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的类型分享
冰川的类型分享页PPT文档

角峰(喜马拉雅山)
山谷冰川
山体底部与平原或 谷地相连的部分
(极地或高纬) 山麓冰川往往是几条山谷冰川从山地流出,在山麓地区扩展、相
山麓冰川 互连接而成一片宽阔的冰原,运动速度很慢,分布亦不受下伏地 形限制。
是山岳冰川与大陆冰盖的一种过渡类型,发育在起伏和缓的高原
平顶冰川 和高山夷平面上,故又名高原冰川或高山冰帽
目录
一、根据冰川的形态和运动特性,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 大类 二、按照冰川的物理性质,分为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两种 三、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
海洋性冰川 海洋性冰川是海洋性气候条件影响下发育的冰川,它 的主要标志是冰川恒温层的温度接近零度或压力融点
“海洋性冰川”指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大,因此带 来大量雨水,冰川累积和消融速度快,其冰川运动 频繁,由此多引发自然灾害。根据研究,念青唐古 拉山脉东南段、喜马拉雅山脉东段、位于四川横断 山脉的贡嘎山周边地区的冰川属于“海洋性冰川”。 更具体的地方即贡嘎山、云南玉龙雪山周围地区, 还有西藏林芝、波密地区亦即然乌湖、易贡湖和雅 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
大陆性冰川 大陆性冰川是大陆性气候条件影响下发育的冰川,它的主 要标志是冰川恒温层的温度处于负温状态。
大陆性冰川
“大陆性冰川”是对中国冰川的分类,相对应的则为“海洋性冰川”。最早由中国冰川 学家、院士施雅风提出的对冰川分类方法。
这类冰川的冰温低,故又称为“冷性”冰川。由于气候干燥、降雪量少与负温较低而雪 线又较高,大陆性冰川的收入少支出也少,活动性弱,冰舌一般较短,冰川地质地貌作用 也较弱。我国西部和中亚的冰川,大多属这种类型。
温度 0℃左右
主体温度经常保持在-5~-10℃
结晶 以暖渗浸再结晶成冰过程为特征 以冷渗浸再结晶成冰过程为特征
地理知识大全冰川有哪些种类

地理知识大全冰川有哪些种类冰川是指气候寒冷地区高山上积雪经过长时间的压缩和冰化形成的巨大冰体。
根据其形状、位置和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冰川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形态冰川:根据冰川覆盖地形的特点可以分为山地冰川和冰原冰川。
-山地冰川:山地冰川是形成于高山山脉中的冰川,由于地势陡峭,冰川流速较快。
常见的山地冰川有阿尔卑斯山脉的阿尔卑斯冰川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喜马拉雅冰川。
-冰原冰川:冰原冰川是指面积广阔的冰川,一般位于极地或高纬度地区。
由于地势平坦,冰川流速较慢。
最著名的冰原冰川包括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的冰川。
2.运动方式冰川:根据冰川的运动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冻土冰川和冰川冻土。
-冻土冰川:冻土冰川是指寒冷地区地表下冻土层上方的冰川,冰川运动主要通过冻土层下面的水层实现。
常见的冻土冰川有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冰川。
-冰川冻土:冰川冻土是指冻土层内的冰川,冰川通过冻土层内的水层进行运动。
常见的冰川冻土有兰卡威岛的冻土冰川。
-高山冰川:高山冰川是指形成于高山山脉中,在山脉的峰顶或高山冰川上形成,水分来自于降水或融雪。
常见的高山冰川有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山冰川。
-洋流冰川:洋流冰川是指形成于海洋流动气候带上的冰川,受海洋暖流或寒流的影响,常常在海洋边缘区形成。
常见的洋流冰川有格陵兰岛上的冰川。
4.冻结冰川:根据冰川的冻结情况可以分为多年冻结冰川和季节冻结冰川。
-多年冻结冰川:多年冻结冰川是指冰川覆盖地区全年都有冰川存在的冰川,冻结时间长。
常见的多年冻结冰川有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的冰川。
-季节冻结冰川:季节冻结冰川是指只在寒冷季节冻结的冰川,冻结时间短。
常见的季节冻结冰川有亚洲内陆地区的冰川。
以上是根据冰川的不同特征和形成过程而归纳的一些冰川类型,每种类型的冰川都有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冰川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全球气候和水循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冰川地貌知识点

