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文化

合集下载

天水文化

天水文化

秦国早期文,天水是秦国的发祥地,秦人先 祖赢非子在此牧马有功,于公元前890年被周 孝王封邑于秦亭,即今天的天水一带,经二 百多年的发展壮大,于公元前762年东迁陕西 关中一带,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步伐。 秦人在 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于公元前688年在我市的 清水、甘谷两地建立了邽县和冀县,这是我 国历史上建城设县最早的县。秦国早期文化 遗存主要集中在甘肃天水一带。
石窟文化,天水堪称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 走廊”,全市境内有大小石窟6处。驰名中外 的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它始凿 于南北朝时期的后秦,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 史,保存有194个洞窟,荟萃历代的泥塑、石 雕造像7000多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是罕 见的艺术珍品,素有“东方雕塑馆”之称。 还有与麦积山石窟连成一线的甘谷大像山、 华盖寺、武山水帘洞、木梯寺、禅殿寺等石 窟。
天水呱呱
天水甜醅 天水碎面
天水杂烩
天水酒席
谢谢观看
大地湾文化。大地湾遗址,位于秦安县 境内,是距今8300—4800年的原始社会 新 石器时代古村落遗址。已出土8000多 件各类文物及中国最早的原始地画,有 最早的 “水泥”地面大厅和宫殿等,其 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 上实属罕见。 它较完整地保存了仰韶文 化早、中、晚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具 有极高的考古和文化 价值。在最近评定 的二十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中列第十 二位,影响很大。
天 水 文 化
12人资杨尚
天水的五大历史文化
1伏羲文化 2大地湾文化 3秦国早期文化 4石窟文化 5三国文化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文化是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天水是伏羲的诞 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江泽民总书记1992年8月13日 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市内现有一座元代始 建、明代重修的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奠伏羲的 伏羲庙。在距市区17公里的三阳川,有伏羲氏创画八卦的 卦台山,山上庙内有伏羲塑像和元代时期的八卦盘。伏羲 文化博大精深,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专家不懈的探索、 研究,也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客人前来旅游观光,寻根祭祖。 天水每年举行伏羲文化旅游节。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天水游 玩。为了加强开发研究,我市成立了伏羲文化研究会,近 几年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国性的伏羲文化研讨会,在海内外 产生了广泛影响。现在,天水已成立全国性社团——中华 伏羲文化研究会,更好的保护和研究伏羲文化。

天水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天水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天水文化调研报告范文天水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天水市的文化特点和传统文化的现状,为保护和传承天水的独特文化做出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调研结果1.天水市的文化特点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天水的文化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丝绸之路文化:天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丝绸之路的文化影响在天水市仍然可以看到。

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使天水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

(2)汉文化:天水市是汉族的中心地区,汉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传承。

传统的汉服、汉字文化等在天水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2.天水市传统文化现状(1)文化遗产保护:天水市有很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如麦积山石窟、雷台古文化遗址等。

这些文化遗产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管理不善、旅游开发过度等。

(2)传统艺术:天水市有丰富的传统艺术,如京剧、民间音乐等,但是这些艺术形式正在逐渐消失。

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不高,对于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亟待加强。

(3)建筑风格:天水市的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汉文化特色,但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许多传统建筑被新建筑所代替,传统建筑风格逐渐消失。

(4)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水市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家族的舞蹈、织布技艺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下存在着保护和传承的困境。

四、调研结论(1)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天水市应增加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管理和监督,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

(2)加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天水市应加大对传统艺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增加对年轻人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年轻人的参与度。

(3)保护传统建筑风格:天水市应加强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传统建筑的建筑风格。

(4)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天水市应制定相关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天水五大文化

天水五大文化

天水五大文化天水是华夏文明之源,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先秦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的集中地;中华文明发掘地—大地湾遗址;百里石窟艺术走廊—石窟文化。

乐途旅游:天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三皇之首”伏羲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秦帝国的发祥地。

