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我的教育信条》读书思考
读《我的教育信条》感悟

读《我的教育信条》感悟在阅读《我的教育信条》这部著作时,我被作者约翰·杜威对教育的独特见解所深深吸引。
他的观点既有深度又富有启发性,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杜威始终强调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学习过程。
他认为,教育应当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们应当通过实际的活动和经验来学习,而不仅仅是从书本中获取知识。
这种理念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我开始理解教育并非只是为了追求高分,而是为了帮助个体发展,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可能性。
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长”的观点,让我对教育的目的有了新的认识。
他认为,教育应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他们的身体、心灵、智力和道德等方面。
这使我意识到教育的真正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个体,让他们有能力追求自己的兴趣,应对生活的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一观点,让我对教育的方法有了新的理解。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经验的积累和改造,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
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学生的体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反思、总结,进而改造自己的经验。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杜威还强调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他提倡教育应该是面向所有人的,而不是只为少数精英服务。
他提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不论他们的种族、性别、经济状况或社会地位如何。
这种公平和包容性的教育理念,让我认识到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打破不平等,提升全人类的福祉。
《我的教育信条》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有关教育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从中领悟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对于未来的教育者,我认为我们应当深入理解和借鉴杜威的理念,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工作中。
我们需要时刻牢记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我们需要始终保持公平和包容性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我们还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教育实践经验,以促进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我的教育信条》体会

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
因而,传统教育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传统教学的计划实质上是来自上面的和外部的灌输。
它把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只是正在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的儿童。
差距是如此之大,所规定的教材、学习和行动的方法,对于儿童的现有能力来说,都是没有关联的。
尽管优秀的教师想运用艺术的技巧来掩饰这种强制性,以减轻那种显然粗暴的性质,它们还是必须灌输给儿童的。
由于传统教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教师和教科书上面,而不是放在儿童的本能和活动中,于是,儿童只能受到“训练”、“指导和控制”以及“残暴的专制压制”。
杜威反对课程远离儿童生活,远离儿童的经验世界。
“绝不应该放弃从幼儿园就开始的各种各样的建构活动—同样地适应儿童本性的典型需要和当代相互关联的生活需要。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给他们适合的自由的环境,让儿童观察体验自己感兴趣的建构活动,并从中引发自己内在的实验兴趣,给儿童实践自己的想法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在活动中体会社会分工和集体合作的意义,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发展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还发展了儿童儿童的人际交流与语言表达能力,这些活动为持续而有秩序地运用能力,加强注意和勤奋的习惯,生成自我依靠和灵敏的判断力提供训练。
杜威认为通过活动才能产生经验,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儿童用自己的思想去做试验,让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这样可以获得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
这样一来,儿童会感受到学习的兴趣和需要,从而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意义所在。
书籍是维持精神连续性的纽带,并且使我们的先辈免于陷入他们的物质环境的原始水平。
阅读与写作是通往学习和人生成功的大门,是文化的重要和基础的工具。
杜威《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

杜威《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我相信每个人对美国理想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都不陌生。
他是现代西方199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对其影响至今。
当然,杜威关于教育的著名文章并不多。
然而,这些著名文章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是因为尽管美国的公共教育自19世纪上半叶以来发展迅速,但当时的学校制度、课程和教学方法仍然融合了欧洲大陆和英国的学校传统。
