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人物-周瑜

合集下载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周瑜人物形象分析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人。

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

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从祖周景、从父周忠,都官至太尉。

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周瑜人物形象分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篇1(一)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之一周瑜,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

据陈寿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

历史上的周瑜年轻貌美,风流儒雅。

他为人宽宏大度,不计个人恩怨,很得部将和其他人的拥护。

他具有深远的政治眼光和杰出的军事才能。

周瑜曾指挥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这些战役的胜利,表现了他的杰出军事才能。

但最能体现的莫过于赤壁之战了。

当曹操率领近三十万水步兵而号称八十万要与孙权决战时,孙权的谋士张昭等人,被曹操的气势吓破了胆,极力主张投降曹操。

在这种紧急关头,周瑜与鲁肃力排众议,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抗曹信心。

接着,周瑜又亲统精兵五万,大破曹军于赤壁。

曹操逃回北方以后,一直无力再次南下。

这就使孙权的势力得以巩固和发展,并终成帝业。

赤壁之战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周瑜是一个政治上高-瞻远瞩,军事上有雄才大略的英雄。

这就是周瑜的主要特点。

(二)正像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样,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也给他笔下的周瑜安排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让他在作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结构纽带作用。

赤壁之战是作者着力描写的规模宏大的重要战役。

这一次战役集合了曹、刘、孙三方的主要军事力量,实际上也就是集合了三方面众多的谋臣武将,使他们各施谋略、各显威风,展开了政治的、军事的、明的、暗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斗争,展示了宏伟壮观的奇特历史场面。

作者安排了周瑜这样一个具有纽带作用的人物,使各种矛盾都与周瑜发出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并通过周瑜把各种人物的行动贯穿起来,从而表现了每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推进情节的发展。

东汉名将周瑜是谁

东汉名将周瑜是谁

东汉名将周瑜是谁周瑜,我国古代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是吴国的重要大臣。

被范成大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东汉名将周瑜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东汉名将周瑜的简介周瑜(175-210),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建安五年(200)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208),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209)领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210)病逝,年仅36岁。

周瑜年轻便成就大功,加上本人谦虚宽容,相貌堂堂,精熟音律,还深得主上孙策、孙权的礼遇器重。

东汉名将周瑜的生平周瑜(175-210年),字公瑾,时人皆呼其为周郎。

汉末偏,南郡太守,右都督。

庐江舒人。

建安四年(199年),周瑜攻皖城,得大小二乔。

随后拔彭泽,下寻阳,在桑落洲修筑军事营垒,筑巢湖城。

按照八卦的原理和桑落洲形态,修建了九洲八卦阵。

这座九洲八卦阵修建历时10年左右。

建安一十三年(208年),周瑜就是从桑落洲出发,才有了赤壁大战的辉煌战绩。

这点可以从袁宏《东征赋》中窥见一斑。

“尔乃出桑落,会通川,背彭泽,面长泉”,这其中的“桑落”就是古桑落洲。

也就是当年周瑜此练兵点将时的军事营垒。

想当年,周瑜为右都督,程普为左都督,屯兵在桑落洲。

程普在桑落洲扎营的地方,后世称之为程营。

周瑜在桑落洲上修建的九洲八卦阵,规模庞大,气势恢宏,有包藏宇宙,吞吐万物之机。

洲与洲之间互为联动,按照八卦原理修建而成。

修缮了九洲,疏通了九条江,把水汇入大泽之中,按照八卦命名原则,命名这个大泽为雷池,这就是雷池的来历。

自此,浔阳才有九江之名。

根据东晋张须元《缘江图》记载“一:三里江,二:五州江,三:嘉靡江,四:乌土江,五:白蚌江,六:白乌江,七:(缺字)江,八:沙提江,九:廪江。

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周瑜火攻赤壁

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周瑜火攻赤壁

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周瑜火攻赤壁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将领,为孙权夺得一分天下付出了毕生心血。

而经过周瑜火攻赤壁之后,天下三国分立的局势基本形成。

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周瑜火攻赤壁的故事,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周瑜火攻赤壁曹操平定北方以后,公元208年,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

