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教学课件 1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文字篇》PPT课件上课讲义

3、今字承担古字的假借义
涂,本义是一条水的名字,假借为道路义。后 来就造个“途”字表示道路义,如《史记·主 父偃列传》:“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齐,本义为齐平,假借来记录“齐敬”的“齐” 这个词(这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表示祭祖之 前对祖宗的崇敬。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齋” (斋)。“齋”承担的是“齐”的假借义。
1、繁化
骨,本来写作冎,后来加肉,成为骨,表意就 更清楚了。
采,本来从手从木,后来又加提手旁,表意也 更明确了。
齿,甲骨文象口中有牙齿之形,后来又加声符 止,成为一个形声字。
益,本来表示水从器皿里溢出来的意思。后来 被借作利益和副词的益之后,于是又加水旁, 成为溢字。
2、简化
分为三种情况:
➢ 一是将原来形体复杂的图形文字线条化、 符号化。
章,从书写结构讲,分为立、早两部分, 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早章”。古汉 语讲汉字的结构,主要是从造字角度讲 的。章是由音、十两部分组成,东汉许 慎的《说文解字》云:“乐竟为一章。 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书写结 构只能告诉人们一个字的写法,造字结 构则能体现一个字的本来意义。“乐竟” 是指音乐告一段落。
第三节 古书的用字
一、古今字 二、通假字 三、异体字 四、繁简字
一、古今字
➢ (一) 什么是古今字 ➢ (二)古今字的分类 ➢ (三)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 (四)古今字的意义关系 ➢ (五)古今字与异体字、通假字的关系
(一)什么是古今字
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 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 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 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 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 字”。例如“暮”这个词,本来用“莫”来记 录,后来写作“暮”,“莫”和“暮”就是古 今字的关系,“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 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古代汉语-第一课时PPT课件

9
❖ 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 1、传统的方法——死记硬背
❖ 古人学习文言语言的方式方法就是“死记硬背”。他们要经历十年寒 窗之苦,硬背下大量的文言文,方能熟悉文言语言,运用文言语言写作。
❖ 对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它,要对其进行一分 为二的分析:
❖ 死记硬背的劣势:
❖
易疲劳。
古代汉语
中国人民大学 陶曲勇
1
绪论
❖ 一、“古代汉语”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 1、“古代汉语”的内涵
❖ 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 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
文 言-----------文言文
❖
古代汉语
❖
古白话-----------古白话文
❖ 文 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 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熙皇帝令编写,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收录汉字四万七千 多个。 ❖ 体例:用二百一十四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 ❖ 将各部首分别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 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 不足:错误较多。可参考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 订误》两书。 ❖ ②《汉语大字典》: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编 成,收录汉字56000个左右。 ❖ 字形:反映字形演变过程,列出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 书等形体。 ❖ 字音:用汉语拼音注音,并收录中古的反切,还标明上古的韵部等。 ❖ 字义:释义详尽,并收有语言例证。
❖
——杨泓《床的变迁》
8
❖ 4、“唯利是图”、“唯命是从” ❖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 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 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 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 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 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 1、传统的方法——死记硬背
❖ 古人学习文言语言的方式方法就是“死记硬背”。他们要经历十年寒 窗之苦,硬背下大量的文言文,方能熟悉文言语言,运用文言语言写作。
❖ 对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它,要对其进行一分 为二的分析:
❖ 死记硬背的劣势:
❖
易疲劳。
古代汉语
中国人民大学 陶曲勇
1
绪论
❖ 一、“古代汉语”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 1、“古代汉语”的内涵
❖ 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 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
文 言-----------文言文
❖
古代汉语
❖
古白话-----------古白话文
❖ 文 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 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熙皇帝令编写,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收录汉字四万七千 多个。 ❖ 体例:用二百一十四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 ❖ 将各部首分别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 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 不足:错误较多。可参考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 订误》两书。 ❖ ②《汉语大字典》: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编 成,收录汉字56000个左右。 ❖ 字形:反映字形演变过程,列出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 书等形体。 ❖ 字音:用汉语拼音注音,并收录中古的反切,还标明上古的韵部等。 ❖ 字义:释义详尽,并收有语言例证。
❖
——杨泓《床的变迁》
8
❖ 4、“唯利是图”、“唯命是从” ❖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 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 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 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 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历史系《古代汉语》全套课件 PPT

