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体液调节》教学设计
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教学设计)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搜集生长激素和性激素有关的具体事例(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也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主要运用的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教学,这样可以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巧妙结合并呈现,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5.学习条件支持
1、发热门诊相关资料及尿液形成过程简图。
2、包含神经调节结构基础、调节特点与所需信息分子三个知识点的纸质复习资料。
6.学习活动设计
过程
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引领性问题)
学生任务或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或评价目标
环节一
环节二
设置课时情境:
“恒温动物有时也会高烧和失温”
教师:列举班级发烧学生症状,展示发热门诊调查报告单等资料。
形成生成性评价
紧扣单元情境,体现“激素与人体健康”的大主题
环节三
过度:
1、体液中传送的调节物质只有各种激素吗?
2、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
板书:
三、体液调节:概念及主要内容(激素调节)
设置问题:
在血糖、体温和水盐调节过程中均涉及了体液和神经两种调节方式,我们如何去区分生命活动调节的某一阶段究竟是体液调节?还是神经调节呢?
以食物过咸、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等身体脱水为情境,梳理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学生能找出水盐调节的反射弧,能阐述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等激素的调节机制和特点。进而引出失调引起的疾病——身体脱水和组织水肿,体会激素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这一主题。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体液调节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能够分析实例中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比较不同生物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特点和机制。
3. 增强科学探究精神,主动关注生物体内部稳态调节的研究进展,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 例子与解释
- 应用与意义
十.教学反思与改进
1. 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的满意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随堂测试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参与程度。
3.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分析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
4.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课堂氛围是否活跃等。
使用图表或示意图详细介绍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组成部分、功能及作用原理。
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在实际生物体内的应用和相互作用。
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案例进行分析,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等。
重点:
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作用。
2. 生物体内稳态调节的协调机制。
难点:
1. 理解并区分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在生物体内的具体作用及联系。
2. 分析实例中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如何共同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稳定。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 采用直观的图文并茂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理解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作用。
体液调节说课稿

体液调节说课稿体液调节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液调节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体液调节》是必修一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一部分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激素分泌的调节、相关激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
大约需要二课时。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将进行本节后三部分内容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上节课中学习了“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知道动物和人体的生命活动相关激素调节的。
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学生对各种激素认识了之后,再学习激素的调节,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机制,准确把握体液调节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目标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的过程。
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激素分泌的调节。
2.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难点:激素分泌的调节,创设问题情景、推断各种激素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
六、教学思想坚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按照“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学习过程,力求把“讲堂”变为“学堂”,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感知、体验、思考。
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七、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本节课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联系很紧密,所以通过创设问题,能使学生更易进入学习角色。
引入新课2、激素分泌的调节。
提出问题: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由高到低有三个层次:下丘脑、垂体、被管理的某些内分泌腺。
它们分泌的激素是如何调节的呢?以人体抵御寒冷为例。
讨论问题:得出结论:3、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提出问题: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何种病?b)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会患何种病?c)上述两病共同特征可以推断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同一生理效应上有什么作用。
体液调节教案

体液调节教案【篇一:实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教学设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教学设计【篇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doc】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⑵运用课件呈现图解归纳调节机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法。
六、教具准备课件。