形式主义和僵化的教育仍然占主导地位。
杜威当时试图改变这一现象。
他开始从事一系列的教育事业,写了大量的教育作品。
在杜威的早期作品中,《我的教育信条》是他早年在芝加哥大学写的一部纲领性著作。
因此,我选择了阅读《杜威教育名著》中的《我的教育信条》,并获得了自己的亲身体验。
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杜威把他的教育信条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什么是教育;第二条:什么是学校?第3条:教材;第4条:方法的性质;第五条:学校与社会进步他的教育信条清楚地分析了每篇文章的重要性和意义。
以下是我在阅读这些教育信念后的一些亲身经历。
在这本书里,杜威把教育放在他的教育信条的首位,这表明教育是核心地位。
在这一信条中,杜威明确指出,所有的教育都是通过人们对人类社会意识的参与来进行的,而这一过程几乎是从无意识中诞生开始的。
这表明杜威把教育作为实现过程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标。
他还强调教育是为了激发孩子的能力,这无疑证实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形式主义和死板的死记硬背。
杜威的长期探索不同于其他学者的长期探索,适应了当时美国教育的现实。
这个信条认为应该教育孩子适应社会。
1没有必要进行一些与社会活动不一致的冷漠的课程教育。
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
的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他们不只是理论上的,没有实践能力。
当然,它们不仅是知识教育,也是社会实践。
因此,杜威认为这一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是心理方面,二是社会学方面。
需要强调的是,它们平行排列,有机联系,不可忽视。
读书心得读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有感

读书心得读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有感读书时,读到这段话:“我认为这些兴趣不应予以放任,也不应予以压抑。
压抑兴趣等于以成年人代替儿童,这就减弱了心智的好奇性和灵敏性,压抑了创造性,并使兴趣僵化。
放任兴趣等于以暂时的东西代替永久的东西。
兴趣总是一些隐藏着的能力的信号,重要的事情是发现这种能力。
放任兴趣就不能从表面深人下去,它的必然结果是以任性和好奇代替了真正的兴趣。
“”我很赞同杜威说的这段话,是的,兴趣不应当放任,也不应当压抑。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很容易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似乎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了好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所关注的事物的重心会发生一定的偏移。
儿童的兴趣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性别、父母的行为,这些都会对儿童的兴趣产生影响。
家长应当给予孩子充分的空间去发挥兴趣,同时关注孩子对哪些事物付出的注意力更多一些,正如杜威所言“兴趣总是一些隐藏着的能力的信号。
”家长可以通过了解孩子的兴趣,从而知道孩子的潜能,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方向地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使孩子的潜能被激发出来,如果家长或者老师对孩子的兴趣不闻不问,在前期的一段时间,儿童依旧会坚持自己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对儿童来说已经没有办法形成刺激,儿童产生疲劳时,这种兴趣、能力发展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但一味地管束儿童的兴趣,对儿童来说也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如果儿童对舞蹈感兴趣,可是他的父母希望他长大成为一名书法家,而从逼迫他学习书法,压抑本性,会使儿童觉得书法练习是痛苦的,以至于不会有父母想要的结果。
记得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院长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就一直逼儿子考到自己的学校里,他的儿子考了三年都没有考上,但院长依旧坚持让儿子继续考试。
在父亲的逼迫、考试的压力以及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的重重打击下,他选择了死亡。
他的姐姐告诉他的爸爸,他一直想成为一名作家,可他唯一的作品却是他的遗书。
试想,如果这位爸爸尊重自己儿子的想法,培养儿子的兴趣,而不是逼迫儿子学机械,他会失去自己唯一的儿子吗?我们应当在尊重儿童的情况下发展儿童的兴趣,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教育的信条读后感

教育的信条读后感最近读了《教育的信条》,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作者杜威强调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非将来生活的预备。
这个观点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因为我曾经认为教育只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做准备,而忽略了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杜威对于教育的热情和信仰。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个人参与人类社会的意识而进行,并不断发展个人的能力,形成思想、习惯,激发感情,使之成为一个固有文化的继承者。
这个过程在出生时就已开始,教育不能离开这个普遍的过程。
这让我意识到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和情感能力。
此外,杜威还强调了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非将来生活的预备。
这个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学校教育的意义。
学校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教育应该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而不是为了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教育经历。