古代汉语教学课件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第一章 汉字 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文选 《蝜蝂传》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一、象形 二、指事
三 会意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文选 齐桓公伐楚 第三节 汉字的书体演变 一、汉字的书体演变 二、古籍中的用字 文选 鞍之战 第二章 古代汉语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人文性。
本课程的学习要注重传统文化与道德的传承与教育。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学习中要有意识的批判地继承,弘扬传统美德,提 升我们的道德人文素养。尤其是文言选文部分,内 容丰富,其中蕴含了许多传统文化与道德理念,学 习中要吸取其精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论语·里仁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孟子》
让你品味古籍雅语的深邃精妙,
共你赏析平平仄仄的诗调词韵。 它将为你打开古老的文明之门,
让你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性 工具性 人文性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汉语, 走进古老的文明里!
远离时代喧嚣与浮躁,
克服青春的迷茫和冲动。
最好的方法, 就是踏踏实实的学习。
宁静致远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
(三)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1.阅读和整理古籍的需要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2.阅读现代书刊,需要古汉语知识。 古代汉语是源头,现代汉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 义语素,现代作品常常引用古汉语的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 望洋兴叹 家徒四壁 徒劳无功 徒劳无功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第一章 汉字 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文选 《蝜蝂传》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一、象形 二、指事
三 会意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文选 齐桓公伐楚 第三节 汉字的书体演变 一、汉字的书体演变 二、古籍中的用字 文选 鞍之战 第二章 古代汉语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人文性。
本课程的学习要注重传统文化与道德的传承与教育。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学习中要有意识的批判地继承,弘扬传统美德,提 升我们的道德人文素养。尤其是文言选文部分,内 容丰富,其中蕴含了许多传统文化与道德理念,学 习中要吸取其精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论语·里仁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孟子》
让你品味古籍雅语的深邃精妙,
共你赏析平平仄仄的诗调词韵。 它将为你打开古老的文明之门,
让你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性 工具性 人文性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汉语, 走进古老的文明里!
远离时代喧嚣与浮躁,
克服青春的迷茫和冲动。
最好的方法, 就是踏踏实实的学习。
宁静致远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
(三)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1.阅读和整理古籍的需要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2.阅读现代书刊,需要古汉语知识。 古代汉语是源头,现代汉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 义语素,现代作品常常引用古汉语的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 望洋兴叹 家徒四壁 徒劳无功 徒劳无功
古代汉语ppt课件

