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学发展史

合集下载

“风湿病”的病名源流娄

“风湿病”的病名源流娄

“风湿病”的病名源流娄作者:玉钤李满意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年第01期【摘要】风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历代医家多有著述,但名称不统一,文章在研究历史文献、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梳理风湿病一级病名的变迁:痹–痹证–痹病–风湿病。

认为“风湿病”作为一级病名,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有利于本学科领域的进一步规范化研究。

【关键词】风湿病;病名;中医;规范化;源流对于具有骨关节、肌肉慢性疼痛表现的一大类疾病,中医文献中有不同的名称,如“痹”“痹证”“痹证”“痹病”“风湿”“白虎风”“痛风”等,命名不统一、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学科的发展。

社会及医学发展至今天,对于这样一类疾病应该有一个统一、规范的名称。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学者们开始对此进行研究,综合历史文献、学习现代研究成果、结合学科的发展,现在多数学者认为以“风湿病”命名这一类疾病是较好的选择。

本文就这一类疾病的病名源流及演变进行梳理、讨论。

1 中医文献中有关“风湿病”的名称1.1 痹1.1.1 “痹”字的渊源“痹”字在中医文献中出现很早,据考证原作“畀”。

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大批帛书及部分竹木简中发现目前最早的医书部分《足臂十一脉灸经》,其中有“疾畀(痹)”之称,说明至少在《内经》成书以前,“痹”字的雏形,在医学文献中已经流行。

现今所用“痹”字,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其中《素问》81篇就有17篇81处,《灵枢》81篇亦有25篇90处,出现论“痹”之章节或字句。

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扁鹊名闻天下……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记载。

这些都说明,“痹”字至少在汉代,作为医学用词已广泛流行[1]。

1.1.2 “痹”字含义“痹”字在中医文献中,义项颇多,其含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2.1 指病名泛指以经络气血不通,或脏腑气机闭塞为病机的多种病证。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风湿病家族史特征及临床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风湿病家族史特征及临床意义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XZ2017ZR-ZZ02)和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面上项目(2015021180 ) Supported by Tibet Au­ tonomous Reaion National Scienco Foundation ( XZ2017ZR-ZYZ02 ) and General Prooram of Shanxi Youth Scienco and Technolooy Research Foundation (2015021180)
[摘 要]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的风湿病家族史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 现场问卷调查方法,共调查890例RA患者,其中资料完整者803例,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 身高、体重、风湿病家族史、临床及血清学特征、疼痛和疾病总体评价、多维健康评估问卷等,并根据RA患者有无家 族史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本研究中,RA患者发病年龄为(45.09 ±14.50)岁,男女比例1:3.5。有风湿病(包括 RA、脊柱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家族史的患者123例(123/803,15.32% ),其中一 级亲属患病者占有家族史者73.98% (91/123),二级亲属患病者占有家族史者17. 89% (22/123),一级+二级亲属 均患病10例!8.13%).家族史疾病种类以RA为主,为70.73% (87/123),其他风湿性疾病为21.95% (27/123), RA合并其他风湿病占7.32%(9/123)。根据有无家族史,对两组RA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 果显示:在有家族史患者中,发病年龄提前6.04年((39.97 ±13. 68)岁j (46.01 ±14.46)岁],类风湿因子阳性 率高! 78.48% j 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校正性别、体重指数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混杂 因素后,有家族史患者的发病年龄提前4.54年(0 o -4.54 ;95%CI:-8.70, -0.38 $P < 0.05 )。进一步分层分 析发现,在吸烟RA患者中,有家族史者发病年龄提前10.02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 -10.02;95% CI: -17.60, -2.43 ;P o 0.01);而在不吸烟RA患者中,有家族史者发病年龄提前3.27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 -3.27 $95% CI: -8.37, 1.82 ;Po 0.21 )。结论:风湿病家族史是RA发病提前的危险因素,与吸烟可能具有协同 作用。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家族史;发病年龄;吸烟

结缔组织病和类风湿总论(内科8)

结缔组织病和类风湿总论(内科8)

