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探讨语言的结构、功能、历史和社会背景。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基本工具,通过语言我们能够表达想法、情感和信息。

语言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个领域。

语音学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探讨语音的发音、音素、音位等内容。

语音学研究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比较其异同,探讨语音的共性规律。

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和组织规律的学科。

语法研究语言中词语之间的组合方式、句子的结构、语法规则等内容。

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特点,语法结构反映了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

语义学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和符号关系的学科。

语义学关注词语、句子、篇章等级别的意义和交际意图。

语义学讨论语言中词汇的意义、句子的真值条件、逻辑关系等内容。

语用学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情境、交际行为和言语行为的学科。

语用学关注言语行为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效果,研究言语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规则和互动方式。

语言与社会
语言学也关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研究语言在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功能和影响。

语言反映了社会关系、身份认同、权力结构等方面,语言使用可以揭示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

综上所述,语言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它不仅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还关注语言的功能、意义和社会意义。

通过语言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言语交流和沟通的规律。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一、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语言学的定义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语言的定义与特点3.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符号、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二、语音学1.音素与音素的分类2.语音的基本概念:发音器官、发音过程、音素与音位等3.语音的分类与描述方式:音库、国际音标等4.语音变体:音位变体、变体规律等三、词汇学1.词的定义及词的层次结构:词汇、形态、语素等2.词的分类:实词与虚词、实词的分类等3.词的构成过程:派生、复合、转化等4.词义与词义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等5.词的语法功能:词类、语法关系等四、语法学1.句子的定义与分类:从句、疑问句、陈述句等2.句法的基本概念:短语、成分、汉语的基本句型等3.句法关系与句法结构:并列、从属、修饰等4.句法规则与句法分析:形式语法、语义角度的句法分析等5.语法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形式语法与功能语法的对比、语法规则、语法的普遍性、语法的可及性等五、语义学1.语义的定义与特点2.词义的构成与分类:词汇意义、语法意义、逻辑意义、上下文意义等3.语义关系与语义角色: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关联等4.语义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义成分的划分与关系、语义的可及性、语义的派生与转化等六、语用学1.语用学的定义与研究领域2.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行为:意图、目的、合作原则等3.言外之意与言外之行:言外之意的表示方式、言外之行的示例等4.语用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言行为、语用规则、语用的多样性等七、语言学研究方法与分支学科1.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等2.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3.参考书目和领域动态:《现代语言学导论》、《实用语义学》、《语法学》等这些都是《语言学概论》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语言学概论(整理版)

语言学概论(整理版)

1. “符号”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2. “语言”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3. “普通语言学”。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

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4. “应用语言学”。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5. “传统语言学”。

答: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6. “内部语言”。

答:第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

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7. “语音”。

答: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8. “音高”。

答: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9. “音强”。

答: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10. “音长”。

答: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11. “音质”。

答: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12. “音位”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13. “音位变体”。

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4. “音位的区别特征”。

自考本科语言学概论

自考本科语言学概论

自考本科语言学概论一、语言和语言学语言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基本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包括对语言的研究、理解、分析和应用。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旨在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演变。

二、语言的性质和类型语言的性质包括社会性、符号性、系统性等。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

同时,语言也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象征性、概括性和抽象性。

此外,语言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

语言的类型分为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两大类。

自然语言是指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自然形成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人工语言是指为了特定目的而人为创造的语言,如计算机编程语言、数学符号等。

三、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是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

语音由声音的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等因素构成,具有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

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强、音长等,生理属性包括声带、口腔等器官的运动方式。

四、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汇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

语汇包括词汇和词法两个方面。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

词法是研究词汇的构成、变化和用法的科学,包括词的构造、词类和词义等。

五、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是研究句子结构的科学。

语法包括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

句法是研究句子结构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包括句子的构造和变化等。

语义是研究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科学,包括词义和语境等。

语用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科学,包括言语行为和言语理解等。

六、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语义是语言表达的内容,是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信息。

语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

词汇意义是指词语所表达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如名词表示事物,动词表示动作等。

语法意义是指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结构关系,如主语表示动作的主体,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等。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语言存在的客观形式1.1 什么是语言“语言”不是一种物质实体。

语言存在的客观形式首先表现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

“说话”或者说人与人之间“口头交际行为”,从表面上来看,只是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互相交替着“说”和“听”的过程,实际上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1.2口语和书面语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而且大多数语言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而没有相应的书面语。

