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复旦大学陈果老师思修课程.
陈果思修课笔记讲课教案

“人才要对时代有介入感,天才可介入可不介入,随心所欲。超一流 的天才
如入化境 化掉的是自我。[真诚]的大学是因为我们足够幸运。我们应当分享幸运。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才能卓越。做好了事情是幸运,反之是无能。
关于人:精神之自由 人格之独立 责任之担当
关于自由:人类的节制比放纵更接近自由。——歌德
清醒的自知,勇敢的选择,无悔的担当
自由不是做所有你想做的事情而是可以拒绝做你不想做的事。
技艺——术——伟大的专家/伟大的才能
斯宾诺莎:世人透过斯宾诺莎磨的眼镜片看这个世界
人格——道——伟大的人/伟大的心灵(诚意)
.自我的大致结构
心-身-亲密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
富有≠高贵
神-智-器-识
真正的强者身上没有嫉妒这种东西。将一切弱者视作自己的孩子。
没有势力这种东西。
真正有自知的人,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知我所不能者,虚怀若
—人生观—价值观
觉悟不是高深修行,人人都可以有。“下下人有上上智”
顿悟的基础是渐悟,觉悟的基础是觉察。
大彻大悟 = 生命、死亡
《天真的预示》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即永恒。
生命
死亡
。
干扰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
’t look for death, until it finds you.
中国人的哲学信仰
冯友兰的四境界说
善是一种心灵上的本能
、道德的健康发展
、人性本恶,人性本善
、爱与被爱
、激情与爱情
果思修课笔记
陈果思修课笔记精编版

(一)认识你自己一.“认识自我”的角度1.他人的评论社会——“常识”的来源(good choice、bad choice)知己——懂你的人(爱/信任)——另一度空间的你◆每个人是大多数人的印象,但每个人却是少部分人的烙印。
足够了解你却依旧守护你。
◆爱就是一路同行。
◆知己好友是没有私心的。
是由衷的站在你的角度为你权衡。
2.自觉——自我评价:精神契合、精神不合good+right=心安理得good+wrong=彷徨bad+wrong=迷茫bad+right=自得其乐◆尼采——我的话是说给两百年以后的耳朵听得。
◆梵高——树木是大地用来接触星辰的一种渴望。
◆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底线和自己的道路。
所有的人把大把的时间拿来关注别人的生活。
尽力达观,尽力中道——听所有的话,做自己的决定。
难的不是走极端,难得是把握分寸和尺度。
办法总比困难多。
“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
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
——经历了教育之后,保持自己的血性和率性“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二.自觉?——觉?觉察觉悟做自己的当局者和局外人。
“于极迷处识迷,则处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通透的认识一个人是需要很多时间的,是诚意的体现。
三.自我的大致结构心-身-亲密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富有≠高贵四.自知的层次神-智-器-识真正的强者身上没有嫉妒这种东西。
将一切弱者视作自己的孩子。
没有势力这种东西。
真正有自知的人,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
知我所不能者,虚怀若谷。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二)生死一、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苏格拉底:哲学就是习死之学二、觉悟之高下?—“站得高看得远”(高人)—“精神的楼层”(精神境界)∙觉悟不是高深修行,人人都可以有。
“下下人有上上智”∙顿悟的基础是渐悟,觉悟的基础是觉察。
三、最高的觉悟大彻大悟= 生命、死亡* 《天真的预示》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即永恒。
复旦女神教师陈果的幸福哲学课修订版

复旦女神教师陈果的幸福哲学课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复旦女神教师陈果的幸福哲学课: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最近,这位复旦大学女教师授课的视频在网上频频爆红。
她高挑、干练,一手夹着粉笔,一手插裤袋,霸气漏、侃侃而谈。
她名叫“陈果”,1981年出生,是上海复旦大学的哲学博士、副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
有人爱上她的口才,有人爱上她的思想。
她曾是女博士,也是复旦校园里着名的“模特姐姐”。
比起貌美,圆熟通透的智慧更值得叫好。
这不仅仅是象牙塔里的精神思考,是一名有阅历的高知女性真正的人生淀。
01陈果谈自信我很喜欢一句话:“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我觉得这也是活到一定最高境界了。
