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的急诊急救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标题: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引言概述:多发性创伤是指一个人同时遭受多个部位的严重外伤,是急诊医学中的一种严重情况。
抢救预案的制定对于提高抢救效率、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的制定、急救措施、手术治疗、术后护理和康复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的制定1.1 确定抢救团队成员及分工:包括急诊医生、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护士等。
1.2 制定抢救流程及时间节点:明确患者到达医院后的急救措施、手术安排和术后护理计划。
1.3 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包括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设备,以及止血药物、抗生素等药品。
二、急救措施2.1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使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方式维持呼吸通畅。
2.2 控制出血:采取止血措施,如包扎、压迫、输血等,防止失血过多导致休克。
2.3 确保患者循环稳定: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纠正休克状态。
三、手术治疗3.1 快速评估伤情:进行全身检查,确定各部位的伤情严重程度,制定手术方案。
3.2 及时手术干预: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伤情,尽快进行手术干预,包括内固定、外固定、内置管等。
3.3 术中保护器官功能:注意保护重要器官,如心脏、肺部等,避免手术损伤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四、术后护理4.1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2 疼痛管理: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康复。
4.3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伤情和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五、康复措施5.1 营养支持:提供高蛋白、高热量的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功能恢复。
5.2 康复评估: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调整康复训练计划,确保患者康复进程。
5.3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其积极面对伤痛,重建信心。
结语:多发性创伤是一种严重的急诊情况,抢救预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多发伤的急救方法

多发伤的急救方法
1. 遇到多发伤患者,第一步要赶紧呼叫急救车呀!这就好比发生火灾要第一时间打 119 一样。
像有人出了车祸倒在路边,你不赶紧打急救电话还行?
2. 要让伤者保持呼吸通畅哦!就好像鱼儿需要水才能活,伤者没有通畅呼吸那可危险啦!比如说有人被重物压住了胸口,你得赶快帮他清理呼吸道呀!
3. 快速止血很关键呐!这就像大坝决堤了要赶紧堵住,不然血流光了咋办呀!像被利器划伤出血凶猛,不快点止血怎么行呢?
4. 对于骨折的部位,得小心处理呀!这就像对待珍贵的瓷器,一不小心就碎了。
比如腿骨骨折了,你别粗鲁地去摆弄呀!
5. 注意伤者的体温哦!可不能让伤者冷着啦,就像大冬天不穿厚衣服会冻坏一样。
要是在寒冷环境下有伤者,得想办法给他保暖呀!
6. 一定要观察伤者的意识状态呀!这就好比观察孩子有没有生病一样。
要是伤者一直昏迷不醒,那得多让人揪心呐!
7. 尽量不要随意搬动伤者,除非迫不得已呀!这就像是摆放好的积木,乱动就可能全倒了。
比如伤者脊柱受伤,随便搬动可能加重伤势哟!
8. 陪在伤者身边鼓励他呀!就像黑暗中给他点亮一盏灯。
受伤的人多需要安慰呀,你一句鼓励的话可能就给他带来力量啦!
