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美术练习题1

三年级上册美术练习题1
三年级上册美术练习题1

三年级上册美术练习题

一、填空:1世界上有三种颜色是无法调和出来的,他们就是被称为(三原色)的(红)、(黄)、(蓝)。2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感觉,黄色给人以(温暖)(明快)的感觉,蓝色给人以(凉爽)(冷静)的感觉。3(面具)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集(雕刻)、(绘画)、(工艺)于一身,适于(面部)装饰佩戴的(艺术品)。面具的共同特点是(夸张)手法、形式(多样)、富有(创造性)。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其独特的(面具艺术)。可用个人或合作的方式,用(夸张)的手法作一个面具再进行(表演)。4欣赏和制作(面具),能激发我们的(想像力),还可以了解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与(艺术)。5植物籽粒有多种多样的(色彩)和(形状)。可先设计(图稿),再涂(胶水),最后选植物籽粒制成(图案)。6《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是法国画家(雷诺阿)在(1878)年完成的作品,描绘了母亲(夏邦蒂埃夫人)和三岁的儿子(保罗)、六岁的女儿(乔尔乔特)。7民间面塑艺术种类繁多,大致有(面人)、(面花)、(面盏)。(汤子博)制作的《老寿星》,栩栩如生的(神态),面花精美的(造型)与(色彩)都体现了我国(面塑艺术)独特的魅力。8《机器人》一课是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机器人,或者用各种材料(做)一个机器人,给它起个名,并向同学介绍。9对印版画的制作方法:(画)一(画),(压)一(压),经过(对印),经过(添加),一幅画就变成了(两)幅画。对印版画在印制时,原版面与印纸上的画面(相反)。10用水彩和墨在(宣纸)上作画时,随着水分的(多少)、用笔和墨色的(变化),画面会呈现出你意想不到的(效果)。用笔方法有:中锋用笔、侧锋用笔等;用色、用墨的方法有: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等。中国画的用具有(毛笔、颜色、墨、宣纸)。《吴家作坊》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作品。11我们身边充满了(艺术)设计,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是和(设计)有关。有了(设计),我们的生活质量才会更高,世界才被装点得五彩缤纷。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它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基地)。《我来当导演》一课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写(小剧本),再试着(表演)一下。12电脑美术包括:(电脑绘画)、(电脑图形图像处理)、(电脑动画制作)、(电脑三维立体设计)等。电脑美术既是一种独特的美术创作方法,又是帮助我们学习好美术的助手。13《格尔尼卡》是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的杰作,它被西班牙设计师装饰在一双高档的(高跟鞋)上。14《剥玉米》是画家孙佃珍的作品。《向日葵》是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山湖远望》是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作品。15《三彩镇墓兽》(唐代),《错金银双翼神身兽》(战国)《玉铺首》(汉代)16《端阳婴戏图》苏焯(宋),《冬天的阳光》[雕塑]王今栋,《欢天喜地》佚名(清),《战斗中成长》秦大虎张定钊[油画],《金色童年》[摄影]应立国,《翻身努力的儿女》[国画]于月川。17《我的小天地》是根据(记忆)把自己的小天地画出来。或发挥你的(想像力),设计你喜欢的(居室)。18《冰棒棍玩具》是利用(冰棒棍)(大头针)(彩色纸)和(彩笔)进行人物、动物形象创作和设计的。19《怪兽》中的怪兽作品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怪兽,起个(名字)然后小组创编、合演一出怪兽的(童话剧)。20连环画的特点:(连续性)(图文并茂)(故事性强),是用几幅(连续)的画表达一个故事。它由(封面)和(开头)(经过)(结尾)组成。其中封面包括(题目)(主要形象)(作者姓名)组成。21《爬升玩具》中使玩具升起来的办法是:先做一个有(纸筒)的玩具,然后用两根(绳)穿过纸筒,再把绳的一端固定在(高处),劈拉绳的(下端),玩具就会升起来。22鞋除了让我们走路(舒服)外,它还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具有(审美)价值。告诉我们许多(历史)和(文化)知识,如辽代陶制玩具《褐色釉印花陶靴》。用你喜欢的(材料),设计(制作)一双鞋,介绍给同学。23面塑或泥塑的技法是:(揉)(捏)(搓)(剪)(挑)(压)(粘)(贴)。24中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从古至今,这里的劳动人民用手中的(剪刀和纸),创造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剪纸。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期盼),都化在一张张亲切动人的剪纸作

