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烃类热裂解
3.3 烃类热裂解

T
1 5.6
V
规定:正己烷的BMCI为0,苯的为100
结论: 油品的BMCI越大,其含芳烃量越高;
烃类化合物的芳香性递增顺序
正构链烷烃<带支链烷烃<烷基单环烷烃<无烷基单环烷烃 <双环烷烃<烷基单环芳烃<无烷基单环芳烃<双环芳烃 <三环芳烃<多环芳烃
3.1.4 裂解反应的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
3.1.4.1 裂解反应的热效应
2.3262[1400
150FLeabharlann (H2 )], KJ / Kg
当裂解产物主要为烯烃、双烯烃和芳烃时
H
P
(1100K
)
2.3262[2500.25
228.59
P
(
H
2
)],
KJ
/
Kg
2) 用分子量估算生成热
H (298K ) 23262 104 M ( A M D AM )
26
24
22
2
4
3.1.4.2 裂解反应系统的化学平衡组成
由表3-13和表3-14得出的规律 1) 乙烯生成反应的KP1和KP1a远远大于乙烯生成乙炔的 KP2;随着温度升高KP增大,但KP1、KP1a与KP2的差 距更大;乙炔析碳反应的KP3虽远远高于KP1、KP1a, 但因KP2很小故乙炔析碳反应受乙炔生成反应的制约, 故提高反应温度对生成乙烯有利 2) 达到平衡时乙烯的组成很少,H2和CH4的量很大; 又反应达平衡需很长反应时间,故通常不要求反应 达平衡而求较高的反应速率,使未转化的C2H6循环 裂解;因此,短停留时间有利于乙烯收率增加
CH3 CH3 CH2 CH3 CH4 C3H7
3烃类热裂解

3.2 裂解过程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指标
裂解深度: 裂解深度: 指裂解反应的进行程度,有8种表示法,书P75 指裂解反应的进行程度, 种表示法, 种表示法 常用原料转化率,深度函数 常用原料转化率,深度函数KSF表示裂解深度 表示裂解深度
3.3 管式裂解炉及裂解工艺过程
管式裂解炉 高温短停留时间 乙烯收率
3.1 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 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
裂解反应的热效应 裂解反应通常看作等压过程,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裂解反应通常看作等压过程,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等压反应热效应 :
热效应计算中所需的生成热数据可从文献中查取, 热效应计算中所需的生成热数据可从文献中查取, 也可通过氢含量估算或分子量估算. 也可通过氢含量估算或分子量估算.
3.3 管式裂解炉及裂解工艺过程
急冷方式的比较 直接急冷设备费少,操作简单,系统阻力小. 直接急冷设备费少,操作简单,系统阻力小.冷却介 设备费少 质直接与裂解气接触,传热效果较好. 质直接与裂解气接触,传热效果较好.但形成含油污 分离困难.且难以利用回收的热量. 水, 分离困难.且难以利用回收的热量. 间接急冷对经济性较好,无污水产生,工业上常用. 间接急冷对经济性较好,无污水产生,工业上常用. 对经济性较好
3.2 裂解过程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指标
(2) 从反应速率 烃裂解按一次反应,其反应速率方程式为: 烃裂解按一次反应,其反应速率方程式为: r裂 =K裂 C 烃类聚合和缩合的二次反应多是高于一级的反应. 烃类聚合和缩合的二次反应多是高于一级的反应.其 反应速率方程式为: 反应速率方程式为: r聚=K聚 Cn r缩 =K缩 CA CB
3.1 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
二次反应有: 二次反应有: 烯烃的裂解 生成较小分子的烯烃或二烯烃 加氢和脱氢 烯烃 + H 饱和烷烃 烯烃 -H 高T,烃 ,
第三章作业和参考答案解析

1. 什么是烃类热裂解?答:烃类的热裂解是将石油系烃类燃料(天然气、炼厂气、轻油、柴油、重油等)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他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类。
2.烃类热裂解制乙烯可以分为哪两大部分?答:烃类热裂制乙烯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原料烃的热裂解、裂解产物的分离两部分。