我的观点结论:多发伤的急救非常重要,每一个步骤都可能关乎伤者的生命,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呀!。
多发伤急救预案演练

一、演练目的为了提高应对多发伤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检验和加强各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确保在多发伤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治,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时间2023年10月27日三、演练地点XX医院急诊科四、演练背景模拟一起交通事故,导致5名伤者同时送至急诊科,其中3人伤势较重,分别有颅脑损伤、胸部损伤和腹部损伤。
五、演练组织1. 演练总指挥:XX医院院长2. 演练副总指挥:XX医院副院长3. 演练小组:由急诊科、外科、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部、药剂科、保卫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4. 演练参演人员:各科室医护人员、护士、保安等。
六、演练内容1. 伤员接诊与分诊2. 伤员救治与护理3. 医疗物资与药品供应4. 信息报告与沟通5. 应急撤离与疏散七、演练流程1. 伤员接诊与分诊- 伤员送达急诊科后,由预检分诊护士进行快速评估,初步判断伤情,并指导伤员至相应救治区域。
- 演练中,模拟3名重伤员,分别由外科、内科和重症医学科接诊。
2. 伤员救治与护理- 各救治小组根据伤员情况,迅速进行救治。
- 外科:进行开颅手术、胸腔闭式引流等。
- 内科:进行抗休克治疗、输血等。
- 重症医学科: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呼吸支持等。
- 护理人员负责伤员的日常护理和生命体征监测。
3. 医疗物资与药品供应- 药剂科负责药品和急救物资的供应,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4. 信息报告与沟通- 演练中,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向上级领导汇报伤员救治情况,保持信息畅通。
5. 应急撤离与疏散- 模拟医院发生紧急情况,组织伤员和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撤离。
八、演练评估1. 演练结束后,由演练总指挥组织评估小组,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
2. 评估内容包括:伤员救治流程、各部门协同作战能力、信息报告与沟通、应急物资供应等方面。
3. 根据评估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九、演练总结通过本次多发伤急救预案演练,检验了我院应对多发伤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了各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标题: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引言概述:多发性创伤是指一次或多次外伤引发的多个部位的严重损伤,通常需要紧急抢救和处理。
建立一套完善的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现场急救1.1 快速评估患者状况:包括呼吸、循环、神志等方面的评估,确定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
1.2 创伤处理:对出血、气道阻塞等紧急情况进行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保护现场:确保现场安全,避免二次伤害,并通知医疗救援人员前来支援。
二、院前抢救2.1 快速转运: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减少抢救时间,提高生存率。
2.2 治疗措施:在转运途中进行基本抢救处理,包括止血、通气、输液等。
2.3 与医院沟通:提前通知医院患者的情况,为患者的接诊和治疗做好准备。
三、院内急救3.1 快速评估:医院急诊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明确伤情和治疗方案。
3.2 多学科协作:外科、重症医学、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患者的抢救工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3 快速处理:尽快进行手术治疗、血管内介入或其他必要的治疗措施,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
四、术后治疗4.1 重症监护: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测和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4.2 有效通气:保障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氧合和通气功能。
4.3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促进伤口愈合和康复。
