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夜里晚上盗汗偏方
更年期潮热盗汗的偏方有哪些

更年期潮热盗汗的偏方有哪些文章目录*一、更年期潮热盗汗的偏方有哪些*二、更年期潮热盗汗喝什么茶*三、更年期潮热盗汗吃什么食物更年期潮热盗汗的偏方有哪些1、更年期潮热盗汗的偏方有哪些更年期出汗偏方一:材料组成:浮小麦,红糖,干大枣。
做法:首先把浮小麦和干大枣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用旺火煮沸后,调至小火再煮一会,然后加入红糖煮化即可。
用法:去渣留汤,等药汤温热后喝下。
此偏方对女性更年期出汗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更年期出汗偏方二:材料组成:母鸡,黄芪,粳米。
做法:先将母鸡去毛以及内脏,剖洗干净,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浓煎为鸡汁,然后取出黄芪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熬制药水,最后把黄芪水,鸡汤和梗米一起放入锅中,共煮成粥。
用法:粥温热后,患者吃粥。
此方具有益气血,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对于更年期出汗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2、更年期潮热盗汗如何保养更年期的保养方法有很多,患者要自寻快乐,增强免疫力,要经常的欢笑,使各个器官产生协调一致的振动,使精神处于兴奋的状态,促进人体分泌对身体健康有好处的激素。
追求新知,防止脑衰老,不但的刺激脑细胞,使思维能够活跃,反应能够迅速,预防脑萎缩等。
陶冶情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活动和人体的生理变化有紧密的关系,调节身心抚慰心灵,能够使新陈代谢旺盛,减缓大脑衰老。
3、更年期潮热盗汗如何处理处理更年期潮热盗汗还要深长的呼吸,特别是在热流刺痛的皮肤的情况,爬上颈部的时候,呼吸就有很重要的作用,尽力的排尽肺中的气体,扩张膈肌,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节奏,这样就可以结局超热;还可以通过吃一些异黄酮来促进荷尔蒙的分泌,如果有脸色潮红,胸部很闷的症状,就可以服用一些重要,促进疏肝,补血,健脾胃,调节更年期月经失调的效用。
更年期潮热盗汗喝什么茶玫瑰枸杞茶花草配料玫瑰花5克,枸杞子3克,蜂蜜适量。
冲泡方法玫瑰花在开水中煮1分钟,然后捞出;和枸杞子一起人杯中沸水冲泡;温热后调入蜂蜜饮用。
窍门评说:五味子和五倍子治盗汗

五味子和五倍子治盗汗我儿子今年6岁,晚上特别爱出汗。
最近回老家听说一个方子,用五倍子和五味子治盗汗。
是否可行呢?广东 陈先生点评:汗是人体五液之一,为心所主,由阳气蒸化津液,发泄于腠理而来。
因此,孩子的身体阴阳平衡、气血调畅、营卫调和、腠理固密,则津液内敛;反之,若阴阳偏胜、气血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密,则易引起小儿汗液外泄。
用五倍子、五味子敷脐,能很好地治疗小儿自汗、盗汗。
二者同为收敛之品,均具敛汗、敛肺等功能,同治自汗、盗汗、肺虚久咳等证。
具体方法是:取五倍子、五味子各15克,共研细末备用。
每晚睡前取3克,加少许面粉,用温开水调拌,捏成圆形药饼,紧贴脐部,外用胶布或膏药固定,翌日清晨去除,连敷7天为1疗程。
值得注意的是,小儿如果缺钙,也会出现多汗及掉头发,建议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以明确病因。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 周迎春米醋泡萝卜防流感一到冬季我家人就经常感冒。
我从一位老战友那里得到了一个防冬季流感的偏方:将250克生白萝卜用冷水洗净切成薄片,加入适量米醋浸泡两小时,每日早中晚各服浸泡液1次,每次约20毫升。
每到冬天我都按此法给家人服用,两年来,全家人感冒次数明显降低。
山东 张先生点评:这个偏方对防流感确实有功效。
生白萝卜有清热解毒作用,醋有消毒杀菌作用,二者结合,有利于抵抗感冒病毒,提升自身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胃寒或者胃酸分泌过多的患者来说,不适合采用此偏方,因为白萝卜有促进排便的作用。
胃寒的人要防流感,可以在吃饺子或者其他面食的时候,吃1~2瓣生蒜,或者在凉拌菜里加入拍好的生蒜,同样也可以预防流感。
预防流感除了要注意饮食外,还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比如要勤洗手。
因为流感病毒虽然经飞沫空气传播,但如果患者的手接触了自身的唾沫、鼻涕等,又去接触其他东西,很容易交叉传染。
此时,如果其他人再去接触这些东西,就很容易传染上流感病毒。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杨力白矾水泡脚止汗我儿子的脚特别爱出汗,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两只脚也是湿湿的。
夜里盗汗怎么调理

有很多人在夜里就容易睡觉之后会出现出汗的情况,即便是冬季也同样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就属于夜里盗汗。其实,这种夜里盗汗是一种病症,必须要及时的处理,否则会引发更严重的疾病产生。那夜里盗汗怎么调理?
