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汇运用看英汉广告语言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1

合集下载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摘要】本文将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出发,探讨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首先介绍了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特点,包括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接着分析了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体现,比如文字选择、隐喻运用等方面的异同。

在文化解读部分,探讨了中英广告背后文化观念的差异,如中式广告注重集体主义,英式广告注重个人价值等。

还探讨了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在现实中的运用情况。

通过这些讨论,本文将对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够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中英商业广告用语、文化差异、跨文化传播、实际案例、思考、特点、差异体现、文化解读1. 引言1.1 背景介绍商业广告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市场营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作为商业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英两国的商业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发展,中英两国之间的商贸往来日益增多,商业广告也在不断融合和互相影响。

深入研究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特点和差异,对于促进中英商贸合作、增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不同体现出两国在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对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英两国商业文化的不同之处,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制定适应当地市场的营销策略。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研究也有助于拓展跨文化传播的视野,提升广告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

探讨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有助于促进中英两国商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全球商业广告的发展。

2. 正文2.1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特点1. 简洁明了:中英商业广告用语都倾向于简洁明了,用尽量少的词汇传达清晰的信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2. 强调美感:中英商业广告用语注重美感,通过精巧的语言和图像设计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达到营销效果。

3. 强调产品特色:中英商业广告用语都会强调产品的特色和优势,让消费者对产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增加购买欲望。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商业广告是企业宣传和推广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商业广告,企业可以向消费者传递信息,促进销售,提升品牌知名度等。

在中英两国,商业广告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反映了两国语言文化的特点。

本文将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入手,探讨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在商业广告中的体现。

1. 形式不同中英商业广告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的商业广告多采用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文字通常较多,语言严谨,注重文字的表现力和描述能力。

而在英国,商业广告更注重图像和音频的运用,有时候文字并不多,而是通过图片和声音来传达信息,强调情感表达。

这两种形式的差异反映了中英两国在广告传播中的不同文化倾向,中国更注重文字表达的严谨性和描述能力,而英国更注重情感表达和视觉效果。

2. 文化内涵不同中英商业广告用语中的文化内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许多商业广告会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古诗词、名人名言等,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这些文化元素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有一定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

而在英国,商业广告更注重幽默和创意,通常会采用一些俏皮话或者冷幽默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这种不同反映了中英两国在文化认同和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3. 语言风格不同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语言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商业广告通常采用比较正式的语言风格,强调客观、严谨、稳重,甚至有一定的官方语言的味道。

而在英国,商业广告更愿意采用亲切、直白、接地气的语言风格,更注重与消费者的交流和情感沟通。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国在语言交际中的不同特点,中国更注重语言的严谨性和正式性,而英国更愿意用亲切、直白的语言与消费者沟通。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语言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形式、文化内涵、语言风格和文化符号等方面。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国在语言文化传播和情感表达上的差异,也为商业广告的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在进行中英商业广告的语言传播时,需要充分考虑双方文化差异,灵活运用语言文化元素,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近年来,随着中英两国经贸交流的日益频繁,商业广告也成为了两国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导致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不仅仅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甚至在文化传达、品牌形象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表达方式的差异在表达方式上,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1、表达方式的直接与间接中文广告往往采用直接向消费者传达信息的方式,内容明确、内容简明,而英文广告则往往比较采用隐晦、间接的方式进行文化表达,让读者自行理解。

例如:中文广告:“今夜80%的人选择XXX品牌,你呢?”英文广告:“Choosing the best is important. Choose XXX.”2、语言文化差异中文和英文表达方式的文化背景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广告中,中文广告更注重表达文化内涵和情感交流,而英文广告更注重传达品牌知名度、品质和市场规模等。

3、文体的差异中文和英文表达方式在文体上有所不同,中文广告尤为注重文言和修辞,而英文广告则普遍采用较为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二、文化传达的差异在文化传达上,中英商业广告用语也存在着许多差异,从而影响品牌对不同文化背景消费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1、颜色的差异中西方对颜色的喜好和认知有所不同,例如在中国,红色是热情、幸福、吉祥的代表色,而在西方,红色则是警告、禁止和禁忌的代表色。

