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8

合集下载

液压与气压传动习题库习题解答

液压与气压传动习题库习题解答

1. 学习指导及思考题1)学习要点1. 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2. 掌握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3. 掌握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特点。

4. 掌握液压元件的职能符号及规定。

5. 了解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发展概况、应用情况及优、缺点。

6. 了解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不同点。

2)填空题1.液压系统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2. 液压传动是以液压油为传动介质,依靠液体的压力能来传递动力。

3. 液压系统工作时外界负荷越大,所需油液的压力也越大,反之亦然,负载为零,系统压力为零。

4. 活塞或工作台的运动速度取决于单位时间通过节流阀进入液压缸中油液的体积,流量越大,系统的速度越大,反之亦然。

流量为零,系统速度为零。

5. 液压元件的职能符号只表示元件的职能、控制方式及外部接口,不表示元件的结构、参数及连接口的实际位置和元件的安装位置。

6. 液压传动系统的传动比比机械传动的大,传动效率比机械传动的低。

7. 液压传动系统可以实现无级调速,过载保护。

8. 液压传动系统单位质量输出功率大,传动均匀平稳。

9. 气压传动系统介质费用低廉,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3)判断题1. 液压传动不易获得很大的力和转矩。

(×)2. 液压传动装置工作平稳,易于实现无级调速,但不能快速起动、制动和频繁换向。

(×)3.. 液压传动适宜在传动比要求严格的场合采用。

(×)4.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便、容易。

(×)5. 液压传动适宜于远距离传动。

(×)6. 气压传动能使气缸实现准确的速度控制和很高的定位精度。

(×)7. 液压及气压传动介质成本都很高。

(×)8. 液压传动可在高温下运行。

(×)9. 气压传动介质可以回收循环使用,故成本很低(×)4)选择题1. 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是( C )。

A.电动机 B.液压泵 C.液压缸或液压马达 D.液压阀2. 液压系统中,液压泵属于( A )。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
第2章饱和烃
本章要点:
1.掌握烷烃的分子结构特点、命名方法及化学性质。
2.掌握构象的概念及构象式的写法。
3.理解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
4.了解自由基反应历程。
练习:
1.命名:
(1). (2).
(3). (4).
2.写结构式:
(1). 2-甲基-3,3-二乙基戊烷(2).一个异丙基和一个叔丁基组成的烷烃
(2).1-丁醇丁醚苯酚
(3).正戊醇3-甲基-2-丁醇2-甲基-2-丁醇
6.合成下列化合物:
(1).
(2).
(3).
(4).
7.推断题:
某含氧化合物A,分子式为C7H8O,且有两个同分异构体B和C。实验结果如下:
①A、B溶于浓H2SO4而不溶于NaOH溶液,C不溶于H2SO4但能溶于NaOH,当C全部溶解后加酸酸化,又重新析出;
A. B. C. D.
4.完成下列反应式:
(1).
(2).
(3).
(4).
(5).
5.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2).
(3).
(4).
6.完成下列转化(无机试剂任选):
(1).
(2).
(3).
7.推导结构式:
(1).化合物A,实验式为C3H2Br,分子量为236。A与Br2/FeBr3作用,经一次取代反应仅得B一种化合物,推测A、B的结构式。
(6).卤代烃水解反应历程属于( )
A.亲电加成B.亲电取代C.亲核取代D.游离基取代
(7).下列化合物按SN2取代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
A. B. C. D.
(8).下列结构中同时存在π-π、p-π、σ-π共轭的是()

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南(微观部分)含教学辅导和习题解答

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南(微观部分)含教学辅导和习题解答

前言本书与教育部组编、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包括宏、微观部分)配套使用。

每一章均有两部分内容: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学习指导包括各章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内容要点和基本概念等内容,针对性强,主要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习题解答包括各章的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选择正确答案、计算、分析讨论等形式,这里有的是对教材中每一章后面的“复习与思考"题做的解答,还有的是对不脱离教材知识基础上的重要问题的解答,对学生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和准备考试有很大帮助.另外,本书有一个最大的特色,我们在本书的开始,设了一个名为“学习提速"的部分,用图示、图表、文字说明等各种形式总结和概括了教材的整个体系,各章的重点难点,将各章的知识点连接起来。

