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中考数学复习资料专题(圆)
圆的相关证明与计算(复习讲义)(原卷版)-中考数学重难点题型专题汇总

题型五--圆的相关证明与计算(复习讲义)【考点总结|典例分析】考点01圆的有关概念1.与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1)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2)弦与直径: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直径是圆内最长的弦.(3)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4)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5)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还有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6)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考点0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关于垂径定理的计算常与勾股定理相结合,解题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一般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2.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考点03圆心角、弧、弦的关系1.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等量关系必须在同圆等式中才成立.2.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考点04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2.推论(1)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考点05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1)d<r⇔点在⊙O内;(2)d=r⇔点在⊙O上;(3)d>r ⇔点在⊙O 外.判断点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将该点的圆心距与半径作比较即可.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图形公共点个数0个1个2个数量关系d>r d=r d<r考点06切线的性质与判定1.切线的性质(1)切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2)切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3)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利用切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时,通常连过切点的半径,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2.切线的判定(1)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定义法).(2)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经过半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线判定常用的证明方法:①知道直线和圆有公共点时,连半径,证垂直;②不知道直线与圆有没有公共点时,作垂直,证垂线段等于半径.考点07三角形与圆1.三角形外接圆外心是三角形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2.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距离相等.1.如图,点,,,,A B C D E 在O 上,,42AB CD AOB =∠=︒,则CED ∠=()A.48︒B.24︒C.22︒D.21︒2.如图,A,B,C 是半径为1的⊙O 上的三个点,若,∠CAB=30°,则∠ABC 的度数为()A.95°B.100°C.105°D.110°3.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BC 是⊙O 的弦,若20A ∠=︒,则B Ð的度数为()A.70°B.90°C.40°D.60°4.如图,Rt ABC 中,90ACB ∠=︒,AC =3BC =.点P 为ABC ∆内一点,且满足22PA PC +2AC =.当PB 的长度最小时,ACP ∆的面积是()A.3B.C.4D.25.如图,已知在⊙O 中, AB BCCD ==,OC 与AD 相交于点E.求证:(1)AD∥BC(2)四边形BCDE 为菱形.6.如图,A,B 是O 上两点,且AB OA =,连接OB 并延长到点C,使BC OB =,连接AC.(1)求证:AC 是O 的切线.(2)点D,E 分别是AC,OA 的中点,DE 所在直线交O 于点F,G,4OA =,求GF 的长.7.如图,Rt ABC 中,90ABC ∠=︒,以点C 为圆心,CB 为半径作C ,D 为C 上一点,连接AD 、CD ,AB AD =,AC 平分BAD ∠.(1)求证:AD 是C 的切线;(2)延长AD 、BC 相交于点E,若2EDC ABC S S = ,求tan BAC ∠的值.8.如图,在O 中,AB 是直径,弦CD AB ⊥,垂足为H ,E 为 BC上一点,F 为弦D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FE 并延长交直径AB 的延长线于点G ,连接AE 交CD 于点P ,若FE FP =.(1)求证:FE 是O 的切线;(2)若O 的半径为8,3sin 5F =,求BG 的长.9.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AC 是O 的直径,点D 是 BC的中点,//DE B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直线DE 与O 相切;(2)若O 的直径是10,45A ∠=︒,求CE 的长.10.如图,已知点C 是以AB 为直径的圆上一点,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过点D 作BD 的垂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连结CD ,且CD ED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若tan 2DCE ∠=,1BD =,求O 的半径.11.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为⊙O 上一点,连接AC,CE⊥AB 于点E,D 是直径AB 延长线上一点,且∠BCE=∠BCD.(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若AD=8,BE CE=12,求CD的长.12.如图,△ABC内接于⊙O,AB为⊙O的直径,AB=10,AC=6,连结OC,弦AD分别交OC,BC于点E,F,其中点E是AD的中点.(1)求证:∠CAD=∠CBA.(2)求OE的长.13.如图,⊙O的半径OA=6,过点A作⊙O的切线AP,且AP=8,连接PO并延长,与⊙O 交于点B、D,过点B作BC∥OA,并与⊙O交于点C,连接AC、CD.(1)求证:DC∥AP;(2)求AC的长.=CD =DB ,连接AD,过点D作14.如图,AB为⊙O的直径,C、D为⊙O上的两个点,ACDE⊥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DE是⊙O的切线.(2)若直径AB=6,求AD的长.15.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D是半圆O上不同于A,B的两点,AD=BC,AC与BD相交于点F.BE是半圆O所在圆的切线,与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1)求证:△CBA≌△DAB;(2)若BE=BF,求证:AC平分∠DAB.16.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与过C点的直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AC 平分∠DAB.(1)求证:DC为⊙O的切线.(2)若AD=3,DC=3,求⊙O的半径.17.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与BC相交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交AC于点E.(1)求证:DE⊥AC;(2)若⊙O的半径为5,BC=16,求DE的长.。
