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课件: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合集下载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A.抵御列强经济、军事侵略
B.镇压太平天国,维护清朝统治 C.解决举办洋务的运输问题 D.利用西方文明来挽救清朝统治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问题式预习
任务型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解析:根据“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运兵”“如果 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可知,李鸿章 主张修建铁路是为了抵御英、俄等列强对中国的军事和经济侵略, 故A项符合题意。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 不是解决举办洋务的运输问题也不是利用西方文明来挽救清朝统治, 排除C、D两项。
——摘编自刘凝凡《近代中国航运业之演进研究》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私营商轮局相继开办;商轮局兼营沿海和内河业务;商轮运 输公司逐渐增加;轮船数量和吨位增加。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问题式预习
任务型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2.史论拓展——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从时间上看,起步晚,开端艰难。 ②从发展水平看,受到顽固势力阻碍、帝国主义的排挤等,发展缓 慢,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③从地域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 北、西南发展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
问题式预习
任务型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 “__海__上__丝__绸__之__路___”。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问题式预习
任务型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2.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有___①__③__④__⑤___(填序号) ①波利尼西亚人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②印度人穿越印度洋 ③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④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⑤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海上贸易
B.镇压太平天国,维护清朝统治 C.解决举办洋务的运输问题 D.利用西方文明来挽救清朝统治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问题式预习
任务型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解析:根据“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运兵”“如果 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可知,李鸿章 主张修建铁路是为了抵御英、俄等列强对中国的军事和经济侵略, 故A项符合题意。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 不是解决举办洋务的运输问题也不是利用西方文明来挽救清朝统治, 排除C、D两项。
——摘编自刘凝凡《近代中国航运业之演进研究》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私营商轮局相继开办;商轮局兼营沿海和内河业务;商轮运 输公司逐渐增加;轮船数量和吨位增加。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问题式预习
任务型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2.史论拓展——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从时间上看,起步晚,开端艰难。 ②从发展水平看,受到顽固势力阻碍、帝国主义的排挤等,发展缓 慢,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③从地域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 北、西南发展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
问题式预习
任务型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 “__海__上__丝__绸__之__路___”。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问题式预习
任务型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2.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有___①__③__④__⑤___(填序号) ①波利尼西亚人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②印度人穿越印度洋 ③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④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⑤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海上贸易
高中历史第5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中国大众旅游潮流出现的原因 (1)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激活了旅游市场。 (3)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4)工作时间缩短,节假日增多。
史料探究•释疑难
探究主题 现代交通的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一 莱特兄弟于1908年创建了世界第一家飞机制造企业,并获 得美国陆军订货,标志着航空工业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航空工 业实现第一次大发展,全世界的企业数量达到约200家。二战的巨大军 事需求刺激世界航空工业的第二次大发展。美国、德国、英国、苏联、 日本的航空工业领先世界,其中美国航空工业从规模和实力上均达到第 一。二战后,军事订货锐减。同时,飞机由活塞动力向喷气动力跨越。 在民用飞机领域,美国取得喷气干线客机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把苏联 远远地甩在后面。美国航空工业在1960年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整合,重
3.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1)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 分。 (2)工作时间制度的确立以及住宅区与工作区的分离,促使人们在每 天近似时段集中乘坐公共交通,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成群出行、 __交__通__拥__堵___等现象。 4.随着交通成本的__降__低___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 现。
【拓展】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 (1)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内涵
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缩短运输时间,增加运输能力。 高速化
这是现代交通运输追求的重要目标
主要指交通运输工具的专业化,不同的货物用不同的运输工 专业化
具运输,有利于集中装卸和技术改进
增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在船舶方面表现最为明显,如大型 大型化
思考:中国为什么大力发展高速铁路? 提示:(1)改善交通的迫切需要。飞机太贵,而且中小城市很少有航 班,普通火车太慢。 (2)基于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和东部,以及中小城市、县城、乡 镇人口众多的格局和地方发展竞争的推动。 (3)国际先进高铁技术的影响。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5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1234 5 6
