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关怀
基于传统文化的高校人文素质培养的探索

、
统文 化 , 而 语文 教学 虽然 涉及 传统 文化 , 但 文 言文式 的篇 目 在教 学过 程 中被 肢解得 太 过零 碎 , 宾语 前 置 、 后置 之类 的语 法分 析让 学 生望 而生畏 ,逐 字逐 句 的 白话 文 翻译更 是 破坏 了原 文 的美 感 , 更 谈 不上 文化 熏 陶了 这种 本末 倒 置 的教学 方式 不仅 来 源于教 师对 应 战高考 的规 律 摸索 ,而且 体 现 了 我们 知识 型教 学 的登峰 造极 。可见我 国高 校传 统文 化教 育 的问题 是 : 教 学形 式单 一 , 教 学 内容孤 立 , 不成 系统 , 与社 会 现实 脱节 。所 以一 门语 言 的学 习如果脱 离 了其 背后 的历 史 文化 , 就 仅仅 是一 个冷 冰 的_ T具 , 丧失 了学 习者 对其 的认 同 和归 属感 , 也 达不 到对 优 秀文 化 的情 感共 鸣 。 三、 以传 统文 化为 基础 探 索高校 人 文素质 教 育 所 以针 对文 化传 承者 的特 点 ,在教 学过 程 中应该 以传 统文化为基础 , 宣扬人性美德 , 让学生在青年时代就能树立 人 生最 大 的满足 是通 过精 神 生活来 实现 的。现如 今传 统 文 化已经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所 以 在人 文 关怀 的基 础上 探索 高 校语 文教学 特有 的模 式成 为 了 势在必行 的一件事。 但文化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 , 循序渐进
高校 实现 多角度 多渠道 的文 化传 承 , 才 能迈 上 高校 素质教 育的新 台阶 。
关键词 : 传 统 文化 ; 人 文素 质 ; 文化 传承 中 图分类 号 : G6 4 0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3 5 — 0 1 9 7 — 0 2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关怀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关怀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希望和栋梁之材,他们的文化素养与人文关怀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引起广大大学生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和思考。
一、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指他们在学术、文化和艺术方面的修养和素养。
作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大学生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和文化内涵,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去审视世界和思考人生。
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大学生应该注重学科知识的积累和拓展。
他们应该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学科基本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同时,大学生还应该关注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大学生应该发展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培养大学生有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善于思考并形成独立的见解。
这需要大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第三,大学生应该培养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文化素养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他人的疾苦,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指大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和帮助。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有识之士,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与人的相处和交流。
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大学生活中,他们将面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同学,都应该以平等、友善和理解的心态去对待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大学生应该关心他人的需求和困难,提供帮助和支持。
大学期间,很多同学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纠纷等问题,作为同窗,大学生应该主动关心他人,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第三,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担当精神,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传统文化风靡全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广泛,包容性强,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启发性。
在当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调适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华文化强调“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提倡“忠厚仁义,尊师重道,孝顺爱家”。
这样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在校园生活中,大学生需要与老师、同学和宿舍、食堂等各种环境相处,其中交际、沟通能力是必备的素质。
而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仁爱之心”,追崇“止于至善、险于无功”的行为准则,教育人们要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同时也让大学生认识到了仁爱之心与品格修养的关系。
这种思想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于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大学生社会经验的相对薄弱,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校园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塑造他们的人格。
三、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积极作用1、陶冶情操。
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丰富多彩,被广泛地传承下来。
赏析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确立良好的生命哲学。
2、增进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身文化的根基,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3、开拓视野。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部分,通过学习其哲学和思想,使大学生开拓眼界,拓宽视野。
4、丰富内涵。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千年薪火,积淀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智慧,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内涵,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健康的人格、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使命。
人文精神是一种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而人文关怀则是个体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大学生在当今社会中如何履行使命,传承人文精神与展现人文关怀,以期唤起广大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首先,大学生应当通过学习与实践,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