3. 在烃类热裂解系统内,什么是一次反应?什么是二次反应?答:一次反应是指原料烃裂解(脱氢和断链),生成目的产物乙烯、丙烯等低级烯烃的反应,是应促使其充分进行的反应;二次反应则是指一次反应产物(乙烯、丙烯等)继续发生的后续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大的液体产物以至结焦生炭的反应,是尽可能抑制其进行的反应。
4. 用来评价裂解燃料性质的4个指标是什么?答:评价裂解燃料性质的4个指标如下:(1)族组成—PONA值,PONA值是一个表征各种液体原料裂解性能的有实用价值的参数。
P—烷烃(Paraffin); O—烯烃(Olefin);N—环烷烃(Naphtene);A—芳烃(Aromatics)。
(2)氢含量,根据氢含量既可判断该原料可能达到的裂解深度,也可评价该原料裂解所得C4和C4以下轻烃的收率。
氢含量可以用裂解原料中所含氢的质量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裂解原料中C 与H的质量比(称为碳氢比)表示。
(3)特性因数—K,K是表示烃类和石油馏分化学性质的一种参数。
K值以烷烃最高,环烷烃次之,芳烃最低,它反映了烃的氢饱和程度。
(4)关联指数—BMCI值,BMCI值是表示油品芳烃含量的指数。
关联指数愈大,则表示油品的芳烃含量愈高。
5. 温度和停留时间如何影响裂解反应结果?答:(1)高温:从裂解反应的化学平衡角度,提高裂解温度有利于生成乙烯的反应,并相对减少乙烯消失的反应,因而有利于提高裂解的选择性;根据裂解反应的动力学,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一次反应对二次反应的相对速度,提高乙烯收率。
(2)短停留时间: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如使裂解反应进行到平衡,由于二次反应的发生,所得烯烃很少,最后生成大量的氢和碳。
(完整版)第三章作业和参考答案解析

1. 什么是烃类热裂解?答:烃类的热裂解是将石油系烃类燃料(天然气、炼厂气、轻油、柴油、重油等)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他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类。
2.烃类热裂解制乙烯可以分为哪两大部分?答:烃类热裂制乙烯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原料烃的热裂解、裂解产物的分离两部分。
3. 在烃类热裂解系统内,什么是一次反应?什么是二次反应?答:一次反应是指原料烃裂解(脱氢和断链),生成目的产物乙烯、丙烯等低级烯烃的反应,是应促使其充分进行的反应;二次反应则是指一次反应产物(乙烯、丙烯等)继续发生的后续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大的液体产物以至结焦生炭的反应,是尽可能抑制其进行的反应。
4. 用来评价裂解燃料性质的4个指标是什么?答:评价裂解燃料性质的4个指标如下:(1)族组成—PONA值,PONA值是一个表征各种液体原料裂解性能的有实用价值的参数。
P—烷烃(Paraffin); O—烯烃(Olefin);N—环烷烃(Naphtene);A—芳烃(Aromatics)。
(2)氢含量,根据氢含量既可判断该原料可能达到的裂解深度,也可评价该原料裂解所得C4和C4以下轻烃的收率。
氢含量可以用裂解原料中所含氢的质量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裂解原料中C 与H的质量比(称为碳氢比)表示。
(3)特性因数—K,K是表示烃类和石油馏分化学性质的一种参数。
K值以烷烃最高,环烷烃次之,芳烃最低,它反映了烃的氢饱和程度。
(4)关联指数—BMCI值,BMCI值是表示油品芳烃含量的指数。
关联指数愈大,则表示油品的芳烃含量愈高。
5. 温度和停留时间如何影响裂解反应结果?答:(1)高温:从裂解反应的化学平衡角度,提高裂解温度有利于生成乙烯的反应,并相对减少乙烯消失的反应,因而有利于提高裂解的选择性;根据裂解反应的动力学,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一次反应对二次反应的相对速度,提高乙烯收率。
(2)短停留时间: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如使裂解反应进行到平衡,由于二次反应的发生,所得烯烃很少,最后生成大量的氢和碳。
化学工艺学第3章烃类热裂解

化学工艺学第3章烃类热裂解
第3章烃类热裂解
1、正构烷烃的裂解反应规律如何?
2、异构烷烃的裂解反应规律如何?
3、烯烃裂解的主要反应有哪些?
4、环烷烃的裂解反应规律如何?
5、芳烃裂解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6、结焦、生碳反应的途径如何?
7、生碳、结焦规律如何?
8、各族烃类的裂解反应规律如何?
9、各族烃类的裂解反应难易顺序?
10、裂解反应机理如何?
11、什么是一次反应?什么是二次反应?