夜里盗汗怎么调理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夜里盗汗可出现在不同的人群,像儿童,老人,成年人等都容易出现,而造成夜里盗汗的原因也比较多,而且表现的症状也不醒大家,如果出现有夜里盗汗的情况,必须要及时就医。
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3、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5、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盗汗是怎么回事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中医上有动汗和静汗之分。由于天气环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属于静汗,相当于被动出汗。不少异常的静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盗汗等。有些人不热、不运动时前心后背会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夜晚一睡着就出汗,叫盗汗,是阴虚的表现。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额头面部出汗过多,是积滞、内热壅盛的表现,容易烦躁、口苦、尿黄;前心后背出汗,是心气虚,容易心悸心慌、失眠多梦、恍惚健忘。
治疗盗汗的中药方

盗汗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常常表现为睡眠过程中身体异常出汗,醒来后出汗停止。
中医认为盗汗多由阴虚阳亢、气血亏损所致,因此治疗盗汗的中药方多以养阴潜阳、生津补气、收敛止汗为治则。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治疗盗汗的中药方:五砂散处方:五倍子5份,辰砂1份。
用法:共研细末,用时取药散0.5~1克,用温水调成糊状,于患者临睡前敷于肚脐,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翌日晨起时取下,如无效可重复使用,一般连用3天即可凑效。
主治:各种证型的盗汗,对因肺结核引起盗汗。
玉屏风散加减处方:白术12克、黄芪20克、防风12克、炙甘草10克、北五味10克、糯稻根15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贴。
若汗出严重者加麻黄根12克、乌梅12克,有心悸者加熟枣仁12克、茯神18克、桂圆12克。
主治:气虚自汗、阴虚盗汗。
当归六黄汤加减处方:当归12克,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熟地黄各6克,黄芪12克。
用法:水煎服。
主要用以治疗阴虚火旺、盗汗面赤、心烦尿赤、舌红。
若阴虚火旺轻者,可去黄连、黄芩,加知母,以泻其火而不伤其阴,适用于结核病。
主治:阴虚火旺引起的盗汗。
此外,治疗盗汗的中药方还有红枣7~10枚,仙鹤草20~50克,水煎服:用武火烧热锅,倒入腰花速炒熟,然后加入调味品即可食用,每日1次。
这个方子主要用于治疗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盗汗等症。
总之,治疗盗汗的中药方有很多种,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中药方前,需要了解自己的症状和体质,以便选择合适的中药方进行治疗。
同时,需要注意中药方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中毒等不良后果。
全国名老中医秘偏 方 之 汗证

全国名老中医秘偏方之汗证(盗汗、自汗)汗证,是指在安静的状态下,如静坐静卧、睡眠等时,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出汗过多,或大汗淋漓不止为主的一种证候,常用的临床偏方、验方、主要如下:1 .碧桃干红枣汤治盗汗[方剂]碧桃干15枚(以未熟果风干,色绿者佳),红枣10枚。
