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镇国:新航路开辟说课稿

初中八年级《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林镇国

《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文明从‚区域史‛走向‚世界史‛的起点,是以全球探险、殖民为途径的资本主义从西欧向全球扩张的开端。

一、教学目标

大致知道: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开辟新航路的概况和特征,以及与时代背景和原因,作用和影响有关的典型史实。

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最重要的动因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它不仅仅在地理上将世界‚联成一体‛,更是西方强势文明向全球殖民扩张的探险。它发现了改变欧洲之路,打开了重整世界之帆。感受史料的丰富性,以及收集史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最基本的了解过去的方法。

略有感悟:当黄金、白银成为各国通用货币和财富的标志之后,利润、财富之‚恶的杠杆‛大大撬动了西欧人铤而走险的财富追求,全球化的孕育是以‚悲剧‛实现的‚喜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原因

2、教学难点:黄金、货币、利润、财富等经济概念及其与社会变化、世界格局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15世纪欧洲人所绘地图——大海是未知的恐怖领域;麦哲伦船队的皮加菲塔对艰难航程的细节记述;达伽马船队、麦哲伦船队极低的生还比率,引出震撼、思考和议论:是什么诱惑当时欧洲人超越死亡的恐惧?

展示材料:马克思: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冒绞首的危险、15世纪香料贸易的利润——5000%,肯定学生的回答。

(说明:将“英雄无畏的航海家”与“追逐利润的亡命徒”两个形象合一,使学生首先感觉时代特征,形成强烈震撼,初步感悟历史演进往往由“恶的杠杆”来撬动。同时也为第一教学环节要落实的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因预设伏笔。)

教学第一环节:西欧人为什么开辟新航路?

展示材料:中世纪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15世纪弥漫全欧的寻金热病;15世纪的欧洲人、土著人对黄金的态度;《马可波罗行纪》的遭遇和马克思关于黄金、商品及其关系的经典论断,引导学生理解、归纳——随着商品德经济发展,黄金、白银成为货币和财富的标志。反过来,它又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膨胀。两者的共振催生了西欧的‚寻金热‛。疯狂的‚寻金热‛,陆路的阻塞、科学与航海技术的进步……,多重因素的叠加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教学第二环节:西欧人怎样开辟新航路?

1、展示‚15世纪初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提问:假设你是15世纪的航海家,有了新的三桅帆船,知道了地圆说,你会怎样探索新航路。教师在学生的议论和尝试中逐步出示欧洲人所知的世界地图。最后教师出示教材地图册上的‚新航路开辟图‛,让学生比较他们所开辟的新航路与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所开辟新航路的异同。

(说明:示范历史意识,让学生在还原历史的进程中,体味当年的航海家创造历史,“发现”世界的惊喜。)

2、展示材料:欧洲殖民者对美洲金银的掠夺;原产美洲的巧克力在欧洲街头出售;福建、广东的丘陵山地种植着‚新大陆‛的番薯;欧洲人拿着美洲的白银收购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广袤的‚新大陆‛上劳作的是来自非洲的黑奴。欧洲的三桅帆船,纵横七大洋……

(说明:以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诠释“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之概念。)

3、教师:海外贸易本钱大,没这么多本钱,怎么办?

借款——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还不够,大家凑——于是有了股份制公司;仍不够,上证券市场筹——于是有了证券交易所;还不够,把明年才能到的印度香料先给卖了——于是有了期货;航海生意风险大,万一船沉了,岂不血本无归?不要紧,可以买保险——于是有了保险业

(说明:通过师生间问答再次将学生引入历史影响,让他们亲身经历“商业革命”发生的历史逻辑。)

4、展示材料:座落在菲律宾的一对纪念碑:近处,1952年菲律宾为纪念杀死麦哲伦的酋长拉普拉普树立的英雄纪念碑。远处,1555年西班牙人为纪念麦哲伦而树立的麦哲伦英雄纪念碑。提出问题:如果你在这两座纪念碑前,会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说明: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对新航路开辟及其带来的时代特征再行观察,形成对这段历史全面评价的意识。同时为16课《早期的西方殖民扩张》教学作铺垫。) 课堂小结: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新航路‛。请学生讨论‚新航路新在哪里?‛讨论中教师可以视情况决定参与程度,最后归纳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资本主义全球殖民‚新世界‛、‚新时代‛的到来。