12、评价裂解原料性质的指标主要有哪些?
13、温度-停留时间对裂解产品收率有何影响?
14、压力对裂解反应有何影响?
15、为何采用水蒸汽作稀释剂?
16、为何急冷?急冷有哪两种形式?各有何特点?急冷的目的?急冷换热器设计的关键指标是什么?
17、裂解气的预分馏有何作用?
18、轻烃与馏分油裂解装置的裂解气的预分馏过程各有何不同?
19、裂解气中酸性气体主要有哪些?为何脱除?脱除方法有哪些?
20、裂解气预分馏处理后为何脱水?用何方法?
21、裂解气预分馏处理后为何脱炔?用何方法?
22、在裂解气的压缩过程中采用多级压缩有何好处?
23、在制冷过程中为何采用多级压缩制冷循环?
25、裂解气的精馏分离流程有哪些?简述其过程?
26、裂解气的分离流程的组织一般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7、分离流程的主要评价指标是什么?
28、在裂解气的深冷分离流程中,乙烯损失的主要部位有哪几处?
29、脱甲烷塔的操作压力的不同对甲烷塔的操作参数、塔设计及操作费用和投资的影响是什么?。
03 烃类热裂解5PPT课件

内 于低温精馏塔来说,可以不用较低温度级位的冷剂,
蒙 古
降低能量消耗及制冷系统设备费用。此外,塔温
工 高.也降低对设备材质的要求。②上升蒸气的相对
业 大
密度增加,从而使单位设备处理量增加,降低设备
学 化
费用。
工 学
但是,提高压力也有其不利的影响:①相对挥发度下
院---
降,塔板数增多或者回流比增大,从而造成设备费
学-
---
2020/11/18
6
3 烃类在 温热-度1低裂00,~解极-1易60散℃冷下,操用作绝的热低材温料设把备高。效由板于
式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等都放在一个箱子
总的来看,低里压。节它能的,原但理操是作用温节度流低膨,胀材来质获要得求低高温,。
投资增大,它操的作用复途杂是;依高靠压低相温反来。回收乙烯,制取富
用过低制冷温度考虑,应可能采用较高的操作压力,
工 学
但有一定限制,如图,压力提高,相对挥发度降低,
院---
操 作 压 力 的 极 限 是 4 . 4 MPa。 一 般 分 为 高 压 ( 3 . 0 -
化 学
3.2MPa)、中压(1.05-1.25MPa) 、低压(0.6-
工 艺
0.7MPa) 压力变化还影响能耗。
工 学
目前大型乙烯装置多采用前冷工艺,后冷工艺逐渐被
院---
取代。
化 学
⑷典型流程
工
艺
学-
---
2020/11/18
8
3 烃类热裂解
3.6.4乙烯塔
分离C2馏分,塔顶产品乙烯,塔釜产品乙烷,乙烯纯
度要达到聚合级,直接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操
内 蒙
作温度仅次于甲烷塔,冷量消耗占总制冷量比例较
第三章烃类热裂解

第三章烃类热裂解引言: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等低级烯烃分子中具有双键,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加成、共聚或自聚等反应,生成一系列重要的产物,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工业上获得低级烯烃的主要方法是将烃类热裂解。
烃类热裂解是将烃类原料(天然气、炼厂气、石脑油、轻油、柴油、重油等)经高温(750℃以上)、低压(无催化剂)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他分子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类。
烃类热裂解非常复杂,具体体现在:(1)原料复杂:烃类热裂解的原料包括天然气、炼厂气、石脑油、轻油、柴油、重油甚至是原油、渣油等;(2)反应复杂:烃类热裂解的反应除了断裂或脱氢主反应外,还包括环化、异构、烷基化、脱烷基化、缩合、聚合、生焦、生碳等副反应;(3)产物复杂:即使采用最简单的原料乙烷,其产物中除了H2、CH4、C2H4、C2H6、外,还有C3、C4、等低级烷烃和C5以上的液态烃。
烃类热裂解按原料的变化可分为:在低级不饱和烃中,以乙烯最重要,产量也最大。
乙烯产量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的标志。