这些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西方经济学非常有利.本书由山东财政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的部分教师集体完成,本书是我们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结晶。

我们在长期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非常好的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在此汇集成册,以期能对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读者有所帮助.本书是为适应高等学校的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需要,也是为适应高校开设西方经济学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将作为教师讲授西方经济学的参考书,更是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辅助用书。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学习提速 (1)学习提速之微观部分………………………………………………………………………学习提速之宏观部分………………………………………………………………………上篇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引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三章效用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四章生产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五章成本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二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学习指导…………………………………………………………………………………·习题解答…………………………………………………………………………………下篇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五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八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二章通货膨胀理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三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学习指导…………………………………………………………………………………·习题解答…………………………………………………………………………………(双页的上方左边标明学习提速或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单页的右边标明学许提速之微观部分或学习提速之宏观部分或相应章的名称)《西方经济学》学习提速以往我们在讲授《西方经济学》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许多问题,本来在听课的时候搞明白了,可是过不了多久,就有些象雾里看花那样,不清楚了,不明白了;或者,许多问题在自己看书的时候是明白的,可一旦把教材丢到一边,心里马上空起来,眼前一片茫然,觉得什么也不清楚了,什么也不明白了。

模拟电子技术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分析

模拟电子技术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分析
1)图解法
把电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二极管组成的非线性电路,另一部分则是由电源、 电阻等线性元件组成的线性部分。分别画出非线性部分(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和线性部
分的特性曲线,两条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为电路的工作电压和电流。
2)等效模型分析法
二极管的等效模型有四种:理想、恒压降、折线和微变等效模型。一般情况下,理想 模型和恒压降模型用得较多。
还兼作阴极),其中,阴极有发射电子的作用,阳极有接收电子的作用。二极管具有单向导 电的特性,可用作整流和检波。在二极管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栅极就成了电子三极管,栅极
能控制电流,栅极上很小的电流变化,都会引起阳极很大的电流变化,所以,电子三极管 有放大作用。
5.晶体管和集成电路
1)晶体管
通俗地说,晶体管是半导体做的固体电子元件。像金、银、铜、铁等金属,它们导电 性能好,叫做导体。木材、玻璃、陶瓷、云母等不易导电,叫做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 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叫半导体。晶体管就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这类材料中最常见 的便是锗和硅两种。晶体管的出现是电子技术之树上绽开的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
图2.5 PN结的形成
当浓度差引起的多子的扩散运动和内电场引起的少子的漂移运动达到动态平衡时,就 形成了PN结。
2)PN结的单向导电性
PN结加正向偏置时,能形成较大的正向电流,PN结正向电阻很小;加反向偏置时,
反向饱和电流很小,PN结呈高阻这就是PN结的单向导电性。
3.半导体二极管
1)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PN结外加正向电压一一正向偏置时, 由于是多子导电,因而外加电压的微小变化将使
电流有较大的变化。结果,扩散力大于电场力 一一由多子形成的扩散(正向)电流起主导地
位,而少子形成的漂移电流可忽略不计, 空间电荷区变窄,电阻变小。当外加负向电压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唐朔飞配套PPT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唐朔飞配套PPT

2. 计算机的解题过程
1.1
高级语 言程序
翻译
目标
程序
运行
结果
计算机
二、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高级语言
汇编语言 操作系统 机器语言
虚拟机器 M3
虚拟机器 M2 虚拟机器 实际机器 M1
1.1
微指令系统
微程序机器 M0
虚拟机器 M4 虚拟机器 M3
用编译程序翻译 成汇编语言程序
1.1
软 件
用汇编程序翻译 成机器语言程序
3.SGI: SGI Altix ICE 8200
14 336个 CPU
最大平均速度 126 900 GFLOPS
最快的五台超级计算机(截止到 2007.11) 2.1
4. HP : EKA - Cluster Platform 3000 BL460c
14 240个 CPU
最大平均速度 117 900 GFLOPS
X MQ
[ACC]÷[X]
余数在ACC中
(3)控制器的基本组成
完成 一条 指令
PC
1.2
PC
IR
取指令
分析指令
取指 访存
CU
执行指令
CU
执行 访存
IR
PC 存放当前欲执行指令的地址, 具有计数功能(PC)+ 1 PC IR 存放当前欲执行的指令
(4)主机完成一条指令的过程
以取数指令为例 CPU