五、康复与出院5.1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5.2 心理辅导:提供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应对创伤事件的影响。
5.3 出院指导:为患者提供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和复诊计划,确保患者的康复过程顺利进行。
结语:建立完善的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通过现场急救、院前抢救、院内急救、术后治疗和康复与出院等环节的有序配合,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多发伤急救与流程.

③ P(pulsation)——心功能监测
伴有胸部外伤的多发伤,可因气胸、心肌挫伤、心 包填塞、心肌梗塞致心衰。因此,在抢救中应监测心脏 搏动和心电图变化,监测中心静脉压。针对病因做胸腔 闭式引流、心包穿刺、控制输液量或采取心血管活性药。 对于心肌挫伤可使用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 ④ C(control bleeding)——控制出血
护理评估
(二)全身伤情评估
1、病史采集 2、体格检查:一般情况 、头部、眼睛、 口腔、颈部、胸部、腹部、泌尿系统、 脊柱、四肢等
3、辅助检查
护理评估
(三)主要器官系统损伤的诊断
(四)多发伤的再评估
1.深部隐藏损伤初查时体征不明显
2.继发性损伤的发生
3.应激反应的动态表现 4.对治疗的反应
救治原则
(二)休克发生率高
由于多发伤损伤范围广,失血量大,创伤的应
激反应剧烈,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有时可与心源性
休克同时存在。
(三)感染发生率高
创伤后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伤口污染严重,肠道
细菌移位,以及侵入性导管的使用,感染发生率高。多发
伤感染多为混合感染,菌群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及厌氧菌。
严重创伤 背 景 组损伤 活动性 大出血 低体温 致死三联征 酸中毒 大量输液
血液稀释 凝血障碍
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 DCR)
是创伤性凝血病的主要救治策略
是一种延迟、低压、限制性复苏
主要理念:简化治疗
目的:采取尽量少的措施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
(六)容易延误诊断
多发损伤两个部位以上,开放伤与闭合伤,明显外 伤与闭合外伤并存,在同一部位又可发生多脏器伤,加
多发伤的急诊急救完整版

多发伤的急诊急救Document serial number 【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交通、建造、意外伤害等原因引起的多发伤病人逐年增加,已成为 40 岁以下青壮年死亡的首位原因。
因此,如何及时、有效救治多发伤,对降低多发伤病死率、减少社会矛盾等,具有重要意义。
多发伤的定义为同一伤因致人体同时或者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者脏器的严重损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较严重的创伤。
1994 年全国首届多发伤学术会议上,学者们建议多发伤命名如下:多发伤是指单一因素造成的 2 个或者 2 个以上解剖部位(根据 AIS-90 版所指的 9 个部位)的损伤,严重程度根据其 ISS 分值而定, ISS 大于 16 分为严重多发伤。
多发伤的特点是多发、伤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多处伤:同一部位或者同一脏器的多处损伤。
如腹部肝脾损伤,小肠多处穿孔,体表多处裂伤等。
复合伤(combinedinjuries):两种以上杀伤因素同时或者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如核爆炸时既有放射线引起的放射伤,也有烧伤以及爆炸时冲击波引起的冲击伤。
联合伤: (unitedinjuries)指同一致伤因素所引起的两个相邻部位的连续性损伤,如胸腹联合伤(膈肌破裂),眶颅联合伤。
数分钟50% 脑脊髓损伤、心脏、大血管破裂来不及救治6~8 小时30% 脑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及时抢救可免于死亡——黄金 1小时数天至数周20 感染、器官功能衰竭创伤应急微血管调节的器官差异:皮肤胃肠道血管被动调节,血流量减少,而心脑血管自动调节,维持血流量。
多发伤救治的 ABCDE 法则是什么“一问、二看、三感觉”三个步骤又是什么虽然多发伤创伤部位不一样,但抢救流程是一致的。
由于病情危重,抢救时需要争分夺秒,故不能按照常规疾病那样先诊断后治疗,而要遵循“先处理后诊断、边处理边诊断”原则,快速确定、处理可迅速致死的严重状况,如通气障碍、循环障碍、未制止的浅表大出血。
多发伤急救流程

多发伤急救流程多发伤是指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多个不同部位的损伤,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紧急救治以避免严重后果。