包头市第八医院
风湿性疾病的系统表现举例
包头市第八医院
3.体检

体格检查:仔细体格检查 关节(部位、肿胀S、压痛T、畸形M、活动受限AL)、 脊柱(强直)、四肢、肌肉(肌力) 皮肤(皮疹、结节)、淋巴结(肿大) 五官:眼、口腔(牙齿、溃疡) 内脏:心、肺、腹部、脑、甲状腺等
初诊:仔细问病史和体检好印象 最后:诊断明确、病情控制名副其实的名医 成为“名医”的经验: 重视医疗质量;不追求看病数量
痛风
关节腔炎症
包头市第八医院
风湿系统疾病的诊查
包头市第八医院
1. 病史采集

年龄、性别、职业,主要症状、病情经过,治疗经过 和用药情况,既往史、家族史等病史的采集:详细 询问病史
发病年龄、性别、家族史 症状:
关节肿痛?部位? 各系统症状(皮肤、五官、各大系统)?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等)?
4.与代谢和内分 痛风、假性痛风、焦磷酸钙沉积病、碱性磷酸钙沉积病、马方综 泌相关的风湿病 合征、免疫缺陷病等 5.和感染相关的 风湿病
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等
包头市第八医院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范畴和分类
分类
6.肿瘤相关的风 湿病 7.神经血管疾病
主要疾病
A:原发性:滑膜瘤、滑膜肉瘤等 B:继发性: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等 神经性关节病、压迫性神经病变、雷诺病等 骨质疏松、骨软化、肥大性骨关节病、弥漫性原发性骨肥厚、骨 炎 纤维肌病综合征、风湿性多肌痛、关节周围病、椎间 盘病变、特 发性腰痛、其他痛综合征(如精神性风湿病)等 周期性风湿病、间歇性关节积液、药物相关的风湿综合症、慢性 活动性肝炎等

包头市第八医院
临床中最为常见的风湿性疾病有四大类

风湿免疫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查珀尔希尔Chapel Hill修订国际血管炎名命
大血管炎LVV:①大动脉炎TA、②巨细胞动脉炎GCA 中血管炎MVV:①结节性多动脉炎PAN、②川崎病
— ANCA相类血管炎:①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②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③嗜酸性肉 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 — 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①抗基底膜病;②IgA血管炎IgAV;③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 ;④低补体血症荨麻疹性血管炎(抗C1q血管炎) 4. 5. 6. 7.
1983 美国 风湿 病协 会制 定的 分类 方法
与代谢和内分泌 痛风gout、焦磷酸钙沉积病、碱性磷酸钙沉积病、马方综合征、免疫 相关的风湿病 缺陷病等
4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范畴和分类
分类 主要疾病
和感染相关 反应性关节炎 的风湿病 风湿热等 肿瘤相关 A:原发性:滑膜瘤、滑膜肉瘤等 的风湿病 B:继发性: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等 神经血管疾病 神经性关节病、压迫性神经病变、雷诺病等 骨与软骨病变 骨质疏松、骨软化、肥大性骨关节病、弥漫性原发性骨肥厚、骨炎
— 结缔组织疾病:CTD — 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病变累及多个系统) — 不使用的名词:胶原性疾病
• 病因:免疫性、代谢性、退行性、遗传性、内分泌性等
3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范畴和分类
分类 主要疾病
弥慢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pSS、硬皮病SSc、 结缔组织疾病 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MCTD、重叠综合征 OCTD、未分化结结组织病UCTD 系统性血管炎 大动脉炎TA、巨细胞动脉炎GCA、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显微镜下多 血管炎M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EGPA、贝赫切特综合征(白塞病BD )、皮肤血管炎等 脊柱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AS、反应性关节炎ReA、银屑病关节炎PsA、炎症性肠 病关节炎IBD、未化分脊柱关节病USPA 退行性变 骨关节炎OA(原发性、继发性)

风湿热

风湿热

(二)心脏炎 是小儿风湿热最重要的表现 包括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 小儿常发生全心炎