“人文”一词源自古希腊语的“文明”,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在知识的海洋中,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传承古人智慧。
尊重他人、关怀社会、保护环境等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我们要为人文价值而努力,并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
其次,大学生在校园中也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来传承和展现人文关怀。
作为学生会成员、志愿者、社团负责人等,我们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以传递人文关怀。
例如,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宣传绿色环保理念等,这些都是大学生能够参与的方式。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帮助他人、影响他人,并以此来培养更多的人文关怀者。
同时,大学生也应当努力推动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传播。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工作岗位还是社会环境,普遍存在着利益至上、竞争激烈等问题。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带着人文关怀的眼光,努力改变这种现状。
可以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加入社会组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等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公平。
当人们在各个领域都能感受到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影响时,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
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应当主动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这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经典文献、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弘扬传统艺术等方式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在跨文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对于塑造个体的人文关怀意识和情感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大学生的使命是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我们要通过学习与实践来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通过校园和社会活动来传播人文关怀,通过参与各领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公平。
传统文化锻造大学生人文素质

湖 南农 机
△ △ lL U 』 T RALMAC NE HI RY 20 . 0 87
传统文化锻造大学生人文素质
王 秀英
( 廊坊师范学院 河北 廊坊 0 5 0 ) 600 摘 要 : 一些大学生中文化 失范、 道德 滑坡、 文素质低 下乃至缺 失成为现实。这就需要我 人 们注重人才成长的人 文导向, 以传统文化锻造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 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人才素 质要从智 、 、 勇、 信 仁、 严——将五德入手挖掘传统文化的 内涵 , 引导大学生丰富、 完善 自己。
Hale Waihona Puke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令人堪忧。 在一些大学生中文化失
范、 道德滑坡 、 人文素质低下乃至缺失成为现实。 缺乏起码
的人文关怀 , 甚至在大学生中发生了一些对人及 动物生命 极端漠视的令人震惊 的事件 。 毛泽东主席 曾经说过 培养一 个人要 从两方面人手 : 一是 文明其精神 ; 二是野蛮其体魄。
这文明精神就指 的是提升人 的人文素质和文 明程度。 么 那 通过学校、 通过课堂等教育主渠道 , 以传统文化为有力 手段
素质教育在 2 0世纪 8 年代作为古老而又常新 的教育思想 O 观念被提出来。 18 年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主持 s 拉塞克 7 9 . 等人编著的 《 从现在到 20 0 0年教育 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
K e r s r d t n l u t r , d m o lg t d n s Hu n s 5 b sce i s o r a e s n y wo d :T a i o a l e mo e c l esu e t, ma i i c u e m, a i t c r g e t r o h f a p
浅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

浅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浅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当今社会,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考验。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文化自信不仅关乎着他们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演进和积累的瑰宝,包括诗词歌赋、书画篆刻、传统戏曲、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多个方面。
这些文化既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更好地认知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首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理解民族的传统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能够让大学生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和经验,感受历史的厚重,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古代经典著作,大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操。
中国传统的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以其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一直被世界所称道。
通过学习和欣赏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大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这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还能够使他们更加敏感和独到地观察和思考问题,塑造独立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再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弘扬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讲究的是内功修养和道德修身。
这种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相处之道,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可以接触到这种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得以反思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提倡审慎思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有助于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考验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及路径建议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及路径建议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诗词歌赋等等。
