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消防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根据GB500162014防火规范中对公共建筑的防火设计

根据GB500162014防火规范中对公共建筑的防火设计

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范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梯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

安全出口宜按不同方向分散设置。

安全疏散距离应满足下列规定:一、房间内最远点至房间门口的距离不应超过15m。

二、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医院应为24m;旅馆应为30m;其他工程应为40m。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其最大距离不应超过上述相应距离的一半。

商业物业消防安全布局要求a,附设在其它建筑物内的商场,宜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楼板与其它场所隔开。

b,食品加工、家电维修部位应避开主要安全出口。

c,自选商品超市宜设置在商场的首层、二层或三层。

d,住宅建筑底层设置的商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不燃烧体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h 的楼板与住宅部分隔开。

商场的安全出口应与住宅部分隔开。

e,商场营业厅、仓库区不应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商业物业安全出口规定a,商场安全出口数不应少于2个。

b,商场的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商业物业对各种走道、楼梯、通道的疏散宽度要求a,商场内疏散楼梯、走道的净宽应按实际疏散人数确定,b,单层、多层商场楼梯和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1m;高层商场楼梯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2m,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3m(走道单面布房)或1.4m(走道双面布房);地下人防商场楼梯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4m,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5m(走道单面布房)或1.6m(走道双面布房)。

首层疏散外门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4m。

c,商场营业厅货架、柜台的布置应便于人员安全疏散,主要疏散通道净宽不应小于3m,其它疏散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8m。

商业物业的疏散距离要求a,最远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

b,办公等其它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最大直线距离不应大于15m(单层、多层商场不应大于22m)。

c,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不应超过40m。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一部分:术语1、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 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筑。

注 :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 的规定24m 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2、裙房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与建筑主体相连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 m 的附属建筑。

3 、重要公共建筑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建筑。

4、商业服务网点设置在住宅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 ,每个分隔单元建筑面积不大于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

300m2 的商店、5、高架仓库货架高度大于7m 且采用机械化操作或自动化控制的货架仓库。

6、半地下室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3,且不大于1/2者。

7、地下室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2 者。

8、明火地点室内外有外露火焰或赤热表面的固定地点(民用建筑内的灶具、电磁炉等除外)。

9、散发火花地点有飞火的烟囱或进行室外砂轮、电焊、气焊、气割等作业的固定地点。

10、耐火极限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所用时间,用小时表示。

,至失去承载能力、11、防火隔墙建筑内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区域且耐火极限不低于规定要求的不燃性墙体。

12、防火墙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建筑或相邻水平防火分区且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 的不燃性墙体。

13、避难层(间)建筑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14、安全出口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15、封闭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16、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防烟的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统称前室)等设施楼梯间的门均为防火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且通向前室和17、避难走道采取防烟措施且两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 总则1.O.2 本条规定和明确了适用于本规范的建筑类型和范围。

1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的公共建筑3 建筑高度大雨24m的单层公共建筑注: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2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于1.5m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

住宅顶部为2层一套的跃层,可按一层计,其他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多于2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2 术语2.0.1 耐火极限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2.0.2 不燃烧体用不然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2.0.3难燃烧体用难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可燃料做成而用不然材料做保护层的建筑构件。

2.0.4燃烧体用可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

2.0.8半地下室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3,且小于等于1/2者。

2.0.9地下室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2者。

2.0.13重要公共建筑人员密集、发生火灾后伤亡大、损失大、影响大的公共建筑。

2.0.17安全出口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2.0.18封闭楼梯间用建筑构配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2.0.19 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2.0.20防火分区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统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一部分:术语1、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

注: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2、裙房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与建筑主体相连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 m的附属建筑。

3 、重要公共建筑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建筑。

4、商业服务网点设置在住宅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每个分隔单元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2的商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

5、高架仓库货架高度大于7m且采用机械化操作或自动化控制的货架仓库。

6、半地下室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3,且不大于1/2者。

7、地下室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2者。

8、明火地点室内外有外露火焰或赤热表面的固定地点(民用建筑内的灶具、电磁炉等除外)。

9、散发火花地点有飞火的烟囱或进行室外砂轮、电焊、气焊、气割等作业的固定地点。

10、耐火极限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至失去承载能力、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所用时间,用小时表示。

