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供血区域
冠状动脉供血区域 ppt课件

三 左冠状动脉闭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前降支:心室前壁、前间壁、心尖部、下侧
心
壁和二尖瓣乳头肌。
肌 回旋支:左室高侧壁、前(下)侧壁 、左房。
梗 主干:广泛前壁心梗。
塞 的 定
右冠状动脉闭塞:
左室膈面、右心室、后间隔。
位
诊
断
肢体导联与心梗的定位关系
高 侧 壁
下壁
胸导联与心梗的定位关系
广泛性前壁
前 间 壁前
壁
冠状动脉供血区域
冠状动脉供血区域
左冠状动脉闭塞: 前降支:心室前壁、前间壁、心尖部、下侧壁和二尖 瓣乳头肌。 回旋支:左室高侧壁、前(下)侧壁 、左房。 主干:广泛前壁心梗。 右冠状动脉闭塞:
左室膈面、右心室、后间隔。
左前降支:
前室间隔
左回旋支:
左室隔面(下壁)
右冠状动脉:
右室壁
(右冠脉占优势时)
心脏冠状动脉和心静脉解剖图

心脏冠状动脉和心静脉解剖图
人体各组织器官要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心脏不停地搏动以保证血运。
而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就是冠状动脉和静脉,也称冠脉循环。
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
正常情况下,它对血液的阻力很小,小于总体冠状动脉阻力的5%,从心外膜动脉进入心壁的血管,一类呈丛状分散支配心室壁的外、中层心肌;一类是垂直进入室壁直达心内膜下(即穿支),直径几乎不减,并在心内膜下与其它穿支构成弓状网络,然后再分出微动脉和毛细血管。
丛支和穿支在心肌纤维间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供给心肌血液。
由于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行走,显然会受制于心肌收缩挤压的影响。
也就是说,心脏收缩时,血液不易通过,只有当其舒张时,心脏方能得到足够的血流,这就是冠状动脉供血的特点。
人心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很高,约为2500根/mm2,相当于每个心肌细胞伴随一根毛细血管,有利于心肌细胞摄取氧和进行物质交换。
同时,冠状动脉之间,尚有丰富的吻合支或侧支。
冠状动脉虽小,但血流量很大。
占心排血量的5%,这就保证了心脏有足够的营养,维持它有力地昼夜不停地跳动。
冠状静脉伴随冠状动脉收集代谢后的静脉血,归流于冠状静脉窦,回到右心房。
如果冠状动脉突然阻塞,不能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常导致心肌梗塞。
但若冠状动脉阻塞是缓慢形成的,则侧支可逐渐扩张,并可建立新的侧支循环,起代偿的作用。
冠状动脉血管分布和解剖图

邹平县中医院内一科 孙瑞鹏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1.左主干 12.圆锥支 2.前降支近段 13.右冠状动脉近段 3.前降支中段 14.右冠状动脉中段 4.前降支远段 15.右冠状动脉远段 5.第一对角支 16.房室结动脉 6.第二对角支 17.后降支 7.回旋支近段 18.左心室支 8.回旋支远段 19.右心室支 9.钝缘支 20.锐缘支 10.后降支 21.室间隔支 11.窦房结动脉 22.左心房支
从这张图片往后较多图片展示冠状动脉的 整体情况,是大家先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然后我们再一点一点地深入解剖各个动脉 及其分支。图片包括线条图、实物图以及 据实物绘制图、造影图等。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冠状血管的名词解释

冠状血管的名词解释冠状血管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血管系统,主要分布在心脏组织中。
它们的命名源自于它们的分支构造,形状像一个皇冠,因此得名“冠状”。
冠状血管的功能是为心脏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帮助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
本文将着重介绍冠状血管的结构、功能及其相关的临床意义。
**结构特点**冠状血管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两部分。
冠状动脉分布在心脏表面,负责将含氧血液输送至心脏组织。
冠状动脉由主动脉分出,通过一系列的分支和网状的支气管状结构供血。
冠状动脉的分支通常被称为冠脉,其中左冠脉负责供应左心室和左心房,右冠脉负责供应右心室和右心房。
与冠状动脉相对的是冠状静脉,它们负责将含二氧化碳和废物的静脉血流回心脏。
具体而言,冠状静脉主要分为大的左冠状静脉和小的右冠状静脉,它们通过一个名为冠状窦的结构将血液排入右心室。
**功能重要性**冠状血管的主要功能是为心脏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心脏作为人体的泵,不断地收缩和舒张以推动血液的循环。
因此,它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
冠状血管通过提供给心肌细胞所需的氧气和养分,确保心脏血液供应的充分和稳定。
任何对冠状血管的损伤或阻塞都可能引发心脏疾病,甚至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例如,当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时,心肌细胞会因为氧气和养分的不足而受损,严重时甚至会因缺血而死亡。
因此,冠状血管的健康与心脏健康密不可分。
**临床意义**冠状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
这些疾病通常与冠状血管的损伤或功能障碍有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是冠状血管最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动脉壁内积聚大量脂质和胆固醇,形成斑块,逐渐导致冠状动脉狭窄。
这种情况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心脏病死亡的风险。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绞痛发作,其特点是心脏供血不足时引起胸痛、胸闷或胸部压迫感等症状。
这种疾病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早期表现。
如果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严重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即心脏部分区域的供血中断,心肌组织因缺血而坏死。
冠状动脉示意图

