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成因

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成因
生物多样性是因为生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产生出来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遗传物质(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有什么样的性状,是因为体内有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多变的环境对生物的各种性状进行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学说讲‘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从原有的物种中形成一个新的物种,称为物种形成。
对于新的物种形成的机制有不同的假说,但基因突变、自然选择是两个基本的过程。
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根据成种的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异域型、同域型和邻域型三种。
1.异域型
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由于地理隔绝
使这些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出现障碍,导致特定的种群积累着不同的遗传变异并逐渐形成各自特有的基因库,最终与原种群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2.同域型
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物种,由于资源的限制和种群内部的激烈竞争,导致生态位出现分化。
占据不同生态位的群体出现基因交流的障碍,通过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的物种。
3.邻域型
有些物种的分布区很广但扩散能力较差,在其分布区的边缘地带的一些种群,由于栖息地环境的差别而形成基因交流的阻碍,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基因库,并形成生殖隔离,最终形成了新的物种。
今天。
高中生物涉及的“多样性”(1)

高中生物涉及的“多样性”(详细版)1、细胞多样性成人身体约有1014个细胞,这些细胞大约有200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多种。
在同一个由多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内,由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分化,构成生物体的细胞也呈现多样性。
用显微镜观察的几种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这就反映了细胞的多样性。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细胞多种多样,但是所有细胞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了《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法国的比夏认为器官由组织组成。
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了植物木栓组织,看到了死亡的细胞,并命名。
荷兰人列文虎克和意大利的马尔比基分别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细胞。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结合施莱登的观点,建立了细胞学说。
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蛋白质多样性蛋白质: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其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约有20种,8种必需氨基酸(甲缬赖异苯亮色苏)和12种非必需氨基酸。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组成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原因是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次序变化多端,由氨基酸形成的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导致功能也具有多样性(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催化作用,运输作用,调节作用,免疫作用)。
蛋白质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蛋白质是由肽链构成的,具有一定的空间立体结构,多肽具有一定的功能,但多肽不是蛋白质。
关于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理解时比较困难,可以通过分析"歌曲"的谱写情况(7个基本的音符可以谱写出无数的歌曲)来帮助理解。
尽管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约20种,但是由于组成每种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次序变化多端,由氨基酸形成多肽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物多样性的定义20世纪后叶⽣命科学各领域取得了巨⼤的进展,特别是分⼦⽣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命科学在⾃然科学中的位⼦起了⾰命性的变化,很多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然科学中⽣物科学将成为带头学科,甚⾄预⾔本世纪是⽣物学的世纪。
从事⽣命科学研究的专业⼈员也越来越多,例如,在美国近年统计48万博⼠学位获得者中从事⽣命科学的占51%。
在⽣物科学诸多的分⽀中,保护⽣物多样性是当前⽣物科学最紧迫的任务之⼀,也是全球⽣物学界共同关⼼的焦点问题之⼀。
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物在地球上绝灭,很多⽣物在没有被⼈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类⽆疑是⼀种悲哀和灾难。
保护⽣物多样性的⾏动势在必⾏、迫在眉睫。
⽣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近年来国外最为流⾏的⼀个词汇。
由于⾃然资源的合理利⽤和⽣态环境的保护是⼈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个问题。
现在⽆论是联合国还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都投⼊⼤量的⼈⼒和资⾦开展⽣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作,⼀些⾮政府组织也积极⽀持和参与全球性的⽣物多样性的保护⼯作。
例如:联合国和世界银⾏共同成⽴的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每年⽀出数亿美元⽀持⽣物多样性的保护。
美国MacArthur Foundation1992年花了$17millions⽀持⽣物多样性的保护。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在巴西的⾥约热卢举⾏,世界许多国家都派出代表团参加会议。
我国领导⼈也参加了这次盛会。
在这次⼤会上,通过了"⽣物多样性公约",标志着世界围的⾃然保护⼯作进⼊到了⼀个新的阶段,即从以往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转⼊到了对⽣物多样性的保护。
⼀、什么是⽣物多样性?1. ⽣物多样性概念的提出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的持续增长和⼈类活动围与强度的不断增加,⼈类社会遭遇到⼀系列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临着⼈⼝、资源、环境、粮⾷和能源等5⼤危机。
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原因及趋势