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书面语和口语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是基本一致的。

如果书面语跟口语严重脱节,那么或迟或早最终还是要适应口语的演变而发生变化。

但是应该看到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

研究语言首先应该研究口语,并且当口语和书面语在某些方面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的时候一般以口语为主。

但是决不能由于重视书面语的研究而忽视口语的研究,更不能认为书面语是语言研究的唯一对象或主要对象。

1.3语言和民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名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多数人会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的社会群体”。

所谓“民族国家”是指这些新兴国家大多数基本上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个国家”的现象,这些国家大多数是以单一民族、单一语言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如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德国等等。

他们区分“语言”和“方言”的标准就是所谓“相互理解程度”【错误】:互相能理解的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方言,互相不能理解的是不同的语言。

实际上只能按照“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再参考社会政治因素来处理。

1.4语言和种族绝大多数人早已认识到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全世界从生理的角度上能确定的种族为数不多,如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闪米特-哈密特人种,尼格罗人种等有限的几种,但是语言而言,即使只算“语系”而不算下属的具体“语言”至少也有一二十种语系。

1、5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语言研究语言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而当出现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语言学概论(完整版)ppt课件

语言学概论(完整版)ppt课件
根据语言的形态、句法 、语义等特征,将语言 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孤 立语、粘着语、屈折语 等。
跨语言比较
通过对不同类型语言之 间的比较,揭示语言之 间的共性和差异,以及 语言类型与文化、社会 等因素的关系。
类型学视角
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 分析语言的结构和功能 ,探讨语言的本质和演 变规律。
语言起源和演变过程探讨
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
01
02
03
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声音形式, 包括音素、音节、声调等 要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 用。
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包括词和固定短语,体现 语言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特 征。
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则, 包括词法、句法等,使语 言具有生成和理解的能力 。
语言与社会文化关系
语言与社会
语音实验方法
通过仪器分析和实验验证,探究语 音的生理、物理和心理特性。
发音器官与发音过程分析
发音器官
01
包括呼吸器官、喉头、声带、口腔、鼻腔等,以及它们的结构
和功能。
发音过程
02
分析发音时气流的通道、声带的振动、口腔和鼻腔的共鸣等作
用,揭示语音产生的机制。
发音差异与语音变化
03
探讨不同发音器官和发音过程对语音的影响,以及语音在历史
语音学定义
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包括语音 的产生、传播、感知和变化等方面。
语音四要素
音质、音高、音强和音长,它们在语 音中的表现和作用。
语音单位
音素、音节、音步等,以及它们之间 的关系和组合规律。
音系学理论与方法
音系学定义
研究语言声音系统的科学,探讨 语音单位的分类、组合和变化规
则。
音位理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导论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语言学(linguistics)——研究语言的科学。

(性质、结构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任务:探索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

→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

交际工具二、语言学的历史(代表人物、著作)语文学(公元前4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结构主义语言学(1916年)→转换生成语言学(1957年)1、语文学:中国许慎《说文解字》、希腊:迪奥尼修斯《希腊语法》、 2、历史比较语言学:先驱英国学者威廉·琼斯奠基人是德国语言学家格林、葆朴、丹麦的拉斯克发展德国施莱歇尔(AugustSchleicher)顶峰德国的青年语法学派3、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 普通语言学符号学4、转换生成语言学:诺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 1957年《句法结构》三、语言学的分类1、应用语言学2、理论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 专语语言学 { 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第一章一、语言的功能(论述题)1、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基础性。

基础性指任何非语言的交际工具都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2)广泛性。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最广泛,其他符号一般在特定范围表达特定的意义。

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1)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必须用语言作手段……2)语言是保存思维成果的媒介。

思维成果必须依靠语言的巩固才能得以保持。

3)语言可帮助思维逐步深化4)语言可帮助思维条理化5)语言可帮助传递思维成果。

思维的成果靠语言才能表达出来,使听读者了解。

3、语言具有文化功能1)、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3)、语言本身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足迹4)、学习语言,必须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文化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论述题)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语言:全民的、概括的、有限的、静态的系统言语:个人的、具体的、无限的、动态的现象1、语言既然是存在于全体社会成员之中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它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就是全民的,无论是从语言的创造者、使用者,还是语言本身,语言都具有全民性;而言语则具有个人性,每个人说话都带有许多个人的特点,如地域、性别、年龄、文化素养、社会地位等,言语是个人对语言形式和规则的具体运用。

