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病案分析(含答案)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_2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1、患者王某,男,56岁,农民。
因“左侧额部起斑疹、渐增大6月余”就诊。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侧额部突然出现一绿豆大小的暗红色斑疹,边缘略隆起,表面覆着少许细小白色鳞屑,无痛痒,未予重视。
以后皮疹边缘渐向周围蔓延、扩大至甲盖大小,颜色变成灰棕色,且日晒或局部冷热刺激后有瘙痒感。
自行外搽0.1%维A酸乳膏,皮疹不见好转。
尤其近2个月来,局部皮疹已增大至鸡蛋大小,影响了患者容貌。
发病来,患者无长期低热、无头痛头晕、无全身关节酸痛等症状,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和个人史无特殊。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病史。
本案疾病的病因一般认为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A.经常日光曝晒B.长期接触砷剂C.反复HPV感染D.反复真菌感染E.脂质代谢异常F.久用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2、患者王某,男,56岁,农民。
因“左侧额部起斑疹、渐增大6月余”就诊。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侧额部突然出现一绿豆大小的暗红色斑疹,边缘略隆起,表面覆着少许细小白色鳞屑,无痛痒,未予重视。
以后皮疹边缘渐向周围蔓延、扩大至甲盖大小,颜色变成灰棕色,且日晒或局部冷热刺激后有瘙痒感。
自行外搽0.1%维A酸乳膏,皮疹不见好转。
尤其近2个月来,局部皮疹已增大至鸡蛋大小,影响了患者容貌。
发病来,患者无长期低热、无头痛头晕、无全身关节酸痛等症状,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和个人史无特殊。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病史。
本病确诊后最佳的治疗方法是()。
A.外用5%氟尿嘧啶软膏B.液氮冷冻C.CO激光D.微波E.直线加速器电子束放射治疗F.手术切除3、患者王某,男,56岁,农民。
因“左侧额部起斑疹、渐增大6月余”就诊。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侧额部突然出现一绿豆大小的暗红色斑疹,边缘略隆起,表面覆着少许细小白色鳞屑,无痛痒,未予重视。
以后皮疹边缘渐向周围蔓延、扩大至甲盖大小,颜色变成灰棕色,且日晒或局部冷热刺激后有瘙痒感。
自行外搽0.1%维A酸乳膏,皮疹不见好转。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_5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1、患者王某,男,16岁,学生,因”面部、上胸背部丘疹、脓疱、结节、囊肿5个月”入院。
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在面部、上胸背部出现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有触痛,时轻时重,逐渐增多,部分皮疹有破溃、结痂,形成散在瘢痕。
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睡眠、饮食及大小便无特殊。
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服用糖皮质激素、溴、碘等药物史,也无焦油、沥青、卤代烃类化合物接触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患者。
依据面部皮疹特征,患者最可能患的疾病是()。
A.寻常性痤疮B.脓疱性痤疮C.聚合性痤疮D.结节性痤疮E.药物性痤疮F.职业性痤疮2、患者王某,男,16岁,学生,因”面部、上胸背部丘疹、脓疱、结节、囊肿5个月”入院。
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在面部、上胸背部出现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有触痛,时轻时重,逐渐增多,部分皮疹有破溃、结痂,形成散在瘢痕。
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睡眠、饮食及大小便无特殊。
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服用糖皮质激素、溴、碘等药物史,也无焦油、沥青、卤代烃类化合物接触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患者。
按照Pi11sbury分类法,该患者痤疮最可能属于几度损害()。
