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的长征
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宁夏

Special topic 专题编辑|屈梦夏红军在宁夏(二)66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67红二十五军是长征中第一支进入宁夏地区的红军部队。
红二十五军在政委吴焕先、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率领下,经过艰苦转战,挥师西出秦岭,北渡渭河,于1935年8月15日,到达今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
部队决定休息三天,开展群众工作,然后向陕北进军。
兴隆镇、单家集一带是回民聚居区,在部队到达前,吴焕先就在红军中进行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
吴焕先多次向部队发出指示:要争取革命成功,必须反对大汉族主义,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
并制定了“三大禁律,四项注意”。
红军到宁夏后,不仅严格执行以上规定,还普遍开展了群众工作。
部队指战员宿营后,一方面深入农户家中宣传群众,一方面帮助回民群众挑水、扫院,以实际行动赢得回民群众的欢迎,回民群众盛赞红军是“仁义之师”。
红军到单家集的第二天,吴焕先召集当地有声望的老人和阿訇座谈,宣传我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并讲明红军来此地只是稍作休息,不征粮要款、不拉夫、抓丁,以解除回民群众的思想顾虑,安定人心。
会后,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等领导隆重地拜访了清真寺阿訇,并赠送了绣有“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锦幛和6只大壮羊、6个大元宝等礼品。
清真寺的阿訇看到红军如此敬重回民,十分激动。
他们按照民族礼节宴请了军领导,并且赶着60多只羊背上染成一道红色的壮羊,喜气洋洋地到军部作了回拜。
军医院的同志也在院长钱信忠的带领下,热情地为驻地群众送医治病,深受群众欢迎。
8月17日中午,部队离开兴隆镇和单家集时,回民群众聚集街头,在街道两旁设置几案,摆上点心、油、香,依依不舍地为红军送行。
受红军的影响,当时就有很多回族青年加入到红军中。
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宁夏章建培1935年8月16日,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徐海东和政委吴焕先在宁夏单家集1935年8月15日长征来到宁夏的红二十五军部分领导人。
精品红二十五军四坡村战斗简介

红二十五军四坡村战斗简介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根据党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高举“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撤离鄂豫皖苏区开始长征,迅速挺进到陕南,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北出秦岭,威逼西安,在获知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北上动向后,毅然作出西进甘肃,迎接党中央,北上会合陕甘红军的决定。
红二十五军挥师猛进,占两当,攻天水,连下秦安、隆德县城,翻越六盘山,直逼平凉城,截断西兰公路。
1935年8月21日,红二十五军进入泾川王村镇,在离县城约三十华里的向家沟上中原。
先头部队经四坡、羊圈洼、掌曲,在东王家徒涉汭河。
在渡河中间,山洪暴发,汭河猛张,河面卷起浑浊的巨浪,有几名战士不幸被急流卷走。
军政委吴焕先立即组织部队,用布拧索拴在河两岸的树上,牵引继续渡河。
当军直属队和担任后卫掩护任务的二二三团在准备下坡渡河时,国民党三十五师二零八团一千余人,在泾川城西纸房湾上塬,向红二十五军突然袭来,与后卫二二三团接触,在掌曲羊圈洼展开了激战。
正在指挥部队渡河的吴焕先听到枪声,立即率领交通队和学兵连一百余人,从沈家坪上塬,从右翼直插二零八团腰部,迅速占领了羊圈洼的几个制高点,从侧面发起进攻,敌二零八团顿时乱了营。
然而不幸的是正当吴焕先指挥部队反击时,一颗子弹穿入他的胸部,只见他打了一个趔趄倒在地上。
指战员们听到军政委负伤的消息后,更加激起了对敌人的无比仇恨,怒吼着:为吴政委报仇!冲啊!一个个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拼刺刀搏斗。
与此同时,徐海东指挥的二二三团,从正面发起了冲锋,把敌二零八团向赶羊似的压到掌曲沟圈,二零八团人马相互践踏,官兵各不相顾,团长马开基骑马企图夺路逃走,被红军战士举枪射中,连人带马倒在断崖边上。
这场战斗胜利结束了,二零八团全部被歼,团长马开基被击毙。
这次战斗红军胜利了,但红军指战员们却没有感到胜利的喜悦,无不捶胸顿足,挥泪叹息,就在战斗即将结束的时刻,军政委吴焕先停止了呼吸。
永坪会师:最早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