中考数学总复习《圆的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圆的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点(3,4)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A.与x轴相交,与y轴相切B.与x轴相离,与y轴相交C.与x轴相切,与y轴相交D.与x轴相切,与y轴相离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原点O为圆心的圆过点A(13,0)直线y=kx-3k+4与⊙O交于B、C两点,则弦BC的长的最小值为()A.22B.24C.10√5D.12√33.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若∠BOD=100°,则∠DCB等于()A.90°B.100°C.130°D.140°4.如图,在正五边形ABCDE中连接AD,则∠DAE的度数为()A.46°B.56°C.36°D.26°5.如图,PA、PB为∠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PO交AB于点C,PO的延长线交∠O 于点D.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BPA为等腰三角形B.AB与PD相互垂直平分C.点A,B都在以PO为直径的圆上D.PC为△BPA的边AB上的中线6.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半径为6的∠O中连接AC,若AB=CD,∠ACB=45°,∠ACD=12∠BAC,则BC的长度为()A.6 √3B.6 √2C.9 √3D.9 √27.如图,点A,B,D,C是∠O上的四个点,连结AB,CD并延长,相交于点E,若∠BOD=20°,∠AOC=90°,则∠E的度数为()A.30°B.35°C.45°D.55°8.∠ABC中∠C=Rt∠,AC=3,BC=4,以点C为圆心,CA为半径的圆与AB,BC分别交于点E,D,则AE的长为()A.95B.125C.185D.3659.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在∠O上,若∠B=60°,则∠A等于()A.80°B.50°C.40°D.30°10.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2cm和7cm,圆心距是5cm,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外离B.内切C.相交D.外切11.已知正三角形的边长为12,则这个正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是()A.B.C.D.12.一个扇形的弧长为4π,半径长为4,则该扇形的面积为()A.4πB.6πC.8πD.12π二、填空题13.在Rt∠ABC中∠C=90°,AB=5,BC=4,求内切圆半径14.如图,∠C过原点,且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点B,点A的坐标为(0,3),M是第三象限内弧OB上一点,∠BMO=120°,则∠C的半径为.15.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求得这个立体图形的侧面积为.16.一个半径为5cm的球形容器内装有水,若水面所在圆的直径为8cm,则容器内水的高度为cm.1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以点P为圆心的圆弧与x轴交于A,B两点,已知P(4,2)和A(2,0),则点B的坐标是.18.下面是“作一个30°角”的尺规作图过程.已知:平面内一点A.求作:∠A,使得∠A=30°.作法:如图①作射线AB;②在射线AB取一点O,以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与射线AB相交于点C;③以C为圆心,OC C为半径作弧,与⊙O交于点D,作射线AD.则∠DAB即为所求的角.请回答:该尺规作图的依据是.三、综合题19.如图,在△ABC中AC=BC=BD,点O在AC边上,OC为⊙O的半径,AB是⊙O 的切线,切点为点D,OC=2,OA=2√2.(1)求证:BC是⊙O的切线;(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20.如图,△ABC内接于⊙O,CD是直径,∠CBG=∠BAC,CD与AB相交于点E,过点E作EF⊥BC,垂足为F,过点O作OH⊥AC,垂足为H,连接BD、OA.(1)求证:直线BG与⊙O相切;(2)若BEOD=54,求EFAC的值.21.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BD是∠O的直径,过点A作∠O的切线AE交CD的延长线于点E,DA平分∠BDE.(1)求证:AE∠CD;(2)已知AE=4cm,CD=6cm,求∠O的半径.22.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BC为∠O的直径,点E为∠ABC的内心,连接AE并延长交∠O 于D点,连接BD并延长至F,使得BD=DF,连接CF、BE.(1)求证:DB=DE;(2)求证:直线CF为∠O的切线.23.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因“亵渎神灵罪”而被投人监狱,在狱中他对方铁窗和圆月亮产生了兴趣.他不断变换观察的位置,一会儿看见圆比正方形大,一会儿看见正方形比圆大,于是伟大的古希腊尺规作图几何三大问题之--的化圆为方问题诞生了: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1)设有一个半径为√3的圆,则这个圆的周长为,面积为,作化圆为方得到的正方形的边长为(计算结果保留π)(2)由于对尺规作图的限制(只能有限次地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进行作图),包括化圆为方在内的几何三大问题都已被证明是不可能的.但若不受标尺的限制,化圆为方并非难事。
2015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十四圆

专题14 圆 一.选择题1.(2012年,鸡西) 如图,在△ABC 中,BC=4,以点A 为圆心,2为半径的⊙A 与BC 相切于点D ,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F ,点P 是⊙A 上的一点,且∠EPF=45°,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A.4-π B.4-2π C.8+π D.8-2π2. (2012年,黄石)如图(4)所示,直线CD 与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相切于点D ,并交BA 的延长线于点C ,且2AB =,1AD =,P 点在切线CD 上移动.当APB ∠的度数最大时,则ABP ∠的度数为( )A. 15°B. 30°C. 60°D. 90° 3.(2012娄底)如图,正方形MNEF 的四个顶点在直径为4的大圆上,小圆与正方形各边都相切,AB 与CD 是大圆的直径,AB⊥CD,CD⊥MN,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 4πB . 3πC . 2πD .π4.(2012年,苏州)如图,已知BD 是⊙O 的直径,点A 、C 在⊙O 上,=,∠AOB=60°,则∠BDC 的度数是( )P图(4)· OACDBD A CPFE B5.(2012•德州)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4和6,圆心距为10,那么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 内含 B . 外离 C . 相交 D . 外切 6.(2012泰安)如图,AB 与⊙O 相切于点B ,AO 的延长线交⊙O 于点C ,连接BC ,若∠ABC=120°,OC=3,则的长为( )A .πB .2πC .3πD .5π 7.(2012成都)已知两圆外切,圆心距为5cm ,若其中一个圆的半径是3cm ,则另一个圆的半径是( )A . 8cmB .5cmC .3cmD .2cm8.(2012年,漳州)如图,一枚直径为4cm 的圆形古钱币沿着直线滚动一周,圆心移动的距离是BA .2πcmB .4πcmC .8πcmD .16πcm 9.(2012年,北海)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3和4,圆心距的长为1,则两圆的位置关系为: ( )A .