MQ
初态 ACC [M] [ACC]-[X]
被减数
X ACC
③ 乘法操作过程
0 ACC ALU ALU X
运算器
1.2
指令
初态 乘 M
MQ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第1章绪论1 .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 l )数据(Data )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解析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概念是广义的。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处理的数据是整数、实数、浮点数等传统数学中的数据。

现代计算机能存储和处理的对象十分广泛,表示这些对象的数据也越来越复杂。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500 这个数字可以表示一件物品的价格是500 元,也可以表示一个学术会议参加的人数有500 人,还可以表示一袋奶粉重500 克。

( 2 )数据库(DataBase ,简称DB )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 3 )数据库系统(DataBas 。

Sytem ,简称DBS )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解析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是两个概念。

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希望读者能够从人们讲话或文章的上下文中区分“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不要引起混淆。

( 4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 ,简称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DBMS 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解析DBMS 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软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的基础软件。

目前,专门研制DBMS 的厂商及其研制的DBMS 产品很多。

第8章热力学习题解答

第8章热力学习题解答

第8章 热力学基础8.1基本要求1.理解准静态过程、功、热量的概念,并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在理想气体各等值过程中的应用。

3.掌握理想气体定体和定压摩尔热容及比热容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理解绝热过程,能熟练地分析、计算理想气体在此过程的功、热量和内能的增量。

5.理解循环过程的基本特征,理解热机循环和致冷循环的物理意义,理解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

掌握卡诺循环及其特点,能熟练地分析、计算卡诺循环的效率。

6.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及其等效性,了解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及卡诺定理。

7.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了解熵的概念和熵增加原理。

8.2基本概念1 准静态过程系统经历的每一个中间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态的状态变化过程。

2 功热力学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的一种方式,准静态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的功为21V V V W pdV pdV ==⎰⎰3 热量传热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热力学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的另一种方式。

4 摩尔热容当一个系统温度升高(或降低)dT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如果为dQ ,则系统的热容定义为:dQ C dT= 5 定体摩尔热容若1mol 的理想气体在等体过程中温度改变dT 时所传递的热量为V dQ ,则定体摩尔热容为:,2V V m dQ i C R dT ==,等体过程中内能的增量可表示为:21,21()V m E E C T T ν-=- 6 定压摩尔热容若1mol 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温度改变dT 时传递的热量为p dQ ,则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为:,pp m dQ C dT =,与定体摩尔热容的关系为,,p m V m C C R =+,等压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可表示为:,21()p p m Q C T T ν=-7 比热容比定压摩尔热容,p m C 与定体摩尔热容,V m C 的比值,用γ表示,,2p m V m C i C iγ+== 8 循环过程 系统经过一系列的状态变化过程以后又回到原来状态的过程,循环过程的重要特征是内能的增量0E ∆=9 正循环及热机的效率过程进行的方向在p V -图上按顺时针方向进行的循环过程叫正循环,工质作正循环的热机效率为:1221111Q Q Q W Q Q Q η-===- 10 逆循环及致冷机的效率 过程进行的方向在p V -图上按逆时针方向进行的循环过程叫逆循环,工质作逆循环的致冷机效率为:2212Q Q e W Q Q ==- 11 可逆和不可逆过程 系统逆过程能重复正过程的每一状态且不引起外界任何变化的状态变化过程称为可逆过程,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可逆过程是从实际过程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理想过程。

《电路基础》第二版 指导与解答8

《电路基础》第二版 指导与解答8

第8章电路的暂态分析含有动态元件L和C的线性电路,当电路发生换路时,由于动态元件上的能量不能发生跃变,电路从原来的一种相对稳态过渡到另一种相对稳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电路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称为暂态,揭示暂态过程中响应的规律称为暂态分析。

本章的学习重点:●暂态、稳态、换路等基本概念;●换路定律及其一阶电路响应初始值的求解;●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的分析过程;●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阶跃响应。

