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件
历史系《古代汉语》全套课件 PPT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第一章 汉字 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文选 《蝜蝂传》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一、象形 二、指事
三 会意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文选 齐桓公伐楚 第三节 汉字的书体演变 一、汉字的书体演变 二、古籍中的用字 文选 鞍之战 第二章 古代汉语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人文性。
本课程的学习要注重传统文化与道德的传承与教育。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学习中要有意识的批判地继承,弘扬传统美德,提 升我们的道德人文素养。尤其是文言选文部分,内 容丰富,其中蕴含了许多传统文化与道德理念,学 习中要吸取其精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论语·里仁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孟子》
让你品味古籍雅语的深邃精妙,
共你赏析平平仄仄的诗调词韵。 它将为你打开古老的文明之门,
让你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性 工具性 人文性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汉语, 走进古老的文明里!
远离时代喧嚣与浮躁,
克服青春的迷茫和冲动。
最好的方法, 就是踏踏实实的学习。
宁静致远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
(三)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1.阅读和整理古籍的需要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2.阅读现代书刊,需要古汉语知识。 古代汉语是源头,现代汉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 义语素,现代作品常常引用古汉语的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 望洋兴叹 家徒四壁 徒劳无功 徒劳无功
古代汉语ppt课件

促进文化交流
古代汉语作为连接古今的桥梁, 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
培养人文素养
学习古代汉语可以培养人的人文 素养,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
修养。
古代汉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
古代汉语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来源,如古装剧、历史小说等。
学术研究
古代汉语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 化、哲学等领域的重要工具,对于 推动相关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的历史演变的学科,涉及古音、今音、方音等多个方
面。音韵学对于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的特点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02
音韵学研究方法
音韵学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审音法等。这些方法在
揭示古代汉语语音演变规律和特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03
音韵学与古代汉语研究的关系
音韵学对于古代汉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汉语语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修辞的比较
修辞手法种类
古代汉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现代汉语在 继承古代汉语修辞手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和发展。
表达效果
古代汉语修辞注重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现代汉语修辞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 性。
文化内涵
古代汉语修辞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和历史背景,现代汉语修辞则更注重时代
性和普适性。
差异与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音韵 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现代汉语的词汇量更加丰富, 表达方式更加多样;语法结构更加简化;音韵系统也发生了一 定的变化。
02
古代汉语的语音与音韵
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声母系统
古代汉语的声母系统相对复杂,包括清浊音、送气与不送 气等区别。常见的声母如帮、滂、并、明等,在发音部位 和发音方法上各有特点。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绪论课件

古代汉语的重要性
01 文化传承
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理解中 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基础。
02 学术研究
古代汉语对于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研究具 有重要意义,是学科研究的基本工具。
03 语言学研究
