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委书记许兆君访谈提纲
【中心组研讨发言】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

【中心组研讨发言】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近期,潍坊深入开展干部队伍能力提升行动,全面提升“五种能力”,锻造“五种作风”,着力打造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其中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为'‘五种能力”之首,可见其重要性。
科学决策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以现代科学理论为指导,依靠专家、群众、智囊团,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并在实施中加以完善和修正,以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
换言之,科学决策是个过程,它不仅仅是决断、拍板,它还包括出谋划策的准备活动、做出决策之后的实施活动以及追踪反馈活动。
领导干部培养科学决策能力,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培养科学决策能力,就要贯彻和坚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决策中的科学精神在认识论上表现为决策的客观性、逻辑的一致性以及实践的可检验性,在实践上表现为决策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趋势,领导决策任何时候都要遵循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群众意愿,如果违背了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都必然归于失败。
决策中的科学态度体现为决策过程中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决策信息的收集运用,保障决策信息全面、准确、可靠,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处理决策信息,防止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
决策中的科学方法体现为,决策必须充分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把静态的典型研究和动态的系统分析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决策的效度和信度。
培养科学决策能力,就要坚持和遵循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
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是决策活动中客观规律的体现和具体化。
首先是客观性原则,它是科学决策的首要原则,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决策,不能拍脑袋想当然随意决策。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领导决策中也要一以贯之;其次是信息性原则。
鸡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鸡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前言“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鸡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纲要根据《中共鸡西市委关于制定鸡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今后五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的基础和环境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十五”以来,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良好开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较好地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目标任务。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24.4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204亿元,年均增长10.6%,超过“十五”计划目标0.6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6341元提高到10658元(折合1314美元),超出“十五”计划658元。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05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8.4亿元,年均增长13.8%。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五年累计达到129.2亿元,年均增长14.5%。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和特色经济进一步发展。
全市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0年的27:41:32调整到2005年的31:27:42。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绿色食品开发和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2005年全市绿色、无公害作物种植基地面积达到264万亩。
粮食总产量达到150.4万吨,为历史最好水平。
鸡西市人民政府印发鸡西市推动建设现代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作指引的通知

鸡西市人民政府印发鸡西市推动建设现代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作指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鸡西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1.13•【字号】鸡政发〔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管理正文鸡西市人民政府印发鸡西市推动建设现代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作指引的通知鸡政发〔2022〕1号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部门:《鸡西市推动建设现代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作指引》业经2021年12月17日市政府15届6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鸡西市人民政府2022年1月13日鸡西市推动建设现代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作指引为进一步提升鸡西市工业企业活力和竞争力,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形成规范、科学、系统的企业制度,实现高质量发展,编制《鸡西市推动建设现代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一、基本原则(一)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
