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断句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并翻译

文言文断句并翻译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三者,吾之罪也。

为人谋而不忠,非吾之忠也;与朋友交而不信,非吾之信也;传不习,非吾之习也。

君子之学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断句】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三者,/吾之罪也。

/为人谋而不忠,/非吾之忠也;/与朋友交而不信,/非吾之信也;/传不习,/非吾之习也。

/君子之学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我为人谋事时,是不是忠诚了呢?与朋友交往时,是不是诚信了呢?传授知识时,是不是认真学习了?”孔子说:“为人谋事而不忠诚,不是我的忠诚;与朋友交往而不诚信,不是我的诚信;传授知识而不认真学习,不是我的学习。

君子的学习,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加以改正。

”。

短句文言文翻译及断句

短句文言文翻译及断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天下莫不以其道为是也,而莫之能用也。

是以圣人之言,淡而无味也。

翻译及断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翻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翻译: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危险啊!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翻译:既然这样,那些追求知识的人,不过是自取灭亡罢了。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翻译: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触犯刑法。

天下莫不以其道为是也,而莫之能用也。

翻译:天下的人都认为他们的道理是对的,但是没有人能够真正运用它。

是以圣人之言,淡而无味也。

翻译:因此,圣人的话语,听起来平淡无味。

断句如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天下莫不以其道为是也,而莫之能用也。

是以圣人之言,淡而无味也。

大学文言文断句翻译

大学文言文断句翻译

《大学》共分为三篇,首篇《大学》开宗明义,言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道。

次篇《中庸》论述中庸之道,教人求其平和,不偏不倚。

末篇《论语》则记载孔子言行,以示后人。

今以《大学》为例,试断句翻译如下:【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断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翻译】大学之道,在于彰显美德,亲近民众,追求至善。

明白自己的止境,然后才能坚定;坚定之后,才能保持宁静;宁静之后,才能安心;安心之后,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之后,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

事物有根本与末梢,事情有起始与终结,明白事情的先后顺序,就能接近大道。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断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翻译】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彰显美德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首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首先要真诚自己的意志;想要真诚自己的意志,首先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充实知识的方法在于格物。

《大学》之道,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为吾辈青年立身处世之指南。

今人读《大学》,应以古为镜,明理修身,努力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文言文断句加翻译

文言文断句加翻译

昔者楚庄王宴群臣于云梦,酒酣乐作,命优人歌舞。

优人乃为《渔父》之歌,歌曰:“江水洋洋,渔父江边。

舟摇摇,网撒撒。

鱼跃水面,网罟相连。

渔父何欢,江水何鲜?所乐非鱼,所欢非船。

所欢者何?持节之尊。

所乐者何?临风而歌。


断句:
昔者楚庄王宴群臣于云梦,/ 酒酣乐作,/ 命优人歌舞。

/ 优人乃为《渔父》之歌,/ 歌曰:“江水洋洋,/ 渔父江边。

/ 舟摇摇,/ 网撒撒。

/ 鱼跃水面,/ 网罟相连。

/ 渔父何欢,/ 江水何鲜?/ 所乐非鱼,/ 所欢非船。

/ 所欢者何?/ 持节之尊。

/ 所乐者何?/ 临风而歌。


翻译:
昔日,楚庄王在云梦之地宴请群臣。

酒喝得正酣,音乐声起,便命令优伶们歌舞。

优伶们便唱起了《渔父》之歌,歌中唱道:“江水浩荡,渔父站在江边。

小船轻轻摇晃,渔网缓缓撒开。

鱼儿跃出水面,渔网与鱼儿相连。

渔父为何如此欢乐,江水又为何如此清澈鲜美?我所乐的并非鱼儿,我所欢的并非船只。

我所欢的是什么?是手握节杖的尊贵。

我所乐的是什么?是在风中高歌。


这段文言文描绘了楚庄王在云梦之地宴请群臣的情景,以及优伶们所唱的《渔父》之歌。

歌词中通过对比渔父的生活与楚庄王的尊贵地位,表达了对于不同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

文言文断句以及翻译

文言文断句以及翻译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文言文断句:《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论语·学而》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去复习它,这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这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原文:《孟子·告子下》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观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文言文断句:《孟子·告子下》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观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孟子·告子下》孟子说:“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放弃鱼而选择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放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会为了苟且偷生而做出不道德的事情。

文言文断句翻译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翻译及例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断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实践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例句】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例句:他每天坚持学习,按时复习,不亦说乎?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例句:听说远方的朋友要来,他兴奋不已,不亦乐乎?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例句:他面对别人的误解,始终保持冷静,不愠不火,真是一位君子。

【文言文断句方法】
1. 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如主谓宾结构、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2. 注意文言文的断句标志,如“之”、“乎”、“也”、“矣”、“焉”等。

3. 根据句意和语境,合理断句,使句子通顺易懂。

4. 遵循“先虚后实”、“先主后宾”的原则,即先断句中的虚词,再断句中的实词。

【文言文翻译方法】
1. 理解原文大意,抓住关键词汇。

2. 将关键词汇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词性、语法和语境。

3. 保持句子通顺,尽量使译文与原文风格相似。

4. 注意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如省略、倒装、对偶等。

【总结】
通过对《论语·学而》中这句话的断句和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面对困难和不公时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保持乐观的心态,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文言断句及翻译