以下是多发伤急救的标准流程:1. 保护现场和自身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行动之前,确保现场安全,尽量减少进一步的伤害。
佩戴手套和其他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
2. 呼叫急救电话: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向急救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现场地址、多发伤的情况和其他需要的信息。
3. 评估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检查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如果患者没有意识或没有正常呼吸,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CPR)。
4. 控制出血:如果有出血,尽快采取控制措施。
使用手套和干净的纱布或布料直接压迫伤口,以止血。
如果伤口较大或无法止血,可以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5. 确定优先处理的伤口:根据伤情的严重程度和紧急性,确定处理多发伤的顺序。
通常情况下,首先处理生命威胁较大的伤口,如头部、胸部和腹部的伤口。
6. 固定骨折和关节脱位:如果患者有骨折或关节脱位,需要进行固定以减轻疼痛和进一步损伤。
可以使用绷带、夹板或其他适当的固定器材。
7. 给予急救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可以给予急救药物,如止痛药、抗生素和抗休克药物等。
在给药之前,应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禁忌症。
8. 保持患者体温:多发伤患者易出现体温下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
可以使用毯子、加热设备或其他保暖措施。
9. 监测患者状况: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变化。
注意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和意识状态等指标,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10. 与急救人员配合:一旦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及时向他们提供患者的病史、现状和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
与急救人员密切配合,按照他们的指导进行进一步的急救处理。
总结:多发伤急救流程包括保护现场和自身安全、呼叫急救电话、评估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控制出血、确定优先处理的伤口、固定骨折和关节脱位、给予急救药物、保持患者体温、监测患者状况和与急救人员配合。
多发伤急救护理

条件者,可连续动态监测颅内压(
ICP)变化。
7. 重要脏器的功能监测
(4)肾功能监测: 创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是继发于休克之后发生的肾缺血、肾血管
坏死的临床综合征。可通过严密观察尿量
及检测尿比重来监测。24h尿量少于
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尿比重低
且固定在1.010~1.020,经过补液试验,
八、急救护理
1 2 3 4 5 6 7 8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供氧 迅速止血 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及细胞外液 配血 尿管、胃管与胸腔引流管的留置 术前准备 重要脏器的功能监测 心理护理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供氧
在开放气道的基础之上,保证伤员 有充足的氧气吸入,以改善气体交换,必 要时上呼吸机辅助通气。 吸除口腔异物。如病人呼吸频率大 于每分钟30次,或有呼吸困难,应尽快行 气管内插管的准备。 如气管插管后呼吸困难仍不缓解, 则可能有严重气胸、血胸、或血气胸,应 做好胸腔穿刺的准备与配合。
保通畅。
6. 术 前 准 备
在创伤急救中,一个关键的抢救阶 段,是在伤后1小时内对伤员实施手术。 因此,在抢救中应同时进行术前准备如皮
试、备血、备皮等,以赢得时间,减少并
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7. 重要脏器的功能监测
(1) 循环系统的监测 :传统的循环
动力学监测指标,如观察意识、皮肤 、触摸周围的动脉搏动,测量血压及 中心静脉压等,是估价心功能及循环 动态的主要方法。
(二)进一步检查 在伤员的致命征象,如窒息、休克及大出血 等得到初步控制后,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包括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以获得尽可能准确的诊断,进行有效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伤的急诊急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交通、建筑、意外伤害等原因引起的多发伤病人逐年增加,已成为40 岁以下青壮年死亡的首位原因。