8.1 换路定律1、学习指导(1)基本概念从一种稳定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稳定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一定的时间内所发生的物理过程称为暂态;在含有动态元件的电路中,当电路参数发生变化或开关动作等能引起的电路响应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换路;代表物体所处状态的可变化量称为状态变量,如i L和u C就是状态变量,状态变量的大小显示了储能元件上能量储存的状态。

(2)基本定律换路定律是暂态分析中的一条重要基本规律,其内容为:在电路发生换路后的一瞬间,电感元件上通过的电流i L和电容元件的极间电压u C,都应保持换路前一瞬间的原有值不变。

此规律揭示了能量不能跃变的事实。

(3)换路定律及其响应初始值的求解一阶电路响应初始值的求解步骤一般如下。

①根据换路前一瞬间的电路及换路定律求出动态元件上响应的初始值。

②根据动态元件初始值的情况画出t=0+时刻的等效电路图:当i L(0+)=0时,电感元件在图中相当于开路;若i L(0+)≠0时,电感元件在图中相当于数值等于i L(0+)的恒流源;当u C(0+)=0时,电容元件在图中相当于短路;若u C(0+)≠0,则电容元件在图中相当于数值等于u C(0+)的恒压源。

根据t = 0+时的等效电路图,求出各待求响应的初始值。

2、学习检验结果解析(1)何谓暂态?何谓稳态?您能说出多少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过渡过程现象?解析:在含有动态元件电容的电路中,电容未充电,原始储能为零时是一种稳态,电容充电完毕,储能等于某一数值时也是一种稳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格与布尔代数§8.1 基本要求1. 掌握半序格、半序子格、代数格、代数子格的定义,了解半序格和代数格的定义是等价的。

2. 掌握互相对偶的两个关系、互相对偶的两个格的定义,了解二者关系。

掌握格中表达式、对偶格中的对偶表达式、本格中的对偶表达式的定义,掌握并会应用对偶原理1及对偶原理2。

3. 了解格的其它性质,如格的保序性、分配不等式、模不等式等。

4. 掌握并会应用格同态映射、格的自同态映射、格同构映射的定义。

了解格的同态映射一定是保序映射,同构映射的逆映射也是同构映射等结论。

5. 掌握有界格、有余格、分配格以及模格的定义以及相关的结论。

了解一个格为模格的充要条件。

6. 掌握布尔代数的定义及其16个性质,掌握并会应用Huntington公理来判定一代数系统是否为布尔代数。

了解电路代数、集合代数、命题代数、开关代数。

掌握并会应用布尔代数的子集是其子代数的充要条件。

7. 掌握可唯一表示布尔代数中元素的基底的定义及其性质。

掌握极小元的定义及其性质。

掌握布尔代数的生成、极小项、多项式、多项范式、布尔代数中一组元素互相独立等概念,了解布尔代数中元素与多项范式的关系和极小项、基底、极小元间的关系。

8. 掌握布尔代数中同态、同构的概念及其相应结论。

了解如果两个有限布尔代数的维数相同,则这两个代数同构;任意n维布尔代数(B,·,+,ˉ,0,1)与开关代数(B n,·,+,ˉ,0n,1n)同构;Stone定理。

9. 掌握电路函数、布氏式的概念,了解任意一个电路函数,都可表为一个布氏式。

掌握最简多项式、极简多项式的概念。

掌握两种得到组成极简多项式的极简项的方法:Quine 方法、Karnaugh图法,会应用这两种方法求极简项,对布尔代数进行化简。

10. 了解格与布尔代数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8.2 主要解题方法8.2.1 应用格的性质这部分习题要求读者熟记格及特殊的格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例8.2.1 请判断下面关于格的命题的真假性⑴设(L,×,⊕)是格,则(L,×)和(L,⊕)均为交换半群。

⑵设(L,×,⊕)是格,a,b∈L,那么,a⊕b=a和a⊕b=b至少有一个成立。

⑶设(L,×,⊕)是格,a∈L,若a有余元素,那么该余元素是唯一的。

⑷设N为正整数集合,| 为其上的整除关系,则(N,|)为有余分配格。

解:⑴该命题为真命题。

因为若(L,×,⊕)是格,则×和⊕均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运算的封闭性,所以(L,×)和(L,⊕)均为交换半群。