古代汉语对于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现 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也有重要影响。
古代汉语的历史与发展
04
古代汉语的应用领域
文学与艺术
古代文学研究
古代汉语是研究古代文学的基础,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创作 手法、风格和思想内涵。
艺术史研究
古代汉语在艺术史研究中也有广泛应用,通过对古代艺术作品的描述、题跋和文献记载的研究 ,可以深入了解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历史与考古
意义完全相反。
词的消亡与更替
一些古代汉语中的词语在现代汉 语中已经消失或被其他词语所替 代,这些消失或更替的词语大多 与古代社会的特定历史背景和文
化环境有关。
语法的演变
词序的变化
古代汉语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在古代汉语中,谓语常常放在宾语之后,而 在现代汉语中则通常将谓语放在宾语之前。
虚词的变化
详细描述
通过对古代汉语语音和音韵的研究,可以深入了 解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过程,探究方言的形成和 演变,为现代汉语语音和方言研究提供重要的理 论支持。
词汇与语义
01
总结词
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义是其语 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于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具 有重要意义。
02
详细描述
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义随着时 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不同历 史时期的词汇和语义特点各异 。了解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义 有助于准确把握文献中的思想 内涵和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20P)

06
文化背景与典籍选读
古代文化常识简介
古代礼仪制度
包括祭祀、朝拜、婚丧嫁娶等 各种场合的礼仪规定。
古代教育制度
从太学、国子监到地方州县学 府的教育体系,以及科举考试 制度。
古代职官制度
中央和地方各级官职的名称、 职责和品级。
古代天文历法
古代对天象的观测和历法的制 定,如干支纪年、二十四节气
等。
《诗经》、《楚辞》选读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解析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通过“……者,…… 也”的结构表示判断。
如“而刘夙婴疾病,常 在床蓐”中的“婴”,
意为被……缠绕。
如“甚矣,汝之不惠! ”中的“甚矣”是谓语 前置,强调程度之深。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蛇)黑质而白章”,
省略了主语“蛇”。
古代汉语虚词用法举例
01
02
03
04
之
作代词,如“公与之乘”;作 动词,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助词,如“怅恨久之”。
其
作代词,如“其真无马邪?” ;作语气词,如“其如土石何
?”。
而
表并列关系,如“黑质而白章 ”;表转折关系,如“学而不
思则罔”。
则
表承接关系,如“余则缊袍敝 衣处其间”;表假设关系,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
词义系统
词义在引申过程中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系。
词义引申的规律和特点
包括相似性引申、相关性引申、相反性引申等。
古代汉语常用词词义辨析
常用词
古代汉语中频繁出现、具有代表性的词汇。
词义辨析
对常用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进行区分和解释。
辨析方法
郭锡良《古代汉语》课件

小篆:小篆是相对于大篆而言的,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丞相李斯建议对 当时的所谓六国文字进行整理和规范后的文字。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 规
范,淘汰异体,使文字结构定型,简化 了一些字的结构和笔画,规范了偏旁的 写法,并使之固定下来。小篆的字数, 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所收,有九千三 百五十三个。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 武信是也。” 特点 第一、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偏旁都是形符, 即都表义。 第二、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 分类 第一、同体会意。即用相同的形体构造新字,如: 步 、 林 、从 、比 等字。 第二、异体会意。即用不同的形体构造新字,如: 逐 、 莫 、牧 、取 、休 等字。
(2)《尔雅》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词典。作者说法不一。全书共3卷,20篇。 编排体例: 按所释词的内容分为19类 解说体例: 对词采取同义归类、总括解释的方法。 局限: 对总括性的解释往往流于粗疏简略。 (3)《康熙字典》 编排体例: 用214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将各部首 分别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 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注音方法: 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 不足: 错误较多。 (4)《汉语大字典》 字形: 反映字形演变过程,列出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 隶书等形体。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特点 第一、是独体字。 第二、有抽象的指示性符号,用以指示字义。 分类 第一、纯符号性的,如: 上 、下 、一、二、三、亖、 五。 第二、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事性的符号表示意义所在。如: 本 、末 、亦 、刃 、甘 、寸 等字,分别表 示树根、树梢、腋窝、刀刃、香甜和寸口等意义。