品中。剪纸的表现手法有:(阴刻)、(阳刻)、(阴阳结合刻)。25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

二、答:

1、三原色是什么?它们给人的感受是什么?

三原色指红、黄、蓝。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感觉,黄色给人以温暖明快的感觉,蓝色给人以凉爽冷静的感觉

2、电脑美术包括哪些?

电脑美术包括:电脑绘画、电脑图形图像处理、电脑动画制作、电脑三维立体设计等

3、什么是面具?面具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集雕刻、绘画、工艺于一身,适于面部装饰佩戴的艺术品

4、面塑的种类有哪些?面人、面花、面盏

5、面塑的技法有哪些?揉捏搓剪挑压粘贴

三、作画:1以家乡的水果为内容设计一张糖纸。2画一个机器人。3选一个小故事,把它画成连环画。4画一幅特点突出的面具。5根据记忆把自己的小天地画出来,或发挥你的想像力设计你喜欢的居室。

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是法国画家(b )的作品。

A毕加索b雷诺阿c达芬奇

2、(a)是人类文化的产物,它集雕刻、绘画、工艺于一身。

a泥塑b面具c脸谱

3、世界上有三种颜色是无法调和出来的,它们就是被称为(a)的红黄蓝。

a三原色b三间色c三复色

4、在彩墨画里,墨色变化是由于(c)来控制的。

a纸张大小b用笔不同c水分多少

5、《格尔尼卡》是西班牙大画家(a)的杰作。

a毕加索b雷诺阿c达芬奇

6、传统“民间面塑”所用的基本材料是(a)。

a面b橡皮泥c陶泥

7、(b)色给人热烈和喜庆的感受。

a绿色b红色c蓝色

8、捏泥巴的方法有(揉)、(捏)、(粘)、(刻)。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练习题

时分秒 一、在()里填上时间单位。 1. 一节数学课上了40()。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课 间休息10()。 2. 小明吃饭用了20()。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爸爸每天工作约8()。王 艳跑50米用了10()。 3.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看一场电影用了90()。做一次深呼吸 大约7()。 4.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夏天午睡大约1()。脉搏跳10次用了8()。 跑100米需要13()。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 5.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 6.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爷爷每天晨练1()。运动会上,小明跑60米用了12()。 二、填空 1.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 间单位。 2. 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 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3.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是()分。 4.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 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5. 8:30:25是()时()分()秒。 6.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一小时。 8. 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时;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分,等于()时;秒针在 钟面上走一圈是()秒,等于()分。 9. 分针走半圈是()分,时针走半圈是()时,秒针走半圈是()秒。 10. 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小格,是()分;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小格,是() 分。时针从()走到6,走了5小时。

三年级上册集合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集合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集合练习题 1、森林运动会,动物报名表如下: (1)、既参加跑步有参加跳高的有多少只?(2)、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参加运动会? 2、一次数学测试,全班36人中,做对第一道题的有21人,做对第二道题的有18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题。问:两道都做对的有几人? 3、三一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跑步和跳绳中的一种运动。已知参加跑步比赛的有36人,参加跳绳的有38人。问:两种比赛都参加的有几人? 4、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参加科技组的有26人,参加文艺小组的有24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课外活动?

