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案

合集下载

土壤采样方法

土壤采样方法

土壤采样方法土壤采样是土壤调查和土壤分析的基础工作,对于农业生产、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土壤采样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土壤的真实情况,为土壤养分管理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土壤采样方法。

一、采样工具准备。

1. 土壤钻,用于采集深层土壤样品,一般用于土壤剖面观测和土壤剖面采样。

2. 土壤钻头,根据采样深度和土壤性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土壤钻头,一般有螺旋钻头、扁铲钻头和直刀钻头等。

3. 土壤钻杆,用于连接土壤钻头和土壤钻,长度根据采样深度而定。

4. 土壤铲,用于采集表层土壤样品,一般用于土壤肥力调查和土壤施肥试验。

5. 土壤桶,用于存放采集的土壤样品,保证采集的土壤样品不受外界污染。

二、采样点确定。

在进行土壤采样前,需要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等情况确定采样点。

一般来说,采样点应选择代表性的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并且要避免受到人为干扰的区域。

三、采样深度确定。

1. 表层土壤采样,一般在0-20厘米的范围内进行采样,可以反映土壤的肥力情况和植物生长的养分供应情况。

2. 深层土壤采样,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根系分布情况确定采样深度,一般在20-100厘米的范围内进行采样。

四、采样方法。

1. 表层土壤采样,使用土壤铲在采样点周围清除杂草和残留物,然后在采样点周围挖一个V字形的坑,从坑中取土壤样品,混合均匀后装入土壤桶中。

2. 深层土壤采样,使用土壤钻和土壤钻杆进行采样,根据采样深度选择合适的土壤钻头,将土壤钻插入土壤中旋转取样,取出后装入土壤桶中。

五、采样注意事项。

1. 采样工具要保持清洁,避免污染土壤样品。

2. 采样过程中要避开根系和地下障碍物,保证采样的准确性。

3. 采样后要及时封闭土壤桶,避免土壤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六、采样样品处理。

采样后的土壤样品要送至实验室进行土壤分析,分析结果将为土壤养分管理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就是关于土壤采样方法的介绍,正确的土壤采样方法对于土壤调查和土壤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样品采样工作计划范文

土壤样品采样工作计划范文

土壤样品采样工作计划范文一、前期准备1. 确定采样目的:确定土壤样品采样的目的和用途,明确所需检测指标,为确定采样点和方法提供依据。

2. 了解区域环境:对采样区域进行环境调查,包括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覆盖、降水情况等,为采样点的确定提供重要信息。

3. 编制采样计划:根据采样目的和环境情况,设计合理的采样方案,确定采样点的选取方法、采样样品数量和采样时间点等。

4. 准备采样工具:根据采样计划购买或准备所需的采样工具和器材,包括土壤钻、采样瓶、标签、手套、土壤温度计、pH试纸等。

5. 培训采样人员:组织采样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采样点的确定、样品采集方法、样品保存要求等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

6. 制定采样流程:根据采样计划编制详细的采样操作流程,明确采样顺序、采样点标记、样品保存等操作步骤,保证采样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采样实施1. 选择采样点: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和采样计划确定采样点,以代表性地取样,包括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强度、自然植被类型等。

2. 采样方法:根据采样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包括常规采集、分层采集、深层采集等,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3. 采样数量:根据采样点的特点确定采样数量,一般取每个采样点3-5处样品混合制成一个组合样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环境条件可适当增加采样点和数量。

4. 采样工具:采样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类采样工具的使用方法,保证采样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样品保存:采集样品后应立即标记、包装并加盖密封,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和氧化;采样后将样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6. 采样记录:对每个采样点的采样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采样地点、时间、深度、采样方式、天气条件等,确保采样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三、采样结果分析1. 样品运送: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至相关实验室或机构进行分析,确保样品的质量和完整性。

2. 分析报告:获得相关实验室或机构提供的土壤样品分析报告,对分析结果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评估土壤质量和环境状况。

土壤取样方法(标准版)

土壤取样方法(标准版)

