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小溪流的歌》教案

合集下载

《小溪流的歌》的教案

《小溪流的歌》的教案

《小溪流的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溪流的歌》。

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溪流成长的过程及变化的喜悦。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2.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2.3 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2 体会作者对小溪流变化的喜悦情感。

四、教学方法4.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4.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3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小溪流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5.3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5.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

5.5 情感体验: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小溪流的变化及作者的情感。

5.6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7 总结课堂: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6.1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音准确,语调自然。

6.2 学生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有深刻的理解。

6.3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表演,展现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6.5 学生能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

七、教学准备7.1 准备课文《小溪流的歌》的文本材料,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材料。

7.2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课堂展示和讲解。

《小溪流的歌》教学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学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溪流成长的过程,认识小溪流、河流、海洋等不同水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不同水域。

(3)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小溪流成长的过程,认识不同水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小溪流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 小组活动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水域。

(2)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小溪流、河流、海洋等不同水域。

(3)简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开展生字词竞赛,巩固学习效果。

4. 理解课文内容(1)引导学生讨论小溪流成长的过程。

(2)分析小溪流心理变化的原因。

(3)引导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体验,写一篇关于成长的小作文。

2. 拓展作业:(1)观察身边的水域,了解其特点,与同学交流。

(2)开展保护环境的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小溪流的歌》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案《小溪流的歌》教案「篇一」【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学习目标】1、体味童话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特点及拟人化的表现手法2、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我们要学习的精神3、感悟童话故事中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教学重点】弄清小乌龟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他是如何处理这些困难的。

【教学难点】感悟童话故事中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介绍作者2.写字注音。

沉diànz { 阻àiz { liàoz {望泡mz {卵石z { 牢sāoz { yǐn唱z { 恐吓z {3、词义:卵石:岩石经过水流冲击、磨擦所形成的卵形石块。

牢骚:沉淀diàn:兴致勃bó勃:恐吓hè:积蓄:眺tiào望:低沉:汹涌:怨恨:无穷无尽:4.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五颜六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兴致勃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无穷无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小溪流变成海洋的示意图,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小溪流往前奔流z {→形成小河z {→成为大江→z {→汇成海洋z {【合作探究】1、文章脉络:按分――总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5),写小溪流的歌。

(请写出下面各自简要段意)(1――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6),永远唱不完的歌。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小溪流的歌》。

2.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个性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2.1.1 《小溪流的歌》是一首描绘小溪流成长历程的诗。

2.1.2 课文通过小溪流的眼睛,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和生活的美好。

2.2 教学重点2.2.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2.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3 教学难点2.3.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3.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交流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小溪流的特征和成长过程。

3.2 朗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3 理解课文1. 学生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3.4 小组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讨论和表达。

2.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作业布置1. 请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请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大自然景色。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1. 观察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表现,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2. 评价学生在讨论和表达时的语言组织和思维能力。

6.2 作业评价1. 评价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否准确。

《小溪流的歌》教师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师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小溪流的歌》,了解小溪流成长的经历,体会小溪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溪流的歌》内容简介:本文讲述了一条小溪流从源头出发,历经曲折,最终融入大海的故事。

2. 生字词学习:涌、渊、嘛、喧闹、慰藉、澎湃。

3.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如“小溪流总是欢快地唱着歌,向前奔去。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溪流的精神。

2. 难点:句子解析,运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

2.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小溪流的印象。

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溪流的精神。

3.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4. 集体朗读课文,感受小溪流的欢快氛围。

5.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6. 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7. 分析课文中的代表性句子,让学生学会运用词语。

8. 课堂小结,强调小溪流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

9. 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

10. 课后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家长反馈,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生字词掌握和句子运用方面的进步。

2.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3. 考察学生对小溪流精神的认同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该精神的实际情况。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抄写并默写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家长协助孩子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课文内容,了解小溪流的故事,并谈谈对小溪流精神的理解。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看到的自然景物,并尝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

《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

《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相关推荐《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

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

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A、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C、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齐读第3自然段。

《小溪流的歌》教案15篇

《小溪流的歌》教案15篇

•••••••••••••••••《小溪流的歌》教案《小溪流的歌》教案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溪流的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溪流的歌》教案1【思路综述】关于本文的主题,学生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因此本设计力图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辩、对话交流,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题,产生联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简说】一、导入启思文章题记说“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那么,小溪流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二、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找出小溪流逐步成长的4个阶段。

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三、合作探究1.分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说不同阶段小溪流成长的情况。

如:学生甲:我不知疲倦地往前奔流,冲过巨大石块的阻拦,拒绝枯树桩的劝止,同我的伙伴们汇合在一起,我就长大了。

——我成为了一条小河,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教案》。

学生乙:我精力旺盛,精神饱满,托起沉重的木船,拒绝乌鸦的恐吓,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别的小河同我汇在一起,我又长大了。