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

1、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言语具有个人性,语言具有社会性;语言是社会的惯例,言语是个人的表现(2)言语具有无限性,语言具有有限性(3)言语具有现实性,语言具有潜在性;言语是外在的表现,语言是内在的本质(4)言语具有变异性或变易性,而语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联系:语言和言语是紧密联系而且互为前提的,语言是言语的工具,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和所产生的结果。

要使言语为人所理解并产生它的一切效果,必须有语言;而语言能够存在,必须有言语。

语言和言语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语言成分和言语成分,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语言是本质,言语是它的体现。

3、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4、语言的基本功能(1)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全民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2)语言是思维工具: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认知活动的最重要的工具,语言不是思维、认知的唯一工具(3)语言是信息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4)其他功能:标志、审美娱乐、心理调节、智力开发5、组合关系任何语言单位都必须出现在语流中,也就是说必须同别的语言单位组合在一起产生各种关系。

语言单位在语流中产生的相互关系就是组合关系。

6、聚合关系组合体中各个单位往往可以为其他单位替换,这些可以通过联想、进行类比形成的语言单位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7、语音四要素(1)音高:音高即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波震动的频率。

(2)音强:又叫音重,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取决于声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3)音长:指声音延续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持续时间的长短。

(4)音质:又叫音色、音品,是指声音的品质、特色,是每种声音个体特征的体现,主要取决于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

8、音素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卷1:语文学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形式语言学阶段、交叉语言学阶段2::a、布拉格学派,被称为功能派。

b、哥本哈根学派,被称为“符号派”。

c、美国学派,被称为描写派。

3:动力器官、发音体器官、共鸣腔调节器官4: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圆展与否舌面央低不圆唇发音部位发音方法5: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不能独立运用的构词要素。

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词缀、词尾三类。

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语言学有哪些作用语言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语言文字是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而要学好用好语言,就必须利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②制定语言文字的有关政策,制定语言规范,都要在对语言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正好可以作指导;③新兴技术的出现扩大了语言学的应用范围.至于个人,同样可以利用语言学的成果,比如学习一种语言或方言,最好的办法是找到所学语言同自己母语的各方面的对应规律,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利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在进行社会交际的时候,除了运用语言传递信息外,也可以借助其它手段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比如运动场上,篮球教练用手势表示谁犯规,谁发球等内容,不用语言;部队用长短不同的号声表示起床,集合,冲锋,撤退等信息;在海上,船与船之间用旗语传递信息,等等.但是,这些交际工具远远没有语言运用那样便捷,而且使用也受到限制,使用范围有限.更为重要的是,无论什么交际工具,它所传递的信息内容都是有限的,而且离不开语言基础,它们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代替语言,没有语言的存在,也不可能有这些信息手段的产生,可以说,语言是一切交际工具的基础.因此,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毫不奇怪了.(突出两点:1.将语言和别的交际工具相互比较;2.说明别的交际工具实际上是语言的代用品,仍然以语言为基础.)两个人在争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个人说先有语言,因为语言是思维工具,没有这个工具就无法思维;一个人说先有思维,因为语句是思维的成果,没有思维,人们无法把散沙一样的词语组合成句.你认为谁的观点对两个人的话看似有理,由于割裂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所以都是无理的,都是片面的.首先,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不能脱离语言;如果没有思维,没有思想,人际之间的交流无从谈起,语言的存在也失去了任何意义.其次,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程度是相互适应的,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不可能一个社会发展到语言和思维脱节的地步,语言水平很高而思维水平很低,或思维水平很高而语言水平很低,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关键要认识到语言和思维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有没有阶级性:语言没有阶级性.①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全体成员,包括各阶级,阶层的人,不分男女,不分老幼,无论什么人,与别人交际都要使用语言.如果语言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说不同的语言,那么不同阶级之间就无法进行交际(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也是一种交际活动).②语言结构本身,没有阶级性可言,比如语音,语法规则,就谈不上有阶级性.③语言是伴随着人类同时出现的,而在人类从猿到人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阶级的区分,所以从语言的诞生过程看语言也是没有阶级性的.(结合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这一内涵挖掘分析)语境对语言有什么作用:语境对语言的运用有两种作用:一是限制作用,一是补充作用。