因此,如何及时、有效救治多发伤,对降低多发伤病死率、减少社会矛盾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发伤(multiple injuries) 的定义多发伤的定义为同一伤因致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较严重的创伤。
1994 年全国首届多发伤学术会议上,学者们建议多发伤命名如下:多发伤是指单一因素造成的2 个或2 个以上解剖部位(根据AIS-90 版所指的9 个部位)的损伤,严重程度根据其ISS 分值而定,ISS 大于16 分为严重多发伤。
多发伤的特点是多发、伤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二、需与多发伤鉴别的几个概念多处伤:同一部位或同一脏器的多处损伤。
如腹部肝脾损伤,小肠多处穿孔,体表多处裂伤等。
复合伤(combined injuries) :两种以上杀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如核爆炸时既有放射线引起的放射伤,也有烧伤以及爆炸时冲击波引起的冲击伤。
联合伤:(united injuries)指同一致伤因素所引起的两个相邻部位的连续性损伤,如胸腹联合伤(膈肌破裂),眶颅联合伤。
三、伤后死亡高峰及原因表1多发伤后不同死亡高峰死亡原因分析四、多发伤的病理生理创伤应急微血管调节的器官差异:皮肤胃肠道血管被动调节,血流量减少,而心脑血管自动调节,维持血流量。
五、多发伤的救治思路虽然多发伤创伤部位不一样,但抢救流程是一致的。
由于病情危重,抢救时需要争分夺秒,故不能按照常规疾病那样先诊断后治疗,而要遵循“先处理后诊创伤救治的ABCDE法则呼吸道是否通畅(Airivay)呼吸狀况(Breathing)i'自'环状况(Circulation)断、边处理边诊断”原则,快速确定、处理可迅速致死的严重状况,如通气障碍、循环障碍、未制止的浅表大出血。
目前倡导按照创伤救治ABCDE法则进行救治,即在保护颈椎的同时,医师迅速评是否有神经功能障碍(Disability)充分暴露(Exposure)估病人呼吸道(Airway )是否通畅、呼吸(Breathing )和循环(Circulation )状况,以及是否有神经功能障碍 ( Disability ),最后,脱去病人所有衣服以充分暴露( Exposure ),并用毯子给病人保暖以免体温过低。
医生来到病人身边时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都必须简单、迅速、敏捷,不能因为询问病史或体格检查而耽误抢救,可通过“一问、二看、三感觉”三个步骤迅速判断病人的一般状况,如发现有威胁生命的情况,按照ABCDE 流程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一问:“你叫什么名字?“你哪里痛?”等,如果病人反应良好,发音正常,则可提示该病员呼吸通畅,大脑供血和通气状况良好。
二看:胸廓运动是否存在、是否有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全身何处有血迹、有无活动性出血等。
三感觉:倾听、感觉口鼻腔有无气流、有无痰鸣音等。
如有通气、循环障碍、未制止的浅表大出血,则先立即采取救命措施。
经过初步抢救、病情稍稳定后,进一步按照头、颈、胸、腹、骨盆、脊柱、四肢顺序迅速查体,刺激、按压、了解有无疼痛、对疼痛的反应以及有无反常运动(是否有骨折)。
通过这三个步骤,结合病员的症状、生命体征,医生可大致判断病员一般情况及病情危重程度,并作出下一步救治方案。
以下是我院危重伤救治流程图,供参考。
多发伤救治流程图护送患者进入抢救室,通迥“一m二看三感觉叫谆睛吐先处理后齒断、 迫处理边诊断"原则,快速确定、处理可迅速致死閑严重伏況如 通气障鳳循环障碍、未制止的大出血,启动npc 抢抜程序迸一歩仔细询问病史“症罠详细悴格检査(CRASH PLAN 》确定下 一歩遷洽方褰注:[1] 严重状况:通气障碍:有无舌根后坠堵塞喉头、口腔内有无异 物、有无大量分泌物阻塞气道等。
此时应托起下颌使舌根上抬、取 出异物、吸出分泌物等。
循环障碍:主要为低血容量、心泵衰竭和心搏骤停,若有心搏骤停, 则心肺复苏。
未制止的大出血:浅表活动性大出血,可通过钳夹、加压包扎等止血。
[2] VIPC :V (Ventilation ):保证病人有通畅的气道及保持正常的通气和给在生愉嫌征允许、收第压在90tmnHg 以上 的情况下,由诊冶医师陪同做相关检查. 如CT< X 线等"进一歩明确诊断 生命体■征不稳定、休克等不盲頤X 正者,若经穿剌 床辺农超、,工纯等确定有內出血等需紧急手术肴 诘专科会诊手术,若不需童急手术者.则送/ ICU,继绽观察治疗I (Infusion ):用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及功能性细胞外液,以防止休克的发生或恶化P ( Pulsation ):监护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C ( Control bleeding ):紧急控制明显或隐匿性大出血[3] CRASH PLAN 为了防止重要生命体征的漏征和误诊,国外有倡导采用“CRASH PLAN ”检查方法。
昏迷病人体检时一定要全身暴露,CT检查要包括头、胸、上、中、下腹部。
[4] 紧急手术适应证:①危重多发伤合并严重内出血(胸腹),复苏后血压不升或升而复降者;②心脏穿透伤需立即开胸缝合及需解除心脏压塞者;③躯体严重创伤性撕脱或毁损伤,渗出血严重,非手术不能控制或合并腹腔内容物脱出者。
VIPC抢救程序与ABCDE抢救法则是一致的,只是名称说法不一样而已。
以下介绍ABCDE法则。
