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盗汗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孩子晚上睡觉腋下总出汗怎么回事

孩子晚上睡觉腋下总出汗怎么回事

孩子晚上睡觉腋下总出汗怎么回事孩子晚上睡觉腋下出汗,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很多家长常常会忽视这个问题,认为孩子晚上睡觉腋下出汗很正常,而没有引起注意,但不得不提出的是,孩子晚上睡觉腋下出汗,可能是普通的盗汗,也有可能是一些病理的原因,所以家长不能完全忽视,那么小孩子晚上睡觉腋下总出汗到底有些什么原因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又应当采取怎么样的措施?有些孩子经常在睡眠时出汗,汗水浸湿了衣衫、枕巾,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盗汗。

许多家长为此担心,虽到处求医,但仍然见效不大。

其实,小儿盗汗并不一定是病态,绝大多数是生理性盗汗。

因为小儿皮肤内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

倘若小儿入睡前活动过多,可使机体产热增加,或在进食不久,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分泌也随之增加。

这些都可造成小儿睡后出汗较多,尤其是在出汗后2小时内。

对于生理性多汗,可采用自制的浮小麦糯米粥,能有效止汗。

即每天取糯米、浮小麦各50克,加水适量,文火煮粥,频饮。

或用黄芪15克,大枣20枚,加水适量,文火煮汤,喝汤食枣,每日1剂。

病理性盗汗多见于佝偻病,以3岁以下的小儿为主,主要表现在上半夜出汗,这是由于血钙偏低引起的。

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

患儿同时还有低热消瘦、体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

一旦发现小儿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调整生活规律,消除生活中得致热诱因。

如入睡前适当限制小儿活动,尤其是剧烈活动;睡前不宜吃得太饱,更不宜在睡前给予大量热食物和热饮料;睡觉是卧室温度不宜过高,更不要穿着厚衣服睡觉;盖的被子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

对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如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等。

结核病引起的盗汗,应进行抗结核治疗。

小儿盗汗以后,要及时用毛巾擦干皮肤,更换衣服,还要勤沐浴。

要让小儿经常参加户外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体质增强了,盗汗也会随之而止。

孩子盗汗吃什么

孩子盗汗吃什么

孩子盗汗吃什么文章目录*一、孩子盗汗吃什么*二、孩子盗汗的原因*三、孩子盗汗的护理方法孩子盗汗吃什么1、孩子盗汗吃什么小儿时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平时活动量大,尤其是婴幼儿皮肤含水量较大,皮肤表层微血管分布较多,所以由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多。

再说小儿对冷热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即使晚上也爱出汗,这是正常现象。

出汗的问题说明宝宝体质比较虚弱,建议妈妈补钙锌的同时注意给宝宝清热去火,妈妈可以食用黑豆豆浆或秋小麦粥,会有缓解。

肉汤、蛋黄建议给孩子少吃。

冬季本来天干物燥,加上暖气燥热,小孩子很容易这样,给孩子多喝开奶茶和大麦茶。

多吃含钙多或能促进钙吸收的食物。

例如:奶类(人奶,牛奶,羊奶等)含钙较丰富,吸收也充分;动物肝脏,蛋黄,鱼,肉及豆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

小儿要适当晒太阳。

多吃海带,小虾皮等海产品含钙量高;紫菜,菜花含钙也较丰富,蚕豆连皮吃提高钙的吸收;骨头加醋熬汤,可增加钙质,精醋排骨也含有丰富的钙质;将鱼炸酥后连骨吃,可提高钙的含量。

2、孩子盗汗食疗方法方1黄芪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将黄芪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功效提示:黄芪味甘,性微温。

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作用。

方2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

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功效提示:生地黄味甘,性寒,滋阴凉血。

乌鸡味甘、性平,补虚劳亏损,治消渴,恶心腹痛。

此方具有滋阴止盗汗的作用。

3、孩子盗汗中药方药方:知母、生石膏、川连、竹叶、黄芩、莱菔子,小量生大黄主治:脾胃积热的患儿,可见饮食旺盛或减退、精神好、大便秘结、常数天一行,口气重,虽消瘦也不感疲乏,一天到晚玩耍不停。

治疗须清热通便,使热下出。

功效:能得畅便而盗汗即止,其饮食特别旺盛者可转正常,食少者随之而振作。

药方:生地、麦冬、知母、元参、地骨皮、桑叶(如热过分重的可加黄连,汗出量多的加龙骨、牡蛎、生黄芪,其汗也就能很快地消除)主治:阴虚内热。

盗汗的原因及治疗

盗汗的原因及治疗

盗汗的原因及治疗文章目录*一、盗汗的原因及治疗1. 盗汗的原因2. 盗汗如何治疗3. 盗汗的治疗偏方*二、盗汗有什么症状*三、盗汗如何护理盗汗的原因及治疗1、盗汗的原因 1.1、生理性盗汗小儿时期,皮肤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