11、防火隔墙建筑内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区域且耐火极限不低于规定要求的不燃性墙体。

12、防火墙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建筑或相邻水平防火分区且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性墙体。

13、避难层(间)建筑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14、安全出口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15、封闭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16、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防烟的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统称前室)等设施,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防火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17、避难走道采取防烟措施且两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防火建筑设计2023版规范》

《防火建筑设计2023版规范》

《防火建筑设计2023版规範》防火建筑设计2023版规范1. 总则1.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和重建的防火建筑设计,包括民用、工业和公共建筑。

1.2 规范目的本规范旨在通过制定防火建筑设计的相关规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降低火灾损失。

1.3 规范依据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 防火设计基本要求2.1 防火分区防火分区是指在建筑物内,通过防火墙、防火门等措施划分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蔓延的区域。

2.2 防火间距防火间距是指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用于减少火灾蔓延的风险。

2.3 防火材料防火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包括不易燃烧、燃烧速度慢、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少等特性。

2.4 防火设施防火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

3. 防火分区设计3.1 防火分区划分防火分区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面积、高度等因素进行合理划分。

3.2 防火分区面积限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3.3 防火分区出入口每个防火分区应设置足够数量的防火门,防火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4. 防火间距设计4.1 防火间距计算防火间距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面积、高度等因素进行计算。

4.2 防火间距限制建筑物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4.3 防火间距调整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防火间距进行适当调整。

5. 防火材料设计5.1 防火材料选择防火材料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面积、高度等因素进行选择。

5.2 防火材料性能要求防火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包括不易燃烧、燃烧速度慢、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少等特性。

5.3 防火材料施工防火材料的施工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6. 防火设施设计6.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面积、高度等因素进行设计。

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模版

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模版

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模版公共建筑的防火设计是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公共建筑部分防火设计规范。

一、建筑外立面的防火设计1. 外墙材料的选择:应选择抗火性好的材料,如石材、铝塑板等。

要避免使用易燃材料,如木材等。

2. 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处理:对于采用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应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例如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作为保温层。

3. 合理设置外墙防火隔离隔断:根据建筑的功能和高度,应合理设置外墙的防火隔离隔断,以防止火势蔓延到其他部分。

二、室内防火设计1. 建筑结构的防火设计:建筑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应选择抗火性能好的材料,并进行相应的防火处理,以确保火灾发生时结构能够保持稳定。

2. 防火分区的设置:根据建筑的功能和规模,应合理划分防火分区。

每个防火分区应采取相应的防火隔离措施,以限制火势蔓延。

3. 安全出口的设置:公共建筑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合理位置的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应满足人员疏散的需要,并配备相应的防火门、防火卷帘等设施。

4. 消防设备的设置:公共建筑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适量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使用。

三、装饰装修的防火设计1. 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在选择装饰材料时,应优先选择抗火性能好的材料,如石材、金属材料等。

避免使用易燃和产生有毒烟气的材料。

2. 防火涂料的使用:对于易燃材料或需要提高防火性能的材料,可以使用防火涂料进行表面处理,提高其防火等级。

3. 管道封堵和防火隔断:管道穿越防火分区时,应采取相应的封堵和防火隔断措施,以防止火势沿管道蔓延。

四、电气系统的防火设计1. 合理布置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应合理布置,避免电气设备之间过于拥挤,以防止火灾发生。

2. 电缆电线的防火处理:电缆电线应采用阻燃及低烟无卤材料,避免使用易燃材料。

3. 配电箱和配电室的防火设计:配电箱和配电室应设置防火墙或防火隔断,并与建筑消防系统连接,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及时报警和灭火。

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

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

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
1. 楼梯间和通道的防火设计:楼梯间和通道应该采用防火墙或者防火门进行隔离,以防止火势蔓延。

防火门应该具备防火性能和自动关闭功能。

2. 疏散通道的防火设计:疏散通道应设计为防火楼梯间或者防火通道,通道内应采用防火材料,且宽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以确保人员疏散的安全。

3. 楼板和墙壁的防火设计:楼板和墙壁应采用防火构造,例如防火板、耐火材料等,以阻隔火势和烟气的传播。

4. 建筑材料的防火设计:公共建筑应尽量选择阻燃性能好的建筑材料,避免使用易燃材料,确保建筑物在火灾情况下不易燃烧。

5. 火灾报警系统的防火设计:公共建筑应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包括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器等设备,及时发现火灾并采取相应措施。

