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案沪科版

合集下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2.1温度与温度计 导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2.1温度与温度计 导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2.1温度与温度计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并能够用合适的语言描述温度的大小。

2.掌握测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并能够进行摄氏度与华氏度之间的换算。

3.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

二、教学重点1.温度的概念和度量方法。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1.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

2.温度计。

3.实验器材:水杯、冰块、热水。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与热身(5分钟)利用问答和例子引导学生回顾温度的概念和常见的温度单位,如摄氏度、华氏度等。

比如问:你们用什么度量温度?温度高的物体和温度低的物体有什么区别?第二步:新课讲解(10分钟)1.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反映的是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情况。

高温代表分子运动快,低温代表分子运动慢。

2.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华氏度(℉)。

摄氏度常用于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温度测量,华氏度常用于美国等部分国家。

3.摄氏度与华氏度之间的换算公式:–摄氏度转换为华氏度:℉ = 1.8 × ℃ + 32–华氏度转换为摄氏度:℃ = (℉ - 32)÷ 1.8第三步: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读数解析(10分钟)1.温度计的组成和原理:温度计由液体(酒精或水银)和标度组成,液体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上升或下降,标度上的数字表示温度大小。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将温度计放入待测物体中,使其与物体达到热平衡。

–温度计读数应从液体表面的底部读取,且应垂直于标度。

–读数应尽量准确,一般来说,应选择最接近液体表面底部的刻度进行读数。

第四步:实验操作与观察(15分钟)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温度计在不同温度下的读数变化,理解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解析。

2.实验步骤:–准备一个水杯、冰块和热水。

–将温度计放入水杯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将冰块放入水杯中,等待片刻,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将热水倒入水杯中,等待片刻,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 12.1 温度与温度计 教案

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 12.1 温度与温度计 教案
课题
温度与温度计(第一课时)
课时
1
备课人
审核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体验水的三种状态,会描述水的三种特征。
2、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
3、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4、知道摄氏温度的分度方法。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
教学难点:温度概念的理解
教法
三疑三探
(三)小结
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班长或学科组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四)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个性补充
2、还有其它温度单位吗?
目前其它国家还使用有列氏温度、华氏温度等,英美多用华氏温度,德国多用列氏温度。
四、运用拓展
(一)学生自主编题
(二)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
教师预设习题
1、温度反映的是物体的( )
A.体积大小B.运动快慢C.冷热程度D.振动快慢
2、-20℃的正确读法是()
2、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用t表示,常用单位是℃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 ,把0℃ 至100℃ 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
4、国际单位中采用的是热力学温标,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用符号“K”表示。冰水混合物的热力学温度为273.15K。换算关系:T = 273.15 + t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
问题
1
2
3
4
5
6
展示
评价
(二)全班合探
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2.1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2.1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2.1温度与温度计一、教学内容1. 温度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2. 温度计: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

3. 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的概念,能够正确理解摄氏度的含义。

2. 掌握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原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酒精灯、水银、实验桌、椅子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温度的变化,例如热水和冷水的对比,让学生初步了解温度的概念。

2. 讲解温度概念:解释温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并用摄氏度作为单位。

3. 介绍温度计:展示温度计,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解释温度计是如何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4. 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并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6. 板书设计:列出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7.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关于温度计使用的题目,例如:“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温度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温度计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六、板书设计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温度计:1. 结构:液体(酒精或水银)、玻璃管、刻度盘等。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和温度计教案(新版)沪科版.docx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和温度计教案(新版)沪科版.docx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学知识与技能1.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使学生认识物态变化。

2.学生认识温度的含义,了解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规定。

3.使学生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并会使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了解体温计的特点,会使用体温计。

目标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规定,掌握物理量的一种规定方法。

2.通过使用温度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难点如何规定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

【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解决方案创设情境教师利用课件展现云、雨、雾、露、霜、雪、雹的图片,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教师提出问题:它们都是有什么物质组成的?教师用手沾水在黑板上写“水”字,并借机引出章节课题: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认真观看,从生活走向物理,引导学生从无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