什么叫“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在不干扰别人的情况下,在不给别人带来麻烦的情况下,其实真不必那么看重别人的想法,不必那么看重别人的见。
如果你的自由干扰了别人,这不行,如果你的自由影响到了别人的自由,那不行,如果你的自由是不道德的,那行,在复旦有一个自由的规定,只要你不影响别人,随你怎么变态。
所以为什么叫“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有一个前提条件,不要影响别人,不要干扰别人的自由,不要给别人添烦,逗号,然后做你自己。
做真实的你,活出真实的你,率性一点,自然一点,从容一点,真实一点,你会更快乐。
很多年以前,我有个学生,是个研究生,我正在食堂吃饭,他坐过来,他问我一个问题,他说,陈果啊,你说别喜欢你和你自己喜欢你,哪个更重要?当时我记得我对他的回答是:“都很重要。
”别人喜欢你和你喜欢你自己都很重要,但是,当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你喜欢你自己更重要。
我希望大家了解一个真相一个事实:不管你活成什么样,不管你多优秀,多完美,总有人喜欢你,总有人不喜欢你。
哪怕你很糟糕,也总有人喜欢你,总有人不喜欢你,然后你说你完美到像耶稣、苏格拉底那样,不照样被人死了吗这么完美的一个人,最后还不是又被人害死了吗还不是又有人不喜欢他,对他恨之入骨啊你活得能像耶稣、苏格拉底这么完美吗?不可能的啊!所以请你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不管你活成什么样,总有人欢你,总有人不喜欢你。
陈果思修课爱情修订稿

陈果思修课爱情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陈果思修课:关于爱情爱情就像人类的很多本质精神一样,比如哲学信仰道德灵魂。
我们根本无法用理性的语言或者逻辑的推理来谈论爱情。
当理性碰到奇迹的时候,往往就显得特别的束手无策。
而实际上爱情的发生,它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因为两个人本来是毫无瓜葛,丝毫没有关系的,但就在两个人的碰撞之下,竟然能燃烧出最热烈的火焰,甚至能够长相厮守,这时候父母也靠边站了,与你最亲密的就是你的爱人。
而这个人原本是跟你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所以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像爱情的发生一样让人费解而又奇妙。
当我们用人类的语言去描述爱情的时候,大多数用都是用诗歌去描述,或用小说去构建,而我们的语言是具有逻辑性的,它可以用来描述数据,如何用这种语言去分析爱情,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我们都说,初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人对这句话都有误解。
难道是因为初恋是第一次所以就特别重要,难道就意味着第二次第三次的恋爱对象就一定比初恋更逊色?如果是这样认为,那完全是种误解。
初恋是重要的,这句话没错,因为再此之前你对爱情的理解,完全是空白。
但是当你有了初恋,你的爱情序幕由此揭开,更重要的是,你初恋对象的恋爱态度,更直接的导致了你的恋爱观的产生与形成。
所以当很多人的初恋失败的时候,他往往会觉得他的恋爱观是扭曲的,甚至要么就觉得这世界上没有真爱,干脆就玩玩算了,要么就觉得世界上有真爱,但它往往属于别人,它不属于我,因为那太难了。
你这一次的恋爱会失败,并不说明你下一次的恋爱会失败,但是如果你的恋爱观是失败的,那么就注定你的每一次恋爱,都会是失败。
所以我们要探讨的是,什么才是健康的爱情观,如果在恋爱中既保持清醒,保持理智而又保持那一份热情。
接下来罗列几个容易混淆的地方。
第一个混淆就是爱与被爱:从字面而看,爱与被爱是太容易搞清楚了,但是当我们陷入爱情的时候,对爱情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大多数人是搞不清楚的。
复旦大学《思想道德基础》课程

复旦大学《思想道德基础》课程复旦大学《思想道德基础》课程--大学生活导论(陈果)在这里要介绍一个概念叫做理解的同情和同情的理解,理解的同情和同情的理解,朋友之间应该有理解的同情和同情的理解,这句话怎么解释?这个同情啊,这个词我们不要跟可怜放在一起,它们绝对不是一个概念。
同的意思是感同身受,情的意思是情感。
什么叫做同情就是:你所经历的苦难,正如我所经历的苦难,我感同身受。
佛家所说的慈悲心就是指同情啊,同体大悲啊。
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悲哀就如同我本人发生的悲哀一样。
这时候就是一个慈悲的心肠,这个时候就是一种同情,跟朋友之间就是一种同情的理解,你们是基于相互理解,相互常年累月的理解所建立的一种相互的同情。
当你有的时候没有时间,你拒绝我的时候我不会以之为然,因为我知道如果我是你,我也必然这么做,我知道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这就是基于理解之上的一个同情,基于同情之上的理解。
朋友之间就应该是此等关系。
你们互相共存着,去不会有相互的干扰,这跟空气一样,我们跟空气无时无刻不在共存,但是我们从来都不会形成任何的干扰。
很多时候我们跟朋友可以在一起共度一个下午,也许只是说两三句话。
啊,有一天下午,我跟我的很多朋友并不常常见面,因为大家事情也很多,但是,通常情况下会每过几个月,然后就共聚一次然后我有个朋友,她有一个小屋,然后我就到她的小屋去。
一个下午,我去了之后,她就是她占了一张座位,我坐在一个沙发,每个人一个台灯,每个人一块毯子,每个人一本书,然后必要的时候,她去冲一杯咖啡,或者我去端一点什么吃的,一个下午都没有说多少话但是我们却没有感觉到有任何拘束,是一种很安宁的感觉,在那个时候,如果你看着窗外的这种泛白的阳光,如果你想落泪,你就落泪吧。
