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1.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级上册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件共51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级上册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件共51张PPT[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06448ae52af90242a995e516.png)
小的是( )
A、杭州市图
B、浙江省图
C、中国地图
D、世界地图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 和表示范围大小有什么关系?
详
略
小
大
A、中国政区图 B、城市导游图 C、中国气候图 D、世界政治地图
3、家住宁波的小强,暑假要到杭州动物园
去玩,为此他准备了三张地图,如果你是小
强,按什么顺序来使用这几张地图( )
①杭州动物园游览图
②浙江省交通图
③杭州市区图
A、 ③②①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①②③
4、下列四幅地图图幅相同,其中比例尺最
C B A
从登山出发点出发,A、B、C三条线路:
(1) 距离最短的是 C
;
(2) 最省力的是 A ;
(3) 既近又安全的是
B
。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 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部分; 浓淡不同的蓝色表示海洋的不同深度带。
一、等高线特点: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1. 到北京去参加旅游,第二天必须赶到。飞机
2.暑假从上海到大连旅游,选择最经济的办法。
海轮
3.大批钢材从重庆运到武汉。 轮船、火车
4.从富阳到宁波,沿途在绍兴、余姚等地参观
访问。
汽车
5.萧山花木城有大量苗木要运到北京。火车
6.国家正在实行“西气东输”工程,需要的
是哪一种交通设施? 管 道
第三步:
峭壁|陡崖:等高线重叠处。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由一对表示山谷与 一对表示山脊的等高线组成的地形部位是下 列的( ) A、盆地 B、鞍部 C、山顶 D、陡崖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处等高线呈弯曲 状,若曲线向高处方向凸出时,该处的地形 部位应是下列的( ) A、鞍部 B、山脊 C、陡崖 D、山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综合探究1-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地图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地图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地图。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地图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知识点梳理
1. 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定义、地图的种类、地图的用途
2. 地图的组成部分:比例尺、图例、坐标系、方向标、注释等
8. 评价量表:制定学生表现评价量表,包括地图识别、信息提取、实践应用等方面。
9. 教学指导手册:为教师提供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10. 备课资料:收集与本节课相关的学术文章、研究报告等,为教师提供理论支持。
四、教学过程设计,生成1000字左右,内容要与课本有关联性,要符合教学实际,不要写无关内容,不要带任何的解释和说明;以固定字符“五、教学过程设计”作为标题标识,再开篇直接输出。
8.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9. 课堂反馈(5分钟):教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五、教学反思,生成100字左右,内容要与课本有关联性,要符合教学实际,不要写无关内容,不要带任何的解释和说明;以固定字符“六、教学反思”作为标题标识,再开篇直接输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具有代表性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地图的基本要素、符号和图例,讲解地图在历史与社会学科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历史事件地图,引导学生分析地图信息,提取关键数据,理解历史事件的空间分布。
3. 地图的阅读方法:阅读地图的步骤、如何获取地图信息、如何利用地图解决问题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件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情境2:
1、如果想去爬山,应了解这座山的哪些情况?
2、从什么地图上可了解这些情况? 你会画等高线地形图吗? 看书16页 图1—14 完成下列的问题: 3、从山脚出发点到山顶怎样走才能使爬山的距离 最短? 4、如果从登山角度出发,怎样走会安全?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地势起伏比较和缓;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地势起伏比较陡峭。
海拔:从海平面到该地理事物的垂直距离
(2)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 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
盆地
(3)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 曲的地方 (4)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 曲的地方
山脊
山谷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从海平面到该地理事物的垂直距离 2、高地(山峰):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呈 封闭曲线处;
内容详略不同 比例尺大小不同
大
略
小
详
小 大 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单
情境1:
1、如果张京和他妈妈要坐火车从北京到杭州旅游, 他该选择哪种地图来确定路线?
《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或《交通图》 2、请你为张京设计出从北京到杭州的最短铁路线。 3、请问如果他们在杭州旅游的时间仅为3天,最好 采用哪种交通方式?
