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自然环境
金坛市之尧塘镇

金坛市之尧塘镇尧塘镇位于金坛市东南部。
2007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1.5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47亿元,第二产业12.29亿元,第三产业6.76亿元,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48%、57.11%、31.41%。
农业以花卉苗木生产为主,花木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8%,被誉为“花木之乡”。
2000~2007年,4次被评为常州市农村十强镇。
工业以光伏、织造为主,其中光伏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0%,2007年被金坛市政府确定为光伏生产基地。
尧塘镇围巾织造企业48家,生产的围巾占全国围巾销售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为此,尧塘镇有“花木之乡”、“光伏基地”、“织造名镇”3张名片。
2006年跨入全国小城镇综合实力千强镇行列。
2007年,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同年获得常州市卫生镇、常州市活力镇村十强镇等荣誉。
第一节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尧塘镇东邻武进,西与金城镇相连,南接儒林,北与丹阳市接壤。
全镇呈桑叶形,总面积98.8平方公里。
尧塘河、湟里河穿境而过,宁常高速、常溧、金宜、金武公路贯穿境内。
二、建置区划2000年1月,原尧塘镇、汤庄镇合并为尧塘镇;水北镇、岸头镇合并为水北镇。
2007年3月,尧塘镇与水北镇合并组建新的尧塘镇,辖21个行政村、224个村民小组、364个自然村。
三、人口2007年,全镇有20006户,5.62万人,其中男2.82万人,女2.8万人,农业人口50358人,非农业人口5842人,外来人口1865人。
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
第二节经济建设尧塘镇为全国小城镇综合实力千强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常州市卫生镇、社会治安安全镇、文明镇。
198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仅有6369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480万元,农业总产值188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43元。
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1.22亿元。
其中,工业总产值47.07亿元;农业总产值4.15亿元。
综合财政收入1.38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80元。
金坛市旅游景点国内

金坛市旅游景点国内
1. 丹阳市博物馆:借助文物展览,让人们了解丹阳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情况。
2. 丹徒古镇:有着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老街、古建筑和美食吸引着众多游客。
3. 北固山风景区:山水相依,景色优美,有众多的登山路径供游客选择。
4. 海源湖国家湿地公园:湖泊连绵,水草丰美,是观鸟和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5. 金坛龙池景区:以龙池为核心,水域广阔,景色壮观,是放松和休闲的好地方。
6. 定江山别墅:历史悠久的别墅区,风景优美,建筑风格独特,适合休闲和观光。
7. 南山猴山风景区: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猴子资源,是一处适合户外活动和观赏猴子的地方。
8. 金坛悦方购物中心:集购物、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商业配套,是游客购物和休闲的好去处。
9. 邻里公园:是市区内的一个公园,有湖泊、花坛和绿化带,是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场所。
10. 秀水湖风景区:湖光山色,风景优美,有丰富的水上娱乐
项目,适合度假和休闲的地方。
金坛市旅游胜地探索

金坛市旅游胜地探索
金坛市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和自然景观的城市。
本文将带您探索金坛市的旅游胜地,揭秘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古城风韵
金坛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风情。
游客们可以漫步古城街道,感受古城风韵,探寻历史的足迹。
古城墙、古寺庙、古街市,处处散发着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
自然风光
除了悠久的历史,金坛市还拥有迷人的自然景观。
郊外的山水相依,绿草如茵,湖水清澈见底。
登高远眺,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美不胜收。
漫步山间小道,呼吸清新空气,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文化遗产
金坛市是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展览,展示着金坛的历史文化底蕴。
游客们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体验不同凡响的文化之旅。
美食体验
旅行不仅是观光,更是一场味蕾的盛宴。
金坛市的美食多样丰富,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
品尝当地小吃、传统美食,感受食物带来的幸福滋味,让您的旅程更加丰富多彩。
金坛市旅游胜地探索,让您领略古城风韵,感受自然风光,体验文化遗产,品味美食佳肴。