[制用法]煎汤。
每晚1剂,连服3剂。
[功效]止汗。
[验证]据《中华内科杂志》介绍,碧桃干对肺脓肿、败血症等不同疾病所致的盗汗,都有一定效果,经临床应用无任何副作用。
2 .加味牡蛎散治盗汗[方剂]锻牡蛎100克、生黄芪100克、麻黄根50克、五味子50克。
[加减] 久病气虚加人参须6克;阴虚燥热加生地10克、白芍10克;心悸眠差加酸枣仁10克、麦冬10克。
[制用法]上药研粗末。
瓶贮备用。
每次10-20 克,用浮小麦巧克同煎,滤去渣热服,1日2次。
[功效]治体常自汗,动则益甚,时易感冒者;夜寐盗汗,醒则汗止,气短神疲者;气虚表弱,卫阳不固之证。
[验证]方xx ,男,50岁。
就诊日期:1950年10月16日。
患者神疲乏力,时易盗汗,动则尤甚,易感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 , 此气虚卫外之阳不固也,予本方每天20克,加人参须6克、浮小麦15克同煎去渣,日2次分服。
连服2周,体力好转,自汗亦解。
[备注] 煅牡蛎潜阳敛汗;生黄芪益气固表;麻黄根走表固卫;五味子敛阴止汗;浮小麦滋养心阴,共奏益气固表、潜阳敛阴,养心止汗之功,故自汗盗汗均可随证加减用之。
本方对病后体虚之自汗盗汗极为适宜,但对亡阳的大汗淋漓则不能胜任。
3 .五倍子散治盗汗[方剂] 五倍子适量。
[制用法]研极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2-3克,用温开水调成糊状,临睡时敷肚脐窝,上盖纱布,以胶布固定,次晨除去。
[功效]本药味酸涩功专收敛,用于自汗、盗汗有收敛止汗之效。
[验证]王xx ,女,35岁。
就诊日期:1975年10月5日。
患者夜间睡中盗汗,醒后即止,时有燥热感,余无不适。
予本方治疗4次,汗止而愈。
-治疗夜里晚上盗汗偏方

治疗夜里晚上盗汗偏方盗汗是指入睡后汗出,醒后即止的症状。
温馨提示:偶尔盗汗可不必在意,经常盗汗并伴有发热、咳嗽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验方法★生黄芪30克,黑大豆90克,白术10克。
洗净加清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加食盐少许,饮汁食豆。
★浮小麦30克,淮山药30克。
浮小麦以布袋包,与淮山药同加水煎汤,代茶饮。
★浮小麦15克,乌梅10枚,桑叶9克,红枣10枚。
加水煎服。
用于阴虚盗汗。
★浮小麦、煅牡蛎各10克。
加水煎服。
每日27k,连用3~5天。
★黑豆15克,地骨皮15克,红枣5枚。
水煎服。
每日1次,连用3天。
★白芍15克,酸枣仁12克,乌梅12克。
水煎服。
每晚1次。
★霜桑叶5克。
焙干,研末冲服,米汤送下,每日2次。
药膳法★羊肚200克,浮小麦30克。
羊肚洗净、切块,与浮小麦同煮熟,吃羊肚喝汤。
★浮小麦50克,红枣6枚,甘草6克,桂圆肉5枚。
水煎喝汤,吃枣和桂圆肉。
外用法★五倍子1.5克,朱砂0.3克。
共研为细末,冷开水调,睡前敷脐中,次晨去掉。
★龙骨、牡蛎、糯米各等量。
共研细末,布包扑身上。
每日数次。
多汗是什么原因,多汗怎么办治疗偏方多汗症常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
多汗症中医辨证大多属于气虚所致,所以病人可适当吃些补气的中药及食品。
汗出湿衣后要勤换衣,以免感冒。
验方法★黄芪10~20克,白术5~15克,防风3~5克。
水煎至100~300毫升,每日1剂,早晚饭后2~3d,时,1次或分次服完。
★山茱萸30克,地骨皮、黄芪皮各6克。
将地骨皮、黄芪皮切碎,山茱萸研粉,放入茶杯中,以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黄芪25克,白芍20克,桂枝1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甘草6克。
水煎服。
早晚各1次。
★浮小麦100克,藕节15克。
水煎服。
每日2~3次。
★黄芪30克,麸20克,煅牡蛎30克。
水煎服。
每日2次。
★丝瓜花6克,杏仁12克,淡竹叶10克。
水煎服。
每日2次。
药膳法★牡蛎30克,大枣10枚,冰糖15克。
水煎服。
桑叶加米汤治盗汗

桑叶加米汤治盗汗人到中年,不少人会出现晚上睡觉爱出汗的现象。