冰川地貌知识点冰川地貌是指由冰川运动和侵蚀形成的地貌特征。
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储存库之一,也是地球气候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冰川地貌的形成与冰川的运动、侵蚀和沉积过程密切相关,下面就来逐步介绍冰川地貌的知识点。
1.冰川的形成与分类冰川是由积雪堆积而成的,在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的寒冷地区形成。
根据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可以将其分为冰帽冰川、山地冰川和冰川舌。
2.冰川的运动冰川的运动主要分为滑动和流动两种方式。
冰川的运动是由于上部积雪的堆积和下部冰体的塑性变形所致。
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会带动周围的岩石和土壤,对地表进行侵蚀和改造。
3.冰川的侵蚀作用冰川的侵蚀作用主要包括冰蚀和冰碛作用。
冰蚀是指冰川通过滑动和流动,携带着岩石和碎屑颗粒对地表进行磨蚀和刮削。
冰碛作用是指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将悬浮物和沉积物沉积在地表,形成冰碛。
4.冰川地貌的特征冰川地貌的特征包括冰碛地貌和冰蚀地貌两类。
冰碛地貌包括冰碛丘、冰碛湖和冰碛平原等;冰蚀地貌包括冰蚀山谷、冰蚀盆地和冰蚀岩石等。
5.冰川沉积物的特点冰川沉积物主要由冰碛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特点。
冰川沉积物呈现出冰碛层、冰碛石、冰碛土等形态。
冰川沉积物在地质学中有重要的应用,可以用于研究地质历史和气候变迁等问题。
6.冰川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冰川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变化可以反映出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退缩和消融,对地球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影响非常重要。
7.冰川地区的生态环境冰川地区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冰川的消融和退缩对冰川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加强对冰川地区的保护和管理。
总结:冰川地貌是地球上重要的地貌类型之一,其形成与冰川的运动、侵蚀和沉积过程密切相关。
了解冰川地貌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演变和气候变化。
冰川地貌的研究对于地质学、气候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冰川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地理知识大全冰川有哪些种类

地理知识大全冰川有哪些种类
冰川是由冰河、冰湖、冰槽、冰斗(根河)组成的冰洋,它是在一定
时期受气候影响而形成的集体冰雪体系,是自然界着名的冰和水的大景观。
冰川可以分为流动冰川和静止冰川两大类。
流动冰川是冰川沿海拔地形向下流动,在最低处形成终端冰川或冰河。
全球有93%的流动冰川集中在南极洲,7%分布在北极圈,比如俄罗斯、格
陵兰岛、美国、加拿大等。
静止冰川是冰川在自上而下的坡面上静止停留不动,是海拔地形的终端,也称冰盖冰川。
全球静止冰川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南美洲和寒带。
流动冰川可以根据它们的形状进行分类,一般分为锥形冰川、盾形冰川、峰形冰川和圆形冰川四种。
锥形冰川是由前部宽,后部窄的冰川构成,其形状犹如斜角形,河流
在冰块之间流动,它是非常常见的冰川形状,多数流动冰川都采用这种形状。
冰川地理知识汇总

冰川地理知识汇总
冰川地理是冰川地貌地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冰川形态、演化、运动、植被、陆域、水文、热流及人类与冰川的关系等方面。
一、冰川形态
冰川形态基本上分为冰沟、冰碛、冰谷、冰湖、冰峰五大类型。
其中冰沟是由冰冠和流水沟夹层形成,它是冰川的水动力系统流经沟底的主要形式之一;冰碛是由千里长的冰块组合而成,是冰面流动最主要的形式;冰谷是冰川沿河谷发育而形成的一种自然形态;冰湖是在冰川上由水洪涝而形成的一种自然形态;冰峰是冰川上宽而高的一种形态,它是由冰积累形成的。
二、冰川的演化
冰川演化是指冰川形成、消失及改变过程。
冰川演化的历程包括:冰河演化、冰湖演化、冰川消融和冰川碎裂演化。