外离B .相交C .内切D .外切 10.(2012年,桂林)已知两圆半径为5cm 和3cm ,圆心距为3cm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内含 C .内切 D .外切 11.(2012年,河北)如图2,CD 是O ⊙的直径,AB 是弦(不是直径),AB CD ⊥于点E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E BE > B.AD BC = C.12D AEC =∠∠ D.ADE CBE △∽△ 12、(2012年,河南)如图,已知AB 为O 的直径,AD 切O 于点A, EC CB =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 .BA DA ⊥B .OC AE ∥C .2COE CAE ∠=∠D .OD AC ⊥二.填空题的外接圆,∠BOC=100°,则∠A=cm.3.(2012年,漳州)如图,⊙O的半径为3cm,当圆心0到直线AB的距离为_______cm时,直线AB与⊙0相切.4.(2012年,苏州)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45°,弧长等于,则该扇形的半径为.5.(2012年,潜江)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的圆心坐标为(0,2),半径为1,点N在x 轴的正半轴上,如果以点N为圆心,半径为4的⊙N与⊙M相切,则圆心N的坐标为.6.(2012•兰州)如图,两个同心圆,大圆半径为5c m ,小圆的半径为3c m ,若大圆的弦AB 与小圆相交,则弦AB 的取值范围是 8<AB ≤10 .7.(2012•兰州)如图,已知⊙O 是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AOB =45°,点P 在x 轴上运动,若过点P 且与OA 平行的直线与⊙O 有公共点,设P (x ,0),则x 的取值范围是 .8.(2012年,佛山)如图,把一个斜边长为2且含有0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旋转090到11A B C ∆,则在旋转过程中这个三角板扫过的图形的面积是()A .πB .3 C.342π+ D.11124π+ 9.(2012年,岳阳)圆锥底面半径为,母线长为2,它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是 .10.(2012张家界)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母线长都是10cm ,则圆锥的侧面积为. 11.(2012年,南通)如图,在⊙O 中,∠AOB =46º,则∠ACB = º. 12.(2012成都)一个几何体由圆锥和圆柱组成,其尺寸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全面积(即表面积)为________ (结果保留π )OBAC13.(2012年,莆田)若扇形的圆心角为60°,弧长为2π,则扇形的半径为 . 14.(2012年,肇庆)扇形的半径是9 cm ,弧长是3πcm ,则此扇形的圆心角为 ▲ 度.三.解答题1.(2012年,肇庆)(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7,在△ABC 中,AB =AC ,以AB 为直径的⊙O 交AC 于点E ,交BC 于点D ,连结BE 、AD 交于点P . 求证:(1)D 是BC 的中点; (2)△BEC ∽△ADC ; (3)AB ⋅ CE=2DP ⋅AD .2.(2012年,泉州)(12分)已知:A 、B 、C 不在同一直线上. (1).若点A 、B 、C 均在半径为R 的⊙O 上,A 、B 、C 如图一,当∠A=45°时,R=1,求∠BOC 的度数和BC 的长度; Ⅱ.如图二,当∠A 为锐角时,求证sin ∠A=RBC2; (2).若定长线段....BC 的两个端点分别在∠MAN 的两边AM 、AN (B 、C 均与点A 不重合)滑动,如图三,当∠MAN=60°,BC=2时,分别作BP ⊥AM ,CP ⊥AN ,交点为点P ,试探索:在整个滑动过程中,P 、A 两点的距离是否保持不变?请说明理由. N QC B B p A B M 图① 图② 图③ (第二十五题图)图73.(2012年,苏州)如图,已知半径为2的⊙O与直线l相切于点A,点P是直径AB左侧半圆上的动点,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C,PC与⊙O交于点D,连接PA、PB,设PC 的长为x(2<x<4).(1)当x=时,求弦PA、PB的长度;(2)当x为何值时,PD•CD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4.(2012年,佛山)如图,直尺、三角尺都和圆O 相切,AB=8cm .求圆O的直径.C5.(2012武汉)在锐角三角形ABC中,BC=4,sinA=,(1)如图1,求三角形ABC外接圆的直径;(2)如图2,点I为三角形ABC的内心,BA=BC,求AI的长.6.(2012张家界)如图,⊙O的直径AB=4,C为圆周上一点,AC=2,过点C作⊙O的切线DC,P点为优弧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1)求∠APC与∠ACD的度数;(2)当点P移动到CB弧的中点时,求证:四边形OBPC是菱形.(3)P点移动到什么位置时,△APC与△ABC全等,请说明理由.7.(2012南昌)已知,纸片⊙O的半径为2,如图1,沿弦AB折叠操作.(1)①折叠后的所在圆的圆心为O′时,求O′A的长度;②如图2,当折叠后的经过圆心为O时,求的长度;③如图3,当弦AB=2时,求圆心O到弦AB的距离;(2)在图1中,再将纸片⊙O沿弦CD折叠操作.①如图4,当AB∥CD,折叠后的与所在圆外切于点P时,设点O到弦AB.CD的距离之和为d,求d的值;②如图5,当AB与CD不平行,折叠后的与所在圆外切于点P时,设点M为AB的中点,点N为CD的中点,试探究四边形OMP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8.(2012•济宁)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弦,OD⊥AC于点D,过点A作⊙O的切线AP,AP与OD的延长线交于点P,连接PC、BC.(1)猜想:线段OD与BC有何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证:PC是⊙O的切线..9.(2012•德阳)如图,已知点C是以AB为直径的⊙O上一点,CH⊥AB于点H,过点B作⊙O 的切线交直线AC于点D,点E为CH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点F,直线CF交AB的延长线于G.(1)求证:AE•FD=AF•EC;(2)求证:FC=FB;(3)若FB=FE=2,求⊙O的半径r的长.(2012宜宾)如图,⊙O1、⊙O2相交于P、Q两点,其中⊙O1的半径r1=2,⊙O2的半径r2=.过10.点Q作CD⊥PQ,分别交⊙O1和⊙O2于点C.D,连接CP、DP,过点Q任作一直线AB交⊙O1和⊙O2于点A.B,连接AP、BP、AC.DB,且AC与DB的延长线交于点E.(1)求证:;(2)若PQ=2,试求∠E度数.11.(2012•资阳)如图,在△ABC中,AB=AC,∠A=30°,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DE,过点B作BP平行于DE,交⊙O于点P,连接EP、CP、OP.(1)BD=DC吗?说明理由;(2)求∠BOP的度数;(3)求证:CP是⊙O的切线;如果你解答这个问题有困难,可以参考如下信息: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小明和小强做了认真的探究,然后分别用不同的思路完成了这个题目.在进行小组交流的时候,小明说:“设OP交AC于点G,证△AOG∽△CPG”;小强说:“过点C作CH⊥AB于点H,证四边形CHOP是矩形”.12.(2012年,北京)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OD BC⊥于点D,过点C作O⊙的切线,交OD的延长线于点E,连结BE.(1)求证:BE与O⊙相切;(2)连结AD并延长交BE于点F,若9OB=,2sin3ABC∠=,求BF的长.13.(2012年,南平)(9分)如右图,已知△ABC中,AB=AC,DE⊥ACDE与半⊙O相切于点D.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14.(2012年,桂林)(10分)如图,等圆⊙O1和⊙O2相交于A、B12心,顺次连接A、O1、B、O2.(1)求证:四边形AO1BO2是菱形;(2)过直径AC的端点C作⊙O1的切线CE交AB的延长线于E,连接CO2交AE于D,求证:CE=2O2D;(3)在(2)的条件下,若△AO2D的面积为1,求△BO2D的面积.答案三1.