他的人马还没有到荆州,刘表已经病死。

他的儿子刘琮听到曹军声势浩大,吓破了胆,先派人求降了。

这时候,刘备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驻守。

他听到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把人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

荆州的百姓听说刘备待人好,都宁愿跟着他一块撤退。

曹操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向江陵撤退,又打听到刘表在江陵积了大批军粮,怕被刘备占去,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

刘备的人马带了兵器、装备,还有十几万百姓跟着他,每天只能行军十几里。

曹操的骑兵一天一夜就赶了三百多里,很快就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县东北)追上了刘备。

刘备的人马,被曹操的骑兵冲杀得七零八乱,还亏得张飞在长坂坡抵挡了一阵。

刘备、诸葛亮才带着少数人马摆脱追兵。

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经被曹军截断,只好改道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汉市)。

曹操占领了江陵,继续沿江向东进军,很快就要到夏口了。

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紧急,我们只有向孙权求救一条路了。

”正好孙权怕荆州被曹操占领,派鲁肃来找刘备,劝说他和孙权联合抵抗曹军。

诸葛亮就跟鲁肃一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见孙权。

诸葛亮见了孙权,说:“现在曹操攻下了荆州,马上就要进攻东吴了。

将军如果决心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断绝关系,跟我们一起抵抗;要不然,干脆向他们投降,如果再犹豫不决,祸到临头就来不及了。

”孙权反问说:“那么,刘将军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严肃地说:“刘将军是皇室后代,才能盖世,怎么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孙权听诸葛亮这么一说,也激动地说:“我也不能象江东土地和十万人马白白地送人。

不过刘将军刚打了败仗,怎么还能抵抗曹军呢?”诸葛亮说:“您放心吧,刘将军虽然败了一阵,但是还有水军二万。

三国历史人物-周瑜PPT课件

三国历史人物-周瑜PPT课件
5
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 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 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 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三国志》),和他成为好友。
6
正史《三国志》 对赤壁之战的简述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 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 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 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 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 等在南岸。”
打败了曹军。
谢谢观看
thanks
行 万 里 路
17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1
目录
壹 历史上的周瑜 贰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叁 相关典故
2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 (今安徽庐江县西南 )人 。东汉末年 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 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 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他所指挥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 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直接决定了三国时 代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取得胜利后 不久,他就因病逝世,年仅三十六岁。
7
8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清代学者章学诚曾经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实 事,三分虚构”这当然是就小说的整体而言,具体 到周瑜身上,这个比例可就严重失调了,罗贯中不 只将周瑜变得才短智拙,并且剥夺了他赤壁之战的 首功,还将周瑜描写成了嫉贤妒能、心胸狭隘的小 人形象,以至于还让周瑜在临死前发出了“既生瑜, 何生亮”的悲怆感叹!
《三国演义》,反映了尊刘反曹鄙吴是 民间的主要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说,小 说《三国演义》的内容在国人心目中已 经占据了真实历史的地位,也影响着人 们对正史的误读。

周瑜的小故事

周瑜的小故事

周瑜的小故事周瑜,字公瑾,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人物之一。

他聪明机智,智勇双全,被后人誉为“东吴之虎”。

据传说,周瑜小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湖边玩耍,突然看到一个大鱼跃出水面,周瑜眼睛一亮,立刻拿起弯弓,搭箭射去,结果一箭就将大鱼射中。

这个故事很快传遍了全城,人们都惊叹于周瑜的神箭手之名。

周瑜长大后,投靠了孙权,成为了他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他在赤壁之战中,以火烧连营的计谋,成功击退了曹操的大军,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在这场战争中,周瑜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军事才能,被誉为“赤壁之擒”的功臣。

除了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周瑜在政治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

他善于察言观色,善于交际应酬,深得孙权的信任。

在孙权去世后,周瑜更是辅佐孙权的儿子孙策,帮助他稳固东吴政权,成为了东吴的实际掌权者。

然而,周瑜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比如,他曾经因为一次军事失误,被孙权责备,甚至降职处理。