(说明:在开放性的问题和思考中,引导学生重温和小结本课内容,也在新的“变式”中检验本课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准备。)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15课探寻新航路

《探寻新航路》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和地位: 本课出自世界史第5单元走向近代中的《探寻新航路》。从三个部分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近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起资本主义萌芽,下到殖民扩张、掠夺和工业革命,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可以夸张地说整个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新航路开辟的基础上的。 2.说教学目标 基于课标要求学生“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夯实基础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创设情景,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理解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培养其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让学生能对历史作情感和理智的评判;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及开放的世界意识。 3.说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影响 依据: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其过程考查相对较少。2.从考查的角度和能力看:特别注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主要运用新材料或图文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认识问题能力。 3依据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难点:辩证全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本部分教材内容有点复杂,既包括纵向发展的社会转型,又包括横向发展的空间联系;二是学生方面,本课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因素,既难于理解又超出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二、说教法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史论结合,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达到实现学生中心论,以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史料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图片资料、文字史料进行处理分析,使学生自主地获取有效的 历史信息。2.演示法: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历史图片、动态地图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3.图表归纳法:通过指导学生对图表异同的归纳,来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有学习本课基本的知识储备。通过以前的历史学习和能力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入九年,他们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初中历史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稿「篇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是反映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这一次变法运动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的产生,是这一次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变法运动的兴起,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而进行的大改革。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历史特征。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商鞅变法”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它是社会本质的变化。初中学生理解这一历史转变是较困难的。教材只交待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了。这样的交待,使学生感到很抽象,也不好理解。因此,这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利用教材引言中的“立木为信”的故事,让学生阅读或讲述后,提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归纳为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从此直接引入新课。

八年级历史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说课稿【篇1】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第 四框题──来自海上的挑战。 教材分析: 本课描述了向工业文明迈进的中国,在经济、民族关系、政治制度及对外关系方面 的表现。前三个框题是从我国内部体现明清时期的繁荣及繁荣背后的危机,而来自海 上的挑战是从外部揭示古老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来自海上的挑战即承接前面内容是我 国内部矛盾的一个体现,也是外部矛盾的一个切入点,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本册书 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标准: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传教士与殖民者东来等史实的分析,知道这一 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探索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传教士东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感受明清时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 使命感及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传教士来华、马戛尔尼来华等事件的分析,理解同一时代中外统 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态度。 难点是:如何理解古老的中国在明清时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正值青春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想 象力、创造力,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他们对本 节课中历史人物及事件有初步的了解,但还缺乏对历史事件纵观的评价能力和横向的 比较能力。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吴迪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广东石门中学一名普通且年轻的历史教师,我叫吴迪。我的追求是在历史的天空下,永无止境的思考与创意。 我今天说课的课例是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二中的《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是历史教材中非常重要和经典的一课,作为开放的网络教学课如何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理念;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是我面对的主要问题。 对于本课,课标的要求是“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为此,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广东省石门中学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乐于表现。具有初步的网上学习的技能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但他们历史知识储备、抽象思维以及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策略,总体上说来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育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和实践活动的主体。下面我将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展现本课的教学策略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有效应用。 《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是传统的三段式结构,从原因到过程到影响,条理清晰。 对于背景的分析,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如果你是15世纪的西班牙商人,你需要什么?当时面临着什么主要问题?作为国王和宗教领袖意欲何为?当时的航海家会体会到哪些比以前更便于远洋航行的条件?由商人组、国王组、教会组和航海家组,根据所找资料分别汇报开辟新航路的可行性报告。 (这是学生汇报研究成果的片断) 由于历史学科的课程内容是过去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也无法实验,所以学生往往对历史知识感到比较抽象而且没有认同感。所以我在课例中创设了这个生动有效的情境,让学生真正的感知历史,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更突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 对于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 由四个小组各派一位同学以不同的形式分别介绍迪亚士、达伽玛、哥伦布和麦哲伦四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请看视频)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杜宇飞 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航路的开辟》,本节课我准备这么说,分为五个板块,分别是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过程和说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新航路的开辟》是北师大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第14课的内容。本课内容相当重要,它上承古代史,下启近代史,被史学家称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因此,本课内容在本册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属高考高频考点。 2、重点难点 (1)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过程 依据:贯穿本单元的线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难点:如何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依据:影响较为复杂,既包括历史的纵向和横向发展,有涉及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 二、说目标 1、基础知识: (1)基础知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开辟的过程和影响 2、能力培养: (1)通过导学提纲的完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通过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材料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归纳能力; (3)通过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与思维习惯; (4)通过中西航海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3、过程与方法: (1)展示导学提纲,指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 (2)运用多媒体与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 (3)通过表格简约化、地图示意法,强化过程记忆; (4)通过方法点拨,分组合作探究,全面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以及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