我发现自己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获取,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
我曾经认为教育是为了获得好的成绩和文凭,而忽略了教育所具有的其他价值。
然而,杜威的观点让我意识到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此外,杜威还提到了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个观点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式。
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这让我意识到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总之,《教育的信条》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所有关注教育的人来说都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教育的本质。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我未来的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帮助我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
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

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最近我读了一篇名为《我的教育信条》的散文,作者是著名的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
作为一名AI语言模型,我对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感兴趣,因为教育不仅是人类的重要话题,也是AI智能化时代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杜威提出了许多强有力的观点和思考,其中之一是教育的真正目标是“产生自律和自我控制力,并培养出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个体”,这与我们智能化时代的教育目标异曲同工。
AI时代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在传授知识,而需要注重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培养人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适应性。
杜威接着论述了教育不应该只限于知识传授,更应该是身心整体的发展,即要把课堂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也是智能化时代的教育需要关注的问题,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身心健康的培养,会导致人们日益脆弱和心理问题的增加。
我们需要让教育回归本源,关注整体发展,培养具备全面能力的人才。
杜威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与我们现代化的教育需求十分契合。
学生应该成为自己教育的主人,更应该成为能够主导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人。
学生需要掌握自我掌控、自我认同、自我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这些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也是AI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让学习变得更便捷,更智能,让学生能够主导自己的学习并取得更好的成效。
此外,杜威还强调教育需要具有文化的意义。
教育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为了社会和全人类的发展。
不仅要让学生具备学科知识,更需要让他们具备人文素质。
这也是AI 时代的教育需要重视的。
AI作为一种创造和分享知识的工具,它也是人类文化进步的推动者,它可以让人类的智慧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共享。
我们需要利用好AI,开展多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读完《我的教育信条》之后,我产生了很多思考和启示。
AI时代的教育需要以人为本,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我们需要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立足于学生,以学生成为自己教育的主人,建立人文主义的教育观。
《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

《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尹志业 2013、12、25相信大家对杜威这位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并不陌生,他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其中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影响至今,当然杜威的教育名篇多不甚数,然而这些名篇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是由于在当时19世纪上半叶以来美国的公共教育虽然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当时的学校制度、课程设置和教学法还是集成了欧洲大陆和英国就学校的传统,形式主义、呆板的教育仍占统治地位,此时的杜威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开始从事一系列的教育事业和撰写了大量的教育著作,其中杜威的早期作品中,《我的教育信条》是他在芝加哥大学期间早期撰写的一个纲领性著作,因此我在《杜威的教育名篇》中挑选阅读了《我的教育信条》,而后有了个人的心得体会。
在《我的教育信条》里,杜威把自己的教育信条分成了五条:第一条:什么是教育;第二条:什么是学校;第三条:教材;第四条:方法的性质;第五条:学校与社会进步。
他的教育信条里明确地分析了每条的重要性与意义。
下面是我自己在阅读这些教育信条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该篇著作中,杜威在自己的教育信条里把什么是教育放在了第一位,说明了教育是核心地位,在这一信条里,杜威明确的指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人的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一过程几乎是从出生时就在无意识的开始了。
这说明了杜威是把教育作为一个手段去实施这一过程,并非是最终的目的。