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

其次,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时之内。

此外,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的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

1.2、病理性盗汗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

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

但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室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还要查血钙、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

除此还有,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

检查血沉,抗结核抗体、胸片等,常可发现异常。

有一点要注意,详细查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这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极有价值。

2、盗汗如何治疗常用的可以治疗自汗和盗汗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种:2.1、玉屏风丸:这种治疗自汗和盗汗的中成药成分包括了黄芪、白术、防风,使用方法为口服,口服剂量应该根据病情来定,一日3次。

功效和作用为益气固表。

主要用于治疗表虚不固导致的自汗症状。

2.2、黄芪止汗冲剂:药物成分包括了炒白术、黄芪、党参、麻黄根、煅牡蛎、五味子,服用方法是开水冲服,要注意的是小儿患者要根据年龄大小选择服用剂量。

这种中成药的作用为益气敛汗。

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证导致自汗者。

2.3、知柏地黄丸:其中的成分包括了知母、山茱萸、黄柏、熟地黄、牡丹皮,服用方法为口服,可以起到滋阴清热的功效。

小儿汗证4大原因3大调理方法

小儿汗证4大原因3大调理方法

小儿汗证4大原因3大调理方法给妈妈们说说小儿出汗那些事汗,乃人之津液。

存于阳者为津,存于阴者为液,发泄于外者为汗。

汗所主在心,在内者为血,在外者为汗。

《素问评热病论》说:人所以出汗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

说明人体的汗液来源于水谷之精气。

《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

说明汗出系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

小儿通过适量出汗可疏通腠理,抗御外邪,调整气血,维持体内阴阳平衡。

若汗出过多则耗阴竭液,气随汗泄,阳随津脱,导致病理变化。

《中医儿科学》之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日常环境中,全身或某个部位汗出过多为主的一种症候。

多见于2-6岁的小儿。

汗证多发生于体质虚弱的小儿,常称为虚汗。

睡时汗出,醒时汗止者,称为盗汗。

不分寤寐(wmi,义:1、醒和睡。

指日夜),无故汗出者,称为自汗。

根据汗出部位可分为全身汗、头汗、手足汗等。

时时冷汗微出,发根如贯珠,面额上濈(ji)濈(ji)然者,称为惊汗;热病中,全身寒战,继之周身汗出而后热退身凉,称为战汗,是正气抗邪气,邪气由内达外的佳兆。

《中医儿科学》之汗证,主要讲的是自汗和盗汗。

小儿汗证的发病原因:1)、小儿自汗,主要是表虚卫外不固所致。

卫,卫气也。

卫气行于人体肌肤之表,负责汗孔的开合。

卫气不固,腠理疏松而致津液向外泄,自汗溱溱(zhenzhen)。

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不论何脏器阳气虚弱均可导致卫气不固而汗出。

但,与肺、脾两脏的虚、损关系尤为密切。

2)、小儿汗证,又因营卫失和所致,即阴阳失衡。

3)、气血虚弱,也是导致小儿汗证的病机之一。

这种情况常见于大病久病之后,气血受损,或见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体弱小儿。

4)、脾胃积热,也可导致汗证。

因为小儿脾常不足,若恣食肥甘过度,积滞内生,郁而生热,积热蒸腾,迫津液外泄,则会夜汗不已,尤其多表现于四肢部位。

小儿汗证的中医疗法:1)、药物外治(1)牡蛎粉、五倍子粉,等量调和均匀,适量外扑;或用龙骨、牡蛎等分,研为极细粉末,每晚睡前外扑。

小儿盗汗的科普知识PPT

小儿盗汗的科普知识PPT

处理与预防措 施
处理与预防措施
处理: - 针对潜在病因进行治疗,
如抗感染药物、调节内分泌功 能等
- 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注 意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处理与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 避免给儿童穿戴过多或过厚的衣物 - 维持室内外温度适宜 - 鼓励儿童进行适当的运动,提高机
体抵抗力
小结
小结
小儿盗汗是一种常见现象,原 因多种多样。
环境因素引起的盗汗: - 高温、潮湿的环境 - 过度包裹或穿着厚重的衣