冰河演化指冰川沿河流向发育运劌,不断改变其形态及路径的过程;冰湖演化是指冰湖受水洪涝影响而发生变化;冰川消融是指冰川在瞬息万变的季节及气候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融的过程;冰川碎裂演化即是冰川被低温,湿润,温暖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蚀刻作用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其碎裂消失的过程。
三、冰川的运动
冰川是水动力系统的一部分,冰川的运动包括冰体性运动和外部的流动运动,它们通常称之为冰川运动。
地理知识冰川专题

大地雕刻师——冰川冰川的概念与分类冰川是指陆地上经常处于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冰川本身就是一种地貌,也是高寒地区重要的一种地貌营力,在冰川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形态,即冰川地貌。
雪线冰川形成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就是积雪区的高度超过雪线。
雪线是每年降雪刚好当年融化完的海拔高度,又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一个地区如果没有超过雪线,就不可能有冰川。
在雪线处:年降雪量=年消融量;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年消融量;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冰川的分类海洋性冰川——在海洋性气候下形成的冰川。
气候潮湿,降水多,雪线低,冰川活动强,侵蚀力强。
冰温高也称暖性冰川。
米堆冰川——森林中的冰川,森林与冰川同在,这富有诗意的景色出现在西藏林芝地区。
这条海洋性冰川叫做米堆冰川,冰川高处是晶莹闪烁的冰盆绝壁,而低处的冰川末端则一直延伸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
大陆性冰川——在大陆性气候下形成的冰川。
气候干燥降水少,雪线高,冰川活动弱,堆积作用强。
冰温低为冷性冰川。
在象牙般的冰川上飞翔大陆性冰川的末端洁白如玉,有如象牙雕刻般的美丽。
几只赤麻鸭飞翔在海拔5800多米的新青峰脚下的冰川上,景色壮丽如画。
冰川作用概念与动力冰川作用是指运动着的冰川对周围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其根本动力就在于冰川的运动。
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会沿地面一定坡面发生运动,但运动速度比较缓慢。
一般每年只有数十米至数百米,肉眼不容易察觉。
冰川运动速度大小,主要依靠以下因素:冰川或冰面坡度:坡度越大越有利于冰川运动。
冰川厚度:雪线附近冰川最厚,运动速度也最大, 冰川体中部运动速度大于外侧。
时间:冰川运动速度夏季大于冬季,白昼大于夜晚1、侵蚀作用挖蚀冰川自身重量和冰体运动使底床基岩破碎。
冰雪融水渗入节理裂隙,时冻时融,使得底床岩块不断破碎,冰川像推土机铲土一样,把松动石块挖起,与冰川冻结一起带走。
磨蚀冰川运动时形成底部滑动,使得冻结在冰川底部的碎石突出冰外,像铁犁、锉刀一样,不断地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
漫话世界冰川(9)

漫话世界冰川(9)胡经国3、西藏阿扎冰川⑴、概况西藏阿扎冰川属于海洋型冰川。
海洋型冰川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的喜玛拉雅山南翼、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及横断山等降水丰沛的地区。
该冰川位于波密东端,来果冰川东南侧,察隅县境内。
其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是目前西藏海拔最低的冰川;主峰海拔6882米。
该冰川朝向西南,长约27公里。
其冰舌分为南北二支:北支为副冰舌,分布在然乌镇境内;南支为主冰舌,一直延伸到山地常绿阔叶林带上部、海拔2500米的察隅县境内。
它基本上穿行在森林之中,形成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森林冰川景观。
它的前沿部分深入原始森林区长达数公里,犹如一条银色巨龙穿行于“绿色海洋”之中。
因此,阿扎冰川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绿海冰川”。
⑵、气候由于地处察隅曲西支的岗日嘎布山的迎风面,因而空气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较高,冰面凝结现象显著。
夏季多雨。
由于从沟末端到沟顶海拔高差在6000米以上,因而同在一条沟,十里不同天,具有亚热带到寒带的所有气候特征。
⑶、地形地貌冰川地形地貌由高到低分为三个阶梯:第一阶梯是冰川的形成区。
在这个区域里,由于海拔高,除可作专业登山队的训练基地外,一般旅游者无法涉足。
只能从高处远眺其雄伟壮观的风姿。
