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常规
产科护理常规

产科护理常规
1. 产前准备
- 确保产妇的身体状况良好,不存在严重的孕期并发症。
- 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包括血压、血糖、体重等指标监测。
- 为产妇提供合适的营养和饮食建议,保证营养充足。
- 帮助产妇准备生育计划和出生计划。
- 提供产妇和家属心理支持和教育。
2. 分娩过程护理
- 监测产妇的宫缩情况和胎儿心率,确保安全。
- 给予产妇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按摩、热敷等。
- 协助产妇保持正确的呼吸和姿势。
- 提供产妇和家属心理支持和鼓励。
- 协助医生进行分娩操作,如剖宫产等。
3. 产后护理
- 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 协助新生儿喂养,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
- 为产妇提供恢复期护理,包括清洁、伤口处理等。
- 提供产妇和家属产后护理指导,如产后康复锻炼、乳房按摩等。
- 协助产妇处理产后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
4. 出院指导
- 提供产妇和家属关于早期育儿的指导,如新生儿护理、喂养
技巧等。
- 告知产妇家属产后定期复诊和检查的重要性。
- 提供卫生和卫生保健方面的建议,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等。
- 解答产妇和家属的疑问和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
以上是产科护理的常规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和补充。
产科护理旨在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与健康,提供全面
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产科护理常规

第二节产科一、产科一般护理1. 入院护理孕妇入院时,接诊护士应热情接待,护送至床边及时通知医生看病人,由责任护士做好入院介绍及婴儿安全管理制度宣教。
2. 病情观察(1)监测生命体征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超过37.5℃连测体温4次。
观察血压变化,异常者进行血压监测。
(2)专科病情观察了解围生保健检查情况;检查胎方位,了解宫口开大情况及胎先露入盆程度;初产妇或有难产史的经产妇,需做骨盆外测量;严密观察宫缩及胎心变化,注意临产征兆及异常情况的发生,初产妇宫口开大1.5cm或经产妇有正规宫缩,可送至产房待产。
3.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适量脂肪及糖类,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
妊娠合并疾病者按医嘱要求落实饮食。
4. 监测体重每周测量体重1次,每周体重超过0.5kg 时应告知医生。
5. 心理护理鼓励孕妇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好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
6. 消毒隔离孕妇合并传染病者,应做好床边隔离,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7. 健康教育(1)指导孕妇正确计数胎动方法:早、中、晚各监测胎动1次,每次1小时,3次的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次数,如12小时的胎动次数<10次或每小时<3次,提示胎儿宫内缺氧,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取左侧卧位。
胎动消失后,胎心在24小时内也会消失,应予以重视,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每天监测胎动可预测胎儿的安危。
(2)指导孕妇休息时尽量取左侧卧位,左侧卧位可减轻妊娠期右旋子宫对腹部下腔静脉的压迫,从而改善子宫胎盘血流量。
(3)指导孕妇间断氧气吸入,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
二、产褥期护理从胎盘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至非孕期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
一般为6周。
【护理常规】1. 休息与体位会阴无伤口者取自由卧位,有伤口者宜健侧卧位或平卧,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便恢复体力。
鼓励产后24小时内下床活动,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 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和富于营养的饮食,适量的新鲜蔬菜及纤维素,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护理:自主卧位,尽量取左侧卧位,解除右旋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预防仰卧位综合征。
2.饮食护理:饮食清淡为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高蛋白、足够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病情观察:根据护理级别和医嘱测量生命体征,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
