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2013-8-4

细胞抗凝作用
2013-8-4
27
体液抗凝作用


抗凝血酶作用:AT在肝素介导下, 灭活各种丝氨酸蛋白酶;肝素辅因 子Ⅱ灭活各种凝血因子。 蛋白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其它抗凝蛋白如a2巨球蛋白等
28
2013-8-4
纤维蛋白溶解(纤溶) 系统的作用

2013-8-4
出血时间测定
2013-8-4
33
2013-8-4
34
2013-8-4
35
2013-8-4
36

2013-8-4
37

2013-8-4
38

2013-8-4
39
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容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2013-8-4
40
血小板计数(plt)


2013-8-4
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PLG(纤溶酶原)→PL(纤溶酶) PAI-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 α 2-AP( α 2 –抗纤溶酶)
29

2013-8-4
30
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当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发生 异常。血流缓慢、停滞和阻断, 可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氧、 缺血,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或 疾病。因此;检测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红细胞变性等有重 要意义。
9
体内各系统相互影响制约

机体既要求一旦发生出血后,在最短此的时间内能 迅速止血(凝血是止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 要对凝血活动及时加以限制,勿使其无限继续下去, 造成无关部分的血管堵塞。这就要求各种凝血因子 平时没有活性,仅以酶原形式存在,一旦需要,立 即被激活,以最大速度大量产生,并要求有不止一 个酶原及辅助因子参与,以便逐级放大,促使大量 凝血酶生成。同时要求在凝血过程中的几个环节上 存在抑制因子,以便及时制止凝血。此外所形成的 纤维蛋白还要及时被体内正常存在的(通常也为酶 原)的纤溶系统所溶解,以保证血液畅通,恢复机 体的正常功能。

2013-8-4 18

2013-8-4
19
内源性凝血途径



Ⅻa → Ⅺa → Ⅸa Ⅸa+ Ⅷa+ Ca2+ +PF3形成 复合物 Ⅹ因子的激活
20
2013-8-4

2013-8-4
21
凝血共同途径


Ⅹa+ Ⅴa+ Ca2+ +PF3形成复合物 Ⅱ(凝血酶原) → Ⅱa(凝血酶) Ⅰ(纤维蛋白原) → Ⅰa(纤维蛋白 单体) (可溶性) ⅩⅢ使可溶性纤维蛋白不溶性纤维蛋白
2013-8-4
56
凝固法测定单个因子活性原理
2013-8-4
57
血友病患者
2013-8-4
58
生理性和病理性抗凝物测定


AT-Ⅲ测定:活性、含量 临床意义: 增高:血友病、白血病和AA等的急性出 血期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 降低:各种先天性及获得性AT-Ⅲ缺乏 症,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DIC和 肝脏病等。
2013-8-4
31
血管壁检测—BT



原理:刺破毛细血管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 所需的时间 影响因素:血小板的数量、功能以及血管壁的通 透性、脆性的变化 参考值:出血时间测定器法6.9±2.1分钟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功 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血管异常,药物干扰等。
32



FDP和DD均正常 FDP阳性,DD阴性 FDP阴性,DD阳性 FDP和DD均阳性
71
2013-8-4
DIC诊断试验的选择和应用
DIC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全身微血管内微血栓 的形成,消耗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引 起继发性纤溶亢进,造成血栓—出血综合征。 临床表现有高凝期及低凝期、出血期 临床诊断: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如感染、 恶性肿瘤、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和创伤、严重 肝病等。临床上有严重和多发性出血,不能用 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广泛性皮肤、 粘膜栓塞或脑、肾、肺脏器功能衰竭,对抗凝 2013-8-4 72 治疗有效。
2013-8-4
22

2013-8-4
23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Ⅻ TF ↓ ↓ Ⅺ+Ca2+ Ⅶ+ TF ↓ Ⅸ+Ⅷ+Ca2+ +PF3 ↓ 共Ⅹ 同Ⅹ+Ⅴ+Ca2+ +PF3 途Ⅱ 径Ⅰ
2013-8-4 24
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患者
2013-8-4
25
抗凝血系统的作用