你不会有任何尴尬,因为她对你有这种理解的同情,她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她能理解。
你知道人跟人之间说话,很多时候很费力的一点是,当你说了一句话,你还得去向对方不断的解释你为什么这么说。
《复旦情商课陈果》课件

目录
• 情商的定义与重要性 • 陈果的情商理论 • 情商在生活中的应用 • 如何提高情商 • 陈果的情商教育实践与成果 •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01
情商的定义与重要性
情商的定义
01
情商是指个体运用情绪、情感、 自我认知、社交认知和行为调节 等能力,来影响自身和他人情感 和行为的一种综合心理品质。
• 应对压力:情商高的人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调整自 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
情商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商在工作中的应用
建立亲密关系
情商高的人能够更好地与家人、 朋友和恋人建立亲密关系,增强 情感纽带。
解决冲突
情商高的人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 关系中的冲突,化解矛盾,维护 和谐关系。
情商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商在工作中的应用
情商高的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他 人情绪,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提升领导力
情商高的人能够更好地激励和 管理团队,增强领导力。
情商与个人成功的关系
情商水平与个人成就呈正相关
01
研究表明,情商水平高的人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更容易取得成
功。
情商是领导力的关键要素
02
情商对于领导力的影响至关重要,高情商的领导者能够更好地
社会适应
情商高的人能够更好地适 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拓展人际关系和资源, 实现个人发展。
CHAPTER 04
如何提高情商
提高自我认知
1 2
自我觉察
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和动机,意识到自己的优 点和不足。
自我接纳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或自 责。
3
自我发展
不断追求个人成长和发展,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 质。
复旦大学女教师陈果课教案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3.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能力;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2. 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和应用;3.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道德和法律。
教学难点: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融合;2. 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陈果教授的经典讲座视频,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二、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概念- 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意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2. 思想道德修养的原则- 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公平正义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原则。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思想道德修养原则应用于个人生活和学习中;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共同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强调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2. 布置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如何践行思想道德修养的感悟。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何关联?二、教学内容1. 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讲解法律法规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2. 