⑵该命题为假命题。

设L={φ,{x},{y},{x,y}},则(L,∩,∪)是一个格,若令a={x},b={y},则a∪b=a和a∪b=b两者均不成立。

⑶该命题为假命题。

因为一个元素可能有两个以上的余元素。

⑷该命题为假命题。

因为根据有余格的定义,有余格一定是有界格,而(N,|)显然不存在上界,因而不可能是有余分配格。

例8.2.2 证明:若一个有界格(L,×,⊕,0,1)含有不只一个元素,则该有界格中任何一个元素的余元素必不是它自身。

证明:我们已经知道在有界格中0,1互为余元素。

若存在x≠0,x≠1,但x以自身为余元素,则有x×x=0,x⊕x=1,而又由于x×x=x,x⊕x=x,所以,x=0,x=1,即0=1。

由题设有界格(L,×,⊕,0,1)含有不止一个元素知,0=1显然是矛盾的。

因此,若一个有界格含有不只一个元素,则任何一个元素的余元素必不是它自身。

例8.2.3 证明:若一个有限的全序格含有不只两个元素,则这个格必定不是有余格。

证明:因为全序关系是特殊的部分序关系,所以可以定义全序关系的格,设为(L,×,⊕,0,1),相应的全序关系为≤。

在全序格中任取非0、1的元素x。

由于x×0=0,但x⊕0=x≠1,x⊕1=1,但x×1=x≠0,所以0和1均不是x的余元素。

对任意非0、非1的元素y,由全序格中任意两个元素可比较大小知,或者有x≤y,或者有y≤x,不妨设前者成立,则x×y=x≠0,因此,x无余元素。

即,若一个有限的全序格含有不只两个元素,则其中非0、非1元均无余元素,,故不是有余格。

例8.2.4 设(L,×,⊕,0,1)是有界格,相应的部分序关系是≤,证明:对于a,b ∈L,(1)若a⊕b=0,则a=b=0,(2)若a×b=1,则a=b=1。

证明:(1)因为a≤a⊕b,由题设a⊕b=0,所以a≤0。

另一方面,因0是L上的最小元,有0≤a。

由≤的反对称性知,a=0。

同理可证b=0。

(2)因为a×b≤a, 由题设a×b=1,所以1≤a。

另一方面,因1是L上的最大元,有a≤1。

由≤的反对称性知,a=1。

同理可证b=1。

也可用对偶原理证。

8.2.2 子格的判断判断一个格中的一个子集是其格的办法是根据格的定义来进行判断,即证明该子集中任意两个元素构成的集合的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都在该子集中,即运算封闭。

例8.2.5 设(L,×,⊕,0,1)是有界分配格,证明:L中拥有余元素的的各元素构成一个代数子格。

证明:设L中拥有余元素的的各元素构成的集合为L’,对于任意的a,b∈L’,它们的余元素分别记为a’和b’。

首先考察a×b,因为(a×b)×(a’⊕b’)=(a×b×a’)⊕(a×b×b’)=0⊕0=0(a×b)⊕(a’⊕b’)=(a⊕a’⊕b’)×(b⊕a’⊕b’)=1×1=1所以a×b有余元素a’⊕b’,a×b∈L’。

同理,a⊕b有余元素a’×b’,所以,a⊕b∈L’。

因此,L’对运算×,⊕封闭,故L’是L的代数子格。

例8.2.6 设(L,×,+)是格,L’是L的非空子集,如果:⑴对于任意的a,b∈L’,有a+b∈L’;⑵对任意的a∈L’和任意x∈L,若x≤a,则x∈L’。

那么称L’是格L的理想。

试证明:格L的理想是一个子格。

证明:根据(1),有L’对运算+是封闭的。

因为(L,×,+)是一个格,L’是L的子集,所以对任意的a,b∈L’,有a×b≤a,再根据(2),得a×b∈L’。

因此L’对运算×亦封闭。

故格L的理想是一个子格。

例8.2.7 设f是格(L,×,+)到格(S,∧,∨)的同态映射,试证明(L,×,+)的同态象是(S,∧,∨)的子格。

证明:(L,×,+)的同态象是f(L)={f(x)|x∈L}。

任取s1,s2∈f(L),则有l1,l2∈L,满足f(l1)=s1,f(l2)=s2。

由f是格(L,×,+)到格(S,∧,∨)的同态映射,知:s1∧s2 = f(l1)∧f(l2)= f(l1×l2),s1∨s2 = f(l1)∨f(l2)= f(l1+l2)。