A.Ⅰ度(轻度)损害B.Ⅱ度(中等度)损害C.Ⅲ度(重度)损害D.Ⅳ度(严重度)损害E.不确定损害程度F.无法分类3、患者王某,男,16岁,学生,因”面部、上胸背部丘疹、脓疱、结节、囊肿5个月”入院。
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在面部、上胸背部出现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有触痛,时轻时重,逐渐增多,部分皮疹有破溃、结痂,形成散在瘢痕。
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睡眠、饮食及大小便无特殊。
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服用糖皮质激素、溴、碘等药物史,也无焦油、沥青、卤代烃类化合物接触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患者。
该患者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为()。
A.外用1%氯霉素酊+口服米诺环素B.外用1%氯霉素酊+口服阿奇霉素C.外用1%氯霉素酊+口服米诺环素+静滴O.5%甲硝唑D.外用1%氯霉素酊+口服阿奇霉素+静滴0.5%甲硝唑E.外用1%氯霉素酊+口服米诺环素+静滴5%甲硝唑+口服异维A酸F.外用1%氯霉素酊+口服米诺环素+静滴5%甲硝唑+口服异维A酸+口服小剂量泼尼松4、患者男性,25岁,未婚。
主治医师 (皮肤与性病学)-案例分析题_1

主治医师 (皮肤与性病学)-案例分析题1、患者,男,38岁。
腋下及腹股沟皮疹2年,皮疹反复发作。
体格检查:腋窝及腹股沟处乳头状肉芽增生,边缘有水疱,有臭味。
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皮肤直接免疫病理示表皮棘细胞间IgG和(或)C3网状沉积。
该病最可能的诊断为()A.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B.增殖型天疱疮C.湿疹D.体癣,股癣E.寻常型天疱疮2、患者,男,38岁。
腋下及腹股沟皮疹2年,皮疹反复发作。
体格检查:腋窝及腹股沟处乳头状肉芽增生,边缘有水疱,有臭味。
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皮肤直接免疫病理示表皮棘细胞间IgG和(或)C3网状沉积。
该病的组织病理表现为()A.表皮明显增生,表皮内裂隙形成,疱液中有棘刺松解细胞B.表皮明显增生,表皮内裂隙形成,见角化不全细胞C.表皮明显增生,表皮内海绵状变性及水疱形成,真皮浅层少量淋巴细胞浸润D.表皮明显增生,表皮内海绵状变性,PAS染色角质层见菌丝和孢子E.表皮明显增生,表皮内裂隙形成,见谷粒和圆体3、患者,男,38岁。
腋下及腹股沟皮疹2年,皮疹反复发作。
体格检查:腋窝及腹股沟处乳头状肉芽增生,边缘有水疱,有臭味。
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皮肤直接免疫病理示表皮棘细胞间IgG和(或)C3网状沉积。
该病首选治疗方案为()A.环磷酰胺B.小剂量糖皮质激素C.足量糖皮质激素D.抗生素E.抗组胺药4、患者,男性,20岁。
主因颈部白斑就诊。
在出生后3个月颈部即出现白斑,曾自用外用药治疗,无疗效。
查体:沿颈部点片状的色素减退斑上无鳞屑,边缘呈锯齿状,周围无色素增殖晕,局部刺激有红斑反应。
最可能的诊断是()A.花斑癣B.单纯糠疹C.无色素痣D.贫血痣E.白癜风5、患者,男性,20岁。
主因颈部白斑就诊。
在出生后3个月颈部即出现白斑,曾自用外用药治疗,无疗效。
查体:沿颈部点片状的色素减退斑上无鳞屑,边缘呈锯齿状,周围无色素增殖晕,局部刺激有红斑反应。
可使用的治疗方法是()A.自体表皮移植B.308nm准分子激光C.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D.窄波中波紫外线治疗E.外用他克莫司软膏6、患者,女,35岁。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_8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1、患者女,45岁,护士,因“反复发作双下肢结节伴发热10年,再次发作1个月”来诊。
10前始无诱因出现双下肢伸侧红色结节,高出皮肤,质稍硬,压之疼痛,伴有全身乏力,关节肿痛不明显,并有低热,体温37.5℃左右,无咳嗽、盗汗,予青霉素+地塞米松等后好转。
其后每年发作。
近1个月来下肢再次出现结节,伴低热、乏力,无明显消瘦,来诊。
皮肤科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下肢伸侧散在蚕豆大小红色结节,部分色素沉着,有压痛;关节无红肿,活动自如。
可能的诊断是()。
A.结节性红斑B.色素性紫癜性皮病C.硬红斑D.红斑性肢痛病E.变应性皮肤血管炎F.脂膜炎G.Sweet综合征2、患者女,45岁,护士,因“反复发作双下肢结节伴发热10年,再次发作1个月”来诊。
10前始无诱因出现双下肢伸侧红色结节,高出皮肤,质稍硬,压之疼痛,伴有全身乏力,关节肿痛不明显,并有低热,体温37.5℃左右,无咳嗽、盗汗,予青霉素+地塞米松等后好转。
其后每年发作。
近1个月来下肢再次出现结节,伴低热、乏力,无明显消瘦,来诊。
