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技能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1 期
浙 江 水利 水 电 专科 学校 学报
J Z ein tCo s& Hy r C l g . h j gWa. n a d . ol e e
Vo12 No .4 .1
Ma. r 2Ol 2
2 2年 3 月 01
高 技 能 型 软 件 人 才 培 养模 式研 究
1 软 件 人 才 培 养 现 状 分 析
随着 I 术 和软 件产业 的迅猛 发展 , T技 急需 要 大 量 的 从 事 软 件 开 发 、 试 和 技 术 服 务 等 技 能 型 人 测 才 . 校 是 培 养 和 输 送 的摇 篮 , 而 目前 我 国 高 职 学 然 教 育 软件 人才 培养 中尚存在 如 下 问题 : ( ) 缺乏 对软 件人 才 的准确 定位 1 作为 培养 “ 软件 蓝 领 ” 的主 力军 —— 高 职 院 校 , 培 养 目标定 位 在理 论 上 较 为 清楚 , 在 实 际 培 养 过 但 程 中仍 然 比较 模 糊 , 没 有 形 成 定 位 准 确 、 “ 并 以 市
( C 4 3 SG 2 )
作 者 简 介 : 红 霞 (9 6一) 女 , 江 杭 州 人 , 士 研 究 生 , 教 王 17 , 浙 硕 副 授. 要从事 I 学和研究. 主 T教
名I T厂商 的认证 课程 , 这无 疑对 培养 学生 的实 际应 用 能力 有很 大 的好 处 , 这种 单 一 的考 评 方式 扭 曲 但
业 在员 工招 聘 时都 设 置 了 需 有 一 定 的工 作 经 历 的 录 用 门槛 . 就造 成 了 目前 I 这 T企 业各 层次 软件 从业
人 员需 求旺 盛 , 又 有许 多 毕 业 生不 能 胜 任 岗位 能 却
关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功能划分 、 型号分类 、 快捷操作。 ( ) 算机软件 知识 方 面 二 计
i .要知 道 目前 计 算 机 语 言 主要 的有 C语 言 、
VB FORTRA、 ALGOL COBOL、 BAS C I PL 1 /
P sa ROL a c lP OG , a C 手 , Ad 、 VC、 lh ,AVA VB Dep iJ
作 者 简 介 : 毅 (9 2 ) 男 ( 段 1 5 一 , 满族 )河 北 人 , 州 城 市 学 院 传 媒 学 院 高 级 工 程 师 , 要 从 事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研 究 ; 榕 玲 , 兰 主 张
(9 0 )女 , 18 一 , 兰州城 市学院传 媒学院讲师 , 主要从 事教 育技术研 究; 李敏娟(9 4 ) 兰州城 市学院传 媒学 院讲 师, 17 一 , 主要从 事
2 1 年 第 4期 01
N . 2 1 o4. 0 l
现 代 妇 女
MO E N W0 D R ME N 总 第 3 8期 6
关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段 毅, 张榕玲 , 李敏娟
( 兰州城 市学院 传媒 学院, 甘肃 兰州 707 ) 300
摘 要 :掌握计算机方面知识是时代的需要 , 掌握网络方 面知识是现代 生活的必须 , 掌握 数电方 面知识 是改变现代 生活活动的根本 ,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满足社会需要 的保证。 关键词 :技 能 ; 智能 ; 培养
统 ” 。
2主机 方 面 : 知道 有 主 板 、p 、 盘 、 驱 、 . 要 cu 光 软 硬 盘等 , 解 它们最 简单 的作 用是什 么 。 理 3显 示 器 方 面 : 知 道 有 电子 管 、 晶体 和 等 . 要 液
高校技能型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University Education [收稿时间]2015-07-30[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学型高校技能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编号UP-RP2014019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毛琳(1977-),女,吉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杨大伟(197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图像与信息处理;张汝波(1963-),男,吉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机器人技术;刘冠群(1980-),男,湖南衡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语音信号处理。
2016年4月April ,2016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为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必须改革现行的单一培养模式现状,构建分类人才培养模式。
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弊端。
应该采取技能型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点培养高校学生的工作技能和社会适应性。
[关键词]高校;技能型;分类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4-0027-02高校技能型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毛琳杨大伟张汝波刘冠群(大连民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00)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素质有能力的人才成为各个岗位争夺的焦点,但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加大,人才培养质量却很难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改革高校过去陈旧的单一教学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
[1]本文首先分析了现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从培养理念、专业和课程设置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制度、学生培养模式的选择指导体系及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五方面提出高校技能型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案,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中心思想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设置、教学环节和质量评价标准,为社会培养大批各具特长、技能突出的高质量人才。
石家庄市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石家庄市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探讨、研究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指导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
本文重点探讨了符合石家庄市高职教育规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解决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企业不断增加,经济高速发展,人才需求旺盛。
怎样才能让职业院校的学生符合企业的需求、符合职业的要求,顺利让职业院校与企业相对接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就是基于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视角,研究课程体系改革,提出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概念,即构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培养模式。
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五个部分:一是基于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为目的的培养目标;二是支撑这个目标的课程体系;三是保证课程实施的教学模式;四是实施教学的师资队伍;五是质量评价体系。
这五个部分必须集中体现在培养方案中,并且实现学校、企业和政府联动,才能实现职业教育技能型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准确定位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高技能型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
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培养占技能者25%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
因此,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二、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1.系统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为了完成培养目标把教学内容按一定组织结构所搭建起来的支撑框架,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总和。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成长机制的研究和探索

摘
要 :高技 能人 才应是 生产 一线 岗位能手和技 术标兵 ,是知识技 能型人 才,是 善于 思考 喜欢琢磨 的
创新 型人 才,这是 对高技 能人 才的素质要 求。我们要走 出对 高技 能人 才职 业素质及 其培养 模
式上的认识误 区,创新 高技 能人 才培养模式 ,形成 良好的人才成长机制。 关键词 :高职教 育 ;高技 能人 才 ;职业素质 ;校企合作
的相互衔接 ,改 变重 复分割 的状 况,提高课 程 的综合 化 程 度 ;二是坚持实用为本的原则 ,课程 内容紧跟企业的生产现