细胞抗凝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 统及肝细胞的作用 体液抗凝作用:AT-Ⅲ、蛋白C及 蛋白S、TFPI等
51

2013-8-4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示T波倒置等改变
2013-8-4 52
纤维蛋白原(因子Ⅰ)测定


原理:克劳斯法、演算法、双缩脲法、盐析法等 Clouse法:受检血浆中加入一定量的凝血酶,使纤 维蛋白原转换为纤维蛋白,血浆凝固时间长短与纤 维蛋白含量成反比,与吸光度变化成正比。 参考值:2 ~4g/L 临床意义:增高: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妊高症、 休克等高凝状态 降低:DIC、重症肝炎等,易出血
2013-8-4
46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时间(APTT)

原理:取抗凝血浆,用激活剂激活Ⅻ因子,加
入磷脂和Ca2+,观察其凝固时间。

参考值:32~43秒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内源性凝血途径各因子缺 乏,此外也是监测肝素和诊断狼疮抗凝物的常 用试验。缩短见于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
2013-8-4
14
2013-8-4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皮肤表面的淤癍
2013-8-4
15
2013-8-4
16
凝血因子的作用


根据凝血瀑布学说,人体内凝 血分为: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凝血共同途径
17
2013-8-4
外源性凝血途径
Ⅶ因子的激活(TF-Ⅶa复 合物形成) Ⅹ因子的激活、Ⅸ因子的 激活
44
凝血时间(CT)



原理:试管法:静脉血放入玻璃试管 中,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 的时间。 参考值:4~12分钟(试管法) 15~32分钟(硅管法) 临床意义:CT时间延长见于Ⅷ、Ⅸ、 Ⅺ减少,Ⅱ减少,Ⅰ减少,应用抗凝 药物,纤溶亢进,循环抗凝物质增多 等,缩短见于高凝状态。
45
2013-8-4
49
2013-8-4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Ⅻ TF ↓ ↓ Ⅺ+Ca2+ Ⅶ+ TF ↓ Ⅸ+Ⅷ+Ca2+ +PF3 ↓ PT 共Ⅹ 同Ⅹ+Ⅴ+Ca2+ +PF3 途Ⅱ 径Ⅰ
2013-8-4 50
凝血酶原时间(PT)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Ⅰ、Ⅱ、 Ⅴ、Ⅶ、Ⅹ缺乏,维生素K缺乏,纤 溶亢进,口服抗凝剂,异常Ⅱ增加等。 缩短见于:高凝状态如DIC高凝期, 心肌梗死等。
计数单位容积内血小板的含量 参考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1.血小板减少:生成障碍、破坏 或消耗过多、分布异常 2.血小板增多:(>400×109/L): 原发性增多、反应性增多。
41
2013-8-4
血小板平均容积(mpv)


表示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 增加见于:血 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 功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 增加是造血功能恢复的首要表现。 减低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白血病、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等。
血栓与止血检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
2013-8-4
1
历史记载:

公元前犹太人的 法典中即有有关 血友病的记载。 近代欧洲王室之 间相互通婚,造 成各国王室中血 友病患者高发。
2
2013-8-4
血友病患者肿胀的膝关节
2013-8-4
3
止凝血在各种常见病中的重要性

目前发现:除血液系统疾病外,心血管疾 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肾脏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等常见疾病与凝血功能异常关系 密切,这些疾病有凝血因子含量及功能改 变、抗凝血物质含量及功能改变等多方面 变化。
4
2013-8-4
心肌梗死
2013-8-4
5
脑梗死:箭头所指为梗死区
2013-8-4
6
静脉血栓形成
2013-8-4
7
心肌梗死

2013-8-4
8
目前发现:体内止血、凝血和纤溶 机制相互平衡才能使人体出、凝血 保持平衡,包括以下方面:


2013-8-4
血管壁的作用 血小板的作用 凝血因子的作用 抗凝系统的作用 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的 作用 血液流变学改变
2013-8-4
13
血小板的作用

