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的宏观量子效应

磁性的宏观量子效应
磁性的宏观量子效应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福昕软件(C)2005-2007,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福昕软件(C)2005-2007,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福昕软件(C)2005-2007,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福昕软件(C)2005-2007,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福昕软件(C)2005-2007,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福昕软件(C)2005-2007,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福昕软件(C)2005-2007,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双势垒中的隧道效应及其应用-王鑫

双抛物线势场中的隧道效应 王 鑫 (陕西理工学院 物理系2007级物理学3 班 ,陕西 汉中 723000) 指导老师:王剑华 [摘要]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本文从薜定谔方程出发, 讨论了求解双抛物线势场中的隧道效应,给出了相应的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并对其进行讨论,研究其应用。 [关键词] 薜定谔方程与遂道效应;双抛物线势场中粒子的透射系数;双抛物线势场中粒子的透射系数;隧道效应及其应用 引言 在量子力学发展初期,德布罗意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提出了物质波假说,即认为微观粒子(电子、质子、中子等)也具有波动性。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因而它在能量E 小于势垒高度时仍能贯穿势垒,这种现象称为隧道效应,隧道效应完全是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动的性质而来的。1957年,江崎制成了隧道二极管,第一次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固体中的电子隧道效应的存在。1960年贾埃弗利用隧道效应测量了超导能隙,验证了超导理论。1982年德国的宾尼等研制成功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把隧道效应的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近几 年来,人们十分关注分子和半导体量子阱中双势的隧道效应问题研究[4-8] ,氨分子作为一个典型的三角锥形模型,早在1927年Hund 就提出量子隧道效应会对三角锥形分子的内部结构 有很大的调整作用[1] 。适当选择外部条件便可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近几年 来在介观尺度的隧道效应和光子隧道效应方面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1-9] ,如在超导技术及纳 米技术方面的应用发展较为明显[3]。本文就双抛物线的隧道效应问题求解并进行讨论[2-3] 。 1 薛定谔方程与隧道效应 在量子力学中,微观体系的运动状态是用一个波函数来描写的,反映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微分方程是()t r , ψ对时间的一阶微分方程,即: ψ+ψ?-=?ψ?)(22 2r U t i μ (1.1) 我们称它为薛定谔方程(Schr?dinger equation),式中)r (U 是表征力场的函数。 如果作用在粒子上的力场是不随时间改变的,即力场是以势能)(r U 表征的,它不显含时间,这时

量子点效应 知识点

量子点效应,包括: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隧穿效应、库伦阻塞效应、表面效应、介电效应。 一、首先说下什么是量子点? 二、下面介绍量子尺寸效应 我们通过控制量子点的形状、结构和尺寸,可以调节带隙宽度,激子束缚能的大小以及激子的能量蓝移等。 那这些是怎么实现的呢? 首先我们要介绍下,原子能级、能带、禁带宽度、激子束缚能的概念 1、原子能级 说到能级就离不开早期人们对光谱的观察,光谱是电磁辐射的波长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人们以氢原子模式为例,从氢气放射管中获得氢原子光谱,从1885年开始,巴耳末等人将 氢原子光谱的波数归纳为:?=R H() (1) 那么这些原子是怎么发射光谱的呢,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电子在原子核的库伦场中的运动情况,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大1836倍,它们的相对运动可以近似的看作只是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那这样我们考虑简单的圆周运动,电子在场中的动能和体系的势能,我们得到了原子 的能量:E=(4) 和电子轨道运动的频率:f==(5) 从上述原子中的电子轨道运动,按经典理论试图说明光谱就会遇到困难。 (1)原子如果连续辐射,它的能量就逐渐降低,由1.2中(4)可知,电子的轨道半径就要连续的缩小到碰到原子核止,即半径是是10-15米的数量级,才能稳定不变,但从不同实验,测得的原子半径都是10-10米的数量级。这与事实不符。 (2)按照电动力学,原子所发光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电子运动的频率。现在,如上文说到,原子辐射时,其电子轨道连续缩小,由1.2中(5)可知,轨道运动的频率就连续增大,那么所发光的频率应该是连续变化的,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光谱。但事实不是这样,原子光谱的谱线是分隔的,代表一些分隔而有一定数值的频率。 所以所引用的宏观理论不能用在原子这样的微观客体上, 人们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规律——量子化,在玻尔研究这问题时,已经有公认正确的量子论。按照这理论,光能量总是一个单元的整数倍,而每一个单元是hv,这里v是光的频率,h是普朗克常数,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得到了氢原子内部能量的表达式: E=-n=1,2,3,4… 这个式子也表示能量的数值是分隔的。 求得氢原子的能量后,我们可以把能量式代入氢原子光谱的经验式中,对比经验式,我们就得到里德伯常数R,最终化简,我们得到氢原子能量随量子数n变化