冠状动脉示意图第1章冠状动脉解剖概要冠状动脉示意图冠状动脉图冠状动脉解剖图心肌由冠状动脉供血,然后由冠状静脉回流至右心房、本章主要叙述冠状动脉得解剖概要。
ﻫ冠状动脉起自升主动脉,位于主动脉瓣环上约7mm,相当于主动脉瓣游离缘水平发出。
冠状动脉开口可呈圆形、卵圆形或狭小裂缝、左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约5~7mm,右冠状动脉开口约1、5~3mm。
有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回旋支可分别开口于主动脉,右冠状动脉开口可能阙如,或开口于左冠窦内。
1.一、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得左冠状动脉窦,主干甚短,长约5~20mm,表面有少量脂肪组织覆盖,ﻫ走行于主肺动脉后方与左心耳之间, 不易显露。
主干到达主肺动脉左侧时分成两个主支:沿室间沟向下者称前降支;沿左房室沟到达左室后壁者称回旋支。
1.(一) 前降支前降支为左冠状动脉得直接延续,沿前室间沟下行至心尖部,多数经心尖切迹绕至膈面,达后室间沟下1/3。
沿途发出多条主要分支。
ﻫ1、对角支:可为1支或数支、在前降支与回旋支得分叉部(或主干远端)常发出1个较大得分支,称第1对角支,占42.3%,可认为就是左冠状动脉得主要分支之一。
2.右室前支:分布到右心室前壁。
3.左室前支:分布到左心室前壁。
4.前室间隔支:前室间隔支血液供应室间隔前部,包括右束支与一部分左束支。
前降支供血范围包括室间沟两旁得右心室前壁、左心室前壁、心尖部、膈面下1/3,以及室间隔得前2/3区、右心室得前乳头肌与希氏束、前降支有些段落可埋藏入心迹内。
ﻫ(二)回旋支ﻫ回旋支起自左主干,开始沿左心耳内侧,然后沿左房室沟向左,绕至心脏后面得左室隔面、约10%得成人回旋支到达后室间沟形成后降支,称为“左优势型”冠状动脉分布。
回旋支被心大静脉所覆盖,在施行主动脉-回旋支旁路手术时不易游离回旋支,有时甚至需结扎心大静脉以显露动脉。
同时,二尖瓣手术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回旋支,缝针不宜过深,否则会造成左心严重供血不足、回旋支得主要分支有:ﻫ1.窦房结支:约45%得回旋支发出窦房结支,走行于左心房顶,绕至上腔静脉得右侧供应窦房结。
心电图导联与心室部位及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关系

心电图导联与心室部位及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关系导联心室部位供血的冠状动脉II、III、aVF 下壁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I、aVL、V5、V6 侧壁左前降支或回旋支V1~V3 前间壁左前降支V3~V5 前壁左前降支V1~V5 广泛前壁左前降支V7~V9 正后壁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V3R~V4R 右心壁右冠状动脉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数小时),尚未出现坏死型Q波,心肌梗死的部位可根据ST段抬高或压低,以及T波异常(增高或深倒置)出现于哪些导联来判断1、Q波型与非Q波型心肌梗死非Q波型心肌梗死过去称为“非透壁性心肌梗死”或“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部分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电图可只表现为ST段抬高或压低及T波倒置,ST-T改变可呈规律性演变,但不出现异常Q波,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及其她检查指标明确诊断。
近年研究发现,非Q波型的梗死即可为非穿透性,亦可为穿透性。
与典型的Q波型心肌梗死比较,此种不典型的心肌梗死较多见于多支冠脉血管病变。
2、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以不出现Q波,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亦可出现Q波,心肌梗死后就是否出现异常Q波通常就是回顾性诊断。
为了更合理的命名,临床上将急性心肌梗死分类为ST段抬高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并且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一起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就是指2个或2个以上相邻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ST段抬高的标准为:在V2-V3导联男性J点抬高》0、2mv, 女性抬高》0、15mv,在其她导联男、女性J点抬高》0、1mv);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就是指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压低与(或)T 波倒置或无ST-T异常。
以ST段的改变进行分类体现了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理念。
在坏死型Q 波出现之前及时进行干预(溶栓、抗栓、介入治疗等),可挽救频临坏死的心肌或减少梗死面积。
另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两者的干预治疗对策就是不同的,可以根据心电图上就是否出现ST段抬高而选择正确而合理的治疗方案。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解剖心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回流的静脉血,绝大部分经冠状窦汇入右心房,一部分直接流入右心房;极少部分流入左心房和左、右心室。
心本身的循环称为冠状循环。
尽管心仅占体重的约0.5%,而总的冠脉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4%~5%。
因此,冠状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 起于主动脉的左冠状动脉窦,主干很短,约5~10 mm,向左行于左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然后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
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分叉处常发出对角支,向左下斜行,分布于左心室前壁,粗大者也可至前乳头肌。
(1)前室间支anterior interventricular branch,也称前降支,似为左冠状动脉的直接延续,沿前室间沟下行,其始段位于肺动脉始部的左后方,被肺动脉始部掩盖,其末梢多数绕过心尖切迹止于后室间沟下1/3,部分止于中1/3或心尖切迹,可与后室间支末梢吻合。
前室间支及其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前乳头肌、心尖、右心室前壁一小部分、室间隔的前2/3以及心传导系的右束支和左束支的前半。
前室间支的主要分支有:①左室前支3~5支者多见,分别向心左缘或心尖斜行,主要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左心室前乳头肌和心尖部。
②右室前支很短小,分布于右心室前壁靠近前室间沟区域。
右心室前支最多有6支,第1支往往在近肺动脉瓣水平处发出,分布至肺动脉圆锥,称为左动脉圆锥支。
此支与右冠状动脉右动脉圆锥支互相吻合形成动脉环,称为vieussens环,是常见的侧支循环。
③室间隔前支以12~17支多见,起自前室间支的深面,穿入室间隔内,分布于室间隔的前2/3。
(2)旋支circumflex branch,也称左旋支。
从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后即行走于左侧冠状沟内,绕心左缘至左心室膈面,多在心左缘与后室间沟之间的中点附近分支而终。
旋支及其分支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前壁一小部分、左心室侧壁、左心室后壁的一部或大部,甚至可达左心室后乳头肌,约40%的人分布于窦房结。
心脏冠状动脉和心静脉解剖图

