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蔬菜产业发展的规划与布局研究

合集下载

下司镇蔬菜产业发展方案

下司镇蔬菜产业发展方案
2 l 年 第 0 期 01 8 ( 第28 ) 总 5期
吉 林 农 业
J LI A GRI I N CULTURE
NO . 8. 2 1 0 01
( u ltv t NO.5 C muaiey 28
下 司镇蔬菜产业发展方案
罗传敏
( 州省 麻 江县下 司镇 农业服 务中心 ,贵州 凯里 5 7 0 ) 贵 562
中药材 种植 大有 可 为
宋道 清
( 陕西省 白河县 宋 家镇人 民政府 ,陕西 白河 7 5 0 ) 2 8 6
摘要 :2 1 年冬 季至2 1 年春 季 , 白河县 宋 家镇政 府 经过 反 复调 研 论证 、广 泛 宣传 、精 心 准备和 多 元扶 持 ,抓住 中药材 市扬 回暖 OO O1 的机 遇 ,融 资5 0 0 多万 元 ,在双 喜村 中药材 种植 基地 种植 以 白术 、 天麻 、三 七 、黄连 、金 银 花 为主 要 品种 的 中 药材 10 亩 。被 安康 市 O0 政 府挂 牌命 名 为 “ 安康 市 中药材种 植千 亩示 范园 ”,开辟 了一 条可持 续 发展 的 中药材产 业 发展道路 。 关键 词 : 中药材 :种植 :产 业 :发展 中图分类 号 :¥6 57 文 献标识 码:A 文章编号 : 17—42 (0 1 0 —06 1 6 40 3 2 1 )一8 02—
熟 。合 理 安排 春 秋 两茬 种 植 品种 ,最 大 限度 提 高土 地 产 出, 从而 延 长企 业加 工 时间 ,增 加企 业 效益 。提 高菜 豆 、甘 蓝 、莴笋 、蕃
茄 、黄瓜等 品种 的复种指 数 。 4 5 开 拓保鲜 市场 . 引导 企业 对收 购 原料进 行 挑选 ,优 质 的高价 进入 鲜菜 市场 , 余下 蔬菜脱水 加 工,提高 企业利 润 。

贵州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可行性分析

贵州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可行性分析

贵州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可行性分析贵州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占据了贵州省经济总量的相当大部分。

贵州省农业发展一直以来存在着产业链不健全、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的全面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需要进行全产业链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对贵州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资源条件贵州省地处亚热带和温带交界,气候和地形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

其农业资源主要包括耕地面积、水资源、气候条件、植物资源等。

在这些资源条件的基础上,贵州省农业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

二、产业链1. 农产品生产链贵州省农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和特色农产品等。

当前,贵州省农业主要的产业链包括水稻、玉米、蔬菜、食用菌、茶叶、猪肉、鱼类等。

这些产业在农产品生产的初级阶段已经形成,但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还有待提高。

贵州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加工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产品加工水平低、附加值较低。

农产品加工链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农产品初级加工,提高产品加工水平和附加值。

贵州省农产品流通链相对落后,主要问题包括生产者和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间环节过多、流通环节成本高等。

需要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和附加值。

三、可行性分析1. 资源条件支持贵州省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适宜多种农产品的生产。

这为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支持。

2. 政策环境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保障。

3. 市场需求支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升级,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对安全、绿色、优质的农产品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

这为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支撑。

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为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种植、加工、流通环节的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贵州省深度贫困县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

贵州省深度贫困县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

上海蔬菜SHANGHAI VEGETABLES2019(5):7〜8,12•产业论坛•贵州省深度贫困县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毛妃凤I祖贵东2白显峰彳陶泽令4卯升龙§张万萍6“(1.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贵州贵阳550000;2.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果树蔬菜工作站,贵州威宁553100;3.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果业生产中心,贵州威宁553100;4.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草海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威宁553100;5.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么站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威宁553100;6.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近年来,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有14个贫困县(市、区),2018年有18个贫困县(市、区)摘下了“贫困帽”,目前全省还有33个贫困县,其中有16个为深度贫困县,发展蔬菜产业是深度贫困县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