欢迎您莅临金坛,开启一段别具特色的旅程。
常州自然条件数据

常州自然条件数据常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1°47′至32°25′,东经119°16′至120°17′。
下面是常州的自然条件数据。
1. 地理特征:常州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地势平坦,地貌以平原为主,海拔高度在2-10米之间。
常州市境内有两大水系,分别是长江和淮河,水域面积达到1,830平方公里。
此外,常州还拥有众多湖泊,如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洪泽湖、金坛湖等。
2. 气候条件:常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为15-17摄氏度,最高气温可达40摄氏度,最低气温可降至-10摄氏度。
年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3. 植被覆盖:常州市境内植被丰富多样。
主要植被类型有森林、湿地、河流湿地、草地等。
常见的树种有松树、杉树、柳树、槐树等。
此外,常州还有一些自然保护区,如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洪泽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这些地方保护了大量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
4. 土壤状况:常州的土壤主要分为黄壤、红壤和河滩土。
黄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红壤含铁量较高,适宜茶叶种植;河滩土质松软,适宜蔬菜种植。
此外,常州还有一些盐碱土地,不适宜农作物种植。
5. 自然灾害:常州常常受到洪涝、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洪涝灾害主要由于常州地势低洼,水系众多,暴雨来袭时容易积水。
台风常常带来强降雨和强风,给城市的建筑和农田造成破坏。
干旱主要发生在夏季,由于降雨不足,给农作物生长带来困难。
以上是常州的自然条件数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咨询。
乡土树种在金坛市绿化中的应用

乡土树种在金坛市绿化中的应用摘要介绍了金坛市主要乡土树种的生长习性、繁殖方法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以期推广乡土树种在当地的绿化应用。
关键词乡土树种;绿化;应用;江苏金坛金坛市地处江苏省南部,位于北纬31°33′42″~31°53′22″,东经119°17′45″~119°44′59″,为宁、沪、杭三角地带的中枢。
镇江至广德公路南北穿越其中,境内水陆交通方便。
东与常州市相连;西界茅山、句容市接壤;南濒洮湖,与溧阳、宜兴市依水相望;北与丹阳市、丹徒区毗邻。
金坛市地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沛。
全年平均气温15.4℃左右,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 181.4mm,年日照时数1 862.3h,无霜期300d左右,个别年份极端低温在-10℃以下。
其土壤类型中一类是自然分布的黄棕壤,呈酸性或微酸性,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丘陵山区;另一类是经过改造的水稻土,呈酸性或微酸性,分布在平原圩区和山区的谷冲地。
区域内西部为丘陵山区,属宁镇山脉东缘的茅山山脉的一部分,大致可分为低山丘陵区和黄土缓岗区两部分,东部为低洼区平原和高亢平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金坛市的森林植被类型为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阔叶林过渡区。
常见的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黑松、雪松、银杏、榉树、朴树、榔榆、枫香、苦楝、青桐、乌桕、女贞、红果冬青、香樟、湿地松、火炬松、毛竹、合欢等。
目前金坛市园林绿化的常见树种有榉树、乌桕、银杏、香樟、广玉兰等,现将其特征特性与繁殖方法介绍如下。
1榉树榆科,榆属;落叶乔木,叶卵形,叶缘单锯齿,锯齿钝尖,叶上面粗造,下面密被淡灰色柔毛;每年3~4月开花,10~11月果实成熟。
主产于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及肥沃的酸性、中性及钙质土,深根性。
该树种一般采用种子繁殖,在3~4月做好育苗床,将种子均匀置于夯实的表面,然后将用新土覆盖种子,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再用稻草覆盖。
金坛研究报告

金坛研究报告
金坛是江苏省常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
以下是关于金坛的一些研究报告:
一、金坛的经济状况
1. 金坛市的经济实力较强,是江苏省常州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2. 金坛市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包括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物流仓储业等。
3. 金坛市的市场经济比较发达,拥有多家知名企业和优势产业。
二、金坛的旅游资源
1. 金坛市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尧山风景区、南杓山古镇等。
这些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 金坛市的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有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如太和湖风景区、白露山景区等。
三、金坛的教育事业