永坪会师:最早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作者:呼东方来源:《新西部》2016年第07期红二十五军在中共军史上是一支谜一样的部队。
这是惟一一支没有过雪山和草地的长征部队,也是长征中惟一一支创建了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队伍。
这支长征中人数最少的队伍,在长征结束时兵员比出发时不减反增,经历数百场战斗从未失败。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支队伍后来走出了97位共和国的将军。
1935年9月16日,陕北永坪镇。
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前的一个月,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与一天前刚刚到达这里的红二十五军正式会师。
在后来的中共党史和军史中,都对这次的会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创建陕甘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西北地区红军,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一起,打破了敌人的重兵…围剿‟,为党中央把革命的大本营安置在西北创造了条件。
”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也曾说:“徐海东部队之由陕南经陇东入陕北,乃偶然作成中央红军之向导。
”为何一支远离中央苏区、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出发的年轻部队,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一支“儿童军”的远征1932年10月,在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中共鄂豫皖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在黄安西北的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除留红二十五军的两个师和地方武装部队就地坚持斗争外,主力部队转移至外线作战。
据原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军参谋长戴季英回忆:“四方面军走后,省委在长冲开过好几次会议。
我是从四姑墩赶到长冲的。
大约半个月之后,省委就决定以七十五师和皖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红二十五军。
为什么叫红二十五军?主要是为了纪念红二十五军的原军长蔡申熙,当时已得知他在河口战斗中牺牲了。
”而据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证实,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932年秋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仅一个半月后,“那些牺牲者的遗孤以及留下来的红军子弟,重新组建了红二十五军。
这支地道的儿童军就连各团、营、连的领导成员,也都是些20岁上下的毛头小伙子。
”据军史记载,红二十五军长征时,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年龄稍大一点的是副军长徐海东,也才33岁。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精神与红色基因

国共 产党 红 色基 因 与精神 族 谱” 的协 同 这 些 “ 十 五 六 岁半 大 的孩 子,打 仗 都是 遭 到敌一个团袭击,后卫 背水 而战的危机 不 要命 的。 敌人 被这 支 衣衫 褴褛 但 视死 时刻,吴焕 先高 喊 : “ 同志们, 压住敌 人
关 系,不 仅有 助 于 了解长 征精 神 的来 龙 歼灭 ,前 来督战 的马鸿宾险被生擒 。8月 1 9 3 5年 8月 2 1日红 二 十 五 军 抵 达 甘 肃 省
去脉,增强文化 自信,而且对于发挥 “ 中 2 1日,红二十五 军遭 敌骑兵 2 0 8团袭击, 与整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己 的光辉 历程 和伟 大 功 勋诠释 了伟 大 的 究在鄂豫陕边 区建 立根 据地 的问题,作 出 家 河 战 斗 中 , 一 颗 子 弹 从 其 左 眼 底 打 进 , 长 征 精神 。红 二十 五军 是 一支 对 中国 革 命作 出独特 贡献的部队。
一
了 《 关于创建新苏 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 从 颈 后 穿 出。 由于 失血 过 多, 整整 昏迷 决议 草案》 ,此后, 红二十 五军在粉 碎蒋 了 四 天 四夜 , 第 五 天 才 醒 来 。 介石 派 出的 1 1 个 团的 “ 围剿” 中, 先后 五 是长 征 中部 队人数 逐 步增 加。 红 二 十 五 军 从 罗 山 县 何 家 中出发 时 只 有 2 9 8 0人,到达 陕北 则有 3 4 0 0人,在鄂豫 六是 最 先到 达 陕北 并对 将 革命 大本
伟 大 的精 神造 就 伟大 的战士 、伟 大 1 9 3 4年 1 2月 i 0日, 红 二十 五 军 进入 陕 岁。军 长程 子 华在 ~次 战 斗 中双手 被打 的军 队和 伟 大 的奇迹 。红 二十 五军 以 自 西洛南县后,省委在庚家河召开 常委会研 残 。副军长徐海 东 1 9 3 4年 3月 1 O日在庚
孤军北上:红二十五军的长征