表3-l和表3-2列举了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的乙烯生产能力。
烃类热裂解制乙烯的生产工艺主要为原料烃的热裂解和裂解产物分离。
本章将分别予以讨论。
第一节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1.1烃类裂解的反应规律1.1.1烷烃的裂解反应(1)正构烷烃正构烷烃的裂解反应主要有脱氢反应和断链反应对于C5以上的烷烃还可能发生环化脱氢反应。
脱氢反应是C-H键断裂的反应,生成碳原子数相同的烯烃和氢,其通式为C5以上的正构烷烃可发生环化脱氢反应生成环烷烃。
如正己烷脱氢生成环己烷。
断链反应是C-C键断裂的反应,反应产物是碳原子数较少的烷烃和烯烃,其通式为相同烷烃脱氢和断链的难易,可以从分子结构中碳氢键和碳碳键的键能数值的大小来判断。
表3-3给出了正、异构烷烃的键能数据。
由表3-3的数据看出如下规律:①同碳原子数的烷烃C-H键能大于C-H键能,断链比脱氢容易;②随着碳链的增长,其键能数据下降,表明热稳定性下降,碳链越长裂解反应越易进行。
第三章 烃类热裂解

2020/8/6
1
烃类热裂解
∆ 石油二次加工过程,石油化工的基础 不用催化剂,将烃类加热到750-900℃发生热裂解
∆ 原料: 石油系烃类原料(天然气、炼厂气、轻油、柴油、重油等) 低分子烷烃(乙烷、丙烷)
∆ 主要产品: 三烯 (乙烯、丙烯、丁二烯) 三苯 (苯、甲苯、二甲苯)
2020/8/6
2020/8/6
24
3.1 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
3.1.3 裂解原料性质及评价
2020/8/6
25
裂解原料性质及评价
➢ 族组成---PONA值 ➢ 氢含量 ➢ 特性因数 ➢ 芳烃指数
2020/8/6
26
族组成-PONA值
∆ 适用于表征石脑油、轻柴油等轻质馏分油
烷烃P (paraffin)
烯烃O (olefin)
2020/8/6
12
3.1.1.3 芳烃的裂解反应及 反应规律
a. 烷基芳烃的侧链脱烷基反应或断键反应 b. 环烷基芳烃的脱氢和异构脱氢反应 c. 芳烃缩合反应 产物:多环芳烃,结焦
特点:不宜做裂解原料
2020/8/6
13
3.1.1.4 裂解过程的结焦生碳反应
∆各种烃在高温下不稳定 ∆900-1000℃以上经过炔烃中间阶段而生碳;
⑵ 烷烃分子量越大,越难裂解还是越易裂解?
随着碳链的增长,其键能数据下降,表明热稳定性下降,碳 链越长裂解反应越易进行。
⑶ 叔、仲、伯烷烃脱氢能力自大到小,如何排序?
脱氢能力与分子结构有关,难易顺序为叔碳氢>仲碳氢>伯碳 氢。
⑷ 直链烷烃与带支链烷烃,哪个更易断裂?
带支链的C-C键或C-H键的键能较直链烃的相应键能小,易断 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2
24
3.1 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
3.1.3 裂解原料性质及评价
2020/3/2
25
裂解原料性质及评价
➢ 族组成---PONA值 ➢ 氢含量 ➢ 特性因数 ➢ 芳烃指数
2020/3/2
26
族组成-PONA值
∆ 适用于表征石脑油、轻柴油等轻质馏分油
烷烃P (paraffin)
烯烃O (olefin)
47
石脑油裂解时乙烯收率与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关系
高温-短停留时间 最佳组合
2020/3/2
48
温度-停留时间效应对石脑油产物分布关系
2020/3/2
49
温度--停留时间对产品收率影响
对于给定原料,相同裂解深度时, 提高温度,缩短停留时间的效应
可以获得较高的烯烃收率,并减少结焦 抑制芳烃生成,所得裂解汽油的收率相对较低 使炔烃收率明显增加,并使乙烯/丙烯比及C4中的双烯烃/单 烯烃的比增大,工业上利用此效应,适应市场需要。
度下不发生变化
主要产物: 氢、甲烷、乙烯、丙烯
特点:
生产乙烯、丙烯的理想原料
2020/3/2
7
异构烷烃裂解规律
∆ 比正构烷烃容易裂解或脱氢
∆ 脱氢能力与分子结构有关,难易顺 序为叔氢>仲氢>伯氢
