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医药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进展

[ 4 ] 江杨清. 痹证 在欧洲 的常见 3 种 证型
医药 , 2 0 1 0, 5 ( 5 ) : 3 2 2— 3 2 3 .
医药 , 2 0 1 2 , 4 4 ( 5 ) : 4 0 .
治疗膝骨 关节 炎 3 3例 [ J ] . 光 明中
2 0 1 2 , 1 4 ( 1 ) : 4 9— 5 3 .
年 内, 为 正 常 生 理 变 化 时 期 。大 约 称之为 围绝经期 综合 征 。其 临床表 现 出今后研究 的思路与建议 。
3 0 % 的妇 女 可 平 稳 过 渡 , 无 明显 不适 ; 多样 , 如月 经紊 乱 至 绝经 、 性 欲下 降 、 1 病 因病 机
约7 0 %的妇女可 出现低雌激素血症 引 潮热汗 出、 烦躁、 睡眠 差 、 关 节疼 痛等 ,
围绝经期是 指妇 女绝经 前后 的一 发 的~ 系列 症状 , 这种 因雌 激素 水 平 药治疗 3个方 面对 近年来 中 医药防 治 段时期 , 包 括从 出现 与绝 经 相 关 的 内 波动或下降所致 的以 自主神 经系统 功 围绝经期综合征 的研究进 展情 况进行 分泌 、 生物学及 临床特征起至绝 经后 1 能紊乱合 并 神经 、 指 出 目前 存在 的主要 问题 并提 心理 症 状 的综 合 征 回顾 ,
的研究 [ J ] . 中医正 骨 , 2 0 0 9 , 2 1 ( 2 ) :
复, 2 0 1 2 , 1 6 ( 2 ) : 2 2 7 — 2 3 0 .
对兔膝关节软骨 细胞凋 亡影响 的实
[ 7 ] 张 洪美 , 闵重 函 , 张志 强 , 等. 膝 骨关
节炎关 节液 蛋 白多糖 的变 化 与 中医
医科 , 广东 广州 5 1 0 0 1 0
中医医案——更年期综合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二仙汤加味治愈更年期综合征病案:李某,女,47岁。
初诊:1983年10月12日。
主诉及病史:两年来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时多时少。
近3个月来头晕耳鸣,急躁易怒,心烦心悸,少寐多梦,腰膝酸软;时有烘热,面颊发红,自觉热自胸中上冲头脑,随之汗出而消失,每日发作数次;便秘溲赤。
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现称围绝经期综合征)。
诊查:面色红润,血压150/100mmHg,心肺未见异常。
舌胖嫩,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冲任虚损,阴阳失调。
治法:调补冲任,温下清上,协调阴阳。
方用二仙汤加味。
处方:仙灵脾20g 仙茅10g 巴戟10g 当归10g 知母10g 黄柏15g 紫草10g 山栀10g 珍珠母30g 女贞子10g 旱莲草15g 二诊:服上方药7剂,症状减轻。
宗原方加夏枯草10g、丹参10g以和阳养阴、安神定志。
三诊:服药7剂,诸证悉平。
再予3剂,以巩固疗效。
1按语患者更年期,肾气渐衰,冲任虚损,精血不足,而致阴阳失调。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阴阳失调)、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证候群。
治病必求于本。
方中以仙灵脾、仙茅、巴戟温肾调补冲任;女贞子、旱莲草、当归、珍珠母、知母、黄柏、夏枯草、紫草、丹参等以清热凉血、养血平肝治其标;且阴虚火旺,故重用黄柏以泻相火,共奏温下清上而达阴平阳秘之功。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171,李裕蕃医案。
李裕蕃,1915年生,河北省北戴河人。
主任中医师。
幼年时期家境贫寒,其妹染伤寒而夭折,痛惜之余,矢志学医,以济世活人。
13岁时即随姑父抓药、侍诊,诵读《本草》,钻研历代医著,及至年长,又拜东北名医高仲山、李春元、王仙舟、张志纯为师。
寒暑8载,业成之后,悬壶于燕赵民间。
新中国成立后又辗转京、津等高等中西医学府进修深造。
后就职于秦皇岛市中医医院。
李氏勤奋好学,孜孜以求,治学严谨,博览广采,虚怀若谷,不断进取,学验俱丰。
围绝经期综合症-中医课件

山茱萸、枸杞、菟丝子、牛膝) 中成药:左归丸。三Biblioteka 辩证论治❖ 2、 脾肾阳虚
证候: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形寒肢冷,腰膝酸 软,纳呆腹胀,大便溏薄,或经行量多或崩,色 淡或黯,面浮肢肿,或尿频失禁,或带下清稀, 舌淡,或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肾扶阳,佐以温中健脾。 方药:右归丸(熟地。山药、鹿胶。山茱萸。枸
杞子、菟丝子、当归。肉桂、杜仲。制附子) 中成药:右归丸。
四、思考题
❖ 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于中医哪一范畴? ❖ 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上中医是如何分型论治?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一、定义
❖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 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 本病属中医学“脏躁”范畴。
二、病因病机
❖ 肝肾阴虚 ❖ 脾肾阳虚
三、辩证论治
❖ 1、肝肾阴虚
