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教案

合集下载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一章:汽车底盘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1.2 教学内容汽车底盘的定义与功能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汽车底盘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底盘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汽车底盘的了解。

讲解汽车底盘的定义与功能。

介绍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

强调汽车底盘的重要性。

1.5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汽车底盘的理解。

检查学生对汽车底盘组成部分的掌握。

第二章: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2.2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动机的重要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2.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发动机的了解。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介绍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强调发动机的重要性。

2.5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发动机的理解。

检查学生对发动机组成部分的掌握。

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与维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3.2 教学内容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与功能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3.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的了解。

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强调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性。

3.5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的理解。

检查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掌握。

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与维修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底盘课程设计

底盘课程设计

底盘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底盘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了解底盘在车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底盘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1.了解底盘的基本结构,包括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

2.掌握底盘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3.了解底盘在车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4.能够分析底盘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5.能够进行底盘的基本维护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底盘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2.培养学生对车辆工程的热爱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底盘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

1.底盘的基本结构:介绍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底盘部件的构成和作用。

2.底盘的工作原理:讲解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包括弹簧、减震器、转向机、刹车盘等。

3.底盘的功能:阐述底盘在车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如行驶稳定性、操控性、安全性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底盘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底盘技术的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底盘在车辆中的重要作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底盘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提供学生系统学习底盘知识的基础。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底盘技术。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底盘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底盘技术。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底盘教案新版

底盘教案新版

底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底盘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掌握底盘的结构和组成部件的名称和作用;3.能够分辨不同类型底盘的特点和适用范围;4.掌握底盘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二、教学内容1.底盘的基本概念和功能A.底盘的定义B.底盘的主要功能2.底盘的结构和组成部件A.底盘结构的概述B.底盘组成部件的名称和作用i.底盘框架ii.悬挂系统iii.传动系统iv.转向系统v.制动系统vi.轮胎与轮圈3.不同类型底盘的特点和适用范围A.前驱、后驱和全驱底盘B.承载式、非承载式底盘C.不同类型底盘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4.底盘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A.底盘故障的分类B.常见的底盘故障和可能原因C.底盘故障的排除方法i.常规检修与维护ii.故障诊断和排故方法iii.常见故障的应急处理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述底盘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组成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以及不同类型底盘的特点和适用范围;2.示范法:通过展示底盘的实物模型或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底盘的构造和组成部件的位置和作用;3.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底盘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底盘的拆装和常见故障的排除维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学用书:《汽车底盘技术》、《汽车底盘维修与保养》等;2.实物模型或视频展示底盘结构和组成部件;3.多媒体设备用于辅助讲授和示范操作;4.相关的底盘故障案例和故障排除维修工具。

五、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底盘知识的掌握情况;2.实际操作评估:组织学生进行底盘的拆装和故障排除维修,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笔试考核:通过课后布置的底盘相关知识习题,检测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六、教学注意事项1.教学内容要结合实际案例和实物模型来讲解,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故障诊断和排除;3.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4.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操作安全规范的讲解和实践操作环节的安全控制。

汽车底盘实训教案

汽车底盘实训教案

汽车底盘实训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零部件;2.熟悉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护方法;3.能够分析和排除常见底盘故障;4.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零部件;2.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护方法;3.常见底盘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教学难点:1.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护方法;2.常见底盘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教具、实物模型等;2.学生准备:学习资料、安全装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先导入上一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回顾汽车底盘的定义和功能。

2.引入本节新课的主题,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步骤二:讲解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零部件(20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汽车底盘的结构图,介绍底盘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指导学生一起观察和分析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底盘的结构。

3.鼓励学生互动讨论,提问并解答学生关于底盘结构和主要零部件的问题。

步骤三:讲解底盘的检修与维护方法(30分钟)1.教师通过PPT和实物模型,讲解底盘的检修和维护方法,包括底盘的清洁、润滑、紧固件的检查和更换等。

2.强调学生在进行检修和维护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安全手套和护目镜等。

步骤四:讲解常见底盘故障的分析和排除(30分钟)1.教师列举常见的底盘故障,如制动系统失效、悬挂系统异响等,并解释其原因和可能的排除方法。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故障的方案,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步骤五:实践操作(60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到汽车检修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2.学生按照要求对一辆底盘故障的汽车进行检修、维护和排除故障,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步骤六:总结和讨论(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和讨论,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2.学生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七:作业布置与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布置关于底盘维护和故障排除的作业,如制定一份维护计划和提出改进建议等。

车辆底盘维修教案模板及范文

车辆底盘维修教案模板及范文

1. 知识目标:- 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 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和维修方法。

