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分离纯化

合集下载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介绍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介绍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介绍酶的分离纯化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即抽提、纯化、结晶或制剂。

首先将所需的酶从原料中引入溶液,此时不可避免地夹带着一些杂质,然后再将此酶从溶液中选择性地分离出来,或者从此溶液中选择性地除去杂质,然后制成纯化的酶。

关键词:酶抽提纯化结晶制剂细胞破碎cell disruption 盐析亲和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生物细胞产生的酶有两类:一类由细胞内产生后分泌到细胞外进行作用的酶,称为细胞外酶。

这类酶大都是水解酶,如酶法生产葡萄糖所用的两种淀粉酶,就是由枯草杆菌和根酶发酵过程中分泌的。

这类酶一般含量较高,容易得到;另一类酶在细胞内产生后并不分泌到细胞外,而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称为细胞内酶,如柠檬酸、肌苷酸、味精的发酵生产所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就是在多种酶催化下在细胞内进行的,在类酶在细胞内往往与细胞结构结合,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催化的反应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使许多反应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酶的来源多为生物细胞。

生物细胞内产生的总的酶量虽然是很高的,但每一种酶的含量却很低,如胰脏中期消化作用的水解酶种类很多,但各种酶的含量却差别很大。

因此,在提取某一种酶时,首先应当根据需要,选择含此酶最丰富的材料,如胰脏是提取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淀粉酶和脂酶的好材料。

由于从动物内脏或植物果实中提取酶制剂受到原料的限制,如不能综合利用,成本又很大。

目前工业上大多采用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获得大量的酶制剂。

从微生物中来生产酶制剂的优点有很多,既不受气候地理条件限制,而且动植物体内酶大都可以在微生物中找到,微生物繁殖快,产酶量又丰富,还可以通过选育菌种来提高产量,用廉价原料可以大量生产。

由于在生物组织中,除了我们所需要的某一种酶之外,往往还有许多其它酶和一般蛋白质以及其他杂质,因此为制取某酶制剂时,必须经过分纯化的手续。

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蛋白质很容易变性,所以在酶的提纯过程中应避免用强酸强碱,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下操作。

分离纯化一种酶的方法

分离纯化一种酶的方法

分离纯化一种酶的方法分离纯化一种酶是生物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实现这一目标。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酶的方法。

1.固定相吸附色谱法固定相吸附色谱法是最常用的酶纯化方法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对酶进行吸附,然后使用缓冲溶液洗脱的方式分离纯化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选择一种适合酶吸附的固定相,例如亲和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或凝胶等。

通过在不同的条件下洗脱,可以逐步去除非目标蛋白质,最终得到纯化的酶。

2.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常用的可以选择性地与酶相互作用的方法。

在亲和层析法中,可以通过与酶相互作用的特定亲和剂将酶从复杂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例如,可以根据酶与金属离子的亲和性,使用金属离子柱进行层析。