(完整)量子尺寸效应

(完整)量子尺寸效应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量子尺寸效应)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量子尺寸效应的全部内容。

1.1.1量子尺寸效应 所谓的量子尺寸效应是指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 由准连续变为离散的现象,纳米半导体粒子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的分子轨道和最低未 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能隙变宽,由此导致纳米微粒的光、电、磁、热、催化和超导性等 特性与宏观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金属纳米材料的电阻随着尺寸下降而增大,电阻温度 系数下降甚至变成负值;相反,原是绝缘体的氧化物达到纳米级时,电阻反而下降;10~ 25nm的铁磁金属微粒矫顽力比同种宏观材料大1000倍,而当颗粒尺寸小于10nm时矫顽力 变为零,表现为超顺磁性。 1。1。2小尺寸效应 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 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面 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滋、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例如: 光吸收显著增加,吸收峰的等离子共振频移,磁有序态向磁无序态转变,超导相向正常相 的转变,声子谱发生改变等,这种现象称为小尺寸效应。 1。1.3表面与界面效应 纳米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表面与界面效应.由于表面原子与内部原子所处的环境 不同,当粒子直径比原子直径大时(如大于0。01时),表面原子可以忽略,但当粒子直径 逐渐接近原子直径时,表面原子的数目及作用就不能忽略,而且这时粒子的比表面积、表 面能和表面结合能都发生很大变化.人们把由此引起的种种特殊效应统称表面效应[8,9]。 随着粒径的减小,比表面迅速增大.当粒径为5nm时,表面原子数比例达到约50%以上,当 粒径为2nm时,表面原子数达到80%,原子几乎全部集中到纳米粒子的表面.庞大的表面原 子的存在导致键态严重失配,表面出现非化学平衡、非整数配位的化学键,产生许多活性中心,从而导致纳米微粒的化学活性大大增强,主要表现在:(1)熔点降低.就熔点来说,纳 米颗粒中由于每一粒子组成原子少,表面原子处于不安定状态,使其表面晶格震动的振幅 较大,所以具有较高的表面能量,造成超微粒子特有的热性质,也就是造成熔点下降,同时 纳米粉末将比传统粉末容易在较低温度烧结,而成为良好的烧结促进材料。如金的常规熔 点是1064℃当颗粒尺寸减小到10nm时,降低了270℃,当金纳米粒子尺寸为2 nm时,熔点 仅为327℃;银的常规熔点为961℃,而超微银颗粒的熔点可低于100℃等。(2)比热增大。粒径越小,比热越大.(3)化学活性增加,有利于催化反应等。 1.1。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如超微 粒的磁化强度和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也具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利 用它可以解释纳米镍粒子在低温下继续保持超顺磁性的现象。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的研究对 基础研究及实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确立了现存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是未来 微电子器件的基础. 上述的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量子隧道效应都是纳米微粒与 纳米固体的基本特性。它使纳米微粒和纳米固体呈现许多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出现一 些“反常现象”。例如金属纳米材料的电阻随尺寸下降而增大,电阻温度系数下降甚至变 成负值;相反,原是绝缘体的氧化物达到纳米级时,电阻反而下降;10nm-25nm的铁磁金属