- 熟悉汽车底盘维修工具的使用。

2. 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汽车底盘的拆装和维修工作。

- 能够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概述2. 汽车底盘构造及功能3. 汽车底盘常见故障诊断4. 汽车底盘维修工具及使用5. 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实践操作法4. 小组讨论法(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汽车底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底盘维修。

2. 提出问题:汽车底盘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二)新课讲授1. 汽车底盘概述- 介绍汽车底盘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2. 汽车底盘构造及功能- 详细讲解汽车底盘各部件的构造、作用和相互关系。

3. 汽车底盘常见故障诊断- 分析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现象,如异响、漏油、抖动等。

- 介绍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

4. 汽车底盘维修工具及使用- 介绍汽车底盘维修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如扳手、螺丝刀、千斤顶等。

- 演示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5. 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实践- 学生分组进行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实践。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实践中的操作技能。

3.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或测试,了解学生对汽车底盘维修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案范文教学主题: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实践教学目标:- 掌握汽车底盘拆装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熟悉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

教学重点:- 汽车底盘拆装步骤。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教案主题: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底盘的构造和组成部分;2.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3.学会识别底盘常见故障并掌握相应的维修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汽车底盘的定义和功能;2.汽车底盘的构造和组成部分;3.底盘常见故障与解决方法;4.底盘维修工具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汽车底盘的定义和功能,引起学生对底盘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底盘的构造和组成部分(30分钟)1.教师通过PPT或者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汽车底盘的构造和组成部分;3.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三步:讲解底盘的工作原理(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底盘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进行思考;2.通过逐步解析和实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底盘的工作过程;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底盘故障的方法。

第四步:讲解底盘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30分钟)1.教师列举底盘常见故障案例并进行分析;2.详细讲解底盘故障的识别方法和解决技巧;3.提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其他底盘故障的方法。

第五步:介绍底盘维修工具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20分钟)1.教师介绍底盘维修常用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2.重点讲解底盘维修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如防护措施和事故预防;3.强调学生在底盘维修过程中要遵守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第六步: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提醒学生要善于总结和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宽对底盘维修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估: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2.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3.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底盘维修的理解程度进行评分。

教学辅助工具:PPT、实物模型、维修案例、练习题。

汽车底盘教案

汽车底盘教案

汽车底盘教案汽车底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使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重要性及其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汽车底盘的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

3、汽车底盘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底盘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学习状态。

2、学习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讲解汽车底盘的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通过图示、实物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

4、讲解汽车底盘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1、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

3、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五、教学方法1、多煤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汽车底盘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

2、实物演示: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汽车底盘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4、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保养方法。

六、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针对课程中的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堂练习:布置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2、反思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3、反思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章节一:汽车底盘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底盘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的定义和作用。

2. 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汽车底盘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章节二:传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传动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传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驱动轮。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传动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章节三:行驶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行驶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行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行驶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行驶系统的组成部分:悬挂系统、驱动系统、轮胎和轮辋。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行驶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行驶系统的组成部分。

章节四:转向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转向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转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转向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转向器、转向传动装置、转向轮。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转向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

章节五:制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制动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制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制动器、制动传动装置、制动控制装置。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制动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六、传动系统维修技术教学目标:1. 学会传动系统的检查与维护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交通技工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进度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结构主要包括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和操纵机构。

主动部分有:飞轮、离合器盖和压盘;从动部分是从动盘;压紧机构是压紧弹簧;操纵机构有分离叉、分离轴承、离合器踏板和传动部件。

离合器离合器安装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汽车从启动到行驶的整个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离合器。

它的作用是使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能逐渐接合,从而保证汽车平稳起步;暂时切断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联系,以便于换档和减少换档时的冲击;当汽车紧急制动时能起分离作用,防止变速器等传动系统过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离合器类似开关,接合或断离动力传递作用,因此,任何形式的汽车都有离合装置,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离合器的种类摩擦离合器:靠机械摩擦传动。

液力耦合器:靠液体之间的耦合作用传动。

电磁离合器:靠电磁之间的耦合作用传动。

离合器的作用1、保证汽车平稳起步这是离合器的首要功能。

在汽车起步前,自然要先起动发动机。

而汽车起步时,汽车是从完全静止的状态逐步加速的。

如果传动系(它联系着整个汽车)与发动机刚性地联系,则变速器一挂上档,汽车将突然向前冲一下,但并不能起步。

这是因为汽车从静止到前冲时,具有很大的惯性,对发动机造成很大地阻力矩。

在这惯性阻力矩作用下,发动机在瞬时间转速急剧下降到最低稳定转速(一般300-500RPM)以下,发广东省交通技工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案广东省交通技工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案广东省交通技工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案广东省交通技工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案广东省交通技工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进度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转向车轮定位功用:转向轻便、行驶稳定、减少轮胎和机件的磨损等。

