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笔记整理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部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部笔记一、课文笔记1. 古诗三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些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所写,其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送元二使安西》则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课文《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描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美好的生活场景,如瓜藤攀檐、鲜花盛开、小溪潺潺等,表现了乡下人家的朴实和自然之美。
3. 课文《瓷猪阿诺》这是一篇富有想象力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瓷猪如何克服自己的缺点,变成真正的艺术品。
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物品,爱护它们就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
4. 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描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骆驼队的观察和思考,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5. 课文《麦哨》这篇课文描述了乡村田野的美丽风光和孩子们的欢快生活,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6. 课文《纸船和风筝》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两只小动物如何通过纸船和风筝建立友谊,成为好朋友。
故事告诉我们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珍惜和维护友谊。
7. 课文《灰尘的旅行》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介绍了灰尘的自然属性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和例子,让读者更加了解灰尘的奥秘。
二、生字笔记1. 学会生字:踩、纤、拱、哞、莺、凌、蘸、挠、箩、箩筐、箩底。
这些生字是课文中的重点字词,需要掌握它们的读音、含义和用法。
可以通过反复书写和练习来加深对这些字词的记忆和理解。
2. 生字组词练习:如“纤”、“箩”、“箩筐”、“箩底”等,可以分别组出“纤夫”、“箩筐编制”、“箩底服饰”等词语,并进行扩展和运用。
3. 词语搭配:如“凌空”、“飘飘荡荡”、“蘸水”等词语,需要进行搭配练习,了解它们的搭配对象和用法。
三、句子笔记1. 优美句子:如“麦浪翻滚着,似乎在向人们点头微笑”、“风筝在空中飘飘荡荡,好像在为人们表演”等,这些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表达生动有趣,需要加以背诵和运用。
语文四年级下册笔记

语文四年级下册笔记
一、课文注释与名句
课文注释:课文注释是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帮助。
在做笔记时,要注意关注课文注释中的重要信息,如作者、生字词、词语解释等。
名句:名句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点。
在做笔记时,要重视名句的积累与诵读,感受其语言之美。
二、生字词与易错点
生字词:生字词是我们在学习中要重点关注的字词。
在做笔记时,要积累生字词,并注意它们的结构和读音。
易错点:在语文学习中,有一些汉字容易写错,如“这”和“那”。
在做笔记时,要特别留意这些易错点,避免犯错。
三、句子结构与修改
句子结构:在做笔记时,要重视句子的结构,关注主次关系、逻辑关系等。
修改病句:在做笔记时,要学会修改病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课文内容与主题
课文内容:在做笔记时,要关注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图。
主题:在做笔记时,要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语文工具书与技巧
语文工具书:在做笔记时,要熟练掌握语文工具书(如字典、词典、标点符号等),学会利用工具书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
语文技巧:在做笔记时,要关注语文技巧的掌握,如病句的修改、词语的运用等,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知识点和易错点,我相信你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的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的课堂笔记一、生字词。
1. 生字。
- 澜(lán):波澜壮阔。
注意右半部分的笔画顺序。
- 瑕(xiá):无瑕。
与“假”区分,“瑕”表示玉上的斑点。
- 攀(pān):攀登。
笔画较多,要注意书写规范。
- 峦(luán):山峦。
- 泰(tài):泰山。
- 骆(luò):骆驼。
- 驼(tuó):骆驼。
- 罗(luó):罗列。
- 障(zhàng):屏障。
- 兀(wù):突兀。
2. 词语。
- 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 水平如镜:水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形容水很平静。
- 峰峦雄伟:山峰或山峦雄壮而宏伟。
- 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陡然矗立在地面上。
- 奇峰罗列:各种各样的奇特山峰散开地排列着。
- 形态万千:有各种各样的形态。
- 色彩明丽:颜色明亮美丽。
二、文章结构。
1. 总起(第1自然段)- 点明“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高度评价,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对桂林山水的具体描写。
2. 分述(第2 - 3自然段)- 第2自然段写漓江的水。
- 运用排比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从静、清、绿三个方面描写漓江的水的特点。
- 通过与大海、西湖的对比,更加突出漓江的水的独特之处。
- 第3自然段写桂林的山。
- 同样运用排比句“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从奇、秀、险三个方面描写桂林山的特点。
- 把桂林的山比作老人、巨象、骆驼、屏障、竹笋等,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形状和特点。
3. 总结(第4自然段)- 把山水联系起来,“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课堂笔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课堂笔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课堂笔记(人教版)第一部分:课文精要一、风景特点篇1、桂林山水——奇秀险、静清绿2、双龙洞——雄伟、惊险、神奇3、七月的天山——奇妙无比、引人入胜4、大海——波澜壮阔5、西湖——水平如镜6、泰山——峰峦雄伟7、香山——红叶似火8、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9、乡村生活—自然和谐、充满诗意、无拘无束10、乡下风景——独特迷人、优美恬静11、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甲:第一1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行驶, 人好像在画卷中游览观赏一样。
二、人物特点篇1、父亲(中彩那天)——诚实,讲信用2、父亲(万年牢)——认真、实在、正直3、哈默——自爱自尊自强、有骨气4、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5、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游泳本领高6、一个中国孩子——热爱和平、憎恨战争7、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珍惜生命8、琳达一家——一心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9、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勤劳朴实10、伽利略—执着追求真理,相信科学、不迷信权威11、罗丹——做事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执著追求12、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画技高超13、父亲(父亲的菜园)——勤劳执著、认准目标、坚持不懈、4、纪昌——虚心好学、勤学苦练15、飞卫——堪称名师16、扁鹊——医术高超17、蔡桓公——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讳疾忌医18、文成公主——聪明又漂亮19、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20、宙斯——心狠手辣、冷酷无情21、渔夫——从容、镇定、聪明22、魔鬼——凶狠狡猾而又愚蠢三、单元心得体会1、学习了第1单元,我感受到了祖国的风景是那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2、学习了第2单元,我懂得了做人要做一个诚实讲信用的人。