七、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八、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机制是什么?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激素调节则是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有什么区别呢?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归纳: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除了激素以外,还有co2和h等,它们对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调节作用。
co2是调节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
当吸入co2含量较高的混合气时,会使肺泡气的co2含量升高,动脉血中的co2含量也随之升高,这样就形成了对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呼吸中枢的活动加强,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也增大,从而加快对co2的清除,使肺泡气和动脉血中的co2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有什么关系呢?这两种调节是怎样进行协调的呢?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资料分析]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多媒体呈现教材p32体温调节图解,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⑴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⑵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⑶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⑷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⑸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⑹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⑺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教师归纳:多媒体呈现教材p32水盐平衡调节图解,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1、人体内水的摄入和排出途径有哪些?其主要途径是什么?2、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机体是如何调节的?当人饮水过多或丢失盐过多时,机体又是如何调节的呢?3、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吗?4、无机盐的平衡又是怎样维持的呢?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5、为什么夏天尿量少,而冬天尿量多?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点盐水? 6、为什么输液时要用0.9%的生理盐水?7、水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在哪里?感受器是什么?效应器是什么?教师归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高中生物教案《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体液调节的概念及其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o掌握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了解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o认识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体液调节的过程和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体液调节和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认识到体液调节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激素分泌的调节,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难点:理解体液调节的复杂机制,以及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准备•体液调节的多媒体课件,包括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相关激素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等。
•模拟实验材料,如pH试纸、颜色变化剂等。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展示一些与体液调节相关的现象,如血糖水平的调节、血压的稳定等,引出体液调节的概念和重要性。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体液调节吗?它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新课讲解o介绍体液调节的概念,强调其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o讲解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
o介绍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举例说明它们在维持生理功能平衡中的作用。
o简要介绍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
3.模拟实验与探究o利用模拟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体液pH值的变化,了解体液调节在维持pH稳定中的作用。
o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中的激素分泌调节过程,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激素分泌的动态变化。
4.小组讨论o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举例说明它们在维持生理功能平衡中的作用。
o教师提供指导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分享讨论结果。
5.总结与提升o总结体液调节的关键概念和作用机制,强调激素分泌的调节和相关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o引导学生思考体液调节与其他调节方式(如神经调节)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综合作用。
《体液调节》教案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内分泌系统、下丘脑与垂体、甲状腺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包括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下丘脑与垂体对激素分泌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是学生学习了神经调节之后,对体液调节的宏观认识。
通过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及下丘脑与垂体的介绍,对内分泌系统的各种结构建立一个整体印象,理解体液调节中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特点,进而明确下丘脑与垂体使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相联系,从而维持着身体的稳态,是学生学习后面有关代谢调节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这部分教材的内容,学生在初中时有所接触,在高中教材中除了深度和广度有所增加之外,侧重点有所不同,属于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
学生有些体液调节基础,但是内分泌系统、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容更多的是从病理学上加以研究,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可以略为拓展。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体液调节及其特点。
②举例说出下丘脑与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及其在体液调节中所起的作用。
③简述甲状腺激素对发育与代谢的调节。
2.能力目标:①下丘脑与垂体对激素分泌的调节的概念图的构建。
②通过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的学习,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在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及其在体液调节中所起的作用的学习中,培养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唯物主义态度价值观。
②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四、重点难点下丘脑与垂体对激素分泌的调节。