他还强调了教育是为了对儿童能力刺激而来的,这无疑是肯定了教育是针对儿童能力的,并非只是如传统的形式主义、呆板的死记硬背,这是杜威在长期的探索中得出的有别于其他学者的,是适应当时美国教育的现实情况,这一信条认为儿童应该是为适应社会而教育的,不需要一些无所谓的与社会活动不相符的课程教育,这在当时是很大胆的想法,的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并非只是纸上谈兵,毫无实践动手能力,当然这里不只是知识的教育,还是社会的实践;因此杜威认为这个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
杜威《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

杜威《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我的教育信条》读后感青岛格兰德小学鹿佳相信大家对杜威这位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并不陌生,他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其中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影响至今,当然杜威的教育名篇多不甚数,然而这些名篇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是由于在当时19世纪上半叶以来美国的公共教育虽然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当时的学校制度、课程设置和教学法还是集成了欧洲大陆和英国就学校的传统,形式主义、呆板的教育仍占统治地位,此时的杜威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开始从事一系列的教育事业和撰写了大量的教育著作,其中杜威的早期作品中,《我的教育信条》是他在芝加哥大学期间早期撰写的一个纲领性著作,因此我在《杜威的教育名篇》中挑选阅读了《我的教育信条》,而后有了个人的心得体会。
在《我的教育信条》里,杜威把自己的教育信条分成了五条:第一条:什么是教育;第二条:什么是学校;第三条:教材;第四条:方法的性质;第五条:学校与社会进步。
他的教育信条里明确地分析了每条的重要性与意义。
下面是我自己在阅读这些教育信条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该篇著作中,杜威在自己的教育信条里把什么是教育放在了第一位,说明了教育是核心地位,在这一信条里,杜威明确的指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人的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一过程几乎是从出生时就在无意识的开始了。
这说明了杜威是把教育作为一个手段去实施这一过程,并非是最终的目的。
他还强调了教育是为了对儿童能力刺激而来的,这无疑是肯定了教育是针对儿童能力的,并非只是如传统的形式主义、呆板的死记硬背,这是杜威在长期的探索中得出的有别于其他学者的,是适应当时美国教育的现实情况,这一信条认为儿童应该是为适应社会而教育的,不需要一些无所谓的与社会活动不相符的of 3 JB/ T4735-1997 steelwelded atmospheric pressure vessel 4 GB50231-2009 mechan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5 GB50275-98 compressor, fan and pump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lifting 6 HG20201-2000 construction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 7, HG ... Pressure gauges, using an installed spark arrestor for acetylene cylinders, illegal carrying, using gas cylinders, each operator fined 20 Yuan. Gas bottle without the hot sun exposure measures, responsibilities of team a fine of 50 Yuan. (7) at height and the opening and provisional protective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the responsible unit fined 200 Yuan, construction person in charge a fine of 50 Yuan. (8) no permit to work and the job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n the job unit fined 300 yuan, the unit will charge a fine of 100 Yuan. 7.5.3 accident penalties (1) injuries fatalities directly punished 1~2 million. Direct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ccident and have the correspondingresponsibility of leadership, such as concerning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should be brought to the company 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2) personal injury accident occurred, the direct punishment 0.5-10,000 yuan, responsible for the direct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ccident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leadership, such as concerning administrativesanctions should be dealt with by the personnel Department of the company. (3) personal injury accident occurs, the direct punishment 500-1000, who is directly responsible for the accident responsibility, give notice of criticism and 50-100 economic sanctions against them. (4) toconceal the accident, reported without undue delay or false, to inform the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of the criticism, resulting in serious 课程教育,这在当时是很大胆的想法,的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并非只是纸上谈兵,毫无实践动手能力,当然这里不只是知识的教育,还是社会的实践;因此杜威认为这个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教育信条》一书是编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杜威在十九世纪末的一段时间内发表在不同地方的教育论述的整理汇编,分为教育心理、教育哲学、教育实验三大板块。