心脏冠状动脉和心静脉解剖图人体各组织器官要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心脏不停地搏动以保证血运。
而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就是冠状动脉和静脉,也称冠脉循环。
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
正常情况下,它对血液的阻力很小,小于总体冠状动脉阻力的5%,从心外膜动脉进入心壁的血管,一类呈丛状分散支配心室壁的外、中层心肌;一类是垂直进入室壁直达心内膜下(即穿支),直径几乎不减,并在心内膜下与其它穿支构成弓状网络,然后再分出微动脉和毛细血管。
丛支和穿支在心肌纤维间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供给心肌血液。
由于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行走,显然会受制于心肌收缩挤压的影响。
也就是说,心脏收缩时,血液不易通过,只有当其舒张时,心脏方能得到足够的血流,这就是冠状动脉供血的特点。
人心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很高,约为2500根/mm2,相当于每个心肌细胞伴随一根毛细血管,有利于心肌细胞摄取氧和进行物质交换。
同时,冠状动脉之间,尚有丰富的吻合支或侧支。
冠状动脉虽小,但血流量很大。
占心排血量的5%,这就保证了心脏有足够的营养,维持它有力地昼夜不停地跳动。
冠状静脉伴随冠状动脉收集代谢后的静脉血,归流于冠状静脉窦,回到右心房。
如果冠状动脉突然阻塞,不能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常导致心肌梗塞。
但若冠状动脉阻塞是缓慢形成的,则侧支可逐渐扩张,并可建立新的侧支循环,起代偿的作用。
目前,冠脉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都基于其造影,冠脉造影还被广泛应用于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评价和估计,基于冠脉造影的冠脉血流储备测定还可以提供其心功能指标。
冠状动脉造影仅仅是二维图像,并不能全面展示患者血管的三维解剖形态。
偏心性狭窄正位时如表现为严重狭窄,侧位时则可能为表现轻度的狭窄,容易发生漏诊。
局限性的狭窄在血管影像短缩或重叠时,也会发生漏诊。
可选择血管走行与X线呈90°角的投照角度,全面展现血管的真实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
是出现损伤性ST改变更有意义。
泛 间
性 壁
前 前
壁 壁
前间壁心梗:V1-V3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
前壁心梗:V3-V5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
广泛前壁心梗:V1-V5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
下壁心梗:Ⅱ、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
后壁心梗:V1、V2、V3R导联R波增高,
V7-V9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
高侧壁心梗:Ⅰ、aVL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
三 . 心 肌 梗塞:
前降支:心室前壁、前间壁、心尖部、下侧 壁和二尖瓣乳头肌。
回旋支:左室高侧壁、前(下)侧壁 、左房。
主干:广泛前壁心梗。 左室膈面、右心室、后间隔。
右冠状动脉闭塞:
肢体导联与心梗的定位关系
高 侧 壁
下壁
胸导联与心梗的定位关系
广 前
冠状动脉供血区域
左冠状动脉闭塞: 前降支:心室前壁、前间壁、心尖部、下侧壁和二尖 瓣乳头肌。 回旋支:左室高侧壁、前(下)侧壁 、左房。 主干:广泛前壁心梗。 右冠状动脉闭塞: 左室膈面、右心室、后间隔。
左前降支:
左室前壁 前室间隔
左回旋支:
左室侧壁
左室隔面(下壁)
右冠状动脉:
右室壁 左室下壁
(右冠脉占优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