亲和层析法通常需要先对亲和剂进行固定,然后通过加载样品和适当的洗脱剂来纯化酶。

3.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是一种基于酶的大小差异来分离纯化的方法。

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适用于分离不同分子量的酶。

在凝胶过滤法中,通过将混合物通过一系列的凝胶分离层来分离不同大小的分子。

酶分子会在凝胶中被阻止,而较小的分子可以通过凝胶透析孔隙。

通过控制凝胶的孔隙大小,可以选择性地纯化酶。

4.电泳法电泳法是一种常用的酶分离纯化方法,尤其适用于具有不同电荷的酶。

在电泳法中,通过在电场中施加电压,根据不同酶的迁移速度将酶分离出来。

根据酶的等电点和电荷性质,可以选择凝胶电泳或者等电聚焦电泳来分离纯化酶。

电泳法的一个重要应用是SDS-PAGE,它从凝胶中获得酶的纯化和分析。

5.超滤法超滤法是一种可以根据酶的分子量选择性地分离纯化酶的方法。

在超滤法中,通过将混合物通过一系列合适孔径的滤膜,可以将酶与其他较小分子分离开来。

较大分子(包括酶)会被限制在滤膜上方,而较小分子则可以通过滤膜,从而实现分离纯化酶的目的。

综上所述,分离纯化酶的方法有很多种。

选择适用的方法取决于酶的性质、目标和需求。

常用的方法包括固定相吸附色谱法、亲和层析法、凝胶过滤法、电泳法和超滤法。

酶的分离纯化

酶的分离纯化

超声波破碎法
化学破碎法: 甲苯、丙酮、丁醇、氯仿等有机溶剂和Triton、
Tween等表面活性剂
酶促破碎法
自溶法 加酶处理
G+菌:溶菌酶 G-菌:溶菌酶、巯基乙醇等 酵母菌:β-葡聚糖酶和溶菌酶 霉菌:几丁质酶
四、抽提 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
分溶解到溶剂中的过程,也称为酶的提取。
2、按膜孔径或截留物质的大小:
微滤 —— 超滤 —— 纳滤 、电渗析 、透析 —— 反渗透


径大

灰尘 细菌

病毒 生物大分子 生物小分子 盐类 水
灰尘 细菌 病毒 生物大分子
生物小分子 盐类 水
微滤(MF)
(0.2-2um)
超滤(UF)
(10-200nm)
灰尘 细菌 病毒 生物大分子 生物小分子
选择性热变性法、选择性酸碱变性法、 选择性表面变性法
亲和层析、亲和电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节 酶的沉淀分离
盐析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复合沉淀法
一、盐析沉淀法 1、原理: 2、硫酸铵盐析的优点
优点:①在水中溶解度大,溶解的温度系数小; ②价廉,便宜; ③可保护酶。
缺点:溶解过程随浓度增加的体积变化是非线性的变化。
(25℃)
当溶液体积不大,要达到的盐浓度不高,可以加 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当溶液体积较大,要达到的盐 浓度又较高,此时加入固体硫酸铵较好。
4、为了得到较好的盐析效果,应控制下列因素
(1)不同酶,盐析时所需的盐浓度各不相同。实际料液中目 标酶的盐析沉淀操作前,所需的硫酸铵浓度或饱和度可通过实 验确定。
(2)加盐操作时,防止局部盐浓度过高,防止产生泡沫。

酶分离纯化的步骤主要原理

酶分离纯化的步骤主要原理

酶分离纯化的步骤主要原理
酶的纯化和分离是通过一系列步骤实现的,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 细胞破碎:首先需要将含有酶的细胞破碎,以释放酶分子。

这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如超声波或搅拌)或化学方法(如溶解细胞膜)实现。

2. 酶的特异性沉淀:根据酶的特性和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使酶与其他杂质分子分离。

常用的方法包括沉淀、沉降和离心。

例如,可以通过加入特定的沉淀剂或改变pH值来使酶沉淀,从而将其与其他溶液中的物质分离。

3. 过滤和超滤:利用不同孔径的滤膜,可以通过过滤和超滤方法去除较大分子,如蛋白质碎片和细胞残渣。

4. 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酶与离子交换树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的方法。

树脂上的离子可吸附酶,而其他杂质则被洗脱。

5. 亲和层析:亲和层析是通过酶与特定配体之间的亲和力实现分离的方法。

配体可以是酶的底物、抗体或其他具有与酶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

酶与配体结合后,可以用洗脱剂将酶从亲和层析柱上洗脱。

6. 凝胶过滤层析:凝胶过滤层析是根据酶的分子大小和形状实现分离的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孔径的凝胶、调节操作条件,可以将酶与其他分子分开。

7. 高效液相层析:高效液相层析(HPLC)是一种高效的液相分离技术。

通过调节流动相和固定相的性质,利用酶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

8. 琼脂糖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电泳平台上的电场作用下,根据酶的电荷、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离。