从这些文章中,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100多年前伴随着以美国为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在教育领域引发的教育改革的讨论和实践探索。
杜威无疑是这次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之一,他在当时的所思所想和实践探索,对今天我们正在推进的教育改革依然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一、真正的兴趣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强调的两点。
问题是,我们是如何认识兴趣的,通过外在的兴趣激发,真的可以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吗?杜威认为,兴趣的本质很简单,就是“主体认可了某种活动的价值而参与、专注于、或者完全从事与该活动。
”一个孩子,被游乐场的滑梯所吸引,一遍又一遍地爬上去、滑下来;另一个孩子,被可组装的乐高组件所吸引,坐在那里几个小时都不挪窝,连母亲喊吃饭都置若罔闻……这就是兴趣的本质。
一个班级有几十位同学,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能够同时激发起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不同的学生对教师所创设的情境的价值判断就不相同;其次,有愿意专注于所创设情境之中的学生,但教师很快就会将教学内容往后推演,根本就不会给学生以专注的时空。
学生真正的兴趣,往往不是来自教师外在的诱导甚至强迫,而是学生自己内在的自动行为,是在行动的过程中他对所作的事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由此产生的对客体或者观念的认同。
一个学生一有空闲的时间就要去打篮球,另一个学生在钻研数学难题的过程中对方法的运用有了新的体悟,一个学生将周末的时间全都泡在了图书馆,让自己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一个孩子专注于一项实验,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大半天……如果你仔细观察和研究这些学生的兴趣特点,就会对自觉自愿、观念认同、自我冲动、深度投入等词汇有别样的认识,这些都是真正的兴趣的标志。
也正是因为如此,杜威特别强调:“孩子的自然力量,以及对实现自我冲动的要求,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压制得了的。
如果外部的条件使得孩子不能把他的自然力量投入到要做的工作中,如果他发现在工作中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他就学会了一种很神奇的办法,既集中他的注意去处理所给的外部材料以满足老师的要求,用余下的心智力量追随对他有吸引力的意象。
”想想看,在学校里,我们的孩子不就是这样做的吗?在儿童本性的发展上,自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对这个原理的忽视便是学校工作中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的原因。
儿童被置于被动的、接受的或者吸收的状态中,不允许儿童遵循自己本性的法则,结果造成阻力和浪费。
学生兴趣的激发除了突出自动自发之外,还有几点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一,要认真研究学生,找出他们的实际兴趣所在,找出世界上什么物体和人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什么事物和人构成了他们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第二,兴趣的激发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的。
就像那天天想着到操场上打篮球的孩子,或者坐在桌前组装汽车几个小时不动的孩子,他们的兴趣绝对不是突然之间冒出来的。
一个孩子在没有已有经验和兴趣的基础上,是不可能认识一个事实或者获得一个想法的。
因此,教学的问题是如何诱发这种生长。
第三,实现兴趣就意味着做某件事,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阻力,然后面对和克服它,使新的经验成为可能,并倾向于形成新的能力。
只有这些困难和阻力被学生的内在所感知,它们才是有意义的。
二、课程的设置课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领域,杜威在这本书中介绍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的课程设置,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找到这本书研读。
杜威在书中谈到的两件事情引发了我的兴趣,这里简要概述如下。
一是关于儿童画方面的。
在儿童的世界里,无论是文字、数字符号等,都是以图画的形式建构在他们心中的。
当儿童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有了想法时,常凭借画笔将其表达出来。
儿童作画最重要的特点,是他们在画具体的物体时,所画的也只是物体的意象,而不是物体本身。
儿童的运动神经和手是外界世界与他的大脑之间沟通的唯一通道,经由他的手画出来的图画就是儿童对该物体的心智描述。
杜威提醒我们,儿童在画画时,“物体是作为功能、服务、意图,而不是作为单纯的物体来理解的。
正是这个原因,被当做目标的图画显得如此粗糙。
它缺乏比例以及空间形式和结构的确定性。
儿童意识不到所有的这些缺陷,因为他面对的不是纯粹外在的作品,而是使他感兴趣和抓住了他注意力的完整心理图像。
”无论是家长在家里指导孩子画画,还是教师对儿童绘画的课程设置,都应该充分把握儿童心智成长的特征,不能一开始就追求精准、精细化,不能以“画的像某个物体”作为对孩子绘画好坏的评判标准,要给孩子以充分的空间,让其有充满想象力的自由的表达。
这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也是表达方式积累的过程。
二是关于小学低年级的语言课程。
在小学的课程里,有这样一个无需争议的事实,那就是儿童学校生活的头三年,主要用来学习母语的阅读和写作。
老师们可以教授其他的学科,但这些学科都是严格的属于从属地位的。
为什么小学低年级的课程会如此设置?是因为在很多年之前,人们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阅读,阅读能力是确保对累积的精神文明资源进行控制的唯一工具。