但是,周瑜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在反思中汲取教训,更加努力地为东吴效力。

最终,周瑜在不懈的努力下,成为了东吴的一代名将,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功勋。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智慧和勇气,令人敬佩。

他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后人不断努力,追求卓越。

周瑜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智慧和勇气,更离不开坚持和努力。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在历史的长河中,周瑜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照耀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勇往直前。

三国时期周瑜简介

三国时期周瑜简介

三国时期周瑜简介周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典而复杂的人物形象,其形象的生成过程中不断摒弃着作为历史人物的独立特征。

下面是有三国时期周瑜简介,欢迎参阅。

三国时期周瑜简介周瑜(175—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西南)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领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病逝,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

周瑜年轻便成就大功,加上本人谦虚宽容,相貌堂堂,精熟音律,还深得主上孙策、孙权的礼遇器重,他的妻子小乔也称国色,是后世不少人羡慕追思的英雄形象。

三国时期周瑜人物生平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汉太尉之职。

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

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

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人移居舒县。

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交好。

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1] 。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

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

正好孙策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于是写信给周瑜。

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

孙策十分喜悦,说:“我得到你,太好了。

”于是,二人协同作战,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当利)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江苏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今江苏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公元195年(汉献帝兴平二年),逼走刘繇(参见孙策平江东之战)。

当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

三国演义中周瑜的英雄事迹

三国演义中周瑜的英雄事迹

三国演义中周瑜的英雄事迹周瑜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将领,也是《三国演义》中备受赞誉的人物之一、他以其聪明才智、勇敢果敢和出色的军事才能,展现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事迹。

以下是关于周瑜的事迹的一些重点。

首先,周瑜是一位聪明而机智的军事家。

在他与刘备、孙权三人会面时,他使用为关羽报仇的任务作为借口,诡计使得刘备在孙权的保护下,并与孙权结好。

他还经常运用自己的智慧,快速制定战略和战术,以击败敌人。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对敌军的火攻计谋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巧妙地利用风向,布置了火攻计划,以迷惑、削弱曹军。

这一计策最终导致了曹操的败退,为孙刘联军赢得了胜利。

其次,周瑜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果断。

作为一位军事将领,周瑜不仅要有出色的智慧,也需要有勇敢的品质。

在赤壁之战前夕,当被部下劝告放弃抗曹的计划时,周瑜毅然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高举刀剑,斩断了卧龙岗上的蓝带之始,表示将顶替以卧牛束根的职位。

他的果断作风赢得了众将的敬佩,也激发了军队的斗志。

此外,周瑜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成为了重要的军事统帅。

他在整个东南地区建立了坚固的军事基础,并成功地巩固和扩张了孙吴的势力。

他制定了一系列精准的战略,并亲自指挥军队实施。

他在与曹操、刘备两位强敌的对抗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军事眼光。

他能够分析敌人的弱点,并在战场上灵活应变,有效地巩固自己的防御,击败曹操多次进攻。

他的才能和胆识使他成为当时东南地区最有权威和实力的军事领导者。

综上所述,周瑜是一位杰出的将领和雄才大略的军事统帅。

他的智慧、勇气和果断使他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成为了一个备受赞扬的英雄。

周瑜的事迹不仅让人们对他本人产生了敬佩,也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

周瑜与三国演讲稿三分钟

周瑜与三国演讲稿三分钟

周瑜与三国演讲稿三分钟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周瑜。

周瑜,字公瑾,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也是被后世誉为“美男子”的一代名将。

他以其智勇双全的才华和忠诚勇敢的品德,成为了三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来谈谈周瑜的智谋。

在三国乱世之中,周瑜以其卓越的智谋和谋略,成功地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的大军,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善于用兵,善于布局,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因此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了东吴的一面旗帜。

他的智谋和军事才华,使他成为了当时无人能及的军事统帅,也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功勋。

其次,周瑜的忠诚勇敢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三国乱世之中,忠诚是一种珍贵的品质。

