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2年新课程高考备考复习研讨会(历史)资料

合集下载

浙江省2012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试题(历史部分

浙江省2012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试题(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0分)1.(2011年11月浙江调研13题)春秋时期,宋楚两军对垒,宋军不乘时出击而大败。

国人归咎于宋襄公,襄公辩称:“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其中“亡国”的“国”指A.夏B.商C.西周D.宋【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周公旦平定管蔡武庚叛乱后,周成王将原商朝贵族微子启封于宋。

宋襄公是商朝贵族的后代,因此选B。

【结束】2.(2011年11月浙江调研14题)“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这首古代著名诗歌反映了A.西周农夫的劳动生活B.东汉地主的庄园生活C.唐代诗人的“诗中有画”D.宋代文人的抒情写意【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

《诗经》的诗,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表现的是农夫的辛勤劳动。

因此选A。

【结束】3.(2011年11月浙江调研15题)《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魏源此言意在强调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魏源认为西方先进技术是“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这是中国人观念上的重大变化,即由“鄙夷”到“师夷”,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因此选B。

【结束】4.(2011年11月浙江调研16题)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

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错误的是A.放弃进化论B.重新评估传统C.反思西方文明D.肯定孔孟之道【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打字:黄金重、孙永庆、林雪松、韦钧苑整理:龙辉校对:杨伟平解析:武汉外国语学校汪新兵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

【答案】A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

【答案】C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的庄园里,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足程度很高;草市是在乡村、城外交通便利处自发形成的商品交易场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012年高考文综浙江卷历史含答案(解析版)

2012年高考文综浙江卷历史含答案(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

【考点定位】“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墨子的思想主张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

【考点定位】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浙江省甬金丽高考文综(历史)复习研讨会资料(十三)精编课件

浙江省甬金丽高考文综(历史)复习研讨会资料(十三)精编课件
(六)近代科学技术
(四)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代议制的含义
二、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背景 三、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过程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 大革命 (拿)
美国 独立战争(华)
德意志的统一
三、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形式
英—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1689《权》 美—总统制共和制 联邦制—1787美宪法 法—共和制 (责任内阁制)--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联邦制—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
金华 十校
(3)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 “翻开造纸工业新的一章”(手工劳动方式向机 械操作过渡),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 阶段”的原因。(8分)
从“温故”走向“知新”
缙云中学 丁雯静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余文森 教授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回答,他认为: 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 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 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 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 标)的协调发展。
认知停靠点,解决学会的问题; 思维展开点,解决会学的问题;情感激 发点,解决想学、乐学的问题;
(三9五四运动
时间
19C40—60S 19C60S—20C初 1912---1919
世界背景 英完成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
革命
帝国主义形成
一战
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列强侵华 两次鸦片 甲午、八国联军、 以华治华
战争
干涉“辛”
科技文艺:
人:华、拿、牛、达、马、恩
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工人运动
市场 雏形开始形成
初步形成

2012年新课程全国文科综合试卷历史试题评析--傅战来

2012年新课程全国文科综合试卷历史试题评析--傅战来

2012年新课程全国文科综合试卷历史试题评析与启示湖南省株洲二中傅战来2012年,湖南省与陕西、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西、江西、新疆等省(区)共同使用全国新课程高考历史试卷。

该套试题是对2011年高考题优点的继承和发展,它巩固了新高考命题的基本范式,试题体现了“结构稳定、载体创新、关注热点、能力立意、突出难度”的特征,因此,研究2012年高考试题对于新课程的实施和新高考的复习,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结构基本稳定2012年是湖南高考文科综合采用新课标试卷的第三年,今年的文综历史部分,给人的整体感觉与上一年非常接近,稳中有变,呈现不断创新和提高能力要求的趋势。

①试卷结构保持去年的传统。

试卷分为第1卷和第II卷,第1卷为必考题,题型是选择题,共12个,每题4分,共48分。

第II卷主观题,由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必考题两个,分值37分。

选考题由四个选考模块构成,考生从其中任选一个模块,分值均为15分。

②从题型来看和去年基本一致,以材料为载体命题,试题模式稳定。

选择题设问没有反向设问,设问方式和类型稳定,非选择题40题设问稍有变化,由两问变成三问,试题设计上,材料由分散的段式材料变成一段完整单独的材料,考查更趋主题化。

41题的设计更加多元化,除了文字观点外还有图表信息。

选修题依然脱离教材本身,但命题模式不变。

二、历史试题主要特点该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凸显了能力立意,适应了考生的个性化选择,强调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试卷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历史材料的全新运用,呈现材料载体创新。