4.基础护理:根据患者分级护理要求,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5.专科护理:产前观察产程进展和胎心变化,初产妇宫口开大3cm,经产妇宫口开大2cm,送入产房待产。
产后观察子宫复旧情况及阴道出血量、颜色、性质,观察新生儿基本情况,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喂养指导。
6.安全护理:根据病情使用床挡、腕带,做好各种管路护理,严格交接,做好新生儿管理,防止意外发生。
7.心理护理:告知患者自然分娩是一种生理过程,保持乐观心情,积极配合,避免精神紧张,以免影响产程的进展。
【健康教育】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病区环境、探视及陪护制度和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等,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告知患者以高蛋白、足够热量、高维生素及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利于保持大便通畅。
3.告知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保持乐观心情,告知孕妇30s/5~6min为规律宫缩,并讲解自数胎动的方法和重要性。
4.告知患者产后多饮水,4~6h内尽早排空膀胱,预防产后出血。
告知患者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
5.告知患者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适当下床活动。
无禁忌证者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并讲解其意义。
6.告知患者婴儿出生24h内注射乙肝疫苗、卡介苗,72h 后采足跟血及听力筛查,并讲解其意义。
7.告知患者及家属保持新生儿脐部清洁、干燥,注意观察脐带残端有无出血及异常分泌物,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8.指导产妇产后42d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以免引起感染,42d后到产科门诊复查生殖器恢复情况。
讲解带环时间和注意事项:顺产产后3个月,剖宫产产后6个月,月经干净3~7d。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产科病房护理是指对孕妇和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以及产后进行的护理工作。
它涉及到孕妇孕期、分娩期和产后期的各个阶段,旨在保障孕妇和产妇的安全、健康和快速康复。
下面将详细介绍产科病房护理的常规内容。
一、孕妇孕期护理1. 孕期健康教育:护士应向孕妇提供孕期保健知识,包括饮食营养、锻炼、孕期常见症状的处理等方面的指导。
2. 孕期体格检查:护士应定期进行孕妇的体格检查,包括血压、体重、腹围、胎动等指标的监测。
3. 孕期并发症的监测:护士应密切关注孕妇是否存在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并发症,并及时进行监测和处理。
4. 孕期心理护理:护士应关注孕妇的心理状态,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孕妇应对孕期的焦虑和压力。
二、分娩期护理1. 分娩准备:护士应协助孕妇进行分娩准备工作,包括清洁、灌肠、安置导尿管等。
2. 分娩过程的监护:护士应监测孕妇的宫缩情况、胎心监护、阴道出血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分娩辅助:护士应协助产妇进行呼吸指导、鼓励产妇采取适当的分娩姿势、提供疼痛缓解措施等,保障产妇顺利分娩。
4. 新生儿护理:护士应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包括清洁、测量体温、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等。
三、产后期护理1. 产后恢复:护士应关注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包括子宫收缩情况、恶露排出情况、乳房充盈情况等。
2. 产后护理:护士应协助产妇进行产后清洁、更换卫生巾、协助产妇排尿等护理工作,确保产妇的卫生和舒适。
3. 乳房护理:护士应向产妇提供乳房护理知识,包括正确的哺乳姿势、乳房按摩、乳头护理等。
4. 产褥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护士应密切关注产妇是否存在产褥感染、产褥期抑郁等并发症,并及时进行预防和处理。
以上是产科病房护理的常规内容,护士在执行这些工作时应严格按照医院的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护士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心理护理技巧,与孕妇和产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为她们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正常产前
1、孕妇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作入院介绍并通知医师。
2、填写入院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3、尚未临产者护送至病房床前严密观察临产的先兆症状及时送产房待产。