不断深化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到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二)坚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要求,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推行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发展质量。
(三)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动性。
企业家要坚决摒弃传统局限的思维观念,以解放思想扫除发展障碍,以观念突围开辟发展空间,实现从老板到企业家的蜕变。
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和主动性,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地方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四)发挥政府导向作用。
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政策扶持的导向作用,坚持立大格局、树进取心、施非常策、兴落实风,不断完善发展现代企业工作措施,引导产业资源、宣传示范、激励政策等要素向现代企业倾斜,加快打造现代企业集聚发展新格局。
市委书记市长关心的十大焦点问题(三)

市委书记市长关心的十大焦点问题(三)市委书记市长关心的十大焦点问题(三)经营城市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引入市场化的城市运营机构,着眼于盘活城市资源,搞活增量资本,激活无形资产,把城市整体进行市场经营和运作。
经营城市要走制度创新之路,防止以经营城市为名出现新的政府垄断和政企不分。
加快建立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 避免跌入支柱产业选择困境的办法是,地区重大的产业结构的选择,要从市场出发而不是从政府主观愿望出发,培植支柱产业而不是“制造”支柱产业,要有社会的第三方力量参与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
焦点之四:经营城市与城市竞争力大连经营城市的示范意义大连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城市经营理念的城市,十年来“不求最大,但求最好”已使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连由一个污染严重的重化工城市变成了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花园城市。
这个城市经营理念是前大连市长薄熙来在1993年提出来的。
他当时认为,要限制城市的建设规模,提高建筑水准,关键在于质的提高,而不是量的扩张,如果盲目求大,“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就会越来越麻烦。
因此,作为一市之长,薄熙来对城市和市长的角色认识十分清楚。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初,他就明确指出,城市是“市长”最重要的资产,城市管理者如果把自己等同于企业家,实际上只不过多管了几个企业,而丢掉了经营城市,并丢掉了使城市整体增值这个重要的经济机会。
市长当然要关心企业,但要政企分开,不能越俎代庖。
市长首先应集中精力把城市本身的事情做好,把市民安顿好,把软硬环境搞好,城市才能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在薄熙来看来,城市本身就是国有资产,是值钱的,并且还可以通过经营城市这份国有资产来挣钱,使城市增值。
大连1992年全市的可支配财力是21亿元,其中可用于生产建设的资金只有8000多万,到1999年,大连可支配财力已有90亿元,可用于建设的资金近40%。
打好作风整顿“攻坚战”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打好作风整顿“攻坚战”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作者:陈哲来源:《奋斗》2018年第14期2018年以来,鸡西市按照省委统一安排部署,坚持以“强素质、转作风、优环境、创一流,树立鸡西形象”为目标,扎实推进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坚决打好打赢作风整顿攻坚战,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为加快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作风保证。
坚持从作风“顽症”人手,以解决突出问题破题开路,推动整体工作务实开展。
高点站位抓谋划。
鸡西市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把好统筹关、方向关、谋划关。
成立领导小组,抽调50名同志组建了7个工作组,加强对作风整治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领导和推进。
下发方案和要点,明确工作要求和任务措施,确保按计划、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重点整顿失责失信、弄权勒卡等六个方面突出问题,构建“123456”工作体系,即:一个目标、两项原则、三个阶段、四项措施、五个活动载体、六项清理整治,通过整体谋划、顶层设计夯实了工作基础。
精心组织抓推动。
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组周例会制度,目前召开9次,解决问题20余个,协调工作20余项,研究措施50余条。
建立上下联动工作落实机制,开通作风整顿工作QQ群,鸡西市113家单位均确定了联络员,各地各单位按照区域、系统、行业不同特点搭建工作交流平台,确保上级要求部署及时传达到每一名干部职工,避免了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等新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的发生。
坚持抓纲带目抓源引流,集中攻坚解决问题,撕开口子带动全局,推动各地各单位突出问题全面整改。
深入查摆存在问题。
明确聚焦作风顽疾“重点查”、紧盯短板弱项“体验查”等“八查”工作法,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动态调整机制,要求班子和个人都要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实行按月滚动上报。
目前,已备案问题1万余个,立行立改8000余个。
开展专项清理整治。
在《鸡西日报》、鸡西电视台发布政府失信违诺专项清理工作公告,梳理出各类合同129个,在比对核实基础上,建立台账逐企逐项研究解决。
许兆君征求代表意见 共谋“十二五”新篇

许兆君征求代表意见共谋“十二五”新篇作者: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1期2月13日,出席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的代表们在开幕式结束之后,分组审议了市长王爱文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兆君参加嘉荫县代表团的审议,征求代表意见和建议,共议伊春“十二五”发展大计。
看到市委书记来参加审议,嘉荫县代表团的人大代表群情振奋,畅所欲言,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展开讨论。
许兆君认真听、详细记,不时与代表们进行交流。
当听到嘉荫县林业局局长陈岩代表介绍的嘉荫地方林业集体林改革已经完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时,许兆君十分高兴地说,嘉荫县的地方林业要率先搞活,这是一块巨大的产业。
要认真研究国有林业资产重组打捆上市的问题,要以各种方式进入资本市场,要坚持森林不动、保护森林、经营森林、资本运营、致富职工的原则,还要认真做好集体林业的整体规划和更新改造。
嘉荫农场场长王义海代表介绍了场县共建取得的成果,组建的高新农机合作社已投入4700万元购置大型农机设备,今年还将投入1000万元。
许兆君高兴地说,场县共建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通过场县共建致富农场职工,致富地方农民。
在新农村建设上,农场要先走一步,通过撤并,建设标杆式的现代化标准社区,彻底改造农场的生活居住环境。