皮肤科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下肢伸侧散在蚕豆大小红色结节,部分色素沉着,有压痛;关节无红肿,活动自如。
可能的诊断是(提示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ESR100mm/h;RF正常范围;CRP46.8mg/L,ANA、ENA、ds-DNA均(-);血TB-Ab(+),PPD(+++);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全部阴性。
胸部X线片、腹部B超未见异常(无肿大淋巴结)。
)()。
A.结节性红斑B.色素性紫癜性皮病C.硬红斑D.红斑性肢痛病E.变应性皮肤血管炎F.脂膜炎G.Sweet综合征3、患者女,45岁,护士,因“反复发作双下肢结节伴发热10年,再次发作1个月”来诊。
10前始无诱因出现双下肢伸侧红色结节,高出皮肤,质稍硬,压之疼痛,伴有全身乏力,关节肿痛不明显,并有低热,体温37.5℃左右,无咳嗽、盗汗,予青霉素+地塞米松等后好转。
皮肤性病学病案分析

皮肤性病学病案分析患者是一位25岁的男性,他来到皮肤科门诊,主诉全身出现了紫红色的皮疹,伴有轻微瘙痒,疹子出现在双手、双脚和腕关节处。
患者表示这些疹子出现了两个星期左右,起初只有几个,现在逐渐增多。
在询问病史时,患者否认有其他疾病史,没有过敏史,也没有进行过近期的药物治疗。
患者表示自己并没有接触到过什么新的化工物质或者草木等。
进行体格检查时,可以观察到患者的皮肤上有大约10个直径约为1-2厘米的紫红色丘疹,局部有轻微糜烂,但没有溃疡或脓液排出。
病变区域的皮肤有轻度水肿,但没有红肿,也没有渗液。
鉴于上述症状和体征,我们首先考虑排除过敏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
然而,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这两种疾病的可能性较小。
我们进一步问询患者是否存在性行为变更或是否有近期的多个性伴侣。
患者承认最近一次性行为变更约两个月前,但否认有任何其他表现为性传播疾病的症状。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将性传播感染作为一个可能的诊断,特别是梅毒(syphilis)或性病性淋巴肉芽肿(lymphogranuloma venereum)。
还需要排除其他一些罕见但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如暗性梅毒(secondary syphilis)或成人斯腓尔伯格病(adult Still's disease)。
为了确诊,我们决定做以下检查: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如TPPA或VDRL),进行HIV抗体检测,以及进行其它性病的相应检查。
我们还将进行局部皮肤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紫红色丘疹的病理学特征。
在进行上述检查后,如果患者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测试阳性,TPPA或VDRL结果也阳性,并且没有其他性病的阳性检测结果,我们可以初步诊断为梅毒的暗性梅毒。
这种情况下,我们会进一步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关节痛、乏力等。
然而,如果所有检查结果都是阴性,那么我们将优先考虑其他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或斯腓尔伯格病的可能性,然后根据临床判断决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观察。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_18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1、病历摘要:男性,40岁,头面躯体,四肢皮肤发红伴脱屑1周,起病前有上感,咽喉部疼痛,家庭中无类似患者,体检:颜面潮红,躯干见大小不等基底发红边界清楚的鳞屑性斑块,第1、2指节背面,手腕毳毛贯穿,除去角栓,可见小凹陷,指趾甲混浊肥厚。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毛发红糠疹B.维生素A缺乏症C.毛周角化病D.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E.红皮病F.脂溢性皮炎G.毛发苔藓2、病历摘要:男性,40岁,头面躯体,四肢皮肤发红伴脱屑1周,起病前有上感,咽喉部疼痛,家庭中无类似患者,体检:颜面潮红,躯干见大小不等基底发红边界清楚的鳞屑性斑块,第1、2指节背面,手腕毳毛贯穿,除去角栓,可见小凹陷,指趾甲混浊肥厚。
确诊的首选检查()A.组织病理检查B.真菌培养+镜检C.血清、VitA含量测定D.血生化检查E.VitA诊断性治疗试验3、病历摘要:男性,40岁,头面躯体,四肢皮肤发红伴脱屑1周,起病前有上感,咽喉部疼痛,家庭中无类似患者,体检:颜面潮红,躯干见大小不等基底发红边界清楚的鳞屑性斑块,第1、2指节背面,手腕毳毛贯穿,除去角栓,可见小凹陷,指趾甲混浊肥厚。