这在中医里叫做盗汗。
对此,一些人觉得无能为力,实在找不出什么有效办法来解决。
其实,针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比较灵验的小偏方可以调理。
这就是用米汤送服桑叶。
准备干燥桑叶若干,研碎之后备用。
每天晚上取8到9克,用米汤温热送服下去,然后立即睡觉。
这个办法对于人到中年,尤其是中年女性的盗汗,十分有效。
其实,利用桑叶来治疗盗汗,在古代曾经是十分流行的。
《神农本草经》中早就有“桑叶除寒热、出汗”的记载。
《丹溪心法》中也有“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汤调服,止盗汗”的记录。
清代名医傅青主、陈士铎,都是利用桑叶治疗盗汗、多汗的高手。
不过,就是这样一味治疗盗汗的良药,到了近代却无人问津了。
直至名医魏龙骧、颜德馨偶尔用桑叶治疗盗汗得到奇效,才认为前人之述确信无疑。
翻阅最近二三十年的相关报道,发现用桑叶来治疗盗汗,的确鲜有记载了。
用桑叶为什么能治疗盗汗?现代研究发现,桑叶含有芸香苷和槲皮素,能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起到止汗作用。
这个论点虽然有可取之处,但明显还不够充分。
中医认为,盗汗的产生乃是阴虚所致。
阴虚一方面让虚热内生,迫使津液外溢体表,一方面导致夜间阴气生发不足,难以固摄体表卫阳,导致卫气乘虚入阴,腠理舒张,进而形成盗汗。
可见,补阴是治疗盗汗的关键。
桑叶之妙有甘寒二性。
甘则养阴,寒而下气,是清热滋阴的良品,因此直中病机。
总之,用桑叶来治疗盗汗,作为中医智慧宝库里的明珠,应该被重视,而不是被遗忘。
它可以为我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帮助。
夜间盗汗良方“当归六黄丸,当归六黄汤”:

夜间盗汗良方“当归六黄丸,当归六黄汤”:【出处】《兰室秘藏》【分类】清热剂-清虚热【组成】当归(6克)生地黄(6克)熟地黄(6克)黄芩(6克)黄柏(6克)黄连(6克)黄芪(12克)【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盗汗。
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本方可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属阴虚火旺者。
)【用法】水煎服。
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
【禁忌】本方养阴泻火之力颇强,对于阴虚火旺,中气未伤者适用。
若脾胃虚弱,纳减便溏者不宜使用。
【方解】本方用治阴虚火旺所致盗汗。
肾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则心火独亢,致虚火伏藏于阴分,寐则卫气行阴,助长阴分伏火,两阳相加,迫使阴液失守而盗汗;虚火上炎,故见面赤心烦;火耗阴津,乃见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数皆内热之象。
治宜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方中当归养血增液,血充则心火可制;生地、熟地入肝肾而滋肾阴。
三药合用,使阴血充则水能制火,共为君药。
盗汗因于水不济火,火热熏蒸,故臣以黄连清泻心火,合以黄芩、黄柏泻火以除烦,清热以坚阴。
君臣相合,热清则火不内扰,阴坚则汗不外泄。
汗出过多,导致卫虚不固,故倍用黄芪为佐,一以益气实卫以固表,一以固未定之阴,且可合当归、熟地益气养血。
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养血育阴与泻火彻热并进,标本兼顾,使阴固而水能制火,热清则耗阴无由;二是益气固表与育阴泻火相配,育阴泻火为本,益气固表为标,以使营阴内守,卫外固密,发热盗汗诸症相应而愈。
【化裁】本方滋阴清热之力较强,且偏于苦燥。
若阴虚而实火较轻者,可去黄连、黄芩,加知母,以其泻火而不伤阴;汗出甚者,可加浮小麦、山萸(yu同“鱼”)肉增强止汗作用;若阴虚阳亢,潮热颊赤突出者,加白芍、龟板滋阴潜阳。