1. 金坛市有多所优秀的中小学和高等院校,为当地和周边地区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2. 金坛市注重教育发展,并且在教育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四、金坛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1. 金坛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2. 金坛市注重城市环境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以上是关于金坛的一些研究报告,涵盖了金坛的经济状况、旅游资源、教育事业以及城市规划和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江苏金坛市

江苏金坛市江苏金坛市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距离南京市约80公里。
金坛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被誉为“鱼米之乡”,是一个富饶的农业城市。
它的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也是江苏省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
本文将介绍金坛市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情况。
一、地理特点金坛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
它东临长江,南濒太湖,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市内湖泊众多,水系发达,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
同时,金坛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交通便利,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二、历史文化金坛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农耕文化发源地之一。
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公元前5000年,金坛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在金坛市境内还保存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其中,雷塘遗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是研究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依据。
此外,金坛市还有众多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名人纪念馆,如太子庙、秦半岛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学习。
三、旅游资源金坛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结合使得金坛成为一个备受游客喜爱的目的地。
首先,金坛市内的太湖景区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其次,金坛市还有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鱼池风景区、桃花源等,给游客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观赏体验。
此外,金坛市的古代村落和传统农庄也是游客们喜欢的目的地,这里保留了传统的农耕文化,让人们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四、经济发展金坛市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的产业基地,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市内的农业发展水平较高,以稻谷、小麦、蔬菜和水果等为主要农产品,其农业生产量在江苏省内名列前茅。
此外,金坛市还发展了一批重点产业,如汽车制造、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金坛市的外贸出口也得到了明显增长,为当地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金坛的旅游景点

金坛的旅游景点
金坛市位于江苏省的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一座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著称的旅游胜地。
以下就为大家介绍一些金坛市的著名旅游景点。
1. 金坛古城:金坛古城建于明朝,是金坛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文物和历史文献,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 象山国家森林公园:象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
主的旅游胜地,这里有着壮观的山峰、奇特的岩石和清澈的溪流,还有各种野生动植物,是旅游和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
3. 金坛大佛寺:金坛大佛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建于
唐朝,是金坛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这里有着宏伟的佛塔、精美的佛像和宁静的环境,是前来参观的游客和信徒的聚集地。
4. 金坛市博物馆:金坛市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展示金
坛历史文化为主要任务的博物馆,馆内展示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文献,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金坛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
5. 金坛湖:金坛湖是一座人工湖,位于金坛市区的东南部。