4、注意饮食及休息取左侧卧位。
5、教会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早、中、晚各一次每天交接班时听胎心发现异常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6、关心、体贴孕妇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二〉、正常产后
1、休养环境应安静舒适冷暖适宜、空气新鲜。
2、产妇产后2小时入休养室时、2h、3h、4h各观察血压、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一次并记录于产后12小时观察记录上。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3、及时补充水分产后24h鼓励并督促产妇下床排尿第一次排尿时请家属注意搀扶。
产后6h仍不能自行排尿者应采取措施、诱导排尿、30min后仍不能排尿时按医嘱行导尿术必要时留置导尿定时开放O
4、产后24h内应卧床休息24h后鼓励下床活动行产后康复训练指导。
5、饮食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忌生冷、酸辣等刺激性事物。
6、协助并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7、观察体温变化如体温超过38℃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8、嘱其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1/5000浓度的高镒酸钾液清洗会阴至少两次。
9、每天会阴擦洗2次擦洗会阴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发现红、肿、硬结者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10、有侧切伤口者指导其取右侧卧位以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妇产科护理常规完整版

妇产科护理常规完整版
一、孕妇护理:
1.孕前指导:包括注意营养、生活习惯、健康锻炼等方面的指导,提
醒孕妇预防孕妇疾病,如妊娠中毒症、妊娠糖尿病等;
2.孕期营养指导:包括合理膳食搭配、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3.孕妇体重监测:关注孕妇的体重变化,预防孕期过度肥胖或不足造
成的健康问题;
4.孕妇常规体检:包括血压、体重、腹围的监测,以及定期妊娠检查;
二、产妇护理:
1.产前准备:包括清洁、准备分娩所需物品等;
2.助产技术:协助产妇进行分娩,包括宫缩观察、胎儿心率监测、侧
切缝合等;
3.产后护理:包括身体清洁、缝合伤口护理、催乳、产后排尿和排便等;
5.乳房护理:指导产妇正确哺乳技巧,预防乳房疼痛、乳腺炎等问题;
6.家属教育:指导产妇的家属正确照顾产妇,提供母婴护理知识。
三、新生儿护理:
1.新生儿清洁:清洗新生儿身体、头发、面部等,保持清洁卫生;
2.新生儿喂养:指导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监测新生儿的吃奶量和排
便次数;
3.身体观察: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新生儿早期预防接种:指导家长熟悉和正确实施新生儿早期疫苗接种;
5.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的干燥清洁,预防尿布疹和湿疹等皮肤问题;
6.家属教育:指导家属正确照顾新生儿,提供产后恢复和母婴护理知识。
综上所述,妇产科护理包括孕妇护理、产妇护理和新生儿护理。
护士应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孕妇、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产科病房护理是为了提供安全、舒适和有效的护理,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福祉。
在产科病房,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常规的护理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快速康复。
以下是产科病房护理的一些常规:1. 产妇护理:- 每日评估:对产妇进行每日评估,包括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子宫收缩情况等。
- 切口护理:对于剖腹产或产妇有产道切口的情况,每日进行切口护理,包括清洁、更换敷料等。
- 产后出血监测:密切监测产妇的阴道出血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出血。
- 产后恶露观察:观察产妇的恶露情况,颜色、量和气味的变化可能提示产妇的康复情况。
- 乳房护理:指导产妇正确进行乳房护理,包括乳房按摩、乳头护理等。
2. 新生儿护理:- 体温监测:密切监测新生儿的体温,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 喂养:指导产妇正确进行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 尿布更换:定期更换新生儿的尿布,保持干燥和清洁,防止尿布疹的发生。
- 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预防皮肤病的发生。
- 新生儿听力筛查: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早发现和干预听力问题。
3. 疼痛管理:- 疼痛评估:对产妇进行疼痛评估,包括疼痛的程度、性质和位置等。