因此,中文广告和英文广告对待颜色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例如:中文广告:“喜迎新年,换一款红色笔记本吧!”英文广告:“Get a refreshing new computer for the new year!”2、气氛的差异在气氛的表达上,中文广告喜欢用热闹、团结、友善的气氛来影响消费者,而英文广告则喜欢强调奢华、高端、尊贵的气氛来影响消费者。

3、风格的差异在风格的表达上,中文广告喜欢强调个性化、情感化的形式,而英文广告则注重大众化、高效率的形式。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商业广告用语是中英语言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体现,反映了中英两国商业交流中的不同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分别从语言方式、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三个方面来说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在语言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中文广告通常使用较为直接的陈述句,强调产品的功能和性能。

中国广告中常见的宣传口号“品质保证”、“物美价廉”等都是对产品品质和价格的直接表述。

而英文广告则更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的口号和标语,强调产品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英国某牙膏广告的口号是“每日一刷,美丽百倍”,强调了牙膏的美白功能和使用的频率。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在文化传统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广告常常借助于一些传统文化符号和象征来表达产品的特点和品质,比如龙、凤、中国结等。

中国广告还常常使用名人或成功人士的形象和名言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而英国的广告则更注重通过幽默、夸张、讽刺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通过情感的表达来打动消费者的心。

英国某啤酒广告通过演绎一个搞笑的情景来推销产品,具有较高的娱乐性。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在思维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文广告由于受到汉字的特点和中文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常常运用象征性语言和直观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产品的特点和意义。

中国某手机广告用“一部手机,一座城市”来表达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而英文广告则更倾向于运用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产品的优势和独特性。

英国某汽车广告用“像一阵清风,让你摆脱束缚”来表达汽车的舒适性和自由感受。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体现了中英两国语言文化差异。

在语言方式上,中文广告倾向于使用直接陈述句,而英文广告则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的口号和标语。

在文化传统上,中文广告借助于传统文化符号和名人形象来增加吸引力,而英文广告则倾向于使用幽默、夸张等方式。

在思维方式上,中文广告常常使用象征性语言和直观的表达方式,而英文广告则倾向于使用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

从词汇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从词汇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从词汇中看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摘要】语言代表着一种文化。

中西方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不同。

词汇是英语的主要构成元素,从词汇之中就可以反映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本文简单的从日常生活用语、成语和惯用语以及事物的命名规则来谈中西文化的差异。

[abstract] language represents a kind of culture. Chinese and western there were some similar ities, but also has the very big differences.Vocabulary is the English major element, from vocabula ry it can reflec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is article simply from daily talk, idioms and thing naming rules to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 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记录着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兴旺,它实现着民族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语言学家EdwardSapir曾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

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

”因此,掌握一门语言实际上就是掌握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要素,在语言的构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语言上中方的差异。

下面简单的从日常生活用语、成语和惯用语以及事物的命名规则来谈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从生活日常用语来看,中西方的不同之处较为明显古人把上厕所大小便称为“如厕”、“出恭”或“更衣”,今人一般都是说“上厕所”(“去洗手间”这个说话是源自于西方)。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商业广告用语是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表现,反映了各自国家的商业文化和消费习惯。

通过比较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可以看出中英两国在商业广告表达方式上的一些差异,反映了两国在商业文化和消费观念上的不同。

中文商业广告用语在表达上更强调文学性和修辞性,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美化语言来吸引消费者。

“贴心服务”、“品质保证”、“无微不至”的用语常在中文广告中出现,这些词语通过修辞手法让人感觉到产品或服务的贴心和用心。

中文商业广告用语也注重传统文化和习俗的融入,如“节日特惠”、“传统手工艺”等,这些词语能引起中国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因为中国人在消费时通常会考虑传统和文化因素。

“物美价廉”、“超值套餐”等用语也常在中文广告中使用,这些词语着重强调产品或服务的性价比,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

而英文商业广告用语则更加直接和简洁,注重理性和逻辑的表达方式。

英文广告用语通常使用一些简洁明了的词语来吸引消费者,如“discount”、“promotion”、“special offer”等,这些词语直接传达出产品或服务的优惠信息,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英文广告还常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如“exclusive”,“limited edition”, “luxury”等,这些词语通过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让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

