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出虚汗的中药方

合集下载

牡蛎散治疗自汗盗汗

牡蛎散治疗自汗盗汗

牡蛎散治疗自汗盗汗
牡蛎散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一张专门止汗的方子。

方剂组成:黄芪、麻黄根、煅牡蛎各30克。

上三味为粗散,每服9克,水一盏半,浮小麦百余粒,水煎,去渣热服,日2服。

方解:
自汗是因为气虚,黄芪有补气固摄的作用,可以把身体里的津液固摄住,让它不会随便流出去。

麻黄根就是麻黄的根部,麻黄有解表的作用,吃了能让人发汗,麻黄根能够止汗。

盗汗是因为阴虚,牡蛎在海里的时候,它的壳是上下合在一起的,合是一种收敛、收摄之象,牡蛎可以让汗出的不那么猛。

牡蛎还有滋阴的作用,《医林纂要》里说它“清肺补心,滋阴补血。


浮小麦是麦子收获以后,用簸箕簸出去的瘪籽,放到水里会浮起来。

《本草纲目》里说浮小麦“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


加减变化:
气虚自汗:+ 白术、防风各10克。

阴虚盗汗:+ 生地、麦冬各10克。

如果其他季节都不怎么出汗,一到夏天汗就特别多,同时又伴随心慌气短、神疲乏力的感觉,用生脉饮。

阳康后总出虚汗怎么办?可以用这些中成药调理~

阳康后总出虚汗怎么办?可以用这些中成药调理~

阳康后总出虚汗怎么办?可以用这些中成药调理~很多养生妹跟我反映,阳康后一直出虚汗。

如果你也这样,那一定要重视起来啊!因为出汗多,会带走身体的热量此为伤阳,出汗多会损耗我们大量的津液。

伤阴又伤阳,会让身体越来越虚弱,汗出太多,可能会亡阳又亡阴,真不是闹着玩儿的。

而且汗为心之液,心主血脉,血汗同源,汗出多了,心血失养,我们还会出现心血不足、心阴不足的表现。

所以,如果你现在一直在出虚汗,那一定要及时调理,尤其是阳康后的出汗,你不是在瘦,更不是在排湿排毒,而是在消耗身体十分之宝贵的阴液和阳气。

那么汗出多了应该如何调理呢?首先,我们要分清楚出汗的几大原因,辩证分析一下你出汗的类型,再对症进行调理。

——如果你是那种体质瘦弱,皮肤细白,平素就身体素质不好、脾胃不好的人,出汗的时候呢,会觉得特别怕风,稍微一点点风吹就觉得很难受,出汗的同时,还面临着一些烘热感,舌苔也是淡而嫩的。

那你这种出汗的原因就是表虚不固造成的。

虚是与实相对的,如果把我们身体比做一间房就很好理解了。

表虚的人,就好比这房间的门虚掩着,怎么都关不严,门关不严,就会造成营阴外泄而出汗,此时,只需要把这道门关上,营阴就出不去了,那么出汗自然能得到缓解。

这时候你要止汗,就需要调和营卫、解肌固表,可以用桂枝汤。

用桂枝汤治感冒的时候,可以搭配一点热粥来助药力,发汗解表来驱走外邪。

如果是用桂枝汤来止汗,也可以喝点热粥,这是遵循《伤寒论》的原文,讲到止汗的桂枝加附子汤的时候,仲景说:将息如前法。

那么,有养生妹可能会问了,为什么用桂枝汤止汗,还需要喝粥来助发汗呢,这样岂不是出汗更多。

因为这里的发汗,只需要全身微微出汗就行,通过微发汗,来达到调和营卫的目的,只有营卫调和了,汗出才必解。

——而如果你是那种身体虚胖,肉比较松,比较容易浮肿,身上没有劲儿,容易累,平时容易感冒,容易便不成形的体质。

这类型的出汗,多是气虚导致的。

因为气与血是相辅相成的,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对于血有着管理和控制的作用,对我们身体的津液同样有这种作用。

补气止汗中药方都有些什么呢

补气止汗中药方都有些什么呢

补气止汗中药方都有些什么呢中医认为,气是人体一切生理功能的动力。

食疗是补气的最佳方法,那么补气的中药有哪些?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补气止汗的中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补气止汗的中药方1、人参这是最重要,最名贵的补气中药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温,功能大补元气,益智安神,为补益保健之佳品。

有补益强身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心慌、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2、黄芪黄芪性微温,味甘,功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痛疽不溃,内伤劳倦,脾虚泻泄,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

3、西洋参西洋参又叫花旗参,是清补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参而不耐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

西洋参味甘,微苦,功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证。

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大汗虚脱者服用不错。

4、党参党参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面色萎黄、头晕等症,以及病后体虚、营养不良。

5、太子参太子参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

6、白术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水湿停滞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足肿等症。

7、甘草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补脾和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解毒,调和诸药,适用于脾胃虚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疮疡肿毒,中毒等症。