(本小题满分10分)证明:(1)∵AB 是直径 ∴∠ADB = 90°即AD ⊥BC (1分) 又∵AB=AC ∴D 是BC 的中点 (3分) (2)在△BEC 与 △ADC 中,∵∠C=∠C ∠CAD=∠CBE (5分) ∴△BEC ∽△ADC (6分) (3)∵△BEC ∽△ADC ∴CEBCCD AC = 又∵D 是BC 的中点 ∴2BD=2CD=BC ∴CEBD BD AC 2= 则 CE AC BD ⋅=22 ① (7分) 在△BPD 与 △ABD 中, 有 ∠BDP=∠BDA又∵AB=AC AD ⊥BC ∴∠CAD=∠BAD又∵∠CAD=∠CBE ∴∠DBP=∠DAB∴△BPD ∽△ABD (8分) ∴BDAD PD BD = 则 AD PD BD ⋅=2② (9分) ∴由①,②得:AD PD BD CE AC ⋅==⋅222∴AD DP CE AB ⋅=⋅2 (10分) 2解:(1). ①∠BOC=90°(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其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由勾股定理可知BC=11+=2(提示:也可延长BO 或过点O 作BC 边的垂线段)②证明:可连接BO 并延长,交圆于点E ,连接EC. 可知EC ⊥BC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90°) 且∠E=∠BAC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故sin ∠A=RBC2. (2).保持不变.可知△CQP ∽△BQA ,且∠AQP=∠BQC ,所以△BCQ ∽△APQ; 即PQ CQ AP BC =; AP=︒30cos BC =334(为定值).故保持不变。
中考数学总复习《圆的综合题》集锦(含答案)

圆的综合题一 、解答题1.如图所示在中,,的平分线交于,为上一点,,以为圆心,以的长为半径画圆.求证:(1)是的切线;(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 在x 轴的正半轴上,M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C D 、两点,E 是M 上 一点,AC CE =,AE 交y 轴于G 点.已知点A 的坐标为()20,,8AE =. (1)求点C 的坐标;(2)连结MG BC ,,求证:MG BC ∥3.如图,在中,直径垂直于弦,垂足为,连接,将沿翻折得到,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若,求的长.Rt ABC ∆90B ∠=︒A ∠BC D E AB DE DC =D DB AC D ⊙AB EB AC +=EBE BO AB CD E AC ACD △ACACF △FC AB G 2OB BG ==CD4.如图是某城市一个主题雕塑的平面示意图,它由置放于地面l 上两个半径均为2米的半圆与半径为4米的构成.点分别是两个半圆的圆心,分别与两个半圆相切于点长为8米.求的长.5.已知多边形是由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一圆过三点,求该圆半径的长.6.如图,在锐角ABC △中,AC 是最短边;以AC 中点O 为圆心,AC 长为直径作O ,交BC 于E ,过O 作OD BC ∥交O 于D ,连接AE 、AD 、DC . (1)求证:D 是的中点; (2)求证:DAO B BAD ∠=∠+∠; (3)若12CEF OCD S S =△△,且4AC =,求CF 的长.A B C 、A E F BC 、、EF CBF E A ABDEC ABC BDEC A D E 、、AE7.已知:在ABC 中,以AC 边为直径的O 交BC 于点D ,在劣弧上取一点E使EBC DEC ∠=∠,延长BE 依次交AC 于点G =,交O 于H . (1)求证:AC BH ⊥;(2)若45ABC ∠=︒,O ⊙O 的直径等于10,BD=8,求CE 的长.8.已知AD 是O 的直径,AB AC 、是弦,且AB AC =.(1)如图1,求证:直径AD 平分BAC ∠;(2)如图2,若弦BC 经过半径OA 的中点E ,F 是CD 的中点,G 是FB 的中点,O 的半径为1,求弦长FG 的长(3)如图3,在(2)中若弦BC 经过半径OA 的中点E ,P 为劣弧AF 上一动点,连结PA PB PD PF 、、、,求证:PA PFPB PD++为定值.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BAD=60°,∠ABC =90°,∠BCD =120°,对角线AC ,BD 交于点E ,且DE =2EB ,F 为AC 的中点. 求证:(1)∠FBD =30°;(2)AD =DC .△ADADA10.如图,的半径为1,点P 是上一点,弦垂直平分线段,点是上任一点(与端点不重合),于点,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作,分别过点作的切线,两条切线相交于点. (1)求弦的长;(2)判断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的大小;否则,请说明理由; (3)记的面积为,若的周长.C OO AB OP D APB A B 、DE AB ⊥E D DE D A B 、D C AB ACB ∠ACB ∠ABC △S 2SDE =ABC △圆的综合题答案解析一 、解答题1.(1)如图所示,过点作于.∵为的切线,平分, ∴∴是的切线;(2)在和中, ∵,, ∴ ∴ 又 ∴.2.(1)连MC ,交AE 于H ,则MC AH ⊥,142AH AE ==.可以证明COM AHM ≌△△,得4OC AH ==.∴C 点坐标为()04,; (2)连AC MG AC CE AD ==,,,∴AG CG =,AGM CGM ≌△,∴12AMG AMC ∠=∠,又 12ABC AMC ∠=∠,∴AMG ABC ∠=∠,故MG BC ∥.【解析】利用三角形全等3.连接D DF AC ⊥F AB D ⊙AD BAC ∠BD DF =AC D ⊙Rt BDE ∆Rt DCF ∆BD DF =DE DC =BDE FDC ∆∆≌EB FC =AB AF =AB EB AC +=CO∵,∴.由翻折得,,. ∴,∴. ∴. ∴直线与相切. 在中,, ∴.在中,. ∵直径垂直于弦, ∴.【解析】连接,证即可.根据题意,证可得,从而,得证;根据垂径定理可求后求解.在中,根据三角函数可得.结合求,从而得解. 【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垂径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难度中等.4.∵分别与两个半圆相切于点、,点分别是三个圆的圆心, ∴米,米,米. 则在和中,,, ∴. 故,则(米). 【解析】由各圆的半径可得到,.则由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得到.故.则可求得的OA OC =12∠=∠13∠=∠90F AEC ∠=∠=︒23∠=∠OC AF ∥90OCG F ∠=∠=︒FC O Rt OCG △1cos 22OC OC COG OG OB ∠===60COG ∠=︒Rt OCE△sin 602CE OC =⋅︒==ABCD 2CD CE ==OC OC FG ⊥AF FG ⊥FAC ACO ∠=∠OC AF ∥OC FG ⊥CE Rt OCG △60COG ∠=︒2OC =CE A E F A B C 、、4AE AF ==2BE CF ==6AB AC ==AEF △ABC △EAF BAC ∠=∠4263AE AF AB AC ===AEF ABC △∽△EF AE BC AB =216833AE EF BC AB =⋅=⨯=4AE AF ==26BE CF AB AC ====,AEF ABC △∽△EF AE BC AB=EF值.【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5.如图2,作,垂足为,并延长交于点.∵为等边三角形, ∴垂直平分, ∵四边形为正方形, ∴垂直平分正方形的边. 又是圆的弦,∴必过圆心,记圆心为点,并设的半径为. 在中, ∵, ∴.∴. 在中,. ∴.解得∴该圆的半径长为2.图一 图二【解析】作,垂足为,并延长交于点.根据其轴对称性,则圆心必定在上.设其圆心是,连接,.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可以求得,的长,设圆的半径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AF BC ⊥F DE H ABC △AF BC BDEC AH DE DE AH O O r Rt ABF △30BAF ∠=︒AF2OH AF FH OA r =+--Rt ODH △222OH DH OD +=()22221r r +=2r =HAF BC ⊥F DE H AH O OD OE AH DH r BOH【点评】熟练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6.