血管受损时,表面的膜糖蛋白经纤维蛋白原介 导发生第一相聚集为可逆反应。来自红细胞的 ADP等激活血小板使之发生释放反应,释放出 ADP等活性物质,加速血小板聚集为第二相聚集, 为不可逆反应。血小板的膜磷脂(PF3)提供凝 血反应表面,加速凝血酶原酶和凝血酶的形成, 使血小板进一步发生聚集。活化的血小板释放 TXA2,5-HT等可收缩血管,血小板收缩蛋白可 使血栓更坚固。
42
2013-8-4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2013-8-4
反映血液内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度,用 所测得单个血小板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 示。 增加见于血小板大小悬殊不均。 减低见于血小板均一性高。
43
凝血因子检测




2013-8-4
CT(内源性) APTT(内源性) FIB(共同) PT(外源性)
68
2013-8-4
一期止血缺陷




BT及PLT都正常 BT延长,PLT减少 BT延长,PLT增加 BT延长,PLT正常
69
2013-8-4
二期止血缺陷




PT和APTT都正常 PT正常,APTT延长 PT延长,APTT正常 PT和APTT都延长
70
2013-8-4
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

59
2013-8-4
生理性和病理性抗凝物测定
PC测定:活性及含量测定 临床意义: 降低:先天性及获得性PC缺乏症,后者见于 DIC、肝病、手术后、口服抗凝剂、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等。 APCR现象:Ⅴ因子对APC的抵抗现象。

2013-8-4 60
纤溶活性检测


t-PA测定 增高:纤溶亢 进,见于DIC 等。 降低:纤溶减 弱,见于血栓 前状态,血栓 性疾病等。
62


2013-8-4
2013-8-4
63
纤溶活性检测



血浆凝血酶时间(TT)测定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 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 FDP增高(如DIC);血中有肝素 或类肝素物质存在。
64
2013-8-4
纤溶活性检测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测定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原发性纤溶症、 DIC、恶性肿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 病、肺梗死、溶栓治疗等。
65
2013-8-4
纤溶活性检测

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测定 临床意义:继发性纤溶症(如DIC) 为阳性或增高;而原发性纤溶症为 阴性或不升高。(鉴别要点)
66

wenku.baidu.com
2013-8-4
2013-8-4
67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一期止血缺陷的选择:BT、PLT 二期止血缺陷的选择:PT、APTT 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FDP、DD 血栓前状态 抗栓治疗的监测:肝素:APTT 口服抗凝剂:PT 溶栓治疗:DD等
10
2013-8-4
2013-8-4
11
血管的止血作用

血管受损后,首先收缩使血流减慢或 受阻,内皮细胞及血小板等释放出各 种活性物质使血管收缩及血小板活化, 组织损伤导致内、外源性凝血系统激 活以加强止血作用。
12
2013-8-4
血管的止血作用


血管的收缩 血小板的激活 凝血系统的激活 局部血粘度的增高


纤溶酶原活性 增高:纤溶活 性减弱,血栓 性疾病。 降低:纤溶活 性增高,原发 及继发性纤溶 和先天性PLG 缺乏症。
61
2013-8-4
纤溶活性检测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3p实验) 原理:FDP结合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 使之不凝固。鱼精蛋白可使之解离释放 出纤维蛋白单体,后者自行聚合为可见 的纤维状物,为阳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DIC等。
53
2013-8-4
急性心肌梗死
2013-8-4
54
凝血项目检查测定注意事项


抗凝剂: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 抗凝剂与标本比例为1:9 标本勿溶血、凝血 标本采集、运送应在规定时间内完 成
55
2013-8-4
单个凝血因子测定方法


免疫学法:抗原、抗体反应 凝固法:使用乏因子血浆,观 察待测血浆所含因子活性相当 于正常人的活性的百分比
47
APTT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Ⅻ TF ↓ ↓ Ⅺ+Ca2+ Ⅶ+ TF ↓ Ⅸ+Ⅷ+Ca2+ +PF3 ↓ 共Ⅹ 同Ⅹ+Ⅴ+Ca2+ +PF3 途Ⅱ 径Ⅰ
48
2013-8-4
凝血酶原时间(PT)





原理:将抗凝血浆加入组织因子和 Ca2+,观察其凝固时间。 参考值:11~13秒 报告方式:时间(秒) 比值(PTR)=病人PT/混合血浆PT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RISI ISI=国际敏感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