孤军北上: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作者:杨军红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2017年第6期■杨军红国内外对红军长征的研究,很多集中于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而对红二十五军长征的研究相对薄弱,有待于深化。
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成为三大主力红军的开路先锋,显著增强了陕北苏区红军的力量,为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在陕北安家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其他红军队伍相比,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具有鲜明的特点,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奇迹。
[关键词]红军;长征;二十五军[中图分类号]K26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7)06-0134-0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抗战初期青年知识分子赴延安历程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7XDJ010)、贵州大学重大科研项目“长征文化研究”(GDZT201606)、贵州大学长征文化研究专项课题招标项目(GDZX2017007)杨军红,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贵州贵阳 550025)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对于红军整体的长征,乃至中国革命胜利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深入研究红二十五军如何走上长征之路,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灵活地调整行进方向和目标,以及他们如何在排除万难中开拓前进,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二十五军长征决策关于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决策,中共中央和鄂豫皖省委经历了曲折的认识过程。
直接要求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向外部创建新苏区的,就是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革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
在周恩来的指导帮助下,鄂豫皖省委一改前期的徘徊犹豫,最终正确决策了红二十五军的战略转移问题。
(一)红二十五军的坚守1932年10月张国焘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突围西征后,蒋介石从鄂豫皖抽出主力部队集中进攻江西中央苏区,而以地方保安部队配合国民党留守部队,对鄂豫皖进行持续“围剿”。
为集中力量打击敌人,保卫根据地军民,11月29日鄂豫皖省委决定,以红四方面军留下的七个主力团为基础,组建红二十五军,全军7000人左右。
红二十五军为啥比主力部队还能打

57红二十五军为啥比主力部队还能打?—— 刘伟强 ——提起中国工农红军,你一定能够想到“红色近卫军”——红一方面军、“红色旋风军”——红二方面军、“红色艄队军”——红四方面军。
其实除了这三大主力军外,还有一支很小但是非常重要的军队,那就是“红色先锋”——红二十五军。
红二十五军的人数非常少,长征出发时不到3000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有8.6万人,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时有1.8万人,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时有10万人,跟这些大哥相比,红二十五军真的太弱了。
而且这支部队很多人都没有满18岁,军官骨干也都在20岁左右,可以说非常年轻,但是他们的作战风格非常强硬,甚至超过他们父兄组成的红四方面军。
熟悉红军历史的人都知道,红四方面军作战非常厉害,其在红军时期歼敌数量为全军第一,但是脱胎于红四方面军的红二十五军的战斗力甚至更强。
红二十五军自诞生之日起,便身处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
虽然红二十五军成立于1931年10月25日,但是随着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其主力七十三师、七十四师都随主力离开,只留下了红七十五师。
1932年11月底,吴焕先等领导人将留在鄂豫皖的部队整编为新的红二十五军,这个新的红二十五军才是长征先锋真正的母体。
红四方面军的离去,也将鄂豫皖绝大多数青壮年带走了,剩下来的是他们的儿子兄弟,自从他们懂事以来,便处于敌人的血腥杀戮下,这也造就了他们早熟的性格,他们都与国民党有着血海深仇。
在父兄离开后,他们翻山越岭,到大别山深山中找到红军,加入红军,为父兄报仇。
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不怕死,首先在精神上便胜敌人一筹,再加上红二十五军军官敢打敢拼,打仗时那些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军官都会亲自带领所属部队冲锋,就连红二十五军的最高指挥官吴焕先、徐海东都亲自拿起大刀带队冲锋。
红二十五军活动的地区为中国中心地带的大别山地区,经常处于国民党精锐部队的围剿下,这也导致红二十五军经常打大战、恶战,经常要面对几倍于自己的敌人作战,几乎没有机会以优势兵力歼敌一部,但是,红二十五军都能够取得胜利。
红25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故事精选

红25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故事精选提起长征,人们往往注重的只是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长征队伍,那就是诞生于我们安徽金寨的红25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1931年建立于金寨县麻埠镇,原属红四方面军编制。
1932年10月,其73.74师随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
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以其留下的75师和皖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了红25军。
蒋介石闻讯即集中重兵对鄂豫皖苏区进行连续的“清乡”、“清剿”和“围剿”。
对此,红25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一篇:红25军的光荣长征史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召开常委会,讨论红25军战略转移问题,最后决定红25军向平汉铁路以西的桐柏山区和伏牛山区转移。
11月16日,红25军共2900余人,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
1935年5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部队发展到3700余人。
1935年8月3日,红25军进入甘肃,攻占两当县城。
随即北上,11日北渡渭河,进占秦安,威逼静宁,切断了西(安)兰(州)公路交通。
17日攻占隆德,尔后翻越六盘山,向东挺进。
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截之国民党军1个团激战,将其全歼。
战斗中,政治委员吴焕先牺牲。
9月15日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结束长征。
1935年8月18日,红军第25、第26、第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
红25军改编为第75师。
毛泽东曾称赞红25军的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一、出师北上1934年深秋,大别山地区。
由于10多万国民党军队在这里围剿红军,破坏人民政权,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因而很多地方成了庐舍成墟、田园荒芜的无人区。
坚持大别山武装斗争的红25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领导下,虽然不断打击敌人,终因人少(只3000人),武器弹药缺乏,供给困难,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苏区形势。
长征途中唯一得到壮大的红军队伍(红25军)