第二阶梯是冰川中间的大冰瀑布。
第三阶梯是冰川下端的冰川舌。
巨大的冰川好似巨大的银屏凌空飞挂,银光刺眼,晶莹璀璨,气势磅礴。
这些状若玉龙,势如巨蟒的冰川,蜿蜒飞舞于寒山空谷之中,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⑷、生态在中国西藏东南部季风海洋型冰川上,有许多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其中的一种藻类植物群落,因形似冰岛冰川上的球状苔藓,故称“冰川老鼠”(Glacial mice)。
由于地处森林向草甸植被的过渡地带,植被类型比较简单。
植被类型主要有:亚高山常绿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植被稀疏带。
植物种类有:61科194属505种。
在海拔4300米以下,分布着云冷杉,有些地方出现亚高山中叶型杜鹃灌丛,阳坡主要为大果圆柏林。
冰川的基本类型

冰川的基本类型冰川的分类有按形态分类的,有按地理分类的,还有按冰川的物理性质分类的,分类方法很多,但多不完善。
最早的分类是根据冰川的形态划分的,虽然它不完备,但能在野外的实际考察中直观地进行初步划分,简单又方便,至今仍被较广泛采用。
地理分类是按冰川形态的区域特征划分的,实际上仍属形态分类法的派生,如它常分为阿尔卑斯型,斯堪的那维亚型,土尔其斯坦型等。
目前,从冰川学的角度进行分类的是物理分类方法,它是根据冰川的物理性质来划分的,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分类法,但是,它必须要有足够的实际观测资料才能进行。
下面仅就常用的形态分类和物理分类分别加以简介。
(一)冰川的形态分类按照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地球上的冰川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即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
1.大陆冰川。
是不受地形约束而发育的冰川。
大陆冰川又叫大陆冰盖,也称极地冰盖,简称冰盖,国际上习惯把超过50000平方千米面积的冰川才当作冰盖。
目前,世界上主要是南极和格陵兰两大冰盖。
其中南极冰盖最为巨大,包括边缘分布着的冰架在内,总面积达1380万平方千米。
冰盖的平均厚度为720~2200米,最大厚度达4267米(图6-5)。
整个南极大陆几乎都被永久冰雪所覆盖,只有极少数山峰突出于冰面之上,称为冰原石山。
冰盖边缘有一些没有脱离冰盖的大冰流伸向海中,并漂浮于海上,有的可延伸几百千米,虽然冰体是运动着的,但其范围基本是稳定的,这叫冰架,或称冰棚。
比较著名的大冰架有罗斯冰架、菲尔希内尔冰架和罗纳冰架等。
在冰盖边缘的其他地方也常有一些冰舌伸入海上,这就是流动速度较快的溢出冰川。
冰架和溢出冰川都是陆缘冰,它们的前端由于消融而崩解,使大小不等的冰块在海上漂流,称为冰山。
格陵兰冰盖面积170万平方千米,由南北两个大冰穹组成,冰盖最大厚度3411米,其边缘没有大冰架,而溢出冰川甚多。
另外,在南北极地区的一些岛屿上,还形成许多比冰盖规模小得多的所谓冰帽或冰原。
如北极地区的斯瓦巴德群岛、新地岛、北地岛、加拿大极地岛和冰岛,以及南极地区的克尔格伦岛、布维岛等都有冰帽或冰原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体底部与平原或 谷地相连的部分
(极地或高纬)
山麓冰川往往是几条山谷冰川从山地流出,在山麓地区扩展、相 互连接而成一片宽阔的冰原,运动速度很慢,分布亦不受下伏地 形限制。
是山岳冰川与大陆冰盖的一种过渡类型,发育在起伏和缓的高原 和高山夷平面上,故又名高原冰川或高山冰帽
一、根据冰川的形态和运动特性,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 大类 二、按照冰川的物理性质,分为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两种 三、冰川作用不冰川地貌
粒雪线 在年降水2000-3000mm地区附近 (单位:毫米)
温度 结晶 运动 0℃左右 以暖渗浸再结晶成冰过程为特征 运动速度快,一般为100m/a,最快 达500m/a,冰川尾端常伸入到森林 带(单位:米/年)
作用
冰川作用强
冰川作用弱
降雪→粒雪(一般粒径<1mm,由升华再结晶作用形成) → 冰川冰(致密块状,密度为 0.9 左右,由重压下的重 结晶作用生成) → 冰川。
闫媛一行摄于2011年3月前往 八美的路上,估计是贡嘎山 一支。
雪线是固态降水的零平衡面,即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在雪线处: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雪花是由小冰晶增大变来的,而冰的分子以六角形的为最多,因而形成雪花多是六角形的。 雪花形状的多种多样,则与它形成时的水汽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为什么说海螺沟美?