“money back guarantee”、“free trial”等用语也常在英文广告中出现,这些词语着重强调产品或服务的可靠性和信誉,让消费者感到更加放心。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比较可以看出,中文和英文在商业广告表达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广告用语更强调情感共鸣和修辞美化,注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融入;而英文广告用语更加直接和简洁,注重理性和逻辑的表达方式,更强调产品或服务的实际优惠和性能。

这反映了中英两国在商业文化和消费观念上的不同,也呈现出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商业广告用语虽然都是为了促销和传达信息,但在表达方式、语气、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两个方面论述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一、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语言特点1. 中文商业广告用语的语言特点中文商业广告用语以简洁、直白、凝练为特点,追求口语化和感性化,多使用中文的修辞格和说理方式。

如:“全场半价”、“买一送一”、“低价急售”等。

中文商业广告用语也注重巧妙的搭配和韵律的处理,采用平仄对仗的手法来增加语言的效果。

2. 英文商业广告用语的语言特点英文商业广告用语以简明、明快和直接的方式来传达信息,强调语言简洁明了,表达准确、简练。

英文广告使用的短语和词汇通常都是简单明了的表达。

如:“on sale”、“buy now”、“discount”等。

英文商业广告还善于使用对比、修饰等手法,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和卖点的突出。

二、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文化差异1. 文化内涵不同中文商业广告用语注重情感的渲染和文化内涵的传递,尤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引用较多。

如在对待家庭、孝顺、友谊等方面会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而英文商业广告用语则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优点和实用性。

2. 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中文商业广告用语偏爱修辞、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其更加富有诗情画意和感性的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英文商业广告则更加简练、直观,强调信息的传达和产品的实用性。

3. 语气和文化差异中文商业广告用语在语气上更加委婉、礼貌,并常使用带有婉转语调的句子。

而英文商业广告则更加直接、干练,并有时使用一些俚语和幽默语言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除了以上差异,中英商业广告用语还存在其他一些差异。

中文商业广告着重强调产品的性价比和使用效果,重视人际关系和亲近感;而英文商业广告则善于利用数据和事实来证明产品的品质和竞争优势,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性。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在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反映了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对于广告用语的选择和表达方式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商业广告中,语言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广告的有效性和传达的效果。

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在广告中的表达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将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探讨。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上。

中文广告注重描述性和说服性,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想象力来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中国的广告语经常使用各种形象生动的比喻、典故和成语来进行表达,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和兴趣。

而英文广告则更加直接和简洁,注重产品的特点和功能,强调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

英文广告语常常采用简短的句子和清晰的表达方式,以便快速、直接地传达所需要的信息和观点。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还体现在文化内涵上。

中文广告注重情感和人情味,强调亲和力和人情味。

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习俗经常出现在广告语中,以此来影响受众的情感和态度。

相比之下,英文广告则更加注重商业化和实用性,强调个人利益和产品的实际效益。

英文广告语通常会突出产品的性能和价值,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兴趣。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还体现在文化符号和象征上。

中文广告常常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象征,如龙、凤、红色等,以此来凸显产品的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

而英文广告则更加注重全球化和国际化,强调产品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特点。

英文广告语通常会运用国际通用的符号和象征,以此来表达产品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形象。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文化内涵和文化符号上。

中文广告注重情感共鸣和人情味,注重产品的情感渲染和人际关系;而英文广告则更加注重商业化和实用性,强调产品的实际效益和国际形象。

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也为商业广告的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交流提出了挑战和机遇。

在进行跨文化广告传播时,需要充分了解受众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灵活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和文化符号,以此来有效地传达广告信息和实现传播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词汇运用看英汉广告语言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韩莹邵阳学院外语系2010级语言一班 1040501290引言:关于文化这一术语,早已有许多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先后提出不同的解释和定义,诸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是包括音乐、艺术、文学、建筑、技术、科学和哲学在内的一个民族所取得成就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等等。

”[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反映记录不同文化的各个侧面,语言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中最典型的符号子系统。

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文化是语言创造的动力和表达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广告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功能变体,也就是广告文体。

在当今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传递和理念传播时代,已融人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广告语言属于“鼓动性的语言”,有着强烈的“说服力”,广告语言必然会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是为了达到“推销商品”这一共性目的,然而,由于东西方在哲学观念,思维模式,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民风习俗、等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的审美情趣、消费心理以及对商品的认识角度等也存在着诸多差异,故而英汉广告语言为激起民众购买欲望所采用的广告词汇自然也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差异。