(1)∵AC是O的直径,∴AE BC⊥,∵OD BC∥,∴AE OD⊥,∴D是的中点;(2)方法一:如图,延长OD交AB于G,则OG BC∥,∴AGD B∠=∠,∵ADO BAD AGD∠=∠+∠,又∵OA OD=,∴DAO ADO∠=∠,∴DAO B BAD∠=∠+∠;方法二:如图,延长AD交BC BC于H,则ADO AHC∠=∠,∵AHC B BAD∠=∠+∠,∴ADO B BAD∠=∠+∠,又∵OA OD=,∴DAO B BAD∠=∠+∠;(3)∵AO OC=,∴12OCD ACDS S=△△,∵12CEFOCDSS=△△,∴14CEFACDSS=△△,∵ACD FCE∠=∠,90ADC FEC∠=∠=︒,∴ACD FCE△∽△,∴2CEFACDS CFS AC⎛⎫= ⎪⎝⎭△△,AE即:2144CF ⎛⎫= ⎪⎝⎭, ∴2CF =.【解析】(1)由AC 是O 的直径,即可求得OD BC ∥,又由AE OD ⊥,即可证得D 是AE 的中点;(2)首先延长OD 交AB 于G ,则OG BC ∥,可得OA O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DAO B BAD ∠=∠+∠; (3)由AO OC =,12OCD ACD S S =△△,即可得14CEF ACD S S =△△,又由ACD FCE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得CF 的长. 【点评】此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7.(1)连接AD ,∵DAC DEC EBC DEC ∠=∠∠=∠,, ∴DAC EBC ∠=∠, ∵AC 是O 的直径, ∴90ADC ∠=︒, ∴90DCA DAC ∠+∠=︒, ∴90EBC DCA ∠+∠=︒,∴()1801809090BGC EBC DCA ∠=︒-∠+∠=︒-︒=︒, ∴AC BH ⊥;(2)∵18090BDA ADC ∠=︒-∠=︒,45ABC ∠=︒, ∴45BAD ∠=︒, ∴BD AD =, ∵8BD =, ∴8AD =,∵9010ADC AC ∠=︒=,,∴,6DC ==∴8614BC BD DC =+=+=,∵90BGC ADC ∠=∠=︒,BCG ACD ∠=∠, ∴∠45BAD ∠=︒, ∴CG BCDC AC =, ∴14610CG =, ∴425CG =, 连接AE , ∵AC 是直径, ∴90AEC ∠=︒, ∵EG AC ⊥, ∴CEG CAE △∽△, ∴CE CGAC CE=, ∴24210845EC AC CG =⋅=⨯=, ∴.【解析】(1)连接AD ,由圆周角定理即可得出DAC DEC ∠=∠,90ADC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由18090BDA ADC ∠=︒-∠=︒,45ABC ∠=︒可求出45BAD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DC 的长,再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求出CG 的长,连接AE 由圆周角定理可得出EG AC ⊥,进而得出CEG CAE △∽△,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勾股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1)过O 作OM AB ⊥于M ,ON AC ⊥于N ,则OM ON =;(2)连OB OC ,,则OA BC ⊥,又AE OE =,得AB BO OA OC ===,AOB AOC 、△△都是等边三角形,连OG ,则90GOF ∠=︒,FG =(3)取BD 的中点M ,过M 作MS PA ⊥于S ,MT PF ⊥于T ,连AM FM ,,BPM ∠=CE =30DPM ∠=︒,60APM FPM ∠=∠=︒,则MS MT AM MF ==,,Rt ASM Rt FTM ≌,△△△ Rt PMS Rt PMF ≌△△,∴12PS PM =.∴22PA PF PS PT PM +===.同理可证:PB PD +=.∴PA PF PB PD +===+为定值.【解析】(1)由30BPA DPF ∠=∠=︒,构建直角三角形 (2)构造PA PF PB PD ++、相关现线段 (3)取BD 中点H ,连PH ,联想常规命题等.9.(1)由已知得90ADC ∠=︒,从而A B C D ,,,四点共圆,AC 为直径,F 为该圆的圆心, 作FG BD ⊥于点G ,∴G 为BD 的中点,∴DF FB = ∴2120BFD BAD ∠=∠=︒, ∴60GFB ∠=︒,∴30FBD ∠=︒ (2)作FH FB ⊥于点H ,则12EH EB =.又DE =2EB ,12DG GB DB==,∴GE DE DG =-=31222BE BE BE-=EH =, ∴Rt FGE Rt FHE ≌△△, ∴30GFE HFE ∠=∠=︒,又FA FB =,所以1152FAB CFB ∠=∠=︒,故∠DAC =45°=∠DCA , 所以AD =DC .C【解析】(1)连接FD ,四边形ABCD 中,已知∠BAD =60°,∠ABC =90°,∠BCD =120°,根据内角和定理可求∠ADC =90°,则A 、B 、C 、D 四点共圆,对角线AC 为直径,F 点为圆心,△FBD 为等腰三角形,根据圆周角定理∠BFD =2∠BAD ,可证∠FBD =30°;(2)作EH ⊥BF 于点H ,由(1)的结论可知EH =12BE ,利用线段之间个关系证明EH =12BE =EG ,从而判断Rt FGE Rt FHE ≌△△,得出∠GFE =∠HFE =30°,由圆周角定理得∠CAB =12∠CFB ,则∠DAC =∠BAD -∠FAB =45°,又AC 为直径,故AD =DC .10.(1)连接,取与的交点为,则有.∵弦垂直平分线段, ∴,, 在中,∵,∴. (2)是定值.理由:连接, 由(1)易知,, ∵点为的内心,∴, ∵,COA OP AB F 1OA =AB OP 1122OF OP ==AFBF =Rt OAF△AF2AB AF ==ACB ∠AD BD 、120ADB ∠=︒D ABC △22CAB DAE CBA DBA ∠=∠∠=∠,1602DAE DBA AOB ∠+∠=∠=︒∴, ∴.(3)记的周长为l ,取与的切点分别为, 连接,则有, ∴, ∵∴, ∴,∵是的切线, ∴, ∴在中,, ∴,又由切线长定理可知, ∴ 解得, ∴. 【解析】(1)连接,与的交点为,则为直角三角形,且,借助勾股定理可求得的长; (2)要判断是否为定值,只需判定的值是否是定值,由于是的内切圆,所以和分别为和的角平分线,因此只要是定值,那么就是定值,而等于所对的圆周角,这个值等于值的一半;(3)由题可知又因为120CAB CBA ∠+∠=︒60ACB ∠=︒ABC △AC BC ,D G H ,DG DC DH ,,DG DH DE DG AC DH BC ==⊥⊥,,ABD ACD BCD S S S S =++△△△111222AB DE BC DH AC DG ⋅+⋅+⋅()1122AB BC AC DE l DE =++⋅=⋅2SDE =212l DE DE⋅=l =CG CH ,D 1302GCD ACB ∠=∠=︒Rt CGD △tan30DG CG =︒CH CG =AG AE BH BE ==,l AB BC AC =++==,13DE =ABC △OA PO AB F AOF △112OA FO ==,AF ACB ∠CAB ABC ∠+∠D ABC △AD BD CAB ∠ABC ∠DAE DBA ∠+∠CAB ABC ∠+∠DAE DBA ∠+∠AB AOB ∠()12ABD ACD BCD S S S S DE AB AC BC =++=++,△△△2SDE =所以,由于,所以在中,,同理可得,又由于,,所以,可得,解得:,代入,即可求得. 【点评】本题巧妙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内切圆、切线长定理、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综合在一起,需要考生从前往后按顺序解题,前面问题为后面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题AB AB BC ++=DH DG DE ==Rt CDH △CH CG AG AE =BE BH =AB AC BC CG CH AG AB BH ++=++++=+=+13DE =AB AC BC ++=。
2015年人教版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考点聚焦+归类探究+回归教材):第27课时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共32张PPT)

考点聚焦
归类探究
回归教材
第27课时┃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例 2 [2014· 盐城] 已知:如图 27-1,AB 为⊙O 的直径, PD 切⊙O 于点 C, 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D, 且∠D=2∠CAD. (1)求∠D 的度数; (2)若 CD=2,求 BD 的长.