一.选择合适的地图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比例尺地图的方法
二.巧用地图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 根据不同类型的地图提取信息。
交通图 地形图 旅游图 历史图 政区图等
说一说:
如果我想到温州市区玩,身 上却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 这合适吗?为什台湾应选择哪幅地图?请仔细 观察课本图1-11-A和图1-12B,看看它们有哪些不同?看哪 个小组回答得多?
七级上册人教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件共48张PPT[可修改版ppt]
![七级上册人教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件共48张PPT[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b81ca0b484254b35eefd347d.png)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100 B
100 C 100 D
A
200
100
100 200
200
由多条等高线合成,利用等高线20的0分布,来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
形态,这种地图便被称为等高线地形图
100
100 100
二、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切口
300
200
等高距
B A
因为此线路等高线比较稀疏,地势较平坦,省力些
N 乙
甲
800
河流
500
(1)河流流向 西北 东南
(2)桥梁走向 东北——西南 (3)画出乙山的山脊线
1:5000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 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 设色地形图。
从山顶到山麓凸 起高耸部分;等 高线向海拔低处 突出。
山谷
山脊之间低洼的部 分,等高线向海拔 高处突出。 可能有河流,流向 与等高线突出方向 相反
鞍部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 相对低洼的部分, 呈马鞍形。
陡崖
近于垂直的山 坡。多条等高 线重叠的地方; 加上符号
表示。
缓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 陡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 悬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地方。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
政区图、 交通图、 城区图、 旅游图、 地形图……
第一步:厦门在哪里?
从这两幅地图中,分别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 你会如何选择地图?说说理由。
P19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地图比例尺越大
地图比例尺越小
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 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pt课件1(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

等高线地形图
1
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
400 500
600 700
200
河
甲
C
50 1000
900
B
800
700
600
500
900 80
400 608
300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图,说说该图有何特点(特别之处)?
还产生了哪些疑惑之处?
2
1.与等高线相关的几个概念 (1)海拔:
(绝对高度)
(2)相对高 某个地
绿地
街区
胡里山炮合通址
空地
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100
100
100 (平滑曲线)
200 100
100
200
200 200 100
100
30
100
等高线地形图
1. 与等高线相关的几个概念
(1)海拔: 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
(绝对高度) 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
如果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 线,这条线就称为等高线。
(完成课本中的习题P171、2、3 、4、5、6)
5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2)同图等距: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
(3)等高线:
如果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这条线就称为等高线。
(4)等高距: 两条相邻的等高线的高度差。
31
高低
高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名师资料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三中吴秀华鲍明国一、教学内容本专题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本专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带着地图定向越野,是对第一课教学内容的补充和运用,扩充地图的基本知识,旨在让学生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等地图。
第二部分是带着地图去旅行,通过一个虚拟的情境,进一步介绍不同种类的地图及其用途,让学生学会观察地图,从而理解地图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种类;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中获得信息。
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1.重点:深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基本种类;掌握等高线地形图。
图表的认识分析。
2.难点:根据不同需要学会使用地图。
四、学教方法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地形剖面图模型,各种类型的教学地图。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旅游地图等查阅厦门的旅游景点。
名师资料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三中吴秀华鲍明国一、教学内容本专题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本专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带着地图定向越野,是对第一课教学内容的补充和运用,扩充地图的基本知识,旨在让学生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等地图。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综合探究之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课件 (共77张PPT)

(3)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由高处向低处 弯曲的地方。 (4)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由低处向高处 弯曲的地方。
山脊
山谷
(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 较低处(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
(6)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 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
读上图将字母填在相对应地貌类型的括号里: 鞍部( A ) 缓坡( C ) 陡坡( D) 山谷(E) 山脊( F ) 山峰( G ) 峭壁( B )
山谷
C
鞍部 山顶 山脊
B
A
E
⑴鸡冠山山顶的海拔高度是 300 米。 ⑵鸡冠山山顶和E山顶的高度相差 米。 50 ⑶从登山点出发,A、B、C三条线路最省力的是 A 。 ⑷指出山脊、山谷、山顶、鞍部。
(7)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状态
(山顶的高度范围: 300﹤x ≤ 400) 高地(山 峰): 等高线中间 高四周低呈 封闭曲线处。
(可能有河流经过,河流流向与等高 线突出方向相反。) 山脊:等高 线向海拔低 处凸出的地 方。 山谷: 等高线向海 拔高处凸出 的地方。 鞍部: 两个相邻山 顶之间呈马 鞍形的部位。 峭壁|陡崖: 等高线重叠 处。
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 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就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地势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的 地方,地势起伏越平缓。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获取信息
(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 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 (2)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 则中部为盆地。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件)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共54张PPT)

陡崖
多条等高线 会合重叠在 一起
鞍部
由一对山脊等高线组 成,鞍部是山脊线的 最低处,山谷线的最 高处
分层设色地形图=有颜色的等高线地形图
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直观反映地势 的起伏状况。
1、阅读课本上的地图, 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了什 么?
