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铁生锈》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铁生锈教学设计

铁生锈教学设计

铁生锈教学设计铁生锈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铁生锈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铁生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认识目标:1、知道金属有生锈的现象。

2、以铁生锈为例,说出金属生锈的原因。

3、说出一些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用实验方法研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情感目标:激发爱护金属制品的思想情感。

二、课文重难点:重点: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难点:金属生锈的原因。

三、课前准备:锈铁块、铜绿以及一些不锈钢制品,课前一星期布置学生预做铁钉生锈的实验。

四、教学过程1、许多金属都会生锈。

(1)在我们身边有哪些金属生锈的现象?(2)会生锈的.这些东西是什么材料做的?归纳:铁生锈这锈叫做铁锈。

(3)还有什么金属会生锈?通过观察铜上面绿色的物质,得出“铜绿”是铜生锈形成。

(4)那么,铝、铅等金属会不会生锈呢?归纳:许多金属都会生锈。

2、金属为什么会生锈?(1)出示生锈的铁钉,问:铁钉上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生锈?(学生讨论)(2)教师归纳小结得出:锈是金属在空气中发生氧化作用的结果。

(3)学生观察自己面前的潮湿试管中的铁钉和比较干燥试管中的铁钉,两个铁钉有什么区别?(4)说明了什么呢?(5)日常生活中什么金属最容易生锈?铁锈有什么特点?3、怎样防止金属生锈?(1)怎样才能防止生锈呢?(2)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金属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金属的外面加一层保护层。

金属与空气隔绝。

在一种金属中加入另处一些金属制成不易生锈的合金。

(3)出示一些用合金作的制品让学生观察。

4、布置作业铁生锈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3、能找出防止铁生秀的办法。

学习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2024年小学科学铁生锈了教案精选

2024年小学科学铁生锈了教案精选

2024年小学科学铁生锈了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自然界的奥秘》第四章《金属的奇妙世界》第三节“铁生锈了”。

详细内容包括:铁生锈的基本概念、铁生锈的条件、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以及铁生锈的利与弊。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铁生锈的基本概念,掌握铁生锈的条件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铁生锈现象,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铁生锈的条件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教学重点:铁生锈的基本概念,铁生锈的利与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铁钉、试管、水、植物油、沙子、盐、铁锈、放大镜等。

学生准备:每组一份铁钉、试管、水、植物油、沙子、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铁生锈现象,如铁栏杆、铁门等,引导学生关注铁生锈问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铁生锈?铁为什么会生锈?3.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15分钟)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铁钉在不同条件下(如水中、沙子里、盐水中)的生锈情况。

4. 讲解铁生锈的原理(10分钟)教师结合实验结果,讲解铁生锈的原理,强调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

5.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15分钟)学生讨论并分享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如涂油、刷漆等。

6. 铁生锈的利与弊(10分钟)教师讲解铁生锈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铁生锈现象。

7.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铁生锈的概念、条件、防止方法2. 铁生锈的利与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铁生锈现象,分析铁生锈的原因,如与水、氧气接触等。

2.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并说明原理。

答案:如涂油、刷漆等,原理是隔绝铁与水、氧气的接触。

小学科学《铁生锈》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铁生锈》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铁生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金属有生锈的现象。

(2)以铁生锈为例,说出金属生锈的原因。

(3)能说出一些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2)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铁生锈的资料;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以铁生锈为例,说出金属生锈的原因;(2)能说出一些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2.教学难点: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锈铁块、铜绿以及一些不锈钢制品,课前一星期布置学生预做铁钉生锈的实验。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课件展示,铁生锈的图片和没生锈的图片。

上面的物品与下面的物品相比,怎么了?对了,铁生锈了。

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铁制品生锈的情况?2.学生简短回答。

3.还有什么金属会生锈?通过观察铜上面绿色的物质,得出“铜绿”是铜生锈形成。

4.那么,铝、铅等金属会不会生锈呢?归纳:金属生锈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每年都有大量的金属因生锈而废弃。