法律法规的应用- 讲解法律法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处理法律问题。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法律法规应用于个人生活和学习中;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共同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强调法律法规的重要性;2. 布置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如何践行法律法规的感悟。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陈果教授的经典讲座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2. 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课堂互动性;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基础。
复旦女神教师陈果的幸福哲学课

复旦女神教师陈果的幸福哲学课: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最近,这位复旦大学女教师授课的视频在网上频频爆红。
她高挑、干练,一手夹着粉笔,一手插裤袋,霸气侧漏、侃侃而谈。
她名叫“陈果”,1981年出生,是上海复旦大学的哲学博士、副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
有人爱上她的口才,有人爱上她的思想。
她曾是女博士,也是复旦校园里着名的“模特姐姐”。
比起貌美,圆熟通透的智慧更值得叫好。
这不仅仅是象牙塔里的精神思考,是一名有阅历的高知女性真正的人生沉淀。
01陈果谈自信我很喜欢一句话:“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我觉得这也是活到一定最高境界了。
什么叫“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在不干扰别人的情况下,在不给别人带来麻烦的情况下,其实真不必那么看重别人的想法,不必那么看重别人的意见。
如果你的自由干扰了别人,这不行,如果你的自由影响到了别人的自由,那不行,如果你的自由是不道德的,那不行,在复旦有一个自由的规定,只要你不影响别人,随你怎么变态。
所以为什么叫“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有一个前提条件,不要影响别人,不要干扰别人的自由,不要给别人添麻烦,逗号,然后做你自己。
做真实的你,活出真实的你,率性一点,自然一点,从容一点,真实一点,你会更快乐。
很多年以前,我有个学生,是个研究生,我正在食堂吃饭,他坐过来,他问我一个问题,他说,陈果啊,你说别人喜欢你和你自己喜欢你,哪个更重要?当时我记得我对他的回答是:“都很重要。
”别人喜欢你和你喜欢你自己都很重要,但是,当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你喜欢你自己更重要。
我希望大家了解一个真相一个事实:不管你活成什么样,不管你多优秀,多完美,总有人喜欢你,总有人不喜欢你。
哪怕你很糟糕,也总有人喜欢你,总有人不喜欢你,然后你说你完美到像耶稣、苏格拉底那样,不照样被人弄死了吗?这么完美的一个人,最后还不是又被人害死了吗?还不是又有人不喜欢他,对他恨之入骨啊?你活得能像耶稣、苏格拉底这么完美吗?不可能的啊!所以请你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不管你活成什么样,总有人喜欢你,总有人不喜欢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思修课程爱情部分录音整理完来源:李杨的日志日志整理自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思修课程的爱情部分。
本人手打。
当一个人面对爱情的时候能够做到潇洒,洒脱,我的解释是,你尚未情到浓处。
当你面对真爱的时候。
初恋是重要的,是不是因为它是第一次,所以特别重要?是不是意味着你的第二任,第三任恋爱对象就要比你的初恋情人更为逊色,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我们说初恋是重要的,是因为在此之前你的恋爱史是空白,有了初恋,你的爱情序幕由此揭开。
更为重要的是,你的初恋情人,TA的恋爱态度,直接的导致了你的恋爱观的产生和形成。
所以当很多同学的初恋失败的时候,你会发现TA的爱情观是扭曲的,要么他就认为世界上没有真爱,干脆大家就玩玩算了;要么认为世界上有真爱,但那属于别人,不属于我,因为那太难了。
恋爱失败并不可怕,恋爱观失败才可怕。
接下来我会罗列几个在爱情领域纷繁芜杂,容易让人搞不清楚的混淆之处,但是我在罗列的过程当中,这些问题都具有我们时代精神的标签,它是我们的时代性所规定出来的。
所以,我也不能免俗,当我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它们同时也是我个人的困惑。
首先第一个最容易混淆的是“爱”与“被爱”。
当我备课备到这里的时候,我想下面肯定有同学心里在想,老师,如果你说我搞不清楚爱和喜欢也许很正常,然后我搞不清楚友情跟爱情的初级阶段也很正常,但是如果你说我搞不清楚爱与被爱,要么我高估了你,要么你低估了我。
确实是这样,从字面来看,爱和被爱太容易搞清楚了,但是一旦当人们陷入爱情,一旦当人们进行爱情的实际操作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大多数人是搞不清楚的。