以上步骤和原理可以根据酶的特性和所需纯度的要求进行组合和调整,以实现酶的有效纯化和分离。

酶的分离 纯化

酶的分离 纯化

(2-4)
若酶的总浓度用[E]t表示,那么 [E]= [E]t-[ES],代入式(2-4)并整理得
(2-5)
由于酶的反应速度与[ES]成正比,所以
V = k3 [ES] 将(2-5)代入(2-6),得
(2-6)
(2-7)
第一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当底物浓度很高时,所有酶都与底物结合生成中间产物ES,则[E]t=[ES]。此时 反应速度达到最大Vmax,即
整理上式可得 Km= [S] 由此可以看出,Km的物理意义就是当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一半时的 底物浓度,其单位与物质摩尔浓度单位相同,用mol/L表示。Km数值大小与酶的浓 度无关,是酶反应的特性常数。不同酶的Km值不同,且同一酶在不同的底物下,其 Km值也不同。米氏常数可由实验测得,也可用下面的公式求得:
Vmax= k3 [ES]= k3[E]t
(2-8)
(2-7)除以(2-8),并整理得
(2-9)
这就是米-曼氏方程(Michaelis-Menten equation),又称为米氏方程,式中的 Km是一常数值,称为米氏常数。在特殊情况下,当v = Vmax时,米氏方程可转化为下 式:
第一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三章 酶的分离纯化
酶分离纯化的目的
酶分离纯化的目的是使酶制剂 产品达到应用所需的纯度。
分离纯化过程包括3个基本步骤:
1 抽提 2 纯化 3 制剂
Crude product concentration versus selling price (Dwyer, 1984)
第一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对许多酶的性质的观察和研究得知,在低的底物浓度[S]下,反应速度(v)直接 与底物浓度[S]成正比;在高底物浓度[S]下,速度趋向于最大值(Vmax),此时反应速 度与底物浓度[S]无关(如图2-1)。

酶的分离纯化

酶的分离纯化




三浓缩 1蒸发 2超过滤 3胶过滤 4反复冻融
三酶的纯化原理与方法
1根据溶解度的不同进行的纯化 A盐析法 B有机溶剂沉淀法 C共沉淀法 D选择性沉淀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按照分子大小进行的纯化
A胶过滤(层析)法 B 超过滤法 C超离心法



三根据电学解离性质进行纯化

酶的分离纯化与制剂
一酶分离纯化工作的基本原则 酶分离纯化工作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1抽提(extraction) 2纯化(purification) 3制剂(preparation)。

抽提是要将酶从原料中抽提出来作 成酶溶液;
纯化则是要将酶和杂质分离开来,或者选 择地将酶从包含杂质的溶液中分离出 来,或者选择地将杂质从酶溶液中移除出 去; 制剂则是要将纯化的酶作成一定形式的制 剂。


为了能够成功地进行酶的分离纯化, 应注意以下问题。



1防止酶变性失效 2选择有效的纯化方法 3酶活性的测定贯穿纯化过程的始终
二酶的抽提



一预处理和破细胞 二抽提 1pH 首先应考虑的是酶的酸碱稳定性,选 择的pH不能超过酶的稳定范围。 2盐 抽提液一般采用等渗盐溶液,最普通的 有0.020~0.050mol/L的磷酸缓冲液, 0.15mol/LNaCl溶液等。 3温度 抽提温度一般控制在0~4℃.



A吸附层析法 B离子交换层析法 C电泳法 D聚焦层析法 E快速液相层析法 F疏水层析法
四利用专一亲和作用进行纯化




1亲和层析法 2亲和电泳法 3融合蛋白亲和分离法 4其他相关的亲和分离法 A金属螯合层析法 B共价层析法

酶的分离纯化

酶的分离纯化

第三章酶的分离纯化第三章酶的分离纯化第一节酶分离纯化工作的基本原则及步骤第二节细胞破碎第三节酶的抽提第四节酶的纯化第五节酶的纯度与产量第六节酶的剂型与保存第一节酶分离纯化工作的基本原则及步骤1926年Summer制备了第一个结晶酶,自此以后,酶分离纯化工作进展很快,现已有数以百计的酶制成了结晶,相当数量的酶达到了高度纯净,并根据酶的作用特点,理化性质、发展了各种类型的分离纯化方法、试剂和设备。

一、基本原则二、酶分离纯化的基本步骤为了能成功地进行酶的分离纯化,需注意以下两个基本原则:1. 防止酶变性失效防止酶变性失效是酶分离纯化工作很重要的问题,这一点在纯化后期尤为突出。