该文介绍了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的蔬菜产销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度贫困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贵州省深度贫困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思考与建议;脱贫攻坚中图分类号:S6-3近年来,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有14个贫困县(市、区).2018年有18个贫困县(市、区)摘下了“贫困帽”,实现贫困退出,目前全省还有33个贫困县,其中有16个为深度贫困县。

面对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条件相对较差的深度贫困县,贵州省相关部门如何通过蔬菜产业发展,快速、有效地推动其减贫摘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贵州省深度贫困县的蔬菜产销现状1.1蔬菜生产现状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分别是正安县、水城县、紫云县、威宁县、纳雍县、赫章县、沿河县、从江县、榕江县、锦屏县、剑河县、晴隆县、册亨县、望谟县、罗甸县、三都县。

16个县常住人口约693.6万人,2018年蔬菜种植面积28.6万hn?、产量546.7万t,截至2019年5月底,16个深度贫困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9.2万hn?、产量173.6万t。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析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析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析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省份之一,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农业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调整,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对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探讨。

贵州省农业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种植业方面,主要种植茶叶、烟草、水稻、玉米、高粱、油料等农作物,其中茶叶是贵州省的特色农产品。

畜牧业方面,主要养殖牛、羊、猪等家畜,同时也有少量的养蜂业和水产养殖业。

1. 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也随之变化。

目前,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绿色、有机、健康的食品越发注重。

因此,贵州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向高端、绿色、健康型农业转型。

2. 提高农业效益。

现阶段,贵州省农业仍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为了提高农业的效益,需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经营模式,探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3. 适应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生态化。

因此,贵州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数字农业、智能农业和生态农业。

1. 发展农业特色主导产业。

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等都是贵州省的农业特色,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应发挥特色优势,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

2. 开发多元化经营模式。

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下,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发展生态旅游、特色餐饮、生态养殖等农业相关产业,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农业发展,打造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

4. 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应适当加大对设施农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设施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四、结论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效益的必然选择。

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3篇)

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3篇)

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3篇)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通用3篇)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篇1脱水蔬菜是_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生产规模达到西北地区脱水蔬菜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全国最大的脱水蔬菜生产销售基地,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沿海大中城市也有良好的销售势头,发展前景可观。

一、脱水蔬菜产业发展前景_县蔬菜脱水企业始建于80年代初期,以此带动_县脱水蔬菜已初步形成了外有市尝县有龙头、乡有产业、村有基地、户有品种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__年的发展与扩大,已成为_县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创汇产业,蔬菜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①、脱水蔬菜产业起步早、发展速度快,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

企业数、加工能力和出口量均居西北之首,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锻炼了一批有较强经营能力的经纪人,赢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在农民群众心中形成了加快该产业发展的共识。

全县蔬菜脱水企业已发展到79家,从业人员8000余人;其中6家获得了自营出口权,2家获得了iso9000国际产品质量认证资格,8家企业通过商检注册认证;年生产能力达到8000吨,其中 2家企业生产规模达到__年,实现年产值亿元,利税 500万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

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_县脱水蔬菜成为西北乃至全国最大的生产销售基地之一。

③、自然条件和经济效益好。

据调查,_县有较好的脱水菜原料生产的自然条件。

引黄灌区灌排方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蔬菜病虫害较少,环境污染相对较轻,适于许多优质脱水菜原料的生产,生产的脱水菜原料品质优、色泽好、污染轻,加工出的脱水菜产品质量高,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得到了客商的普遍认可。

经济效益好,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种粮比较效益的下降,种植脱水蔬菜原料的比较效益更为突出,农民种植脱水蔬菜原料的积极性高。

据测算,在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平均一亩脱水蔬菜原料的产值是粮食的2-3倍。

贵州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贵州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外品种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与国外相比,无论在种质资源还是育种技术手段方面,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需要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进一步提高生物育种技术手段。

需要提高甘蓝、松花菜难出胚基因的出胚率,好多优异抗病育种材料都难出胚基因型,导致无法运用小孢子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纯化;需提高甘蓝根肿病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利用水平;需提升甘蓝雄性不育恢复技术。