分类:(1)、主销后倾角:装在前轴上的主销,上端向后倾斜的现象。

主销后倾角有使车轮自动回正的作用,2)、主销内倾角:装在前轴上的主销,上端略向内倾斜的现象。

有保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和使驾驶员转向轻便的作用.(3)、前轮外倾角当车空载时,轮胎外缘与路面接触,当车载货时,在车重的作用下车轮垂直于路面,使轮胎能够均匀磨损。

广东省交通技工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案广东省交通技工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案广东省交通技工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案备注主讲教师刘锦创辅导教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进度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一、转向传动机构组成通常由转向摇臂、转向直拉杆、转向节臂、梯形臂、转向横拉杆等组成。

二、转向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汽车转向时,要使各车轮都只滚动不滑动,各车轮必须围绕一个中心点O转动,如图1所示。

显然这个中心要落在后轴中心线的延长线上,并且左、右前轮也必须以这个中心点O为圆心而转动。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左、右前轮的偏转角应满足如下关系:ctga = ctg + B/L图1转向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与非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主要包括转向摇臂2、转向直拉杆3转向节臂4和转向梯形。

在前桥仅为转向桥的情况下,由转向横拉杆6和左、右梯形臂5组成的转向梯形一般布置在前桥之后,如图2所示。

当转向轮处于与汽车直线行驶相应的中立位置时,梯形臂5与横拉杆6在与道路平行的平面(水平面)内的交角>90。

在发动机位置较低或转向桥兼充驱动桥的情况下,为避免运动干涉,往往将转向梯形布置在前桥之前,此时上述交角<90,如图2所示。

若转向摇臂不是在汽车纵向平面内前后摆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进度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而是在与道路平行的平面向左右摇动,则可将转向直拉杆3横置,并借球头销直接带动转向横拉杆6,从而推使两侧梯形臂转动图2非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1.转向器2.转向摇臂3.转向直拉杆4.转向节臂5.梯形臂6.转向横拉杆当转向轮独立悬挂时,每个转向轮都需要相对于车架作独立运动,因而转向桥必须是断开式的。

与此相应,转向传动机构中的转向梯形也必须是断开式的。

图3 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摇臂 2.转向直拉杆 3.左转向横拉杆 4.右转向横拉杆 5.左梯形臂6.右梯形臂7.摇杆8.悬架左摆臂9.悬架右摆臂10.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转向直拉杆的作用是将转向摇臂传来的力和运动传给转向梯形臂(或转向节臂)。

它所受的力既有拉力、也有压力,因此直拉杆都是采用优质特种钢材制造的,以保证工作可靠。

直拉杆的典型结构如图4所示。

在转向轮偏转或因悬架弹性变形而相对于车架跳动时,转向直拉杆与转向摇臂及转向节臂的相对运动都是空间运动,为了不发生运动干涉,上述三者间的连接都采用球销。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进度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图4 直拉杆的典型结构1.螺母2.球头销3.橡胶防尘垫4.螺塞5.球头座6.压缩弹簧7.弹簧座8.油嘴9.直拉杆体10.转向摇臂球头销随着车速的提高,现代汽车的转向轮有时会产生摆振(转向轮绕主销轴线往复摆动,甚至引起整车车身的振动),这不仅影响汽车的稳定性,而且还影响汽车的舒适性、加剧前轮轮胎的磨损。

在转向传动机构中设置转向减振器是克服转向轮摆振的有效措施。

转向减振器的一端与车身(或前桥)铰接,另一端与转向直拉杆(或转向器)铰接,如图5所示。

图5 转向减振器结构1. 连接环衬套2.连接环橡胶套3.油缸4.压缩阀总成5.活塞及活塞杆总成6.导向座7.油封8.挡圈9.轴套及连接环总成10.橡胶储液缸课后思考及课外作业: 1.转向传动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课题分析与结论:转向传动装置的调整广东省交通技工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案备注主讲教师刘锦创辅导教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进度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一、动力转向系统组成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或电机)的动力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统,它是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加设一套转向加力装置而形成的。

其中属于转向加力装置的部件是:转向油泵、转向油管、转向油罐以及位于整体式转向器内部的转向控制阀及转向动力缸等,如图1所示。

图1转向系统组成1. 方向盘2.转向轴3.转向中间轴4.转向油管5.转向油泵6.转向油罐7.转向节臂8.转向横拉杆9.转向摇臂10.整体式转向器11.转向直拉杆12.转向减振器二、动力转向系工作原理当驾驶员转动转向盘1时,转向摇臂9摆动,通过转向直拉杆11、横拉杆8、转向节臂7,使转向轮偏转,从而改变汽车的行驶方向。