1、极高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是四川最高峰,也是整个横断山 区的最高峰;
2、摩西镇怎么这么平?鳄鱼形状台地;
3、欣赏贡嘎山的整体美应该从山脚开始,独特之处在于她的植物、 气候、土壤、动物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最丰富,相当于从广州到北极 的植被美景; 4、海螺沟的冰川呈现在游人眼前是灰色的是因为冰川切割山谷两边 的山体,使许多巨石、砂砾、泥土从山体上滚落到冰川表面,她在 工作,她在切割山体,好像一个巨大的传送带,流向远方; 5、海螺沟是恢宏、壮观的,大约宽1000米,厚达500多米,长达 13.6公里。远处就是1080米高、2000米宽的大冰瀑!
南极冰盖
全球大陆冰盖和山地冰川的总面积约占全球 陆地总面积的11%。
1、北极位于地球的最北端,是纬度最高的大洋。 2、北极包括北冰洋以及格陵兰岛、加拿大极地岛群和 斯瓦尔巴群岛。 3、北极冰盖有1/3比较稳定。一部分是漂浮在大陆周围 的海冰,其覆盖范围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4、北冰洋是跨经度 360度,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闫媛照于稻城亚丁 美丽的珍珠海
由于它所处的雪线低,气温高,消融快,靠降水而生存,因而它的运动速度也快。到冬 天,它的冰舌可以从海拔5500米往下延伸到海拔2800米处,如一条银鳞玉甲的游龙,从 高高的雪峰一直延伸到山下,直扑澜沧江边,离澜沧江面仅800多米。
冰舌
终碛
绒布冰川的冰舌平均宽1.4公里,平均厚度达120米,最厚处在300米以 上,是西藏最雄奇的景色之一。这些冰川类型齐全,其上限一般在 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
大陆性冰川是大陆性气候条件影响下发育的冰川,它的主 要标志是冰川恒温层的温度处于负温状态。
,相对应的则为“海洋性冰川”。最早由中国冰川
学家、院士施雅风提出的对冰川分类方法。
这类冰川的冰温低,故又称为“冷性”冰川。由于气候干燥、降雪量少与负温较低而雪 线又较高,大陆性冰川的收入少支出也少,活动性弱,冰舌一般较短,冰川地质地貌作用 也较弱。我国西部和中亚的冰川,大多属这种类型。
高中地理珠峰垂直自然带图下文字说明指出南坡冰川属海洋性冰川,北坡冰 川属大陆性冰川。由于对此教材中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因此学生对海洋性冰川 和大陆性冰川不甚理解。
对比
气候
海洋性冰川
海洋性气候
大陆性冰川
大陆性气候 在年降水1000mm以下的区域
主体温度经常保持在-5~-10℃ 以冷渗浸再结晶成冰过程为特征 运动速度缓慢,一般为30m/a,最 快达50m/a,冰川尾端丌会越过森 林上限
闫媛摄于2010年4月前往新都桥的路上, 名:折多山。
一、根据冰川的形态和运动特性,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 大类 二、按照冰川的物理性质,分为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两种 三、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
(一)冰川作用 1、冰蚀作用:挖蚀与磨蚀; 2、搬运作用: ◆被冰川搬运的碎屑物统称为冰碛( qì)物,巨大的砾石称为漂砾。
海洋性冰川是海洋性气候条件影响下发育的冰川,它 的主要标志是冰川恒温层的温度接近零度或压力融点
“海洋性冰川”指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大,因此带 来大量雨水,冰川累积和消融速度快,其冰川运动 频繁,由此多引发自然灾害。根据研究,念青唐古 拉山脉东南段、喜马拉雅山脉东段、位于四川横断 山脉的贡嘎山周边地区的冰川属于“海洋性冰川”。 更具体的地方即贡嘎山、云南玉龙雪山周围地区, 还有西藏林芝、波密地区亦即然乌湖、易贡湖和雅 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
一、根据冰川的形态和运动特性,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 大类 二、按照冰川的物理性质,分为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两种 三、冰川作用不冰川地貌
一、按冰川的形态、地形条件可以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
1.大陆冰川
是不受地形约束而发育的冰川。大陆冰川又叫大陆冰盖,简称冰 盖,国际上习惯把超过50000平方公里面积的冰川称作冰盖。目前,