量子尺寸效应

1.1.1量子尺寸效应 所谓的量子尺寸效应是指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的现象,纳米半导体粒子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的分子轨道 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能隙变宽,由此导致纳米微粒的光、电、磁、热、 催化和超导性等特性与宏观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金属纳米材料的电阻随着尺寸下 降而增大,电阻温度系数下降甚至变成负值;相反,原是绝缘体的氧化物达到纳米级时,电阻反而下降;10~25nm的铁磁金属微粒矫顽力比同种宏观材料大1000倍,而当颗粒尺寸小于10nm时矫顽力变为零,表现为超顺磁性。 1.1.2小尺寸效应 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 的颗粒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滋、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小 尺寸效应。例如:光吸收显著增加,吸收峰的等离子共振频移,磁有序态向磁无序态 转变,超导相向正常相的转变,声子谱发生改变等,这种现象称为小尺寸效应。 1.1.3表面与界面效应 纳米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表面与界面效应。由于表面原子与内部原子所处的环境不同,当粒子直径比原子直径大时(如大于0.01时),表面原子可以忽略,但当 粒子直径逐渐接近原子直径时,表面原子的数目及作用就不能忽略,而且这时粒子的 比表面积、表面能和表面结合能都发生很大变化。人们把由此引起的种种特殊效应统 称表面效应[8,9]。随着粒径的减小,比表面迅速增大。当粒径为5nm时,表面原子数比例达到约50%以上,当粒径为2nm时,表面原子数达到80%,原子几乎全部集中 到纳米粒子的表面。庞大的表面原子的存在导致键态严重失配,表面出现非化学平衡、非整数配位的化学键,产生许多活性中心,从而导致纳米微粒的化学活性大大增强, 主要表现在:(1)熔点降低。就熔点来说,纳米颗粒中由于每一粒子组成原子少,表面原子处于不安定状态,使其表面晶格震动的振幅较大,所以具有较高的表面能量, 造成超微粒子特有的热性质,也就是造成熔点下降,同时纳米粉末将比传统粉末容易 在较低温度烧结,而成为良好的烧结促进材料。如金的常规熔点是1064℃当颗粒尺寸减小到10nm时,降低了270℃,当金纳米粒子尺寸为2 nm时,熔点仅为327℃;银的常规熔点为961℃,而超微银颗粒的熔点可低于100℃等。(2)比热增大。粒径越小,比热越大。(3)化学活性增加,有利于催化反应等。 1.1.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如超微粒的磁化强度和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也具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量子隧

(完整版)纳米材料四大效应及相关解释

纳米材料四大效应及相关解释 四大效应基本释义及内容: 量子尺寸效应:是指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数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或者能隙变宽的现象。当能级的变化程度大于热能、光能、电磁能的变化时,导致了纳米微粒磁、光、声、热、电及超导特性与常规材料有显著的不同。 小尺寸效应:当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对超微颗粒而言,尺寸变小,同时其比表面积亦显著增加,从而产生如下一系列新奇的性质。 表面效应: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颗粒表面原子数相对增多,从而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且极不稳定,致使颗粒表现出不一样的特性,这就是表面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微观粒子的总能量小于势垒高度时,该粒子仍能穿越这一势垒。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 四大效应相关解释及应用: 表面效应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例如粒径为10nm时,比表面积为90m2/g;粒径为5nm时,比表面积为180m2/g;粒径下降到2nm时,比表面积猛增到450m2/g。粒子直径减小到纳米级,不仅引起表面原子数的迅速增加,而且纳米粒子的表面积、表面能都会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较多,表面原子的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同所引起的。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

隧道效应及其应用

隧道效应及其应用 隧道效应定义是:隧道效应由微观粒子波动性所确定的量子效应,又称势垒贯穿。 1、势垒 在原子核衰变过程会放射出α粒子后变成另一种原子核。原子核表面有40 MeV 的势能,核内α粒子的能量约为 4~9 MeV ,能量较小的α粒子怎么会穿过那么高的势垒从核内放射出来?利用量子力学理论能够给出很好的解释。 表示核内 x <0 和核外 x >0,可以自由运动,而核表面 0 )()()](2[2 2r E r r U m ??=+?-0),()(212122 ≤=-x x E dx x d m ?? a x x E x U dx x d m ≤≤=+-0),()() (22202 2 22??? ???≥≤<<=a x x a x U x U ,000)(0a x x E dx x d m ≥=-),()(232 322 ? ? 2 212 mE k = 202 2)(2 U E m k -=