在谈到政府工作报告时,许兆君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去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全面,分析深刻,对今年工作安排具体。
许兆君指出,几年来,伊春最大的变化就是思想观念的变化,通过解放思想,伊春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了,由过去靠木头吃饭,转变为保护森林、保护资源、建设现代化园林城市。
伊春的第二个变化就是森林蓄积量的巨大变化。
伊春林区1948年开始开发,直到1998年森林蓄积量一直是在下降,通过我们的严管林,到2007年,伊春的森林蓄积量开始上升,由负增长变为净增长。
这是我们对国家作出的最大贡献。
伊春的出路就是采伐必须停下来,今年我们开始停止主伐,20年后我们又可以开始间伐,那时,伊春林区在新的体制机制下,将会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
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五个新突破发言稿

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五个新突破发言稿标题:深度解读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五个新突破发言稿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五个新突破"这一重要主题备受关注,因为这关乎着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深度解读这一主题,分析其具体内涵,并共享我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五个扎实1. 扎实学习扎实学习是每个人成长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地学习和积累,注重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扎实地学习,我们才能够立足当前,迎接未来的挑战。
2. 扎实工作工作是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扎实勤奋,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任务。
只有扎实的工作态度,我们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扎实思考扎实思考是我们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核心能力。
在处理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理性思考,善于分析和总结,勇于挑战和突破,不断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扎实独立扎实独立是我们成长的标志。
在独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适应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环境,勇于担当责任,并且主动寻求自我提升的机会。
只有扎实地独立,我们才能够担当起社会发展的责任。
5. 扎实服务扎实服务是我们实现价值的方式。
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他人的需求,热情服务他人,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
只有扎实地服务,我们才能够在服务中成长,实现自我价值。
三、五项要求1. 要求守法守法是每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
我们需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在法治的框架内合理行事。
只有守法,我们才能够保障自己的权益,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2. 要求诚信诚信是每个人行为的底线。
我们需要坚守诚信,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在社会交往中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
鸡西市人民政府印发鸡西市2010年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资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鸡政发[2010]3号
![鸡西市人民政府印发鸡西市2010年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资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鸡政发[2010]3号](https://img.taocdn.com/s3/m/c2c8ede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2.png)
鸡西市人民政府印发鸡西市2010年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资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鸡西市人民政府印发鸡西市2010年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资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鸡政发〔2010〕3号)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现将《鸡西市2010年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资金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三月二日鸡西市2010年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资金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市政府十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四个战略重点”为工作突破口,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大上项目年”活动,创新引资方式,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全面促进对外经济合作战略升级,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元化招商引资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2010年,全市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00亿元,同比增长37%;实际利用外资5318万美元,同比增长119.3%。
三、工作措施围绕一个中心、夯实两个基础、做到三个到位、坚持四个结合、突出五个重点。
围绕一个中心。
围绕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这个中心,牢牢把握“保增长、上项目、调结构”这条经济工作主线,树立抓招商就是抓发展,抓招商就是抓民生的理念,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推进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战略升级。
夯实两个基础。
一是夯实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基础。
