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纤维形态及基本性质
纺织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

棉纤维的主要化学性能
酸对纤维素的作用 染整加工中,漂白酸洗、酸退浆——稀 硫酸使浆料水解,转化为水溶性较大的 产物,(H+起催化作用。1,4甙键断裂, 与水分子形成两个羟基,一个是自由羟 基,无还原性;另一个是半缩醛羟基, 具有还原性。 )从而从织物上脱落下 来。1,4甙键对酸特别敏感,所以酸处 理时必须严格控制工艺。
棉纤维的其他化学性能
氧化剂对纤维素的作用 纤维素对氧化剂不稳定,一些氧化剂使 。 纤维素发生严重降解。在漂白过程中, 要选择适当的氧化剂,并严格控制工艺, 将损伤降到最低。 热对纤维素的作用 温度过高时,空气中的氧也能使纤维 氧化生成氧化纤维素,从而损伤纤维
粘胶纤维的形态结构
形态结构Hale Waihona Puke 截面:不规则锯齿状,多有皮芯结构。
铜氨氢氧化物对纤维素的作用
氢氧化铜与氨或胺的配位化合物如铜氨溶液 或铜乙二胺溶液,能使纤维素直接溶解。纤 维素在铜氨溶液和铜乙二胺溶液中,分别形 成纤维素的铜氨配位离子和铜乙二胺配位离 子。纤维素铜氨化合物受到稀无机酸作用时, 可迅速而完全地分解,并析出纤维素。在化 学纤维工业中,利用这一原理制造的再生纤 维素纤维称为铜氨人造纤维 。
8238寝室
棉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
棉纤维是最常见的,棉纤维是地 球上最丰富的和最纯净的纤维素纤维。 是迄今为止最重要和使用最广泛的单 一细胞的种子纤维。是从棉籽表皮上 细胞突起生长而成的。
棉纤维的形态结构
形态结构: 棉纤维是一个上端封闭、下端敞开的 干瘪的管状细胞,在显微镜的观察下, 成熟的棉纤维纵向呈扁平带状,并具 有天然扭曲:横截面呈腰形或耳形, 是由较薄的管状的初生胞壁、较厚的 螺旋状的次生胞壁较小的瘪缩的中空 胞壁缩构成的。
2 纺织纤维的定义及基本性能

۸ᕃᖌᳩଶࢱ
༆ࣳ۸ᕃғ30-40 ྷࣳ۸ᕃғ70-150 Ӿᳩᕃᖌғ51-65
纤维长度与工艺的关系
l 纤维长度与成纱强度的关系: ࣁٌ՜կፘݶӥ҅ᕃᖌ᩼ᳩ҅౮ᕏ୩ଶ᩼य़҅ࣁᦤכ౮
ᕏٍํӞਧ୩ଶጱڹӥ҅ᕃᖌᳩଶ᩼ᳩ҅ᕗڊᕏጱຄᴴᕡଶ ᩼ᕡҁ༆ᕃᖌ҂̶
ᳩଶᳩ҅ᕃᖌᳵ಼ݒێݳय़҅ڞᕃᖌᳵጱჶᚙሲٺ҅ᬯ ᕏᕚෙզᕃᖌෙԅԆ҅ჶᚙེԏ҅ᬯᕏጱ୩ଶीय़҅ ݶᕗᕏෙ१ሲፘଫٺ̶
ֵ҅य़ৼړᳵጱཞݻᕮํێݳಅी୵҅ے౮ෛጱᕮݳᲫ̶ ใᕚෑሲीय़ፗᛗෙ̶ Qғ๐ᅩҁใᕚኧᳩੜ᮱ړݻᳩय़᮱ړጱರᅩ҂Ҕ Aғෙᅩ̶
YG008 型复丝强力机
l 纤维长度与成纱毛羽关系:
౮ᕏጱྷᗵฎኧڊ౮ᕏᤒᶎጱᕃᖌᒒ१҅ᕃᖌࢻᒵ୵౮̶ࣁ ٌਙկፘݶఘ٭ӥ҅ᳩଶᳩጱᕃᖌ౮ᕏᤒᶎྲطჶ҅ྷᗵ ̶
l 纤维短绒率与成纱强度、条干的关系:
୮ᕃᖌᎨᕭሲय़҅౮ᕏଗݒ૧҅୩ଶӥᴳ̶ኞԾṛԾ ߝ҅ᵱᕪᬦᔜ༂զ݄ᴻᎨᕃᖌ̶
2.4.3 卷曲
2.3 纺织纤维的基本性能
① 一定的长度和长度整齐度; ② 一定的细度和细度均匀度; ③ 一定的强度和刚性; ④ 一定的延伸性和弹性; ⑤ 一定的抱合力和摩擦力; ⑥ 一定的吸湿性和染色性; ⑦ 一定的化学稳定性。
2.4 纺织纤维的主要质量指标
物理性能指标
长度 细度 比重 光泽 吸湿性 热性能 电性能 断裂强度
表示纤维拉伸性能的指标:断裂强度; 断裂伸长率;初始模量
(1)断裂强度
纤维的强度是指纤维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纺织商品的耐用程度。
纺织纤维的形态及基本性质

LC
中段切断称重法示意图
• 一般棉LC=10或20m细度
2. 长纤维测试方法