2、课本附录的世界地形 图,说一说雪山、高原 、平原、浅海、海沟分 别是什么颜色?
A、中国政区图 B、城市导游图 C、中国气候图 D、世界政治地图
3、家住宁波的小强,暑假要到杭州动物园
去玩,为此他准备了三张地图,如果你是小
强,按什么顺序来使用这几张地图( )
①杭州动物园游览图
②浙江省交通图
③杭州市区图
A、 ③②①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①②③
4、下列四幅地图图幅相同,其中比例尺最
小的是( )
A、杭州市图
B、浙江省图
C、中国地图
D、世界地图
自我测评P22 1。活动旨在评价学生能否将所学的地图知识运用到绘制平面图上, 是否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 2。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将学到的地图知识加以巩固和应用。 (1)京杭运河的走向,先是西北一东南走向,而后是东西走向。 (2)A地在杭州火车站的西北方向。 (3)略 3。常见于农村的有:ACFH
d ac
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做一做 观察图1-32,确定各条等高线的海拔, 计算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你是如何来判断地势 高低的?
➢ 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
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因 为等高线的数值表示的是海拔。 所以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
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盆地
封闭的等 高线内, 等高线值 内低外高
根据等高线分布形状判断山地的部位
山顶
闭合曲线, 外低内高, 用 表示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凸 出,山脊线也称 分水线。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 凸出, 山谷线也称集 水线
鞍部
由一对山脊等高线组 成,鞍部是山脊线的 最低处,山谷线的最 高处
根据这一地形剖面图,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一越野地区 沿剖面线地带的地面起伏特点是什么?
公路
铁路
航空
航运Leabharlann 陡崖多条等高线 会合重叠在 一起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平原一般用 绿色 表示,海拔越低的平原, 颜色越深。 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黄褐色表示,海 拔越高,颜色越深。 积雪、冰川一般用 白色 表示。 海洋、湖泊一般用 蓝色 表示,水越深,颜 色越深。
(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 海洋中深度 相同的各点 连接成线, 叫做等深线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或者绝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甲 1000米
600米
乙 400米
海平面 (0米)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等高线的特点:
1)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点,海拔高度相同;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3)同一幅图内,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 等高线不能相交。
这是一张什么类型的地形图呢?
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1)连接等高线图上要求作剖面图的两点,并将其绘 制到作图区域,以此作为横坐标轴(水平比例尺); 画出纵坐标轴,设置合适的垂直比例尺。
(2)取点。用刻度尺量出等高线图上所连线段与每一 条等高线的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转绘到横轴上,读取 各点相应的海拔高度值,并在坐标系中点出相应的各点。 (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所绘的各点。
两条相邻的等高线的高度差相等吗?
d a c
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做一做
1 观察图1-32,确定各条等高线的海拔,计算 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2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你是如何来判断地势高低的?
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
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 因为等高线的数值表示的是海拔。 所以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 势低。
山
陡坡
缓坡
等高线
密集 。 等高线 稀疏 。
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坡度的陡缓
同一等高线地图上,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峭; 反之,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和。
BA。因为BA等高 线稀疏,地势起伏 缓和,比较安全。
有BA和CA两条山路,你认为哪条路 上山比较容易?为什么?
五种基本地形(书本P30)
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