一般地,凡是用以预防蛋白质变性的方法与措施,都可考虑用于酶分离纯化工作中。

常见的措施有:(1)低温:除少数例外,所有操作应在低温下进行,有有机溶剂存在时,更应注意。

二、酶分离纯化的步骤酶分离纯化时,一般要经过如下步骤:1. 细胞破碎:除在体液中提取酶或胞外酶,一般都要进行细胞破碎,促使胞内酶溶出,以利于抽提。

2. 抽提3. 纯化下面分节对这三个基本环节加以介绍第二节细胞破碎细胞破碎的方法很多,有机械破碎法、物理破碎法、化学破碎法和酶学破碎法。

一、机械破碎法二、物理破碎法三、化学破碎法四、酶学破碎法:通过机械运动所产生的剪切力作用,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机械破碎法,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 机械捣碎法:利用高速组织捣碎机的高速旋转叶片所产生的剪切力,将组织细胞破碎,转速可高达10000r/min。

常用于动物内脏、植物叶芽等脆嫩组织细胞破碎,也可用于微生物,尤其是细菌的细胞破碎。

此法在实验宝和生产规模均可采用。

通过温度、压力、声波等各种物理因素作用,使组织细胞破碎的方法,该称为物理破碎法。

物理破碎法包括如下几种方法;1. 温度差破碎法:通过温度的突然变化使细胞破碎。

即将冷冻的细胞突然放进较高温度的水中,或将在较高温度中的细胞突然冷冻都可使细胞破坏。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酶的分离纯化方法摘要酶的分离纯化工作,是酶学研究的基础。

一个特定酶的提纯往往需要通过许多次小实验进行摸索,很少有通用的规律可循。

本文从酶原料选择、酶的分离与纯化、酶纯度的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列举了一些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

关键词酶、分离纯化、方法、纯度中图分类号O6酶的分离纯化工作,是酶学研究的基础。

一个特定酶的提纯往往需要通过许多次小实验进行摸索,很少有通用的规律可循。

酶的纯化过程与一般的蛋白质纯化过程相比,又有其本身独有的特点:一是酶一般取自生物细胞,而特定的一种酶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二是酶可以通过测定活力的方法加以跟踪,前者给纯化带来了困难,而后者却能使我们迅速找出纯化过程的关键所在。

1 酶原料选择提取某一种酶时,首先应当根据需要,选择含此酶最丰富的材料,如胰脏是提取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淀粉酶和脂酶的好材料。

但是由于从动物内脏或植物果实中提取酶制剂受到原料的限制,如不能综合利用,成本又很大。

目前工业上大多采用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获得大量的酶制剂。

从微生物中来生产酶制剂的优点有很多,既不受气候地理条件限制,而且动植物体内酶大都可以在微生物中找到,微生物繁殖快,产酶量又丰富,还可以通过选育菌种来提高产量,用廉价原料可以大量生产。

2 酶的分离纯化由于在生物组织中,除了我们所需要的某一种酶之外,往往还有许多其它酶和一般蛋白质以及其他杂质,因此为制取某酶制剂时,必须经过分纯化的手续。

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蛋白质很容易变性,所以在酶的提纯过程中应避免用强酸强碱,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下操作。