B [通过阅读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 刻表在规范服务的同时,也要求乘客配合运营,事先了解相关的站 点、汽车到站、驶离和停站时间,合理安排个人出行,表明时间观 念成为日常生活的需要,B 项正确;公共汽车运营时间的规范并非辛 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A 项错误;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交通 运输发展不平衡,汽车还不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C 项错误;汉口 公共汽车运营时间统一、具体和国家的管理无关,D 项错误。]
2.新中国的航空发展 (1)1950 年,第一家航空公司--_中__苏_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 开通中苏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 (2)2019 年,中国民用航空共有机场 238 个,飞机 3 818 架,定 期航线 5 521 条,其中国际航线 953 条,定期航班国际通航 65 个国 家 167 个城市。
笔记:
知识点二 航空的发展
1.现代航空的发展
时间
概况
美国莱__特__兄__弟__设计的“飞行者 1 号”成功升空,飞 1903 年
机时代开始
1914 年
美国开通了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等航线
时间 1919 年 20 世纪 70 年代
概况 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宽__体__客__机__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英法海底隧道 英法海底隧道(英吉利海峡隧道)是一条从英国通往法国的铁路 隧道,位于英国多佛港与法国加来港之间。从 1986 年 2 月 12 日法、 英两国签订关于隧道连接的坎特布利条约到 1994 年 5 月 7 日正式通 车,历时 8 年多,耗资约 100 亿英镑(约 150 亿美元),是世界上规模 最大的利用私人资本建造的工程项目。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用去固 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 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 1914 年,路上行 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B [通过阅读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 刻表在规范服务的同时,也要求乘客配合运营,事先了解相关的站 点、汽车到站、驶离和停站时间,合理安排个人出行,表明时间观 念成为日常生活的需要,B 项正确;公共汽车运营时间的规范并非辛 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A 项错误;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交通 运输发展不平衡,汽车还不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C 项错误;汉口 公共汽车运营时间统一、具体和国家的管理无关,D 项错误。]
2.新中国的航空发展 (1)1950 年,第一家航空公司--_中__苏_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 开通中苏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 (2)2019 年,中国民用航空共有机场 238 个,飞机 3 818 架,定 期航线 5 521 条,其中国际航线 953 条,定期航班国际通航 65 个国 家 167 个城市。
笔记:
知识点二 航空的发展
1.现代航空的发展
时间
概况
美国莱__特__兄__弟__设计的“飞行者 1 号”成功升空,飞 1903 年
机时代开始
1914 年
美国开通了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等航线
时间 1919 年 20 世纪 70 年代
概况 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宽__体__客__机__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英法海底隧道 英法海底隧道(英吉利海峡隧道)是一条从英国通往法国的铁路 隧道,位于英国多佛港与法国加来港之间。从 1986 年 2 月 12 日法、 英两国签订关于隧道连接的坎特布利条约到 1994 年 5 月 7 日正式通 车,历时 8 年多,耗资约 100 亿英镑(约 150 亿美元),是世界上规模 最大的利用私人资本建造的工程项目。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用去固 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 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 1914 年,路上行 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复习课件】高二历史单元复习(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1950年 中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中
国
2018年
中国民用航空迅速发展,全年旅客吞吐量12.65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 过1 674万吨
时期 1909年
1920年
概况 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 序幕
1949年
2.趋势 (1)方式上:由水陆运输发展到水陆空运输。 (2)动力上:由畜力、风力和人力发展到机械力、电力。 (3)种类上:由马驮、木船发展到火车、轮船、飞机、高铁。 (4)范围上:从国内扩大到国际等。
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规律与特征
1.规律 (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 学习的过程。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一)中国古代的探索 1.西汉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 和日本,南线通向南海。 2.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海船载重 量、抗沉性能明显提高,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 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3.明朝: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 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
二、航空的发展
项目 时间 概况
1903年 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
世 1914年 美国开通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这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 界 1919年 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20世纪 能搭载数百人的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空中通道把人类带 70年代 入前所未有的快捷时代
2.特征(1)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 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 渐变的过程,呈现出既日新月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 的特征。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二 第五单元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件

①清江浦因京___杭__大__运__河__的疏通而崛起,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
而衰落;②郑州因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③ 美国的伊利运河推动_纽__约__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④通海运河的建成,使
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交通的改 善方便了 物品传递 和信息交 流