古代汉语辞汇ppt课件

• 二.複音詞 (一)單純複音詞
1.迭音詞
古人稱“重言”。多是描繪狀貌的形容詞,模擬聲膏的象 聲詞。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迭音詞與詞的迭用不同。如: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買花》)
• 4.古今詞義感情色彩上的差異 a.褒貶的差異 爪牙,武將、猛士/幫兇、走狗。 謗,公開的批評或指責/誹謗。 賄,財物/賄賂。 b.輕重的差異 怨,仇恨/埋怨。 誅,責備/殺。
第二節單音詞和複音詞
• 一.單音詞
把單音詞翻譯成複音詞,它們之間的對應關係,大體上有 三種:
1.將其變為另外的複音詞:如,師退,次於召陵。 2.在前後增加相關詞素:如,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3.在前後增加詞頭詞尾:如,虎,石。
• 一個詞既然在某一義項上與其他詞同義.那麼也可能在其 他義項上分別與不同的詞同義。如: “類”,在“種類”這一意義上,與“醜、族”同義; 在“相似”這一意義上,與“似”、“如”同義; 在“輩份”、“條理”的意義上,輿“倫”同義; 在表示推測的“大抵”、“大都”意義上,與“蓋” 同義。
• 三.同義詞辨析的基本方法 (一)從詞義方面辨析
西。假借為副詞“必須”。
• 三.詞義引申的方式 (一)延展引申 治,本義是治水。由整治引申為治理國家。 本,樹根。由在下的部位引申為基礎。 舉,舉物。由上舉引申為推薦。
(二)條件引申 漢,漢水—漢朝—漢族。 錢,鋤類農具—貨幣。 代,朝代—世代。
• (三)比喻引申 英,花—傑出人物。 斷,砍斷—果斷、決斷。
• (二)間接引申
• 防:本義為堤壩。《周禮•地官•稻人》:“以防止水。” 引申為堵塞水,防止水患。由堵水,防水引申為泛指堵塞, 禁阻和防備,防止。防微杜漸。由禁阻,防止引申為約束。 《鹽鐵論》:“以禮義防民。”由約束引申為規範,標準。 《苟子》:“君子行有防表。”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预览(2024)

古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 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在线课程资源
2024/1/30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பைடு நூலகம்
27
讲解音韵学的基本概念、音韵的分类 、音韵的演变等。
2024/1/30
8
词汇与语法
2024/1/30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分析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词义的变化及一词多义现象。
古代汉语语法概述
阐述古代汉语的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等语法知识。
古代汉语虚词研究
探讨古代汉语虚词的种类、用法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遗存。
1 2
结合历史文化背景
古代汉语的理解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等,有助于更准 确地理解文意。
注意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一些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在 现代汉语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需要注意区分。
3
避免望文生义
在阅读古代汉语时,不能仅凭字面意思理解,需 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避免望文生义。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 预览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古代汉语概述 •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 古代汉语的阅读与理解 • 古代汉语的翻译与注释 • 古代汉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 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2
01 古代汉语概述
2024/1/30
3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
互补关系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表 达上各有优势,可以相互 补充,共同丰富汉语的表 达能力。
6
02 古代汉语基础知 识
2024/1/30
7
文字与音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1幻灯片2古书的注解●一、古注的重要性●二、古书注释的发展状况(重点掌握每个时期主要的注释家及其代表著作)●三、古注的名称(重点)●四、古注的编排体例(重点、难点)●五、古注的内容●六、古注的术语(重点)幻灯片3参考文献●周大璞《训诂学初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2002●王宁《训诂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赵振铎《训诂学纲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1956幻灯片4一、古注的重要性●古代注释家距所注古代文献的时代较近,对古代文献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其注释的准确性相对较高。