解决办法:结合图片,弄清下丘脑与垂体的位置和功能上的联系,明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回顾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结构,高等动物激素的种类和功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垂体对内分泌腺功能的促进作用。
五、教学过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甲状腺及其分泌激素的作用图片展示甲状腺结构图,讲解甲状腺的结构特点以及它分泌的两种激素(T3、T4)分析食盐加碘的原因过度:既然国家把食盐加碘作为一项国策实施,说明甲状腺激素一定有很重要的作用,那甲状腺激素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实验来探究一下。
3.2体液调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练习(10分钟)
练习1: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要描述激素调节的过程。
练习2: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并阐述它们在维持生物体稳态中的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课堂小结(5分钟)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布置以下课后作业:
1.请结合所学知识,描述一下你身边的某个健康问题,并分析其与激素调节的关系。
答案示例:同学小王最近体重增加,食欲旺盛,可能与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有关,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调整。
2.请绘制一张激素调节的过程图,标明激素的分泌、运输和作用机制。
答案示例:图中应包括激素的分泌器官、激素的运输途径(如血液循环)和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对细胞、器官和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体液调节,并将已有知识与体液调节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通过体液调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具体目标如下:
1.生命观念:使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体液调节是生物体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形成对生命体内在调节机制的深刻理解。
(2)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如:
-对于描述激素调节实例不准确的学生,建议其回顾课堂讲解,重新思考并修正作业。
-对于绘制激素调节流程图不清晰的学生,建议其加强图示的标注和说明,确保图形与文字描述相符合。
-对于阐述激素作用机制和分泌异常症状不详细的学生,建议其查阅相关资料,补充完善作业内容。
高二生物上学期教案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体液调节

胰岛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胰岛B细胞胰岛素蛋白质促进血糖转化为糖原,促进血糖氧化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
睾丸雄性激素固醇类促进男性性器官发育和精子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特征。
卵巢雌性激素固醇类促进女性性器官发育、卵子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女性第二特征。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直接调节,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实现。
(2)下丘脑可以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实现对甲状腺的间接调节。
(3)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活动受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下丘脑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少,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少;反之则多。
可见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调节机制:分级调节调节方式: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相关疾病病名病因症状呆小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身材矮小,智力低下,性器官发育受阻甲亢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多汗、情绪激动、眼球突出等。
甲状腺肿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人体缺碘使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
甲状腺代偿性增生,俗称“大脖子”病4、激素作用的共同特性(1)相对特异性:激素随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但只选择性的作用于某些特定的器官和细胞,被激素选择性作用的器官和细胞,分别称为靶器官和靶细胞。
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与靶细胞上存在的能与相应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有关。
(2)通过体液传递信息:激素在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是通过体液完成的。
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时,仅仅起着信使的作用,将信息传递给靶器官、靶细胞,对他们起着调节作用。
因此,在临床上常抽取血样来检测激素的含量是否正常,以判断人体是否患有某种内分泌腺系统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血糖症状及其恢复
[讨论]:
激素调节的特点:缓慢,持久,广泛。
[过渡]
甲亢、“大脖子病”都是与甲状腺素有关的激素失调疾病。
[观察]:
患者图片
[讨论]:
病症以及基本原理。
[经典实验3]
1937年,英国牛津大学内分泌学家哈里斯(G.H.Harris)在实验中观察到,如果把垂体和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中断,则可导致生殖器官的萎缩。如果把血液联系恢复正常,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复正常。这说明什么呢?
[讲解]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平衡的调节
[演示实验]
胰岛素惊厥实验
小金鱼、胰岛素、葡萄糖溶液,培养皿
(设备:视频投影)
[讨论]:
①糖尿病的基本症状:糖尿、口渴、消瘦
[观察]
②胰腺与消化管的关系?胰腺导管的存在意义?
③胰腺的形态?胰岛的分布?
[思考]
④通常患者会在什么时机注射胰岛素,以免血糖过高?如果血糖过低会有什么症状出现?
哈里斯提出:垂体受控于下丘脑,下丘脑产生一种“释放激素”的物质,通过血液作用于垂体。
可是下丘脑是属于神经系统的呀!哈里斯的假说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因此遭到了许多人的怀疑和反对。然而,这一开创性的新见解却深深地打动了吉耶曼(R.Guillemin)和沙利(A.V.Schally)两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他们毅然踏上了寻找脑激素的坎坷历程。两个人从合作到长达20年的竞争,吉耶曼用掉了几百万头羊的下丘脑,沙利也用掉了上百万头猪的下丘脑,终于揭开了下丘脑的秘密。
[分析]:
①叙述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
[讨论]:
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确定实验观察指标,排除偶然误差,预测实验结果)
[分析]:
参考国外同学Bachan Nguyen的实验研究结果,分析并得出结论。
Mustang High School,
Mustang, Oklahoma 73099
[分析]:
呆小症和侏儒症的差异
(带出生长激素,补充内分泌腺关系)
小结:
(完成内分泌概念图)生物体产生多种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对生命活动进行精准调节。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完美的调节,才有了生命之美。
△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现场观摩课教案(2007年10月·武汉)
今天,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验证性激素的存在。
[分析]:
①说出公鸡摘除睾丸后的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形成问题]:
②实验尚不足以说明是“性激素”使然,科学严谨的实验研究方法还需要什么样的补充?