5、三年级举行篮球和足球比赛,参加篮球比赛的有25人,参加足球比赛的有18人,有8人两种比赛都参加了,还有4人什么比赛都没有参加。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6、六一儿童节小明、小红买去公园游玩时所需的食物,小明买了5种,小红买的比小明多4种,他们俩买的食物中有3种是相同的。他们一共买了多少种食物? 7、王阿姨的水果店昨天卖出的水果品种有:苹果、梨、香蕉、桃子、西瓜、山竹,今天卖出的水果品种有:苹果、梨、西瓜、樱桃、荔枝、葡萄。两天一共卖了多少种水果? 8、三年二班订《米老鼠》的有24人,订《智力大王》的有22人,全班每人至少订了这两种期刊中的一种,两种都订的有4人。三年二班一共有多少人? 9、学校组织看文艺表演,冬冬的座位从左数是第7个,从右数是第10个,这一行

12、三(6)班有学生55人,参加学校绘画比赛的有20人,既参加绘画比赛又参加书法比赛的有12人,两项比赛没参加的有14人。参加书法比赛的有多少人? 13、乐器兴趣小组有42人其中会弹钢琴的有27人,既会弹钢琴又会弹古筝的有16人,两项都不会的只有1人。会弹古筝的有多少人? 14、三年级有10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每人至少带一样。三年级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几人? 15、我们班有35人订了《数学一国》,有18人订了《作文天地》,其中有9人两种杂志都订了,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 16、三(1)班有50人,其中25人喜欢吃苹果,22人喜欢吃橘子,13人既喜欢吃苹果又喜欢吃橘子。两种水果都不喜欢吃的有多少人?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练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20分) 1、35×60积的末尾有(_______)个0,120×80的积是(_______)。 2、最大三位数乘以最小两位数的积是________. 3、小明4分钟行220米,照这样计算,再行2分钟,共行_____米. 4、张老师早晨7:05从家里出发去学校,7:30到到校,张老师在路上用了分钟。 5、35名同学乘车,大车每车坐8人,小车每车坐4人,都坐大车需(_______)辆,都坐小车需(_______)辆。 6、超市早上8时开始营业,晚上9时停止营业。全天营业(_____)小时。 7、在括号里填上“<”“>”或“=”。 600米(____)6千米3时(____)240分 2999千克(____)2吨50毫米(____)5分米 8、250×4的积的末尾有(____)个0,积是(____)位数。 9、一道除法算式,除数是7,小强错把除数看成是8,计算结果是36余5,正确的结果是(_____)。 10、如果时钟现在是18时整,那么分针旋转144圈后是(______)时。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比()。 A.面积大B.一样大C.无法比较 2、一个三位数除以8的商是一个三位数,那么被除数的百位上不可能是()。

A.7 B.8 C.9 3、我们通常所用的A4纸,又称16开纸,长约30厘米,宽21厘米,那么一张A4纸周长约为() A.62厘米B.51厘米C.102厘米 4、下列各物体的长度接近50cm的是()。 A.一个杯子的高B.一支铅笔的长 C.一个乒乓球的直径D.一课桌的宽度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0.15 m,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A.60 m B.0.6 m C.0.06 m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2、生产日期:2017年7月28日,保质期:3天,8月1日面包不能吃。() 3、一个乘数中间有1个零,积的中间也一定有1个0。() 4、旋转就是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而做的圆周运动。() 5、一堆沙子重5t,运走了,还剩下t。() 四、计算题。(30分) 1、直接写得数。 40×2= 44×2= 300×8= 104×7= 240-60= 31×2= 32+48= 240×2= 2、用脱式计算 375÷5×24 1604-56×18 (26+57)×26

三年级上数学《集合》教学设计

三年上册数学《数学广角—集合》设计教案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

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脑筋急转弯引入,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思考,在争论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整合。】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三、1、教学例1. 1.方法一:激趣探究 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出示第104页表格) 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 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 师:那么,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你会计算吗学生可能回答;一共有17人,9+8=17(人)。可是,参加这两项活动的没有17人呀。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应该是一共有14人参加了,算式是9+8=14(人)。……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14人呢为什么要减去3呢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4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由于三年级刚刚接触科学学科,因此要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

