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历史人文风情

合集下载

湛江特色文化

湛江特色文化

景六
南亚奇园——南亚热作所植物园
南亚热带植物园
港湾揽胜——湛江港
景七
集装箱码头
龙门吊
: 0 7 南 方 网
景八
其 他 景 点
海湾大桥
海湾大桥夜景
三元塔
塔:
三元塔
三元塔
海滨公园
海滨公园
雷州西湖公园
西 湖
苏公和苏公亭
红 树 林
与陆地树木有何不同?
红 树 林
有何作用?
寿桃糍”
廉江小吃:香心糍
炒 田 螺
年糕
树叶搭饼
猪脚醋煲姜
如何制作?
瓮鸡,秘方你可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还有:广海鸡,乞丐鸡… …
湛 江 烧 蚝
高档次美食
湛江海滨宾馆
在此下榻,怎么样?
Thank you!
爱家乡,爱湛江, 为她点赞!
——七(4)班主题班会
景一
主 题 雕 塑
月影湖
景二
硇洲灯塔

硇洲灯塔位于火山岛——硇洲岛上,海拔81.6米的马鞍山上,是1898年由 法国人所建。建此塔之前,这里已有一座石塔。元代名儒刘耿阳曾登石塔作诗 抒怀:“卓耸奇观障碧川,势吞宝丽与云连。几来高处抬头望,撑起高凉半壁 天。” • 硇洲灯塔高23米,底宽5米,顶宽4米,整个塔由麻石砌成。说“砌”,其 实是不用泥浆而是一块块叠起来的,石块与石块之间非常吻合,浑然一体。塔 身下方为正方形方墩,止主为圆锥体。塔斯社的顶部是鼓圆凸出于塔身的灯座 室,它的中央底部设一封闭式能转动的托盘,内置水银,承托着整个灯座架。 座架由160多条弧形水晶三棱镜片,组成一个焦距2米的抛物面反射架体,座架 两边各圆的中心相对处,装有凸透镜一片。在座架中央悬挂一盏400千瓦的荧 光灯。座架由马达带动,以每12秒转一周的速度,周而复始地旋转。强大的光 束通过水晶三棱镜以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互相折射,最后分别汇集在两 片凸透镜上,以水平方向放射,射程为26海里。 • 灯座室的外围建有瞭望台。极目远眺,茫茫南海,烟波浩淼,水天一色。 壮丽海景,尽收眼底,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烦恼尽消。 • 硇洲灯塔现为湛江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象伦敦和好望角的灯塔一样, 饮誉世界。它洋为中用,集古迹及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一体,在浩瀚南海上 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照耀着来往船只的航道。硇洲灯塔是硇洲岛一大景观,每 年都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该灯塔是世界目前仅有的二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 也是世界目前著名的三大灯塔之一。

湛江的民间传说故事

湛江的民间传说故事

湛江的民间传说故事
湛江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两个:
1.雷州西湖的雷光古榕:雷州西湖有一棵古老的榕树,据说是宋代
种下的。

古榕历经千年,形状奇特,生机勃勃。

民间传说,这棵榕树能给人带来好运,而且每年都会有数以千计的游客前来观赏。

2.徐闻县五里乡的五里一亭:徐闻县五里乡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据说这里有一个神秘的亭子,名叫“五里一亭”。