根据边界条件: 三个区间的薛定谔方程化 为: U U a o x I II III , 0)() (121212 ≤=+x x k dx x d ??a x x k dx x d ≤≤=+0, 0)() (2222 22??a x x k dx x d ≥=+, 0)() (321232 ?? 若考虑粒子是从 I 区入射,在 I 区中有入射波和反射波;粒子从II 区穿过势垒到III 区,在 II 区中同样有入射波和反射波,在III 区只有透射波。 上式分别代表三个平面波波函数。 只有透射波,C'=0。 )(3x ?其中 既有入射波又有反射波, )()(21x x ? ? 、0 ,)(111≤'+=-x e A Ae x x ik x ik ?a x e B Be x x ik x ik ≤≤'+=-0,)(222?a x e C Ce x x ik x ik ≥'+=-, )(113?) 0()0(21??=0201|) (|)(===x x dx x d dx x d ??) ()(3 2a a ??=a x a x dx x d dx x d ===|)(|)(32??B B A A ' +='+2211k B Bk k A Ak '-='-a ik a ik a ik ce e B Be 122='+-a ik a ik a ik e ck e k B e Bk 122122='+-

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

纳米材料的四个基本效应 转载▼ 纳米材料由纳米离子组成,纳米离子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纳米之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从通常的关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也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人界观系统,它具有如下四方面效应,并由此派生出传统固体不具有的许多特殊性质。 1、表面效应 粒子直径减少到纳米级,不仅引起表面原子数的迅速增加,而且纳米粒子的表面积、表面能都会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较多,表面原子的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同所引起的。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易与其它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故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晶体微粒化伴有这种活性表面原子的增多,其表面能大大增加。 2、量子尺寸效应 指纳米粒子尺寸下降到一定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连续能级变为分立能级的现象。这一效应可使纳米粒子具有高的光学非线性、特异催化性和光催化性质等。 3、体积效应 指纳米粒子的尺寸与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或更小时,周期的边界条件将破坏,磁性、内压、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催化性及熔点等都较普通粒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光吸收显著增加并产生吸收峰的等粒子共振频移,由磁有序态向磁无序态,超导相向正常相转变等。 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宏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以及电荷等亦具有隧道效应,他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故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MQT(Macroscopic Quantum Tunneling)。这一效应与量子尺寸效应一起,确定了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也限定了采用磁带磁盘进行信息储存的最短时间。 以上四种效应是纳米粒子与纳米固体的基本特性,它使纳米粒子和固体呈现许多奇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出现一些反常现象,如金属为导体,但纳米金属微粒在低温由于量子尺寸效应会呈现电绝缘性;化学惰性的金属铂制成纳米微粒(箔黑)后,却成为活性极好的催化剂等。