• 采用周长1m在一定张力下绕取一定圈数(50圈或 100圈),达到吸湿平衡后称重计算。
3. 直径测量法
OFDA100测量仪
激光扫描纤维直径测量原理图
纤维的截面形状
一、异形化的方法
• 截面形状的非圆形化,包括轮廓波动的异形化和直径不对
称的异形化;
• 截面的中空和复合化;
中空 复 合 轮廓波动异形 粗 糙 粗 糙 多 角
d
2
复合 复 合 直径变异异形
异 形
复合 多 叶 跑 道 双 凹 单 凹
纤维截面变化的过程、类型及相互关系
纤维的截面形状
中空截面也是一种异形截面,即纤维内部空缺异 形,与前面轮廓空缺是对应的。
纤维的细度
2. 对纱线质量及纺纱工艺的影响
- 与成纱强度的关系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纤维越细,成纱强度越高; - 与成纱条干的关系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纤维越细,成纱条干越均匀; - 在保证一定成纱质量的前提下,细而均匀的纤维可纺较
细的纱;
- 与纺纱工艺的关系 纤维越细,加工过程中容易扭结、折断而产生棉结、短 纤维。
纤维的截面形状
三、异形纤维的指标
径向异形度是异形纤维截面外接圆半径R与内切圆差 值对某一指定径向参数的百分数。
1. 相对径向异形度DR
DR R r 100 R
R r 100 R r
2
2. 平均径向异形度DM
DM
3. 理论径向异形度Dr
Dr
R r 100 r0
纤维的截面形状
纺织纤维必须具备的性质

纺织纤维必须具备的性质
纺织纤维是制做纱线的原材料,而纱线是制做面料的原材料,因此,纺织纤维(TextileFibers)必须具备其特别性质,任何一种纺织纤维,均必须具备下列各必要之性质:
一、牢度:纺织纤维必须具有相当之抗张强度,强度之最低限度可定为20千克/平方毫米或1.5克/丹奈尔(Denier)。
二、长度:纤维长度,愈长愈佳。
如长度在五毫米以下,则不易纺纱。
三、粗细:纤维愈细,纺成之纱线及织成之织物愈精致。
但若过细时,则强度随之变弱。
一般人造纤维之直径约在0.01至0.04毫米之间。
四、延展性及弹性:供制衣用者可弯曲不致折断,且能恢复原状等特性。
这些性质,皆与弹性及延展性直接有关,故纺织纤维必须具有适当之弹性及延展性。
五、胶著性:纺织纤维须具备能互相缠绕或胶著以成坚固纱线之特性,此性质大半因纤维之形状而定。
如棉纤维纤维扭曲,毛织维表面具有鳞片组织,因而易于互相缠绕而胶著。
这种性质于制造人造短纤维时,尤其重要。
六、保温性:衣服主要功能之一,为具有防寒御暑之性能,故纺织纤维必为热之不良导体。
七、耐久性:纺织纤维于织造、加工及使用时,均须承受相当程度力之作用,如无耐久之力,实无法使用。
八、不溶性:纺织纤维不但须有不溶于水的特性,即使对于肥皂水、弱碱、弱酸水等亦须不溶,因无论在织物之制成、加工过程中或制后使用时,皂水及弱碱、弱酸液,均为无法避免接触之物。
九、手感:手感柔软、乾、不粗硬。
上述九项为纺织纤维必具之特性。
如欲制造理想之织品,则更须具有易于通风透气的蕊吸性、及良好之光泽等,并须在生产时费用低廉,如此方为良好的纺织纤维。
《纺织材料学》第3版

《纺织材料学》第3版姚穆 主编第二章 纺织纤维的形态及基本性质 第五节 纤维的吸湿性一、纤维的吸湿指标 1.回潮率与含水率回潮率W :纺织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干重的百分比。
含水率M :纺织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湿重的百分比。
式中: a G ——纺织材料湿重; 0G ——纺织材料干重。