传说中,这个亭子是一位神仙所建,他为了帮助当地的村民解决困难,便在五里之内建了一个亭子。

这个亭子不仅能遮风挡雨,还能让人们在这里休息、聊天。

这些民间传说故事是湛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我的家乡湛江

我的家乡湛江

丰富的美食文化
3. 美味的小吃
湛江的小吃也非常有特色,比如糯米鸡、糖 水、牛杂等都非常美味。这些小吃不仅口感 好,而且价格实惠,是当地居民和游客都非 常喜欢品尝的美食。在街头巷尾的小吃摊上 ,你可以品尝到这些美味的特色小吃,感受 当地的风土人情
3
独特的人文风情
独特的人文风情
湛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 的地方,这里有着独特
便捷的交通网络
20224/2/25
便捷的交通网络
2. 铁路交通
湛江拥有多条铁路线 路,包括粤海铁路、 黎湛铁路等。这些铁 路线路不仅连接了湛 江与内陆城市的交通 ,还为游客前往湛江 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方 式
20324/2/25
便捷的交通网络
3. 水路交通
湛江拥有天然的港口资源,是南 海重要的出海口之一。这里的港 口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为货物 运输和游客出行提供了便利的水 路交通方式
210824/2/25
3. 热情好客的民风
在湛江这片土地上生 活的居民们热情好客 、淳朴善良。他们对 外来的游客非常友好 和热情,会用最真诚 的微笑和最热情的服 务迎接每一位游客的 到来。在这里旅游观 光或者生活工作都会 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 和亲切感
独特的人文风情
4
便捷的交通网络
20
便捷的交通网络
210224/2/25
丰富的美食文化
2. 特色的烧烤
在湛江的夜市上,你可以看到许 多烧烤摊位。这里的烧烤非常有 特色,烤出来的食物外焦里嫩, 香气扑鼻。无论是烤鱼、烤肉还 是烤蔬菜,都让人垂涎欲滴。在 夜晚的街头,和朋友们一起品尝 烧烤,畅谈人生,是一种非常惬 意的生活方式
210324/2/25
5
丰富的旅游资源
丰富的旅游资源

广东湛江家乡介绍PPT模板

广东湛江家乡介绍PPT模板

湛江的海滩
01
02
03
碧海蓝天
湛江的海滩以其清澈的海 水和迷人的蓝色天空而闻 名,给人一种宁静与宽广 的感觉。
沙滩活动
沙滩上可以进行各种休闲 活动,如沙滩排球、沙滩 漫步、日光浴等,是人们 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美丽日落
湛江的海滩还是观赏日落 的绝佳地点,夕阳余晖洒 在海面上,营造出一种浪 漫而温馨的氛围。
湛江市下辖多个区县,包括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等。每个区县都有各自独特 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色,共同构成了湛江多彩的城市风貌。
乡镇与街道
在湛江市的各个区县下,还设有多个乡镇和街道,这些基层行政单位为市民提供 着便捷的服务和管理。在这些乡镇和街道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和 人情味。
02
自然风光
04
经济与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与产业特色
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湛江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丰富多样,包括制造业、渔业、农业、旅游业等。特别是海鲜产业和港口经济是 湛江的特色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致力于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在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 政策,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教育与科技事业
教育资源丰富
湛江市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教 育资源丰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政府 还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改善了学校的 教学设施,提高了教师的待遇。
VS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湛江市政府重视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研 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推动 产学研合作。在海洋科技、农业科技等领 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当地经济社 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广东湛江家乡介绍ppt模板
目录
• 湛江概览 • 自然风光 • 文化传承 • 经济与社会发展

湛江风俗演讲稿

湛江风俗演讲稿

湛江风俗演讲稿
湛江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有着独特的风俗文化,下面就让我来详细介绍一下湛江的风俗。

湛江的风俗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饮食文化
湛江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海产品自然是当地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湛江海鲜味美鲜香,以海鲜粥、海鲜面、海鲜火锅、海鲜饼等为代表,这些美食餐品广受招待友人的喜爱。

湛江的老街,也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地方,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到正宗的粤菜和潮汕菜,让您味蕾大开,流连忘返。

二、婚礼文化
湛江的婚礼文化非常丰富,有很多有关于传统文化的习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例如,新娘在回娘家时,要阖门大吉,这是用来驱赶一切不幸降临的。