小儿风湿热以心脏炎起病占40-50%,年龄 愈小,心脏受累的机会愈多,心脏炎是风 湿热唯一的持续性器官损害。初次发作时 以心肌炎及心内膜炎为多见,同时累及心 肌、心内膜和心包膜者,称为全心炎。
1、心肌炎
1、肾上腺皮质激素
适应症——病情严重,合并心脏炎首选 剂量——强的松(足量)2mg/kg/d,最大量 ≤60mg/d,症状控制后缓慢减量 严重心脏炎患者可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每日 0.5~1 mg/kg,病情好转后再改为口服强的松。 疗程——8~12周。停强的松前1周加用阿司匹 林,继用6~12周(降低激素副作用,减少反 跳现象) 副作用—— 反跳现象——减量或停药2周内再出现风湿活 动表现
可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等。伴有其他风湿
热症状者,仍按上述原则给予抗风湿治疗。
预 防
(一)“原发性预防” (二)“继发性预防”
(一)“原发性预防”(初次发作的预 防)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及时、彻底治疗链球菌感染:疗程10天
(二)“继发性预防”(复发的预防 )
对已患过风湿热的小儿进行预防,长效青霉素 120万U肌注,每3-4周一次。预防注射期限至少 5年,最好持续到25岁,有风湿性心脏病者,宜 作终身药物预防。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类药物口服。每 月口服6-7天,持续时间同前
临床表现
1.前驱感染史:50%病例发病前1~3周有上感史(咽
峡炎、扁桃体炎),链球菌感染史→猩红热。
2.一般表现:病初多有发热,体温在380C~400C,无
一定热型,1-2周后转为低热。隐匿起病者仅为低热 或无发热。面色苍白、面色苍白、多汗、疲倦、腹痛 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四章类风湿性关节炎第一节历史回顾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滑膜,其次为浆膜、心、肺、血管、眼、皮肤、神经等结缔组织。

更确切地说,其名称应是类风湿病。

因为它不但侵犯关节滑膜,也常累及其他器官,除关节炎外,还可引起皮下结节、心脏炎、心肌炎、胸膜炎、间质性肺炎、眼损害、淀粉样变、血管炎以及神经损害等。

虽然如此,它毕竟是以关节症状为主,关节仍然是类风湿病的主要受害者,有人将类风湿性肉芽比作局部恶性病变,因为它毫不留情地侵蚀和破坏关节的软骨面、软骨下骨质、关节囊、韧带和关节附近的肌腱组织,造成关节脱位、畸形或强直,最后使受害关节完全丧失功能,故人们习惯上仍称其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疾病,分布于所有的种族和民族,世界上总的发病率各种报道不尽相同,但是多数认为为0.3-1.5%之间。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患病率不同,民族间存在较大差异。

在世界上以温带、亚热带和寒带地区多见,热带地区少见。

在气温和湿度变化大的北欧、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前苏联等国家的某些地区多见,发病率较高,发病率约在0.5-3.0%。

从种族来讲,患病率差异显示较大,美国Pina、Chippeua的印地安人患病率超过5%,为高发民族,而在非洲一些地区的民族中发病率甚至低于0.2%,可见其有一定的种族倾向,似与遗传有关。

我国国内有调查结果显示,患病率约为0.32-0.36%,以东北、华北地区为多。

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于北京和广州的调查资料,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北方为0.34%,南方为0.32%。

尽管国内各种调查发病率略有差异,这可能与样本量、调查人群有一定关系,但总的来说我国不属于高发地区。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各年龄中皆可发病,多见于女性,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2-3倍。

通常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40-60岁为发病高峰。

风湿病概论2014(医大)

风湿病概论2014(医大)
风湿病概论
赵岩 2014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风湿病学概念 风湿病学历史 风湿病的分类和诊治现状
风湿病学概念 风湿病学历史 风湿病的分类和诊治现状
风湿病学概念
研究关节、骨骼及其周围组织(如肌肉、
滑囊、肌腱、筋膜、韧带)为主要表现的
一门临床学科
主要症状:红、肿、热、痛(压痛)和功能 障碍
类风湿关节炎
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 Gout
风湿病学概念 风湿病学历史 风湿病的分类和诊治现状
RA和其它滑膜病变为主的疾病
脊柱关节病及感染相关的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 代谢异常和退行性病变 局部疼痛
RA和其它滑膜病变为主的疾病
1.1 RA 1.2 JIA 1.2.1 JIA 1.2.2 Adult Still’s disease 1.2.3 Familial Mediterranean fever 1.3 UNCOMMON ARTHROPATHIES 1.3.1 Erythema nodosum 1.3.2 Sarcoidosis with skeletal involvement 1.3.3 Relapsing polychondritis 1.3.4 Cancer and miscellaneous arthropathies 1.3.5 Synovial tumors 1.3.6 Foreign body synovitis
结缔组织病的共同特征
多系统/器官受损 炎性表现 ANA
ANA 阳性:传统的结缔组织病
多系统/器官受损 炎性表现
年轻女性 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ANA 阴性:系统性血管炎 多系统/器官受损
炎性表现 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3.4 系统性血管炎 3.4.1 polyarteritis-polyarteritis nodosa and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3.4.2 Polymyalgia rheumatica and giant cell arteritis 3.4.3 Wegener’s granulomatosis 3.4.4 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 3.4.5 Churg-Strauss syndrome 3.4.6 Takayasu’s syndrome 3.4.7 Behcet’s syndrome 3.4.8 Kawasaki disease 3.4.9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3.4.10 Panniculitis 3.4.11 Cutaneous vasculitis 3.4.12 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3.4.13 Cryoglobulinemia