由(L,×,+)是格知,l1×l2∈L,l1+l2∈L,因此,f(l1×l2)∈f(L),f(l1+l2)∈f(L),即,s1∧s2∈f(L),s1∨s2∈f(L),故,f(L)对运算∧和∨封闭。

(L,×,+)的同态象是(S,∧,∨)的子格。

8.2.3 格的同态判断一映射为格的同态映射,需注意验证加同态与乘同态两条。

要记住格的同态映射一定是保序映射,但保序映射未必是同态映射。

例8.2.8 设(L,×,+)是一分配格,a∈L,设f(x)=x+a,∀x∈L,g(x)=x×a,∀x∈L,证明:f和g都是(L,×,+)到自身的格同态映射。

证明:对任意的x,y∈L,有:f(x)+f(y)=(x+a)+(y+a)= (x+y)+a=f(x+y)f(x)×f(y)= (x+a)×(y+a)=(x×y)+a L是分配格= f(x×y)。

因此,f是(L,×,+)到自身的格同态映射。

同理可证,g是(L,×,+)到自身的格同态映射。

例8.2.9 设f是格(L,≤1)到格(S,≤2)的满同态映射。

证明:若(L,≤1)是有界格,则(S,≤2)也是有界格。

证明:因(L,≤1)是有界格,设最大元为1,最小元为0。

令f(1)=1’,f(0)=0’,则1’,0’∈S。

因f是满设,故对任意的x’∈S,都有x∈L,使得f(x)=x’。

又因为f是同态映射,因此亦是保序映射,故由0≤1x≤11,有f(0)≤2f(x)≤2f(1),即0’≤2x’≤21’,这就是说1’和0’分别是(S,≤2)的最大元和最小元。

因此,(S,≤2)是有界格。

例8.2.10 设(L,×,+)是一个分配格,相应的部分序关系为≤,a,b∈L。

设R={x|x∈L,a×b≤x≤a},S={y|y∈L,b≤y≤a+b},令f(x)=x+b,∀x∈R,g(y)=y×a,∀y∈S。

试证明:f和g是R与S之间一对互逆的格同构映射。

证明:(1)首先证明f是R到S的映射,g是S到R的映射。

任取x∈R,由R的定义知,a×b≤x≤a。

因此,(a×b)+b≤x+b≤a+b,而(a×b)+b=b,f(x)=x+b,故b≤f(x)≤a+b,由S的定义知,f(x)∈S。

所以,f是R到S的映射。

任取y∈S,由S的定义知,b≤y≤a+b。

因此,a×b≤a×y≤a×(a+b),而a×(a+b)=a,g(y)=y×a=a×y,由交换律。

故a×b≤g(y)≤a,由R的定义知,g(y)∈S。

所以,g是S到R的映射。

(2)往证f和g都是1-1映射而且互为逆映射。

任取x∈R,有g(f(x))=(x+b)×a 由f,g定义=(x×a)+(b×a) 由L是分配格=x+(b×a) 由x≤a=x+(a×b) 由交换律=x 由a×b≤x 任取y∈S,有f(g(y)=(y×a)+b 由f,g定义=(y+b)×(a+b) 由L是分配格=y×(a+b) 由b≤y=y 由y≤a+b 因此,f和g都是1-1映射而且互为逆映射。

(3)往证f是R到S的格同态映射,g是S到R的格同态映射。

显然,(R,×,+)和(S,×,+)均是格。

任取x,y∈R,有f(x)+f(y)=(x+b)+(y+b)=(x+y)+b=f(x+y),f(x)×f(y)= (x+b)×(y+b)= (x×y)+b=f(x×y),所以,f是R到S的格同态映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