海洋性冰川分布在受降水丰沛的海洋湿润气流 控制和影响地区。由于气候湿润、降雪量大与负温
较高而雪线较低,海洋性冰川的收入多支出也多,
活动性强,冰舌常能伸延到海拔较低的森林带内, 冰川地贯地貌作用也较强。欧洲的阿尔卑斯、我国 的西藏东南部与横断山系的冰川,基本上都属于这 种类型。但高温季节,冰川消融,若与暴雨相伴, 极易形成冰川泥石流。
世界上主要是南极和格陵兰两大冰盖。
主要有:南极冰盖(1380万km2);
格陵兰冰盖(170万km2 )。
1、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纬度最高的大洲。 2、平均海拔高度2350米,东部最高达4000多米,冰盖厚度平 均为2000米。 3、南极冰盖有一部分是漂浮在大陆周围的海冰,其覆盖范围 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4、南极洲跨经度 360度 ,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角 峰 的 形 成
当山岭两坡发育了冰斗,随着冰斗的进一步扩大,斗壁后退, 岭脊不断变窄,最后形成刀刃状的锯齿形山脊,称为刃脊。 由三个以上的冰斗发展所夹峙的尖锐山峰,叫做角峰。
2008年10月闫媛照于 稻城亚丁仙乃日神山, 海拔6032米
仙乃日雪山是亚丁景区三大高峰之首,是四川第五大山峰,海拔6032米,巍峨伟丽,端庄祥瑞, 峰 名意为“观世音菩萨”,周围是冰蚀峰林地貌,冰川和冰川遗迹及高山湖泊,峰向北偏10度,西对 北斗星,佛道两家都把北斗星详为吉祥之星。其次整个雪山是个环型冰斗下斜造型,所以我们从两侧 观看时,山峰始终面朝着我们。
(二)冰川地貌 1、冰蚀地貌: 冰斗、刃脊、角峰、冰川谷(槽谷、U形谷)、羊背石; 2、冰碛地貌: 冰碛丘陵、终碛垄、鼓丘;
U 形谷3
峡湾分布在高纬度沿海地区。在冰期时,这里沿冰期前的河谷发育了山谷冰川;而冰后期 之后,原来的冰川谷被上升的海水部分淹没,形成了两侧平直、崖壁峭拔、谷底宽阔、深 度很大的海湾,称为峡湾或峡江。 在中国乃至亚洲大陆并没有峡湾,除新西兰、智利等国偶有所见外,世界上80%的峡湾在 欧洲,而欧洲的峡湾主要在北欧,北欧的峡湾则主要在挪威。
当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时,地表的积雪逐年 增厚,经一系列物理过程,由积雪逐渐转变 成的微蓝色透明体。
被冰川带到别处的大小不一的石块,统称漂砾,漂砾常常用做是识别 冰川活动的标志。漂砾的大小极其悬殊,有的只有拳头那么大,有的 则有房子那么大。它可随冰川被搬到很远的地方,如斯堪的纳维亚的 漂砾被搬到一千多公里以外的英国东部、波兰和俄罗斯平原,喜马拉 雅山有的漂砾直径达28米,重量可达万吨以上。
谢谢!
2. 山岳冰川 山岳冰川是完全受地形约束而发育的冰川。主要分布于中低纬 高山地带,在亚洲山区尤其发育。山岳冰川发育于雪线以上的 常年积雪区,沿山坡或槽谷呈线状向下游缓慢流动。
◆根据冰川形态、发育阶段和地貌特征的差异,山岳冰川可再 分为: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平顶冰川。
悬冰川 (<1km2)
峡湾3
冰臼是指第四纪冰川后期,滴水穿石的方式,它是古冰川遗迹之一,目前 世界上最大的冰臼是在2010年在北京发现的白龙潭冰臼。冰臼的三大特 冰臼1 征是“口小、肚大、底平”。冰臼是冰川的直接产物。两三百万年前在巨 厚冰层覆盖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下,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隙向 下流动时,由于冰层内有巨大压力,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覆基岩及 冰川漂砾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最终形成深坑,这些坑极像南方舂 米的石臼,因此称为冰臼。
◆冰碛物分为 6 种:表碛、侧碛、中碛、底碛、里碛、终碛。大陆冰
川只有底碛和终碛两种。 3、堆积作用:冰碛物结构疏松,堆积杂乱,无层理,磨圆度极差。
侧碛
中碛
终碛
冰积物
2008年10月闫媛 照于稻城亚丁美 丽的珍珠海
在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行的表碛、中碛和内碛等都坠落 在底碛之上,形成低矮而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冰碛丘陵广泛 分布于大陆冰川作用区,高度可达数十米或数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