李市长生活在天水这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天水是华夏文明之源,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石窟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旅游的深邃文化内涵。

天水是古是丝绸之路重镇,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50万人。

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

地处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景色优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东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天水是华夏第一祭祖圣地,羲皇故里。

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氏就诞生在天水。

他所奠基的伏羲文化包括易卦文化、渔猎文化、婚嫁文化等,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获得了全球华人的认可,不同利益集团和不同领域的代表人物对伏羲文化在天水的公认度很高。

先秦文化的发祥地天水是四季分明,最适于农耕条件下的人类生活,黄河文化的发祥从秦人的发祥起,这一标志说明天水所处的位置是极为重要的.秦人是我们56个少数民族在天水的活动和黄河中上游地区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过程,礼县秦宫大墓就在天水的南边也就是秦始皇的祖先,列为05年中国10大考古发现,是秦人的重要发祥地;三国文化的集中地天水是三国的古战场,三国文化的集中地,有以街亭、木门道、诸葛军垒等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演绎着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的壮烈场景.三国时期,天水处于于蜀魏交锋的前沿,诸葛亮出祁山、失街亭、收姜维、杀张等重大战事,都发生在天水.中华文明发掘地—大地湾遗址天水市秦安县境内挖掘的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距今8300年—4800年的新石器时代古部落遗址,涵盖了仰韶文化早、中、晚各个时期的风貌。

天水非遗情况汇报

天水非遗情况汇报

天水非遗情况汇报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项目承载着天水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下面,我将就天水市非遗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天水市的非遗项目种类繁多。

其中,有传统的手工艺非遗,如天水剪纸、天水泥塑、天水木版年画等;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非遗,如天水秧歌、天水民间音乐、天水传统戏曲等;此外,还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技艺非遗,如天水古建筑、天水传统医药等。

这些非遗项目涵盖了天水市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展现了天水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其次,天水市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府部门加大了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了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活动和非遗项目展示,促进了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再次,天水市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

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涌现出来,他们不仅在传统技艺和文化传统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还在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和弘扬着天水市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天水市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一些非遗项目面临着失传和衰落的危险,传承人队伍的年龄结构也日益老化,传承环境和条件亟待改善。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和支持,营造良好的传承环境,推动天水市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天水市非遗项目丰富多彩,传承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和支持,共同推动天水市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甘肃天水的文化传统是什么

甘肃天水的文化传统是什么

甘肃天水的文化传统是什么
甘肃天水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地方。

在这
片古老的土地上,人们传承着独特的文化,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和风俗,这些传统文化成为了天水人民的精神财富,也吸引着许多人前来探寻。

天水的文化传统主要体现在宗教信仰、民俗风情、传统工艺等方面。

在宗教信
仰方面,天水有着悠久的佛教传统,许多古寺庙和佛塔遗址遍布于此,如麦积山石窟、兴隆寺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天水的佛教文化。

此外,天水还有着丰富的宗教节日和活动,如佛诞节、观音诞等,这些节日活动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氛围,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与。

在民俗风情方面,天水的传统节日和民间活动丰富多彩。

例如,每年的农历三
月三,天水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人们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此外,天水还有着许多独特的传统民俗,如民间婚嫁习俗、传统手工艺等,这些民俗风情展现了天水人民的朴实和热情。

在传统工艺方面,天水也有着许多独特的手工艺品。

如天水剪纸、宝坊木雕等,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代代相传,成为了天水文化的一部分,也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学习和欣赏。

总的来说,甘肃天水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它不仅是天水人民的精神寄托,也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天水的文化传统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发扬光大。

天水历史文化典故

天水历史文化典故

天水历史文化典故哎,说起咱们天水的历史文化,那可真是一壶老酒,越品越有味儿。

天水,这名字听起来就透着股子文化底蕴,像是从古诗里走出来的地儿。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天水背后的那些故事,保证让你听了心里头暖洋洋的,跟喝了蜜似的。