三、说学法与教法 因为现在高中学生虽然思维活跃,善于思考,乐于表现,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对但是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缺乏深度;历史知识储备、抽象思维和认知水平尚待提高;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因此对学生的教法与学生自我学习的学法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1、学法: (1)指导学生根据学案自学预习教材 (2)指导学生在探究问题是合作互助 (3)指导学生读图、识图 (4)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和人物 2、教法: 本节课将以问题探究法为主,辅以学案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图表演示与归纳等方法。 四、说过程 (一)课程导入(2分钟) 问题导入: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你们要去欧洲的国家,你们会怎么去呢?”学生回答后,再提出问题:“15世纪的欧洲人要到东方,要如何来呢?其实当时的西欧人为了能够到达东方,做了很大努力。”以此来导入本课。 依据: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疑问,能够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课程讲授(37)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及条件(12分钟) (1)问题探究:回到导入中的问题:西欧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他们为什么要到东方?当时东西方之间没有其他通道吗? 我将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材料阅读,设计探索性问题,引入这个知识点并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突破开辟新航路的经济根源,思想根源,社会根源,宗教因素,商业因素等。依据: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知识问题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 (2)情境探究: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你觉得你需要些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远洋航行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开辟新航路所要具备的条件。 依据: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感知历史,突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由进步性与灾难性两个内容构成,教学时我将采取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导入情境,由学生编讲《拉蒙游记》第五章《原来我们是一家》,自然导入拉蒙进行两则调查报告,分别是市场调查报告与各洲现状。 第二步,设疑,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各洲人的生活情况怎样? 第三步,解疑,通过《互联网上,我的跟贴》,讨论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双重性。 高一学生是9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传统的教学模块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所

初二历史说课稿【三篇】

初二历史说课稿【三篇】 《难忘九一八》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课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主要知识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发动对根据地的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性,同时又理解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动机和目的,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培养学生从视频中捕获信息的能力;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

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的教育。 3、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案: (1)、九一八事变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 方案:学生观看视频,然后回答。 教师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由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通过出示阅读蒋介石的密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很快沦亡的原因。 (2)、西安事变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同时又是难点。 方案:通过观看西安事变的影视资料,让学生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出西安事变。引导学生分析西安事件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意义。通过讨论: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从中体现,中国*的博大胸怀。 二、说教学方法 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