该患者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符合毛发红糠疹病理改变,毛发红糠疹特征性病理改变包括()A.毛囊口角栓形成B.角化过度C.点状角化不全D.棘层不规则增厚E.可有基底液化变性F.角化不良4、病历摘要:男性,40岁,头面躯体,四肢皮肤发红伴脱屑1周,起病前有上感,咽喉部疼痛,家庭中无类似患者,体检:颜面潮红,躯干见大小不等基底发红边界清楚的鳞屑性斑块,第1、2指节背面,手腕毳毛贯穿,除去角栓,可见小凹陷,指趾甲混浊肥厚。
毛发红糠疹常需与以下哪些疾病鉴别()A.银屑病B.维生素A缺乏症C.毛周角化病D.毛发苔藓E.扁平苔藓F.脂溢性皮炎G.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5、病历摘要:男性,40岁,头面躯体,四肢皮肤发红伴脱屑1周,起病前有上感,咽喉部疼痛,家庭中无类似患者,体检:颜面潮红,躯干见大小不等基底发红边界清楚的鳞屑性斑块,第1、2指节背面,手腕毳毛贯穿,除去角栓,可见小凹陷,指趾甲混浊肥厚。
皮肤性病学病例分析

案例分析患者男性,12岁,诉1天前因眼部瘙痒自行到药店买滴眼液,今日晨起时发现鼻两侧皮肤带状红斑,有瘙痒症状,无其它不适。
查体:沿双眼内侧向下到下颌处可见境界清楚的红斑,未见水疱。
1、你的诊断是什么?2、该疾病的治疗原则?答案:1、接触性皮炎2.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极对症处理。
(此病为眼药水引起,避免接触)全身治疗:视病情轻重,采用抗组胺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可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的治疗原则处理。
急性期:红肿明显选用炉甘石洗剂外搽,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
亚急性期:有少量渗出时用湿敷剂或糖皮质激素糊剂,氧化锌油;无渗液时用糖皮质激素霜剂等。
有感染时加用抗生素,如新霉素,莫匹罗星。
慢性期:选用软膏。
案例分析患者女,40岁,因“全身皮肤弥漫性红肿伴大量脱屑2周”入院。
患者2周出现躯干、头面部、四肢散在性红斑,红斑渐扩大、融合并扩展至全身,自觉轻度瘙痒,后很快于红斑部位出现弥漫性肿胀,继之全身弥漫性脱屑,量多呈糠秕样,伴唇部、眼睑粘膜糜烂。
病程中患者出现发热,体温维持在38~39℃。
患者癫痫多年,约1个月前开始口服卡马西平,癫痫控制尚好,一直未予停药。
入院体检:体温38.7℃,专科检查可见头面部、躯干、四肢弥漫性红肿,上附大量糠秕样鳞屑,手足部脱屑明显,呈手套、袜套样,眼睑、唇粘膜轻度糜烂,有脓痂附着。
试分析该病例诊断、诊断依据,处理原则。
答:患者诊断应为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诊断依据:1用药史;2有一定的潜伏期(2周),3皮损弥漫对称,在弥漫潮红的基础上出现大量脱屑,符合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临床特点。
处理原则:1立刻停用卡马西平,若癫痫发作不频繁可考虑暂时不用抗癫痫药,2给糖皮质激素治疗,3输液或大量饮水,加速药物排泄,4加强口腔、眼部等护理,预防感染,注意隔离消毒,一般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有感染证据时,可选用致敏性弱的抗生素5对症支持治疗。
案例分析某男,27岁。
因“反复足部红斑、脱屑、痒5年,再发并累及腹股沟一月”来诊。
皮肤性病学病例分析

皮肤性病学病例分析病例分析:患者是一名35岁的男性,他前来求诊因为出现了明显的外生殖器部位疼痛和溢液。
患者表示他最近与一位陌生女性发生了性行为,但他没有使用保护措施。
从接触后的第二周开始,他的阴茎上出现了一些疼痛性红疹,并伴有瘙痒感。
病情逐渐加重,从红疹发展为水疱,然后变成溃疡。
此外,患者还出现了轻度的发热和乏力。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可以初步怀疑他可能患上了性病。
在外生殖器上出现的溃疡病变可以是梅毒的表现之一、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它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
患者的非保护性行为和症状的发展过程是支持这种猜测的依据。
为了确诊,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
首先,我们可以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包括非特异性梅毒试验(如非梅尔滨试验)和特异性梅毒试验(如螺旋体卡和抗体吸附试验)。
这些检查可以检测出人体对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反应,从而确定是否感染了梅毒。
同时,我们还可以对溃疡进行细菌培养和PCR检测,以进一步确定感染源和治疗方案。
如果患者最终被确诊为梅毒感染,我们可以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病情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般来说,梅毒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如青霉素。