还有爆竹和红绸也是必不可少的,爆竹是为了驱邪,除鬼;红绸则代表喜气洋洋,祝新婚幸福美满,生儿育女。

三、文艺表演
湛江的文艺表演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其中以潮剧最为著名,作为潮音族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剧深受湛江人民与海外华族群众的喜爱,是中国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湛江还有非常多的民乐乐器,如二弦、三弦、笛子、口琴等,这些乐器在宗教祭祀和社会活动中广泛应用。

四、节日习俗
湛江的节日习俗丰富多彩,其中当然少不了农历春节,人们在这一天祭祖、拜年、快乐,共度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此外,端午节、中秋节等也都有丰富的民间习俗。

以上就是湛江的风俗文化,每一种文化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也拥有着独特的魅力。

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们在今天继续发扬光大,为我们和后代留下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基因。

湛江特色的民族文化_750字

湛江特色的民族文化_750字

湛江特色的民族文化_750字湛江——一个景色美丽而又文化独特的地方。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

它是沿海地区,它有优良的港口,它是中国三大半岛之一——雷州半岛。

在湛江雷州文化的特色之一是石狗。

它布片于雷州的每一个角落,如在古城门、古通、门口……往往会有一尊尊或坐、或蹲、或伏,用雕刻成的石狗,在是原,这一角色一般由石子来扮演,而雷州,切是狗儿居上,可知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关于对石狗的崇拜传说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某年代,有一支少数民族从黄河中下游迁移到雷州后,就受尽大旱之灾,于是人们想到天狗吃日,想引起天狗,借天狗射过此难,就这们人们出现了狗崇拜。

另一个关于石狗的著名传说是:唐代时,雷州人陈文玉被任任剌吏。

他精察吏冶,爱抚百姓,稳定雷州。

后人为他立庙塑像纪念,尊具为“雷祖”。

而据说“雷祖”的出生与一只九耳朵有关,托这位德政昭彰的地方官的福,狗也随之神化为“呈祥灵物”,受到崇拜。

自那以后,雷州区域的历朝能工巧匠打造了上万只石狗,摆放各处,为家族,为先祖充当“守护神”。

每逢初一,十五,雷州人还早晚烧香奉祀石狗,以镇邪去魔,保境安民。

这些石乃无价之宝,它们是雷州人的艺术精华。

其造型千姿百态,形神各异,栩栩如生。

这雕刻风格体现了时代性,民族性与地域性,有研究社会文明,历史沿革的价值。

雷州石狗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别多,地域形、时代形、象形、人格形等。

各个造型类别的石狗特征鲜明,独具特色,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情。

比如秦汉的雏形石狗,线条单调,艺术粗糙;精代的石狗,其头部留着辫子;在海边的石狗,石狗背穿叶网纹,脚踏渔网,这些是以打鱼为生的生活的反映;雷州城北大的大石狗、座高约2。

5米,以其高大威猛来保卫城镇;雷公庙前的石狗则是镇海用的,它的尾巴似锚,当地渔民希望自己遇到大风大浪时有这根锚的保护……2004年,蕴含厚重民俗文化的湛江雷州石狗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中,我省唯一入选的。

若你有闲时,不妨也到雷州一游,看看这群憨态可掬的石狗,领略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妙趣吧!湛江这个美丽而文化又独特的地方欢迎你的到来。

湛江传统文化

湛江传统文化

湛江传统文化广东省湛江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湛江市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进文化大市建设,特别是省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之后,湛江市加大了文化建设力度,挖掘、整合、保护和利用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具有湛江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力构建粤西文化中心。

湛江市现有民间艺术120多种,盛行30多种表演艺术,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

几年来,通过深入挖掘和不断创新,培育和再现了遂溪醒狮、吴川飘色、东海岛人龙舞等一批民间艺术精品。

其中,醒狮这一传统表演艺术,已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国醒狮之乡”遂溪县饮誉海内外,几年来获得了无数荣誉。

2003年,该县文车醒狮团应国家文化部的邀请,参加了当年“中法文化年”活动,并以高桩醒狮跨越3.6米的成绩创下基尼斯世界纪录,2006年又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和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学艺术奖。