3、学习了第3单元,我感受到了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4、学习了第4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所有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所有笔记四年级下册语文书所有笔记一、《诗歌与韵律》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诗歌与韵律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通过学习本单元,我们了解到诗歌是一种通过音乐般的语言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具有韵律和节奏,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一些常见的诗歌形式,例如绝句、律诗、词等,以及它们的构成要素。
二、《古文观止》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古文。
通过阅读古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思想、生活和文化。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逐渐掌握了古文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学会了分析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通过写作练习,我们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古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修辞与赏析》本单元主要学习修辞手法和文学鉴赏。
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夸张、排比等,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在赏析作品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提高了自己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古诗文》本单元主要学习了一些古代的诗歌和散文作品。
通过阅读古诗文,我们领略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与境界,了解了他们对自然、人生、社会等的思考和感悟。
在学习中,我们通过分析古诗文的语言、结构和意境,提高了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了对美的感知与欣赏能力。
五、《民间故事》本单元主要学习了一些民间故事,如《白蛇传》、《牛郎织女》等。
通过阅读民间故事,我们了解到了民间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分析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
通过写作练习,我们提高了自己的故事写作能力,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六、《小说欣赏与写作》本单元重点学习了一些优秀的小说作品,并进行了欣赏和写作。
通过阅读小说,我们接触到了不同类型的故事和人物,了解到了小说的创作技巧和艺术魅力。
在写作方面,我们通过模仿和创新,提高了自己的小说写作能力。
七、《我的母语我的家》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母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发扬母语文化。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阅读和写作,深入了解了母语的独特之处和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母语文化。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笔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笔记一、字词部分1. 生字词-《古诗词三首》:亭(tíng)、庭(tíng)、潭(tán)、螺(luó)等。
-《桂林山水》:澜(lán)、瑕(xiá)、攀(pān)、峦(luán)等。
2. 多音字-卷:juǎn(卷尺)、juàn(试卷)。
-似:sì(似乎)、shì(似的)。
3. 近义词-观赏—欣赏、仿佛—好像、雄伟—宏伟。
-围绕—环绕、明艳—鲜艳、依据—根据。
4. 反义词-扩散—聚集、前进—后退、波澜壮阔—风平浪静。
-明艳—暗淡、蜿蜒—笔直、高悬—低垂。
二、课文内容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诗人通过描写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景象,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
-《望洞庭》:描绘了洞庭湖的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忆江南》:回忆了江南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2. 《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3.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描写了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景色。
-孔隙窄小,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三、写作技巧1. 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能使事物更加形象生动,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排比:增强语势,如“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2.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可以按照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进行描写,使文章条理清晰。
3. 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观察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
四、日积月累1. 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等。
2. 古代诗词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课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课笔记第一单元。
- 字词理解。
-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 “众鸟高飞尽”:尽,没有了。
许多鸟高高地飞走了。
- “孤云独去闲”: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走了。
- 诗句解析。
-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以动写静,写出了眼前的景色,群鸟高飞远去直至不见,一片孤云也不肯停留,慢慢飘远。
- 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诗人与敬亭山相看而不厌,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 字词理解。
- “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 “潭面”:指湖面。
-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 诗句解析。
- 前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描写了平静的洞庭湖湖面在皎洁月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就像未经打磨的镜子。
- 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洞庭山)比作青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美丽景色。
- 字词理解。
- “忆江南”:词牌名。
- “谙”:熟悉。
- 诗句解析。
- 全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开篇直抒胸臆,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曾经熟悉的。