——成为一条大江。

学生丙:(略)学生丁:(略)2.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有变化。

力量逐渐变大。

3.小溪流唱的歌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歌?(1)师生交流。

老师可有意提出有误的主题,激活学生思维。

(2)得出答案。

是一首永不息止的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

4.归纳指出主题思想要点:(1)坚持前进、永不停步;(2)在前进中不断成长。

四、延伸训练1.小溪流的歌给你什么启示?2.由小溪流的形象你联想到了些什么?《小溪流的歌》教案21、说明版本《小溪流的歌》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2、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小溪流的歌》是一篇文字优美、内蕴丰富的童话。

作为教读课,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小溪流的歌》教学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学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小溪流的歌》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通过写作和绘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课文《小溪流的歌》讲述了一条小溪流从源头到大海的历程。

通过对小溪流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坚韧。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3.3 写作与绘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观察和描绘,创作自己的写作和绘画作品。

学生互相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主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同伴的学习成果,给予鼓励和建议。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小溪流的歌》5.2 自然风光图片:用于导入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5.3 写作和绘画材料:学生用于创作自己的作品。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观察活动,如户外散步或观察附近的河流。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自然景物和感受。

6.2 课后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宣传活动成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 、赠送名言,拓展提升 多媒体展示,“轻轻告诉你: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 摇,坚决地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正当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 学生齐读一遍。 七、总结梳理,激励发展 这节课,我们在美妙动听的旋律中结识了一条勇敢向前,乐观坚定的小溪流。是啊,成 长是 一首歌,生活是一首歌。在我们成长的河流中,无论是顺风顺水,还是急湍瀑布,希 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唱响我们自己嘹亮欢快的歌声,高歌前行! 八、作业布置: 完成《学法》 九、板书设计
小溪流的歌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童话的知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感悟小溪流的精神。 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不怕困难,积极奋进的思想。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小溪流的精神。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不怕困难,积极奋进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背景音乐丹吉布森《梦中的小溪》,教师有感情的诵读“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
哪些呢,骄傲的告诉同学们吧! (学生可以与同位交流,可以小组内交流,也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
2.那么多的童话啊!静下心来思考一下,童话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大屏幕出示知识小贴士:童话常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 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反映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6.分角色配乐朗读:各小组推荐读得好的同学朗读对话,教师用概括性的话把四组对话 连接起来。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宁静的生活2》)
7.读后,再次请生作出评价加分。 (二)感悟小溪流的歌
同学们的朗读就好像一首美妙的小溪流之歌在老师的耳畔响起,小溪流究竟唱了一首什 么歌?为什么他的歌永远唱不完?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一谈吧!
3.学生齐读一遍。 4.你喜欢童话吗?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以“我是---”为开头,构思一篇小小的童话 吧!
要求:充分运用拟人、夸张等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 (教师可以做简要的示范。“我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春天的钟声敲醒了我甜蜜的梦。抖擞抖 擞精神,舒活舒活筋骨,我开始了快乐的旅行……”)
小溪流—— 快活,冲过石块的阻拦
小溪流的歌
小河——旺盛,冲过石滩的阻止 大江——强壮,掀起汹涌的波涛
永不停止 成长壮大
大海——巨大,涌向四面八方
(多媒体展示课题、题记、作者。) 二 、揭示目标,认知导航。 多媒体出示活动任务,学生齐读一遍。 活动任务:⒈ 理解文章的主旨。
⒉感悟小溪流的精神。 ⒊ 了解童话的特点。 三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聆听小溪流的歌) 课前我们大家已经充分的预习了这篇课文,下面,给你3分钟的时间跳读课文,然后抢答 大屏幕上的问题。 多媒体出示:1.小溪流的歌共有几个乐章?每个乐章的特点? 2.小溪流的成长是不是一帆风顺的?作者重点写的有哪些阻挠者? (1.学生上台板书四个乐章: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特点:快活、旺盛、强壮、巨大。 2.不是。重点描写的阻挠者是枯树桩、枯草、乌鸦、泥沙和沉船。) 教师评价,利用评价表加分。 四 、互动探究,智慧共享 (一)品读小溪流的歌 1.分组从课文中找出枯树桩、枯草、乌鸦、泥沙、沉船与小溪流的对话。模仿他们的语 气读一读。 (教师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情感。) 2.将学生按小溪流的四个成长阶段分成四组,练习对话。 (教师要求:小组内分配角色,注意依据小溪流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特点,读出情感。) 3.请各小组推荐读得好的同学朗读对话。组与组展开 PK。 4.读后,学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评价加分。 5.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再次分组练习对话。
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山谷里总是不断响着他歌唱的回声。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他微 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在他清亮的眼睛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像他自己一 样新鲜,快乐。他不断向他所遇到的东西打招呼,对他们说:“你好,你好!”。
(背景音乐结束)教师激情导入:任何优美的旋律都有结束的时候,而小溪流有一个歌, 却是永远唱不完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童话作家严文井先生的《小溪流的歌》, 去倾听小溪流美丽的歌声和内心的颤动吧!
小组合作,集思广益,推荐发言人来回答。 (多媒体展示:小溪流唱了一首欢快、不怕困难 、意志坚定 、勇往直前、不断进取、不自 满 …… 的成长之歌。因为小溪流是不断成长,永远不休息的,所以他的歌是永远唱不完满了童真童趣,诗意的语言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你读过的童话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