【临床应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结核病等见上述证候者。
【附注】本方是治疗阴虚火旺盗汗之常用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夜里晚上盗汗偏方
盗汗是指入睡后汗出,醒后即止的症状。
温馨提示:
偶尔盗汗可不必在意,经常盗汗并伴有发热、咳嗽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验方法
★生黄芪30克,黑大豆90克,白术10克。
洗净加清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加食盐少许,饮汁食豆。
★浮小麦30克,淮山药30克。
浮小麦以布袋包,与淮山药同加水煎汤,代茶饮。
★浮小麦15克,乌梅10枚,桑叶9克,红枣10枚。
加水煎服。
用于阴虚盗汗。
★浮小麦、煅牡蛎各10克。
加水煎服。
每日27k,连用3~5天。
★黑豆15克,地骨皮15克,红枣5枚。
水煎服。
每日1次,连用3天。
★白芍15克,酸枣仁12克,乌梅12克。
水煎服。
每晚1次。
★霜桑叶5克。
焙干,研末冲服,米汤送下,每日2次。
药膳法
★羊肚200克,浮小麦30克。
羊肚洗净、切块,与浮小麦同煮熟,吃羊肚喝汤。
★浮小麦50克,红枣6枚,甘草6克,桂圆肉5枚。
水煎喝汤,吃枣和桂圆肉。
外用法
★五倍子1.5克,朱砂0.3克。
共研为细末,冷开水调,睡前敷脐中,次晨去掉。
★龙骨、牡蛎、糯米各等量。
共研细末,布包扑身上。
每日数次。
多汗是什么原因,多汗怎么办治疗偏方
多汗症常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
多汗症中医辨证大多属于气虚所致,所以病人可适当吃些补气的中药及食品。
汗出湿衣后要勤换衣,以免感冒。
验方法
★黄芪10~20克,白术5~15克,防风3~5克。
水煎至100~300毫升,每日1剂,早晚饭后2~3d,时,1次或分次服完。
★山茱萸30克,地骨皮、黄芪皮各6克。
将地骨皮、黄芪皮切碎,山茱萸研粉,放入茶杯中,以开水冲泡,代
茶饮用。
★黄芪25克,白芍20克,桂枝1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甘草6克。
水煎服。
早晚各1次。
★浮小麦100克,藕节15克。
水煎服。
每日2~3次。
★黄芪30克,麸20克,煅牡蛎30克。
水煎服。
每日2次。
★丝瓜花6克,杏仁12克,淡竹叶10克。
水煎服。
每日2次。
药膳法
★牡蛎30克,大枣10枚,冰糖15克。
水煎服。
每日2次。
★黑豆30克,枸杞子30克,五味子6克。
水煎服。
每日2~3次。
★黄芪9克或太子参15克,红枣10克。
水煎服,治小儿多汗。
★猪排骨1000克,太子参50克。
炖汤分数次食用。
★猪心1只,党参6~10克。
猪心洗净剖开,把党参装入,用小竹签钉缝合,臵于饭面上蒸熟,食猪心及党参,分1~2次吃完。
每日1剂,连吃2~3只猪心即可。
★米糠30克,黑豆30克,大枣6克。
水煎服。
每日1~2次。
外用法
★五倍子适量。
研末,醋调外敷脐部,用胶布固定。
每日1换。
梅核气的治疗偏方
梅核气是指自觉咽喉部如有梅核样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的一种病证。
温馨提示
梅核气只是咽部的一种不适的自我感觉,并无器质性的病变,相当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
诊断明确了非器质性病变,放下心来,心平气和,再服用下面的小验方,症状很快会缓解。
验方法
★厚朴花10克。
将上药焙干,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绿萼梅5克,冰糖适量。
上药共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马兜铃12克。
水煎,待温慢慢服下。
药膳法
★白梅花3~5克,粳米30~60克。
先煮粳米为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白梅花,同煮2~3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