土壤取样方法要合理施肥,必须了解土壤养分的含量情况,作到土壤缺什么就补什么,缺多少就补多少。

这就需要土壤养分测试。

测试结果准确性如何,关键是所取的土样是否有代表性,取土不按正确的方法操作,化验结果再准确,也反映不出土壤养分的真实情况,所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必须注意取土问题,要按正确的方法取土。

(1)取土工具:干净的编织袋、铁锨、小塑料袋、笔、标签。

(2)采样点的确定:采一个化验样,并不是到地里掘一锨土就算取了样,而是取多个点混合后的样品,这样才有较强的代表性。

取样点的多少可以由土地面积大小来确定,一般一亩左右可以取5个点,1~3亩取7个点,面积再大取样点数也随之增加。

取样点位的确定可以用S型,即在S型上布点,如图1。

方框代表地块,×位取样点。

(3)取样深度:采样的方法是在确定的采样点上,用铁锨斜出下切取一片土壤样品,深度为耕作层深度,一般20mm左右,取样的厚度为5~7mm,各点的深度、厚度应基本一致,如图2。

(4)土壤样品的数量:按以上采样方法,每个点的样品都装在编织袋内,所有的点取完后充分混合,然后把全部土倒在一个干净平整的地方,再混匀。

在混匀过程中,剔除石块和杂物后摊成厚度均一的圆形,从中间画十字,把土分成4份,再把对角的两份去掉,如果土很多,再一同样的方式处理,直到剩余量为0.5kg左右时为止。

见图3。

再装入小塑料袋内,写上两个标签,袋内放一个,扎在袋口一个。

1 2 3 33图3(5)注意问题:取样点数要达到应取的数量,不要在地头、堆过肥的地方取样。

(6)取土标签样本如下:采样地点:取样深度:20mm取样时间:年月日实验处理:采样人:种植作物:图1耕作层。

土壤样品采集实施方案

土壤样品采集实施方案

土壤样品采集实施方案一、引言。

土壤样品采集是土壤调查和土壤监测的重要环节,对于土壤质量评价、土壤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土壤样品采集实施方案,以确保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二、采样前准备。

1. 制定采样计划,根据采样目的和区域特点,制定合理的采样计划,确定采样点位、采样深度和采样方法。

2. 准备采样工具,准备好必要的采样工具,如土壤钻、铲子、采样罐等,并确保其清洁和完好。

三、采样点位选择。

1. 根据土壤类型和地形地貌特征,在采样区域内设置代表性的采样点位。

2. 避开影响因素,在选择采样点位时,要避开道路、建筑物、水源、废弃物堆放点等可能影响土壤质量的因素。

四、采样方法。

1. 表层土壤采集,使用铲子或钻头,采集0-20cm深度的表层土壤样品,每个点位至少采集3个样品,并混合均匀作为一个样品。

2. 深层土壤采集,对于需要深层土壤样品的采样点位,可采集20-50cm、50-100cm等深度的土壤样品,同样每个深度至少采集3个样品并混合均匀。

五、采样注意事项。

1. 避免污染,在采集土壤样品时,避免使用污染的工具和容器,避免污染土壤样品。

2. 标识样品,在采样容器上标明采样点位编号、采样深度、采样人员等信息,确保样品可追溯。

3. 保持样品完整,采集的土壤样品要保持完整,避免破损和混杂。

六、采样后处理。

1. 样品保存,采集完土壤样品后,及时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或进行适当保存,避免样品变质。

2. 数据记录,记录采样点位的经纬度、采样深度、采样日期等信息,建立完整的采样档案。

七、结语。

本文档所述土壤样品采集实施方案,是根据土壤调查和监测的实际需求和操作规范制定的。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档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推动土壤样品采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土壤取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土壤取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土壤取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取样的方法可采用对角线法、五点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等。

一般每块地至少要取五个样点,地块大时可多取些,取样深度一般以耕层(0—20cm)为准,多点取到的样品应充分混合,按四分法弃去多余的部分,保留约半斤,拣去枯枝落叶、残根、石硕等杂质,如有土块应研碎,作为分析化验的待测样品。