在早期感染阶段,一次性注射青霉素G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对于晚期感染或无法耐受青霉素的患者,可以选择其他抗生素治疗,如四环素和阿奇霉素等。
治疗完成后,患者应接受定期的随访和检查,以确保病情的稳定和避免复发。
此外,他还应接受相关的性传播疾病的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其他潜在的感染。
总结:皮肤性病学的病例分析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定他可能患上了梅毒。
根据诊断结果,医生可以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并建议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和随访,以确保他的健康状况和预防疾病复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案分析(共5题,每题15分)
1、患者男性,45岁,农民,突然高热,全身皮肤起大疱,口腔溃烂不能进食,少尿两天。
既往体健,近日因“感冒”自服"磺胺"两天,高热不退,且逐起皮疹。
体检:体温39、3度,血压125/80mmHg,心率110次/分。
心肺(一)。
腹平坦,移浊(一),肝脏肋下一指。
专科体检:头面、四肢浮肿明显,双眼分泌物多和睁眼困难,口、鼻腔糜烂出血、血痂,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水疱、脓血痂和大片糜烂面。
问题:
(1)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固定型药疹
(2)简述该病的治疗:①停服“磺胺”药,②给予抗组胺剂、维C 等,给予中等剂量的泼尼松,皮损停止发展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③局部用0.1%依沙吖啶尔或3%硼酸溶液等间歇湿敷,湿敷间歇期间可选用氧化锌油外用。
2、患者男性,50岁,因右胸背部皮肤疼痛伴丘疹、水疱5天入院,患者5天前受凉后感冒,同时感右胸背部皮肤疼痛,针刺样,间断性,在内科就诊拍胸片无异常发现。
2天前疼痛处皮肤出现丘疹、水疱。
查体,体温36、8°C,一般情况好,右胸背部皮肤群集性水疱,部分溃疡,糜烂,少许结痂,皮疹沿肋间神经呈带状分布,不超越中线。
化验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000,中性56%,淋巴44%,尿常规,大便常规正常,心电图正常。
问题:
(1)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带状疱疹
(2)简述该病的治疗。
P64
3、患者,男,45岁,因躯干、大腿起红疹子伴瘙痒2月就诊。
患者2月前腹部、双大腿内侧起红疹子伴瘙痒,自购“皮炎平霜”外搽,瘙痒稍减轻,但皮损范围扩大。
体格检查:腹部及双大腿内侧可见大片皮损,中央为暗红色斑及色素沉着,边缘有多个丘疹及丘疱疹,上附少许鳞屑,边界尚清。
问题:
(1)该病人应诊断为何种疾病:
试述其诊断依据。
(2)试述证实诊断的主要特殊检查方法。
(3)试述该病人的治疗原则和具体措施。
4、患者男性,37岁。
因口腔溃烂4个月、全身皮肤起水疱半个月就诊。
患者4个月前口腔内开始出现糜烂、疼痛,在当地以“口腔炎”治疗,时好时坏。
半个月前头面部、躯干、四肢突然发生许多大疱,皮肤糜烂。
起病来,精神差,进食困难。
体查:T38ºC,头面部、躯干、四肢可见多个松弛性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
大面积糜烂,渗出明显,有腥臭味,部分糜烂面有结痂。
口腔内舌、颊、上颚可见糜烂面和小水疱。
问题:
(1)诊断是什么?寻常型天疱疮
(2)如何治疗?P164
5、患者××,男,40岁,因全身皮肤弥漫性红肿大量脱屑伴瘙痒20天,发黄5天入院。
患者起病前3周服过感冒药(具体不详),入院前20天开始全身皮肤渐起红疹、红斑,痒,并融合成弥漫性肿胀,伴有发烧,在当地医院用过地塞米松20mg/d等治疗,皮肤红肿渐消退,大量脱屑后鳞屑亦逐渐减少,且体温恢复正常,根据病情激素逐渐减量,但患者一般情况渐差,并于入院前5天起全身皮肤开始发黄,且逐渐加重而转入我院。
既往体健,无肝炎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查:T36.8℃,重病容,皮肤、巩膜黄染,头面、躯干、四肢少量脱屑,黏膜无糜烂,心、肺、腹部未见异常。
问题:
(1)该患者应考虑为何种疾病?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试述其诊断依据:患者起病前3周服过感冒药(具体不详),入院前20天开始全身皮肤渐起红疹、红斑,痒,并融合成弥漫性肿胀,伴有发烧,后用地塞米松等治疗后,皮肤红肿渐消退,大量脱屑后鳞屑亦逐渐减少,且体温恢复正常。
(2)试述该患者的治疗原则。
①停用致敏药物;
②加速药物排出;
③对症反应及支持治疗;
④防止和及时治疗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