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原因及趋势摘要: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本文将探讨导致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态学家普遍认为,人类活动是当前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的影响:1. 生境破坏: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湿地的填埋、草地的转化以及城市扩张等活动导致了许多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这些栖息地的丧失使得许多物种失去了合适的生存环境。
2. 物种入侵:人类活动导致了生物种群的大规模转移,使得原本不应存在的物种被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
这些入侵物种通常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会对原有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
3. 过度捕捞和猎杀:渔业和狩猎活动的不合理管理导致了许多物种的过度捕捞和猎杀,使其数量急剧减少。
一些已经濒临灭绝的物种如北极熊、塞浦路斯岩鹧鸪等正面临消失的危险。
4.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变得不再适宜,无法适应变化的气候条件,从而使得它们的分布范围减小或者消失。
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趋势1. 物种灭绝: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数据,每年有大约1万个物种灭绝。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许多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未来数十年内,物种灭绝的速度将极大加快。
2. 物种迁移: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物种被迫迁徙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
这种迁徙可能导致物种在某些地区数量减少,而在其他地区增加,可能会引发新的生态平衡变化。
3. 生态系统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
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丧失可能导致食物链的破裂,生态平衡的破坏,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福祉。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措施1. 社会意识的提升:公众教育和意识增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当积极开展相关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高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答案】A【解析】题中诗句中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差而恢复力稳定性较强,所以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 )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据题意分析,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保护区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A.DNA具有多样性B.RNA具有多样性C.蛋白质具有多样性D.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具有多样性,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A正确。
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多样性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C.外来物种入侵增加了本地生物多样性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A错误。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故B正确。
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故C错误。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合理开发利用,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故本题错误选项为D。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向自然环境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根本原因。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3)环境污染。
(4)外来生物入侵。
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且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高二生物生物的进化试题

高二生物生物的进化试题1.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长颈鹿的颈和腿之所以特别长,是由于()A.为了摄食树叶,颈和腿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B.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者有较佳的生存机会C.长颈、长腿者影响了遗传基因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答案】B【解析】A是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学说,A错。
达尔文认为在高树环境,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者有较佳的生存机会,B正确。
长颈、长腿者不会影响了遗传基因,C错。
长颈、长腿是原来就存在的性状,不是环境改变才出现的,D错。
【考点】本题考查结合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生物多样性的物质基础根本是A.蛋白质的多样性B.DNA分子的多样性C.核酸的多样性D.核苷酸的多样性【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样性,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MM、Mm和mm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MM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m的基因频率约是()A.43%B.48%C.52%D.57%【答案】C【解析】先算出亲代m的基因频率约为为52%,然后根据基因平衡定律,F1中m的基因频率也约为52%【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基因频率的基本计算。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可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提高遗传多样性B.生物入侵可增加生物种类,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森林能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这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就地保护可保护生物及其生境,是最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故A错误;生物入侵可能造成本地生物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B错误;森林能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故C错误;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故D正确。
生物多样性知识竞答题目共计75 题附答案