2010年要把招商大项目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明确对接方向,完善可行性报告,落实项目落地的前置条件,为投资商考察、论证、签约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西市委书记许兆君访谈提纲主持人:鸡西曾经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一座煤城,但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的理念植入鸡西,昔日的煤城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许书记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鸡西,让国内外听众朋友们对鸡西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许书记:我们鸡西座落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因市区地处鸡冠山西麓而得名,面积2.25万平方公里,辖密山市、虎林市、鸡东县和6个区,47个乡镇,459个村,人口200万,是一个资源非常富集、较具发展潜力的城市。
鸡西是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的“文化名城”。
“鸡西的灵魂”就是大美兴凯湖和百年矿区开发史所哺育出来的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鸡西地域文化。
诸如新开流文化、兴凯湖文化、北大荒文化、抗联文化、矿区文化交相辉映。
鸡西是满族祖先肃慎人发祥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中国空军诞生地,北大荒精神发源地,珍宝岛事件发生地,百年煤炭开采历史集结地和北大荒书法艺术的汇聚地。
改革开放以来,鸡西的文化事业更是百花争艳,被誉为“中国版画之乡”、“中国剪纸之乡”、“中国摄影之乡”,近年来又连续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市”。
鸡西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的“富饶之都”。
鸡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素有“北大仓”之称。
域内有耕地1396万亩,粮食产量连续八年保持持续增长。
鸡西境内矿产资源品种丰富,已探明矿产资源54种,已开发利用20多种。
其中,煤炭储量64亿吨,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年产原煤近3000万吨,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石墨储量4.9亿吨,居亚洲之首,年生产石墨产品20万吨。
此外,水利资源、风力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都十分丰富。
鸡西是山川秀美、生态优越的“旅游胜地”。
大美兴凯湖、悠远乌苏里、神秘珍宝岛、多彩大湿地令人心驰神往。
大兴凯湖面积4380平方公里(我方1240平方公里),小兴凯湖面积176平方公里,总面积超过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4256平方公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级生物圈。
目前,全市形成了一湖(兴凯湖)、一江(乌苏里江)、一岛(珍宝岛)、四山(蜂蜜山、凤凰山、麒麟山、金刚山)的旅游发展整体框架,是“边境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鸡西是地缘独特、交通便捷的“边贸强市”。
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域,与俄罗斯毗邻,边境线长641公里,有密山当壁镇和虎林吉祥两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鹤大高速、建鸡高速贯穿全境,开通了北京、上海、大连等地的空中航线,加之已有的林密铁路、城鸡铁路,构建起四通八达、立体化的对外开放交通网络,与俄罗斯、美国、欧盟、日本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是黑龙江省东部较大的边境贸易中心、口岸商品和物流集散中心、沿边旅游贸易中心。
鸡西是多业并举、快速发展的崛起之城。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坚持“生态环保”的理念,积极推行绿色新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与绿色产业,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形成了煤焦化、煤机制造、石墨、非金属建材、电力、冶金、食品、医药和生态旅游等多种产业竞相发展的经济格局,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7.8亿元,增长1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2亿元,增长35.6%,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0.3亿元,增长35.5%,均实现三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7.2亿元,增长39.5%,实现五年翻两番。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262元,位居全省第三位,同比增长17.4%,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509元,同比增长37.6%,位居全省第二位,分别超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532元和2918元。
主持人:鸡西去年举办了首届中国鸡西兴凯湖绿色发展国际论坛,今年又举办这次中国鸡西兴凯湖绿色发展研讨会,体现了鸡西在倡导绿色发展、实践绿色发展方面的决心和气魄,请问许书记,您到鸡西工作以后,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而郑重提出鸡西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许书记:鸡西是个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城市,是国家的重要煤炭生产基地,有着一百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近年煤炭产量在每年2500万吨左右,累计为国家贡献煤炭八亿多吨。
鸡西的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存度一直很高。
在计划经济时期,鸡西煤与非煤的比重曾经高达8:2,全市财政收入的85%来自煤经济。
近年来,鸡西开始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以煤炭为主,煤焦化、电力、非金属建材、医药、冶金、机械加工和食品共同发展的工业格局。
但目前“一煤独大”的局面仍未彻底改变,2011年,全市煤炭及相关产业仍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6%以上,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65%以上,有的区高达85%以上。
鸡西作为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以自然资源优势参与市场分工,以初级产品加工获得相对较低的附加值,由于资源本身的不可再生性,它所支撑的比较优势只是阶段性的,如果不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必然会导致“资源依赖症”,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如果不走出一条新路,我们将最终丧失竞争力,被全省、被全国、被市场经济边缘化。
同时,过多地依赖要素和资源投入以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给鸡西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全市采煤沉陷区面积达192平方公里,堆存煤矸石近1亿吨,并且以每年850万吨左右的速度增加,不仅占用了土地,而且污染了环境。
全市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烟尘3.6万吨、氮氧化物3万吨、二氧化硫2.5万吨,空气质量居全省中下游。
中俄界湖兴凯湖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水质已由二类降为三类,小兴凯湖呈现出富营养化趋势,水质由三类降为四类,已经到了不保护、不治理不行的程度。
我们给全国、全省带来了光和热,却污染了我们自己。