在提纯的过程中通过测定酶的催化活性可以比较容易跟踪酶在分离提纯过程中的去向。

酶的催化活性又可以作为选择分离纯化方法和操作条件的指标,在整个酶的分离纯化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始终要测定酶的总活力和比活力,这样才能知道经过某一步骤回收到多少酶,纯度提高了多少,从而决定着一步骤的取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五、抗体酶
五、抗体酶 (abzyme) ) 抗体酶本质上是免疫球蛋白, 抗体酶本质上是免疫球蛋白,但在易变区被赋予了 免疫球蛋白 酶的属性,所以又称“催化性抗体” 酶的属性,所以又称“催化性抗体”(catalytic antibody)。 )。 抗原: 抗原:
1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二、调节酶
• 调节酶是对代谢调节起特殊作用的酶类。 调节酶是对代谢调节起特殊作用的酶类。 • 调节酶分子中有活性区和调节区,其催化活力 调节酶分子中有活性区 调节区, 活性区和
可因与调节剂的结合而改变, 可因与调节剂的结合而改变,有调节代谢反应 的功能。 的功能。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三、酶的纯度鉴定
酶产品质量评价中常使用比活力, 酶产品质量评价中常使用比活力, 比活力越高,纯度越高。 比活力越高,纯度越高。
8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第七节 一些酶的名称及概念介绍
寡聚酶( ) 一 寡聚酶(oligoenzyme)
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与某些化合物可逆地 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与某些化合物可逆地 非催化部位 非共价键结合后引起酶分子构象的改变, 非共价键结合后引起酶分子构象的改变, 进而改变酶的活性状态, 进而改变酶的活性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别 构调节作用。 构调节作用。
别构激活作用 别构抑制作用
13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26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三、同工酶
27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四、诱导酶 诱导酶(induced enzyme ) 四、诱导酶
诱导酶:在环境中, 诱导酶:在环境中,加入特定的诱导物后产生 的酶。 的酶。 特点:酶的存在是有时间性的, 特点:酶的存在是有时间性的,是有条件的 。 典型的例子就是大肠杆菌体内的半乳糖苷酶。 典型的例子就是大肠杆菌体内的半乳糖苷酶。 组成酶: 组成酶:
2. 酶的活力单位(U, active unit) 酶的活力单位 活力单位( )
度量单位,表示酶量的多少。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 度量单位,表示酶量的多少。指在一定条件下, 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 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U/mL。 。 IU:指在最适反应条件下,1分钟内催化 µ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 :指在最适反应条件下, 分钟内催化 分钟内催化1µ 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 酶量。 酶量。
(antigen)凡是能引起免疫反应的任何分子或细胞。 (antigen)凡是能引起免疫反应的任何分子或细胞。 凡是能引起免疫反应的任何分子或细胞
半抗原: 半抗原: E与S作用形成的过渡态结构设计合成的一些类似物。 作用形成的过渡态结构设计合成的一些类似物。 据 意义: 意义:设计新药的思路