本文拟就从广告语言词汇运用的角度赏析生活里的广告语进而讨论出隐含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英汉广告语言;词汇运用;文化差异;正文:一、词汇运用看中西不同的哲学观念I、中文广告:1. 天上彩虹, 人间长虹。

( 长虹牌电视机)2. 天有不测风云, 我有人生保险。

(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这两则广告都注重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选取选取“彩虹”做“长虹”的喻体,(天或自然)“风云”和“我的保险”形成言语上的对仗工整,利用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用迂回曲折的方式,采用移情手法,唤起读者对商品的好感,使读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理的效果。

此外长虹广告把其产品与美丽的彩虹联系起来,竭力创造美感,抒发情怀,使人感到天和人之间,彩虹和“长虹”之间自然而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发起消费者美好的想象和强烈的购买欲。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广告词也正是为迎合中国人的这一心理,巧妙地借格言来增强说服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英文广告语言受其多元论观点的影响,时常鼓励个人自由,发展和创造性,鼓励人们去改造世界,征服自然。

如:What distinguishes the leaders from the followers? In dependent thinking. (The960LuxuryVolvo)Volvo is never meant to be a car for any but the discriminating few.以上两则都是沃尔沃小汽车的广告,诸如“distinguishes”、“leaders”、“followers”、“independent”、“any”、“discriminating”和“few”的措辞,准确地唤起了目标消费者追求独特的个性、希望与众不同、渴望获得成功的心理需要和共鸣,从而打动他们,促使他们采取进一步的购买行动。

再如:It makes you feel like the man you are. (别克)If you could,you could.(Audi)这是别克小汽车的广告语和奥迪小汽车的广告语,这两则广告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都分别用了两个you,不仅尊重作为个体的消费者“you”(你)的个性,还带给消费者无限自由“假如你能,你就能”,这正是西方消费者所追求的———一个可以自由地设计自我并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自由世界。

广告语很好地表达了消费者对个性、成功和自由的追求,因此容易打动消费者。

“就文化的基本形态而论,中华文化是一元的,而西方文化是多元的。

”【2】(朱炎1989)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坚持一元论,即天,地,人是自然而和谐的整体。

天具有人格精神,人具有天的品行。

“天合一”的观念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基本的哲学观念。

孟子曾经提出“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哲学思想。

他认为“天人相同”,天是有德性和意志的,所谓“道德之天”。

汉语中有很多词汇和词组都反映了这一哲学观念,如“天才”, “天赋”, “天子”等【3】(郭锦桴1993)。

与中国文化相反,欧美文化历来坚持多元论的观点,注重物质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特别强调自然界的变化和差异。

一再强调个人自由,自我发展和个人进取心。

这种差异也常会在广告中反映出来。

二、价值观念I、群体倾向与个人倾向。

中国人的从众心理根深蒂固,"认为“大家用的一定是好货”,不少广告以此为卖点,大肆渲染和说服消费者去购买同一产品,如:“(某洗衣粉)洗了都说好”,“…是时尚追求”。

"[4]这类说服方式在汉语广告中颇为流行,再看如下广告语:1、妈妈,我又梦见了村边的小溪,梦见了奶奶,梦见了您。

妈妈,我给您捎去一样好东西。

威力洗衣机,献给妈妈的爱。

(威力牌洗衣机)2、朋友情谊,贵乎至诚相处,互相支持帮助,互相激励。

啊,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麦氏咖啡,情浓味更浓。

(麦氏咖啡中文)3、有朋自远方来,喜乘三菱牌。

(三菱汽车)4、让妻子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这是每个丈夫的职责。

(金鱼牌洗衣机)中文广告中,广告撰写人还充分利用中国人作为炎黄子孙所具有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在广告语言中唤起消费者的共鸣和情感,从而获得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和好感。

如:5、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美菱 (美菱集团)该则广告自豪地宣称美菱是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产品专为中国人设计,广告语言带给目标消费者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深深地激发了消费者的爱国主义情怀,消费者容易被该广告词打动从而采取购买行动。

