诱导电荷转移机理 ■荧光共振能量传递 ■激基缔合物或激基络合物的形成
6
检测原理
顺磁性突光猝灭---猝灭型荧光探针
Cu2+是d9结构的顺磁性离子,荧光团系统内交叉能量传递(isc)速度更快,
促进了体系间跨越,使得激发单重态的荧光分子转变至三重态,这是
Cu2+浓度逐渐增大,RA的荧光 强度大幅度增加,最大发射波长 由565 nm红移到571 nm,也证 明了探针分子发生了开环,形成 了共轭体系较大的荧光体系。
9
实验部分
一、时间对RA和Cu2+反应的影响
可以看出,反应刚开始时体系荧光 增强的速率较快,但1 h后荧光增强 的速率变慢,,2 h后荧光强度变化 很小,几乎形成了一个平台,说明 RA和Cu2+的反应基本完成。 本文选择RA和Cu2+反应2 h后进行 测试。
11
实验部分
三、pH对RA荧光光谱的影响
结果表明,探针RA在较宽的pH范围 内(4.1~10.5)主要以螺环形式存在, 其水溶液既无颜色又几乎无荧光, 表明它是一个对pH不敏感的荧光 分子探针,经拟合计算得pKa=3.00. 本论文选用CH3CN/H2O(体积比 1:1)体系进行试验。
12
实验部分
入激发态的荧光团因电子激发而空出的HOMO,从而使突光团被光激发的电子无 法直接跃迁回基态轨道发出突光,从而导致突光团辞灭;但是当识别基团与被识别 客体相结合后,识别基团的给电子能力降低,使受体的HOMO低于荧光团的HOMO, 导致PET过程减弱,或不再发生,突光团能够放出荧光。
8
实验部分
测定荧光光谱
四、离子选择性
在5Lmol/L RA的乙腈/水(体积比 1:1)溶液中分别加入50Lmol/L 不同种类的常见金属离子,室温 下反应2 h.被测试的金属离子有 Na+, K+, Mg2+,Ca2+, Mn2+, Cd2+, Cr3+, Co2+, Ni2+, Ag+, Pb2+, Zn2+, Fe3+, Hg2+和Cu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