你知道吗?天水啊,它不只是个地名,它还是个传说。

相传,上古时期,大禹治水那会儿,他一路披荆斩棘,到了咱们这儿,突然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天河之水倾泻而下,大禹一看,嘿,这不就是天意嘛!于是,他在这儿安营扎寨,治水成功,还百姓一方安宁。

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地方叫做“天水”,意思是天上的水都在这儿安了家。

走在天水的老街小巷,你仿佛能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麦积山石窟,那可是咱们天水的骄傲,一窟窟的佛像,笑眯眯地看着你,像是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你站在那儿,闭上眼睛,耳边似乎还能听到古时候工匠们叮叮当当的凿石声,他们用最质朴的手艺,雕刻出了这些不朽的艺术品,让后人叹为观止。

说到天水,不得不提的还有伏羲文化。

伏羲,那可是咱们的老祖宗,三皇之首,他在这儿创造了八卦,开启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每年,天水都会举办伏羲文化节,那时候啊,满城都是喜庆的气氛,人们穿着传统的服饰,跳着欢快的舞蹈,庆祝这位智慧之神的诞生。

走在街上,你随时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古的呼唤,仿佛伏羲爷爷就在你身边,笑眯眯地看着你。

当然啦,天水的美食也是一绝。

呱呱、凉粉、浆水面……这些听起来就让人流口水的小吃,可是天水人的心头好。

尤其是那碗热气腾腾的浆水面,酸辣爽口,吃上一口,整个人都精神了。

这些美食啊,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天水人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延续。

总之啊,天水这个地方,它有着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

每一次走进它,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和感动。

就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儿,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你有机会来天水走一走、看一看,相信你一定会爱上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我心中的伏羲与天水文化

我心中的伏羲与天水文化

我心中的伏羲与天水文化伏羲,中华民族的远古先祖和文化始祖,他开创了文字、八卦和农耕等,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天水人,我深深被伏羲和天水地域的文化所感染,我由衷地热爱家乡,热爱天水,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天水,位于中国西北的甘肃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有许许多多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伏羲文化。

伏羲文化是天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自然哲学、医学、农业和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的智慧,深深烙印在天水人民的心中。

伏羲文化以天人合一、尊崇自然为核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这种理念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重拾与自然的联系,呵护生态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我们的学校里,积极开展以伏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更加了解和体验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举办了伏羲文化展览、传统技艺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古人智慧的博大精深。

通过学习伏羲文化,我明白了伏羲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是指人类应依法参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要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学会珍惜资源,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用行动保护我们的家园。

同时,伏羲文化也教给了我们勤劳和创造的精神。

天水人民勤劳朴实,追求创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许多杰出的成就。

这种精神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得以体现,我们要勤奋学习,不断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天水人,我深深热爱家乡。

在这片土地上,有壮丽的玉门关、神秘的麦积山石窟、独特的秦腔等等,每一处都让我为之自豪。

天水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自然风光的地方,这里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值得我们去守护和传承。

伏羲文化精神是天水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作为中小学生应当传承和弘扬的重要精神。

我们要珍惜这一宝贵遗产,深入挖掘天水地域文化,通过学习伏羲文化,牢记我们的根和血脉,坚定我们对家乡、对天水、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天水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天水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天水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天水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黄河上游的中部,被誉为“黄河之源、冀陇商埠”。

天水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既受到黄河文化的熏陶,又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

以下将为您介绍天水的民俗文化,揭示其多姿多彩的魅力。

首先是天水的传统节日。

天水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泾阳庙会、清明节、腊八节和元宵节等。

泾阳庙会是天水历史最悠久、规模最盛大的庙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七至初九举行,吸引了大批游客和信众前来观光和祭祀。

清明节是天水人民祭扫祖先和缅怀逝去亲人的重要节日,人们会整理祖坟、烧纸钱、慰问神灵,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扫墓大会、道教活动等。

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的传统节日,在天水有着丰富的习俗,比如吃腊八粥、炸油糕、烧柴熏豆腐等。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天水人会点灯放烟火、赏花灯、吃元宵等,形成了独特的习俗。