证候:月经周期紊乱,量多或少。色红或淋漓不 净,轰热汗出,五心烦热,口干便坚,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便秘,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浅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与方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 困扰绝经前后妇女的一种 常见 泌一 神经 一 免疫调 节功 能从 紊乱 中恢 复 .逐 渐达 到新 从 并 病 . 于中医“ 属 绝经前后诸 证” 的范 畴 临床 表现为月经 的平衡 , 而 延缓 生 殖 轴 的衰 老 , 且 对月 经 紊乱 、 精神 神 经症 状 、 泌尿 生殖 系统 症状 、 血管 疾 心 紊乱 、 烘热汗 出 、 烦躁易 怒 、 心悸 失眠 、 忧郁健 忘 、 浮肿 潮 热 、 便溏、 皮肤麻木 刺痒或有 蚁爬感 、 头晕耳 鸣腰 酸 、 肉 病及 骨质 增生均 有 改善 这 与围绝 经期 症状 产生 的 肌 关节酸楚疼痛等 .本病多发生于 4 ~ 5岁 .平均年龄 多方 面 因素相 吻合 中 医药 防治 围绝 经期 综 合征 以 55 5 0岁左右 有资料表 明 . 目前 围绝经期综合征 的发病 全面调 理 为主 . 帮助女 性恢 复 阴平 阳秘 、 血 调和 的 气 率高达 8 . 1 医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主要采用激 状态 二是 中医学 的整体 观念 与功 能基 因组 学高度 7 %_ 6 l 西 素替代疗法 ( R )长期使用具有 潜在的危险性 , H T, 如生 致 随着 “ 功能基 因组 学 ” 究 的兴 起 , 研 人们 意识 到 殖系统肿瘤及乳腺 癌 、 高凝血状态等 。 中医立足于整体 每种疾 病都 有相 应 的致 病基 因或 易感 基 因 基 因的 活动涉 及基 因组 中一群 基 因的协 同作 用 .程序 化表 治疗 . 调节脏腑功能 . 可取得更佳的治疗 效果 。
0岁 时明显 下降 大脑是 生命 活动 的中枢 , 全身生 对 学 的整体 观念 与全身性 的功能失 调 和多 系统 的临床 4 理 功 能进 行调 节 . 用 C 应 T进 行头 部 扫描 证实 , 大脑 症状 高度一 致 围绝经 期综 合征 患者 功 能 的紊 乱是 04 卵 0岁起 开始 下 全 身性 的 . 各个环 节息 息相关 。卵巢功 能与全 身各器 从 3 ~ 0岁就 开始 萎缩 : 巢重 量 自 3 官 系统 相互影 响 .性激 素参 与调节 全 身各 器官 系统 降 . 4 到 5岁左 右卵巢 的重 量 已减少 至青 春期 的 l2 /, 自4 0岁起卵 巢 门处 血管 发生 老年性硬 化 . 女性 在 4 0 的生理 功能 . 若性 激素失 调则会 影 响整体 身体健 康 。 现 代 医学研 究 证 实 . 医药 可对 生 殖 轴 、 经一 中 神 内分 岁左 右 .虽然 月经仍 然规 律 .但雌 激素 水平 已有 下 衰老 已经 发生[ 故 早期 防治是 十分必要 的 。 2 1 泌一 疫 网络等各 个环 节产 生作 用 。 患者 生殖 内分 降 . 免 使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石唸力王旭**作者简介:石堆力(1995-),女.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级在读硕十.研究方问: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通讯作者:壬旭(I960-),女.医学博七教授,主任医师.博I: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9)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会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目前多采用激素替代治疗。
中医药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文献报道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
通过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围绝经 期综合征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为今后治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医药;围绝经期综合征;综述中图分类号:R271.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21 )01-0151-03Advanc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SHI Yin-li WANG Xu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 Nanjing University of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China)[Abstract] The occurrence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will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women. At present , hormone re placement therapy (HRT ) is most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Thisaiticle summarizes , collates , and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reports on TCM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 improve the qual ity of life, and provide ideas for future treatment.