与此同时,转向器输入轴还带动转向器内部的转向控制阀转动,使转向动力缸产生液压作用力,帮助驾驶员转向操纵。

这样,为了克服地面作用于转向轮上的转向阻力矩,驾驶员需要加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矩,比用机械转向系统时所需的转向力矩小得多。

当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如图2所示),叶片在离心力及高压油的作用下紧贴在定子的内表面上。

其工作容积开始由小变大,从吸油口吸进油液;而后工作容积由大变小,压缩油液,经压油口向外供油。

由于转子每旋转一周,每个工作腔都各自吸、压油两次,故将这种型式的叶片泵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进度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为双作用式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有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并且各自的中心角是对称的,所以作用在转子上的油压作用力互相平衡。

因此,这种油泵也称为卸荷式叶片泵。

图2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示意图1. 进油口2.叶片3.定子4.出油口5.转子汽车直线行驶时,阀芯与阀套的位置关系如图3中所示。

自泵来的液压油经阀芯与阀套间的间隙,流向动力缸两端,动力缸两端油压相等。

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阀芯与阀套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使得大部分或全部来自泵的液压油流入动力缸某一端,而另一端与回油管路接通,动力缸促进汽车左传或右转。

当汽车进行紧急制动时,若没有离合器,则发动机将因和传动系刚性连接而急剧降低转速,因而其中所有运动件将产生很大的惯性力矩(其数值可能大大超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所发出的最大扭距),对传动系造成超过其承载能力的载荷,而使机件损坏。

有了离合器,便可以依靠离合器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之间可能产生的相对运动以消除这一危险。

因此,我们需要离合器来限制传动系所承受的最大扭距,保证安全。

一起。

离合器盖与飞轮靠螺栓连接,压盘与离合器盖之间是靠3-4个传动片传递转矩的。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进度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转向油泵是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源。

转向油泵经转向控制阀向转向助力缸提供一定压力和流量的工作油液。

目前,转向油泵大多采用双作用式叶片泵。

这种油泵有两种结构型式,一种是潜没式转向油泵,另一种为非潜没式转向油泵。

图4所示为潜没式油泵,它与贮液罐是一体的,即油泵潜没在贮液罐的油液中;非潜没式转向油泵的贮液罐与转向油泵分开安装,用油管与转向油泵相连接。

课后思考及课外作业: 1.离合器的作用?课题分析与结论: 1.VIN中的每个字符都具有特定的含义是什么?广东省交通技工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进度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

对汽车起制动作用的只能是作用在汽车上且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而这些外力的大小都是随机的、不可控制的,因此汽车上必须装设一系列专门装置以实现上述功能二、制动原理及制动系的总体结构制动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是,利用与车身(或车架)相连的非旋转元件和与车轮(或传动轴)相连的旋转元件之间的相互摩擦来阻止车轮的转动或转动的趋势。

可用图1所示的一种简单的液压制动系统示意图来说明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图1 液压制动系统示意图1.制动踏板2.推杆3.主缸活塞4.制动主缸5.油管6.制动轮缸7.轮缸活塞8.制动鼓9.摩擦片10.制动蹄11.制动底板12.支承销13.制动蹄回位弹簧一个以内圆面为工作表面的金属制动鼓固定在车轮轮毂上,随车轮一同旋转。

在固定不动的制动底板上,有两个支承销,支承着两个弧形制动蹄的下端。

制动蹄的外圆面上装有摩擦片。

制动底板上还装有液压制动轮缸,用油管5与装在车架上的液压制动主缸相连通。

主缸中的活塞3可由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进度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驾驶员通过制动踏板机构来操纵。

当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使活塞压缩制动液时,轮缸活塞在液压的作用下将制动蹄片压向制动鼓,使制动鼓减小转动速度,或保持不动。

轿车典型制动系统的组成图2给出了一种轿车典型制动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可以看出,制动系统一般由制动操纵机构和制动器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图2 轿车典型制动系统的组成示意图1.前轮盘式制动器2.制动总泵3.真空助力器4.制动踏板机构5.后轮鼓式制动器6.制动组合阀7.制动警示灯(1) 制动操纵机构产生制动动作、控制制动效果并将制动能量传输到制动器的各个部件,如图中的2、3、4、6,以及制动轮缸和制动管路。

(2) 制动器产生阻碍车辆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制动力)的部件。

汽车上常用的制动器都是利用固定元件与旋转元件工作表面的摩擦而产生制动力矩,称为摩擦制动器。

它有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两种结构型式。

广东省交通技工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案教学组织实践教学备注主讲教师刘锦创辅导教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进度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说明一、盘式制动器概述盘式制动器摩擦副中的旋转元件是以端面工作的金属圆盘,被称为制动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