2010年,该县许屋醒狮团应邀参加了当年的上海国际文化节。

湛江市文化遗产丰富,湛江醒狮:醒狮表演始于明清时期。

200多年来,凡逢年过节、喜红庆典,都用醒狮助兴,祈求平安吉祥,醒狮表演成为当地乃至湛江市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

近年来,遂溪县因势利导,加强组织、积极扶持,全县民间醒狮表演活动空前活跃。

去年,该县先后3次举行规模大、档次高的歌舞醒狮表演活动,并多次组织醒狮团参加市、省以至国际性的民间醒狮表演赛。

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曾先后两次到该县拍摄民间醒狮活动并作专题播出。

东海岛人龙舞:据地方志记载,东海岛人龙舞起源于东海岛东山镇,始于明末清初,是流传300多年的民间大型广场表演艺术,其结构分为龙头、龙身和龙尾,由大人和孩童结合而成,规模可大可小,节数多少不等。

龙的构造分为三大部分:龙头、龙身、龙尾,龙头是龙的精髓所在,体现龙的精神。

它由一个彪形大汉身负三个小孩组成,分别表示龙角、龙眼、龙舌、龙身是龙的主体部分,用人相继倒卧分节连接而成,演员经过化妆打扮,穿上黄色或青色服装,龙就变成黄龙或青龙。

湛江人文风土和美食

湛江人文风土和美食

湛江人文风土和美食一、湛江城市形象简介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

全市面积1.32万平方公里,人口754万人。

现辖3市、2县、4区,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试验区、工业区)。

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全国综合实力100强城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对虾之都”、“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了“2011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湛江市在“十佳低碳生态城市排行榜”中名列第九。

现正在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二、湛江传统文化广东湛江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地处雷州半岛,素有“红土地”之美称。

从古文化遗址和物象考古来看,人类在这块红土地上繁衍生息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

这里古称南越,地属蛮荒,汇聚了汉、黎(俚)、瑶、侗、苗等多个部族。

自秦置三郡,几经战乱,中原徙民移入,更凸显其所处地域的特殊性,湛江的“红土地”文化已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丰富多彩、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是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有“东方一绝”的东海人龙舞和草龙、网龙、彩龙、公母龙、火龙、高跷龙、簕古龙、竞技龙等组成的“龙之家族”;有享誉“中国醒狮之乡”、扬威海内外的遂溪传统南狮、凳桩、高桩、高杆的单狮、双狮、火狮、群狮;有集武术、舞蹈于一体的廉江“舞鹰雄”;有反映从“图腾崇拜”、“守护神灵”到“司仪宠物”、享有“南方兵马俑”之誉的“雷州石狗”;有被称为“舞蹈活化石”的麻章“考兵”、吴川“舞二真”、“舞六将”、雷州“走清将”等的“傩舞系列”;有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吴川“飘色”、“泥塑”、“陶鼓舞”、“舞貔貅叠罗汉”以及颇具传统特色的南派粤剧、地方雷剧、粤西白戏、雷州姑娘歌、木鱼腔、哎歌、山水谣、安铺八音等民间戏剧与曲种,共有九大类约一百多个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寸金公园的历史
寸金桥公园原名“西山公园”、“人民公园”,桥名含中华国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敌侵占之意,以纪念1898年当地人民的抗法斗争。

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法帝国主义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广州湾(即湛江)的无理要求,并于当年闰三月初二(1898年4月22日)派出军舰在遂溪县的海头汛武装登陆,强占海头炮台。

对此,清政府却委曲求全,屈膝投降,竟然派官员与法军划定租界。

法帝国主义入侵后,所到之处四出烧杀掳掠,妄图扩大“租借”范围。

敌人的野蛮的暴行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极大愤慨,进而爆发震惊中外的抗法斗争。

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1898年6月19日)南柳、海头、绿塘、洪屋等村民众500多人在吴帮泽等的率领下首揭抗法义旗,歃血誓师,以大刀、长矛、木棍等为武器,攻打广州湾的法巢。