6. 灭火设施的防火设计:公共建筑应配备灭火器、灭火器自动消防系统、灭火栓等消防设施,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快速进行灭火。

7. 建筑逃生通道的防火设计:建筑逃生通道应设计合理,通道内应没有障碍物和易燃物品,以确保人员疏散的顺利进行。

8. 使用规范的电气设备:公共建筑中的电气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包括电线电缆的防火性能、电气设备的耐火性能等。

以上是公共建筑中部分防火设计规范的概述,具体的设计要求还需根据建筑物的具体需求和相关法规进行确定。

2023年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范

2023年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范

2023年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范防火是公共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旨在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和扩散。

以下是2023年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范。

1.建筑材料选择建筑材料应选择具有良好防火性能的材料,如不燃材料、难燃材料和阻燃材料。

应避免使用易燃材料和燃烧性能不佳的材料。

材料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2.消防通道和疏散设施公共建筑应设置合理的消防通道和疏散设施,以确保人员能够快速、顺利地逃生。

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被障碍物堵塞。

疏散通道应便于识别和使用,并配备适当的照明设施。

3.火灾报警系统公共建筑应安装火灾报警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其他灭火设备。

火灾报警系统应覆盖各个区域,并与消防控制中心相连,能够及时发出警报。

4.防火分区和防火墙公共建筑应根据功能和用途划分不同的防火分区,如办公区、会议区、商业区等。

各个分区之间应设置防火墙,以阻止火势蔓延。

防火墙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材料应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

5.电气设备和线路公共建筑中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符合相关电气安全标准,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

电气线路应设置过载保护装置和短路保护装置,并严禁乱拉乱接电线。

电气设备和线路应与防火墙保持一定的距离。

6.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标识公共建筑应设置应急照明设施,以确保在火灾或停电情况下能够提供足够的照明。

安全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识,指示人员逃生的方向和路径。

出口标识应具备一定的防火性能,并在正常和紧急情况下清晰可见。

7.自动灭火系统公共建筑中的特定区域,如机房、电气室等,应安装自动灭火系统,以快速和有效地灭火。

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设备应定期检测和维护。

8.消防设施和人员培训公共建筑中应设置适量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灭火器箱等,以供人员在火灾初期使用。

同时,建筑使用者和工作人员应进行消防知识和应急逃生的培训,增强火灾应对和逃生自救能力。

以上是2023年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范,这些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细致的施工,提高建筑的火灾防控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建筑消防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消防设计规范是指在公共建筑设计中,针对消防安全的特殊要求和规范,以确保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人员、减少财产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以下是公共建筑消防设计规范的一些基本要求:
1.疏散通道规划:公共建筑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通道,通道
须满足人员密度和人流量的要求,通道应设置合适的宽度、无障碍物、明显的标识和合适的照明设备。

2.疏散楼梯设计:疏散楼梯应符合相关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楼
梯承载能力、楼梯口位置、楼梯宽度、楼梯踊跃、楼梯坡度、楼梯间距等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3.防火设施布局:公共建筑应设置适量的防火设施,如灭火器、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烟雾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等。

4.电气设备布局:公共建筑内的电气设备应满足防火要求,如
设置相关防火墙、用耐火材料封闭电气通道等。

5.应急照明和标志:公共建筑应配备应急照明设备和明显的疏
散标志,以在火灾发生时提供足够的光源,指导人员疏散。

6.消防通道:公共建筑应设置消防通道,通道宽度应达到规范
要求,通道内不得堆放杂物,门窗应易于打开。

7.疏散平台和避难层:高层公共建筑应设置疏散平台和避难层,
以提供临时安全避难场所,便于人员撤离。

8.消防指挥中心:公共建筑应设置消防指挥中心,用于监控和指挥火灾事故处理工作。

9.消防泵房和水源:公共建筑应设置消防泵房和充足的水源,以确保消防设施正常工作。

10.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逃生平面图:公共建筑内应设置明显的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逃生平面图,以指导人员疏散和避难。

以上是公共建筑消防设计规范的一些基本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相关规范,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公共建筑的消防安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