其次是天水的民间艺术。

天水有着悠久的民间艺术传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华阳木版年画、麻花酥、白薄皮、剪纸等。

华阳木版年画是天水最有影响力的传统民间绘画,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浓厚的民俗风情。

麻花酥是天水的传统糕点之一,外表呈麻花状,口感酥软香甜,是天水人迎接节日、招待客人的必备美食之一、白薄皮是一种寿面制品,制作精细,形状如泡藕,因具有寿面的含义而在婚丧喜庆场合广受欢迎。

剪纸是天水民间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以纸材料剪裁成各种吉祥图案和人物形象,寓意吉祥如意,流传至今。

另外是天水的民间音乐。

天水的民间音乐以调琴、花鼓、豫剧为主要表现形式。

调琴是天水的传统民间弹拨乐器,具有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常用于庆典、祭祀等场合。

花鼓是天水的民间打击乐器,以单面鼓和小木板为主要乐器,常用于婚嫁、庆典等节日活动中,既能伴奏歌舞,又能展示节奏和技巧。

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也是天水的地方戏曲,有着200多年的历史。

天水的豫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婉转的旋律和动人的表演风格而闻名,常常在各类文化活动和传统戏曲演出中演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水地域文化
(一)天水名称的由来
天水,因“天河注水”的优美传说而得名。

相传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的一天,在现在的天水市城南,大地震动,雷电交加,暴雨如注,地面忽然裂开一条大缝,天河之水注入其间,一会儿便形成一个美丽的湖泊。

以后不论旱涝,湖泊里的水位均无增减,而且水质甘洌纯净,有湖水与天河想通的说法,当地老百姓称这个湖泊为“天水井”。

后汉武帝下诏依湖建造城池,命名为“天水郡”。

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里曾对天水名称的由来做过详细的记载。

(二)天水市介绍
天水市位于甘肃东南部,是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贯通霞,甘,川三省的交通要道。

天水市区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候摄氏10.72度,降雨量500-600毫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有甘肃“小江南”之称。

现辖秦州,麦积山二区,秦安,甘谷,武汉,清水,张家川五县,总面积1.43万平方千米,人口359万,其中天水市区城市人口30万。

(三)天水古文化
1伏羲文化。

天水是丝路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于此。

伏羲又作宓羲、庖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

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

又相传他是华夏部落的杰出首领。

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意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此外,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鱼大猎。

古籍中有“母曰华胥,屡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由此可见伏羲是天水人,所以天水也被称为“羲皇故里”。

由于伏羲是人首蛇身,故有“龙的传人”之说。

2 大地湾文化。

被学术界评定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一的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东部秦安县五营乡境内的清水河谷及南岸山坡上,总分布范围达110万平方米。

考古工作者共在大地湾清理发掘出房屋遗址240座,灶址98个,灰坑和窑穴325个,墓葬71座,窑址35座及沟壑12段,累计出土陶器4147件、石器(包括玉器)1931件、骨角牙蚌器2218件以及动物骨骼1.7万多件。

据考证,大地湾遗址大致可分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韵文化早、中、晚和常山下层文化。

其历史年代从距今80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5000年。

其中距今8000年得一期文化是中国西北地区距今为止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3三国文化。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割据称雄,因天水战略地位的重要,一些杰出的帝王将相、军事首领在这里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

它像一首史诗,赋予了天水绵长岁月的神秘魅力,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文化瑰宝。

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街亭天水关、收姜维等世人有口皆碑、如数家珍的故事,都发生在天水,祁山堡、街亭、诸葛军垒、木门道、姜维墓等遗存烁然俱在,昭示着文明。

三国文化是天水历史厚重的一页,也是天水历史极具负盛名之所在。

(四)天水名胜
1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市东南约30公里的山中。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的麦积山石窟,因山的形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