中间两句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太阳升起时江边的花朵比火还红,春天江水的颜色像蓝草一样碧绿。
最后一句以反问句结尾,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 字词积累。
- 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
- 无瑕:没有斑点,形容十分纯净。
- 峰峦雄伟:山峰或山峦雄壮而宏伟。
- 罗列:分布、陈列。
-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 课文内容。
-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总领全文,表明桂林山水的地位。
- 接着分别描写桂林的山和水。
写山时,抓住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如“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写水时,抓住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大全)一、【课文译文】《田园四时杂兴》(其二十五首)原文意思: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鲜艳饱满,田里麦花已雪白,油菜花谢了在结子,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没有行人经过,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注: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江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表达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意思: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客店旁的树枝上刚长出嫩绿的新叶,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
忽有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翩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注: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清平乐•村居》原文意思:低矮的茅屋旁,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长着翠绿的小草。
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带着微醉的吴地口音相互逗趣取乐?大儿子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子手巧,正在纺织鸡笼;三儿子最淘气可爱,卧在溪边剥莲蓬。
(注:首词描写了春末夏初乡村生活的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生活画面,表达作者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二、【课文难点解析】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景象。
1.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远处寻。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解析:(1)初夏时节,白昼变长,太阳高挂在天上,篱笆旁边整日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2)一个孩子欢快地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菜花从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3)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地上,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三、【会认字及组词】锄:锄头、锄草四、【会写字及组词】杂:杂物、杂质稀:稀疏-稀奇蜻蜓蝴蝶宿:住宿、归宿徐:徐徐-徐缓疏:疏通-疏远茅:茅屋、茅草檐:屋檐-房檐翁:老翁-富翁笼:灯笼、牢笼赖:无赖-依赖剥:剥落、剥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语文笔记整理语记第一单元一.填空:1.本学期要求我们掌握的学习习惯:①坚持写日记、②爱护图书。
2.《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全诗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
3.植树的好处是:①树是“绿色工厂“,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②能绿化祖国③能改造自然环境,为人类造福。
4.开头与结尾的关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表明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决心。
5.“绿色工厂”是指树木有光合作用,“绿色宝库”指森林,“绿色的希望”指沙退鸟舞。
6.《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赞扬了他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了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务变化的规律。
7.读下面的两句话,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⑴.“是啊,……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吗?”这句话中的“弯下腰来”表现了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了竺可桢爷爷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科学的行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⑵.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这句话中的带点字充分表现了竺爷爷得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激动心情。
8.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①这“第一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事务②集中体现了竺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给人以鲜明生动的感受。
9.《燕子》是一篇散文。
课文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10.“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
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春天的歌。
”这段话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电线比作五线谱,用音符来比喻燕子。
这支“春天的歌”会是一支赞美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勃勃生机的歌。
11.《江南春》是唐代杜牧所作,诗题的意思是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12.《江南春》一诗,前两句写今,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后两句是怀古。
13.《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快心情。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14.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互,融为一体。
第二单元语记一.填空:1.《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文中提到切苹果的方法有:①从顶部切到底部②拦腰切下去小男孩采用的方法是拦腰切下去。
3.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往大处说,就是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4.《最佳路径》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的故事,他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卖葡萄的方法中受到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路径设计策略。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选择。