高中历史《水陆交通的变迁》说课稿

高中历史《水陆交通的变迁》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是连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2课。主要介绍了在古今中外各国水路交通的代表性成就和交通对政治、经济、文化、城市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对交通变迁有全面的认识,还可以了解我国交通的突出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说学情 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对学情有所把握。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为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而且已经学习过不同时期中外水陆交通的突出代表,但是缺乏系统梳理,也不清楚交通和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解决学生的知识短板,提升学习历史的综合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围绕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研读《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了解交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观念。 2.通过归纳不同历史时期中外各国水陆交通代表性成就,加深时空观念。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我国古代水陆交通的突出成就,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感悟家国情怀。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我的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古今中外水陆交通的代表性成就。 【难点】交通发展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五、说教法学法 过渡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问答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就进入了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取多媒体导入的方式。 我会在多媒体展示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的双轮车示意图,并请学生一起来猜一猜,它作何用途?在学生回答后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从古至今水陆交通是如何发展的,这些发展又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顺势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导入的方式能够为课堂制造悬念,烘托氛围。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 首先,我会展示古罗马道路示意图和秦直道示意图并提问:古代的中外各国有何代表性的道路,是什么促使人们修建道路的。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后,我会继续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古代中外各国开凿了哪些著名的运河?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强调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重要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探寻新航路》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5课的内容,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的经过以及影响。从单元知识安排看,前2课内容介绍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和文艺复兴,从第15课开始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本课内容非常重要,上承中世纪,下启近代世界。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融合为一个整体。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随后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发展等这些都是由新航路的开辟延伸而来,所以,这节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作用。 二、说学情 只有了解学情才可以实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主要侧重于史实的叙述而非理性的分析,再加上高一学生历史知识储备有限,历史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给本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性好,在好奇与探究的基础上,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有利于新课的展开。 三、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课三维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分析、引用史料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通过地图演示、表格归纳、问题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开辟新航路的经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综合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动机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资本扩张的本质是惟利是图;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感受和学习航海家勇于探索的开拓进取精神,认识到人类历史是不断探索的历史;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但其过程及结果又充满血腥味和罪恶感。 四、说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教学重难点定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第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本课的重点。西欧人为什么要开辟新的航路?这里就牵涉到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的突破方法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同时结合课本插图和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 第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新航路开辟给人类历史带来的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它也给欧洲带来大量的资金和原料,促使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我的突破方法是:先让学生讨论,之后引导学生从原因条件入手理解并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五、说教法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图表归纳法、合作探究法完成,同时综合运用图片法、史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努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 六、说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共分为:新课导入、合作探究、当堂练习、点拨升华四大环节。其具体设计如下: (一)新课导入:问题导入。

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共10篇

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共10篇XXX: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版高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第课的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是第一部分说教材。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于教材,我主要分析一下教材地位、教学目标和教 学重难点的设置。 1、教材地位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 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从历史史料中汲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 力、自主研究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选取优秀的史料、图片或影视片断,结合课本内容,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理 解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谜底; 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推理法等多种 方法来研究历史知识; 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主动接受历 史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研究,了解理解中华民族的汗青源 远流长,激发学生对故国汗青的自豪感,加深对故国文明的热爱。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教材和学生是组成一堂课的两个基本要素,备好一堂课 不仅要深切研究教材,更要了解我们面对的学生,下面我就说一下本次说课的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三年的历史研究,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具 备了一些历史自学的能力,对本课内容()也有一 定的了解,但主要偏重于史实的掌握而非理性的分析,还停留在理性阶段。高一 的学生与初中时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智力和理性思维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学会用历 史的眼光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适合高一学生) 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手段,并且已经建立了对历史 研究兴趣,他们乐观、积极、自信,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 导,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贯彻普通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当适当地给学生 创造机会给他们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教会他们站在足够的高度用世界史的

新航路开辟的说课稿(终稿)

《开辟新航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开辟新航路》。我将从说教材及教学立意、说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及教学立意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开辟新航路》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的内容。前4课内容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从第5课开始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本课内容相当重要,上承古代中国,下启近代世界。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真正开始融合为一个整体。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随后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教材共分为三个子目:东方的诱惑、新航路的开辟、走向回合的世界。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经过以及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课堂参与度高。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可接触到一些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知识,但由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不及高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通过有意义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避免成为初中教学的简单重复. (三)课程标准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教学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基本事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资料、收集信息、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掌握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评价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B。通过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难点: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雏形形成的重大意义。 二、说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 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特点,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新课导入(2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幅14、15和16世纪欧洲人绘制的地图,并在地图上标识出各个时期航路。让学生观看并思考: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与现在的世界地图有