❖ 使用这类工具书,需要有一些古音韵知识才可。
第三节 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 二、一般工具书的注音方法
❖ 一般常用的字书都要用一定的方法为汉字 注音。要正确使用工具书,还得掌握一定 的注音方法。古今工具书常用的注音方法 先后有譬况法、读若法、直音法、反切法、 注音字母法、汉语拼音字母标音法等。现 简单介绍如下:
❖ 直音法较譬况、读若法注音准确;其局限如清人陈澧说: “无同音之字,则其法穷;或有同音之字而隐僻难识, 则其法无用”。如现代普通话里“糗”字读“qiu”,就没 有同音字。《词海》收了个“仳”字,直音为“嚭”, 两字皆难认,等于不注。
第三节 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 4、反切法:是产生于东汉中后期、用两个汉字相拼切 来给一个汉字注音的一种方法。其原理类似于汉语拼音, 在当时是一种很科学的方法。具体拼的方法是:上字取 声,下字取韵,调随韵定,上下相拼。例如:
第三节 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 2、使用笔画检字法要注意数准笔画 ❖ 如果是单纯的笔画检字法,那只要数对笔
画即可。如果是笔画分类只后,还要用起 笔顺序作二级分类,那就得掌握规定的书 写笔画顺序(一般是横、竖、撇、点、折 五笔顺序法),才能查找到。
第三节 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 3、使用音序检字法要掌握古声母和古韵部
此外,还有民国时刘锦藻编的《清朝续文献通考》400卷(记载乾隆至清亡 的制度变化)。 ❖ 后者专讲某一朝代的典章制度,如南宋徐天麟的《西汉会要》《东汉会要》, 宋王溥的《唐会要》《五代会要》,《元典章》《明会典》等。
第二节 工具书的种类及作用
❖ 书目是图书目录的简称,它是根据书籍的性质对 其进行分类,并按一定方法进行编排,使读者了 解图书、认识其价值,从而有目的的读书的一种 工具书。
第三节 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 二、一般工具书的注音方法
❖ 一般常用的字书都要用一定的方法为汉字 注音。要正确使用工具书,还得掌握一定 的注音方法。古今工具书常用的注音方法 先后有譬况法、读若法、直音法、反切法、 注音字母法、汉语拼音字母标音法等。现 简单介绍如下:
❖ 直音法较譬况、读若法注音准确;其局限如清人陈澧说: “无同音之字,则其法穷;或有同音之字而隐僻难识, 则其法无用”。如现代普通话里“糗”字读“qiu”,就没 有同音字。《词海》收了个“仳”字,直音为“嚭”, 两字皆难认,等于不注。
第三节 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 4、反切法:是产生于东汉中后期、用两个汉字相拼切 来给一个汉字注音的一种方法。其原理类似于汉语拼音, 在当时是一种很科学的方法。具体拼的方法是:上字取 声,下字取韵,调随韵定,上下相拼。例如:
第三节 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 2、使用笔画检字法要注意数准笔画 ❖ 如果是单纯的笔画检字法,那只要数对笔
画即可。如果是笔画分类只后,还要用起 笔顺序作二级分类,那就得掌握规定的书 写笔画顺序(一般是横、竖、撇、点、折 五笔顺序法),才能查找到。
第三节 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 3、使用音序检字法要掌握古声母和古韵部
此外,还有民国时刘锦藻编的《清朝续文献通考》400卷(记载乾隆至清亡 的制度变化)。 ❖ 后者专讲某一朝代的典章制度,如南宋徐天麟的《西汉会要》《东汉会要》, 宋王溥的《唐会要》《五代会要》,《元典章》《明会典》等。
第二节 工具书的种类及作用
❖ 书目是图书目录的简称,它是根据书籍的性质对 其进行分类,并按一定方法进行编排,使读者了 解图书、认识其价值,从而有目的的读书的一种 工具书。
古代汉语ppt课件

促进文化交流
古代汉语作为连接古今的桥梁, 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
培养人文素养
学习古代汉语可以培养人的人文 素养,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
修养。
古代汉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
古代汉语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来源,如古装剧、历史小说等。
学术研究
古代汉语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 化、哲学等领域的重要工具,对于 推动相关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的历史演变的学科,涉及古音、今音、方音等多个方
面。音韵学对于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的特点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02
音韵学研究方法
音韵学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审音法等。这些方法在
揭示古代汉语语音演变规律和特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03
音韵学与古代汉语研究的关系
音韵学对于古代汉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汉语语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修辞的比较
修辞手法种类
古代汉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现代汉语在 继承古代汉语修辞手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和发展。
表达效果
古代汉语修辞注重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现代汉语修辞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 性。
文化内涵
古代汉语修辞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和历史背景,现代汉语修辞则更注重时代
性和普适性。
差异与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音韵 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现代汉语的词汇量更加丰富, 表达方式更加多样;语法结构更加简化;音韵系统也发生了一 定的变化。
02
古代汉语的语音与音韵
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声母系统
古代汉语的声母系统相对复杂,包括清浊音、送气与不送 气等区别。常见的声母如帮、滂、并、明等,在发音部位 和发音方法上各有特点。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性和流畅性。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古代汉语教学PPT课件

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 象等问题。
古汉语从词汇语法修辞等角度来分析他的语言现象
.
15
(二)工具性。
是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
要系统地掌握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 修辞、古书注解等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 分析说明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提高阅读古 籍史书的能力。
.
16
古代汉语教学课件
沧州师范学院
.
1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第一章 汉字 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文选 《蝜蝂传》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一、象形 二、指事
三 会意
.
2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文选 齐桓公伐楚 第三节 汉字的书体演变 一、汉字的书体演变 二、古籍中的用字 文选 鞍之战 第二章 古代汉语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望洋兴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
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
.
14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语言性 工具性 人文性 (一)语言性。
从文字、词汇、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即 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 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以逐步地提高阅读 古书的能力。
.
3
文选 勾践灭吴 第二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选文 燕昭王求士 第三章 语法(一) 第一节 词类活用 第二节 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位置 第三节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第四节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
古汉语从词汇语法修辞等角度来分析他的语言现象
.
15
(二)工具性。
是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
要系统地掌握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 修辞、古书注解等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 分析说明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提高阅读古 籍史书的能力。
.
16
古代汉语教学课件
沧州师范学院
.
1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第一章 汉字 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文选 《蝜蝂传》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一、象形 二、指事
三 会意
.
2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文选 齐桓公伐楚 第三节 汉字的书体演变 一、汉字的书体演变 二、古籍中的用字 文选 鞍之战 第二章 古代汉语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望洋兴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
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
.
14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语言性 工具性 人文性 (一)语言性。
从文字、词汇、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即 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 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以逐步地提高阅读 古书的能力。
.
3
文选 勾践灭吴 第二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选文 燕昭王求士 第三章 语法(一) 第一节 词类活用 第二节 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位置 第三节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第四节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
郭锡良《古代汉语》PPT课件