那么,金属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呢?这节课我们就从《铁生锈》一起来探究吧!(板书课题)(二)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1.出示生锈的铁钉,问:这根铁钉为什么会生锈?首先,大家请拿出小组在一周前准备的“铁生锈”实验。

让学生交流实验方案、看到的现象,汇报实验结论。

展示:展示铁生锈的实验。

实验名称:铁生锈的条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哪些。

实验材料:7个铁钉、砂纸、玻璃棒、水、醋、盐、碱、油、7个空瓶。

实验步骤:(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3)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号:①空气,②装满水,③半瓶水,④醋,⑤盐水,⑥装满水。

2024年小学科学《铁生锈了》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铁生锈了》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铁生锈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铁生锈了》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铁生锈的原因、过程及防治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铁生锈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铁生锈的原因、过程,掌握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铁生锈的原因、过程及防治方法。

难点:理解铁生锈的化学反应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铁钉、试管、橡皮塞、铁片、砂纸、稀盐酸、植物油、实验报告单等。

学生准备:铁钉、试管、橡皮塞、铁片、砂纸、稀盐酸、植物油、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铁钉、铁片等铁制品,让学生观察其表面现象。

(2)提问:为什么铁制品表面会出现锈迹?2. 探究铁生锈的原因(1)学生分组讨论,推测铁生锈的原因。

3. 验证铁生锈的过程(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铁生锈的过程。

(2)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单。

4. 讲解防止铁生锈的方法(1)教师讲解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5.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给出答案。

6.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分析其生锈原因。

(2)给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让学生判断其正确性。

六、板书设计1. 铁生锈的原因:铁与氧气、水接触发生化学反应。

2. 铁生锈的过程:铁钉→铁锈。

3.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隔绝氧气和水,如涂抹防锈油、喷漆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铁生锈的原因。

(2)列举三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2. 答案:(1)铁生锈的原因:铁与氧气、水接触发生化学反应。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涂抹防锈油、喷漆、镀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铁生锈的原因、过程及防治方法。

《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下册《铁生锈了》教学设计南阳市第十七小学王克选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3、能找出防止铁生秀的办法。

学习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学具准备: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铁钉、自制电路检测器(分组准备)。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出示目标。

1、出示生活实例图片: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2、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3)、能找出防止铁生秀的办法。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提出问题认真看课本34 、35页,填写35页《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根据提示设计35页实验方案,思考解决以下问题:(1)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2)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3)我们在做对比试验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4)铁锈是如何形成的?(5)怎样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2、自主学习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

(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三、合作交流,汇报展示。

(一)观察铁锈1、小组交流,展示填表。

探讨前三个问题。

2、师生交流、小组展示。

3、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

(二)探索铁锈形成成因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分组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实验方案。

4、小组交流实验方案,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明确、坚持记录且时间固定等)四、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小学科学《铁生锈了》教案三篇

小学科学《铁生锈了》教案三篇

小学科学《铁生锈了》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铁生锈的缘由与水和空气有关。

2、熟悉铁生锈变成铁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1、懂得运用掌握变量的方法设计试验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试验中能确定自变量,并掌握无关变量。

3、通过观看、试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掌握变量在铁生锈试验中的重要性。

2、具有收集证据证明铁生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对铁生锈的缘由作出猜想,并能设计试验来证明猜想。

2、熟悉铁生锈变成铁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难点:1、能正确设计变量掌握试验并能在试验中掌握无关变量,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具预备:镊子、铁钉、水、课件、一次性杯、保鲜膜、未生锈的铁片、锈蚀严峻的铁片。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生锈的情景,引出课题。

引入:(PPT出示生活中生锈的图片)课前教师收集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怎么了?你知道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吗?(板书:铁生锈了)师:请你们回忆一下,生活中你见过有哪些常见的铁器有生锈现象?(二)、活动一:观看铁锈(1)铁生锈是什么变化?请说说你的理由?(2)那铁生锈究竟是什么变化呢?我们必需找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请各组按要求进展讨论。