国外品种在抗病性及抗逆性等方面优于国内,但因其都是雄性不育,所以无法直接利用,需要研究雄性不育恢复技术,使不育材料恢复育性。

3.2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合作不够深入某些前沿技术研究如基因编辑、分子设计育种、指纹图谱构建等单凭企业自己的科研力量无法实现,需要与科研院所合作,借助他们的人才优势,进行联合攻关。

3.3科研基地、科研人才、科研资金不足企业进行育种项目的研究,时间长、见效慢,一个新品种从研发到上市大概要持续5~10年。

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需要建立高标准实验室及配置先进实验仪器开展科研,而这些资金大部分来源于企业自身的收入,资金、基地和科研人才等这些方面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

3.4政府部门对企业扶持政策少政府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少,对种子企业在用地政策、土地性质、征地程序等优惠政策较缺乏,导致企业育种基地建设外流。

4意见建议4.1成立种子协会积极组织相关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科研、教学等单位和社会团体企业以及种子行业的专家、学者成立种子协会,充分发挥种子企业的优势,种子协会将进一步加强种子质量管理,全面提高襄都区种业科技水平和产业化水平,振兴襄都区种业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发展。

4.2建设种业园区或种业小镇企业可依托晏家屯镇良好的自然、科研条件,推进种业为基础的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推进种业与晏家屯农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以特色种业为引擎,集成生产全程服务的种业产业园区、种业特色小镇,推动襄都区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4.3打造襄都种业品牌加快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打造种业品牌。

2024年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pptx

2024年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pptx
3,推行大棚四周“三包”制度。加强基地环境整治,压实种植经营主体履行大棚四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生产
容貌的管护责任,及时清理园区及周边残枝败叶、田间杂草,疏通堵塞沟渠,维护水、电、路等设施设备,回 收包装袋、塑料瓶等农业废弃物,推进基地清洁化生产。
4.巩固空棚播荒问题整治成果。坚持动态跟踪,全面排查现有基地运营质量,按照“一基地一专班、一基地一方 案”的要求,制定每个问题基地的整改方案,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发展工作的考核评分指标,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乡(镇)和部门(单位)进行通报、约谈和督办,并取消年度 评先评优资格,因工作原因造成蔬菜大棚樗荒、空棚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严肃追责问责。
(三)大棚薄膜及相关设施完善。政府投资属村集体资产,且正常生产运营3年及以上的设施大棚蔬菜基地,需 进行改造提升的,由所在乡(镇)对该项目进行资金测算,所需资金按项目实施要求向上级申报解决。
(四)发展职业菜农。对10亩左右的家庭型职业菜农土壤改良、商品苗等生产资料进行一定比例补助,扶持发 展小户经营,推进精耕细作。
加强与在外知名企业家和相关产业著名专业技术人才的跟踪对接,力争实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双赢”效果。
(三)强化监督考核。加强衔接资金投入绩效管理,充分发挥衔接资金的引领撬动作用,促进蔬菜产业又好又 快发展;加强蔬菜产业的资产管理和后续管理,确保资产清晰,后续管理到位。将蔬菜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年度乡村 振兴
技术,确保一年四季能够安全种植和全年供应蔬菜。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聘请蔬菜技术专家指导服务,通过课堂培训与基地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蔬菜生产技术 培训,普及实用栽培技术和大棚管理方式,提高蔬菜种植管理水平。聘请蔬菜技术员开展技术培训,全年培训菜农 800人次以上。
.加强生产运营管理。规模基地要严格做到“有生产计划,有标牌标识,有检测记录,有生产档案”的“四有”标准规 范。全面摸排存量蔬菜基地运营情况,建立管理台账。对生产经营不善的基地,分类制定整改措施,实行销号管理 。