[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review围绝经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 MPS)是指妇女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衰退甚至丧失,出现性激素波动而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和精神心理改变的疾病叫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生育观念改变等原因,在中国受 其困扰的处在绝经过渡期女性人数已逾1.5亿,且有年轻化趋 势叫患者多有月经失调、烘热汗出、烦躁不安、眩晕耳鸣等临床表现,严重者随着病情进展或与其他器官功能疾病合并存在。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调治特色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调治特色发布时间:2023-05-30T09:46:37.022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1月1期作者:周琴琴1 石磊2通讯作者[导读]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调治特色周琴琴1石磊2通讯作者(1重庆市武隆区中医院;2重庆市武隆区人民医院;重庆武隆408500)摘要:目的:探索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调治特色。
方法:抽选86例本院妇科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探究中医调治的效果,分析治疗前后患者情况。
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中医调治后,患者围绝经期血管舒缩症状、骨质疏松症等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中医调治优势明显,应用整体观念对患者实施全身调治,能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且安全性较高,易被患者接受,能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障患者健康结局。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调治;特色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围绝经期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引发的躯体及精神症状,需根据患者个体化差异实施诊治,制定科学化诊疗方案,使临床疗效达到最佳[1]。
西医以绝经激素治疗为主,起效迅速,但适应证和禁忌证要求较高,且副作用较大,具有一定局限性;中医调治则强调应用整体观念,实施全身调治,通过中药内服、针灸等疗法,从根源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副作用较小,易被患者接受,具有显著优势。
现将有关讨论汇报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抽选86例本院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以此展开研究,患者年龄为34至57岁,均龄(44.32±0.14)岁,均接受中医调治,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并且同意参与。
1.2 研究方法1.2.1针对独立证(1)异常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是体内激素下降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调治以补肾健脾、固冲止血为主,应用固冲汤、固阴煎等,血止后用周期疗法,正本清源,调理善后,患者内服归脾汤、固本止崩汤等。
针灸疗法效果也较为理想,止血调经效果理想,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2]。
(2)骨质疏松症: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属“骨痿”范畴,肾虚是发病根本,强调未病先防,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辨治,患者可服用左归丸、右归丸等,中药有效成分有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苷等。
冯志海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经验

冯志海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经验介绍冯志海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经验。