课程观代替教材观,试题以新的内容载体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潜能,突出开放性和创新性。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新的内容载体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乃至使用学术前沿观点、社会热点相关内容命制试题,以寻求命题的突破与创新。

2012浙江甬丽金三地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课件:世界现代史重点剖析与复习策略

2012浙江甬丽金三地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课件:世界现代史重点剖析与复习策略

阶段特征
世界市场震荡,凡 尔赛—华盛顿体系 的确立与瓦解时期
20世纪40 年 1947年,杜鲁门主义 代中后期— 20世纪50年代中,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1991年 1961年,不结盟运动 1967年,欧共体形成 60年代末,日本崛起 70年代末开始,中国改革开放
1991年至今
美苏冷战时期—— —两极格局;出现 多极化趋势形成和 发展
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三
——学生的历史感在哪里? 四、有针对性地提升解题能力
2009-11年宁夏卷之概括
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
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二
二、科学划分通史阶段
第一:经济思想的转变:从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 第二: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战后: (1)美国罗斯福新政:核心是扩大消费。 (2)德日法西斯专政:是现代化的“反动”。 (3)苏联斯大林模式:苏联通过斯大林模式来实现 现代化。 二战后: (1)西欧和日本实行社会改革,加强政府宏观指导, 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德日恢复发展。 (2)东欧国家:1948—1953年,苏联式的高度集中的 经济政治体制确立。
一轮复习后之学情分析
部分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知识瓶颈”。
学生知识多而乱,结构不完整,难点不理解,时间线不清晰, 概念张冠李戴;
二是“高原现象”。
做题蓄而不发,发而不全,全而不对。审题能力、解题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答题规范,等等有待加 强。
二轮复习之备考策略之一
——以生为本,关注发展 一、动之以情,发掘非智力因素
2009-11年省文综卷世界近现代史试题之解读
第一,从分值比例看
2009-11年省文综卷世界近现代史试题之解读 第二,从知识点分布和考核要求看

浙江省2012届高三历史必修内容复习提纲

浙江省2012届高三历史必修内容复习提纲

浙江省2012届高三历史必修内容复习提纲一、古代部分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⑥崩溃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⑦影响: a、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b、消极: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宗法制:①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②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③等级秩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朕、制或诏、玺)2.秦朝的中央机构: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 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012年高考研讨复习历史讲稿

2012年高考研讨复习历史讲稿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2012年山东高考文综——山东高考考试说明历史学科解读及应对策略主主讲讲人人 魏魏 明明2012年在变与不变的喧嚣声中,新课改高考将进入第六个年头。

2012年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呈现什么新特点、带来什么新变化、引领什么新趋向,都备受进入高三最后冲刺复习老师和考生的关切。

如何来准确解读《2012年山东高考卷考试说明》?如何利用《2012年山东高考卷考试说明》来把握2012年高考命题的新特点、新变化和新趋向?如何从《2012年山东高考卷考试说明》透漏出变与不变的信息中来增强2012年高考文综备考的针对性,是现阶段每一位高三教师和考生都期盼解决的问题。

今天我将选取五个方面问题分别来做一下分析与说明。

一、关于2012年山东高考考试说明历史学科的“变与不变”通过与《2012山东高考卷考试说明》认真比较,“稳是前提,变化明显”是阅读考试说明后的突出感受。

从总体上来看,《2012年山东高考卷考试说明》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不变、二个调整、一个变化”,这体现了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高考思想和原则。

三个不变具体表现在:命题指导思想不变、考试命题的内容范围(必修、选修)不变、试卷形式及结构不变(时间、分值、题目总量,各科比例、选做题目不变)二个调整具体体现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局部调整、考核目标与要求调整一个具体变化体现在——样题题型示例变化明显从具体变化来看,考核目标与要求在表述变化上已经与全国新课标大纲相一致;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变化体现在把山东文综往年高考必做题原4道题,改为6道题,也就是说原来政史地综合题,现在分开出题;最应该值得注意的变化是题型示例调整,尤其是增加了多道选自全国高考课程卷的相关试题,这应该引起备考者的重点关注。

二、解读2012年山东高考考试说明“变与不变”蕴含的备考指向 Ⅰ.命题指导思想不变蕴含备考导向Ⅱ.命题内容范围不变说明备考策略Ⅲ.考试试卷结构不变关系命题标准Ⅳ.试卷结构局部调整暗含试题呈现Ⅴ.考核目标要求调整指明命题方向Ⅵ.样题题型示例替换关乎试题变化最大变化,样题题型示例变化明显——最应该值得注意的变化2012年高考说明中“题型示例”文科综合科目的三个学科共精选了62道不同命题形式的典型例题,题目类型和呈现形式更加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