并板书课题。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题(见学案)自主学习题答案:1、固态液态气态冰、霜、雪雾、露水蒸气2、冷热程度摄氏度(°C)3、冰水混合物沸水4、37 °C零下39摄氏度5、液体的热胀冷缩量程玻璃泡容器底容器壁液柱的液面相平6、细弯管35°C至42°C0. 1°C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 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完成自主学习题.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并投出答案,学生自我更iE o合作共建智能应知识点一:水的物态变化问题1:雨是如何形成的?小结:雨的形成过程是水不同状态相互转化的结果。

问题2:什么称为物态变化?小结: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水的物态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

教师展示雨形成的图片,并演示“人造雨”实验。

学生观察、总结。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教师强调,学生勾画“物态变化”的定义。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1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1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温度概念,如冷暖感受、季节变化等,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温度的物理意义。
-设想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感受到的温度差异,引导他们思考温度的物理含义。
2.通过实验和互动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设想活动: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学会准确读取温度值。
2.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温度计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温度计,如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2.教学内容:讲解温度计的原理,如液体的热胀冷缩、电子温度计的传感器原理等。教授温度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换算方法。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对环境的影响,关注气候变化,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活动。
4.通过学习温度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温度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包括:(1)温度单位换算;(2)温度计读数;(3)分析温度对物体性质的影响。
2.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温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温度单位换算等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概念、摄氏度的定义、温度计的原理和种类等。

具体内容包括:1.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摄氏度的定义: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1摄氏度等于1开尔文。

3. 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4. 温度计的种类:常用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温度的概念,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 掌握摄氏度的定义,能进行温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 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种类,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温度的概念、摄氏度的定义、温度计的原理和种类。

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温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物体。

2. 学具:温度计、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温度的变化,例如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异。

2. 讲解温度概念:解释温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3. 介绍摄氏度:讲解摄氏度的定义,让学生掌握摄氏度的换算关系。

4. 演示温度计的使用:展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讲解温度计的原理和种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进行记录。

6.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温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温度与温度计1.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摄氏度的定义: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1摄氏度等于1开尔文。

3. 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4. 温度计的种类:常用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温度计测量教室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12.1温度与温度计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2.1温度与温度计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教案:12.1 温度与温度计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一、教学内容1. 温度概念的引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温度的存在,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介绍常用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如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等。

3.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讲解如何正确选择温度计、测量温度,并注意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4. 温度计的读数方法:示范如何准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以及如何判断温度计的零刻线和满刻线。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的概念,能用温度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掌握常用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3. 学会准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能进行温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温度概念的理解,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准确读数和温度数据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示教板、幻灯片。

学具:温度计、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温度变化,如热水、冷水等,引出温度概念。

2. 温度概念的讲解:通过示教板和幻灯片,讲解温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3. 温度计的介绍:讲解常用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展示示教板上的温度计。

4.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示范如何选择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讲解注意事项。

5. 温度计的读数方法:讲解如何准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判断零刻线和满刻线。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实际操作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并记录数据。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2.1 温度与温度计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计:构造:玻璃泡、毛细管、刻度盘等原理:液体热胀冷缩使用方法:选择、测量、读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温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介绍常用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3. 绘制一个温度计的刻度盘,并标注零刻线和满刻线。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2.1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2.1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2.1 温度与温度计一、教学内容1. 温度概念:让学生了解温度的定义,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温度计:介绍常见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如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 温度计的使用:教授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包括温度计的放置、读数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温度的概念,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常见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能力,能在实际情景中测量温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如何准确读取温度值。

2.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教学PPT。

2. 学具:学生实验用温度计、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不同温度下的物体感觉,如热水和冷水的触感,引发学生对温度的兴趣。