从围绝经期综合症的病因病机及丹栀逍遥散的组成、功用、适应症方面进行总结。
并附围绝经期肝郁脾虚证医案予以验证。
标签:围绝经期综合症;丹栀逍遥散;冯志海冯志海教授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
冯志海教授从事内分泌疾病诊疗工作近30年,临床尤善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亚临床甲状腺炎、糖尿病、痤疮等疾病。
冯志海教授临证组方以抓住病机为治疗关键,故每每遣方用药,均细致精当。
今举冯志海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之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1围绝经期综合症的病因病机围绝经期综合症主要是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后出现的明显不适症状,如烘热汗出、夜间盗汗、烦躁易怒、思虑较重、潮热面红、怕热明显、心悸失眠、腰酸背痛等[1],这些症状往往相兼出现,症状或轻或重,持续时间或长或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日常工作。
围绝经期综合症临床症状与中医“郁证”、“脏躁”相似。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
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指出肾虚为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主要病机。
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衰,肝肾同源,肝阴血益亏,肝体阴而用阳,肝阴不足则肝阳偏亢,日久不愈,忧思过度,肝气郁结,郁久化火伤阴,肝郁则脾虚,气血不调,加重肝阴血不足。
故冯志海教授认为,肝郁脾虚为围绝经期综合症的重要病因之一,治疗时若单以补肾治本,则见效甚慢,若兼以健脾清肝,则可事半功倍。
2丹栀逍遥散的组成、功用、适应症丹栀逍遥散又名加味逍遥散,为临床常用方,由当归、芍药、茯苓、炒白术、柴胡、丹皮、炒山栀、甘草、薄荷、生姜组成。
该方最早出自明·薛己的《内科摘要》,薛氏根据肝病特点,在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入牡丹皮、炒山栀,用于肝脾血虚之证。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疗法

可能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
治疗方法
01
中药调理:根据 个人体质和症状, 使用中药进行调
理
02
针灸疗法:通过 针灸刺激穴位, 调节内分泌,缓
解症状
03
推拿按摩:通过 推拿按摩,缓解 肌肉紧张,减轻
症状
04
饮食调理:注意 饮食平衡,多吃 蔬菜水果,少吃
辛辣刺激食物
05
心理疏导:保持 心情舒畅,避免 焦虑、抑郁等负
位,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
分泌,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
4 中医疗法效果
改善症状
缓解潮热、出汗:中医疗法可以调 01 节内分泌,减轻潮热、出汗症状
改善情绪波动:中医疗法可以调节
02
情绪,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 改善睡眠质量:中医疗法可以调节
03
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缓解关节疼痛:中医疗法可以缓解
04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 疗法
演讲人
目录
01. 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 02. 中医疗法原理
03. 中医疗法实践
04. 中医疗法效果
1 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
症状表现
潮热、出汗
情绪波动、易怒、 焦虑
睡眠障碍、疲 劳
关节疼痛、肌 肉酸痛
记忆力减退、注 意力不集中
心血管疾病风险 增加
泌尿生殖系统症 状,如阴道干燥、
面情绪
06
运动锻炼:适当 进行运动,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
力
2 中医疗法原理
阴阳平衡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中医认为,人体 是一个阴阳平衡 的系统,阴阳失 调会导致疾病。
围绝经期综合征 是中医所说的 “脏躁”,是由 于阴阳失调、气 血失和导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方法独特。
具体治法归纳有辨证施治、单方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及按摩疗法等。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疗法;肝肾阴虚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近年有发病年龄提早、发病率上升的趋势[12],现将中西医治疗方法概述如下。
1 辨证论治
1.1 肝肾阴虚型杨小清[3]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阴阳虚损、气血不足为本,肝瘀或气滞或火旺为标。