在价值观方面,中国文化推崇无私奉献,个人的价值在奉献中体现出来,即群体倾向。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博爱,仁义一直是社会推崇的的价值观, “独乐不如众乐”的传统美德深深扎根于社会道德的沃土之中。

对中国人而言,个人的幸福和快乐应和集体的利益一致,体贴和关爱一直是人们所崇尚的情怀。

故中国人对国事、家事、事事关心,给人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被认为是美德。

在以上的几则广告语中“献给妈妈的爱”、“朋友情谊”、“丈夫对妻子的责任”等虽然不朗朗上口,但广告词的撰写者都围绕着古老中国千年文化精髓积淀成的价值观念即人生在世定当懂得重情重义这种以群体好为好的思想为中心进行设计广告语。

但在西方国情况则不同,他们比较注重个体与个性,常以“个性”、“独立”、“隐私”等作为主题有时甚至以针对个人的口吻,对消费者进行说服。

如美国著名运动品牌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就符合崇尚个性、提倡自由的美国青少年一代的心态:要做就做,要与众不同。

Our personal service will appeal to your individual taste.( Lufthansa Airline) Lufthansa航空公司的广告并没有介绍我们的服务有多好,而是用“您的个人品味”( your individual taste)这个短语说“您”能得到什么享受,以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使人们读起来飘飘然,仿佛整个世界惟我独尊。

II、权威意识与量化数据。

中国人有较强的权威崇拜心理和等级观念,在广告语用词上通常以“获得某某金奖”、“省优、部优”、“国家免检”、“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等作为权威认证和承诺的依据,或以“王者至尊”、“王朝”、“皇家”等作为最高级别的修饰语来显示君临天下、唯我独尊的霸气。

如下面广告:花牌女鞋,牛头牌男鞋商业部最畅销国产商品,荣获金桥奖,被轻工业部选为质量信得过产品,四次被全国大型商场推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轻工产品皮鞋类第一名。

(上海皮鞋厂)这则广告都罗列了该产品所获得的许多荣誉来说明产品的高质量和可靠性,这实际上正是中传统文化中权威崇拜观念在广告语言中的体现,可这种广告语即使译成英文在西方消费群里很难达到预期的语用效果。

诸多英文广告中,即使一些国际品牌的广告,均未见有任何鉴定证书,荣誉证明。

在以自我价值为主的英美文化中,人们对官位看得很淡,并无刻意追求之意,他们所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们通常更注重实用,注重证明商品品质的试验数据和调查结果。

广告宣传多以量化的数据和个性化的感受去说服消费者,并以此作为承诺的依据。

例如:Standard dual air bags. Steel safetycell construction. Side door guard beams. 24-hour Roadside Assistance. Available antilock brakes. Available all2speed traction control. Airconditioning. Electronic AM/ FM stereo cassette . Air filtration system. Dual remote mirrors. Rear defroster andmore.( Ford ) 这是一则福特汽车广告。

广告从安全性,舒适性,和售后服务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突出了产品的特点,充分体现其主义精神。

三、语言习惯中的含蓄与幽默中西文化差异在中英文广告语言中还体现在英语广告中夸张和幽默的语言,西方广告人很少掩饰他们对自己产品优势的骄傲,他们会竭尽所能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最好或独一无二,广告撰写人不遗余力地使用夸张的语言,可以说他们是使用诸如“attractive”,“beautiful”,“delightful”,“gorgeous”,“superb”,“luxurious”等刺激情感的词汇的高手。

英语广告中的幽默也能很好地被目标消费者接受,这些手段都给消费者该来愉快和满足的感觉。

而中文广告多采用朴实直白的语言,因为多数中国人都比较含蓄,也不像多数西方人一样有较强的幽默感;所以,中文广告较少使用幽默的语言。

【结语】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威廉.洪堡特认为"每一种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每一种语言在它所隶属的周围设下一个圈子,人只有同时跨进另一种语言的圈子,才有可能从原先的圈子走出来。

"[5]故而我们知道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的不同民族风俗,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价值观,哲学观,世界观等等统称为民族文化都会对语言产生影响。

广告语是语言的另一种呈现形式,中西的广告语言定折射出中西的文化差异,本文就从英汉广告语言的词汇运用方面入手,主要探讨了中西方人在哲学观念、价值观念以及语言习惯上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