2024年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方案.pptx

2024年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方案.pptx
(三)强化指导督促。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定期开展实地调研,对发现的问题实行限时督办。每季度开展 新建大棚设施面积实地抽核,对推进不力、弄虚作假的进行通报。将蔬菜产业发展列入乡村全面振兴行动每季度重 点工作进行排名,对未完成时序进度且两次排名后三位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约谈相关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 三次排名后三位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约谈相关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并取消乡村全面振兴行动评先评优资 格。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强园区环境整治,及时清理残枝败叶、田间杂草,疏通堵塞沟渠,回收包装袋、塑料瓶 等农业废弃物。
.加快培育蔬菜品牌。大力培育“宁都辣椒”“于都富硒番茄”“兴国芦笋”“会昌贝贝南瓜”“全南高山蔬菜”等区域公用品 牌,激励和推动经营主体开展商标注册与品牌创建,加快构建以赣南富硒蔬菜为引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 产品品牌协同推进的品牌发展格局。
.推广高效组织模式。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职业菜农”生产组织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合作社,通 过细化产业分工,切实提高蔬菜产业生产效率。
(三)大力培育职业菜农
1.选树种菜致富典型。每个县(市、区)遴选一批职业菜农致富典型,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 传创业经历,邀请职业菜农深入镇村一线巡回宣讲、现身说法,动员更多农民参与发展蔬菜产业。
.积极开拓销售渠道。大力引进或培育销售企业、合作社、经理人等流通主体,与基地建立合作关系,以销促产, 倒逼科学安排种植茬□和品种。以县(市、区)为单位,组建专业销售队伍,重点拓展南昌、广州、深圳、长沙、厦 门等500公里内核心目标市场,推动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大型商超、批发档口。
三、政策扶持
市财政继续预算安排蔬菜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新建大棚设施、创建标准菜园、老旧基地棚膜更新、田头冷 库及采后处理场地建设等方面,着力解决产业发展关键瓶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蔬菜产业发展的规划与布局研究
作者:张玉婷杨镜融
来源:《时代金融》2018年第06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蔬菜产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蔬菜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州蔬菜产业的发展也是比较迅猛的。

但是在对贵州蔬菜产业进行系统地研究后发现,贵州蔬菜产业在发展中暴露了很多问题,所以结合贵州蔬菜产业的现状,制定一个系统的发展规划是贵州蔬菜产业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贵州蔬菜产业规划
贵州作为我国蔬菜重点发展的区域,在发展蔬菜产业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基于贵州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是极其不乐观的,难以发挥蔬菜产业的优势。

为了能够使贵州蔬菜产业发挥其产业优势,应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市场均衡供应,使蔬菜产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贵州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贵州省的蔬菜产业发展水平是比较低的。

首先,生产规模小。

在对贵州省的蔬菜种类进行分析后发现,鲜销的数量是比较多的,同时日常必需的大宗产品也是比较多的。

但是当前贵州的交通和市场体系建设是十分不完善的,这对蔬菜的销售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次,蔬菜产业配套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蔬菜产业产前的种子、农资市场等配套供应服务是比较低的。

同时蔬菜产业生产的技术是比较落后的,这也成为影响蔬菜产值的重要因素。

最后,蔬菜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是比较匮乏的,在工作中使用的方法是比较落后的,难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背景下,蔬菜种植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

(一)蔬菜产量
改革开放后,贵州省通过不断调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使蔬菜产业迅速发展,蔬菜的产量逐年增加。

2017年贵州省蔬菜种植面积为1650万亩(次)、产量为2050万吨。

2018年贵州省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1820万亩(次)、产量2300万吨。

2019年,种植面积将达到2000万亩(次)、产量2600万吨、产值1000亿元。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贵州省蔬菜种植面积处于逐年增加的态势。

(二)品种结构
贵州的蔬菜品种主要分为5大类,分别为夏秋喜凉蔬菜、冬春喜温蔬菜、冬春茎叶花类蔬菜、名优特色蔬菜、食用菌。

(三)农民收入
通过对近10年来贵州的蔬菜产业进行研究发现,蔬菜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很多农民在种植了大量的蔬菜后,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2017年恒大集团在贵州黔西县中建乡建立了450个蔬菜大棚后,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以及参与劳动农户可以获得土地流转金、入股分红金以及劳动“佣金”。

相关数据统计,每个大棚的年收入为10000元,450个大棚年收益为4500万元左右,农户年增收达2.5万元。

二、贵州蔬菜产业发展的规划
贵州在制定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时,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保障农民增加收入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同时蔬菜种植部门还应该对区域的布局进行不断优化,在基础设施时保证基础设施是标准的、专业的。