补气止汗的食疗法1、糖枣荔圆大枣、桂圆、荔枝各50克三七粉5克食糖过量。

将大枣放砂锅中加水过量烧开后小火煨5分钟再加入其他各物煮沸用小火煨10分钟加食糖调匀即可。

每日1次温热过量食之。

2、参枣米饭党参10克大枣20个糯米250克白糖50克。

将党参、大枣泡发煮半小时捞出汤备用糯米蒸熟把枣摆在上面再把汤液加白糖煎熬成黏汁浇在枣饭上即可。

111.(一味中药山萸肉)治疗虚汗有特效

111.(一味中药山萸肉)治疗虚汗有特效

111.(一味中药山萸肉)治疗虚汗有特效当人出汗虚很多的时候,山萸肉(药店有卖的)泡水喝,每次12克左右(一天的量),每天喝当茶饮,不出汗了就停止。

注意山萸肉也有假的。

上一次,我到同一家药店,买山萸肉200多克。

回家泡水喝,发现泡出来的颜色红,尝了一口,甜甜的。

心想,坏了!买到假的了!真正的山萸肉,泡出来颜色不红,也不甜。

而且很酸。

单从外表来看,很难分辨真假。

后来我再买山萸肉时,一定要尝一尝,很酸的就是真的。

山萸肉的功效与作用【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

内热消渴。

【应用】1. 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

与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等配伍。

2. 用于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及虚汗不止。

对肾阳不足引起的遗精、尿频均可应用,常配合熟地、菟丝子、沙苑蒺藜、补骨脂等同用;对于虚汗不止,本品又有敛汗作用,可与龙骨、牡蛎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可与熟地、当归、白芍等配伍应用。

检举补充回答:药理研究(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

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

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

山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 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

治疗心衰出汗的中药方剂

治疗心衰出汗的中药方剂

治疗心衰出汗的中药方剂
1. 人参党参汤,主要用于治疗心衰出汗,伴有气短、乏力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人参、党参、黄芪等,具有补气益阳、健脾和胃的功效。

2. 参附汤,适用于心阳虚导致的出汗过多,伴有心悸、短气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人参、附子、黄芪等,具有温补心阳、固表止汗的作用。

3. 五苓散,用于治疗心衰出汗伴有脾胃湿滞、水肿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茯苓、白术、桂枝、猪苓、泽泻等,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湿的功效。

4. 四逆散,适用于心阳虚导致的出汗过多,伴有肢体冰冷、脉沉细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干姜、附子等,具有温阳散寒、固表止汗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治疗心衰出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配,同时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调整方剂。


外,中药治疗心衰出汗的同时,患者也应该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方剂学》固涩剂(固表止汗)——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中医《方剂学》固涩剂(固表止汗)——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中医《方剂学》固涩剂(固表止汗)——玉屏风散(《丹溪心法》)一、组成防风、黄芪各一两(各30克)、白术二两(60克)。

二、用法研末,每服三钱,水一盅半,姜三片,煎服(现代用法:研末,每日二次,每次6~9克,开水送服。

亦可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减煎服)。

三、歌括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四、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五、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

六、方解卫气虚弱,不能固表,则腠理空疏,营阴不守,津液外泄,导致表虚自汗,兼见恶风、脉虚等症。

由于表虚气弱,皮毛疏松,则易感风邪而病感冒。

治法当以益气固表止汗为主。

故方用黄芪益气固表,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为臣药;二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能外泄,邪亦不易内侵,更配以防风走表祛风并御风邪,为佐使药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实系补中有散,散中有补之意。

对于表虚自汗,或表虚易感风邪者,用之有益气固表祛邪、止汗的作用。

方名玉屏风散,是取其有益气固表而止汗泄、御风邪之功,有如御风的屏障,而又珍贵如玉之意。

本方与桂枝汤均可用治表虚自汗,但本方功专固表止汗,以治卫虚不固之自汗为主;桂枝汤则能调和营卫,以治营卫不和之自汗为主,并长于解表,以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七、文献摘录(方论)柯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故治风者,不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

何则?发散太过,元府不闭故也。

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试风药以驱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留连,终无解期矣。

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

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合,惟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元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除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

所以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耳。

治虚汗最好的土方法

治虚汗最好的土方法

治虚汗最好的土方法虚汗是一种由于情绪激动、气温过高或者运动过度等原因导致的多汗症状,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虚汗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貌形象,还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土方法可以帮助治疗虚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治虚汗最好的土方法。

首先,中药熏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虚汗土方法。

中药熏蒸可以通过药物的挥发成分渗入皮肤,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虚汗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材包括薄荷、苍术、艾叶等,将这些中药材煮沸后,用熏蒸的方式让药物挥发,然后让患者暴露在药气中,可以缓解虚汗症状。

其次,中医推拿也是一种治虚汗的土方法。

通过中医推拿可以刺激穴位,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治疗虚汗的效果。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拨、捏、推、按等,可以有效地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缓解虚汗症状。

此外,中医药浴也是一种治虚汗的土方法。

中医药浴可以通过药物成分渗入皮肤,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虚汗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材包括当归、川芎、熟地黄等,将这些中药材煮沸后,用来泡澡或者泡脚,可以缓解虚汗症状。