编排体例:按部首的不同分为540部,每部之内的所属字大体上是以义为序, 依义相聚。
说解体例: 先释义,后解形,再注音。以秦汉通行的篆书为对象进行的, 间或举出古文和籀文,为后人认识和研究古代汉字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缺点和局限:对一些字的解释有历史唯心主义和封建思想;对一些字形的解 释不正确,失于穿凿。
.
5
五、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1.传统的方法 ——死记硬背 2.科学的方法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感性认识指阅读文言作品(文选); 理性认识指学习古汉语各种知识与理论(通论)。 (1)多读(古代作品)——学好古汉语的基础 (2)多记(常用词)——学好古汉语的关键 (3)勤练(运用)—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4)勤查(工具书)——阅读古书的重要基本功
.
6
第二章 常用工具书
.
7
一、工具书的特征及其功用
1.什么是工具书 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 为人类迅速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 型的图书。 2.工具书的特征 查考性 概括性 易检性 3.工具书的功用 (1)工具书是读书治学的工具 (2)工具书是传播思想和文化的工具 (3)工具书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学工作的工具。
.
8
二、工具书的种类
1.字典、词典 字典—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 词典—解释词语的概念、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 2.类书、政书 类书—辑录古书中的史实典故、诗赋文章、俪词骈语等,按类或 韵编排以便寻检和征引的工具书。如《艺文类聚》、《册府元龟》。 政书—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工具书。如《政典》、《通典》。
.
10
5.表谱、图录 表谱—包括年表、历表和其他历史表谱,是供查年月日、历史大 事、人物生卒以及职官、地理之沿革的工具书。如《中国历史年 表》、《历代名人年表》。 图录—包括地图、历史图谱、文物和人物图录,是一种以图形揭 示历史文物和事物形象的工具书。如《郑和航海图》、《历代舆地 图》。
说解体例: 先释义,后解形,再注音。以秦汉通行的篆书为对象进行的, 间或举出古文和籀文,为后人认识和研究古代汉字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缺点和局限:对一些字的解释有历史唯心主义和封建思想;对一些字形的解 释不正确,失于穿凿。
.
5
五、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1.传统的方法 ——死记硬背 2.科学的方法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感性认识指阅读文言作品(文选); 理性认识指学习古汉语各种知识与理论(通论)。 (1)多读(古代作品)——学好古汉语的基础 (2)多记(常用词)——学好古汉语的关键 (3)勤练(运用)—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4)勤查(工具书)——阅读古书的重要基本功
.
6
第二章 常用工具书
.
7
一、工具书的特征及其功用
1.什么是工具书 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 为人类迅速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 型的图书。 2.工具书的特征 查考性 概括性 易检性 3.工具书的功用 (1)工具书是读书治学的工具 (2)工具书是传播思想和文化的工具 (3)工具书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学工作的工具。
.
8
二、工具书的种类
1.字典、词典 字典—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 词典—解释词语的概念、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 2.类书、政书 类书—辑录古书中的史实典故、诗赋文章、俪词骈语等,按类或 韵编排以便寻检和征引的工具书。如《艺文类聚》、《册府元龟》。 政书—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工具书。如《政典》、《通典》。
.
10
5.表谱、图录 表谱—包括年表、历表和其他历史表谱,是供查年月日、历史大 事、人物生卒以及职官、地理之沿革的工具书。如《中国历史年 表》、《历代名人年表》。 图录—包括地图、历史图谱、文物和人物图录,是一种以图形揭 示历史文物和事物形象的工具书。如《郑和航海图》、《历代舆地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