长征途中唯一得到壮大的红军队伍——红25军长征中人数最少的一支队伍,走出了97名共和国的将军。
——这,就是孤军完成长征的红25军。
历时10个月,转战近万里,最先到达陕北;经历数百场战斗从未失败,长征结束时兵员比出发时不减反增;与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却能独立作出北上抗日决策,主动策应全局,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重要基础……这就是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独特的作用的红25军。
组成红25军的战斗员,大都是13岁至18岁的“红军子弟”红25军曾是红四方面军的一部。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说,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932年秋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仅1个半月后,那些牺牲者的遗孤以及留下来的红军子弟,重新组建了红25军。
“这支地道的‘儿童军’,就连各团、营、连的领导成员,也都是些20岁上下的毛头小伙子。
”这些年轻的红军将士以尚显稚嫩的肩膀,独立撑起了曾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大旗。
国民党集中20万兵力的反复“围剿”,加上红军本身“左”倾冒险主义和错误“肃反”的影响,红25军重建不久就面临生存危机。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1个多月后,中央指示终于随着程子华的到来传到了25军:到外围去,建立新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16日夜晚,在夜色掩护下,这支仅余2900人的队伍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迤逦西进。
“完全是孤军行动,经常与强敌打遭遇战。
”河南省罗山县史志研究室主任王远德说,蒋介石调动30多个团的优势兵力进行堵截、追击,红25军几乎每天都行走在死亡的边缘。
“走着走着,数不清的敌人一下子就冒出来了。
紧要关头,军政委吴焕先抽出一把大刀第一个冲上去。
军领导带头,大家都不要命了。
就靠这么一股劲,一次次从敌人虎口脱险……”曾任军部卫生员的老红军李天忠,忆及70多年前的往事仍感惊心动魄。
部队最高领导带头挥刀在一线冲杀,是这支部队中常见的现象,也正是他们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一个重要原因——军长程子华直到逝世前,仍担任着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十五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孤军远征十个月,艰苦转战万余里,先期到达陕北,为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会师陕北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别具特色的光辉篇章。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五周年的前夕,我们访问了原红二十五军的老战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请他回顾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有关情况,并给了这段历史一些重要的补遗。
问:刘老,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五周年,您作为当年长征的亲历者,请为我们介绍一下红二十五军这支部队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情况好吗?
答:好的。
红二十五军组建于1931年10月,隶属红四方面军。
1932年10月,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分别编入方面军各师,红七十三师跟随方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红七十五师留在鄂豫皖边坚持斗争。
同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以红七十五师和红九军二十七师合编,重新组建红二十五军,下辖第七十四师和第七十五师,继续坚持大别山区的革命斗争。
重建后的红二十五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的领导下,经受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严峻考验,先后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长岭冈、斛山寨等战斗的胜利,一度发展到12000余人,并重新组建第七十三师。
但由于敌人的强大,加之省委领导左倾盲动错误的战略指导和肃反,红二十五军自身损失很大,处境十分艰险。
1934年8月,中央军委派粤赣军区红22 师师长程子华到鄂豫皖苏区,向鄂豫皖省委传达了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
指示:红二十五军主力要作战略转移,去建立新的根据地。
这样,不仅部队能够得到发展,同时也能把敌军主力引走,减轻鄂豫皖根据地的压力,利于留下的部分武装长期坚持斗争。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和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的实际,省委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实行战略转移。
问:根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红二十五军是打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开始长征的,红二十五军为什么要打出这样一个旗帜,他的意义是什么?
答:1934年7月初,在中央苏区的红七军团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指示,曾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先期由瑞金出发北上,向闽浙赣边区挺进。
随后,鄂豫皖省委也收到中央关于组织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通知和适时转移出去创造新的苏区的指示。
为此,在同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召开常委会议作出决定:省委立即率红二十五军实施战略转移,以平汉铁路西部的桐柏山区为初步目标,去创建新的根据地,并从组织上调整红二十五军的领导班子,由程子华任军长,吴焕先为军政委,徐海东由军长改任副军长,戴季英为军政治部主任,并以省委兼军党委,省委书记徐宝珊、秘书长郑位三和军的领导成员均为省委委员。
同时对部队进行整编,撤销师一级编制,军直辖三个步兵团、一个手枪团。
由于此前中央苏区的红七军团已经组成了北上抗日先遣队,省委决定: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红二十五军主力在战略转移行动中,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留下红军一个团及地方武装重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
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