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三年级上册期末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期末练习题 1.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 ) 2.后天一定下雨。 ( ) 3.63÷8=7……7 ( ) 4.一辆大卡车载重5千克。 ( ) 5.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 ) 四、选择题。(请你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序号填在括号里,共5分) 1.我每天大约用( )刷牙。 ○ 13小时; ○23分钟; ○33秒钟 2.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每小份是这张纸的( )。 ○ 1 21 ○ 2 61 ○ 3 8 1 3.刘翔在2018年广州亚运会上( )能拿冠军。 ○ 1不可能 ○2可能 ○3一定 4.用7、3、9三个数字可组成( )个三位数。 ○ 13 ○24 ○36 5.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 ○1三 ○2四 ○3三或四 6、从超市到住宅小区有几条路可走?哪条路最近?近多少米?(7分) 5、在○里填上“>”、“<”或“=”。(2分) 20×3○30×3 9分○90秒 4小时○24分 7×6○43 6、在( )里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3分) ①小明的体重大约是45( )。 ②一块水果糖大约重2( )。 ③一辆汽车的载重量是3( )。 1、用23根长度相等的小棒摆正方形,能够摆几个?还剩几根?(5分) 2、一根绳子长19米,剪8米做一根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能够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 ○ ○ ○ 住宅小区 学校 超市 医院 534米 368米 455米 152米

3、300个同学乘4辆汽车去郊游,前3辆车各坐78个同学,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 4、张老师带全班49 一、口算 12×4= 800+530= 310-160= 60-4×9= 39+160= 9×600= 35÷5= 1000-400= 34÷5= 213+9= 400×6= 20÷9= 150+230= 45÷7= 67+32= 0×5+8= 300×7= 650-240= 53÷6= 270+340= 1- 7 8 = 800×5= 12 + 1 2 = 820-120= 42÷6= 3200-400= 68+14= 200×7= 8×40= 590-0= 72÷8= 400×5+500= 3000+600= 20×4= 100-100= 800-250= 0×45= 58 - 3 8 = 35÷5= 1-7 10 = 110-90= 1000-20×5= 6+3×7= 57+38= 14 + 2 4 = 310+270= 71-49= 3×9+20= 700×7= 63÷9= 400+600= 86-25= 我们预备的400元,买学生的门票够吗?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教案

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第1课时集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集合思想,掌握填写集合圈的方法。 2.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读取集合圈中的信息,理解“重复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 2.猜一猜:你认为有多少人?(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3.同学们猜出了多少种结果,那么到底谁猜得对? (1)有人数了数跳绳9人,踢毽8人,共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2)有人说参加比赛的人数没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没有17人,是因为有人重复报了两项比赛。) 4.那到底有多少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表示能清楚地看出来呢?

(引导:把重复的人连线或打记号等。) 可在表格上直接连线,能最清楚地看出有3人重复报了。 5.为了更清楚地让我们看出哪些人只报了一项,哪些人两项都报了,你有什么好办法?(适当引出画集合图的方法。出示课题:集合) 6.你能把人名填到集合图中吗? (1)小组协作完成。 (2)把人名不要了,换了人数你会填吗?(独立完成) (3)观察集合圈图,要算出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怎样列式?为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反馈) (4)反馈:9+8-3=14(人) ①说算理。②适当追问:为什么要减3? 7.回顾算理,整理思路:通过对例1的分析解答,有什么要与同学们交流的?关键要注意什么?(减去重复的) 8.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①独立填写。②重点观察重复处。 (2)做一做第2题。 ①独立填写。②反馈思路。 二、拓展深化,巩固提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时间的计算练习题