●有些词句,如果没有古人的注释,我们不是无从知道其含义,就是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例如:幻灯片5●《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传:“窈窕,幽闲也。
淑,善。
逑,匹也。
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专贞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
淑,善也。
女者,未嫁之称。
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
君子,则指文王也。
好,亦善也。
逑,匹也。
”●根据《毛传》和朱熹注,我们得知“窈窕”本来的含义是幽闲、娴静的意思,后来才引申出美好、漂亮这一义项。
幻灯片6●但是古注并非都是正确的,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误。
●如:●《左传·桓公四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史记·宋微子世家》:“大司马孔父嘉妻好,出,道遇太宰华督,督说,目而观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色美曰艳。
”幻灯片7●实际上“艳”的含义是高大。
●《说文》:“艳,好而长也。
从丰,丰,大也。
”●又《左传·文公十六年》:“公子鲍美而艳。
”●公子鲍是男子,这里的“艳”显然不是妖艳的意思。
幻灯片8二、古书注释的发展状况●1、整体上看是:代有注释●2、注释历史:幻灯片9●1)先秦——萌芽时期●最早是以正文体形式存在。
如:●《左传》“夫文止戈为武。
”“于文皿虫为蛊。
”●《管子·心术上》“义者,谓各处其宜也。
”●《韩非子·解老》“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谓迷。
”幻灯片10●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随文释义的训诂体式。
●如:《春秋》三传等。
●比较《鄭伯克段于鄢》●先看《谷梁傳》幻灯片11●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何以不言殺見段之有徒眾也段鄭伯弟也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段弟也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貶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于鄢遠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中而殺之雲爾甚之也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幻灯片12●公羊傳●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克之者何殺之也殺之則曷為謂之克大鄭伯之惡也曷為大鄭伯之惡母欲立之己殺之如勿與而已矣段者何鄭伯之弟也何以不稱弟當國也其地何當國也齊人殺無知何以不地在內也在內雖當國不地也不當國雖在外亦不地也幻灯片13●2)两汉——兴盛时期。
●以解经为目的,大规模注释古书。
●出现了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说文》《尔雅》《方言》《释名》。
幻灯片14●毛亨《诗故训传》;●郑玄《毛诗笺》、三礼注;●何休《春秋公羊解诂》;●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许慎《说文解字》;(21年)●扬雄《方言》;(《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27年,“悬诸日月不刊之书” ) ●刘熙《释名》。
幻灯片15●3)魏晋南北朝隋唐——沿袭时期。
●出现了义疏和集解。
●“疏不破注”,汉学传统●“十三经注疏”中的九经,见教材P612。
●除此之外还有:幻灯片16●何晏《论语集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郭璞《尔雅注》《方言注》;●陆德明《经典释文》;●裴松之《三国志注》(159种);●裴骃《史记集解》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史记》三家注)●颜师古《汉书注》;●郦道元《水经注》(137条—1252条);●李善《文选注》(1689种);●刘孝标《世说新语注》(395种);幻灯片17关于《经典释文》●包括十四部古书的音义,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音义。
●把《十三经注疏》中的《孟子》换成《老子》和《庄子》。
●《周易音义》、《古文尚书音义》、《毛诗音义》、《周礼音义》、《仪礼音义》、《礼记音义》、《春秋左氏音义》、《春秋公羊音义》、《春秋谷梁音义》、《孝经音义》、《论语音义》、《老子音义》、《庄子音义》、《尔雅音义》。
幻灯片18●4)宋朝——变革时期。
●疑古,创新。
欧阳修,王安石,朱熹(伪孔安国《尚书传》)●宋学:宋儒的理学,反对汉代的朴学,大谈义理,把注疏变成宣传理学的工具。
幻灯片19●《说文》研究,徐铉、徐锴●“十三经注疏”中的四种,P612●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幻灯片20●5)元明——衰落时期●元卢以纬《语助》,第一部虚词词典。
●明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幻灯片21●6)清代——复兴时期●大兴“汉学”,对前人的注释进行整理,作新注。
“信而有征”,鼎盛●因声求义,考证,乾嘉●《说文》研究:●段玉裁《说文注》;●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幻灯片22●高邮王氏四种:●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戴震《方言疏证》;●俞樾《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刘淇《助字辨略》等。
●另见教材P624幻灯片23●7)“五四”以来——更新时期●章太炎、黄侃,独立的学科●章太炎《新方言》《小学问答》《文始》●幻灯片24●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成好著书。