原因与类型
心理与精神因素引起的盗汗: - 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 - 睡眠不安稳
症状与诊断
症状与诊断
症状: - 夜间或睡眠中大量出汗 - 伴有体力消耗或不适感
症状与诊断
诊断: -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
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小儿盗汗的科 普知识PPT
目录 介绍 原因与类型 症状与诊断 处理与预防措施 小结
介绍
介绍
小儿盗汗是指儿童在夜间或睡 眠中出现大量汗水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儿童中比较常见, 但引起盗汗的原因各有不同。
原因与类型
原因与类型
疾病引起的盗汗: - 先天性异常 - 感体情况进行个体化 的治疗和预防。
小结
定期咨询医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学知 识。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如何治疗盗汗

如何治疗盗汗

如何治疗盗汗文章目录*一、如何治疗盗汗*二、治疗盗汗吃什么*三、盗汗可引发哪些疾病如何治疗盗汗1、如何治疗盗汗轻微的盗汗对身体的危害不大,我们可以在家通过食疗的办法对身体进行调节,对肾有好处的食物有很多,比如猪肝、甲鱼、山药、银耳、海参等,这些都有利于病情的改善,同时注意平时要多喝温水,晚上过多出汗,会然身体确实,不利于身体代谢,除了饮食上的调节,平时也要多做做运动,尤其是腰部运动,这样可以增强抵抗力,还疼提高肾功能。

2、小儿盗汗的原因及治疗小儿盗汗的原因有很多,许多孩子出现这种症状是因为身体比较虚弱,体内缺乏微量元素,建议平时饮食注意营养搭配,对给孩子吃一些水果蔬菜和精瘦肉,平时还要让孩子有一个有规律的饮食和睡眠时间,这样可以调节他们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缓解这种症状,平时还要带孩子多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可以缓解病情,每天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晚上出汗,会使身体缺水要及时补充。

3、盗汗的穴位调理西医来讲盗汗是结核,甲亢的常见症状,治疗时要注意区分。

中医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通俗来讲盗汗就是“肾虚”的典型表现。

复溜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肾阴虚容易出现盗汗,按揉此穴可以起到滋阴润燥,回阳救逆,消肿、利水的作用,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亦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是治疗足阴经病患的重要穴位,按揉之可以补血养阴,增强治疗效果。

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按揉之可以起到疏风解表,通降胃肠的功效,合谷属阳,复溜,三阴交属阴,一阴一阳,一补一泻,增强盗汗治疗效果。

治疗盗汗吃什么1、泥鳅汤处方:泥鳅鱼90~120克。

用法:用热水洗净泥鳅鱼身上粘液,剖腹取出内脏,用适量油煎至黄焦色,加水1碗半,煮汤至大半碗,用盐调味,服汤。

每天1次,连服3天,鱼肉可同时服下。

年龄小者可分次服用。

主治小儿盗汗。

2、龙眼人参饮处方:取龙眼肉30克,人参6克,冰糖30克。

用法:先将龙眼肉洗净,人参切薄片,然后与冰糖共放碗内,加水适量,置蒸锅内蒸一小时左右,取出后待凉即可食用,一天内分2次吃完,每天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小儿盗汗科普讲座PPT

小儿盗汗科普讲座PPT
这些症状可能提示潜在疾病。
何时就医?
家庭病史
如果家族中有类似问题或其他健康问题,建议咨 询医生。
家长的病史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状况。
如何处理小儿盗汗?
如何处理小儿盗汗?
环境调整
确保孩子的睡眠环境适宜,保持室内温度适中, 避免过热。
适当通风和选择透气的床上用品也很重要。
如何处理小儿Hale Waihona Puke 汗?健康饮食结论与建议
保持沟通
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分享观察到的症状和变化 。
医生可以根据情况提供专业建议。
结论与建议
心理支持
对孩子给予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睡眠 习惯。
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谢谢观看
但某些研究显示,男孩可能稍微更常见。
谁会出现盗汗?
相关疾病
一些儿童疾病,如感染、贫血或内分泌失调,可 能导致盗汗的发生。
因此,家长应注意观察其他症状。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持续时间
如果盗汗现象持续超过几周,建议家长带孩子就 医。
特别是出现伴随症状时,如发热、体重下降等。
何时就医?
伴随症状
如孩子伴有持续发热、咳嗽、易怒等症状,应及 时就医。
盗汗可能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
什么是小儿盗汗?
发生机制
盗汗的发生可能与体温调节失衡、内分泌系统发 育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某些情况下可能与生理或病理因素相关。
谁会出现盗汗?
谁会出现盗汗?
年龄段
盗汗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至3岁的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逐渐降低。
谁会出现盗汗?
性别差异
目前没有发现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和女孩均可 能出现盗汗。
小儿盗汗科普讲座