- 疼痛缓解措施:根据产妇的疼痛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治疗、按摩、热敷等。
- 定期评估:定期评估疼痛缓解效果,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4. 感染控制:- 洗手:护士在接触产妇和新生儿之前和之后必须正确洗手,以防止交叉感染。
- 消毒:对病房内的常用物品和设备进行定期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和无菌。
- 隔离措施:针对有传染性疾病的产妇或新生儿,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疾病传播。
5. 安全措施:- 跌倒预防:在产妇和新生儿的床边设置安全护栏,防止跌倒和意外伤害。
- 安全睡眠:教育产妇正确的侧卧睡眠姿势,减少婴儿突发性死亡综合征(SIDS)的风险。
- 防止误吸:在喂养新生儿时,确保乳头正确插入婴儿口腔,防止误吸。
产科护理的常规

产科护理常规第一节产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产前护理观察要点观察孕妇产兆(宫缩、胎膜、阴道出血情况),胎心胎动及血压。
护理措施1、执行入院患者一般护理常规.2、监测并记录胎心2次/日.3、根据医嘱吸氧3升/分,2次/日,测血压。
二、产后护理产后护理1、产后小时督促产妇饮水〉500毫升,产后2—4小时以内鼓励产妇排尿,排尿困难者用诱导促排尿,无效时应导尿并留置尿管,饮食易消化促进泌乳的营养丰富的。
2、产后2小时内每半小时压宫底一次,注意宫底高度,阴道流血情况。
3、保持外阴清洁,会阴护理每日2次4、及时更衣,床单元整洁5、正常分娩后30分钟内开始早吸吮,多吸吮,按需哺乳。
第二节母乳喂养护理1、帮助婴儿在产后30分钟内完成早吸吮,与母亲皮肤早接触不少于30分钟2、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按需哺乳。
3、指导产妇掌握正确哺乳方法与婴儿含接姿势.4、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
5、每次喂奶前母亲需洗净双手及清洁乳头,切记用肥皂或酒精清洗奶头,以防干燥或皲裂。
6、发现产妇乳头乳头扁平或凹陷、乳胀、乳头皲裂等问题,并提供指导及治疗。
7、因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哺乳者,及早退奶,并指导进行人工喂养。
第三节剖宫产护理术前护理1、观察宫缩、胎心、血压、羊水性状。
2、铺麻醉床、协助做术前化验检查.3、备齐新生儿用物、新生儿抢救药品与复苏器械,并备好宫缩剂。
术后护理1、向麻醉师了解术中情况及注意事项,根据麻醉方式执行麻醉护理常规2、执行产科一般护理常规3、术后测血压(30分钟×4次)至血压平稳,4、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量。
5、观察尿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及性质。
6、按医嘱给药。
第四节妊娠期高血压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全身水肿情况,根据医嘱监测血压,记出入量及尿量2、听取产妇主诉(有无头痛和头晕、眼花、视觉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3、观察应用硫酸镁后有无中毒反应护理措施1、执行产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卧床休息,尽量左侧卧位,保持病室安静,做好生活护理.3、根据医嘱给予吸氧、解痉、镇静、降压药物.4、备齐急救药品及器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产科一般护理常规正常产前:一、医疗目标保证母婴安全.二、护理目标(一)缓解孕妇紧张情绪。
(二)满足患者生活需要。
三、护理问题(一)焦虑与担心胎儿安危有关。
(二)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剖宫产知识有关.四、护理措施(一)未临产者,2小时监测胎心率1次并记录,严密观察临产的先兆症状,及时送产房待产。
(二)教会孕妇自我监护胎动,每天按时听胎心,发现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五、健康教育(一)孕妇入院时热情接待,通知责任护士和医生,2小时内作入院介绍.(二)按医嘱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三)活动与休息:普通清淡易消化饮食、取左侧卧位。
正常产后:一、医疗目标产妇无产后感染,母婴情况好.二、护理目标(一)缓解疼痛。
(二)满足患者生活需要。
三、护理问题(一)疼痛与会阴切口有关。
(二)潜在并发症切口感染。
四、护理措施(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产妇分娩后先按压宫底,于30min、1h、2h、3h各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一次。
若有异常,及时处理.(二)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
(三)保持外阴清洁,每天擦洗外阴2次。
(四)擦洗会阴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发现红、肿、硬结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五、健康教育(一)环境:安静整洁,冷暖适宜,空气新鲜.(二)活动与休息:产后24h内应卧床休息,24h后鼓励下床活动.有侧切伤口者,指导其取健侧卧位,以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三)饮食: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忌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四)排尿及排便:及时补充水分,产后2~4h鼓励并督促产妇自行下床排尿。