文言断句及翻译

• 有富人出猎,偶得二狼子,归而与家犬杂 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主人乃 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 呜呜作怒声,惊起环视,无一人。再就枕 将寐,犬又如前。乃佯睡以俟,二狼伺其 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 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言。狼子野心,信 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 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 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翻译
• 齐桓公来到马厩察看,他向管理马厩的 人问道:“在马厩里什么事情最难做?"管理 马厩的人还没回答,一旁的管仲答道:“我 曾做过养马的人,我认为编制供马站立的木牌 是最难的:如果用的木料是弯曲的,后面的 就得跟着也用弯曲的木料,弯曲的木料都已 经编排了,笔直的木料就用不上了;如果先 用笔直的木料编制木排,笔直的木料都用上 了,弯曲的木料也没地方用了。”
译文
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 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 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 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 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 (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 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 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这事(是)堂侄虞敦说的。“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 们啊!”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 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 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 己留下祸患呢。
狼子野心
• 有富人出猎偶得二狼子归而与家犬杂畜亦 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主人乃忘其为狼一日 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环视 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佯睡以俟二 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 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 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 耶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一、诸葛亮认错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顒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之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家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变劳乎亮谢之及顒卒亮垂泣三日(司马光《资治通鉴》)二、勤训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媮衣玩日愒岁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力行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是一蠹耳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劳则思逸则忘物之情也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贤不若彼者乎选自《战国策》三、韩信将兵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①上:指刘邦。

四、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今王动②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③王之动愈数而离王④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注释】①衣焦不申:申,通“伸”。

衣服皱巴巴的不平直。

②动:每每,常常;下文“举”与此同义。

③广地尊名:使地盘扩大,使威望抬高。

④王:称王。

名词作动词用。

五、黠鼠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tuó袋子)中空嘐嘐聱聱①声在橐中曰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有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选自《苏东坡文集》)【注释】①嘐(jiāo)嘐聱(áo)聱:象声词六、不忘贫贱苦高祖既贵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帝至故宫见之有惭色近侍或进曰大舜躬耕历山伯禹亲事水土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德稼穑之艰难乎(选自《资治通鉴·宋纪》)七、牧童指瑕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②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唐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选自《苏东坡文集》)【注释】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断句翻译2008年5月11日1.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言断句: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注]"辞",辞令、口才。

"怿",喜悦。

"莫",安定。

请用/给下边的句子断句。

3.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乃令凿通衢不日皆成巨堑。

4.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5.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6.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7.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8.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9.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10.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二.给下列语段断句并加上恰当的标点。

1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12.王中郎甚爱张天锡问之曰卿观过江诸人经纬江左轨辙有何伟异后来之彦复何如中原张曰研求幽邃自王、何以还因时修制荀乐之风王曰卿知见有余何故为苻坚所制答曰阳消阴息故天步屯蹇否剥成象岂足多讥13.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袁虎率尔对曰运自有废兴岂必诸人之过桓公凛然作色顾谓四坐曰诸君颇闻刘景升不有大牛重千斤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荆州烹以飨士卒于时莫不称快意以况袁四坐既骇袁亦失色答案:1.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答:现在您不问齐王却问年成和百姓,怎么把卑贱者放在先把尊贵者放在后呢?(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怎么能舍弃根本的(百姓)而问末梢的(国君)呢?2.文言断句: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

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注]"辞",辞令、口才。

"怿",喜悦。

"莫",安定。

请用/给下边的句子断句。

3.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乃令凿通衢/不日皆成巨堑。

4.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

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

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5.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6.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7.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8.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9.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10.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二.给下列语段断句并加上恰当的标点。

1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12.王中郎甚爱张天锡,问之曰:"卿观过江诸人,经纬江左,轨辙有何伟异?后来之彦,复何如中原?"张曰:"研求幽邃,自王、何以还;因时修制,荀、乐之风。

"王曰:"卿知见有余,何故为苻坚所制?"答曰:"阳消阴息,故天步屯蹇,否剥成象,岂足多讥?"13.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袁虎率尔对曰:"运自有废兴,岂必诸人之过?"桓公凛然作色,顾谓四坐曰:"诸君颇闻刘景升不?有大牛重千斤,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

魏武入荆州,烹以飨士卒,于时莫不称快。

"意以况袁,四坐既骇,袁亦失色。

【模拟试题】为下列各文段加标点。

1.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2.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3.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为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否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4.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7.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8.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9.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10.为下列语段中的画线语句,加上标点。

汉成帝将立赵飞燕为后,怒刘辅直谏,囚之掖廷狱。

左将军辛庆忌等上书救辅遂得减死朱云请斩张禹上怒将杀之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臣敢以死争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庆忌此两事,可与汲黯、王章同科。

【试题答案】为下列各文段加标点。

1.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2.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3.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为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否?"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