日期:2016 年 10 月 30 日 用时: ____ 得分: ____ 一、巧手补天窗。 1.时针从4走到5,走了()时;分针从4走到5,走了()分;秒针从4走到5,走了()秒。 2.当钟面上3根针都重合时是()时。 3.从早上6时到上午10时,经过了()时。 4.现在是7时55分,再过5分是(:)。 5.火车从长春到北京大约需要10()。 6.小红写一页大字大约需要5()。 7.汽车1()行驶80千米。 8.李红深呼吸一次用5() 9.一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1小时。 二、先写出每个钟面的时刻,再算一算经过的时间。 1、(:) 2、(:) 从图1到图2经过了()分。 3、(:)

从图2到图3经过了()分。 4、(:) 5、(:) 从图4到图5经过了()分。 6、(:) 从图1到图经过了()分。 三、神机妙算。 1分一26秒=()秒 78秒+42秒=()分 2时-1时46分=()分 5时19分+41分=()时 4时+80分=()时()分 四、比较大小。 2分10秒(><= )70秒 240秒(><= )4分 9秒(><= )9分 3分5秒(><= )180秒 300秒(><= )6分 5时(><= )300分 210分(><= )4时 1时23分(><= )60分 五、体验数学。 1.名人服装店早上8:30开始营业,晚上7:00关门。名人服装店一天营业多长时间?

列式:答案 答:名人服装店一天营业时间是时分。 2.小丽每天早晨7:10从家出发,她在路上用了38分钟。她什么时间才能到校? 列式:答案 答:她:能到校。 3.实验小学早上7:50上课,中午11:20放学,下午1:00上课,到下午3:20放学。学生一天至少在学校多长时间? 列式答案 答:学生一天至少在学校时分。 4.周三下午1:50同学们观看教育片,这部教育片需要90分钟。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呢? 列式:答案 答:下午:才能看完。 智慧宫殿 笑笑的手表慢5分钟,在5分钟前是5时,现在正确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列式:答案 答:现在正确时间是:。 交卷

三年级上册集合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集合练习题 1、森林运动会,动物报名表如下: (1)、既参加跑步有参加跳高的有多少只?(2)、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参加运动会? 2、一次数学测试,全班36人中,做对第一道题的有21人,做对第二道题的有18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题。问:两道都做对的有几人? 3、三一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跑步和跳绳中的一种运动。已知参加跑步比赛的有36人,参加跳绳的有38人。问:两种比赛都参加的有几人? 4、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参加科技组的有26人,参加文艺小组的有24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课外活动? 5、三年级举行篮球和足球比赛,参加篮球比赛的有25人,参加足球比赛的有18人,有8人两种比赛都参加了,还有4人什么比赛都没有参加。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6、六一儿童节小明、小红买去公园游玩时所需的食物,小明买了5种,小红买的比小明多4种,他们俩买的食物中有3种是相同的。他们一共买了多少种食物? 7、王阿姨的水果店昨天卖出的水果品种有:苹果、梨、香蕉、桃子、西瓜、山竹,今天卖出的水果品种有:苹果、梨、西瓜、樱桃、荔枝、葡萄。两天一共卖了多少种水果? 8、三年二班订《米老鼠》的有24人,订《智力大王》的有22人,全班每人至少订了这两种期刊中的一种,两种都订的有4人。三年二班一共有多少人? 9、学校组织看文艺表演,冬冬的座位从左数是第7个,从右数是第10个,这一行座位有多少个? 10、三(5)班同学参加了音乐、美术这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已知参加音乐组的有32人,参加美术组的有30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10人。三(5)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11、三(1)班订《数学报》的有32人,订《语文报》的有30人,两份报纸都订的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 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看不见、 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 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 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