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历史文化认同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对自己民族历史的了解和认同,并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这有助于凝聚民族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持。
其次,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伦理道德,讲究仁爱和社会责任,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道德观念,可以使大学生更加注重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追求共同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以此开展诚信与守法的行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再次,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书画、音乐、剪纸等等。
通过欣赏、学习和创作这些艺术形式,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需要有一系列的路径建议。
首先,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立,将其纳入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教材和课堂教学深化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比赛等,组织大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实践。
再次,建立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机构,为大学生提供深入研究和学习的平台。
最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让传统文化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的文化素养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护理人文关怀 课后感想

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护理人文关怀课后感想一、引言在传统我国文化中,人文关怀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尤其在护理行业中,这种传统价值观念更是被强调和重视。
作为护理专业的学习者,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护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通过对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护理人文关怀进行课后反思,我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二、我国传统文化对护理人文关怀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对护理人文关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孝道等价值观念为护理人文关怀提供了深刻的内涵。
在儒家文化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究“父母在,不远游”、“孝顺父母”等观念,这些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了护理工作中对于患者和家属的人文关怀态度。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也为护理人文关怀提供了一种超然的心态。
在道家文化中,强调顺应自然,安守本心,这种思想与护理中的关怀理念相契合,使护理人员更加注重对患者的个体化关怀和尊重,呵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再次,佛教的慈悲观念对护理人文关怀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强调慈悲为怀,对众生充满慈爱和关怀,这种观念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为对患者的耐心倾听、温暖关怀,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温情和关爱。
三、护理人文关怀的实践困境然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医疗环境的快节奏和高强度工作使得医护人员往往难以抽出时间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和关怀。
医患沟通不畅、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也制约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充分关怀。
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也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以更好地实践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护理人文关怀。
四、课后反思与感悟在学习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护理人文关怀课程后,我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一些深刻的反思与感悟。
我意识到自身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和领悟。
我明白了自身在护理人文关怀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关怀
一、填空题
1、孔子重视因材施教。
2、孟子主张仁政、民本和天人合一。
3、荀子人文思想有礼法、性恶、天人相分等。
4、荀子重视礼仪道德教育。
5、朱熹重视道德教育。
6、墨家主张兼爱、节用、非攻、尚贤。
7、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节日是春节。
8、提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是老子。
9、仁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
10、宗教雕塑主要指佛教雕塑。
11、传统乐器分吹奏、拉奏、弹奏、打击乐器四类
1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十进位制的国家。
13、中国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14、传统书体有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15、伦理道德是封建社会的行为准则。
16、传统文化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
17、古代农业器械有骨耜、石磨、耧车、漏锄等。
1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岳飞《满江红》。
19、“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出自《大学》。
20、提出“民无信不立”思想主张的是孔子。
21、隋代从中央到地方设立国子监。
22、秦汉时期设立的音乐机关被称为乐府。
23、皇家建筑主要表现在宫殿和陵墓两个方面。
24、干栏式建筑始于河姆渡文化时期。
25、四合院是元、明、清时期的民居。
26、我国古代园林建筑讲究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和多种感官享受。
27、唐代歌舞小戏《踏摇娘》是中国戏曲形成的标志。
28、元杂剧体制基本形式为四折一楔子。
29、赵盼儿是《救风尘》中的旦角。
30、崔莺莺是《西厢记》中的旦角。
31、唱、念、打、做被称为传统戏曲的四功。
32、传统戏曲舞台艺术形式为脸谱、髯口、水袖和行头。
33、《天仙配》、《女驸马》是黄梅戏,《梁祝》是越剧。
34、《刘海砍樵》是湖南花鼓戏,《刘巧儿》是评剧。
35、汉代最高学府是太学。
36、传统国画包括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37、先秦时期法家集大成是韩非子。