∆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异构烷烃与 正构烷烃裂解所得乙烯和丙烯收率 的差异减小
2020/3/2
8
3.1.1.2 环烷烃的裂解反应 及反应规律
操作增加能耗
2020/3/2
57
水蒸汽作稀释剂的优势
➢ 易分离 ➢ 热容量大,使系统有较大的热惯性 ➢ 抑制硫对镍铬合金炉管的腐蚀 ➢ 脱除结碳,抑制铁镍的催化生碳作用
2020/3/2
58
3.3 管式裂解炉及裂解工艺
2020/3/2
59
3.3 管式裂解炉及裂解工艺
3.3.1 热裂解反应过程的特点
500-900℃经过芳烃中间阶段而结焦。 ∆生碳结焦是典型的连串反应
单环或少环芳烃 多环芳烃 稠环芳烃
液体焦油 固体沥青质 焦炭
2020/3/2
14
烯烃经过炔烃中间阶段而生碳 经过芳烃中间阶段而结焦
2020/3/2
15
焦和碳的区别
形成过程不同:烯烃经过炔烃中间阶段而生碳;经过芳烃中间阶 段而结焦
2020/3/2
22
∆ 链引发 断裂C---C键产生一对自由基 活化能高
∆ 链增长 自由基夺氢 自由基分解 活化能不大
∆ 链终止 两个自由基形成稳定分子的过程 活化能一般较低
2020/3/2
23
3.1.2.2 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
∆ 一次反应是指原料烃在裂解过程中首先发生的原料烃的裂解反 应
生成目的产物乙烯、丙烯的反应属于一次反应,应促使其充分进 行 ∆ 二次反应则是指一次反应产物继续发生的后继反应 乙烯、丙烯消失,生成分子量较大的液体产物以至结焦生炭的反 应,应千方百计抑制其进行
20 裂解深度对温度-停留时间的限定(动力学方程) 工程中常以C5和C5以上液相产品含氢量不低于8%为裂解深度的限 度
温度限制 炉管管壁温度受炉管材质限制
热强度限制 随着停留时间的缩短,炉管热通量增加,热强度增大,管壁温度 进一步上升。
2020/3/2
生断碳键和脱氢反应,有结焦的倾向 ✓ 正烷烃>异烷烃>环烷烃(六碳环>五碳环)>芳烃
2020/3/2
20
3.1 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
3.1.2 烃类裂解的反应机理
2020/3/2
21
3.1.2.1 自由基反应机理
∆ 链引发反应是自由基的产生过程 ∆ 链增长反应是自由基的转变过程 ∆ 链终止是自由基消亡生成分子的过程
2020/3/2
37
衡量裂解结果的指标
➢ 选择性
选择性=转化为目的产物的原料量/反应掉的原料量 (mol%)
➢ 收率和质量收率
收率=转化为目的产物的原料量/通入反应器的原料量 (mol%)(wt%)
2020/3/2
38
3.2 裂解过程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指标
2020/3/2
39
裂解工艺条件
温度 停留时间 压力 稀释剂
• 原料烃的K值越大则乙烯产率越高。乙烯和丙烯总体收率大体上 随裂解原料K值的增大而增加
2020/3/2
33
关联指数
即美国矿务局关联指数(Bureau of Mines Correlation Index),简称BMCI。 用以表征柴油等重质馏分油中烃组分的结构特性。
2020/3/2
34
∆ 正构烷烃的 BMCI值最小(正己烷为0.2),芳烃则相反(苯为 99.8),因此烃原料的BMCI值越小则乙烯潜在产率越高。烃类化合 物的芳香性愈强,则BMCI值愈大,不仅乙烯收率低,结焦的倾向性 愈大。
2020/3/2
35
原料烃组成与裂解结果
➢ 原料由轻到重,相同原料量所得乙烯收率下降。 ➢ 原料由轻到重,裂解产物中液体燃料又增加,产气量减
少。 ➢ 原料由轻到重,副产物量增大,而回收副产物以降低乙
烯生产成本的措施,又造成装置和投资的增加。
2020/3/2
36
衡量裂解结果的指标
转化率(单程转化率、总转化率) 产气率(一般小于C4的产物为气体)
裂解反应包括: ∆ 断链开环反应 ∆ 脱氢反应 ∆ 侧链断裂 ∆ 开环脱氢
2020/3/2
9
环己烷
乙基环戊烷
2020/3/2
10
环烷烃的裂解反应
主要产物: 单环烷烃生成 乙烯、丁二烯、单环芳烃
多环烷烃生成 C4以上烯烃、单环芳烃
2020/3/2
11
环烷烃的裂解反应规律
∆ 侧链烷基断裂比开环容易 ∆ 脱氢生成芳烃优于开环生成烯烃 ∆ 五环比六环烷烃难裂解 ∆ 比链烷烃更易于生成焦油,产生结焦
⑵ 烷烃分子量越大,越难裂解还是越易裂解?