[思考]:
③如何补充Berthold的实验?
(师生互动梳理板书:)
[过渡]
由此开创了内分泌学,掀起激素研究的热潮。
高二生物《体液调节》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
《体液调节》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尝试以“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最想突出的处理: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建构内分泌调节的内在联系,避免激素和腺体名称罗列。
[板书]:
下丘脑 垂体
[设计实验]
甲状腺激素影响蝌蚪发育实验
蝌蚪、甲状腺激素、甲硫咪唑,培养缸
(提示:基本步骤)
[展示]:
实验结果
巨人症和呆小症甲状腺激素分泌失调的病症。机体通过反馈调节达成相对稳定的状态。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常见的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什么呢?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要意义。
[经典实验2]
1886年,两位生理学家G. Mering和O. Minkowski注意到切除胰腺的狗出现“糖尿病”症状。
1922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F. G. Banting和C. H. Best结扎狗胰腺的腺导管,等到胰腺萎缩后,从中提取抗糖尿病的“胰岛”提取物,即胰岛素。
随后Banting又与J. J. R. Macleod合作获得了治疗糖尿病效果稳定的胰岛素。为此两人获得了1923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现在,胰岛素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基本药物。
教学手段:讲述方法的运用的过程,是为了铺垫和突显设问;电教手段处理图片和分步呈现,是为了弥补语言和板书的不足,并起到控制课堂节奏和划分知识板块的作用;板书提纲,是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内在关系,力求图文并茂和重点突出。
技术准备:1.准备演示实验;2.搜集相关图片和素材,并整理成ppt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902年,英国生理学家W. M. Bayliss (1860-1924)和E. H. Starling (1866-1927),大胆设想通过实验解答了当时无法理解的“胰液分泌调节”问题。他们提取狗的十二指肠黏膜物质,注射给另一条狗,结果这条狗的胰液分泌调节量明显增加。由此发现了“机体可以通过向血液中释放某些化学物质调节远处器官活动”的方式。1905年,W. B. Hardy提出了用"hormone”(激素)一词,称呼这些化学物质。
学生情况:基于现场课的特殊性,课题的选择尽量往后面章节选择。学生对“动物新陈代谢”“神经调节”的内容可能还没有涉及,但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实际的学习活动中主要设计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传统的知识性的目标可能不会全然达成。
教学方式:大体遵循“生命现象”→“经典实验”→“结果讨论”→“掌握研究方法,形成内分泌调节知识体系”的过程。注重唤起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追求,注重强调师生之间,师生与题目素材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①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②说出主要的几种动物激素调节的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①关注人和动物激素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②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3.能力方面
①运用模型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和解释实验现象;
②尝试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一些生命现象。
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过程
教师为主活动
学生为主活动
[导入]
新闻:美国女飞人琼斯首次承认自己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服用了类固醇类兴奋剂,奥委会收回其所获金牌。
[分析]:
“类固醇类”兴奋剂何以影响成绩?
[形成问题]:
正常机体中性激素的调节机能?
[经典实验1]
1849年,德国生理学家A. A. Berthold (1803-1861)发表了最早的关于内分泌研究的经典实验。他奠定了内分泌研究的基本方法,但是他关于性腺可以释放出物质影响性状的推论,在当时却没有被广泛的认可。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体液调节的重点是激素调节,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留存的知识很少,更多的只留下生活经验,应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本节内容与社会和个人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相结合。这种结合一方面可体现在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分析挖掘这些问题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体现在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内分泌调节的组成和功能,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学难点,内分泌腺的构造,下丘脑-垂体分级调节,实验设计的严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