产后6h仍不能自行排尿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五)协助并指导产妇进行新生儿喂养.(六)心理指导:关心体贴产妇,予以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一、概念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指孕妇有规律宫缩至宫口开全.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6~8小时.二、临床特点规律宫缩、宫口扩张、胎头下降、胎膜破裂、疼痛。
三、医疗目标产程进展好,保证母婴安全.四、护理目标(一)缓解疼痛.(二)产妇能描述正常分娩过程知识及各产程如何配合。
(三)产妇主动参与和控制分娩过程。
五、护理问题(一)疼痛:与子宫收缩有关.(二)舒适改变:与子宫收缩、膀胱充盈、胎膜破裂、环境嘈杂有关。
(三)焦虑:与知识缺乏、未参加产前宣教课有关。
六、专科评估(一)宫缩的强度。
(二)产程进展是否正常。
七、护理措施(一)观察宫缩:掌握宫缩持续及间隔时间,宫缩强弱及节律性,并注意子宫形态,有无压痛,及时发现先兆子宫破裂征象,一般需连续观察3次子宫收缩并记录。
(二)胎心监测:在宫缩间歇期潜伏期每1h测胎心1次,活跃期每30分钟听胎心1次,异常情况随时监测。
每次听1min并做好记录,注意心率、心律、心音强弱。
如胎心率超过160次/分或低于120次/分或不规律,提示胎儿窘迫,立即给产妇吸氧,嘱其左侧卧位,同时通知医生进一步处理。
(三)观察产程进展:初产妇在潜伏期每2h做1次肛门指诊或阴道诊,活跃期每小时1次,同时也要根据宫缩情况和产妇的临床表现,适当增减检查次数,以便了解宫颈扩张和胎头下降程度,并划好产程图。
(四)破膜及羊水的观察:一旦破膜立即予吸氧、听胎心并记录胎心率、破膜时间、羊水的量及颜色。
观察有无脐带脱垂征象。
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五)接产准备:初产妇宫口开全,或经产妇宫口扩张4cm时将其送至产房做好接产准备。
八、健康教育(一)环境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二)饮食鼓励和帮助产妇在宫缩间隙期摄取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饮食及液体。
(三)活动与休息产妇宫缩不强,未破膜,鼓励其在室内适当活动。
如阴道流血,胎膜早破、用镇痛药后、初产妇宫口扩张5cm以上或经产妇宫口已扩张3cm以上应适当卧床休息.(四)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做自我介绍和环境介绍,态度和蔼,关爱产妇,协助其洗脸,擦汗、更衣、更换床单,保持会阴部清洁。
用非药物镇痛方法减轻产妇疼痛,以解除紧张、焦虑、孤独的心理。
(五)排尿及排便鼓励产妇勤排尿及排便,当膀胱充盈又无法排尿时应予以导尿.(六)医护措施配合1、鼓励患者加强信心。
2、教会孕妇自测胎动及宫缩的方法。
一、概念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指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
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不超过1小时。
二、临床特点子宫收缩增强、胎儿下降及娩出。
三、医疗目标保证母婴安全。
四、护理目标(一)教会孕妇运用腹压.(二)产妇及新生儿没有产伤.五、护理问题(一)疼痛与宫缩及会阴部伤口有关。
(二)焦虑与缺乏顺利分娩的自信心及担心胎儿健康有关。
六、专科评估(一)产程进展是否正常。
(二)新生儿及产妇是否有产伤。
七、护理措施(一)听诊胎心持续胎心监护,每5min记录一次。
有特殊情况随时记录并及时通知医生。
(二)接产准备做好无菌接生准备工作,严格无菌操作。
(三)会阴保护指导产妇运用腹压与接生者密切合作,注意助产手法。
(四)胎头娩出及时清理口腔、呼吸道分泌物。
(五)胎儿娩出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
处理完,交台下按新生儿常规处理(Apgar评分,测量体重、系识别带、印脚印,早吸吮早接触),同时注意保暖。
(六)观察宫缩及阴道流血。
八、健康教育(一)环境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
(二)心理指导教会产妇正确运用腹压,避免紧张情绪。
(三)医护措施配合1、鼓励患者正确运用腹压。
2、指导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
第四节第三产程护理常规一、概念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
指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约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二、临床特点子宫收缩、胎盘娩出及阴道流血。
三、医疗目标预防产后出血,产妇预后良好。
四、护理目标(一)产妇不发生产后出血。
(二)产妇接受新生儿并开始亲子间的互动。
五、护理问题(一)疼痛与会阴切口、产后宫缩痛有关。
(二)知识缺乏与母乳喂养无效有关。
六、专科评估(一)阴道出血量的多少。
(二)软产道是否有裂伤,新生儿Apgar评分是否良好.七、护理措施(一)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宫底高度.(二)注意胎盘剥离征象,及时娩出胎盘后,查胎盘、胎膜是否剥离完整。