随着碳链的增长,其键能数据下降,表明热稳定性下降,碳 链越长裂解反应越易进行。
⑶ 叔、仲、伯烷烃脱氢能力自大到小,如何排序?
脱氢能力与分子结构有关,难易顺序为叔碳氢>仲碳氢>伯碳 氢。
⑷ 直链烷烃与带支链烷烃,哪个更易断裂?
带支链的C-C键或C-H键的键能较直链烃的相应键能小,易断 裂。
51
3.2 裂解过程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指标
3.2.3 烃分压与稀释剂
2020/3/2
52
压力对裂解反应的影响
∆ 生成烯烃的一次反应 △n>0 ∆ 烃聚合缩合的二次反应 △n<0
化学平衡分析
降低压力有利于提高乙烯平衡组成 有利于抑制结焦过程
2020/3/2
53
压力对裂解反应的影响
动力学分析
一次反应多是一级反应 烃类聚合和缩合的二次反应多是高于一级的反应
2020/3/2
60
∆ 强吸热反应 高温
∆ 存在二次反应 短停留时间 低烃分压
∆ 反应产物是复杂的混合物
2020/3/2
61
3.3 管式裂解炉及裂解工艺
3.3.2 热裂解的工艺方法
2020/3/2
62
∆ 60年代初期 SRT-Ⅰ型炉 双辐射立管 实现了高温、短停留时间
∆ 60年代中期 SRT-Ⅱ型炉 分叉变径炉管 降低烃分压
2020/3/2
18
各族烃的裂解难易程度有下列顺序:
正烷烃>异烷烃>环烷烃(六碳环>五碳环)>芳烃
2020/3/2
19
各族烃裂解生成乙烯、丙烯能力的规律
✓ 正构烷烃 在各族烃中最利于乙烯、丙烯的生成。 ✓ 大分子烯烃 裂解为乙烯和丙烯 ✓ 环烷烃 生成芳烃的反应优于生成单烯烃的反应。 ✓ 无烷基的芳烃 基本上不易裂解为烯烃,有烷基的芳烃,主要是烷基发
氢含量不同:碳几乎不含氢,焦含有微量氢(0.1-0.3%)
2020/3/2
16
3.1.1.5 各族烃裂解生成 乙烯、丙烯能力的规律
从分子结构中的键能数据分析
2020/3/2
17
由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⑴ 同碳原子数的芳烃断链与脱氢反应哪个容易?
同碳原子数的烷烃C-H键能大于C-C键能,断链比脱氢容易。
脱氢反应 :
CnH2n+2
CnH2n+H2
(C—H键断裂 )
断链反应 :
CnH2n+2
环化k脱=氢n反应
CmH2m+ CkH2k+2 m+
2020/3/2
6
正构烷烃裂解规律
相同烷烃断链比脱氢容易
碳链越长越易裂解
断链是不可逆过程,脱氢是可逆过程
在分子两端断链的优势大
乙烷不发生断链反应,只发生脱氢反应生成乙烯,甲烷在一般裂解温
烃类热裂解
2020/3/2
1
烃类热裂解
∆ 石油二次加工过程,石油化工的基础 不用催化剂,将烃类加热到750-900℃发生热裂解
∆ 原料: 石油系烃类原料(天然气、炼厂气、轻油、柴油、重油等) 低分子烷烃(乙烷、丙烷)
∆ 主要产品: 三烯 (乙烯、丙烯、丁二烯) 三苯 (苯、甲苯、二甲苯)
2020/3/2
2020/3/2
30
原料氢含量与乙烯收率的关系
2020/3/2
31
特性因数 K
反映裂解原料烃氢的饱和程度
表征石脑油和轻柴油等轻质油化学组成特性的一种因数,用K表示。 主要用于液体燃料,K值可以通过下式算出:
立方平均 沸点
i 组分的体 积分数
2020/3/2
i 组分沸点
32
• K值以烷烃最高,环烷烃次之,芳烃最低
2020/3/2
40
3.2.1 裂解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