思想 。
一
个有远见 的企业 ,应根据 自身对人才的需要 ,积极寻
求与职业 院校合作 , 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以保 障企业的用人 需求得到最好 的满足 。因此 ,确立企业在 职业教育 中的主体
任。从 目前情况看 ,大多数高职 院校 的办学资源 匮乏 ,缺少
误 区之一 :高技能人才再 “ ,也只是 “ 高” 灰领” 。
尽管社会 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很 大 ,但 唯学历论 的用人
真实 的企业氛 围和生产实践 环境 ,难 以让学 生 “ 真刀 真枪” 的历 练;另一方面 ,也缺乏真正 的 “ 双师型”教师 队伍作 强 力支撑 。在这种条件下 ,多数高职院校采取一种积极主 动的 态度 寻求与企业 合作 ,争取 “ 企互培 ” 校 。但多 数企业 参 与
别所在 。
第四 ,高技能人才 的岗位特殊性要求其不仅能担负着技 术含量高的工作任务 ,还必须具备 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 神 ,这是需要长期的磨练才能养成的职业品质。
二 、 对 高 技 能 人 才 职 业 素 质 及 其 培 养 模 式 上 的 认 识 误 区
高技 能人才培养 和成长是一项 系统工 程 ,全社会 都有责
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金课题:2019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JGB2019061)。
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邝允新(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1)摘要: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培养模式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院校教师与企业专家的联合培养,能够针对行业发展现状,对学生进行更对口的专业技能培训,更好地满足社会行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培养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存在阻碍这种模式实行的因素。
本文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模式的应用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培养模式通过将企业高技能人才引入学校,有利于企业高技能人才传授技艺,也有利于高校培养高技能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然而,目前我国“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模式存在着校企合作不深入、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制约着该培养模式的发展。
要想发挥好“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就必须解决现存问题,提出更好的实施策略。
1. “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模式的意义1.1有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根本目标。
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
“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模式将企业专家与学生进行直接对接,能够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更好地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培养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特殊的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只注重课堂的理论教学将无法对接就业市场,也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技能实践要求。
1.2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必然趋势,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改革理念。
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研究
李晓红 徐雁波
【 摘
贾 磊 商丘工学院
要 】探讨、研究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指导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实践。本文通过分析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探讨符合我国高
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 式,为解决技能型人才紧缺提供相 关的建议和意见。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技能型人才 ;培养模式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是 在 一 定 教 育 思 想 常 详 尽 , 不 过 , 就 我 个 人 观 点 , 能 力 本 生产 实践的具体操作者 ,是生产一线 的高 和教 育理论 的指 导下 为实现 培养 目标 而 位 C B E 课程 模 式是 对可 以看得 见 、摸 得 等技术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 目标 的 采取 的教 育教 学样 式和运 行方式 ,其 基 着 的 职 业 能 力 的 分 析 , 而 不 是 对 作 为 一 定位 ,对 于 发 展 高 职 教育 意 义 重 大 ,它 直 本 要素包 括培 养 目标 、培 养制度 、培 养 种心 理准备 和心 理状态 的 内化 的 能力分 接影响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 、教学指导思
过程 和培养 评价 等 。人才培 养模 式 的问 析 ;是对 能力 的 点的分析 , 而不 是对 能 想、教学 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等。诸如 题 ,关系 到高等 职业 院校办 学 的成败 。 力形成 过程 的分析 , 因此 它很难 做 到技 直 以来社会对高职教育 的轻视,对技能
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课题题目

附件5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课题题目一、培养高技能人才及环境建设的理论分析、探讨与研究1.关于开发高技能人力资源的思路与实践2.关于高技能人才结构的理性分析与研究3.关于开发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研究4.关于建设高技能人才孵化器(基地)的探讨5.关于培养高技能人才所涉及的相关政策的探讨与研究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途径6.关于引进“开放式办学、学分制、弹性学制”理念、开发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路与实践7.关于培养高技能人才方法与途径的探讨和研究8.关于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的探讨与研究9.关于绝技、绝招、绝活的继承与发展的探讨与研究三、高技能人才的现状与需求10.关于劳动力资源结构的统计分析的研究11.关于高技能人才现状与需求的研究12.关于培养高技能人才与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四、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13.关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14.关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师资库建设的研究五、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务管理15.关于高技能人才培训大纲和计划的研究16.关于培养高技能人才专业设置的研究17.关于高技能人才的课程开发的探讨和研究18.关于高技能人才标准及规范与鉴定和评价的探讨与研究六、高技能人才培训质量19.关于确保高技能人才整体培训质量的研究20.关于高技能人才实践技能培养的探讨与研究21.关于培养高技能人才核心能力的探讨与研究七、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材开发22.关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材及刊物、读物开发的研究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经费23.关于高技能人才开发成本、收费标准及经费来源渠道的探讨与研究九、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咨询机构和信息系统24.关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咨询机构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的探讨与研究十、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机构25.关于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门研究机构和机制及研究系统的探讨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汪明霞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国正面临着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瓶颈”。