(三)胎盘娩出后及时注射缩宫素。
(四)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并及时缝合修补.(五)双胎、羊水过多、心脏病等产妇,产后用沙袋、腹带包扎腹部.(六)无异常情况,2h后可送入病房,并详细向病房护理人员交班。
(新生儿入病房时的注意事项交待及交接班)。
八、健康教育(一)生命体征监测按时测量血压、脉搏,观察出血量。
(二)提供舒适为产妇及时更换床单及会阴垫。
(三)饮食指导提供清淡、易消化流质。
(四)心理指导(五)医护措施配合1、鼓励产妇产后注意会阴部的清洁。
2、协助产妇和新生儿进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第五节剖宫产护理常规一、概念剖宫产是指经腹切开完整的子宫壁娩出能存活的胎儿及附属物的手术。
二、医疗目标保证母婴安全、产妇腹部切口愈合良好。
三、护理目标(一)缓解疼痛。
(二)满足患者生活需要。
四、护理问题(一)焦虑与担心手术风险、及胎儿安危有关。
(二)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知识有关。
五、专科评估母婴术前检查已完善,均无异常。
六、护理措施术前:(一)患者手术时间,根据病情交待注意事项.(二)皮肤准备,做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协助完善各项检查.(三)监测生命体征。
(四)予保留导尿。
(五)更换清洁床单,铺麻醉床,并准备好术后用物.术后:(一)生命体征的监测:注意血压、脉搏、呼吸,每30min测1次,直到稳定。
术后3d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正常后每天1次.(二)观察腹部伤口、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三)注意保持尿管通畅,拔除尿管后,协助患者下床活动,督促其自解小便,观察尿量。
(四)会阴护理:每日擦洗会阴2次.(五)预防感染,必要时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七、健康教育术前:(一)环境安静整洁,温度适宜。
(二)饮食指导术前6小时禁食,2小时禁饮.(三)心理指导指导孕妇放松心情.术后:(一)环境安静整洁,冷暖适宜,空气新鲜。
(二)饮食指导术后6h进流质饮食,但应避免糖、产气类食品,根据腹胀情况改半流质饮食,排气后进普通饮食.(三)活动与休息鼓励早期活动,术后当日鼓励患者翻身,以增加肠蠕动,有利于排气.(四)卧位硬膜外麻醉者取去枕平卧位,6h后改半卧位。
(五)医护措施配合1、鼓励患者坚持饮食原则,忌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2、按时指导产妇服用药物。
3、做好会阴部的护理,预防感染。
第六节乳房护理常规一、护理目标(一)疼痛减轻或消失。
(二)母乳喂养有效。
二、护理问题(一)疼痛与乳汁淤积,乳头龟裂有关。
(二)焦虑与母乳喂养知识缺乏、乳汁不足有关。
(三)潜在并发症感染。
三、专科评估(一)评估疼痛程度。
(二)评估母乳喂养的姿势,方法。
四、护理措施(一)初次哺乳前应清洗乳头和乳晕,如有痂垢应用油脂浸软后再用温水洗净。
(二)乳头凹陷或平坦者,先做乳头伸展练习,哺乳时先吸吮平坦或凹陷的一侧乳头。
若吸吮未成功,可用抽吸法使乳头突出再吸吮。
协助和指导乳房胀痛产妇做好乳房湿热敷和按摩,疏通乳腺管.(三)乳头有皲裂者,协助和指导产妇取正确的喂哺姿势和婴儿含接姿势,先在损伤轻的一侧乳头哺乳,以减轻对另一侧乳房的吸吮力;哺乳结束后轻压婴儿下颏拉出乳头,再挤出少许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促使伤口愈合。
如患乳腺炎疼痛较剧、发热,酌情哺乳或暂停哺乳,指导产妇挤奶,限制汤类食物。
(四)乳汁不足者,指导产妇按需哺乳,不要给婴儿过早添加辅食。
正确地掌握哺乳技巧,合理营养和休息,必要时服用中药或催乳。
第七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常规一、概念妊娠期高血压简称妊高征,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征候群,严重时出现头晕、视力障碍,甚至抽搐、昏迷,为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二、临床特点高血压、水肿、蛋白尿。
三、医疗目标控制血压,预防子痫的发生,提高母婴的安全.四、护理目标(一)轻度妊高征孕妇病情缓解,未发展为中、重度。
(二)中、重度病情控制良好,未发生子痫及并发症。
五、护理问题(一)体液过多与下腔静脉受增大子宫压迫使血液回流受阻或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有关。
(二)有受伤的危险与发生抽搐有关。
(三)潜在并发症胎盘早期剥离。
六、专科评估(一)妊高征的程度.(二)是否危及胎儿安全.七、护理措施子痫前期:(一)根椐医嘱记出入量。
(二)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如出现头痛、胸闷、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三)注意观察胎心、胎动及产兆.(四)准备好子痫的抢救物品和药品,如压舌板、开口器、氧气、硫酸镁等.(五)做好各项化验检查及术前准备工作。
(六)产后严密观察血压及自觉症状,避免发生产后子痫、注意阴道流血及子宫收缩,防止感染. (七)观察全身症状,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如胎盘早剥、心力衰竭等.子痫期:(一)抽搐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置开口器或包裹纱布的压舌板于上下齿之间,以防咬伤唇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