周瑜对孙权忠心耿耿,不离不弃,始终为东吴效力,甘愿为国捐躯。

他在赤壁之战中,不畏强敌,舍生忘死,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忠诚。

他的忠诚和勇敢,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也为东吴的兴旺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最后,周瑜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的。

他不仅在战场上勇猛无畏,更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人物。

他以其俊美的外表和高尚的品德,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美男子。

他的形象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被多次塑造和传颂,成为了一代传奇。

在今天的演讲中,我们简要地谈到了周瑜的智谋、忠诚和形象。

周瑜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事迹和形象一直深入人心,影响至今。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勇敢是永恒的主题,智谋和才华是无法被替代的品质。

让我们向周瑜致敬,也让我们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不断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的 周瑜
清代学者章学诚曾经说,《三国演义》 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这当然是 就小说的整体而言,具体到周瑜身上, 这个比例可就严重失调了,罗贯中不 只将周瑜变得才短智拙,并且剥夺了 他赤壁之战的首功,还将周瑜描写成 了嫉贤妒能、心胸狭隘的小人形象, 以至于还让周瑜在临死前发出了“既 生瑜,何生亮”的悲怆感叹!
谢谢观看

万 里
thanks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 二乔。
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 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 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 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 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 不觉自醉”(《三国志》),和他成 为好友。
正史《三国志》 对赤壁之战的 简述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 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 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 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 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 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 等在南岸。”
《三国演义》,反映了尊刘反 曹鄙吴是民间的主要倾向。从 某种程度上说,小说《三国演 义》的内容在国人心目中已经 占据了真实历史的地位,也影 响着人们对正史的误读。
既生 瑜
何生 亮
周瑜 打
黄盖
草船
相关典
借箭
万事俱 备
只欠东 风
草船借 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 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 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 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但在《魏略》中,所谓“草船借箭”却是孙权所为。
既生瑜 何 “既生然亮有我周瑜在世,
为什么老天还要一个诸葛 亮啊?”这是《三国演义》 中虚构的周瑜对自己的才 华比不过诸葛亮的一种叹 息。
现多用于体育竞技, 当有两个实力相近的选手 出现对决时,作为观众对 失败者的惋惜之情!
周瑜打黄盖
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 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 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 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 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 瑜下令将黄盖斩首,诸将苦苦 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 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 做给诈降吴营的蔡瑁张允看的, 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 瑁张允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 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 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 周瑜打黄盖后来演变成一条歇 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 面都愿意的事情。
— —《三国志》
念女娇·赤壁
作怀者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赤壁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作发者。 :杜牧 人折生戟如 沉梦 沙, 铁一 未尊 销还 ,酹 自江 将月 磨。 洗认 前朝。


壹 历史上的周瑜
贰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叁 相关典故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 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 南 )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 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 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
瑜 历 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
有 他误 所, 指周 挥郎 的顾 “” 赤之 壁语 之。 战”,是中
史 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也直接决定了三国时代魏蜀吴三 国鼎立的局面。但是取得胜利后
上 不久,他就因病逝世,年仅三十
六岁。
的 周
“瑜长壮有姿貌”“性度恢廓”“实 奇才也”。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 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 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 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周公不求备 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 比方邓禹也。”
“瑜部将黄盖曰:‘今 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 可烧而走也。’乃取蒙 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 草,膏油灌其中,裹以 帷幕,上建牙旗,先书 报曹公,欺以欲降。又 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 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 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 降。盖放诸船,同时发 火。时风盛猛,悉延烧 岸上营落。顷之,烟炎 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 众,军遂败退,还保南 郡。备与瑜等复共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

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
只 欠
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

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
风 一个重要条件。
东风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长期在当地操练水军的周瑜 和黄盖对什么时候起东风非常 清楚,他们聪明地抓住了这一 战机打败了曹军。
历史上的周瑜,不是被诸葛亮气死 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 任何蛛丝马迹。若从周瑜与孔明在 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俩在 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 用看,真正的赢家倒是周瑜而不是 孔明。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 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茅芦的孔明。
从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 怀古》,和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 》中不难看出,那时候周瑜仍是正 面形象,直到到元明时期,这一形 象才开始被渐渐丑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