(一)加强宣传培训,建立预防为主的体系
很多菜农的科技文化水平是比较低的,因此在种植中他们缺乏科学的种植方法。

如果菜农的文化水平是比较低的,会使蔬菜成长环境处于一个不安全的状态中。

所以应该提高菜农的科技文化水平,丰富菜农的蔬菜种植知识架构体系,这样菜农在种植蔬菜中才能少走弯路,减少错误的发生。

可以运用印发材料、集中培训、田间指导的方式?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使菜农的科技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还应该制定一个系统、完善的病虫监测方案,全面地监测病虫的情况。

同时工作人员在施肥中应该做到科学施肥,为蔬菜的成长构建一个安全的环境。

(二)增强市场意识,合理布局品种结构
贵州通过种植大量的蔬菜可以满足市场对蔬菜的需求,所以在种植蔬菜时应该注意对蔬菜的种类进行细分,在选择蔬菜时,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对蔬菜的喜爱,还需要考虑蔬菜的经济效益。

可以选取一些和本地的气候等因素符合的蔬菜新品种,同时还应该多引进一些名、优、特、新蔬菜品种,或者可以开发一些山野菜资源。

在种植一些传统的蔬菜品种的同时,还应该种植一些西芹、菠菜、生菜、油菜等速生叶菜的生产,只有使蔬菜的品种是丰富的,才能提高蔬菜的经济效益。

做好了蔬菜的种植工作,还需要制定一个系统的蔬菜销售方案,销售人员应该结合实际的市场行情以及不同时期的蔬菜特点,改变蔬菜品种。

(三)优化区域布局
贵州要想为人们种植高质量的蔬菜,应该做好蔬菜布局工作,在蔬菜布局中应该坚持“比较优势原则”,同时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和交通条件,使蔬菜种植向着专业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还应该解决蔬菜品种单一的问题,应该不断完善蔬菜的品种结构,能够结合当地的气候、水土、光照等选择合适的蔬菜品种。

同时应该在内高速公路与快速铁路周边种植具有特色的蔬菜,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四)实施品牌营销、提高营销能力
品牌营销是提高蔬菜营销能力的主要方式,所以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品牌营销工作,具体的方式是可以制定适当的奖励措施,用这个措施鼓励蔬菜种植部门商标注册登记,培育高质量的蔬菜;二是拓展蔬菜产业的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三是增加对蔬菜产业的资金投入,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贵州蔬菜产业发展的布局研究
(一)主要目标市场
贵州蔬菜种植部门应该对蔬菜目标市场进行细分,这样可以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

可以在珠江流域、长江流域等区域种植夏秋喜凉蔬菜,在这些区域种植夏秋喜凉蔬菜具有很强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天然凉棚”的气候优势。

做好蔬菜的种植工作后,可以在6~11月进行蔬菜上市。

同时夏季喜凉蔬菜主要布局为四大山区,这四大山区分别为西南部的乌蒙山区,中部、南部的苗岭,东北部的武陵山,北部的大娄山中、高海拔温凉山区。

可以在长江中上游冬春季气温较低、光辐射量较少的区域种植春喜温蔬菜和茎叶花类蔬菜,在1月—1月、3月—5月进行蔬菜上市。

(二)加快发展加工业、采后处理和物流中心建设
贵州要想促进蔬菜产业的繁荣发展,在完善蔬菜品种的同时还应该加快发展加工业、采后处理和蔬菜物流中心建设。

以特色辣椒为例,蔬菜种植部门可以在种植辣椒后,以辣椒为原料研发辣椒油、辣椒面等辣椒制品,满足人们对辣椒制品的不同需求。

在对辣椒制品进行研发后,可以结合辣椒制品的研发经验,使用现代技术加强生姜、魔芋、芥菜等传统蔬菜制品的开发。

同时还可以从蔬菜中开发各类功能成分提取物等产品,使蔬菜的附加值增高。

四、结语
解决当前贵州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当前蔬菜种植的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蔬菜种植的质量,才能提高蔬菜的产量。

参考文献
[1]王成岗,韩晓春.影响大棚蔬菜种植农民就诊的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20.
[2]舒德绣.大棚蔬菜种植管理的有效方法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5,(1):30.
[3]杜华章.江苏省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实证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