【情境一】 中国有悠久的海洋航运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航 海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战争对海洋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海贸易快 速发展。秦朝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也使开辟海上航线成为可能。 汉朝和唐朝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宋元更是有了重大突破。元朝为 了补充河运不足,开创了大规模海运漕粮。明朝前期,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 西洋,开创了15世纪世界大规模航海,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壮举。
汉代开通连接亚、欧、北非的_丝__绸__之__路__
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元朝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__罗__马__和__各__行___省__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 罗 马”的盛况
项目
水路 交通
中国 西方
代表成就
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秦始皇开凿了_灵__渠__,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隋朝的大运河以_洛__阳__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①中国古代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邮驿发展迅速:唐朝水驿、陆驿、邮路多; ②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_民__信__局__;③1897年创办的_大__清__邮___政__官__局__,是近代
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④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1近代交通的发展
【情境一】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部分是靠外国资金建设起来的,经营权也大部分落入外国公司或外 国政府手中:1894年自主修筑铁路为21%,以后便在6.9%-15.7%之间波动。1937年,中国铁路 总长21 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都是从西方传入的。对于远距离的交通工具来说,轮船传入中国最 早,其次是火车和飞机。1829年4月,一艘从孟加拉开出的小轮船驶抵广州城,这是到达中国的 第一艘轮船。到20世纪初,轮船已航行在中国各大可通航的水域以及沿海港口。
高中历史第5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思考2:运河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 提示2:人类历史表明,运河的开凿与利用促进了城乡发展,滋养 了社会文明,传播了科技文化,便利了商贸交通。当然,在不同地区与 不同历史时期,运河开凿的经济价值、军事作用和政治意义也不尽相 同,有着鲜明的地域与时代特征。运河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首先 体现在其对运河沿线城市地位与价值的改变方面。其次,运河对于人类 社会发展的影响可能是国家、地区甚至是国际层面的。运河的开通有时 会影响某个国家的历史走向,或在某个地区或世界战略格局中发挥举足 轻重的作用。最后,运河承载着水路交通与航运经济的同时,也发挥着
B.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 荣的重要体现。
法国米迪运河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期建造。它使法国南部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 贸易多了一条水路,从而避开直布罗陀海峡,避开西班牙海盗,在政治 和经济上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 (1)西汉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__朝__鲜__半__岛___和 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2)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__磁__罗__盘___、实 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2.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2)__腓__尼__基__人___首次横渡地中海。 (3)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4)__阿__拉__伯__人___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3.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新航路开辟 ①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
(3)明朝:郑和下西洋 ①时间:1405年到1433年。 ②概况: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 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 (4)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 “_海__上__丝__绸__之__路____”。
部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课件: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四、高速铁路,改变生活
高速铁路是20世纪铁路建设的新成就,它具有载客量高、耗时少、安全性 好、舒适方便等优点。到2019年底,我国的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3.5万千米。 高铁的快速发展,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 心。
新知学法·指导
1.抓住两条线索:自古至今水陆交通变迁的史实;水陆交通变迁与社会生活的 关系。 2.明确本单元重点知识:古代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 命等促进交通进步;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化的重要意 义。
二、探索海洋,全球航路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发现了美洲大 陆,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 系,环球交通网逐渐形成。研析相关史料,分析近代进行海洋探索的条件和影 响,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三特改良蒸汽机应用于工业,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森改进蒸汽机车,随后人 类步入铁路时代,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充分运用史料,认识工业革命 对交通发展的影响。
中学特级教师教务主任桂林市首届学科带头人桂林市教育学会中学化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广西师大教育硕士导师桂林市课改专家组化学科课改指导专家第三批广西教育厅特级教师工作坊坊主化学竞赛高级教练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历史情境·图说
一、修筑驰道,加强统治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 六国,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著名的驰道有9条。研究相关史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驰道和直道的修建, 对于陆路交通的发展以及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

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 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 步的作用。
一、古代内陆交通的变迁
1.道路之缘起—— 天然道路的出现
思考:请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鲁迅这句话,人类最早的“路”是怎样
世界上本没有路,
形成的?