纳米材料的四大效应

小尺寸效应:当纳米粒子尺寸与德布罗意波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对于晶体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对于非晶态纳米粒子其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这些都会导致电、磁、光、声、热力学等性质的变化,这称为小尺寸效应 我的理解是尺寸小了就会出现一些新的现象、新的特性。从理论层面讲主要是由于尺寸变小导致了比表面的急剧增大。由此很好地揭示了纳米材料良好的催化活性。 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 我觉得其实质就是小尺寸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降低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分立能级和纳米半导体微粒的能隙变宽的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可否直接说连续的能带变成能级。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穿越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具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故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这两个更侧重于物理层面,总是不能很好的给出朴实的语言加以描述,甚是头疼。既然是科普,我想如何将这四个概念给工人、初中生甚至是小学生说明白,至关重要。 表面效应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增大,说明表面原子所占的百分数将会显著地增加。对直径大于 0.1微米的颗粒表面效应可忽略不计,当尺寸小于0.1微米时,其表面原子百分数激剧增长,甚至1克超微颗粒表面积的总和可高达100平方米,这时的表面效应将不容忽略。 超微颗粒的表面与大块物体的表面是十分不同的,若用高倍率电子显微镜对金属超微颗粒(直径为 2*10^-3微米)进行电视摄像,实时观察发现这些颗粒没有固定的形态,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自动形成各种形状(如立方八面体,十面体,二十面体多李晶等),它既不同于一般固体,又不同于液体,是一种准固体。在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照射下,表面原子仿佛进入了“沸腾”状态,尺寸大于10纳米后才看不到这种颗粒结构的不稳定性,这时微颗粒具有稳定的结构状态。超微颗粒的表面具有很高的活性,在空气中金属颗粒会迅速氧化而燃烧。如要防止自燃,可采用表面包覆或有意识地控制氧化速率,使其缓慢氧化生成一层极薄而致密的氧化层,确保表面稳定化。利用表面活性,金属超微颗粒可望成为新一代的高效催化剂和贮气材料以及低熔点材料。 小尺寸效应 随着颗粒尺寸的量变,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颗粒性质的质变。由于颗粒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

隧道效应

在量子力学里,量子隧穿效应为一种量子特性,是如电子等微观粒子能够穿过它们本来无法通过的“墙壁”的现象。这是因为根据量子力学,微观粒子具有波的性质,而有不为零的概率穿过位势障壁。 若要使隧穿效应发生,必须有一个2 型介质的薄区域,像三明治一般,夹在两个1 型介质的区域。2 型介质的波动方程必须容许实值指数函数解(上升指数函数或下降指数函数),而1 型介质的波动方程则必须容许行进波解。在光学里,1 型介质可能是玻璃,而2 型介质可能是真空。在量子力学里,从粒子运动这方面来说,1 型介质区域是粒子总能量大于位能的区域,而2 型介质是粒子总能量小于位能的区域(称为位势垒)。 假若条件恰当,从1 型介质区域入射至2 型介质区域,行进波的波幅会穿透过2 型介质区域,再以进行波的形式,出现于第二个1 型介质区域。在量子力学里,穿透过的波幅可以合乎物理地解释为行进粒子。遵守薛定谔波动方程,穿透波幅的绝对值平方和入射波幅的绝对值平方的比率给出了粒子隧穿的透射系数,也就是其透射概率。对于遵守其它种波动方程的光波、微波、绳波、声波等等,穿透波幅可以物理地解释为行进能量,而穿透波幅的绝对值平方和入射波幅的绝对值平方的比率则给出了穿透能量和入射能量的比率。 这些"类似隧穿现象"发生的尺寸与行进波的波长有关。对于电子来说,2 型介质区域的厚度通常只有几纳米。相比之下,对于一个隧穿出原子核的阿尔法粒子来说,厚度会是超小;对于光波来说,虽然2 型介质区域的厚度超大,类似现象仍旧会发生。

正在接近一个位势垒的一个电子,必须表达为一个波列。有时候,这波列可能会相当长。在某些物质里,电子波列的长度可能有10 至20 纳米。这会增加模拟动画的难度。假设可以用短波列来代表电子,那么,右图动画正确地显示出隧穿效应。 有些研究隧穿效应的物理学家认为,粒子只不过拥有波样的物理行为,实际上粒子是质点样的。支持这看法的实验证据非常稀少。多数物理学家比较偏好的看法是,粒子xx实际上是非局域的(delocalized),而是波样的,总是表现出波样的物理行为。但是,在某些状况,使用移动质点的数学来描述其运动是一个很便利的方法。这里,我们采取第二种看法。不论如何,这波样的物理行为的真实本质是一个更深奥的问题,不包括在此文所讲述范围之内。 根据光隧道效应原理,利用光纤探测头、压电陶瓷、光电倍增管、扫描控制跟踪系统和微机,可以构成光隧道显微镜。它可以探测样品的表面形貌。在经典物理中,光在光纤内部全反射,在量子物理中,激光可以从一根光纤内通过隧道效应进入相距很近的另一个光纤内部,分光器就是利用量子隧道效应而制成的。 电子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因此存在隧道效应。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物理量,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显示出隧道效应,称之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将会是未来微电子、光电子器件的基础,或者它确立了现存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当微电子器件进一