三年级上册期末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期末练习题“√”,错的打“×”,共5分) 1.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 ) 2.后天一定下雨. ( ) 3.63÷8=7……7 ( ) 4.一辆大卡车载重5千克. ( ) 5.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 ) 四、选择题.(请你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序号填在括号里,共5分) 1.我每天大约用( )刷牙. 3小时; 3分钟; 3秒钟 2.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每小份是这张纸的( ). ○1 21 ○2 61 ○3 8 1 3.刘翔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 )能拿冠军. 不可能 可能 一定 4.用7、3、9三个数字可组成( )个三位数. 3 4 6 5.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 三 四 三或四 6、从超市到住宅小区有几条路可走?哪条路最近?近多少米?(7分) 5、在○里填上“>”、“<”或“=”.(2分) 20×3○30×3 9分○90秒 4小时○24分 7×6○43 6、在( )里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3分) ①小明的体重大约是45( ). ②一块水果糖大约重2( ). ③一辆汽车的载重量是3( ). 1、用23根长度相等的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还剩几根?(5分) 2、一根绳子长19米,剪8米做一根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3、300个同学乘4辆汽车去郊游,前3辆车各坐78个同学,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 4、张老师带全班49名同学到中山公园游玩 一、口算 12×4=800+530=310-160=60-4×9= 39+160=9×600=35÷5=1000-400= 34÷5=213+9=400×6=20÷9= 150+230=45÷7=67+32=0×5+8= 300×7=650-240=53÷6=270+340= 1-7 8 =800×5= 1 2 + 1 2 =820-120= 42÷6=3200-400=68+14=200×7= 8×40=590-0=72÷8= 400×5+500 = 3000+600=20×4=100-100=800-250= 0×45=5 8 - 3 8 =35÷5=1- 7 10 = 110-90= 1000-20×5 =6+3×7=57+38= 我们预备的400元, 买学生的门票够 吗?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练习题

时、分、秒练习 姓名:家长签字: 一、填空。 1、钟面上有( )个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 是( )小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钟正好走一圈,是( )分钟。分针走 1小格,秒针走1圈,是( )秒。 2、1小时=( )分 1分=( )秒 4小时=( )分钟 7分钟=( )秒 3、 35秒+25秒=( )秒=( )分 1分-40秒=( )秒 80分+40分=( )分=( )小时 2时-30分=( )分 4、填上“>””<”或“=”。 3时( )300分 250分( )5小时 60秒( )60分 10分( )600秒 120分( )2时 70分( )7时 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 2、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 3、小新跑60米要12( )。 4、工人叔叔每天工作8( )。 5、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要17( )。 6、李勇从家走到学校要15( )。 7、这场雨真大!整整下了3( )。 三、解决问题 1、同学们进行60米寒跑,王乐用了12秒,张鹏用了10秒,李鑫用了13秒,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2、在100米赛跑中,小明比小方快3秒,小方比小刚慢2秒,你能排出他们三人的名次吗? 3、现在的时间是4时20分,再过1时30分是几时几分? 4、现在是下午2时30分,40分钟以前是几时几分?

5、同学们去春游,早晨8:20出发,下午3:20回来,共用了多少时间? 6、李军早上7:40到校,中午11:40放学,下午2:00上学5:00放学,他一天在学校多少时间? 7、胖胖家到少年宫要走15分钟,他要看上午9:00的演出,最晚应当什么时间从家出发? 8、同学们看电影《海底总动员》,看完这部电影需要2时30分,如果下午2时30分开映,放映结束时应该是什么时间? 9、一场足球比赛需要90分钟,如果想在下午5时结束,这场足球赛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 10、工人师傅要做36个零件,从上午8;:00开始,到12:00完成,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 11、李师傅做一个零件要用9分钟,做6个零件,从下午4:00开始,要到下午几时几分才能完成任务?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练习题

三、判断题。(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共5分) 1.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2.后天一定下雨。 ()3.63÷8=7 (7) ()4.一辆大卡车载重5千克。 ()5.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四、选择题。(请你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序号填在括号里,共5分)1.我每天大约用( )刷牙。○13小时;○23分钟;○ 33秒钟2.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每小份是这张纸的( )。○121○261○38 13.刘翔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 )能拿冠军。○1不可能○ 2可能○3一定4.用7、3、9三个数字可组成()个三位数。 ○13 ○24 ○ 36 5.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1三○2四○ 3三或四6、从超市到住宅小区有几条路可走?哪条路最近?近多少米?( 7分)5、在○里填上“>”、“<”或“=”。(2分) 20×3○30×3 9分○90秒4小时○24分 7 ×6○436、在( )里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3分)①小明的体重大约是45( )。②一块水果糖大约重2( )。③一辆汽车的载重量是3()。 1、用23根长度相等的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还剩几根?( 5分)2、一根绳子长19米,剪8米做一根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 ○○ 住宅小区 学校超市医院 534米368米455米 152米