图 27-1
考点聚焦
归类探究
归 类 探 究
探究一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命题角度: 1.定义法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d,r比较法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考点聚焦
归类探究
回归教材
第27课时┃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例 1 [2014· 陇南] 已知⊙O 的半径是 6 cm, 点 O 到同一平 面内直线 l 的距离为 5 cm, 则直线 l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A )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无法判断
考点聚焦
归类探究
回归教材
第27课时┃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D=∠CAD=∠BCD=∠OCA,∠ACB=90°, ∴∠CAD=∠D=30°. ∵CD∥AE, ∴∠EAB=∠D=30°=∠CAD. ∵DC=AC=10 3, 3.
∴由圆的对称性可得 AE=AC=10 1 = AE=5 3, 2 ∴OM=5, ∴圆心 O 到 AE 的距离为 5.
图 27-2
考点聚焦
归类探究
回归教材
第27课时┃ 直线与圆∠D=∠CAD=∠BCD. ∵OA=OC, ∴∠OCA=∠OAC, ∴∠OCA=∠BCD. ∵AB 是⊙O 的直径, ∴∠ACB=90°,即∠OCB+∠OCA=90°, ∴∠OCB+∠BCD=90°,即∠OCD=90°. ∵点 C 在⊙O 上, ∴DC 是⊙O 的切线.
中考数学复习专项练习---圆知识点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1)求证:∠A=∠BCD; (2)若 AB=10,CD=6,求 BE 的长.
38.如图,A,P,B,C 是半径为 8 的⊙O 上的四点,且满足∠BAC=∠APC=60°,
(1)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 (2)求圆心 O 到 BC 的距离 OD. 39.如图,在 Rt△ABC 中,∠ACB=90°,∠A=30°,BC=1,以边 AC 上一点 O 为圆心,OA 为半 径的⊙O 经过点 B. (1)求⊙O 的半径;
A.4 3
B.6 3
C.2 3
D.8
3.如图,△ABC 内接于⊙O,AB 是⊙O 的直径,∠B=30°,CE 平分∠ACB 交⊙O 于 E,交 AB 于 点 D,连接 AE,则 S△ADE:S△CDB 的值等于( )
A.1:
B.1:
C.1:2 D.2:3
4.如图,⊙O 中,C 是优弧 A MB 上的一点,∠AOC=100°,则∠ABC 的度数是( )
(2)⊙O 的半径为 5,tanA= 3 ,求 FD 的长. 4
31.如图,在△ABC 中,BC=AC=6,以 BC 为直径的⊙O 与边 AB 相交于点 D,DE⊥AC,垂足为 点 E. (1)求证:点 D 是 AB 的中点; (2)求点 O 到直线 DE 的距离.
32.如图,已知 AB 是圆 O 的直径,弦 CD⊥AB,垂足 H 在半径 OB 上,AH=5,CD= 4 5 ,点 E
(3)连接 OE 交 BC 于点 F,若 AB= 10 ,求 OE 的长度. 34.如图,在 ABC 中, BA BC , ABC 90 ,以 AB 为直径的半圆 O 交 AC 于点 D,点 E 是 BD 上不与点 B,D 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 AE 交 BD 于点 F,连接 BE 并延长交 AC 于点 G. (1)求证: ADF BDG ;
2015年北京中考数学复习课件(第32课时_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32课时┃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思想方法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出∠OAC=90°.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32课时┃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热考四 圆的切线的判定应用
例 4 [2013· 延庆一模] 如图 32-2,AB 是⊙O 的 直径,AC 和 BD 是它的两条切线,CO 平分∠ACD.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 (2)若 AC=2,BD=3,求 AB 的长.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32课时┃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 即点和圆的位置 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充分强调了数(数量关系)形(位 置关系)结合思想,而在处理“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时, 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对圆心与点的距离、 圆心与直线的距离与相应的半径进行比较, 巧用数形结合思 想处理“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第32课时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第32课时┃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考 点 聚 焦
考点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d>r d=r d<r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32课时┃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考点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d<r d=r d>r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32课时┃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考点3 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垂直 切点 圆心 唯一 半径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32课时┃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解:(1)证明:过 O 点作 OE⊥CD,垂足为 E.
∵AC 是切线,∴OA⊥AC. ∵CO 平分∠ACD,OE⊥CD, ∴OA=OE, ∴CD 是⊙O 的切线.