临床表现则以偏肾阴虚者较为多见。
治疗当以滋补肝肾、调理阴阳气血为主,随证加减。
自拟百地益肾汤内服。
药物组成:百合、太子参、煅牡蛎(先煎)各30 g,熟地黄、麦冬、生黄芪各20 g,山茱萸、白芍各15 g,乌梅、郁金各10 g。
治疗80例,总有效率93.75%。
黄英[4]认为围绝经期妇女以肝气郁结,肝肾两虚为主,以肾虚为本,治疗宜抑肝补肾,用抑肝补肾法,以丹栀逍遥散和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物组成:银柴胡、熟地黄、山茱萸各10 g,枳壳、白芍、当归、茯苓、淫羊藿各15 g,白术、牡丹皮、五味子各12 g,甘草6 g。
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48例,疗效满意。
1.2 肾阳虚型绝经之年,肾气渐衰,若素体阳虚,或过用寒凉及过度贪凉,可致肾阳虚惫。
若命门火衰而不能温煦脾阳,出现脾肾阳虚;若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湿聚成痰,易酿成痰湿;或阳气虚弱,无力行血,而为瘀,出现肾虚血瘀。
治以温肾扶阳;或兼补肾健脾。
右归丸[5]加减。
方药组成:肉桂、附子、山药、熟地黄、茯苓、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
若月经量多或崩中漏下者,加赤石脂、补骨脂,以增温肾固冲止崩之效;若腰背冷痛明显者,加川椒、鹿角片,以增补肾扶阳,温补督脉之效;若胸闷痰多,加瓜蒌、丹参、半夏以化痰祛瘀;肌肤面目浮肿,酌加茯苓、泽泻、冬瓜皮。
1.3 肾阴阳两虚型绝经之际,精血亏虚,肾阳失温,真阴真阳亏虚,不能激发、推动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致诸症丛生,呈肾阴阳俱虚之证。
皮精英[6]运用二仙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78例,基本方:仙茅15 g,淫羊藿15 g,当归12 g,巴戟天15 g,黄柏10 g,知母9 g。
加减:阴虚肝郁型加熟地黄、山茱萸、女贞子、旱莲草、郁金;脾肾阳虚型加附子、肉桂等,减黄柏、知母用量;心脾两虚型加麦冬、龙眼肉、茯神、远志、五味子等;肝郁脾虚型加柴胡、郁金、白芍、白术等;肾阴阳两虚型加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生龟板、杜仲等,均取得满意疗效。
马珊[7]对肾阴阳两虚型,治宜温阳益肾,药物:枸杞子、山药、茯苓、泽泻、淫羊藿各10 g,菟丝子、山茱萸、百合各12 g,牡丹皮、补骨脂各6 g。
1.4 心肾不交型妇人年过四十阴气自半,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之前,肾气渐衰,阴精亏少,阴阳失衡,肾阴虚水不涵木。
肝火偏旺,水不制火,心火上炎,心肾不交。
常见烘热汗出,心慌心悸,躁扰不宁,口苦口干,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黄淑琼等[8]以自拟滋肾宁心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药:百合30 g,熟地黄20 g,生地黄20 g,山茱萸12 g,黄精15 g,丹参15 g,龙骨30 g(先煎),珍珠母30 g(先煎),浮小麦30 g,大枣15 g(去核),炙甘草5 g。
达滋肾养阴、宁心安神之效,疗效满意。
刘金淑[9]对心肾不交型,治以滋补肾阴,养心安神,方药: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玄参各15 g,女贞子、山茱萸、麦冬、百合、茯神各10 g,莲子心、远志各6 g,紫贝齿30 g(先煎),交泰丸10 g(吞)。
2 单方治疗胡蔚洁[10]采用平更汤治疗54例,药用:生地黄、白芍、女贞子、旱莲草、钩藤、酸枣仁、茯苓、紫草、浮小麦、百合、柴胡、郁金,总有效率为92.6%。
李艺[11]用柴胡甘麦汤治疗23例,药用:柴胡、党参、白芍各15 g,炒黄芩、半夏、炙甘草各10 g,龙骨、牡蛎、浮小麦各30 g,大枣5枚。
治愈1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7%。
闫冬梅[12]用滋清安神饮治疗275例,总有效率97.2%。
王纪云[13]以五
子衍宗丸为主治疗42例,偏肾阴虚加熟地黄、山茱萸、茯苓,偏肾阳虚加肉桂、附片,偏心脾两虚加黄芪、当归、党参;偏肝郁加香附、栀子,治愈15例,好转26例,无效1例。
3 中成药治疗金真等[14]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66例以月经周期改变和植物神经机能失调及精神情志改变为主症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总有效率为94%。
梁文珍等[15]观察紫参颗粒治疗肾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将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用紫参颗粒治疗)和对照组(用尼尔雌醇治疗),每组30例。
观察临床总疗效及主要症状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检测性激素水平。
结果:紫参颗粒对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疗效,对头晕目眩、尿频、少寐、虚烦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尼尔雌醇。
郝玉芳[16]应用妇复春胶囊口服治疗118例,结果显效97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