3、300个同学乘4辆汽车去郊游,前3辆车各坐78个同学,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 4、张老师带全班49名同学到中山公园游玩。(5分) 一、口算 12×4= 800+530=310-160=60-4×9=39+160= 9×600=35÷5=1000-400=34÷5= 213+9=400×6=20÷9=150+230= 45÷7=67+32=0×5+8=300×7= 650-240=53÷6=270+340=1-78 =800×5=12+12=820-120=42÷6= 3200-400=68+14=200×7=8×40= 590-0=72÷8=400×5+500=3000+600= 20×4=100-100=800-250=0×45= 58-38=35÷5=1-710=110-90= 1000-20×5=6+3×7=57+38=14+24 =310+270=71-49=3×9+20=700×7=63÷9=400+600=86-25= 我们预备的400元, 买学生的门票够 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时分秒专项练习题

时分秒专项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秒,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3、钟面上走得最快的针是()针,它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4、时针从数字4走到数字8,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5,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5、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的最快。 6、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走一圈的时间是()小时。 7、秒针从3到9走了()大格,也就是()秒。 8、()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9、3分=()秒 1时=()分 2分=()秒 2时30分=()分 90秒=()分()秒 50分+10分=()时 1分–35秒=()秒 60分=()时 118秒=()分()秒 1分70秒=( )秒 1分12秒=()秒 90分=()时()分 100分=()时()分 60分=()时 118秒=()分()秒 1分70秒=( )秒 1分12秒=()秒90分=()时()分100分=()时()分 2小时=()分 2分=()秒 1时35分=( )分 65秒=()分()秒75秒=()分()秒1时5分=()分 80分=()时()分 1分21秒=()秒 10. 从8:40到9:30经过了( )时( )分;从2:30到4:40经过了( )时( )分;从6:10到6:45经过了( )分。 11.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车开的早. 12、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小红大约每天睡10(),她做8道口算题约用1()。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练习题

数学广角集合测验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 1、明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明明排第9,从后数起明明排第4,这排小朋友一共有( )人。 2、王刚爱吃的水果有:苹果、梨、枣、香蕉、葡萄.李磊爱吃的水果有:桃、苹果、草莓、枣、石榴。他们都爱吃的水果有()种。 3、三(1)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2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有1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有( )人。 4、三(3)班有45人,每人至少订一种刊物,订《漫画大王》的有37人,订《红树林》的有29人,两种刊物都订的有( )人。 5、看右图回答问题。 喜欢篮球喜欢足球 16人 8人 15人 (1)一共调查了( )人。 (2)喜欢篮球的有()人,只喜欢足球的有()人, 两种球都喜欢的有( )人。 二、选择. 三年级(2)班有56名学生,这个月进行了两次数学测试:第一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6,9,15,16,27,33,56;第二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7,9,16,27,36,40,48,51,53。 1.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5 B、7 C、 9 D、3 2.第二次得100分的有( )人。 A、5 B、7 C、 9 D、3 3.两次都得100分的有()人. A、3 B、5 C、 7 D、9 4.只在第一次得100分的有()人. A、2 B、3 C、 4 D、6 5.只得过一次100分的有()人. A、15 B、13 C、 10 D、9 三、解答. 1、请把小动物们的序号填在合适的位置.