全球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全球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选自《中外历史纲下册》第六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我将从以下7 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 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进程中的重要节点”。 全球航路的开辟是上个单元中古世界各地区相对分散孤立的发展状态到下一节课要讲的世界走向联系日益密切的整体的关键节点。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主要讲述了全球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广东省某普通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从知识水平来看,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新航路开辟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但是他们缺乏对历史事件内在逻辑的理解,分析问题时,往往会把历史事件与当时所处的时代相剥离。 从思维特征来看,高一学生初步完成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思维活跃且善于接受新知识,具备一定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但往往会以点盖面,认识历史事件缺乏系统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史料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整合,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能力,分别达到课标要求的水平二、水平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达成有赖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因此我拟定了本课重难点皆为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其依据是“全球航路开辟的动因”是理解本课的主要着眼点,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逻辑推理能力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五、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六、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用“全球化的开端”作为本课的教学主题,并分成三个板块,分别是“东方的诱惑”、“探寻东方”、“连成整体”,让学生跟随线索,思路清晰地展开本课的学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也是一样。因此,我将采用图片展示的方式,对比15世纪和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地图图片,让学生了解欧洲人眼里的世界发生了变化。并引用《全球通史》中的一句话“真正的世界历史应从1500

高中历史 开辟新航路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

第5课开辟新航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马可波罗行记》、寻金热、科技的发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迪亚士抵达好望角、达·伽马直通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商业革命。 (2)让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原因和条件,认识到“商业革命”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3)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4)正确认识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5).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表格比较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以及与中国郑和七次下西洋进行对比(2)问题探究葡萄牙、西班牙为何走在开辟新航路最前列? 从几位航海家身上我们应学习什么精神? (3)通过模拟、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4).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两种不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航路的开辟是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各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3)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它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东方的诱惑(即原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即经过),走向会合的世界(即影响)。本课内容在世界近代史教材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建议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理顺前后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整个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人类文明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当今世界的航海业相当发达,你们知道人们进行远洋航行都是为什么吗? 生1:国与国之间的海外贸易是当今航海业的重要内容,有许多集装箱就是靠十几万吨大轮船通过航海运到目的地的。 生2:科学家进行海洋科学考察,也是现代航海业的重要方面。 生3:一些事大国的舰、潜艇为了称霸,日夜在大海上航行,构成了世界航海业另一方面的内容。 师:同学们列举的这三个方面都不错。如果我说500多年前有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驾驶简易帆船,到一个传说的地方寻找黄金,不知大家信不信?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开辟新航路》,来验证这个传说。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开辟新航路 一、东方的诱惑(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必要性) 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寻金热: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图《西欧商人清点钱币》 教师:图中男主人公正在干什么? 学生:数金币和银币。 教师:他身边的女主人在干什么? 学生:看着他或者帮着他数钱。 教师:女主人手下是什么? 学生:书。 教师:你猜想,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人会读什么书? 学生:《圣经》或者祈祷用的书,总之与有关的书。 教师: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志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他们喜爱金钱,渴求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 教师:这幅画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 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自然经济日趋解体,作为普遍交换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因此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搜寻黄金和财富。十五世纪改行金本位制以后,黄金成为国内外贸易的唯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增,但是西欧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高,它的很大一部分黄金是靠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队从非洲中部转运而来,这种传统的供给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与东方贸易中出现的巨额逆差又使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西欧市场货币的普遍短缺。当时的欧洲人渴望得到黄金,由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流传,欧洲人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寻金热”就此形成。 ②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东西方陆路商道。 2、条件:(可能性) (1)主观条件:第一,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合作探究】为什么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初开辟新航路?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5世纪末它们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和集权的过程,专制王朝和社会各阶层都渴望开辟新航路。 ①政府为了发展贸易、改善经济状况和扩大版图,大力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自中世纪晚期以来,西欧封建制度内部矛盾重重。封建经济日趋衰败,许多贵族大多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随着宫廷开支的上升和官僚体系的膨胀,各国政府在财政上也常常是捉襟见肘,迫切需要新的财源,以增加收入,缓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各国君主先后支持开辟新航路,大力向海外扩张,不少封建贵族和骑士则成为第一批殖民者。同时,也只有强大的集权政府才能够满足开辟新航路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条件,所以,开辟新航路基本上都是在政府支持下的活动;(②事贵族和骑士视海洋冒险为一种新的职业,渴望以此获得丰富的战利品;③市民和商人不满意大利人、阿拉伯人对东方贸易的垄断,期望新航路的开辟带来新的财源;④两国所处的伊比里亚半岛位于意大利通往尼德兰的海上商路上,造船业和航海业已有相当的基础;⑤东面是意大利商人的势力范围,北面是英、法和尼德兰等国商人的活动地盘,这两个国家只有挺进大西洋,向西面、南面这两个方向发展,寻找新航路;⑥为了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第二,因素:传播天主教。 第三,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客观条件:第一,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航海技术:指南针的应用是最突出的表现。中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西传后于14世纪时在欧洲普遍使用,使航行不致迷失方向,没有罗盘针的使用,远洋航行简直是不可能的,由此凸现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造船技术:已出现了新型的轻便、多桅多帆、快速、舱宽的大船,建议请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了解有关内容。