从风湿病的历史与现状谈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关系

从风湿病的历史与现状谈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关系

不同 、 个体的体质不同 , 疾病的表现又各具特点。 如 《 黄帝 内经 ・ 素问》痹论篇 日: “ 风寒湿三气杂
至 ,合 而 为痹也 。其 风气 胜者 为行痹 ,寒 气胜 者 为
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这体现 了辨证论治的 萌芽。《 内经 》 除了将痹证在证候特点上做了区分 , 在发病部位 、转归预后也做 了详尽地描述 。如 《 黄 帝 内经 ・ 素问 》 痹论篇日: “ 骨痹不 已, 复感于邪 , 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 ,内舍于肝 ;脉痹
痹 论篇 日: “ 痹在 于 骨则重 ;在 于脉则 血凝 而不 流 ; 在 于筋 则屈 不伸 ;在 于 肉则 不 仁 ;在 于 皮则寒 。”
专病专方的先河
张仲景继承与发展了 《 内经 》确
立的痹证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在临床创立 了独特 、实 用的辨病辨证治疗体系。如 《 金医要略 ・ 中风历节 病篇 》: “ 诸肢节疼痛 ,身体魁赢 ,脚肿如脱 ,头
潘 峥 ,周彩 云 ,房 定亚
【 摘 要】 回 顾 风湿病的历史 发展 , 辨病 与辨证 同步发展 , 大部分 时间以辨病为 主 、 辨证为辅 。随
着历史时代 的不 同,两者 的关系不断变化 ,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文章从历史 和现状 不同背景下 , 对风
湿病 的辨证和辨病论治进行 了讨论 。
定 了病 因 、脏 腑归 属 ,对 后世 脏腑 辨证 治疗 风湿 病
奠定了基础。可见 《 内经》对痹证 的概念 、分类 、 病因病机 、预后与转归诸方面皆有翔实的记载 ,创 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痹证理论体系,是中医治疗风 湿病的基础和理论渊源。 其中既有辨病 、 八 治的思想 ,
也有 辨证论 治 的萌 芽 。 1 . 2 东汉 张 仲 景 开创 辨 病 论 治体 系下 辨 证 论 治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美国欣凯公司
风湿病学会的发展
风湿病学会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各国风湿病学科的发展 • 1928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 )成立 ,目前有风 湿专科医生5000余人。 • 1949年欧洲抗风湿联盟 (EULAR)成立 • 1965年亚洲太平洋区风湿 病学会联盟(APLAR)成立 • 198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 学分会成立 ,目前有风湿 专科医生2200余人。
美国欣凯公司
现代风湿病学的发展
• 公元1570年,法国医师Cuillaume Baillou (上图) 首次使用”rheumatism”命名“风湿病” ,认为风 湿病是一组独立的系统性肌肉骨骼疾病。 • 1776年瑞典化学家Scheele(中图)从痛风病人的肾 结石中分离出尿酸 ,尿酸的发现标志着“现代风湿 病学”的开始。 • 1859年,伦敦内科医生alfred baring garrod (下 图)首次使用“Rheumatoid Arthritis”命名”类 风湿关节炎 ” • 1940年,Bernard Comroe首次使用“Rheumatist”命名 “风湿病学家” • 1949年Joseph L.Hollander首次使用 “Rheumatology” 命名 “风湿病学”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0%的部队医院病人是风湿病 患者。图为105岁的独立战争老兵,变形的手指是 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表现。 美国欣凯公司
希波克拉底&苦艾酒
• 公元前380年,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建议使用苦艾酒 治疗风湿病。现代科学发现苦艾含有类似大麻成分具有 麻醉作用,可以减轻关节炎患者疼痛。右图是著名油画 《苦艾酒馆》,很多患者籍治病之名酗酒。
美国欣凯公司
美国欣凯公司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是最早被用来治疗风湿 病的药物。
公元前500年,古埃及人和 1897年,德国bayer公司 首次生产出阿司匹林 罗马人就知道使用柳树皮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现代 (aspirin),它迅速成 科学发现,树皮中含有水 为治疗风湿病的标准用 杨酸甙,即阿司匹林的前 药,迄今人类已消费约1 体物。 万亿片阿司匹林。
风湿病的外科手术
•1890年奥地利外科医生Eduard albert开展 世界上首例滑膜切除术。
•1922年瑞士医生Eugene Bircher博士实施了首 例外科关节镜手术 •1959年日本Watanabe博士首次使用导光纤维光源 等创新技术成功地开展了关节内窥镜手术。 •1961年现代髋关节置换之父 John Charnley 爵士首次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全髋关节 置换术,目前美国每年实施约10万例该类手 术。 •1968年 David Maclntoshkai 医生首次对类 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目前美 国每年实施约15万例该类手术。 美国欣凯公司
美国欣凯公司
关于风湿病的历史记载
• 美国田纳西州出土公元前4500年美洲土著人的骨 骼中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类风湿关节炎证据 : 明显的骨质疏松、虫蚀样骨质破坏、骨质缺失。
• 在2500年前的木乃伊体内发现痛风的有力证 据:足部痛风石
• 公元123年,古印度医生caraka samhitaindu 首次在医学文献中记载风湿病,并建议用 haritaki果(如图)进行治疗。 • 公元300年,古罗马皇帝Diocletian颁布法律, 规定对严重的关节炎患者可以免征赋税。
风湿病学发展史
几千年来,风湿病一直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人类在征服疾病的 漫长历史进程中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和研究。纵观风湿病学的发展 历史,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 公元前3世纪~公元18世纪:风湿病只是个模糊的概念,主要用来说 明周身的酸痛和疼痛,其具体定义和临床范围并不清楚。 • 公元18世纪~20世纪80年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医学研究有了显著 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风湿病是一组全身性疾病,可累及身体各个部 位 ,并将抗生素、抗疟药、金制剂、抗肿瘤药、抗排异反应药物应 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 • 近30年: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的重大发现,使风湿病学有了飞跃发 展,进入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的崭新阶段。 专门针对治疗类风湿关节 炎的药物研发成功,以来氟米特及生物制剂为标志,风湿病学发展进 入了黄金期。
美国欣凯公司
区分不同的风湿疾病
19世纪初,有学者开始研究不同类别风湿病的特征并加以区分:

1768年,英国著名内科医生 william heberden出版著作 《医学汇编》,首次明确区 分关节炎和痛风。

1904年,波士顿内科医生 Joel Goldthwait借助X线检 查首次成功地区分骨关节炎 和类风湿关节炎。
• 抗核抗体:1950年使用荧光方法发现抗核抗体
美国欣凯公司
不断发展的风湿病诊疗技术
• • 抗CCP抗体:帮助诊断早期、非典型、类风湿因子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 手关节磁共振成像:发现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炎和骨质破坏
• •
超声多普勒:发现滑膜炎、诊断SLE肺动脉高压。 MRI血管成像:辨别SLE血管炎性病变。

所谓的“牵引器”只不过是尖角的金属棒,但当 时有很多风湿病人上当受骗,其中包括美国总统 华盛顿。
美国欣凯公司
民间土方
19世纪在美国南方有很多治疗风湿病的民间土方,如煮熟的西班牙 苔藓、水蛭、炖熟的黑狗油、蛇油、响尾蛇皮、疯鸟羽毛、佩戴磨损的 一角银币等。
美国欣凯公司
伪劣药品
包治百病的糖浆
历史上曾有很多伪劣药品宣称能够治疗风湿病,药品中大多含有酒精 和麻醉药品,其中卖的最好的lydia pinkham 牌药水(左图)在1883年就 能卖到30万美金,这相当于2005年600万美金的销售额。
•现代医学发现金鸡纳树皮可提炼出奎宁 (quinine) ,和后来合成的氯喹、羟氯喹 同属喹啉类化合物,可以被用来治疗疟疾和 风湿病。
•公元1680年,金鸡纳树皮被用来治疗风湿 病。 1955年FDA批准羟氯喹(plaquenil) 生产,目前抗疟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系统 性红斑狼疮等风湿病 。
美国欣凯公司