美术小组黎明杨华罗杰马腾张飞李晓陈晓东科技小组杨华陈晓东黎达黄小强梁志明赵勇罗杰(1)把参加美术和科技小组的学生名单填在相应的圈内. 参加美术小组科技小组 (2)参加美术小组的有()人,只参加科技小组的有()人, 两种都参加的有( )人。 (3)三(6)班学生参加美术和科技小组的学生一共有( )人. 四、解决问题。 1、学校组织看文艺表演,东东的座位从左数是第7个,从右数是第10个,这一行有多少个座位? 2、三(1)班有50人,其中25人喜欢吃苹果,22人喜欢吃橘子,13人既喜欢吃苹果又喜欢吃橘子。两种水果都不喜欢吃的有多少人? 3、三(4)班同学在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有36人数学获得优秀,有29人语文获得优秀,有28人语文和数学都获得了优秀,同时有9人语文数学都没有获得优秀,三(4)班总共有多少学生? 4、三(6)班有学生55人,参加篮球比赛的有20人,既参加篮球比赛又参加乒乓球比赛有12人,两项都没有参加的有14人。参加乒乓球比赛有多少人? 5、三(4)班做完语文作业的37人,做完数学作业的有43人,两种作用都完成的有31人,每人至少完成一种作业,三(4)班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6、把2张长度都是10厘米的彩纸重叠粘贴在一起(如下图),重叠部分长多少厘米?如果3张彩纸同样重叠,重叠后的彩纸一共长多少厘米?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 目录 第1 单元1. 水到哪里去了 第1 单元2. 水沸腾了 第1 单元3. 水结冰了第 1 单元4. 冰融化了第1 单元5. 水能溶解第1 单 元6. 加快溶解第1 单元 7. 混合与分离 第1 单元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 单元1. 感受空气 第2 单元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 单元3. 压缩空气 第2 单元4. 空气有质量吗 第2 单元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 2 单元 6. 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 单元7. 风的成因 第2 单元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 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 第3 单元2. 认识气温计 第3 单元3. 测量气温 第3 单元4. 测量降水量 第3 单元5. 观测风 第3 单元6. 观察云 第3 单元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 单元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1 《水到哪里去了》 课水到哪里去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 题级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习科学探索: 目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标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点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点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 节 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猜测单刀直入,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练习题

. .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的练习题 一、在( )里填上时间单位。 1. 一节数学课上了40( )。 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 2. 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 )。 课间休息10( )。 3. 小明吃饭用了20( )。 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 4. 爸爸每天工作约8( )。 王艳跑50米用了10( )。 5. 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 )。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 6. 看一场电影用了90( )。 做一次深呼吸大约7( )。 7. 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 )。 夏天午睡大约1( )。 8. 脉搏跳10次用了8( )。 跑100米需要13( )。 9. 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 )。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 )。 10. 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 )。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 )。 11. 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爷爷每天晨练1( )。 12.运动会上,小明跑60米用了12( )。 二、填空 1.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 )和( ),其中( ) 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 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 )个小格,钟面上 一共有( )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 3.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 )小格,分针走了( )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 )小格,是( )分。 4.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

6.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一小时。 7. ()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8. 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时;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分,等于()时;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秒,等于()分。 9. 分针走半圈是()分,时针走半圈是()时,秒针走半圈是()秒。 10. 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小格,是()分;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小格,是()分。时针从()走到6,走了5小时。 11. 从8:40到9:30经过了( )时( )分;从2:30到4:40经过了( )时( )分;从6:10到6:45经过了( )分。 12.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车开的早. 13.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起床早. 14.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的最快. 15.月亮每秒绕地球行8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行29千米.地球比月亮每秒多行()千米. 16.声音每秒在空气中行332米,炮弹每秒比声音快667米,炮弹每秒飞行()米. 三、比较大小 1时○100分 60分○1时60秒○1时 1分○10秒 2时○120分 300分○3时 5分○500秒 240秒○4分 1时○60分 1分○100秒10分○1时 4时○4分 5分○50秒4时○300分200秒○4分400分○6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