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8、科技发展造福人类》说课稿(共2课时)

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8、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8、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七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第8课,由《对世界的不断探索》、《科技改变世界》和《科技让梦想成真》组成。它与第9课《日益童要的国际组织》、第10课《我们爱和平》同属第四单元“人类世界美好未来"°这一单元主要从科技发展的主题岀发,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彰响,理解自己所处的科技时代,通过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激发自己的无穷梦想。为实现梦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积极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思想的传播。本单元三课是递进的关系,从古至今,了解科技对于人类生活的正面彰响。本课聚焦科学技术的在航天事业的运用,引导学生明白科学技术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憤得正确运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本课落实了《课程标准》“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中第6条“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第7条“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第9条“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需要的资料〃° 二、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的校园生活,六年级的大部分学生们基本能独立思考,且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学校的“科学活动周〃和社会实践活动,也在积极养成他们的动手、

动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人类生活关系的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学生正确利用科技成果的认识水平。 三、教学目标 1.梳理学生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品质;明确迷信权威,教条的态度。 2.初步了解前人对世界的探索,认识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学生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品质;明确迷信权威,教条的态度。 难点:增强尊重不同文化差异的意识,乐于发现和欣赏其他文化之美。 五、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将进入第四单元第8课的学习《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2.真理引入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找到真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科学家们背后的故事,一起去了解他们对世界的探索。 环节二、讲授新课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单元教学设计。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第一、单元教学背景分析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第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第四、单元教学主题设计 第五、课时教学活动第一单元教学背景分析 第六、单元教学总结 一、单元教学背景分析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作为选择性必修二的第一个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相关内容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均有所涉及。如《中外历史纲要》上下的第一课,以及《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第六课都与此单元有关。中外历史纲要中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的深远影响。而本单元则从食物生产的微观角度进一步阐释人类生产力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为选择性必修它的内容与《中外历史纲要》遥相呼应。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这一册书中总共分了六个单元,分别涉及到了农、工、商、住、行、医六个方面。食物是人类最基础的生理需求,那食物的生产属于农业范畴,农业发展稳定,人类才有在此基础上的商业贸易、城镇村落、交通、医疗乃等方面的发现,这其中就体现了唯物史观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一个关系。因此将本单元放到这本书的第一个单元,在选择性必修二中起到了基础引领的作用。 从单元内部组成来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课《从食物的采集到食物生产》;第二课《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第三课《现代食物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以时空为序,从纵向发展,横向的交流以及现代技术推动下的深度突破,呈现了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关联。(二)课标解读 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单元要求我们: 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 知道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的方面的进步 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课标的要求具体划分为两方面:第一方面知道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发展中食物生产技术