PPT提示要求:1、用感观观看它们有什么不同?2、从金属的特征进展比拟?3、把讨论结果填在记录单上。

(3)观看铁片和铁锈,并做好记录。

(4)汇报沟通。

(5)通过我们的观看和试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那铁生锈是什么变化?小结:我们查找到的证据从肯定程度上说明白铁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所以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板书:铁铁锈)(三)活动二:探究铁生锈的缘由。

过渡:铁生锈好不好?有什么不好?(1)学生沟通铁生锈的危害。

(2)视频介绍铁生锈的危害。

过渡:铁生锈危害那么严峻,你觉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既然我们想让铁不生锈,那我们就要先讨论铁生锈的缘由。

小学科学《铁生锈了》教案

小学科学《铁生锈了》教案

小学科学《铁生锈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册第二章《物质的性质》第三节《铁生锈了》。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铁生锈的原因、过程及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铁生锈的原因,掌握铁生锈的基本过程。

2. 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铁生锈的条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了解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提高日常生活中对金属保护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铁生锈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教学重点:铁生锈的过程及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铁钉、试管、橡皮塞、铁丝、水、植物油、砂纸、放大镜等。

学具:每组一份铁钉、试管、水、植物油、砂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生锈的铁钉和一个光亮的铁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两个铁钉的表面会有这么大的差别?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铁生锈的原因、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铁生锈的基本知识。

3. 随堂练习:a.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铁钉在不同条件下(如干燥、湿润、涂油等)的生锈情况。

b. 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铁锈的形态和结构。

4. 讲解防止铁生锈的方法:a. 保持铁制品干燥。

b. 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等。

c. 使用不易生锈的金属材料。

5. 讲解铁生锈的利用:铁生锈虽然会影响铁制品的使用寿命,但在一些情况下,铁锈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如铁锈可以用来制作颜料、催化剂等。

六、板书设计1. 铁生锈的原因:铁与氧气、水接触2. 铁生锈的过程:铁表面形成氧化铁(铁锈)3.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保持干燥涂油、刷漆等使用不易生锈的金属材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列举三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2. 答案:a. 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氧气、水接触。

铁生锈的过程是铁表面形成氧化铁(铁锈)。

b. 三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保持干燥、涂油、刷漆等、使用不易生锈的金属材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铁生锈的原因、过程及防止方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2. 拓展延伸:a. 铁生锈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让学生调查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了解金属保护的措施。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铁生锈了》精品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铁生锈了》精品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铁生锈》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铁生锈》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一至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铁生锈基本原理、影响铁生锈因素以及如何防止铁生锈。

二、教学目标1. 解铁生锈基本原理,掌握影响铁生锈主要因素。

2.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铁生锈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解并掌握防止铁生锈方法,培养学以致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铁生锈原理及其影响。

2. 教学重点:如何通过实验探究铁生锈规律,以及防止铁生锈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铁钉、试管、橡皮塞、铁丝、盐水、蒸馏水、植物油、砂纸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直尺、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铁生锈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铁为什会生锈。

2. 新课导入:讲解铁生锈原理,引导学生解影响铁生锈因素。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铁丝在不同环境下生锈速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6. 防止铁生锈方法:讲解并演示防止铁生锈方法,如涂抹防锈油、喷漆等。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防止铁生锈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铁生锈原理2. 影响铁生锈因素3. 防止铁生锈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铁生锈原理。

(2)列举影响铁生锈因素。

(3)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防止铁生锈。

2. 答案:(1)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结果,产生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2)影响铁生锈因素有:湿度、温度、氧气浓度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解铁生锈原理和影响,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事项讲解和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铁制品防锈措施,解不同防锈方法优缺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中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需要重点关注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为此,我将这样进行补充和说明:我会准备一些真实铁生锈物品,如铁钉、铁锅等,展示给学生观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铁生锈》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生锈现象,以铁生锈为例,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2.掌握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关注科学与社会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铁生锈的原因;
2.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3.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
锈铁块、铜绿、不锈钢制品、铁钉、砂纸、玻璃棒、水、醋、盐、碱、油、空瓶、汽水瓶、酒瓶塞、电吹风、纯净水、食盐。