100(%)100(%)0⨯-=⨯-=aa a G G G M G G G W2.标准回潮率——纺织材料在标准大气条件下,从吸湿达到平衡时测得的平衡回潮率。
国际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为: 温度(T )为20℃(热带为27℃), 相对湿度(RH )为65%,大气压力为86~106kPa ,视各国地理环境而定。
我国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为:大气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即101.3kPa (760mmHg 柱),并规定了温、湿度的波动范围: 一级标准:T 20±2℃,RH 65±2%; 二级标准:T 20±2℃,RH 65±3%; 三级标准:T 20±2℃,RH 65±5%;纺织材料在实验测试前需进行调湿处理,通常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24h 以上即可,合成纤维调湿4h以上即可。
3.公定回潮率(Wk)——贸易上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各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
i i P W W ∑(%)=混 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其中:Wi (%)——混纺材料中第i 种纤维的公定回潮率; Pi (%)——混纺材料中第i 种纤维的干重混纺比。
4.标准重量 Gk——是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
%1%1%)1(0a k a k k W W G W G G ++⨯=+⨯= 常用纤维的标准状态下的回潮率和公定回潮率纤维种类标准回潮率(%)公定回潮率(%)原棉7~811.1苎麻(脱胶)7~812亚麻8~1112黄麻12~16(生麻),9~13(熟麻)14细羊毛15~17--洗净毛--15山羊毛--15干毛条--18.25油毛条--19桑蚕丝8~911.0粘胶纤维13~1513醋酯纤维4~77涤纶0.4~0.50.4锦纶6 3.5~0.5 4.5锦纶664.2~4.5 4.5腈纶 1.2~2.0 2.0维纶 4.5~5.05丙纶00氯纶--0氨纶--1 常用纱线的公定回潮率二.纤维的吸湿机理1.吸着水分的种类根据水分子在纤维中存在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1)吸收水——由于纤维中极性基团的极化作用而吸着的水。
纺织纤维的形态及基本性质介绍

纤维细度及不匀对纤维、纱线、织物的影响
对纤维本身
- 粗细将影响其比表面积SS,纤维的吸附性能和染色性质;
- 纤维变粗,使纤维的弯曲刚度增大,点接触面积增大, 纤维变得刚硬和触感粘涩、偏冷; - 纤维间的细度差异,会引起纤维力学性质的差异。
对纱线质量及纺纱工艺的影响
卷曲及转曲
Length
Crimp and Convolution
棉纤维纵、横截面
绵羊毛纵、横截面
大麻纤维纵、横截面
桑蚕丝纵、横截面
涤纶纤维纵、横截面
晴纶纤维纵、横截面
粘胶纤维纵、横截面
四孔中空纤维横截面
导电纤维
纤维的截面形状(Cross Section)
纤维截面形状随种类而异,天然纤维具有各自的形态,化学 纤维则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异形喷丝,从而获得异形截面纤维。
Gk ——纤维在公定回潮率下的重量,称为标准重量(g) L ——纤维长度(m)
同品种纤维,Nd↑,纤维越粗.