量子尺寸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将会是未来微电子、光电子器件的基础,或者它确立了现存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当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时必须要考虑上述的量子效应。在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时,当电路的尺寸接近电子波长时,电子就通过隧道效应而溢出器件,使器件无法正常工作,经典电路的极限尺寸大概在0.25微米。 对超微颗粒在低温条件下必须考虑量子效应,原有宏观规律已不再成立。 隧道二极管是一种具有负阻特性的半导体二极管。目前主要用掺杂浓度较高的锗或砷化镓制成。其电流和电压间的变化关系与一般半导体二极管不同。当某一个极上加正电压时,通过管的电流先将随电压的增加而很快变大,但在电压达到某一值后,忽而变小,小到一定值后又急剧变大;如果所加的电压与前相反,电流则随电压的增加而急剧变大。因为这种变化关系只能用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加以说明,故称隧道二极管。由于“江崎二极管”具有负电阻,并且隧道效应发生速度异常迅速,可用于高频振荡、放大以及开关等电路元件,尤其可以用来提高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隧道效应 在两层金属导体之间夹一薄绝缘层,就构成一个电子的隧道结。实验发现电子可以通过隧道结,即电子可以穿过绝缘层,这便是隧道效应。使电子从金属中逸出需要逸出功,这说明金属中电子势能比空气或绝缘层中低.于是电子隧道结对电子的作用可用一个势垒来表示,为了简化运算,把势垒简化成一个一维方势垒。 势能函数为 ?????><<<<=22101 00 0)(x x x x x V x x x V 对于10 x x <<区,薛定谔方程为 0121212=+??ψψk x 2212 mE k = 方程通解为 x ik x ik Be Ae 111-+=ψ 对于21x x x <<区,薛定谔方程为 0222222=-??ψψk x 2022)(2 E V m k -= 通解为 x k x k e B e A 22222-+=ψ 对于2x x >区,薛定谔方程为 0323232=+??ψψk x 2232 mE k = 通解为

量子效应到底发生了什么 什么原理解释下导电的金属在超微颗粒时可以变成绝缘体

量子效应到底发生了什么什么原理解释下导电的金属在超微颗粒时可以变成绝缘体 纳米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或反常的物理、化学特性,如原本导电的铜到某一纳米级界限就不导电,原来绝缘的二氧化硅、晶体等,在某一纳米级界限时开始导电。这是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等特点,以及其特有的三大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表面效应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增大,说明表面原子所占的百分数将会显著地增加。对直径大于0.1微米的颗粒表面效应可忽略不计,当尺寸小于0.1微米时,其表面原子百分数激剧增长,甚至1克超微颗粒表面积的总和可高达100米2,这时的表面效应将不容忽略。 超微颗粒的表面与大块物体的表面是十分不同的,若用高倍率电子显微镜对金超微颗粒(直径为2*10-3微米)进行电视摄像,实时观察发现这些颗粒没有固定的形态,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自动形成各种形状(如立方八面体,十面体,二十面体多李晶等),它既不同于一般固体,又不同于液体,是一种准固体。在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照射下,表面原子仿佛进入了“沸腾”状态,尺寸大于10纳米后才看不到这种颗粒结构的不稳定性,这时微颗粒具有稳定的结构状态。 超微颗粒的表面具有很高的活性,在空气中金属颗粒会迅速氧化而燃烧。如要防止自燃,可采用表面包覆或有意识地控制氧化速率,使其缓慢氧化生成一层极薄而致密的氧化层,确保表面稳定化。利用表面活性,金属超微颗粒可望成为新一代的高效催化剂和贮气材料以及低熔点材料。 小尺寸效应 随着颗粒尺寸的量变,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颗粒性质的质变。由于颗粒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对超微颗粒而言,尺寸变小,同时其比表面积亦显著增加,从而产生如下一系列新奇的性质。 (1)特殊的光学性质 当黄金被细分到小于光波波长的尺寸时,即失去了原有的富贵光泽而呈黑色。事实上,所有的金属在超微颗粒状态都呈现为黑色。尺寸越小,颜色愈黑,银白色的铂(白金)变成铂黑,金属铬变成铬黑。由此可见,金属超微颗粒对光的反射率很低,通常可低于l%,大约几微米的厚度就能完全消光。利用这个特性可以作为高效率的光热、光电等转换材料,可以高效率地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电能。此外又有可能应用于红外敏感元件、红外隐身技术等。 (2)特殊的热学性质 固态物质在其形态为大尺寸时,其熔点是固定的,超细微化后却发现其熔点将显著降低,当颗粒小于10纳米量级时尤为显著。例如,金的常规熔点为1064C℃,