而且更夸张的是搞不清楚爱与被爱,它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性,它几乎是每一个时代的通病。
怎么回事呢?就比如说当我们陷入爱情的时候,很少有人会考虑如下的几个问题。
那就是,我怎么样才能真正的去爱我的女朋友或男朋友;怎么样才能够恰当的,恰到好处的去关心到TA;TA需要什么样的感情,我能不能提供。
或者也很少有人会考虑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在爱情当中,让我自己变的更加豁达,变得更加大气,更加大度,让我更懂得尊重,更懂得包容,更懂得关心,更懂得奉献。
大家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恋爱中的你,或者还未进入恋爱的你,当你碰到爱情的时候,你会怎么去思考。
这些问题你真的会去考虑吗?但是大多数人,有下列的问题,是必然会去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够使TA只爱我;第二是,如何才能使TA更爱我;第三个问题是,如何才能使大家都爱我,这个问题很正常,你不要认为那是贪心,因为每一个人,你在社交活动当中,你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让大家更喜欢你。
至少在制造你被爱的可能性;第四个问题是,如何才能让我自己成为爱的宠儿,被爱包围着。
大多数同学在碰到爱情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这样的问题。
所以我们很容易的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爱的问题,已经转变成了一个被爱的问题。
这样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如果把爱比成是一种服务的话,那么大多数在恋爱中的人很少去考虑,如何为别人提供良好的服务;如何去为TA分忧解难;如何在TA众叛亲离的时候,基于我对他深刻的了解,我始终给予TA坚定地默默地支持和关怀。
我们很少去提供这样的服务,但是我们经常会需要别人为我们提供这样的服务,这又是一个被爱的问题。
于是乎,为了让人们更爱自己,为了让自己更讨人喜爱,所以我们大家都努力着,使自己显得更可爱。
怎么样使自己显得更可爱?那就是使自己更符合大众文化的普遍口味,使自己更美,使自己身材更好,使自己更开朗,使自己有更多笑话,而且,使自己更性感。
那么,对于这样的各项能力的提升,男士们有他们的选择。
首先,男士们的选择基于社会的评判标准,那就是首先要取得成就,所以男士们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使自己强有力,使自己富有,使自己健壮。
当然,这个强有力跟权力直接挂钩,富有跟金钱直接挂钩,健壮跟性感直接挂钩。
那么女士们也很简单,也是社会的评判标准,使自己美丽,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化妆品,所以,化妆品的价格始终都那么高,而且,美容院开了一家又一家,很少有倒闭的。
而且,大家都去健身,都去锻炼,都去练瑜伽,都去练肚皮舞,然后去进行仪表的修饰,穿着入时,这是女士们采用的策略。
当然,还有男女通用的一些选项。
就是在谈吐上,我们要幽默风趣,在举止上要高雅。
而且还要乐于助人,还要谦虚,要诚实,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一些优点的显现还要不显得矫揉造作。
你看,所有的人为了赢得大家的喜爱,努力用各种要素来武装自己,使我自己变得更有魅力。
因为普遍的常识当中,大家的基本观念当中都认为,如果喜欢我的人越多,就说明我越有魅力。
就说明我越强大,说明我越美。
但是,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值得商榷,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当一个东西,需要我们去证实的时候,它是不是证明了,这个东西本身就值得怀疑。
当你需要通过别人的追求来证明自己的魅力的时候,这是不是就证明你没有自信。
当你需要一个爱的对象,一个爱人,在你的面前要不断地说我爱你,是不是证明你内心深处,有很强烈的自卑感,你对这份爱十分不确信,所以你需要TA的口水来打消你的疑虑。
这也是个问题。
但是马克思告诉我们,怎么样的情况下你才能够产生爱和获得爱。
真正获得爱并不是由于你的外在标准的提高,这些东西太虚幻了,而且这些东西太容易陈旧了,太容易衰老了。
马克思告诉我们,只有爱,才能播种出爱。
只有信任,才能播种出信任。
所以,只有给予,才能够播种出给予。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很多人,他们的外在条件非常出色,非常出众。
所以有追求者甚众。
但是他却很难长久的守护一个爱人,他守护不了,他守护不住,他很难长久的守护住一份看似平淡却十分甜美的爱情。
爱情是通过慢慢烹饪出来的。
但是他不懂得这个厨艺,所以他一点也不幸福。
这个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他混淆了爱和被爱。
在他的爱情当中,他认为他在被别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着,呵护着,所以他就是在恋爱当中的。
但是恰恰他自己没有付出,他自己没有在给予,他自己没有在施与爱。
其实在爱的领域当中,大家如果有过这样的经历的话,大家就会发现,给予要比接受更令人快乐。
你们千万不要误解,我在给予的时候是不是我的自我在流失,我的自我在消耗,而且全消耗到TA那去了。
这是完全错误的一种观念,因为如果你能够给予,说明你很富有,说明你很丰富,说明你很强大。