1.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
A、森林公园B、湿地公园C、地质公园D、自然公园2.在舟山海洋发现的鲎的保护类别属于()。
A、国家一级保护动物B、国家二级保护动物C、珍稀濒危类3.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
A、基因的多样性B、生活方式的多样性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4.“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生物界如此多姿多彩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多样性B、外来物种的侵入C、基因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5.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把生物多样性提到了与和平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
A、1993B、1997C、1992D、19916.环境的污染,过度的采伐捕杀等导致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锐减,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有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B、宋诗“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异常的气候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D、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对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7.普陀海岛生物多样性调查中的植物新记录,老鸦瓣,(),郁金香属具鳞茎的多年生草本,鳞茎皮纸质,内面密被长柔毛。
A、报春花科B、荨麻科C、茜草科D、百合科8.蚯蚓、蝗虫、蟾蜍、蜥蜴是我们常见的几种动物,它们分别属于()。
A、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B、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C、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扁形动物、两栖动物D、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爬行动物9.下列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属于鱼类的是()。
A、海葵B、海蜇C、章鱼D、海马10《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已于()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第126次会议审议通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依托:依据烟草花叶病毒重组实验。
错题分析:大部分同学没有设置对照组,即用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去侵染烟草。
解题方法与技巧:实验设计题注意对照性原则,要注意设计的合理性。
答案:(1)用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叶片,结果发病。
(2)单独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侵染烟草叶片,结果发病。
A.200个B.400个C.600个D.1200个
命题意图:考查碱基比例计算。
知识依托: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及DNA的结构特点。
错题分析:一些同学没用好一条单链上的比例条件,而采用较繁琐推导,很容易犯错。再者,一个DNA复制2次,实际上新合成DNA3个。
解题方法与技巧:解本题关键两步:①一条单链上(A+T)/(G+C)=2∶5,则整个DNA分子中也是2∶5。得出T=200个。②一个DNA复制两次,实质上新合成三条DNA分子。
知识依托:DNA、RNA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特点。
错题分析:一些同学搞不清此题所涉及的几个过程的模板、原料、产物,所以容易 出错。
解题方法与技巧:解答此题时注意,先加入的物质为模板确定具体过程。
答案:(1)DNA复制逆转录(2)转录RNA复制(3)60 0(4)逆转录
4.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
答案:B
错题分析:只要有S菌或S菌的DNA,小鼠就得败血症死亡。
解题方法与技巧:依据课本知识单独的R菌不致病,只要有S菌或S菌的DNA就致病或使R菌转化成S菌致病。
答案:A
2.某双链DNA分子中共有含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G+C)=2∶5。问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
(1)据报道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已达7年,使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至少已有10亿之多,至今没有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任何事例。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试分析原因。
(2)1983年转基因作物在美国问世以来,用生物技术改造农产品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飞快。200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5000万公顷。转基因产品到底有什么优势?
难点21 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多样性,DNA作为遗传物质有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特点。DNA的多样性决定信使RNA的多样性进而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难点磁场
1.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共有( )
A.8B.7C.5D.4
2.小麦根尖细胞基因分布在( )
答案:B
4.答案:(1)①转基因食物被煮熟之后,细胞就被破坏了,进入人肠胃系统后,DNA(脱氧核糖核苷酸)又遭到酶的分解,DNA大都变成了碎片,即使有整条的DNA存在,也无法发挥基因移植到人体的作用。②我们所吃的非转基因改良谷物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人们食用后并未有不适和影响健康。③转基因食品仅是农作物品种中加入一两个对人类无害的已知性状的基因。
A.染色体、核糖体B.染色体、线粒体
C.染色体、高尔基体D.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3.某DNA片段转录的m RNA中尿嘧啶占28%,腺嘌呤18%,则这个DNA片段中胸腺嘧啶和鸟嘌呤分别占( )
A.46% 54%B.23% 27%
C.27% 23%D.46% 27%
4.如今,从土豆、草莓到西红柿,各种各样的转基因产品已经潜入寻常百姓家,更有资料显示,我国餐桌上有50%以上的大豆色拉油属于转基因食品。然而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影响健康的争论不绝于耳。
参考答案
难点21 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难点磁场
1.解析:大豆DNA与RNA中共有8种核苷酸,除去含U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含A、G、C、T的共有7种。
答案:B
2.解析:小麦根尖细胞中不含叶绿体,核基因分布在染色体中,质基因分布在线粒体中。
答案:B
3.解析:以RNA中A+U占46%,DNA中A+T亦占46%,所以T占23%,又可推出G占27%。
答案:B
3.解析:该题提供的备选答案,均与生物多样性有密切关系,但如果仔细审定题目所规定的层次是:“根本原因”。生物形态结构的多样性,生命活动的多样性都是由多种多样的蛋白质体现的,的确,没有蛋白质的复杂多样,就不可能有生物的丰富多彩。但是,蛋白质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合成的,没有DNA的多样性,就不存在多样的蛋白质,也就不存在生物的多样性。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多样组合,同样也是以非同源染色体中的DNA分子的差异为基础,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自然环境的多样,选择和造就了生物多样的变异,是地球上生物界多样的原因,但选择是以生物多样的变异为基础的,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原因,如果DNA不具有多样性,选择就失去了基础。因此正确答案为B。
(3)DNA分子两条链间为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严格不变。
●歼灭难点训练
1.一段信使RNA有30个碱基,其中A和C一共有12个,那么转录成信使RNA的一段DNA分子中G和T的数目以及该信使RNA经翻译而合成肽链时,应脱去水分子的数目分别是( )
A.12和30B.30和90C.18和0D.30和9
2.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3H
B.可在DNA中找到3H、15N、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35N和35S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3.生物界这样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蛋白质的多种多样B.DNA的分子的复杂多样
C.自然环境的多种多样D.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形式的多样
(2)①缩短育种时间;②保护环境;③解决粮食问题。
(本试题是一开放性的试题,其他答案有道理也给分)
歼灭难点训练
1.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信使RNA与DNA模板链以及DNA双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和碱基数目计算。由信使RNA的A+C=12,可知信使RNA的U+G=18,DNA模板链的T+G=12,A+C=18;DNA非模板链的T+G=18。所以这段DNA分子的G和T为30。又因信使RNA的30个碱基最多包含10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翻译成肽链后应脱9分子水。
答案:C
3.在A、B、C、D四支试管内都加入一定量的水和ATP,都加入若干种酶,另外( )
A.加入DNA,脱氧核苷酸B.加入RNA,脱氧核苷酸
C.加入DNA,核糖核苷酸D.加入RNA,核糖核苷酸
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
(1)据分析,A、B内产物相同,但A管内是_________过程;B管内是_________过程。
●案例探究
1.不能引起实验鼠患败血症死亡的处理方法是( )
A.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给实验鼠
B.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给实验鼠
C.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给实验鼠
D.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给实验鼠
命题意图: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操作。
知识依托: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促使R菌转化为S菌的转化因子。
(3)脱氧核苷酸是构成基因或DNA的基本单位,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着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
2.正确理解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
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是指其双螺旋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与这种稳定性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方式稳定不变。
(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间为碱基对,碱基与碱基之间形成氢键,从而维持了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3)单独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侵染烟草叶片,结果不发病。证明了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
●锦囊妙计
1.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
(1)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2)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是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据分析,C、D管内产物相同,但C管内是_________过程;D管内是_________过程。
(3)加入C管内DNA有60对碱基,那么,C管内产物中最多含有_________个碱基,相当于遗传密码_________个。
(4)B与A相比,必须有_________酶。
命题意图:考查DNA的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以及碱基比例计算。
答案:D
2.解析:3H、15N既可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又可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而32P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35S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因为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其DNA进入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大都以细菌的成分为原料合成。所以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结构成分中,只能找到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带3H、15N和32P,完全没有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