尔后,抗法斗争风起云涌,湛江人民在代理知县李忠珏(上海人)的支持下成立抗法团练,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的信念,与敌战斗十余次,打退了装备精良的敌人的数次进攻。

慑于人民的反抗,法国不得不将租界西线从万年桥(现遂溪县新桥糖厂附近)退至赤坎西面的文章河桥(今寸金桥),租界范围从纵深一百几十里缩小至三十里。

1964年2月中央领导董必武来湛江,为桥题诗:“不甘俯首听瓜分,抗法人民组义军。

黄略麻章皆创敌,寸金桥隔自由云。

”郭沫若也有“一寸河山一寸金”的诗句。

这场波澜壮阔的抗法斗争,湛江人民在中国近代史上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篇,永远激励着后人为民族的强大富饶而奋斗!
湛江博物馆
湛江市博物馆于1961年与湛江戊戌抗法纪念馆会并成立湛江专区博物馆,1972年改称湛江地区博物馆,1983年称现名。

内设文物保管部、陈列美工部、群工宣教部和行政办公室。

下辖美术装潢服务部和雕塑室。

该馆展览大楼外观仿北京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楼高5层,顶置五星尖塔。

分设6个展厅,布置基本陈列、地方历史、文物专题、自然资源、建设成就和各类艺术作品的临时展览,提供讲解、讲演、报告、导引考察文物古迹等服务项目,是湛江市中小学校的重要社会教育基地之一。

馆藏文物、标本约7000件,多具地方特色。

珍品有独木舟、铜鼓、唐代昆仑女人铜头像、明代灭虏铁铳和一批瓷器、字画、近代文物。

市博物馆一贯重视积累地方人文、史志资料,逐步编辑成册,供社区学校教学和有关部门修志编史参考。

先后出版的著作有《湛江、遂溪抗法斗争》、《黄学增传》、中学历史乡土教材《湛江历史》等;参与编撰《中国文物地图·广东分册》《广东省文物志》、《湛江市志》、《凌十八起义》等史志书籍,曾多次受到省文物部门的奖励,并被评为省文明博物馆
湛江革命史讲解(1921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
精选点:寸金桥公园内革命烈士纪念碑
抗法英雄吴邦泽雕像
抗法英雄吴邦泽雕像位于赤坎寸金桥公园正门内,正气凛然,威武不屈。

吴邦泽是南柳村青年农民,他当时24岁,他为人正直,会武艺,善长使棍。

当法军逼近南柳村的时候,他被村民们推举为“棍头”,也就是战斗指挥者的意思。

1898年7月吴邦泽带领村民700多人攻打法军军营,牺牲在战场上。

塑像底座上的“一寸河山一寸金”七个大字,金光闪闪,记载着湛江人民不畏强敌誓死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寸金桥
寸金桥位于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路原广州湾租界西面界河赤坎河(又称文章河)上。

1899年,清政府不顾人民反对,与法国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

寸金桥为西线租界一部分,桥之西为华界,•桥之东为租界,是为纪念1898 ━1899年遂溪人民反抗法国强租广州湾的斗争的史志性建筑物。

寸金桥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湛江市政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霞山麻斜渡口的大榕树。

法军登陆后,最先在这棵大榕树上悬挂法国旗,占领附近炮台,烧毁郑屋查,打死郑屋查群众,激起群众的愤怒反抗。

当地群众在这附近体伏击法军,并把法国首级悬挂在这棵大榕树上。

这棵古老的榕树,是广州湾-湛江百年历史的见证者。

法国公使堂
法国公使堂位于湛江市霞山区海滨路,旧称公使堂,始建于1903年。

原是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以后法国在中国的广州湾租界的统治机关的驻地。

1943年——1945年曾为广州湾日本占领军军部。

1945年抗战胜利,9月21日中华民国政府收回广州湾建湛江市,市政府曾驻此。

1949年湛江解放后,市人民政府亦曾驻此。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为混凝土建筑3层(含地下室),总面积1902平方米,一层处理成基座(地下室),三层以上筑钟楼。