公制支数 Nm ——常用于棉纤维
在公定回潮率下,单位重量(克)的纤维所具有的长度:
L 10000 Nm Gk N dt
Gk ——纤维在公定回潮率下的重量,称为标准重量(g) L ——纤维长度(m)
ni为第i组中纤维根数含量比 n(d)为纤维根数概率密度函数
纤维直径分布直方图及分布曲线
细度测量方法
测长称重法
B
N dt
10G nLC
A
LC
104 nLC Nm Ndt g
n为中段纤维根数, G( g )、g (mg)为 所称重量
LC
中段切断称重法示意图
一般棉LC=10或20mm,毛麻一般LC为20或30mm
《纺织材料学》第五版网课题库附答案

第一章:纤维的结构1.大分子中的单基结构会影响纤维的哪些的性能(ABCD)A.耐酸性B.染色性C.吸湿性D.耐光性2.初生纤维的断裂强度可以通过拉伸工序提高,这是由于结晶度得到提高。
×(拉伸工序是取向度的提高。
)3.羊毛纤维是多细胞纤维,所以不存在原纤结构。
×(只要是纤维基本具备原纤结构,但具备完整的原纤结构的只有棉、毛纤维,合成纤维都不具有完整的原纤结构)4.(识记)纺织纤维的结晶度越高,纤维力学性能越好。
×(结晶度越高,纤维力学性能是越好,但是如果过高就会力学性能变差,就会成为脆性纤维,所以不是结晶度越高越好。
)第二章:纺织纤维的形态及基本性质5.其他条件不变,纤维越细,细纱强度()DA.没有规律B.越低C.不变D.越强6.纤维越长,纱线中的毛羽()CA.越多B.没有规律C.越少D.没有关系(在保证纺纱具有一定强度下,纤维越长,整齐度高,则可纺纱线性好,细纱条干均匀度好,纱面表面光洁,毛羽较少。
)7.纤维和纱线的特数越高,()AA.细度越粗B.长度越短C.细度越细D.长度越长(线密度、纤度是正相关,公制支数是负相关。
)8.纺纱工艺设计时使用主体长度。
×(纺纱工艺设计使用品质长度作为参考参数。
)第三章:植物纤维9.(1)棉纤维的长度仅取决于纤维品种。
×(纤维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长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生长的部位和本身结构)(2)棉纤维长度较长,即使有较多短绒,也不影响纱线条干均匀度。
(只要短绒的存在就会影响条干均匀度)(3)棉纤维越细,所纺纱线越细,条干均匀度越好,但纱线强力不好。
(纤维越细,所纺纱线越细,条干均匀度越好,纱线强力也会越好,因为细纤维间抱合力大,增加纱线的断裂强力)(4)(识记)棉纤维的成熟系数大小仅与次生层厚度有关。
√(5)正常成熟时,长绒棉成熟度系数比细绒棉的成熟度系数低。
×(两种不同品种的纤维成熟度没有可比性)(6)棉纤维成熟度系数越高,纤维强力越高,有利于成纱条干均匀度。
3.纺织纤维的形态.