中考数学复习----《正多边形与圆》知识点总结与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正多边形与圆》知识点总结与练习题(含答案)知识点总结1.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把一个圆分成n(n是大于2的自然数)等份,依次连接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2.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①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
②正多边形的半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
③中心角: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④边心距:中心到正多边形的一边的距离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练习题1、(2022•长春)跳棋是一项传统的智力游戏.如图是一副跳棋棋盘的示意图,它可以看作是由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DEF组合而成,它们重叠部分的图形为正六边形.若AB=27厘米,则这个正六边形的周长为厘米.【分析】根据对称性和周长公式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图象的对称性可得,AM=MN=BN=AB=9(厘米),∴正六边形的周长为9×6=54(厘米),故答案为:54.2、(2022•营口)如图,在正六边形ABCDEF中,连接AC,CF,则∠ACF=度.【分析】设正六边形的边长为1,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20°,在△ABC中,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得到∠BAC=30°,从而∠CAF=∠BAF﹣∠BAC=120°﹣30°=90°,过点B作BM⊥AC于点M,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M,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M,进而得到AC的长,根据tan∠ACF===即可得出∠ACF=30°.【解答】解:设正六边形的边长为1,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6﹣2)×180°÷6=120°,∵AB=BC,∠B=120°,∴∠BAC=∠BCA=×(180°﹣120°)=30°,∵∠BAF=120°,∴∠CAF=∠BAF﹣∠BAC=120°﹣30°=90°,如图,过点B作BM⊥AC于点M,则AM=CM(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BMA=90°,∠BAM=30°,∴BM=AB=,∴AM===,∴AC=2AM=,∵tan∠ACF===,∴∠ACF=30°,故答案为:30.3、(2022•呼和浩特)如图,从一个边长是a的正五边形纸片上剪出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面积为(用含π的代数式表示);如果将剪下来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圆锥的底面圆直径为.【分析】先求出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根据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的底面周长,可求出底面直径.【解答】解:∵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BCD==108°,∴S扇形==;又∵弧BD的长为=,即圆锥底面周长为,∴圆锥底面直径为,故答案为:;.4、(2022•绥化)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和正五边形AHIJK内接于⊙O,且有公共顶点A,则∠BOH的度数为度.【分析】求出正六边形的中心角∠AOB和正五边形的中心角∠AOH,即可得出∠BOH的度数.【解答】解:如图,连接OA,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AOB=360°÷6=60°,正五边形的中心角为∠AOH=360°÷5=72°,∴∠BOH=∠AOH﹣∠AOB=72°﹣60°=12°.故答案为:12.5、(2022•梧州)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正四边形,分别以点A,O为圆心,取大1OA的定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O于点E,F.若OA 于2=1,则BE⌒,AE,AB所围成的阴影部分面积为.【分析】连接OE、OB.由题意可知,∴△AOE为等边三角形,推出S阴影=S扇形AOB﹣S弓形AOE﹣S△AOB=S扇形AOB﹣(S扇形AOE﹣S△AOE)﹣S△AOB=S扇形AOB﹣S扇形AOE+S△AOE ﹣S△AOB,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连接OE、OB,由题意可知,直线MN垂直平分线段OA,∴EA=EO,∵OA=OE,∴△AOE为等边三角形,∴∠AOE=60°,∵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正四边形,∴∠AOB=90°,∴∠BOE=30°,∵S弓形AOE=S扇形AOE﹣S△AOE,∴S阴影=S扇形AOB﹣S弓形AOE﹣S△AOB=S扇形AOB﹣(S扇形AOE﹣S△AOE)﹣S△AOB=S扇形AOB﹣S扇形AOE+S△AOE﹣S△AOB=S扇形BOE+S△AOE﹣S△AOB=+﹣=.故答案为:.6、(2022•宿迁)如图,在正六边形ABCDEF中,AB=6,点M在边AF上,且AM=2.若经过点M的直线l将正六边形面积平分,则直线l被正六边形所截的线段长是.【分析】设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为O,过点M、O作直线l交CD于点N,则直线l 将正六边形的面积平分,直线l被正六边形所截的线段长是MN,连接OF,过点M作MH ⊥OF于点H,连接OA,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出AF=AB=6,∠AFO=∠AFE=×=60°,MO=ON,进而得出△OAF是等边三角形,得出OA=OF=AF=6,由AM=2,得出MF=4,由MH⊥OF,得出∠FMH=30°,进而求出FH=2,MH=2,再求出OH=4,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M=2,即可求出MN的长度,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设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为O,过点M、O作直线l交CD于点N,则直线l将正六边形的面积平分,直线l被正六边形所截的线段长是MN,连接OF,过点M 作MH⊥OF于点H,连接OA,∵六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AB=6,中心为O,∴AF=AB=6,∠AFO=∠AFE=×=60°,MO=ON,∵OA=OF,∴△OAF是等边三角形,∴OA=OF=AF=6,∵AM=2,∴MF=AF﹣AM=6﹣2=4,∵MH⊥OF,∴∠FMH=90°﹣60°=30°,∴FH=MF=×4=2,MH===2,∴OH=OF﹣FH=6﹣2=4,∴OM===2,∴NO=OM=2,∴MN=NO+OM=2+2=4,故答案为: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一、知识点1、与圆有关的角——圆心角、圆周角(1)图中的圆心角 ;圆周角 ;(2)如图,已知∠AOB=50度,则∠ACB= 度;(3)在上图中,若AB 是圆O 的直径,则∠AOB= 度; 2、圆的对称性:(1)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的直线;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 .(2如图,∵CD 是圆O 的直径,CD ⊥AB 于E∴ = , =3、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点在圆 ,点在圆 ,点在圆 ; 例1:已知圆的半径r 等于5厘米,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 (1)当d =2厘米时,有d r ,点在圆 (2)当d =7厘米时,有d r ,点在圆 (3)当d =5厘米时,有d r ,点在圆4、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 、相 、相 .例2:已知圆的半径r 等于12厘米,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 (1)当d =10厘米时,有d r ,直线l 与圆 (2)当d =12厘米时,有d r ,直线l 与圆 (3)当d =15厘米时,有d r ,直线l 与圆 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例3:已知⊙O 1的半径为6厘米,⊙O 2的半径为8厘米,圆心距为 d , 则:R+r= , R -r= ;(1)当d =14厘米时,因为d R+r ,则⊙O 1和⊙O 2位置关系是: (2)当d =2厘米时, 因为d R -r ,则⊙O 1和⊙O 2位置关系是: (3)当d =15厘米时,因为 ,则⊙O 1和⊙O 2位置关系是: (4)当d =7厘米时, 因为 ,则⊙O 1和⊙O 2位置关系是: (5)当d =1厘米时, 因为 ,则⊙O 1和⊙O 2位置关系是: 6、切线性质:例4:(1)如图,PA 是⊙O 的切线,点A 是切点,则∠PAO=度(2)如图,PA 、PB 是⊙O 的切线,点A 、B 是切点, 则 = ,∠ =∠ ;7、圆中的有关计算 (1)弧长的计算公式:例5:若扇形的圆心角为60°,半径为3,则这个扇形的弧长是多少? 