而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目前国家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关系到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工作的中心地位,必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因此,本文结合技能人才培养理论,以构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对接对话机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的理论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分析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
高技能人才在人才范畴中层级较高,是在生产性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
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主要分布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教育规划纲要》正是颁布。
在总体规划今后10年教育改革发展同时把职业教育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规划,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了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采取措施培养占技能者25%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
因此,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理论支撑高技能人才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要在反复的实践训练中才能养成。
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学应理论实践共存。
而更突出实践。
按照模块中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
以模块中的知识为主要内容构成理论教学体系。
按模块中的能力为基本要求构成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中要结合专业教学进行职业素质培养。
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
式。
努力增强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包括实施素质教育、掌握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所必须进行的所有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及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闭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
是职业教育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也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客观要求。
职业院校的教学是围绕培养能力来展开的。
而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
因此。
职业教育一方面要以培养能力为理论教学的核心。
明确理论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
并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
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可以结合实际工作来进行。
通过多种实际训练形式。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三、注意个性培养,构建了多样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的教学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为学生就业服务,把教育教学过程与产业发展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生学习服务,尊重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和个人选择,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1.实行主辅修培养模式。
学校开设辅修专业(系列)课程,鼓励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课程的同时,选读辅修专业。
对学有余力的学
生允许打破学科、专业、年级界限辅修其它专业课程,达到要求的发给辅修专业证书。
2.实行“双证书”培养模式。
全面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掌握必要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适应社会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实施中外合作培养模式。
合作办学参照国际化标准和市场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引进部分原版教材和现代化教学方法,培养适应国际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4.素质拓展培养模式。
实行素质拓展学分和技能创新学分。
把学生素质拓展学分、技能创新学分列入人才培养计划。
四、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对策与建议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并结合示范校建设的经历,提出以下建议:1.把高技能人才需求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政府应该把人才需求规划作为经济建设项目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项目启动的同时,提供企业用工和技能要求的职业标准,为学校制定培养方案提供依据,实现前馈控制。
2.对接受顶岗实习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体现,只有实现了利益互补,才能真正地使学校和企业从握手到牵手。
因此,按照国家改革实验区先行先试的原则,建议规定对提供实习实训岗位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补偿或税率减免(如减免教育附加税等)等优惠政策,以实现校企的双赢。
3.对区域经济主要技术工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准入制度
基本出发点是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
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是适应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提高效益,保护消费者利益等方面的迫切需要。
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培训制度,特别是对滨海新区支柱产业的主要技术工种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可以促进职业院校的课程融合,改变学生的素质结构,提高专业水平。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可以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劳动者创造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促进劳动者主动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素质,达到使劳动者尽快就业和稳定就业的目的。
4.改革职业院校的录取方式。
要改进按照“类型”来管理高职院校的做法,就必须从高职院校的“入口”进行改革。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变职业院校的录取方式。
建议高职院校招生既可以单独组织考试,也可以与全国高考同步,单独填报志愿,根据考生的志愿进行单独录取。
与本科院校录取工作同时进行。
形成和普通高等教育并行的机制,真正从层次走向类别教育。
5.改变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的办法。
考虑到职业教育的定位。
建议改革职业院校教师评聘条件。
参照普通高校的评聘办法,把教师的企业经历和对企业科研服务能力作为评聘的主要考评内容,并在政策上加以积极的引导。
总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首先需要经过学校教育培养。
它使高技能人才具备了基础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技术知识。
具
有能胜任职业技术岗位要求的人才素质。
而通过社会工作实践。
高技能人才的知识得以丰富、技术能力及综合能力得到增强、心理更加稳定,其知识、能力、素质的成熟度增加。
创新意识逐渐转变为创新能力。
而通过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激励等方式更加促进了高技能人才努力学习与勤勉工作,促进了其知识、能力的进一步增长,并能在工作中形成创新成果。
高技能人才是在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一再实践的不断反复过程中得以成长的。
参考文献:
任毅梅,郭奇,王爱敏.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技能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4):44—45.49.
曾令奇,张希胜.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06,(5):26-29.
绪强.加强技能训练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23).312高校管理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