15课《新航路开辟》说课稿

《新航路开辟》说课稿 罗卜田乡中学张金莲 授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本着这种授受学生方法的原则,对于本节课我将会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主线,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要上好一堂课,基础是对教材的充分了解和把握。 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主要为学生介绍欧洲人开辟航路,逐步走出欧洲走向世界的历史,包括原因背景、过程、影响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欧洲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的开端,所以地位尤为重要。上好这堂课有助于学生理解经济发展对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性,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逐渐打破了相对独立的状态,以此形成整体史观。 了解教材是上课的基础,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第二、我来谈一谈对学生的认识。 初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注意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记忆以有意记忆为主,对历史事件有初步的认知,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但由于学生自身知识有限,很难形成整体的历史概念,历史逻辑能力不强,因此需要教师点面结合,注重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观。 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第三,我来谈一谈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的三维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的几条主要线路

以及新航路开辟之后对世界带来的影响等历史事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归纳、史料分析、地图演示等学习方法,学生能够掌握历史学习和记忆的基本方法,协同合作完成历史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第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连接成一个整体。 以上只是授课前的充分准备,想要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用心设计,合理安排,下面我重点来说一说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五、教学过程 本次课程我将从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部分来展开。 首先是导入环节: 我会采用图片导入法,我将会在ppt上出示一幅15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和当今的世界地图,并提出疑问:“为什么15世纪的地图和我们现在的地图有如此的不同?那么这种错误的认知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逐渐纠正的呢?”以这种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由于初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经过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历史经验,可以根据这种启发式的提问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思考,以此引出本课的学习《开辟新航路》,进入第二部分——新课讲授。 其次是新课讲授:

第二讲 工业文明的酝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人类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一巨大的变化,从空间上,表现为人类历史开始从分散到整体发展的变化,从时间上,经历了几百年的孕育时期。第四分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8课课文,介绍了从15世纪到18世纪中后期,欧洲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多方面的变化,率先冲出中世纪,促使工业时代到来的条件成熟。我们起一个题目叫“工业文明的酝酿”,今天,我们一起就这个主题对教材进行解读。 一、本主题包含的教材内容、各课课时中心及其理解 第四分册第一第二两个单元是两个有各自独特内容而又前后相继的单元。 第一单元主要介绍15、16世纪西欧经济社会的变化。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发展是本单元的基本线索。在经济变革的前提下,西欧政治、思想、文化发生相应变化,西欧开始冲出中世纪。每个领域最典型的变化就成为各课的课时中心。 第1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的课时中心:以英国为典型,揭示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形式和历史地位。资本原始积累充满了暴力、剥削和掠夺,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上,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是,原始积累所创造的财富是资本,是会生儿子的金钱,是投入工业生产的“第一桶金”,而不是大地主和珅家库房里堆积如山的钱财,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形式,它使用雇佣劳动,维持传统的手工劳动,又显示了分工协作等新生产方式的进步性,推动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的课时中心:课文以英法为典型,说明了民族国家形成、中央集权的建立是工业化的政治基础。有一位德国史学家说过:“对一个文化民族来说,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是告别中世纪,迈进现代化社会门槛,维持稳定统治的唯一有效的过渡性政治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说,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工业化基础的基础。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的课时中心:15、16世纪之交新航路的开辟以及随之开始的殖民掠夺,以“恶”的杠杆撬动历史,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何以见得?推动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由商品贸易发展所激起的对“金钱”的强烈的追求,是“贪欲”;推动世界整体化的动力是商品贸易;人类社会刚刚开始的整体化是以殖民扩张的形式实现的。但是,历史却就此揭开了全新的一页。有一位老师上课时比喻说,世界历史这一划时代变化是一部以“悲剧”开始的“喜剧”,很有见地。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课时中心:文艺复兴是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创造杰出成就,文艺复兴既是新的生产方式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也是为新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进行的思想动员。促进思想解放,为工业文明的来临作思想准备。 第二单元在第一单元基础上,17、18世纪欧美地区新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思想领域向封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