5.格罗培斯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是因为:①这样设计的路径已经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②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的,格罗培斯在按踩出的痕迹铺设路径的时候,一定会施展全部本领使路径更美③这样的路径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玩的方便,快捷④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6.《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
7.人类的“老师”,“老师”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老师”指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8.文中提到的人类的老师有: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我还知道蝴蝶、蝙蝠、响尾蛇等也是人类的老师。
9.格罗培斯的路径设计与葡萄园主卖葡萄的联系是:格罗培斯是受当地农民卖葡萄的方法启示而产生的路径设计方案的。
它们的共同点是:①都是把权力交给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东西②都是顺其自然③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和尊重。
10.写出下列成语的近义词: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不甚了了——(浮光掠影)寻根问底——(无所不晓)孰能生巧——(天道酬勤)第三单元语记一.填空:1.课文《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写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改编的。
课文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望,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2.“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这句话点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目的,既反应出了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也反映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本文的写作特点:①鲜明的对比②精妙的比喻③细节描写④环境烘托。
其中的环境描写巧妙地烘托了诸葛亮性格的特点。
4.中国古代四大名著: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②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主要任务有:曹操、刘备、诸葛亮等;③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主要人物有:林黛玉、贾宝玉等;④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主要人物有:林冲、武松、宋江等。
5.《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6.祁黄羊向悼公推荐的最合适的中军尉人选竟然是他的杀父仇人解狐,从中可以体会他公私分明、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
解狐病逝,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是万般无奈而又十分慎重的决定。
从中可以看出举荐仇人和亲人的目的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标准只有一个:是人才而不是亲与仇。
7.《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剧本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
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
括号内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幕起就是幕布拉开,幕落就是幕布闭合。
8.人物特点分析:公议休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聪明机智子明谦逊有礼、勤学好问大夫及其管家阿谀奉承、别有用心第四单元语记一、填空1、《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2、《“蕃茄太阳”》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
3、学了这篇课文,我的感受是明明虽然失明了,却是个很美丽的女孩,她活泼开朗,个**笑,笑声感人,她很机灵,很聪明,她用手摸着认识了许多蔬菜,能判断“我”是“用双拐走路”的;虽然自己双目失明,却懂得关爱和帮助别人……4、课文中三处“番茄太阳”的不同含义:第一处:明明听了爸爸的话,用手摸了番茄后,感到天上的太阳就像番茄,这是指太阳。
第二处:“我”看到明明的笑脸就像明明心中的“番茄太阳”那么美丽,这是指明明的笑脸。
第三处:“我”听了明明的话,心里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因此,觉得明明童真和爱心就像“番茄太阳”一样温暖而美好,这是指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5、《第一次抱母亲》一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发现母亲的眼眶里流出了泪水。
6、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与母亲的对话,简介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7、“我”心里很难过的原因是第一“我”与母亲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的身体只有80多斤,“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母亲了。
“我”的心里很难过;第二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再背着妹妹,肩上再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我”因为一直不懂事,竟然没能帮母亲挑重担,减轻一点负担而难过;第三想到母亲几十年以这样瘦弱的身躯承受那样重的担子,不怕劳累,毫无怨言,现在却病成这样,“我”的心里很难过。
8、《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记叙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情操。
9、“最弱小的”就是年龄最小的,力气最小的,身体最弱的……10、“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
这句话的含义是:妈妈告诉萨沙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比自己年龄小的,比自己力气小的,或者比自己身体弱的。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道。
含义:这是萨沙在反问妈妈: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不是最弱小的了——你们保护我,我也能保护别人了。
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雷声大作:作:起。
2、大雨如注:注:灌入。
3、翻山越岭:翻:越过,越:跨过。
4、突发奇想:奇:罕见的,特殊的。
5、身先士卒:卒:兵。
6、声色俱厉:俱:全,都;厉:严肃,猛烈。
7、斩钉截铁:斩:砍;截:切断,割断。
8、处事不惊:处:处置,办理。
9、众志成城:城:城墙。
10、含辛茹苦:含:藏在里面;茹:吃。
11、舍生忘死:舍:舍弃;忘:忘记。
三、解释词语。
胆战心惊:形容十分害怕。
战:发抖。
惊涛骇浪:凶恶而使人害怕的波浪。
骇:惊吓。
如履平地:如同走在平地上一样。
履:踩、走。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致: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
浊浪排空排:推、推开。
四、解释字词。
1、池上:2、艇:3、解:4、一道:5、蓬头:6、稚子:7、纶:8、垂纶:9、侧坐:10、莓苔:11、草映身:12、借问:13、遥:14、应:第五单元语记练习一、填空1、《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的交流,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2、《天鹅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3、文中两个比喻“石头似的”“镜子般冰面”用得非常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