严峻的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绿色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摆脱资源束缚、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对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一种创新。
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坚持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就是既要发展速度,又要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就是既要实现当代发展,又要保证后代的发展。
能不能坚持大发展,快发展,尽快致富人民,是检验我们共产党人能否为人民谋福祉的重要标准。
能不能坚持绿色发展,是检验我们是否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重要尺度。
为此,我们坚持用循环、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指导全市的发展,在认真审视市情、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逐步理清了鸡西绿色发展的思路,并且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要高举绿色发展大旗,把鸡西建设成为绿色矿区、生态城市、宜居家园和黑龙江东部地区中心城市。
主持人:确立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对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
鸡西坚持绿色发展,必然在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中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发展的实践,下面,请许书记为我们介绍一下鸡西未来发展的思路和发展蓝图。
许书记:面对鸡西未来发展,我们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高举绿色发展大旗,加大转型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鸡西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绿色矿区、生态城市、宜居家园,建设成为黑龙江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宏伟蓝图和和发展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一杆大旗、两个目标、六个毫不动摇、六大建设”。
“一杆大旗”,就是高举绿色发展大旗。
绿色发展是当前鸡西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鸡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希望所在。
所以,我们响亮地提出高举绿色发展大旗这么一个口号,就是既要发展速度,又要发展质量和效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照顾当代,也要照顾后代,而决不是那种“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发展。
这是鸡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两个目标”,一个就是建设中国北方的绿色矿区、生态城市、宜居家园,这是鸡西人民对绿色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全市200万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另一个就是把鸡西建设成为黑龙江东部地区中心城市,这是鸡西人民站在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下审视鸡西、定位鸡西的战略选择,体现了全市人民胸怀全局、敢于担当、勇于突破、力争上游的决心和勇气。
“六个毫不动摇”,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解放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绿色发展、毫不动摇地坚持为人民谋福祉、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创新、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这是实现我们确立的发展目标、宏伟蓝图的重要保证。
“六大建设”,就是致力于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
在经济建设方面,重点打造“动力之城”、“煤机之城”、“中国石墨产业之都”、“边境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黑龙江东部较大的边境贸易中心、口岸商品和物流集散中心、沿边旅游贸易中心,努力建设“经济强市”。
在社会建设方面,切实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让200万鸡西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努力打造人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在文化建设方面,着力传承鸡西地域文化,打造鸡西文化品牌,弘扬鸡西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大市”。
在生态建设方面,实施五大工程,即保护兴凯湖、治理穆棱河、开展退耕还林、推进城市绿化、整治环境污染,把鸡西建设成为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地洁气爽、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
“一杆大旗、两个目标、六个毫不动摇、六大建设”,这就是鸡西发展思路的核心,是全市200万人民戮力同心、奋力拼搏的宏伟蓝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和外界广泛好评,形成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十二五”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遵循。
我相信,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通过三五年的时间,鸡西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变化。
主持人:您在这次绿色发展研讨会的主旨演讲中,谈到了鸡西的绿色发展模式,您能不能就这个绿色发展模式的内涵给我们作一个简单的介绍,谈一谈鸡西在这方面是如何实践的?许书记:鸡西的绿色发展模式,就是坚持创新驱动、生态带动、民生促动,努力走出一条产业高新化、环境生态化、民生普惠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以产业转型创新为支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发展,具体就是推进实施“三大战略”。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鸡西的发展既要立足资源,又要摆脱“资源依赖症”,扬弃发展就是拼资源、拼能耗、拼人口红利的传统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实施产业转型计划,打造新型产业体系,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煤炭、煤机等传统产业,发展精深加工,引导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培育发展石墨、风电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动力之城”、“煤机之城”和“中国石墨产业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