纳米材料四大效应及相关解释

纳米材料四大效应及相关解释

纳米材料四大效应及相关解释 四大效应基本释义及内容: 量子尺寸效应:是指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数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或者能隙变宽的现象。当能级的变化程度大于热能、光能、电磁能的变化时,导致了纳米微粒磁、光、声、热、电及超导特性与常规材料有显著的不同。 小尺寸效应:当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对超微颗粒而言,尺寸变小,同时其比表面积亦显著增加,从而产生如下一系列新奇的性质。 表面效应: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颗粒表面原子数相对增多,从而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且极不稳定,致使颗粒表现出不一样的特性,这就是表面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微观粒子的总能量小于势垒高度时,该粒子仍能穿越这一势垒。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 四大效应相关解释及应用: 表面效应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例如粒径为10nm时,比表面积为90m2/g;粒径为5nm时,比表面积为180m2/g;粒径下降到2nm时,比表面积猛增到450m2/g。粒子直径减小到纳米级,不仅引起表面原子数的迅速增加,而且纳米粒子的表面积、表面能都会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较多,表面原子的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同所引起的。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悬空键,

量子力学中的隧穿效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量子与统计物理课题论文 论文名称:量子力学中隧穿效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所在班级:材料物理081 小组成员:黄树繁(08920107) 蒋昌达(08920108) 摘要:量子隧穿效应为一种量子特性,是如电子等微观粒子能够穿过它们本来无法通过的“墙壁”的现象。这是一种特殊的现象,这是因为根据量子力学,

微观粒子具有波的性质,而有不为零的几率穿过位势障壁。本文主要介绍量子隧穿效应的基本原理、简单和稍微复杂一点的情况的推导过程,然后介绍下隧穿效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关键词:量子力学;隧穿效应;STM Abstract:Tnneling effect is a property of quantum,is a effect of Microscopic particles ,for example electrons,can get through “barriers” which they cannot used to.It is a unique phenomenon in Quantum mechanics which do not exist in classical mechanic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QM,and conduct the mathematical derivation of the modle. Finally,we introduce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of quantum tunneling effect—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Key Word: Quantum mechanics;Tunneling effect;STM 0.引言 对于一个经典粒子(具有一定的有效质量)在外加电磁场中的行为服从牛顿力学,同时还受到声子、杂质等的散射,无须考虑量子效应 ( 尺寸引起的量子化、量子力学隧穿透效应、量子相干效应等)。然而当空间尺寸小到一定程度时。量子效应就不能忽略。隧道效应是指粒子在能量 E小于势垒高度时仍能贯穿势垒的现象。它很难用经典力学来解释,它完全是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动的性质而来。我们现在就是就是对量子尺寸下所具有的隧道效应非常感兴趣,下面做一个具体的说明。 1.简单情况下的隧穿效应 1.1基本概念 C量子隧穿效应(Quantum tunneling effect),是一种衰减波耦合效应,r 其量子行为遵守薛定谔波动方程。假若条件恰当,任何波动方程都会显示出出衰减波耦合效应。数学地等价于量子隧穿效应的波耦合效应也会发生于其它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