●《文心雕龙札记》●《黄侃论学杂著》●《黄季刚先生遗书》幻灯片25幻灯片26三、古注的名称●注的本义是灌注。
古代经书多难懂,好象水道阻塞,必须灌注才能疏通,所以把对经文的解释也叫做注。
●古注的名称很多,如:说、解、释、述、义、音义、正义、考、校、训诂、解诂等。
●我们在此只介绍几个常用的名称,如:传、笺、疏、集解和章句。
幻灯片27●1、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的注解。
●古人把儒家的重要文献叫做“经”,把解释经书的著作叫做“传”。
如《春秋》三传。
●另外依照经书文字逐字逐句进行解释的,也称作传。
幻灯片28●2、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
●笺的本义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
●《说文》:“笺,表识书也。
”●如郑玄《毛诗笺》,就是郑玄对《毛传》进行补充和订正的注释。
对《毛传》隐晦简略的地方,加以阐明,并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写出来,以表示有别于已有的注释,标作“笺”,后人称为《郑笺》。
幻灯片29●3、章句●章句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
●其特点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和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不像传注类注释那样以解释词义为主,而着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
●如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幻灯片30●4、集解●集解可以分为两类:●(1)又称为集注、集说、集释等,这是汇集各家解说,同时加上自己见解的一种注释方法,如魏何晏的《论语集解》。
●(2)不是汇集各家之说,而是通释经传。
如晋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把《春秋》和《左传》按编年合并在一起进行解释。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集解一般都指汇集众说而成一书的训诂著作。
·幻灯片31●5、疏:经注兼释●疏即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或称作义注、正义、疏义等,简称疏。
●汉魏时期所作的注,到了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到了唐代,由于时间久远,人们感到不易理解,于是出现了“疏”这种新的注解方法。
●疏不但对古书原文进行注解,同时对前人所作的注也进行解释。
幻灯片32●训诂名称,往往是单独使用的,也有的是互相结合而成为新名称的,如注疏、疏证、校注等。
●从含义来看,这些名称有的名实各异,有的名异实同,有的意义微殊,大同小异。
●同一名称在不同时期,其内涵也可能有发展变化。
各类名称之间也时常有交叉,并非界限分明、互不相关。
●当然,训诂名称还有一些没有论及的,或与上述名称略有差异,或是上述名称的交叉组合等等。
只要掌握了这些常见名称,其他则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幻灯片33四、古注的编排体例●古书的注释,特别是对先秦经书的注疏,并不容易看懂,这一方面是因为注文简略,无标点,另一方面是因为古书注家众多,体例不一。
●下面介绍两种体例:●1、义疏体。
见教材P613《毛诗正义》●2、集解体。
引何晏《论语集解》中《微子》篇的片段为例(注文用“集解’’标示):幻灯片3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集解]包曰丈人老人也蓧竹器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集解]包曰丈人云不勤劳四体不分殖五谷谁为夫子而索之邪植其杖而芸[集解]孔曰植倚也除草曰芸●按:包,包咸;孔,孔安国。
勤:辛劳。
幻灯片35五、古注的内容●古注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解释词义、注明音读、●疏通文意、阐明思想、●分析句读、讲解语法、●说明修辞手段、诠释典故、●校正文字、考证人名、地名等。
幻灯片36考证史实●《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裴松之注:“《曹瞒传》云: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太祖患之。
后逢叔父于路,乃阳(佯)败面喎口。
叔父怪而问其故。
太祖曰:‘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
嵩惊愕,呼太祖。
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乃疑焉。
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
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幻灯片37六、古注的术语●见教材P615---618.●补充:●1、辞、词●古人把虚词叫做“辞”或“词”,在注解中使用这两个术语,就是指明虚词。
例如:●《诗·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毛传:“思,辞也。
”●《说文·矢部》:“矣,语已词也。
”幻灯片38●2、衍文,脱文●校勘术语。
●衍文也叫“衍字”,简称“衍”,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误加的文字。
●《礼记·中庸》第二十章:“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朱熹注:“‘子曰’二字,衍文。
”幻灯片39●脱文也叫“夺字”,简称“脱”,指古籍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
●《汉书·礼乐志》:“自古以来,未尝以乱济乱,大败天下如秦者也。
”●王念孙《读书杂志》卷四:“‘未尝’下脱‘有’字,则文义不明,当依《董仲舒传》补。
”幻灯片403、读破、如字●“读破”指改变字的原来读音,以表示词性和意义的转变。
●《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