在当时,是否具有阅读和书写的能力,不仅成了区分受教育者和未受教育者的重要标志,也成了通往学习和人生成功的大门。
想想看,我们国家在班级授课制的现在学校制度普及之前,很多有钱的人家不就是通过私塾,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和书写,来让他们与众不同的吗?以阅读和写作为标志的语言学习的现有地位就是在这个时期确立起来的。
杜威提醒我们的是,这样的一种课程设置一旦成为习惯之后,就很少有人对其提出质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全然不顾当下的社会发展、儿童成长环境等的重大变化。
杜威提出这个问题时是在上一个世纪之交,距今已有100多年,那个时候的美国城市的儿童,已经开始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儿童智力的发展环境在当时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看看现在这些出生在21世纪的孩子们,成长环境的改变更是日新月异。
文化的传播不再只有学校这一个途径,实际上很多坐在教室里的孩子,肚子里所装的知识并不比老师少多少。
随着文化和知识的呈现方式、这些多元化的素材对大脑刺激的方式、儿童与世界万物交互方式的变化,知识自身的组成和学习的方式等也在发生改变,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依然固守在过去的时代背景下确立的课程设置。
杜威认为:“阅读、写作和拼写通常教得太早,显然这些学习科目要求的大脑中心还没有充分发展到使儿童感到愉快和受益的地步。
在最初的两年,就让儿童的阅读和书写构成学校的大部分工作,是教育的重大错误之一。
”眼科医生告诉我们,儿童的视觉实质上和原始人一样,一般来说,适合看大的、有点遥远的物体,而不是从细节上看附近的物体。
扰乱这个规则,意味着过度的精神紧张,意味着将最大的压力放在最小的能做这件工作的中枢上。
强迫儿童在未成熟时期就将他们的注意力完全奉献于这些精细的和难以分辨的调整中,已经给他们留下了一个受损的神经系统以及肌肉失调和畸变的悲哀记录。
不仅生理方面受到影响,永不停止的操练,不断的循环,还使得儿童不得不极为关注形式,以至于其精神价值丧失殆尽。
不仅导致思维空洞,还将阅读和写作变成了一种孤立的技能,阅读的书籍不关涉他意识到的问题,纯粹是为了阅读而阅读,为了完成作业而书写,阅读和写作的的生命力在心理上已经失去了。
人们一直致力于提高阅读的普遍品质,却不了解孩子身心发育的规律以及教育的规律,这种努力必然是徒劳的。
杜威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到了学校之后,最应该做的就是直接教给儿童社会得以维持其存在的物质和精神的运转方式。
并让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了解描述社会这些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文字符号。
当儿童对阅读的内容有了充分的兴趣,有了一种急切的渴望时,当儿童的经验背景能够使他理解琐细的、仅仅是娱乐的、令人激动的阅读材料与包含着永久和严肃意义的阅读材料之间的差别时,当儿童开始带着这种经验背景来接触阅读材料时,就是阅读和写作课程启动之时。
杜威自信地宣布:当儿童发展了真正的语言兴趣的时候,他将取得更大的进步,儿童生活的连续性也不会中断。
三、学校的价值每个机构都有它自身的教育功能,既通过在整体的人类发展过程中不断的阐述和保存文化,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使个体脱离动物性状态,实现人的精神潜能。
毋庸置疑,学校是这些教育性机构之一。
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使儿童开始学习如何与同侪群体进行互动的细节,使儿童熟悉蕴含在文化之中的观念,并且将其作为必须使用的思维工具去观察和理解他周围的人类生活的发展状态。
杜威认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
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
它不断地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
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他就成为一个固有文化资本的继承者。
教育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学的,二是社会学的。
这两个方面是齐列并重的,哪一方面也不能偏废。
心理学是基础,如果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缺乏深入的观察,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性的、独断的。
现在教育上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他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原则。
儿童的社会生活则是他的一切训练中生长的集中或者相互联系的基础。
儿童进入学校后,由于给儿童太突然地提供了许多与这种社会生活无关的专门科目,而违反了儿童的天性,致使最好的伦理效果变得难以实现了。
所有教育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协调心理和社会两方面的因素。
心理的因素要求个体自由运用他的个人能力,社会的因素要求个体熟悉它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熟悉所有重要的关系,在活动中接受与这些关系相关的训练。
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杜威由此提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说来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
像他们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
但学校与社会还有区别,这种区别就体现在学校的制度设计上,要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种雏形的状态,以便学生学习和实践。
这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就拿建筑来说,学校的各种建筑和设施,都不能仅仅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而要成为儿童的家,学校生活必须尽可能的与家庭生活相联系,不让孩子感到在学校和在家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学校还是家庭和其他更大的社会组织之间的中介,是儿童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桥梁。
杜威在100多年前就提醒说:“在现在的情况下,由于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这个概念,来自教师的刺激和控制是太多了。
”现在看来,这种状况似乎并没有好转,而且愈演愈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