最后,艾灸也是一种治虚汗的土方法。

艾灸可以通过热量和药物成分的作用,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虚汗的效果。

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关元、气海、神阙等,可以通过灸热的方式刺激穴位,缓解虚汗症状。

综上所述,中药熏蒸、中医推拿、中医药浴、艾灸等土方法都是治虚汗最好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治疗。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到患有虚汗症状的朋友们,让大家能够摆脱虚汗的困扰,重拾自信,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去。

怕热爱出汗的治疗方剂

怕热爱出汗的治疗方剂

怕热爱出汗的治疗方剂
【中药方剂——清暑汗湿散热汤】
【配方】
生黄芩15克
生石膏20克
黄连10克
生薏苡仁20克
荆芥穗15克
白芷10克
鱼腥草15克
藿香10克
络石藤15克
【制作方法】
1. 上述中药材先放入锅中洗净;
2. 加入适量清水;
3. 煮沸后,用中小火煎煮30分钟;
4. 煮好后过滤,取汤液。

【服用方法】
每天喝两次,每次服用一碗。

【功效与作用】
此方剂能够清热解毒、散寒,有助于防止过度出汗和汗湿的产生,进而提高肌肤的干燥度。

【注意事项】
1. 本方剂适用于对夏季炎热不耐受、容易出汗的人群;
2. 忌食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
3. 饮食中注意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4. 若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停用并咨询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2
治疗出虚汗的中药方
药方1仙鹤草30g当归20g炒白芍20g熟地黄20g红人参12g炒白术15g
炙甘草20g炙黄芪30g桑葚子15g贞子12g旱连草12g天麻20g炙首乌20g麦
芽30g升麻7g鹿角胶12g水煎服,日三次。药方2熟地15g山药15g白芍10g
当归20g牛膝15g杜仲20g黄芪30g党参50g肉桂10g浮小麦30g阿胶15g白
术15g蒲公英30g甘草5g薏苡仁30g黄精15g桑寄生20g,日一剂,水煎服。

另,坚持运动,热水泡脚,补钙。药方3虚汗停颗粒(成人.儿童)龙牡壮骨
颗粒(儿童)玉屏风散玉屏风口服液人们在炎热的夏季、运动和吃饭时,适当出点
汗是正常现象,而且可以通过出汗,达到调节体温、排除代谢废物和体内垃圾
的目的。但是,有的人在安静状态下和睡眠中经常出汗很多,甚至大汗淋漓,
有的还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等症状,这就属于病态。对于这种身体虚弱引
起的多汗,适当吃些中药是有必要的。对老出虚汗者,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
对待。以自汗(在清醒时出汗)为主,出汗部位以头部,躯干为主,并伴有精
神疲惫、食欲下降、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周身无力、少气懒言、面黄肌瘦、
手脚冰冷等症者,是为气虚,治宜益气固表止汗。处方:

选用生黄芪、太子参、炒白术、炒防风、浮小麦、煅牡蛎各15~20克水煎
服。

轻者可单服浮小麦炒熟,泡水代茶饮治疗。药方4以盗汗(睡着出汗、惊
醒立止)为主,汗出部位常在胸背及手脚心,并伴有心烦易怒、睡眠不安、五
心烦热、两颧红赤、骨蒸劳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午后低热等症者,是为
阴虚,治宜清热养阴敛汗。处方:

选用生地、白芍、五味子、地骨皮、麦冬、知母各10~15克水煎服。还有
一些老出虚汗的病人,既有气虚的症状,又有阴虚的表现,是为气阴两虚,治
宜补气固表、养阴敛汗,处方:

选用太子参、生黄芪、白芍、五味子、浮小麦、煅牡蛎各15~30克水煎
服。无论是何种出虚汗,只要治疗得法,用药合理,一般2~3剂药即可治愈。
药方5自汗多属于气虚不固,治疗上宜补虚敛汗。如果患者出现汗出恶风,动
2 / 2

则加重,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苔薄白等症状,中成药可以进用
玉屏风口服液、贞芪扶正胶囊。汤药可以选用经验方:

黄芪15g白术10g防风10g麻黄根10g浮小麦10g生牡蛎20g水煎服,每
日2次。饮食疗法可用瘦猪肉50g,浮小麦30g,黑豆30g。瘦猪肉洗净切块,加
人浮小麦与黑豆煮熟,吃肉和豆,喝汤,每日1剂,可以辅助治疗自汗。外治
法:

取郁金30g,五倍子9g,研成细末。取10g细末,用适量蜂蜜凋成两块2
分钱硬币大小药饼,置于双侧乳头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可
治疗自汗。另外,风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也常出
现自汗,治疗应针对原发病。这里讨论的仅仅是单纯性自汗的治疗,切不可一
概而论。必须诊断清楚,方可遣方用药。盗汗多属于阴虚内热,治疗上宜滋阴
降火。如果患者夜寐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口干,舌红少苔。中成药可用知柏
地黄丸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知母10g黄柏10g银柴胡10g白薇10g浮小麦10g麻黄根10g生地黄15g
当归10g竹叶9g水煎服,每日2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