一.纤维的细度指标
其中最常用的是直径,因纤维很细,其单位为微米(μm)。 常用于截面接近圆形的纤维,如绵羊毛及其他动物毛、圆形截面化 学纤维等的细度表达。 对于近似圆形的纤维,其截面积计算可近似采用 :
πd A 4
2
一.纤维的细度指标
(二) 间接指标 1. 线密度:特克斯Nt (tex) (g/km)
按式(2-1)(2-2)(2-3)计算。多份试样测试后计算算术平均数、标准 差和变异系数。
长纤维传统采用周长1m(或其他标准尺寸)在一定张力下绕取一定圈 数(例如50圈或100圈,即50m或100m)吸湿平衡称重计算。
我国法定计量制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简称特,表示1000米长的 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
一段纤维的长度为L(m),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为Gk(g),则该纤 维的细度特数Nt为:
Gk N t 1000 L
一.纤维的细度指标
由于纤维细度较细,用特数表示时数值较小,故常采用分特(dtex) 或毫特(mtex)表示纤维的细度,分特为特数的1/10,毫特为特数的 1/1000。 特克斯为定长制,同一种纤维的特数越大,则纤维越粗。
聚酰胺硼纤维
1.47
石棉纤维
2.10~2.80
一.纤维的细度指标
天然纤维由于每根纤维沿长度方向细度不匀(棉纤维、各种麻纤维中 段粗两端细; 羔羊毛纤维及鬃根端粗梢端细,成年羊毛纤维两端粗中间细)因此线 密度又区分为中段线密度和全长线密度。 陆地棉纤维全长线密度约为中段(10mm)线密度的85.75%,海岛棉的
全长线密度约为中段(10mm)线密度的91.90%。
二.纤维的细度不匀及其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粘胶纤维纵、横截面
四孔中空纤维横截面
导电纤维
纤维的截面形状(Cross Section)
纤维截面形状随种类而异,天然纤维具有各自的形态,化学 纤维则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异形喷丝,从而获得异形截面纤维。
中空
复合
d2
复
复
合
异形
合
圆周波动异形
复合
直径变异异形
粗糙 多角 多叶 跑道 粗糙
双凹
单凹
纤维截面变化的过程、类型及相互关系
在公定回潮率下,9000米长的纤维所具有重量的克数。 ND90L0k0G190Ndt
Gk ——纤维在公定回潮率下的重量,称为标准重量(g) L ——纤维长度(m)
同品种纤维,Nd↑,纤维越粗.
公制支数 Nm纤维所具有的长度:
Nm
L Gk
10000 Ndt
n(d)为纤维根数概率密度函数
细度测量方法 测长称重法
10G Ndt nLC
A
Nm
104 Ndt
nLC g
n为中段纤维根数, G( g )、g (mg)为 所称重量
B LC
LC
中段切断称重法示意图
一般棉LC=10或20mm,毛麻一般LC为20或30mm
直径测量法
长纤维测试方法
周长1m在一定张力下绕 取一定圈数(50圈或100 圈),达到吸湿平衡后称 重计算。
特克斯 Nt(tex) ——国际标准单位
在公定回潮率下,1000米长的纤维所具有重量的克数。
Nt
1000Gk L
Ndt
1000G0k L
Gk ——纤维在公定回潮率下的重量,称为标准重量(g) L ——纤维长度(m)
同品种纤维,Ntex↑,纤维越粗 。
旦尼尔(旦数)Nd(denier) ——绢丝,化纤常用指标
细细度度不不匀匀指指标及标分及布分布
通过纤维平均直径及其离散 指标或平均线密度及其离散 指标来表示纤维细度不匀
N(d) n(d)
连续曲线
分组测量 直方图
m
d ni di
i 1
d dmanx(d)ddd dmin
d O
纤维直径分布直方图及分布曲线
m
CVd (di d)2ni d i1
ni为第i组中纤维根数含量比
Gk ——纤维在公定回潮率下的重量,称为标准重量(g) L ——纤维长度(m)
同品种纤维, Nm ↑,纤维越细.