宝宝睡觉出汗多 这是怎么回事

宝宝睡觉出汗多 这是怎么回事

宝宝睡觉出汗多这是怎么回事一、宝宝睡觉出汗多的原因1、外在环境因素宝宝睡觉出汗多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因素是睡觉时室内环境温度过高,或被子过厚以及室内空气不流通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宝宝睡觉时出很多汗。

2、生理性因素通常而言,小儿生长发育比较迅速,身体新陈代谢往往较成人更旺盛些,因此,其身体所产生的热量和代谢产物也就相对较多,这时就会出现睡觉多汗的情况。

再者,小儿植物神经发育尚不健全,入睡时其主管汗腺交感神经会由于失去大脑控制而兴奋,引发汗多现象。

3、缺钙诱发出汗多宝宝睡觉出汗多与缺钙有关,此类患儿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

同时身形消瘦、体重不增或下降,平时食欲不佳。

建议适当吃富含钙的食物,做到饮食多样化,不可挑食。

多去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4、宝宝身体不适若发现宝宝睡觉出汗多,同时伴有其它症状,这时家长要引起重视,排除是否由于身体不适导致的,需要注意测量体温,据临床研究表明,大多数宝宝退热时会出现出汗的情况。

二、宝宝睡觉出汗多的应对方法1、宝宝睡觉出汗大多与生理因素有关,若宝宝无伴有其他不舒服,出汗比大人多是正常现象,因此不必惊慌失措,只要注意衣着或被褥薄厚度适宜,并随环境温度变化及时穿脱即可,不要擅自给使用药物,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对宝宝健康成长不利。

2、佝偻病是导致宝宝睡觉出汗的主要原因之一,确诊后,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制剂,同时多带宝宝做户外活动。

家长朋友们来还要留心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夜啼、夜惊、烦躁、脑后枕部头发脱落等一系列症状。

若有则及时就诊。

3、多汗的宝宝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适当多喝温热的白开水,以有效补充身体失去的水分,否则会导致身体缺水,甚至引起脱水。

但要注意最好不要喝饮料,其中添加大量的食物添加剂,同时热量很高,不利于宝宝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盗汗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根苗网
引起小儿盗汗的原因很多,应具体分析,辨证施治。

一般来说,小儿盗汗可归纳为生理性盗汗和病理性盗汗两种。

一是生理性盗汗。

婴幼儿时期,由于皮肤内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

倘若小儿入睡前活动过多,可使机体产热增加,或者进食不久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分泌也随之增加,这些均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时内。

此外,盗汗还见于睡前吃过较烫的饮食,或被子盖得太多大厚,或室内温度过高等。

上述诱因均可使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发出信号,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全身出汗,尤以躯干、面部显著。

二是病理性盗汗。

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

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小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

有一点要注意,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综合分析,必要时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以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佝偻病主要见于两岁半以下的儿童。

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

除此之外,患儿常有低热消瘦,体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

检查血沉、结核菌素试验以及胸部X线摄片等,往往可发现异常,这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极有价值。

由此可见,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盗汗。

作为父母,不能一见小儿盗汗就盲目服药,这是很不可取的。

一旦小儿出现盗汗,应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临床上对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用调整生活规律,祛除生活中的致热诱因。

比如:入睡前适当限制小儿活动,尤其是控制剧烈运动;睡前不宜吃得太饱,更不宜在睡前给予大量热食物和热饮料,卧室温度不宜过高,冬天最适宜的温度为24-27℃;最好穿单衣入睡,不要穿毛衣、毛裤;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

如有条件应该使用睡袋,这样更保险。

一般来说,若能祛除上述种种诱因,小儿盗汗会自然减少。

即使小儿一时出汗不止,家长也不必过分担心,出汗所损失的只不过是水分和电解质,通过每日的合理饮食是完全可以补充的。

对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除此以外,也可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中药调治。

如常用的有甘麦大枣汤,即浮小麦30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煎汤代茶饮用,有较好的收敛止汗作用。

无论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盗汗,幼儿护理工作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小儿盗汗以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皮肤,及时更换衣服,被褥或睡衣也要经常晾晒,日光的作用不仅在于加热干燥,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夜间更换衣被要特别小心,动作要快,避免小儿受凉感冒。

另外还要勤休浴,因为体内的盐分和代谢产物随汗液排泄,这些物质积聚过多会阻塞皮肤上的毛孔,使得汗液不能及时排出,对健康的危害比盗汗本身要大的多。

此外,对易盗汗的小儿,应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体质锻炼,如空气浴、日光浴、冷水浴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

体质增强了,小儿盗汗随之而止,这比任何灵丹妙药都有用,年轻的父母们不妨一试。

您可能需要了解:如何提高幼儿免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