这
里水清景美,四季景色各异,是休闲、娱乐和钓鱼的好去处。
金坛市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如吕祖祠、石塘温泉等,都值得一游。
无论是历史文化、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金坛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期待着您的到来。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坛市自然环境金坛市地处茅山东麓,总面积976.7平方公里,东西最长处50公里,南北最宽处40公里。
地质构造属扬子古陆东端的下扬子台褶带,西为茅山山脉丘陵山区,东为冲积湖积平原。
金坛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湖河沟渠纵横,物产丰富,素有“江东福地”之誉。
第一节地理位置金坛市地处江苏省南部,位于北纬31°33′42″~31°53′22″,东经119°17′45″~119°44′59″,为沪、宁、杭三角地带之中枢。
常州至溧水公路东西贯串,镇江至广德公路南北穿越,南京至常州、扬州至溧阳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境内水路交通方便。
东与常州市武进区相连;西界茅山,与句容市接壤;南濒洮湖,与溧阳、宜兴市依水相望;北与镇江市丹徒区、丹阳市毗邻。
2007年,全市总面积976.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82.4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94.22平方公里。
第二节地质地貌金坛市地层分为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形成于距今4.4亿至250万年间。
构造属扬子古陆东端的下扬子台褶带。
由于受中生代燕山期构造运动中的断裂作用破坏,西部抬升为茅山山脉及其低山丘陵,其东为长江三角洲西部的冲积湖积平原区。
常态地貌有基岩的低山丘陵,黄土岗地,冲积、湖积平原。
从总体上看,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
全境东西最长处相距约50公里,南北最宽处相距约40公里。
金坛西部的丘陵山区,属宁镇山脉东缘的茅山山脉的一部分,大致可分为低山丘陵区和黄土缓岗区两部分。
金坛所属的茅山低山丘陵为茅山山脉北段山脊线以东部分,分布在薛埠镇西部、北部、南部地域,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上,总面积约41平方公里。
低山丘陵区多为砂岩、粉砂岩、砾岩、石灰岩、玄武岩组成,山麓风化壳较厚。
低山丘陵向东则为缓部延伸,形成黄土缓岗区,海拔一般为10~30米。
西自茅东水库东侧延伸至九江口一带,自北向南,包括薛埠镇的东部、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面积约182平方公里。
金坛东部为地势较平的平原,是太湖平原的一部分,也可分为低洼圩区平原(冲积、湖积圩田平原)和高亢平原。
中部的低洼圩区平原大致包括直溪、朱林和指前等地域,面积约为387平方公里。
该平原呈南北走向,地势低洼,大部在海拔6米以下,湖荡众多,河道纵横,易遭洪涝灾害。
东部的高亢平原主要分布在儒林、尧塘和金城镇等地域,面积约365平方公里,海拔6~9米,地势平坦,沟渠交错,一般不易成涝。
第三节气候物候一、四季特征(一)春季候平均温度为10~22℃。
自3月21日至5月22日,历时63天。
入春最早为2月27日,出现在2007年;最低为4月4日,出现在1991年、1996年和1999年。
春季平均温度16.4℃,最高为18.3℃,出现在2007年;最低为14.2℃,出现在1991年。
春季是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季节,盛行东到东南风,气温逐渐上升,万物复苏,但冷暖多变,乍暖还寒,时而阴雨,时而晴朗。
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出现寒潮天气,平均每年0.3次,最迟为4月12日,出现在2006年。
5天以上的连阴雨平均每年2.95次,最多6次,一次连阴雨过程最长达26天。
晚霜冻和冰雹也常出现,对三麦、油菜等作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夏季候平均温度达22℃及以上。
自5月23日至9月23日,历时124天。
入夏最早为4月19日,出现在1998年;最迟为6月24日,出现在1995年。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季风控制,天气炎热,潮湿而多雨。
平均温度26.1℃,最高为27.1℃,出现在1994年和2005年;最低为24.5℃,出现在1989年。
每年入夏之初,受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湿空气交汇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梅雨天气。
金坛平均入梅日为6月16日,出梅日7月10日,梅雨期历时24天,梅雨期最长达52天,出现在1991年5月25日至7月15日;最短为3天,出现在2005年6月26日至29日,平均梅雨量264.2毫米,占年总雨量的23.9%,梅雨量最大的1991年达927.8毫米,最小的1992年仅为21.4毫米。
属于入梅早的年份有6年,最早是1991年5月25日;入梅迟的有5年,最迟是1997年6月30日;出梅早的有6年,最早是2001年6月26日;出梅迟的有1年,出现在2007年7月24日。
梅雨期雨量相对集中,暴雨多发,最多时出现6个暴雨日(1991年),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此时,正逢夏收夏种时节,如遇早黄梅,会影响三麦收割脱粒和农田耕翻晒垡,形成“烂麦场”。
出梅后,即进入盛夏季节,天气多晴热高温,光照充足,蒸发量大,相对湿度小,是一年中35℃及以上高温发生的集中期和降水稀少阶段,容易形成伏旱,对旱谷作物及水稻扬花灌浆极为不利。
夏季旱涝的概率分别为35%和20%,大旱年份为1992年和1994年,特(大)涝年份为1991年、1999年和2002年。
(三)秋季候平均温度为22℃~10℃。
自9月24日至11月26日,历时64天。
入秋最早为1994年9月12日,最迟为2007年10月8日。
秋季平均温度16.1℃,最高为17.9℃,出现在2006年;最低为13.9℃,出现在1992年。