1:限制作用:语境对语言运用的限制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词语的理解和选用上。

同样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这时就要依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准确的理解。

2:补充作用:语境对语言理解的补充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的理解上。

一个句子,表达的可能只是很简单的字面上的意义,也可能是语境所赋予的一种深层的含义,还有可能是一种言外之意。

B卷1: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2:形式意义3:任意性强制性线条性4: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5:对立原则、互补原则、相似原则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语法意义: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义之外的意义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

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社会方言:指社会内部因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使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洋径浜: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指当地人在和外来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组合关系是指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比如"吃"可以同"米饭,面条,馒头,东西"等组合出"吃米饭,吃馒头"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反映了人类语言单位组合的规则. 聚合关系是指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例如"吃米饭",其中的"吃"可以用"做"替换,"米饭"可以用"馒头"替换,"吃"和"做"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体现了语言单位的功能类别,凡是具有聚合关系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什么是借词?为什么意译词和仿译词不是借词借词、意译词和仿译词都是不同的语言因社会的接触而产生的几种最常见的语言现象。

1) 借词:就是音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它不仅引入了新的外来概念,而且还引入了外语的音义结合关系。

2) 意译词:指只引入新的外来概念,但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构成新词来表达它。

因为意译词是根据原词意义用汉语语素构成的,它的构成材料和构成方式都是本民族的,实际上是新词,只不过造词的原因是源于外来的事物概念而已,因此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词都具有声音形式和意义两方面,意译词只吸收了外民族词语的意义,并没有吸收形式。

如“飞机、轮船、电话、科学”等都是意译词。

意译是汉语在吸收外来词过程最常采用的方式,所以有些词在最初是音译的,但到后来却变成了意译的,如上举的“电话”最初译为“德律风(telephone)”、“科学”在五四时译为“赛因斯(science)”。

有的意译词构词所用的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与意译词所源出的外语完全没有关系。

3) 仿译词:还有一类意译词叫做“仿译词”,它的特点是构词所用的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分别与所源出的外语词有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仿译词是分别将外语中的构词材料按外语中的次序依次译成本族语,使构词成分的选择和构词结构规则的选择与外语词一一对应。

如“黑板(blackboard)、足球(football)、软件(soft-ware)、快餐(quick lunch)”等。

由于仿译词也没有借入外语词的语音形式,所以仿译词也不是外来词。

谈谈语言的融合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即不同民族语言在接触和融合过程中,其中某一种语言成为胜利者,保留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并且按自己发展的内在规律继续发展,成为趋向于融合的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交际工具,而其它语言则由于无人使用而消亡,因此语言融合也称为“语言替代”或“语言换用”。

融合过程中,有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两种情况。

从历史上看,语言的融合在巩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促进人民的往来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融合的原因:究竟哪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这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在语言融合过程中,并不是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成为胜利者,语言融合的结果是经济文化地位高的一方排挤替代经济文化地位低的一方。

政治地位的高低并不起决定作用,这是由交际的需求决定的。

发生语言融合的必要条件是这些不同民族必须在同一地区有较长时间的杂居生活。

词汇发展变化的情况有哪些?词汇的发展变化是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的,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和人们认识的深化,都必然会在词汇系统中打下自己的印记。

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事物、现象、观念的出现,就需要有相应的词语来指称,于是新词随之而生。

同新词的产生一样社会中旧事物的消亡、认识的变化等也可以引起词语的消亡,现在语言中就很少使用直至逐渐消亡。

2] 词语的替换即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换一种说法。

这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可能是社会方面的,如“邮差”改为“邮递员”、“戏子”改为“演员”等就是由于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改变而替换的,而“目”改为“眼睛”则是由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化这一语言系统内部原因造成的。

3] 词义的演变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

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多,如“布”,古代只指麻织物,而今天则是棉、麻、化纤织物及混纺织物的统称,这是由于现实现象的变化而引起的词义变化。

再如“虹”,古人认为它是一种有生命的虫,能饮水,而今天人们则认识到“虹”是由于阳光照在水滴上,经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圆弧,是一种天气现象。

这是由于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而引起的词义的变化。

C卷1:条件性、时间性、空间性2:元音、辅音;受助3: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4:a、布拉格学派,被称为功能派。

b、哥本哈根学派,被称为“符号派”。

c、美国学派,被称为描写派5:客观的政治、经济、文化非音(质)段音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

语流音变 :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叫语流音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