第一步:创伤急救及复苏(ABC)1.气道(A)功能的评估与处理病人反应良好,发音正常,则提示该病人呼吸道通畅,大脑供血和通气状况良好;若病人口腔发出异常声音,喘鸣音、鼾声或咕噜声,提示病人喉以上气道有梗阻;发音困难、声嘶或说话疼痛,提示喉有问题;若排除酒精中毒或其他药物中毒,烦躁不安、胡言乱语或挣扎反抗,提示低氧血症。
外伤伴有颈椎椎骨和韧带损伤,颈椎不稳定运动可离断颈段脊髓,因此在开放气道同时,颈椎保持稳定非常重要。
由医生或其他救护人员在担架的头侧,保持病人头颈自然位,这种操作叫做颈椎线状制动,该操作不能单独应用软性或硬性颈托完成,因为这些颈托不能保证颈椎完全稳定,而且颈托可掩盖气管。
在评估气道状况时,固定颈部的最佳方法是专门指定一个医务人员站在病人头侧,用双手握紧病人的双肩,并用两侧前臂固定头部和颈部,然后医生用推下颌法或提下颏法开启口腔。
推下颌法方法为:医生站在病人头部后方,把手指放在下颌角后方,握紧下颌两边,然后把下颌向前提起,大拇指把嘴巴和下颏往下压从而打开口腔。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双手操作,因此还需要一名助手吸引或取出口腔异物。
提下颏法方法为:左手手指放在下颏下方,同时拇指放在嘴唇前面,抓住下颏向前向下提起,打开口腔。
抓紧下巴更确切的方法是把拇指放入口腔内下切齿后面。
这种操作的缺点是半清醒病人会咬住拇指。
以上两种方法必须谨慎避免颈部过伸及颈部移动。
开启、检查口腔、吸出口腔异物(血液、分泌物等)后,可用口咽导气管或鼻咽导气管维持气道通畅。
口咽导气管由塑料制成,插入口腔时越过舌头,用压舌板压迫舌头,使导管进入气道,也可将导管凹面朝上,插入口腔时由上向下,当碰到软腭时,再把导管旋转1800 ,插入到合适部位。
口咽导气管插入不当,可把舌向后推移,从而堵住进入喉的通道。
因为此法可引起恶心、呕吐甚至误吸,病人清醒状态下有完整的恶心反射,因此不能这种方法。
鼻咽导气管是一种柔软的可弯曲的导管,充分润滑后,轻柔插入一个鼻腔并进入下咽部。
有完整恶心反射的病人比较容易耐受这种插管方式。
确定性气道建立,气管插管,包括经口、经鼻气管插管,大多采用经口插管,动作迅速、可靠,但在病人清醒、或有自主呼吸,或有颈椎骨折时,可采用经鼻气管插管,病人容易耐受。
手术气管造口,包括环甲膜造口术、紧急环甲膜快速穿刺术、气管切开术,前两者为临时性气道建立,后者为确定性气道建立方法。
环甲膜造口术方法:环甲膜位于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用手指从胸骨切迹向上沿气管触摸,环状软骨比第一气管环明显突起,再向上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有一凹陷,这就是环甲膜,约0.9cm X3cm。
用拇指和食指固定环状软骨,绷紧皮肤,横形切开一长约2cm 切口,刀片垂直切开环甲膜,后刀刃向上旋转900 。
拔出刀片,再将刀柄插入切口,旋转900 ,以保持环甲膜确实敞开。
将4 号气管套管插入。
环甲膜切开简单、迅速,但可能会并发出血、假道形成、皮下或纵隔气肿,甚至食道穿孔,应注意预防, 4 号气管套管直径较细,无气囊阻断气道,口腔可能漏气,故为临时性人工气道建立措施,较适合于无环甲膜穿刺设备的基层医院开展。
紧急环甲膜快速穿刺术。
如果必须立即建立人工气道而经口、经鼻气管插管失败,或不能安全快速气管切开,此时可用Quicktrack 穿刺针行紧急环甲膜快速穿刺术。
该导管较细,且无气囊阻断气道,通气时有气体从口腔漏出,故只能作为紧急临时用。
气管切开术为确定性人工气道建立的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期呼吸支持的病人,或经口、经鼻气管插管失败,或已建立临时性人工气道。
操作时间相对较长,需要有一定经验,在5min 内完成。
作为创伤急救医生,必须全面掌握人工气道建立的方法、适应证和流程,必须在5 分钟内建立可靠的人工气道。
初学者要熟悉人体解剖结构,可先在人体模型上练习,然后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给呼吸已停止、肌肉松弛的病人进行气管插管。
插管后还需判断气管导管是否在气管内,对无呼吸者,要看胸廓及腹部是否随机械通气上下起伏,肺部是否有呼吸音,如果病人腹部随机械通气越来越澎隆,听诊呼吸音不明显而有肠道的咕噜声,则说明气管导管在食道内,需立即拔出重新插管。
对有呼吸者,插管成功后常可立即听到气管导管内有气流声,可见到气管导管壁上有雾气、呼吸道分泌物等,气管导管末端可感觉到有气流。
人工气道建立流程图否临时性2.呼吸(B)功能的评估与处理创伤诊治过程中的“ B”代表呼吸(Breathing ),医师必须了解病员是否有呼吸,口腔是否有异物、分泌物或血液,气管是否居中,颈静脉是否怒张,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减弱,有无罗音,是否有胸壁饱满、肋间隙变平、叩诊呈鼓音等张力性气胸表现。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给予呼吸机应用、清除口腔异物、胸腔闭式引流、胸廓外固定等3.控制活动性出血(Control bleeding )创伤诊治过程中的“C”代表控制浅表活动性大出血,常见为四肢的动脉破裂出血,应立即给予压迫止血、或进入手术室进一步彻底止血,若病员还有其他部位严重创伤、需要进一步检查而不能立即进入手术室,则在抢救室先给予结扎止血。
在抢救危重伤病员过程中,“ C ”尚有循环( C i rcu l at i o n )意思,即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如深静脉穿刺置管,予以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