秋季是夏季季风向冬季季风转换的过渡期,入秋后,晴好天气居多,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通常出现“秋高气爽”天气,但有时会出现温度偏高的“秋老虎”天气。
秋季冷空气强盛时,会出现寒潮,它发生的概率平均每年0.4次,最多为2次,最早出现在1992年11月9日。
冷暖空气强度相当时,易形成秋季连阴雨,它发生的概率为每年1.9次,最多时达4次,出现在2000年,对秋收秋种有影响。
霜、雪最早也出现在秋季。
(四)冬季候平均温度处在10℃及以下。
自11月27日至次年3月20日,历时114天(润年115天)。
入冬最早为2003年11月8日,最迟为1994年12月12日。
冬季平均温度5.7℃,最高为7.6℃,出现在2001年;最低为4.8℃,出现在1995年和1999年。
冬季受大陆吹向海洋的季风侵袭,天气寒冷,干燥而少雨。
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剧降,常引发寒潮,它发生概率平均每年1.75次,最多时达5次,出现在1998年。
日最低气温在零下5℃及以下的寒冷日平均每年为2.2天,最多时达9天,出现在2007年冬季;连续2天出现寒冷日的年份有6年,1999年和2007年冬季的寒冷时段尤为明显。
寒潮带来的大风、雨雪天气和低温严寒期,会给越冬作物的冬前生长及大棚经济作物造成危害。
二、气象要素(一)气温 1988~2007年年平均气温16.2℃,1月平均温度最低,7月最高,但最冷的极端最低温度出现在1991年的12月30日,为-11.5℃,最热的极端最高温度40℃,出现在2003年8月2日。
(二)降水 1988~2007年年平均降水量1106.5毫米,全年各月雨量分布不均,5~8月各月平均雨量超过100毫米,4个月总量占全年总量的53.4%,10月和12月雨量不足50毫米,平均降水量最多的6月198.5毫米,最少的12月为35.7毫米。
极端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7月,589.7毫米,出现在1991年,最少的是11月,为0.0毫米(微量降水)。
日降水量最大的极值为159.6毫米,出现在2007年7月4日。
全年平均雨日为122.7天,最多138天,出现在1989年和2003年,最少为103天,出现在1995年。
雨日最多的月份为8月,21天,最少的为12月,仅1天,均出现在1999年。
(三)湿度 1988~2007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月平均最大的为82%,出现在8月,最小的为75%,出现在4月和5月。
全年7~9月平均相对湿度最大,4-5月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的极端最小值为11%,出现在1996年的2月10日。
(四)日照 1988~2007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1.5小时,最多为2081.1小时,出现在1998年,最少为1677.4小时,出现在1993年,年际差403.7小时,年日照时数1900小时以上年份有7年,占35%。
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2.2%,7~11月的夏、秋季节平均日照百分率最大,46%以上,为一年中光照充足阶段,日照百分率的极大值为76%,出现在1988年的11月,极小值为18%,出现在1990年的2月。
(五)气压 1988~2007年年平均气压为1016百帕,晚秋至冬季由于常受北方冷高压影响和控制,平均气压最高,1020百帕以上,极端最高气压可高达1045.8百帕,出现在2000年1月31日,夏季受热带天气系统影响,平均气压最低,一般在1006百帕以下,台风影响时的极端最低气压为991.6百帕,出现在1990年9月1日。
(六)蒸发 1988~2007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283.1毫米,7月盛夏由于光照充足,气温高,月平均蒸发量最大,达185.9毫米,1月隆冬,天气寒冷,气温低,月平均蒸发量最小,为38.1毫米。
年蒸发量最大的极值是2007年的1561.5毫米,最小值是1993年的1041毫米,月蒸发量极端最大值为245.9毫米,出现在8月,最小值为25毫米,出现在12月。
(七)云雾 1988~2007年平均总云量为6.2成,全年晴天日数平均值为67.7天,最多的2004年为89天,最少的1989年为44天,阴天日数平均值为149天,最多的1989年为184天,最少的2004年为111天。
全年晴天最多的是1988年11月,为20天,最少的5月至9月可全月无晴天,年份共有9年,阴天最多的为24天,出现在2000年10月,最少的为2天,出现在1988年11月和1999年12月。
年平均雾日为30.2天,最多时55天,出现在1990年,最少时8天,出现在2003年,大雾的高发季节是10月至翌年1月,1990年11月最多,14天,最少的1月至10月可全月无大雾,年份有19年。
(八)风 1988-2007年,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东到东南风,全年以偏北风出现频率最高。
年平均风速为2.5米/秒,最大风速为17.0米/秒,出现在1988年7月13日。
年平均大风日数为4.6天,最多时为10天,全年中仅1月份未出现大风,其他月份为1~3天不等。
(九)地温 1988~2007年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8.4℃,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最高,极端最高温度可达68.4℃,出现在1994年7月5日、2001年7月22日和2003年8月2日,冬季太阳辐射弱,冷空气强,地面温度最低,极端最低温度为-19.4℃,出现在1991年12月29日,5~20厘米年平均地温为18.1~17.5℃,年平均地温和春、夏季节地温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有所下降,秋、冬季节地温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有所上升。
(十)霜雪 1988~2007年的年平均霜日为51.6天,最多69天,最少28天,冬季各月霜日均在20天以上,平均初霜日期为11月13日,最早为1992年10月25日,最迟为1994年和1998年的12月4日,平均终霜日期为3月25日,最早为2002年和2003年的2月24日,最迟为1993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