正门为弧形台阶,直通二楼,两侧各有两个小弧形台阶,二、三层前均有欧式花栏围廊。

室内宽敞,筑有壁炉、装饰性门窗。

具有鲜明的近代西式建筑风格,是广州湾——湛江市百年历史的见证物,是进行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物。

1986年核定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底正式移交湛江市博物馆管理使用。

湛江傩舞
傩舞是一种古代面具舞蹈,素有“舞蹈活化石”之称。

每年正月十三至二十八日,雷州半岛部份城乡都举行盛大的舞雷傩活动,其主要分布于雷州市的南兴、松竹、白沙、雷高、附城、沈塘、麻章区的太平、湖光以及吴川市的黄坡、博铺等镇的村庄。

雷傩舞的主体是雷公和五雷公将6
个傩面具。

人们抬着雷首公,带着雷公与五雷公将的傩面具,穿着五色衣服,雷首公左手拿凿,右手举斧,指挥雷公、五雷公将到各家各户“遣灾”。

祈祷雷神赐予风调雨顺,庇佑平安。

雷州歌
雷州歌分布于湛江市的各个县(市)区,以及茂名市的电白县,雷州人所迁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地区。

雷州歌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按雷州方言声韵,有较严整的平仄句式与严格规定的歌韵律押韵,句首可垫字,有异于律诗七言绝句。

吴川飘色
吴川闹元宵中的飘色最引人注目,它是当地民间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传统的飘色造型取材于典故、戏曲以及喜庆风俗片断,如“六国封相”、“游湖借伞”、“奥运健儿”“广东音乐”、时迁偷鸡“”梁祝化蝶“等。

吴川飘色讲究型、光、声与新、巧、美的结合,以至造型优美,形神兼备,是一门集戏剧、音乐、美术、魔术、杂技、力学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

曾获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十佳奖、创新奖、优秀奖。

雷州石狗
雷州石狗主要分布于湛江市的雷州市、徐闻县、麻章区、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东海岛区以及廉江市东南区域的城乡。

石狗文化底蕴厚重,经历了由图腾崇拜、呈祥报喜、守护神灵到司仪宠物的演化发展过程。

石狗多安置于祠庙、村路、巷头、门口、山坡、河岸、墓地等处,为镇邪驱凶,庇护平安,是民间民俗信仰的载体。

遂溪醒狮
遂溪醒狮活动历史悠久,是一门独特的民间传统文化。

遂溪醒狮的基本动作程序有睡狮、醒狮、狮子出洞、窥测方向、欢天喜地、戏狮、过桥、採青等。

表演形式有单狮、双狮、地狮、高桩狮、高桩单狮、高桩双狮等,是一门集武术、舞蹈、音乐、杂技、美术、文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2004年,遂溪醒狮高桩上狮飞越3.7米最大跨度,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山花奖”。

2008年8月8日17时45分,文车醒狮艺术团120人饰演的50只醒狮代表广东晋京参加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演出。

东海岛人龙舞
东海岛人龙舞起源于明末清初,是一项广泛性的古老民间艺术,分布于东海岛东山圩和雷州市沈塘圩。

人龙舞分龙头、龙身、龙尾3个部分,有起龙、龙点头、龙穿云、龙卷浪等独具特色的表演程式,素有“东方一绝”的美称。

表演时,数十乃至数百名青壮年身穿短裤,以人体相接,组成一条“长龙”,成为雷州半岛经久不衰的民间风俗和节假日及大型广场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海人龙188人,长76米,誉称“中国第一长人龙”,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