38、隋代出现了教育专管部门和专管教育官员。
39、宋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成为蒙学最优秀教材。
40、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41、古代私学开办得最好的是孔子。
42、《颜氏家训》主张家教要从幼儿时期开始。
43、白鹿洞书院是南宋以后封建社会书院办学楷模。
44、嵩阳书院注重钻研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45、撂荒制是人类农耕史上最古老的一种耕作制度。
46、汉武帝时用井渠法开凿了地下水渠。
47、汉代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
48、农历最后一天称大年三十。
49、汉代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了算盘。
50、关于“八股取士”:①不准各抒己见②不准自由发挥③八部分组成④字数固定⑤试题出自儒家经典。
51、关于“科举考试”:①始于隋唐时期②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③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④内容限于《四书五经》⑤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52、夏代的《夏历》规定以正月为岁首。
53、刺绣成为唐代女子必学手艺。
54、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55、春节风俗有吃饺子、燃放爆竹、贴春联、扫尘。
56、白族、苗族、壮族春节习俗是抛绣球。
57、古代男子20岁时要举行冠礼。
58、古代女子十五六岁时要举行笄礼。
59、中医四诊法是指望、闻、问、切。
60、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的是孔子。
61.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主张的是孟子。
62.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跪拜礼。
63.儒教和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
64.西周时期的官办学校称为国学和乡学。
65、北宋时期大城市戏曲演出场所叫瓦舍和勾栏。
66、传统戏曲角色分生、旦、净、丑四类。
67、传统文化的特质是“和”文化。
68、传统行为举止礼仪要求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坐有坐相。
69、中国造船史上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船尾舵、水密舱壁、车轮舟。
70、传统书法五种字体是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71、大学生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旨在促进大学生科学成长、全面发展。
72、《四书》指《大学》、《论语》、《孟子》和《中庸》。
73、《五经》指《诗经》、《易经》、《尚书》、《礼记》和《春秋》。
74、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被皇太子称为“第一必读治国教材”。
75、忠君爱国思想是传统文化最高价值取向。
76、汉代从西域传入的箜篌和琵琶成为唐代的主打乐器。
77、传统建筑四合院、田螺坑土楼、干栏式、皇家宫殿等。
78、传统文化与人文关怀的焦点是关爱。
二、简答题
1、人文关怀的基本特点:①以人为本②关爱性③发展性④全面性⑤文化性⑥先进性⑦科学性⑧长期性
2、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①古代哲学②古代文学③古代教育④古代科技⑤传统艺术⑥传统戏曲⑦传统节目⑧传统礼仪⑨传统饮食
3、列举古代圣贤仁爱思想: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③关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④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⑤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⑧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⑩孟子日:仁则荣,不仁则辱★①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君子日:学不可以已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④夫尚贤者,政之本也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⑥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⑦故治国,在齐其家⑧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4、《资治通鉴》的经验教训:①继承人人选要谨慎②法律宽严要适度③治国理政取信于民
④以大局为重⑤节约财务⑥加强粮食生产⑦勤于政务、体恤百姓⑧不盲从⑨不贪赃枉法⑩不称职的官员要罢免★①成大事必须经历丰富②人尽其才,物尽其用③居安思危④做人做事分清主次
5、《吕氏春秋》的治国思想:①重视农业生产②关注民生③举荐人才、公平公正④居安思危⑤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⑦推己及人、推今知古⑧以史为鉴⑨面对强敌、以智取胜
6、孔子的教育思想: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⑤有教无类⑥因材施教⑦启发诱导
7、传统礼仪的社会功效:①规范人们的行为②有利于调整和制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③起到稳定与和谐整个社会群体的作用④塑造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
三、论述题
1、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①传统文化历史悠久②传统文化涉及的领域众多③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④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传统美德⑤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⑥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唯一尚存的没有断层的优秀文化
2、大学生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①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人文思想和人文素质②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科学成长③有利于培养有修养、全面发展的人才④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建设⑤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是国家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需要,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3、传统节日的历史经验:①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②展示民族文化与民族性格③体现民族情感和民族认同感④体现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⑤传统节日能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⑥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传承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功能⑦传统节日浓缩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
4、《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感悟:没有“自知”是人生的一大悲哀。
虽然如此,很多人还是“不自知”。
自知很重要,不但老子说过,孔子也曾谈过。
有很多毕业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就是因为“不自知”。
所以,要善于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还有那些方面的不足。
知道这些,才便于作出抉择。
不但要了解自己,还要了解别人。
了解别人,才更有益于沟通与交往。
只有多沟通、多交往,才能增进团结,促进彼此间的人际和谐。
5、《礼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