直径细度指标与间接细度指标的换算
d
4 9 13 0N γD
1.1 8
9ND γ
410 2
Nd γ
t
11 .28ND γ
4106
1 Nmγ
11.28 Nmγ
d纤维直径(m),γ纤维密度(g/cm3)
征 吸附、超滤、功能
特殊功能
形态(Configuration)
细度 fineness
横截面 Cross Section
长度 Length
卷曲及转曲 Crimp and Convolution
棉纤维纵、横截面
绵羊毛纵、横截面
大麻纤维纵、横截面
桑蚕丝纵、横截面
涤纶纤维纵、横截面
晴纶纤维纵、横截面
- 纤维变粗,使纤维的弯曲刚度增大,点接触面积增大, 纤维变得刚硬和触感粘涩、偏冷;
- 纤维间的细度差异,会引起纤维力学性质的差异。
对纱线质量及纺纱工艺的影响
- 与成纱强度的关系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纤维越细,成纱强度越高;
- 与成纱条干的关系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纤维越细,成纱条干越均匀;
- 在保证一定成纱质量的前提下,细而均匀的纤维可纺较细的纱;
- 与纺纱工艺的关系 纤维越细,加工过程中容易扭结、折断而产生棉结、短纤维。
对织物的影响
纤维细度与功能的关系
纤维细度种类 线密度(dtex) 直径(mm)
细旦
0.89~2.2
8.41~17.7
棉、丝型纤维 0.89~1.33
8.41~13.7
比表面积,其内所含的空气提高了热阻和保暖性能; - 中空纤维还降低了纤维密度,使纤维材料轻量化,增强纤维不透
明感
异形截面表征
相对径向异形度
Dr
R0 r R0
截面异形度
Sr
A0 Ar A0
R02R02r2
中空度:实际有效空腔截面积占有效外周界内截面积的百分数
形态(Configuration)
纺织纤维形态及基本性质
形态(Configuration)
细度 fineness
横截面 Cross Section
长度 Length
卷曲及转曲 Crimp and Convolution
纤维的细度(Fineness)
细度:指纤维的粗细程度(沿长度方向)。
由于大部分纤维截面形状不规则及中腔、缝隙、孔洞 存在而无法用直径、截面面积等指标准确表达,习惯 上用单位长度的质量(线密度)或单位质量的长度 (线密度的倒数)来表示纤维细度。
纤维细度不匀及其指标
纤维之间粗细不匀
单根纤维沿长度 方向上的粗细不匀
中端粗,两边细
纤维之间细度不匀
棉纤维:成熟度、品种、产地、生长部位等; 毛纤维:品种、年龄、生长部位、生长季节、饲养条件等; 麻纤维:生长条件、初生韧皮纤维细胞和次生韧皮细胞生长 期不同等; 蚕丝:蚕茧结构; 化学纤维线密度可控,均匀度总体较天然纤维好,但也受温 度、时间、牵伸力等因素的影响。
毛、麻型纤维 1.1~2.2
13.7~17.7
超细
0.011~0.89
3.0~11.2
皮革(特细) 0.011~0.11
0.9~4.0
极细 纳米尺度
0.0001~0.01 10-8~10-4
0.09~0.12 0.001~0.1
性能特征 柔软、均匀、高支轻薄化 柔软、均匀、高支轻薄化 柔软、均匀、高支轻薄化 吸湿、导湿、细腻、仿皮革 透汽、防水、细密、麂皮特
振动测量法:利用纤维振动频率与线密度的关系。 气流仪测量法:利用不同细度的纤维比表面积不同,测量
气流阻力间接测量纤维线密度或实心圆截面纤维的直径。
声阻仪测量法:利用不同纤维的比表面积和共振频率不同,
测量声振动的阻尼系数,折算线密度和直径。
纤维细度及不匀对纤维、纱线、织物的影响
对纤维本身
- 粗细将影响其比表面积SS,纤维的吸附性能和染色性质;
异形纤维功能
- 增加纤维的覆盖能力,提高抗起毛起球能力; - 具有优良光学性能,三角形截面表面光泽优雅,多叶形的则表面
消光,光泽柔和; - 增加纤维抱合力,使蓬松度、透气性及保暖性均提高; - 减少合成纤维蜡状感,使织物具有丝绸感,并增加染色鲜艳度; - 表面沟槽起到导汗、透湿作用; - 异形中空丝改变纤维集合体密度、热阻、孔隙率、蓬松度、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