1951年,第一个氢化可的 松(Hydrocortisone )关 节腔内注射剂上市
•1955年,FDA批准强 的松(Prednisone ) 上市
美国欣凯公司
抗疟药
•公元17世纪,西班牙驻秘鲁总督夫人——
Chinchon伯爵夫人,身患疟疾后被一种当地药用 树皮提取物治愈,植物学家以她的名字命名该树 为“金鸡纳树(Cinchona)”。
美国欣凯公司
放血术
• 公元1400年的中世纪,静 脉切开放血术是治疗很多 疾病的流行方法,其中包 括风湿病。 • 放血术通常是由理发师实 施,流行的放血工具包括 水蛭,这个古老传统导致 “红白标杆”至今仍是理发 师的行业标志-红色代表 血液,白色代表止血带。
美国欣凯公司
庸医行为

1795年,美国庸医elisha perkins鼓吹他的 perkins牵引器能够排干风湿病人体内引起疼痛 的有害带电液体而治疗疾病,病人只要用它摩擦 皮肤20分钟就能见效。 •声称可以治疗DA批准 对乙酰氨基酚上 市,它是迄今最 畅销的解热镇痛 药。
美国欣凯公司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使用激素标志着医生控制风湿炎症的能力有了显著飞跃

1949年,美国医学家Philip Showalter Hench和Edward Calvin Kendall 首次使用可 的松(Cortisone )治疗类 风湿关节炎患者,两人因此 获1950年诺贝尔医学奖。
美国欣凯公司
罹患风湿疾病的历史人物
• 公元前2400年,圣经中的犹太人先知——摩西深受 风湿疾病困扰,总随身携带手杖来减轻关节炎带来 的不便。 • 公元1600年,欧州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鲁本斯 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他经常以关节炎患者变形 的手指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 法国印象派大师画家雷诺阿是类风湿关节炎患 者,由于双手关节严重变形,他需要把画笔绑在 手臂上才能继续作画。图为代表作《加莱特磨坊 的舞会》
美国欣凯公司
风湿疾病治疗理念的转变
美国风湿病学会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的不断修订,反映了随着人 们对风湿疾病认识的逐步深入,风湿疾病治疗理念也在不断发展。
• 1996年版:经典的“金字塔”治疗模式,即对确诊患者依次选用一线药 (NSAIDs ) 、二线药(DMARDs)和三线药(激素)的模式。患者往往在使 用二线药前已经出现骨侵蚀,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目前已不主张使用 。 2002年版:打破一线二线用药传统,提出发病早期(3个月内)即使用 DMARDs和上台阶、下台阶、平行用药方案 。 2008年版:DMARDs联合用药已成共识 ,并提出需要根据患者病程长中短、 病情活动度轻中重、有无不良预后因素及个人经济状况确定个性化治疗方 案。
风湿病实验室诊断的发展
•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1930年由Tillet & Francis发现, 用来判断风湿病疾病活动度。 •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 ):1948年由Rose等在类风湿 关节炎病人血清中发现。 • 狼疮细胞( lupus erythematosus cell ):1948 年由 Hargraves 在 Mayo Clinic 发现,是第一种SLE实验室检查。
金制剂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服用金可以医治百 病。公元13世纪,“金饮料”被称为万能 药。
•金制剂用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源于一个美丽 的误会—20世纪20年代,医生认为类风湿关 节炎由结核杆菌引起,因此利用金制剂对结 核杆菌的抑制作用来治疗类风关患者。 •尽管后来明确了类风湿关节炎与结核杆菌无 关,但金制剂确实能延缓患者关节损害和疾 病进展,机理尚未明确。 •目前金制剂已成为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的一种可选用药。 美国欣凯公司
美国欣凯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