2. 讲解温度概念:通过PPT展示,讲解温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3. 介绍温度计:展示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讲解其原理和构造,使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包括温度计的放置、读数方法等,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下的物体,并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温度计的相关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温度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温度与温度计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 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 正确放置b. 准确读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某学生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室温,测得酒精柱高度在20cm处,试求室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案沪科版课题温度和温度计(第二课时)课时1备课人审核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构造,知道不同类型和用途的温度计。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正确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教法三疑三探学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具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对于温度高低的判断往往用皮肤的感觉。

现在请同学们来做个实验探究。

三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现请一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

估测水的温度后由教师得出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物体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整理如下: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2、温度有哪些种类?3、如何使用温度计测物体温度?4、体温计有什么特殊构造?它的作用是什么?5、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在使用上有何不同?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1、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交流自探心得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问题123456展示评价(二)全班合探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1、其它温度计:(1)、数字式温度计:根据物质导电性与温度关系制成的。

(2)、用双金属片制成的温度计。

(3)、彩色温度表:它是根据高温物体发光的颜色测温度。

彩色温度表上一种颜色代表一种温度,将赤热高温的物体的颜色与彩色温度表的颜色对照,就可估测出物体的温度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细弯管作用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细弯管升到毛细管内,不能自动退回液泡中。

4、体温计的量程:35~42℃5、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在使用上的区别:(1)体温表在测体温前要捏住上端甩动,使管内汞柱降至35 ℃以下;(2)放在身体被测部位要停留5分钟左右再读数.(3)体温表读数时,可从被测部位拿出,让其刻度面所对的棱正对眼睛读数,棱起放大镜的作用三、质疑再探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解决。

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教师预设问题:某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测量结果是多少?准确吗?四、运用拓展(一)学生自主编题(二)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

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教师预设习题1、体温计里装的液体是_________。

2、测量范围是_________。

分度值是_________。

3.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C.用自来水冲洗.D.用酒精棉花擦3.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读数应在()A.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上升时进行B.温度计内液体上升到最高处时进行C.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下降后进行D.温度计内液体匀速下降时进行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8、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可以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三)小结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2、班长或学科组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四)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个性补充课题熔化的凝固课时1备课人审核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4、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5、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法三疑三探学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具铁架台烧杯温度计酒精灯铁圈及石棉网冰烛蜡秒表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整理如下:观看冰和海波熔化过程:1、晶体和非晶体是如何区分的?它们有什么特点?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的非晶体有哪些?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特点是什么?4、如何画出熔化和凝固图像?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1、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交流自探心得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问题123456展示评价(二)全班合探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1、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

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2、晶体的四个特征(1)晶体拥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

(2)晶体拥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度始终保持不变。

(3)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固态物质有晶体与非晶态物质(无定形固体)之分,而无定形固体不具有上述特点。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非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如玻璃,外形为无规则形状的固体。

(4)晶体可以使X光发生有规律的衍射。

宏观上能否产生X光衍射现象,是实验上判定某物质是不是晶体的主要方法。

3、常见晶体和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等,常见的晶体:石英、云母、明矾、食盐、硫酸铜、糖、味精等。

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三、质疑再探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解决。

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教师预设问题:为什么在冰熔化过程中要用“水浴法”,还要用搅拌器搅拌?解释:让冰在熔化过程中受热均匀。

为什么要在实验中让烧杯内水缓慢升温?解释;延长实验时间,便于观察冰熔化的过程。

四、运用拓展(一)学生自主编题(二)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

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教师预设习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A.冰和水B.铜和固态水银C.玻璃和石蜡D.海波和松香2.如图所示,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3.如图是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可知晶体的熔点是( )A.40℃B.44℃C.48℃D.52℃4.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高B.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5.把一小块冰放在手心里,小冰块会慢慢地 _____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手会感觉到凉,这说明冰在这一过程中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三)小结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2、班长或学科组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四)作业设计课后作业;1、2、3、4板书设计1.熔化和凝固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课后反思个性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