我记得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面有一句话,他说:贫穷是如此的卑劣,它之所以卑劣是因为它让穷人们受尽了苦难,但是它最卑劣的地方还不止于此,因为它没有办法让穷人们得到给予的乐趣。
我不知道有很多慈善家,他们慈善的动机是什么。
如果你是在用慈善换取你的名誉,那这不是爱。
但是如果你在慈善的过程中,你自己感觉到你提供的帮助,给了你最大的快乐,这就是真正的爱。
所以我们大家要明白,当我们在付出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在损耗自己。
而是把我们身上的活力,在输送给他人,并且我们是在加倍的快乐,因为原本只有我一个人在快乐,但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当我在跟TA分享的时候,这份快乐就加倍了。
当然,不只是快乐,还包括你的知识,你的理解,你的尊重,包括你的思考,包括你的幽默,更重要的是,也包括你的伤感和你的烦恼。
第二个我们经常混淆的问题是爱的对象和爱的能力相混淆。
很多人都认为爱情是种感觉,感觉到了就可以了。
他否认爱情是种能力。
爱情,有什么可学的,如何学?我们每个人爱的对象都不一样,怎么学呢?而且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和学生在交谈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句老生常谈:“哎呀,爱情怎么还不来呀。
”然后我就问:“爱情怎么样才能来呢?”“我时刻准备着爱,但是我现在缺乏的是一个值得我爱的对象”或者“我还没有找到那个让我对上眼的人”,什么叫对上眼?就是我一看到他空间发生凹凸,大家都是背景,他是属于前面的主人公。
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他的爱情会发生,只要出现一个爱的对象,而且,爱不是一种能力。
但是紧接着,我们的问题就出现了,就算你们俩真的对上眼了,真的好上了,接下来这个故事该怎么写呢?你能保证他能看上你了,但是你能保证他能看上你多久呢?你能保证你能够看上他多久呢?你对这份爱的热度也许有信心,但是你对这份爱的持久度有没有信心呢?我们经常发现,这两个人发生了爱情,但是不久之后,根据“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他们最终在合之后还是分了。
这个原因就在于他不缺乏爱的对象,但是缺乏爱的能力。
爱真的是一种能力。
我告诉大家为什么我们现在觉得我们之所以缺乏爱是因为缺乏爱的对象,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太现实了。
它需要你不断地去追逐物质,不断地去追逐经济,不断地去追逐外貌,不断地去追逐财富和名誉,所以太物质的一个社会让人觉得很恐惧。
所以我们要创造一些具有浪漫的特质的一些领域,而这个领域恰恰就让人们选中了爱情。
因为要起到平衡作用,所以大家就觉得爱情就应该是浪漫的,就应该是瞬间点燃的。
但是我们却往往很少去想到要如何经营一份爱情,如何去维护一份爱情。
还有更加重要的,如何去修复一份爱情。
大家知道在爱情漫长的路程中,人是会犯错的。
犯了错之后怎么办,你如何去修复它,这完全是一种爱的能力。
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对于这一点实在太疏忽了,不像我们的祖辈,我记得我的外婆跟我的外公,他们那会的大学里面都会教育他们应该如何做一个好的妻子,应该如何去做一个listener,而不仅仅是去做一个speaker,应该如何去跟别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当中却没有这样的内容,这是一种很大的遗憾。
但是我们要知道时间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两个相爱的人在时间当中也许会越来越需要,以至于到最后他们形影不离。
时间的另一个作用也有它的意义,那就是会让两个相爱的人越走越远,互相生厌,以至于难以忍受。
对于爱的对象和爱的能力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现在的教育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爱,也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在爱中去学习爱。
所以,现在爱无能的患者一定会超过性无能的患者。
只不过爱无能现在还没有被作为一种病症,罗列到病的种类当中而已。
其实也许也可以举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许是在电影里,电视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花心大萝卜,或者是花花公子。
大家普遍认为,他之所以是花花公子是因为他的爱太多了,他的爱太富余了,以至于要很多人来分享它。
确实有很多人心底里是羡慕他们的。
你看那漂亮的女孩换了一个又一个,走马灯似的。
但是往往大家对于这样的爱的全能是一种误解。
其实他们是爱无能。
为什么这么说?在这里我没有任何价值判断,我没有说他们是不好的,他们是邪恶的,他们是坏的,是错的。
这里只是一个事实描述,因为他们其实没有爱,怎么来判断?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去维护一段爱,他们没有办法认认真真的去品味一个爱的对象,他们甚至没有办法为自己这份爱去创造一些情趣,并且带着自己的爱人来共同享受这些情趣。
但是那如果不是爱的话,那又是什么呢?其实,是一种好奇心,是一种猎奇心,他对每一个漂亮的女孩,对每一个英俊的男生,他都有这种好奇,他都想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