判断分离纯化方法的优劣, 判断分离纯化方法的优劣,通常用两个指标来 衡量: 衡量: 总活力的回收:表示提纯过程中酶的损失情况。 总活力的回收:表示提纯过程中酶的损失情况。 纯化倍数:表示提纯方法的有效性。 纯化倍数:表示提纯方法的有效性。
5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二、酶活力的测定
提纯的目的: 提纯的目的: 步骤: 步骤:
• 选材 • 破碎细胞 • 抽提 • 分离及纯化 • 保存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一、分离纯化
由于酶的特殊性, 由于酶的特殊性,在提纯过程中要注意 :
1.全部操作在低温0~4℃。 全部操作在低温0 4℃。 2.在分离提纯过程中,不能剧烈搅拌。 在分离提纯过程中,不能剧烈搅拌。 3.在提纯溶剂中加一些保护剂,如少量EDTA、 在提纯溶剂中加一些保护剂,如少量EDTA、 EDTA 少量β 巯基乙醇。 少量β-巯基乙醇。 4.在分离提纯过程中要不断测定酶活力和蛋白质浓 在分离提纯过程中要不断测定酶活力和蛋白质浓 度,从而求得比活力,还要计算总活力。 从而求得比活力,还要计算总活力。 比活力 总活力
正协同效应 负协同效应
当一种配基与酶蛋白结合后,新构象的形成促进后 当一种配基与酶蛋白结合后, 续配基与酶蛋白的结合。 续配基与酶蛋白的结合。
亚基构象的改变能够传递, 亚基构象的改变能够传递,从而改变与底 物结合的速度,产生协同效应。 物结合的速度,产生协同效应。
14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6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酶
分光光 度法: 度法: 荧光光 度法: 度法: 恘 法: 性 法: 法:
7
的 定
酶 活 力 的 测 定 方 法
如果酶促反应的产物具有光吸收性质 如果酶促反应的产物具有光吸收性质 可见光、紫外光), ),或反应产物进 (可见光、紫外光),或反应产物进 行一定反应后具有光吸收性质。 行一定反应后具有光吸收性质。 方便,常用。 方便,常用。 底物或产物具有荧光性质。 底物或产物具有荧光性质。 荧光性质 灵敏度高。 灵敏度高。 反应 有 的 ,可惣用 定。 ,可惣用 定法 定。 方便,常用。 方便,常用。 的底物进行酶 用 性 的底物进行酶 促反应, 促反应, 定产物的 。 灵敏度高, 常用。 灵敏度高, 常用。
二 调节酶
同工酶(isoenzyme) 三 同工酶
四 诱导酶 诱导酶(induced enzyme) 五 抗体酶(abzyme) 抗体酶( 六 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
核酶(ribozyme) 七 核酶
八 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其它一些酶
9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 调节酶一般可分为共价调节酶及别构调节酶。 调节酶一般可分为共价调节酶及别构调节酶。 共价调节酶
1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二、调节酶
(一)别构调节酶
1. 别构酶的特点和性质 (1)概念:具有别构调节作用的酶称为别构酶。 (1)概念:具有别构调节作用的酶称为别构酶。 概念 别构调节作用? 别构调节作用? (2)别构效应: (2)别构效应: 别构效应 效应物( 效应物(effector): ): 别构效应
比活力( 3. 酶的比活力(specific activity) 酶的比活力 )
指每mg蛋白质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 蛋白质来表示。 指每 蛋白质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一般用 U/mg蛋白质来表示。 蛋白质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 蛋白质来表示
4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二、酶活力的测定
二、调节酶
(二)共价调节酶 什么是共价调节酶? 什么是共价调节酶?
调节剂通过共价键与酶分子结合, 调节剂通过共价键与酶分子结合, 以增加、或减少酶分子上的基团, 以增加、或减少酶分子上的基团, 从而调节酶的活性状态与非活性状 态的相互转化, 态的相互转化,这种调节酶称为共 价调节酶。 价调节酶。
共价修饰类型: 共价修饰类型:
24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三、同工酶
1、功能
催化的反应
心肌: 心肌: 骨骼肌: 骨骼肌:
乳酸 乳酸
LDH1 LDH5
丙酮酸 丙酮酸
25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三、同工酶
2、组成和电泳行为 、
HHHH (LDH1) HHHM (LDH2) HHMM (LDH3) HMMM (LDH4) MMMM (LDH5)
一、寡聚酶
寡聚酶(oligoenzyme) 一、寡聚酶(oligoenzyme) 1.特点: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亚基组成的酶。 1.特点: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亚基组成的酶。 特点 2.类型: 2.类型: 类型 含有相同亚基的寡聚酶: 含有相同亚基的寡聚酶: 含不同亚基的寡聚酶: 含不同亚基的寡聚酶: A.双功能寡聚酶:每种亚基表现不同的功 双功能寡聚酶: 因而整个酶分子催化两个相关的反应 整个酶分子催化两个相关的反应, 能,因而整个酶分子催化两个相关的反应,这种寡 聚酶称为双功能寡聚酶 双功能寡聚酶。 聚酶称为双功能寡聚酶。
16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二、调节酶
负协同效应别构酶与米氏酶动力学比较
对底物浓度敏感 对底物浓度不敏感
17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二、调节酶 2.别构酶举例 .
• 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 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ATCase)
(1) 催化反应及动力学曲线
20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二、调节酶
(2) 序变模型(sequential model,也称 序变模型( 模型) ,也称KNF模型) 模型 1966年由 年由Koshland、Nemethy和Filmer提出。 提出。 年由 、 和 提出 该模型的要点 :
2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10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一、寡聚酶
一个亚基具有催化功能 具有催化功能, B.一个亚基具有催化功能,另一个亚基无 催化活性,但可以改变第一个亚基的催化反应 催化活性,但可以改变第一个亚基的催化反应 专一性,从而使反应发生。 专一性,从而使反应发生。 C.一个酶分子中有的亚基有酶活性,有的 一个酶分子中有的亚基有酶活性 酶活性, 亚基只是底物的载体而不具酶活性, 底物的载体而不具酶活性 亚基只是底物的载体而不具酶活性,也不改变 其他亚基的活性。 其他亚基的活性。
第六节 酶的分离提纯及活力测定
一 二 三
分离纯化 (principles of purification) 酶活力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activity ) 酶的纯度鉴定(identification of pur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