据文献记载,后秦时开窟造像,创建佛寺。

后经北魏、西魏、北周、墮、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个朝代1500多年的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明世界的艺术宝库。

数以千计的塑像的大小与真人相似,以形传神,神形兼备,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馆”。

除了石窟外,麦积山周围还有莲花池、僧帽山、香积山、罗汉崖,“麦积烟雨”为“天水八景”之首。

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最佳。

2伏羲庙。

天水伏羲庙俗称人祖庙,位于天水市西关伏羲路西端,是我国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伏羲庙。

建于明宏至三年(1490),嘉靖三年(1524)重修。

因天水为羲皇故里,伏羲庙便是伏羲皇的祭祠,庙临街而建,坐北朝南,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

碑亭、主殿、古柏等。

3 南郭寺。

南郭寺,又名妙胜院,俗称四月八山,位于天水市城南两公里处的龙王沟东侧慧音山坳。

它依山傍水,气势恢宏。

前临水,背负幽林,古柏苍翠,巨槐参天,泉水北流,风景秀美,是闻名遐迩的古“秦州八景”之一的“南山古柏”所在地,被誉为天水第一名刹。

山门前挺拔如盖的“唐槐”和大雄宝殿院内南北横溢斜出的“古柏”,被誉为“稀世珍宝”;而东禅林院则为“杜少陵祠”,塑有诗圣杜甫及其二子宗文、宗威像。

东院有驰名的“北流泉”和新建的“二妙轩”诗碑长廊以及梅园等。

在南郭寺西北侧,还建有“邓宝珊将军纪念亭”,陈列有邓宝珊将军画像及生平业绩展览,现被列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玉泉观。

玉泉观坐落在天水城北天靖山麓,初称城北寺,崇宁寺、山寺,后因山上有一碧水清莹、甘甜头脑的玉泉,且元代秦州教谕梁公弼建寺时,吟有“卦山寺北郊,名山有玉泉”之佳句而得名,历代为天水市的道教圣地。

玉泉观内古“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相传为芦、梁、马三真人坐化埋葬之地。

洞西南有一碑亭,内藏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草书四幅。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庙会,当地人称为“朝观”。

5武山水帘洞。

武山水帘洞石窟位于天水市武山县东北25公里处的钟楼山峡谷中,现有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显圣池四个单元,为丝绸之路东线上一处重要的石窟寺院。

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

其中,以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题记、雕塑作品、壁画及木构遮檐最为珍贵。

拉稍寺又名大佛崖,在一块巨大的崖壁上磨崖雕塑造一高达四十余米的释迦佛像,崖面三分之二曾为壁画,现存部分极其珍贵。

6甘谷大象山。

甘谷大象山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城郊5华里处。

山峦正看如旗,横看如龙,因山中悬崖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有一石胎泥塑大佛而闻名。

大佛身高23.3米,腰阔10.4米。

(五)天水名人
李广(?—前119),西汉名将,历史记载为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王昌龄《出塞》寺中赞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世称“飞将军”。

赵充国,西汉将领,陇西上邽(今天水清水)人。

他屡建功勋,使边塞安宁,深得汉皇喜爱,并将其肖像挂在表彰功臣的未央宫麒麟阁。

现有赵充国墓坐落在清水县城西北郊。

姜维,三国时天水冀(今甘谷)人。

诸葛亮一出祁山取天水关,姜维归蜀汉,深得诸葛亮器重。

诸葛亮病故后,姜维统军北伐,竭尽全力。

刘后主降魏后,迫姜维降魏。

之后姜维策反钟会反魏,以复汉室,事泄受难,被割腹分尸,享年62岁。

姜维被害后,马夫偷回马靴一只,回故里报丧,葬靴为冢。

每至清明,乡人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纪念这位陇上英雄。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唐代大诗人。

李世民,唐朝皇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即唐太宗。

李氏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

李世明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

邓宝珊(1894—1968),今甘肃天水市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北军政委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民党革民委员会常委等,他还曾获一级解放勋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