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铁生锈和没生锈的金属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金属生锈的现象和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生锈情况。

2.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通过观察铜上的绿色物质,得出“铜绿”是铜生锈形成。

引导学生思考,铝、铅等金属会不会生锈,并归纳金属生锈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每年都有大量的金属因生锈而废弃。

然后,引导学生探究金属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以铁生锈为例。

3.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介绍一些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如涂上防锈漆、加装防锈层、涂上油脂等。

4.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出示生锈的铁钉,引导学生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让学生交流实验方案、看到的现象,汇报实验结论。

展示铁生锈的实验,包括实验名称、目的、材料、步骤。

教师播放视频《铁生锈的条件(1)》,并介绍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5.总结
总结金属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强调科学知识对改善生活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关注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态度。

本文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有问题的段落。

但可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改写,如下:
第二段:实验材料包括电吹风、铁钉、酒瓶塞、蜡烛和四个试验瓶。

将A瓶内的水用电吹风吹干后,迅速将铁钉放入
其中,并立即用酒瓶塞将瓶口塞住。

然后将蜡烛融化后封住瓶口的缝隙,使其与外部的空气无法接触。

在B瓶内装入一满
瓶煮沸后的水,使水将铁钉完全浸没。

再用酒瓶塞将瓶口塞住,
并用相同的方法用蜡烛将瓶口的缝隙封住。

在C瓶内装入少
量纯净水,使铁钉一部分在水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但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在D瓶中加入少量的纯净水
并加入少量食盐,将铁钉一部分浸泡在盐水中,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也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将四个试验瓶放在家中观察一周。

第三段:实验现象及结论是,A、B瓶中铁钉不生锈,说
明只有水或者只有氧气,铁都不生锈;C瓶既有水也有氧气,但没有盐,而铁生锈,说明铁生锈的必要条件只是水和氧气;对比D瓶,其铁钉生锈的速度比C瓶快,说明盐在铁钉生锈
的过程中起到加速生锈的作用。

实验结论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在有盐的情况下,生锈的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

第四段:为了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教师进行了另一个实验。

实验材料包括食盐、肥皂屑、醋、油、铁钉、瓶子和玻璃棒。

教师将食盐和肥皂屑分别加水搅拌,形成盐水和肥皂水。

然后准备了四个瓶子,分别标记为1号、2号、3号、4号。

在这四个瓶子中分别倒入等量的盐水、肥皂水、醋和油。

将四
枚相同光泽的铁钉分别放入这四个瓶子中,观察一周,记录现象。

第五段:实验现象是,1号、3号、4号瓶子中的铁钉生锈,放在2号瓶子中的铁钉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是,铁生锈所需要的条件是酸或碱或盐。

在醋、碱、盐、水中,铁会严重生锈;但在油中不会生锈。

第六段:教师播放了视频《铁与铁锈的对比》。

学生进行了讨论汇报,探讨了生锈的铁和没生锈的铁有什么区别。

铁生锈的特征是红褐色,没有光泽。

相比之下,没有生锈的铁是银白色的,能反射光泽。

生锈的铁表面有许多颗粒状的凸起,比较粗糙,而没有生锈的铁则光滑无空隙。

此外,生锈的铁变得脆弱易断,而没有生锈的铁则不容易断裂。

为了防止铁生锈,学生们交流后提出了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在铁表面镀上一层搪瓷,以防止铁与氧气或水接触。

第二种是经常在油轮表面涂油漆,以阻止铁与水接触,从而防止生锈。

第三种则是在使用家用菜刀后,擦干或在刀表面涂一层油,以防止刀与水和氧气接触。

为了进一步防止金属生锈,教师介绍了一些方法,如将金属放在干燥的环境中、在金属外面加一层保护层、与空气隔绝,以及制成不易生锈的合金。

教师还出示了一些用合金制成的制品,让学生观察。

在课堂练中,学生们需要列举出铁容易生锈的环境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并回答判断题。

最后,教师与学生们一起总结了今天所学的内容。

最后,教师提醒学生们,一旦金属生锈了,也不能乱扔,要对废金属进行回收利用,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