一般土壤养分的快速测定以新鲜土样为宜。

土壤样品的采集注意事项
(1)采样点不宜设在田边、沟边、路边或肥堆边;采样时要首先清除表层的枯枝落叶,有植物生长的点位要首先除去植物及其根系。

采样现场要剔除砾石等异物。

要注意及时清洁采样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2)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壤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铲取土。

(3)测定微量元素的样品必须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4)测定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竹铲、竹片直接采取样品,或用铁铲、土钻挖掘后,用竹片刮去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再用竹片采取样品。

对于污染土壤的样品,要根据污染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与人身体的直接接触。

(5)采集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样品时,要防止待测物质挥发,注意样品满瓶不留空隙,低温运输和保存。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一、样品采集1.确定采样点位:根据研究目的和土壤类型,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位。

分析时要注意不同土层的特性,如上层土壤和下层土壤差异,植被覆盖情况等。

避免采样点位受到明显污染以及地表水入侵。

2.采样工具:采用专用的土壤钻或者土壤钻杆进行采样。

钻头直径应根据研究目的而定,一般为5-10厘米。

避免使用过大的钻头,以免破坏样品结构。

另外,采样工具要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污染。

3.采样深度:根据研究目的和土壤剖面情况,确定采样深度。

常见的采样深度有0-20厘米、20-40厘米、40-60厘米和60-100厘米等。

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能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

4.采样方式:采样时应将土壤钻杆尽可能完全插入土壤中,以获取整个采样深度的土壤。

每个采样点位需要采集若干个子样品,然后混合均匀,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5.样品容器:采样结束后,将样品放入干净的塑料袋或玻璃瓶中,密封好,并且在容器上标明采样点位和采样深度等信息。

二、样品处理1.分析前的样品处理:将采样得到的湿土壤样品进行晾干或者真空冷冻干燥,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干燥后的样品需要进行粉碎和筛分,以获得均匀的样品。

对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土壤样品,可以进行去除有机物的处理。

2.保存样品:处理后的样品需要保存在干燥、避光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

可以使用密封的塑料袋或玻璃瓶保存,避免样品湿氧化或污染。

3.样品分析:根据实际需要和分析方法,将样品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

分析时需要注意样品的数量和分析项目等要求。

总结: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正确选择采样点位、采样工具和采样深度,以及合理的样品处理和保存方法,都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进行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方法和要求进行操作,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土壤及地下水采样实施方案

土壤及地下水采样实施方案

土壤及地下水采样实施方案一、采样原则1.代表性:采样点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能够准确反映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情况。

2.随机性:采样点的选取应具有随机性,避免主观因素对采样结果的影响。

3.标准化:采样过程应按照标准化操作,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严格的质量控制:采用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可靠。

二、采样方法1.土壤采样方法:(1)开挖式采样法:根据采样点的深度要求,采用开挖土坑的方式进行采样,然后将坑壁等深度的土样收集。

(2)钻孔采样法:使用土壤钻或钻孔机采集土壤样品,可在不同深度采取不同孔径的取样器进行采集。

2.地下水采样方法:(1)手动打井法:在采样点附近手动打井,然后使用采样瓶、泵或专用器具将地下水从井中取样。

(2)井下取样法:通过井下自动取样器将地下水从井中控制管道中取样。

三、实施流程1.确定采样点:根据环境监测要求,在污染源周围选取一定数量的采样点,并确保采样点位置具有代表性和随机性。

2.准备采样器具:准备好各种采样容器、采样瓶、采样管、采样钻等器具,并确保器具的清洁和无污染。

3.采样前准备:到达采样点后,确认采样点周围没有可引起采样污染的物质和活动。

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4.采样操作:根据土壤或地下水采样方法,进行相应的采样操作,注意避免人为污染。