解:因为扇形的弧长=()180所以l =()180= (答案保留π)(2)扇形的面积:例6:①若扇形的圆心角为60°,半径为3,则这个扇形的面积为多少? 解:因为扇形的面积S=()360所以S=()360= (答案保留π)②若扇形的弧长为12πcm ,半径为6㎝,则这个扇形的面积是多少? 解:因为扇形的面积S=所以S= =(3)圆锥:例7:圆锥的母线长为5cm ,半径为4cm ,则圆锥的侧面积是多少?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 形,展开图的弧长等于 ∴圆锥的侧面积=8、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 交点;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 交点; 例8:画出下列三角形的外心或内心(1)画三角形ABC 的内切圆, (2)画出三角形DEF 的外接圆, 并标出它的内心; 并标出它的外心二、练习: (一)填空题1、如图,弦AB 分圆为1:3两段,则 AB 的度数= 度,ACB 的度数等于 度;∠AOB= 度,∠AC B = 度,2、如图,已知A 、B 、C 为⊙O 上三点,若 AB 、 CA 、 BC 的 度数之比为1∶2∶3,则∠AOB= ,∠AOC= , ∠AC B = ,3、如图1-3-2,在⊙O 中,弦AB=1.8cm ,圆周角∠ACB=30○ , 则 ⊙O 的半径等于=_________cm .4、⊙O 的半径为5,圆心O 到弦AB 的距离OD=3, 则AD= ,AB 的长为 ;5、如图,已知⊙O 的半径OA=13㎝,弦AB =24㎝, 则OD= ㎝。
6、如图,已知⊙O 的直径AB =10cm ,弦AC =8cm, 则弦心距OD 等于 cm.7、已知:⊙O 1的半径为3,⊙O 2的半径为4,若⊙O 1与⊙O 2 外切,则O 1O 2= 。
8、已知:⊙O 1的半径为3,⊙O 2的半径为4,若⊙O 1与⊙O 2内切,则O 1O 2= 。
· O ABD第1小题第2小题第4、5小题第6小题F9、已知:⊙O 1的半径为3,⊙O 2的半径为4,若⊙O 1与⊙O 2相切,则O 1O 2= 。
10、已知:⊙O 1的半径为3,⊙O 2的半径为4,若⊙O 1与⊙O 2相交,则两圆的圆心距 d 的取值范围是11、已知⊙O 1和⊙O 2外切,且圆心距为10cm ,若⊙O 1的半径为3cm ,则⊙O 2的半径 为_____ ___cm .12、已知⊙O 1和⊙O 2内切,且圆心距为10cm ,若⊙O 1的半径为3cm ,则⊙O 2的半径 为______ __cm .13、已知⊙O 1和⊙O 2相切,且圆心距为10cm ,若⊙O 1的半径为3cm ,则⊙O 2的半径 为______ _cm .14、如图1-3-35是小芳学习时使用的圆锥形台灯灯罩的示意图, 则围成这个灯罩的铁皮的面积为________cm 2 (不考虑接缝等因 素,计算结果用π表示).15、如图,两个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2和1,∠AOB=120 ,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16、一个圆锥的母线与高的夹角为30°,那么这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弧长 与半径的比是 (二)选择题1、如图1-3-7,A 、B 、C 是⊙O 上的三点,∠BAC=30° 则∠BOC 的大小是( )A .60○B .45○C .30○D .15○2、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D 是⊙O 上的两点,∠BAC=20°, AD = CD, 则∠DA C 的度数是( )(A)30° (B) 35° (C) 45° (D) 70°3、如图1-3-16,PA 为⊙O 的切线,A 为切点,PO 交 ⊙O 于 点B ,PA=4,OA=3,则cos ∠APO 的值为( )3344. . . .4553A B C D4、PA 切⊙O 于A ,PA = 3,∠APO = 300,则PO 的为( ) A 32 B 2 C 1 D 345、圆柱的母线长5cm ,为底面半径为1cm ,则这个圆拄的侧面积是( )A .10cm 2B .10πcm 2C .5cm 2D .5πcm 26、如图,一个圆柱形笔筒,量得笔筒的高是20cm ,底面圆的半径为5cm , 那么笔筒的侧面积为( )A.200cm 2B.100πcm 2C.200πcm 2D.500πcm 27、制作一个底面直径为30cm ,高40cm 的圆柱形无盖铁桶,所需铁皮至少为( ), A .1425πcm 2 B .1650πcm 2 C .2100πcm 2 D .2625πcm 2 8、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高为4,则圆锥的侧面积为( )(A )10π (B )12π (C )15π (D )20π9、如图,圆锥的母线长为5cm ,高线长为4cm ,则圆锥的底面积是( ) A .3πcm Z B .9πcm Z C .16πcm Z D .25πc 10、如图,若四边形ABCD 是半径为1cm 的⊙O 的内接正方形, 则图中四个弓形(即四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 ).(A )()2cm 22-π (B )()2cm 12-π(C )()2cm 2-π (D )()2cm 1-π (三)解答题1、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ACB=90°,∠A=30°,过点C 作⊙O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连结CO 。
请写出六个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不准添加辅助线);解:(1) ; (2) ;(3) ; (4); (5) ; (6) ; 2、⊙O 1和⊙O 2半径之比为3:4:=r R ,当O 1O 2= 21 cm 时,两圆外切,当两圆内切时, O 1O 2的长度应多少?3、如图,⊙O 的内接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P,已知AB =BC , 求证:△ABD ∽△DPC4、如图,PA 、PB 是⊙O 的切线,点A 、B 为切点,AC 是⊙O 的直径,∠BAC=20°, 求∠P 的度数。
5、以点O (3,0)为圆心,5个单位长为半径作圆,并写出圆O 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解:圆O 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圆O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B7、如图,AB 是⊙O 的直径,PB 与⊙O 相切与点B ,弦AC ∥OP ,PC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D ,求证:PD 是⊙O 的切线,8、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P 在BA 的延长线上,PD 切⊙O 于点C ,BD ⊥PD ,垂足为D ,连接BC 。
求证:(1)BC 平分∠PBD ;(2)2BC AB BD =。
BP9、如图,CB、CD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B、D,CD的延长线与⊙O的直径BE的延长线交于A点,连OC,ED.(1)探索OC与ED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OD=4,CD=6,求tan∠ADE的值.圆 答案一、知识点: 1、(1)∠AOB ∠ACB (2)25; (3)90; 2、(1)直径所在的直线;圆心 (2)AE=BE ,弧AC=弧BC ; 3、内,上,外,例1:(1)<,内;(2),> ,外,(3)=,上; 4、交,切,离 例2:(1)<,相交;(2), =,相切,(3)>,相离; 5、例3:14,2;(1)=,外切;(2)=,内切;(3)d>R+r,外离;(4)R-r<d<R+r,相交; (5)d<R-r ,内含;6、例4(1)90;(2)PA=PB ,∠APO=∠BPO ;7、(1)例5:π;(2)例6:①3π2;②36πcm 2;(3)例7:20πcm 2;8、三角形的三边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 二、练习(一)填空题:1,90,270,90,45; 2,60度,120度,30度; 3,1.8; 4,4,8;5,5; 6,3; 7,7; 8,1; 9,7或1; 10,1<d<7; 11,7; 12,13; 13,7或13; 14,300π; 15,π; 16,π;(二)1A ,2B ,3C ,4B ,5B ,6C ,7A ,8B ,9B ,10C (三)解答题1、略;2、3cm ;3、∵AB=BC ,∴ AB BC =,∴∠ADB=∠CDB ,∵∠ABD=∠ACD ,∴△ABD ∽△DPC ;4、40度;5、(-2,0),(8,0); (0,4)、(0,-4) ;6、223cm π ;7、连结OC ,证明△POC ≌△POB ,得∠PCO=∠PBO =90度,所以PD 是圆O 的切线;8、证明:(1)连结OC 。
∵PD 切⊙O 于点C , 又∵BD ⊥PD , ∴OC ∥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