走的人多了,也便 成了路。
• 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
——鲁迅 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古代道路建设的影响。 ①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满足军事 需要。 ②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③加重了徭役,激化社会矛盾。
(2022·北京高考·5)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 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 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意义:是17世纪荷兰“黄金 时代”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 的重要体现,也是现在环城 交通的主要方式。
慧眼识图:指出古代水利工程
古代的水路交通
A 元 京杭大运河
杭州-大都(北京)
B 隋 大运河 杭州-洛阳-涿郡(北京)
C 秦 郑国渠 泾河-洛河
D 秦 都江堰 岷江分流 鱼嘴
E 秦 灵渠 湘江-漓江 长江水系-珠江水系
(2022·浙江6月卷·6)中华海洋文明源远流长,海 路绵延,联通中外。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海外经济文化 交流的认知,不正确的是 A.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B.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商品远销东欧、北非 C.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明清时期,禁止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结合教材P68单元导读归纳本单元阶段特征。
一、古代内陆交通的变迁
1.道路之缘起—— 天然道路的出现
思考:请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鲁迅这句话,人类最早的“路”是怎样
世界上本没有路,
形成的?
走的人多了,也便 成了路。
• 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
——鲁迅 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古代道路建设的影响。 ①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满足军事 需要。 ②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③加重了徭役,激化社会矛盾。
(2022·北京高考·5)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 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 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意义:是17世纪荷兰“黄金 时代”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 的重要体现,也是现在环城 交通的主要方式。
慧眼识图:指出古代水利工程
古代的水路交通
A 元 京杭大运河
杭州-大都(北京)
B 隋 大运河 杭州-洛阳-涿郡(北京)
C 秦 郑国渠 泾河-洛河
D 秦 都江堰 岷江分流 鱼嘴
E 秦 灵渠 湘江-漓江 长江水系-珠江水系
(2022·浙江6月卷·6)中华海洋文明源远流长,海 路绵延,联通中外。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海外经济文化 交流的认知,不正确的是 A.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B.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商品远销东欧、北非 C.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明清时期,禁止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结合教材P68单元导读归纳本单元阶段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历史情境·图说
一、修筑驰道,加强统治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 六国,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著名的驰道有9条。研究相关史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驰道和直道的修建, 对于陆路交通的发展以及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高速铁路,改变生活
高速铁路是20世纪铁路建设的新成就,它具有载客量高、耗时少、安全性 好、舒适方便等优点。到2019年底,我国的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3.5万千米。 高铁的快速发展,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 心。
新知学法·指导
1.抓住两条线索:自古至今水陆交通变迁的史实;水陆交通变迁与社会生活的 关系。 2.明确本单元重点知识:古代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 命等促进交通进步;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化的重要意 义。
3.掌握本单元知识之间的关系:(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 铺设道路、开凿运河,发明和改进车、船和飞机,不断拓展陆上、水上和空中 的路线,不断推动水陆空交通的发展。(2)交通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城市 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推动世界成为联系密切 的整体。
二、探索海洋,全球航路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发现了美洲大 陆,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 系,环球交通网逐渐形成。研析相关史料,分析近代进行海洋探索的条件和影 响,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三、工业革命,交通变革
18世纪80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应用于工业,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森改进蒸汽机车,随后人 类步入铁路时代,迅速扩大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