5.采样储存:采样完成后,将采样容器密封,并进行标识。

将采样容器放置在低温、避光、干燥的环境中储存。

6.采样记录:对每个采样点的名称、编号、采样方式、采样深度等进行详细记录,确保采样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四、质量控制1.现场质量控制:现场进行采样前,将用于现场质控的容器和同行试样送交实验室,根据实验室反馈结果,确认现场操作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2.质控样品:随每批采样同时采集代表性的质控样品,如空白样、平行样、加标样等,参与实验室分析,评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3.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应根据相关质控要求进行工作,每批次样品的分析过程中须重复分析至少10%的样品。

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案

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案

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案一、引言土壤样品的采集对于土壤质量评价和土壤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土壤采样方案可以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包括采样地点选择、采样工具准备、采样方法和样品保存等步骤的土壤样品采样方案。

二、采样地点选择1.代表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代表该区域土壤的特征。

可以通过了解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程度等信息,选择能够代表该区域土壤特征的采样点。

2.避免污染:选择远离污染源的采样点,如工业区、交通干道等。

避免土壤样品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影响采样结果的准确性。

三、采样工具准备1.采样容器:使用无污染的采样容器,如塑料袋、玻璃瓶等。

避免使用金属容器,避免铁锈等污染物进入土壤样品。

2.采样工具:常用的土壤采样工具有土壤钻、土壤铲、土壤管等。

根据采样要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并确保工具的干净和无污染。

四、采样方法1.采样点数:根据采样目的确定采样点数目。

一般情况下,每个采样点至少采集3个剖面样品,以保证采样结果的可靠性。

2.采样深度:根据土壤剖面的性质和采样要求确定采样深度。

一般情况下,0-20厘米深度是常用的采样深度,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深度。

3.采样方法:选择剖面采样法进行采样。

依次使用采样工具采集土壤样品,按照采样深度分成不同层次。

每层土壤样品应该均匀采集,避免土壤中有明显的异质性。

4.采样量:每个剖面采集的土壤样品应该充分混合,取一部分作为最终的采样样品。

采样量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情况下,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少于500g。

五、样品保存1.密封存储:采集的土壤样品应该密封存储,避免与外界环境接触,避免样品中有干扰物质进入。

2.干燥保存:土壤样品应该在阴凉干燥的条件下保存,避免样品受潮和霉变。

六、质量控制1.现场质量控制:在采样过程中,进行现场控制,保证整个采样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实验室质量控制:将一部分土壤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时,要求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如样品重复检测、平行样品检测等,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学院校内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案
***(2012)第02号
项目名称:校内土壤样品采集
委托单位:第二组
目录
一、前言 (1)
二、监测依据 (1)
三、方案目的 (1)
四、方案用具 (1)
五、方案步骤 (2)
5.1现场调查 (2)
5.2采样点布设及原则 (2)
5.3采样要求 (2)
六、方案记录 (3)
6.1土壤采样记录表 (3)
6.2采样图 (4)
一、前言

二、监测依据
《土壤样品采集行业标准》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T1121.1—2006。

三、方案目的
1.掌握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2.掌握土壤样品的布点方法;
3.了解样品的前处理。

四、方案用具
采样筒,管型土钻,普通土钻,采样袋,锄头。

五、方案步骤
5.1现场调查
1.土壤所属地:
2.土壤面积:
3.土壤所受污染源:
4.周围环境:
5.2采样点布设及原则
梅花布点法:适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较均匀的田块。

中心点设在两线相交处。

一般采样点在5-10个以内。

原则:随机取点,多点采样,等量混合。

5.3采样要求
1.采样时间
根据土壤环境与作用,确定监测时间。

本次实验监测采样一次。

2.采样深度
只是作为一般了解土壤污染情况:采样深度只需取15cm左右耕
层土壤和耕层以下15~30cm土样。

若要了解土壤污染的垂直分布情况,则按土壤剖面层次取样。

典型的自然土壤剖面分为A层(表面,腐殖质淋溶层),B层(亚层,沉积层),C层(风化母岩层,母质层)和底岩层。

3.采样量
根据具体项目确定采样量,一般1kg.
对于多点采样的混合样品,要在现场或实验室用四分法弃取,剩余土样装袋保存。

4.样品保存
风干(避免阳光直射,与酸碱污染。


六、方案记录
6.1土壤采样记录表
6.2采样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